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金银器与瓷器 > 导航 >

定瓷中的仿金银器作品

定瓷中的仿金银器作品

中国古代金银器与瓷器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全瓷的瓷砖

2020-06-05

中国古代金银器与瓷器。

定窑是我国北方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在从唐至元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定窑的能工巧匠创造出无数令人赞叹精美作品。其中,宋金时期精美的刻花、印花白瓷代表了定窑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传世及出土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因此,以往只要提及“定瓷”或“定窑产品”,仿佛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概念,即指北宋以来定窑所烧造的那种芒口薄胎、装饰有精美图案的白瓷。然而,定瓷艺术的内涵远比人们所了解的要丰富,除了代表定窑典型艺术风格的刻花、印花白瓷外,还有许多产品由于传世数量较少而鲜为人知。为了方便大家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定窑,笔者从艺术的角度将定瓷分成5种类型,分别加以简单的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仿金银器作品。

定窑烧瓷大约始于初唐,早期产品主要以粗胎黄釉、褐釉瓷器为主,兼有少量粗胎白瓷。随着时间的推移,定窑的烧瓷技术日渐精进,到了唐代中期,产品质量已有明显提高,白瓷的数量大大增加,胎釉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已经完全掌握了烧制精白瓷的工艺技术,产品釉色洁白,胎体坚致,瓷化程度很高。优质原料与成熟的烧造工艺为定窑发展造型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器物造型空前丰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模仿金银器皿的作品。

金银属于贵重的稀有金属,自古就被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唐代,通过对外贸易交流,大量带有西域风格的金银器流人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之中,金银器形成了既富丽豪华又充满异域风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重要的且最具影响力的手工艺品。

唐代金银器的制造部门分“行作”、“官作”两类,而以后者为主。“行作”即为民间金银行工匠制作,质量较官营手工业差。“官作”即指少府监中尚署所管辖的金银作坊院。中、晚唐时又设文思院,掌造宫廷所需的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198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量金银器皿中,就有不少带有“文思院”铭文。

唐代金银器特别是由皇家作坊制造的金银器,无疑是当时最精美、最豪华的艺术珍品。但由于金银器所用的原料成本高昂,除了皇室和少数贵族阶层外,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模仿金银器皿的瓷器应运而生,当时比较重要窑场如浙江的越窑,河北的邢窑、定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曾大量生产模仿金银器造型的瓷器。

晚唐五代时期,定窑模仿金银器造型的产品非常精致,有的完全按照原型仿制,有的则在仿制中结合瓷器自身的工艺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发挥和改进。

唐代输入中国的金银器中,以萨珊、粟特文化风格的器皿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带把银杯是粟特文化中的典型作品,杯体多为八棱形或圆形,撇口,束腰,下腹与底相交处处理成硬折棱,上腹安有带指垫的环形把手。杯体线条曲直相间,精巧大方,充满了异域风情。瓷器中模仿粟特带把杯的作品十分丰富,河南的三彩、绞胎,河北邢窑的白瓷、三彩以及定窑白瓷中都有非常精彩的作品。由于受成型工艺的影响,瓷器中的带把杯大多数为圆形,环形指垫也常常简化或省略。

萨珊、粟特银器中有一种造型奇特的银壶,臼部呈鸭嘴形,长颈,鼓腹,喇叭形高圈足。这种器形传进中国后,很快就成为瓷器模仿的对象。因为壶的口部、盖子多为凤首形,所以在瓷器中这种壶被称之为“凤

首壶”。

晚唐越窑、定窑瓷器中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四足罐,四条长足紧贴器腹。形制与浙江临安水邱氏墓出土的银錾花四足罐非常相似,应当是模仿金银器而产生的新器形。越窑青釉四足罐的罐身呈钵状,敛口,扁圆腹,四条长足贴裹在鼓鼓的器腹上,造型圆润可爱,与金银器中的原型十分接近。定窑白釉四足罐的造型相对变化较大,罐身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多种,一般为直口,腹部平直或略有弧度。肩、腹转折生硬,造型看上去显得柔中有刚。四只足(或三只足)的着地处做成兽爪状,贴在罐身的部分处理成扁片形,上面压印简单的花纹。

“卷边”是金银器中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对较大的薄片形器皿如器盖、高大翻卷的器足进行卷边处理,不仅能够美化造型,同时也克服了薄片器皿刚性差、易变形的缺点。瓷器中引入卷边装饰最突出的是越窑和定窑,最常见的器形是荷叶形盏托。瓷器的坯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卷边工艺对于瓷器来说远比金银器简单省力,只需在拉坯成型后顺手将器边轻轻卷起即可。

金银具有极好的延展性,可以加工制作成很薄的器皿。唐代工匠在器物成型方面,除了沿用传统的铸造法外,还大量采用从萨珊、粟特地区传人的锤揲法。所谓锤揲法是利用金银质地较软、延展性强的特点,采用反复锤击的方法使器物成型。锤揲法可以将金银器皿做得非常轻薄,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珍贵的原材料,轻薄的器皿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但是,器物变薄后抗变形能力也随之降低,于是金银器皿在设计造型时,常常将器物腹部做成瓜棱形,利用凹棱将较大的面积分隔成小块,这样既丰富了造型变化,又能大大增强抗变形能力。盘碗类器物腹部的瓜棱与口沿相交处,采用V形小缺口进行过渡,这样不但保持了口、腹风格上的一致性,还能掩饰口部的微小变形。这些原本是金银器为弥补材料刚性不足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在模仿金银器的瓷器中却成了一种时髦。越窑盘碗类瓷器上的瓜棱,大多是采用手工压棱方法,在坯胎未干时用条状工具从盘碗的外壁轻轻向里按压。由于器物的表面呈弧形,手工压印时力度、角度又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压出的凹棱深浅、宽窄很难保证一致。这种压棱方法工艺、工具都比较简单,但对工匠的技术水平以及熟练程度要求很高。

晚唐时期,定窑生产的壶、罐类琢器也是采用手工压棱,例如浙江临安水邱氏墓出土的白釉瓜棱腹执壶、河北正定县出土的白釉瓜棱腹三足水盂等,都是在拉坯成型后用条状工具在器腹压印凹棱,但定窑盘碗类圆器上的瓜棱大多是采用模印成型法加工的。定窑模印成型工艺实际上是借鉴金银器中“模冲”成型法的原理。金银器锤揲工艺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自由锤揲法,另一种是“模冲”锤揲法。模冲锤揲法需要事先按设计要求刻制底模,加工时将底模衬在金银板片下反复锤揲,底模上的花纹就翻印到器物上。晚唐定窑的模印成型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海棠式杯、四方委角盘以及各种带有棱线的盘碗都是用事先刻制好的模具模印成型。

在模仿金银器艺术的过程中,定窑的制瓷匠师不仅将金银器独特的设计理念逐渐融入陶瓷艺术之中,而且根据陶瓷自身的工艺特点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盘碗口部的花形变化为例,定窑瓷器就远比金银器丰富。定窑花口盘碗常见的有三曲、四曲、五曲、六曲等多种,曲口的形式又可分为单脊式和双脊式。单脊式的曲口一般呈莲瓣形,瓣尖凸起,瓣口之间的起伏较大;双脊式的曲口每瓣有两个并列的弧形瓣脊,瓣口之间的过渡比较圆滑,起伏相对较小。盘碗的花口是用手工削制而成,有些器物的口部能清晰地看到切削痕迹。这种在模仿中的不断创新,使定窑在五代至北宋前期这段时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最终成为一代名窑。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隆重面市


专家称:此为史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奥运藏品,注定要感动世界

2008年4月8日,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特别授权的“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在北京隆重上市。

史上最“中国”的奥运藏品:中国青花瓷、剪纸首次融入奥运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全套共包括3枚金质青花瓷徽章和35枚银质青花瓷徽章。3枚金质青花瓷徽章主题分别为: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口号、吉祥物图案;35枚银质青花瓷徽章主题是北京奥运会35个奥运项目体育图标。全套产品背面分别是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38个运动分项造型。3大奥运元素,35个奥运项目体育图标,38个吉祥物运动分项造型,如此众多的奥运元素集中于一套纪念品中,在目前的奥运收藏品中尚属首次。

纪念章的正面,是闻名全球的中国代表性元素——青花瓷。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它起始于唐宋,元代时景德镇制作技术已经成熟。青花瓷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细心者还会发现,“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中青花瓷的图案是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来表现的。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

“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将中国最典型的文化符号——青花瓷、剪纸和奥林匹克精神创意地融于一体,既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重视,又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宣扬。这套奥运藏品,完全可以用美仑美奂形容。专家称,“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是2008北京奥运乃至历届奥运所有相关纪念品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款产品,收藏价值非同一般。

国家级大师献艺助威奥运:再现中国灿烂的非物质文化

青花瓷技艺最纯熟的地方是景德镇。“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所需的青花瓷由国家用瓷办公室指定王锡良、周国桢、熊汉中、何叔水、熊钢如、刘平、李菊生、舒惠娟、许国胜等9位来自景德镇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联袂监制,全部在景德镇烧制而成。

众所周知,陶瓷烧大容易,做小难。“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所需圆形瓷片直径仅为两三厘米,厚度仅有约两毫米。陶瓷大师们历经数十次试验,从选矿开始就逐一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通过对制模、脱坯、施釉、烧窑、打磨等十几道工艺创新,历经一百余道工序最后才攻克了烧制精确的难题。据有着数十年陶瓷烧制经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介绍:“‘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所需青花瓷对尺寸和弧度均有精确要求,这就不得不从工艺上进行突破、创新。为把握精确度,采取了三大措施。第一,所有奥运青花瓷要选用同一批精泥料;第二,烧制前的翻种、制模要求提高精度,减少误差,制成的模型每两次一更换以避免液压成型、模型干燥中带来的误差;第三,烧窑时所有坯体处于同一高度,避免窑内温差带来的误差。”

“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在国家用瓷办公室指定工厂烧制,瓷片胎体洁白坚硬,釉色纯净,属青花瓷中登峰造极之作。负责生产工艺的万厂长在讲到生产过程时说:“‘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的成品率可真是百里挑一。每一道工序都经过手工操作,从坯体成型就开始用卡钳检验,这一检验过程一直持续到包装完成结束。检验下来的不合格产品都堆成了小山堆,单独堆放等待集中销毁。烧制难度,工艺复杂程度,都是我厂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这一奥运青花瓷的工艺和艺术成就,以国内陶瓷界泰斗级人物王锡良为首的9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经鉴定后一致认为,奥运青花瓷做工精细,在青花瓷工艺上是对传统工艺的历史性突破。它解决了青花瓷制作工艺中做小易糊的难题,图案细腻清晰,颜色纯正,艳而不俏,情境悠远,别具韵味,在青花瓷瓷制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银章中所有的图案均由来自剪纸世家的青年剪纸艺术家张伟生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设计和剪制。张伟生先生自幼学习剪纸,至今已经20多年的历史。他汲取传统剪纸艺术的营养,在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此外,“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产品所用黄金、白银均由中国黄金集团提供。其中3枚纯金徽章所用黄金为中国黄金集团提供的Au99999极品黄金。纯度高达99.999%的极品黄金,是中金集团历经多年研发、采用先进的黄金提纯技术精炼而成的高纯度黄金,它突破了国内黄金最高纯度,是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的黄金。这是如此高纯度的黄金首次运用于奥运纪念品中。在目前的黄金市场上,Au99999极品黄金制品非常少见,因而也比市场上流通的Au9999黄金也更为珍贵,更具收藏价值。

在历届奥运会纪念品中,如此强烈地体现中国元素尚是首次,如此规模的国家级大师及民间传统艺人献艺助威奥运,更是史无前例。这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时代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奥运会除了是世界性体育盛事同时还是世界性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礼这一重大社会意义。

中国元素打动社会各界:

“奥运青花瓷”掀起盼奥新高潮

市场上以奥运为题材的产品有很多,除(集)邮品、纪念币/章、纪念卡等几个大类外,还有奥运会的奖牌、火炬、纪念牌、纪念章(条)、宣传画、比赛秩序册、成绩册、指南手册、服装、器材、队旗、会标、吉祥物、门票乃至奥运标志的包装品等都可以是奥运藏品所包含的对象。

目前,奥运相关纪念品,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应用奥运相关标识。“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则打破了传统奥运藏品的设计思路,精巧地将青花瓷、剪纸这两大中国元素融入了奥运主题,创意思路十分经典,使得“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在众多奥运藏品中脱颖而出,炫然独立,是奥运贵金属藏品的一次新突破,在奥运收藏纪念品中,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成为老百姓见证奥运历史、拥有奥运艺术珍品、分享黄金奥运的最佳选择。

独特的创意构思、浓烈的文化韵味、精巧的主题融合、唯美的产品形象,共同构成了“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与众不同的收藏价值,同时还赢得了奥组委官员的高度赞许——“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项目从立项、报批到审批完毕,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长度,在目前所有奥运特许商品授权审批时限上是创记录的。

“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独特的价值同时也铸就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发行量仅为有限的5000套,在正式发行之前,市场需求就已经显露无遗——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有意收藏“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的销售机构就有数千家。由于“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属于奥运特许商品,必须具备奥运特许商品销售资格的经营单位方可进行销售,许多经销机构目前正在申请奥运特许商品经营资格。据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奥运收藏喜好者超过3亿人之多,“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发行量仅为5000套,远远不能满足收藏者的需求。在进入2008年之际,此产品的面市,掀起了全国人民盼望奥运、迎接奥运的新高潮。

必备!定瓷——原初的至美(通用)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这九个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定瓷之美。

人们习惯把白瓷比作白玉,它清透灵动的质感宛若水润的青海玉;而定瓷深沉凝重的白色堪比隽永的和田玉了。如象牙般微黄的白色凝聚着泥土的素朴和沧桑,清雅端庄的造型带给人沉静的美感。白色之美被定瓷演绎到了极致。

《易经》上九之爻说白贲,无咎,即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任其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以白为饰,而无忧患,得志者也。也就是说,白贲是指装饰到了极点反归于朴素的美,是以白的素色去装饰,使之流露出自然纯朴的美。庄子也说过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大概就是说装饰到绚烂之极,到最后还是归于平淡。

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里对易经上的《贲卦》有详细的论述,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白贲之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所以荀爽说:极饰反素也。有色达到无色,例如山水花卉画最后都发展到水墨画,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就是白贲。刘熙载的《艺概》说:白贲占于贲之上爻,乃知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

定瓷如出水芙蓉,清丽却不娇不媚,透着宋瓷低调的奢华之感。

鉴赏曾素妹艺术作品:瓷中凤凰 花中仙子


福建德化金凤祥艺术总监曾素妹

她曾凭借聪颖的悟性做出栩栩如生、娇艳欲滴的瓷花,惹人喜爱,被客户亲切称为“瓷花妮子”;她也曾帮助外销企业将西洋工艺瓷“穿”上美丽的彩衣。但最终,她还是回归到她所喜爱的传统工艺瓷雕领域,将瓷花“进行到底”,并开创新天地,如金凤一般展翅飞翔。

她是金凤祥工艺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曾素妹。作品《妙乐峥嵘》获2013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人生富贵》《比花揽月》分别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铜奖、优秀奖……曾素妹刚刚载誉归来。

龙行天下

千年窑火,瓷中凤凰

瓷都深厚的陶瓷文化养育了少女素妹,也形成了她对线条、色彩、造型的最初感受。

16岁那年,曾素妹告别校园,进入陶瓷厂学瓷。没想到,这一脚跨进陶瓷,成为她这一生为陶瓷事业奋斗的开始。采访过程中曾素妹多次说过“自己学识不够,但比较执着,想要学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学会”,记者却认为她是睿智的。在陶瓷厂学瓷的三年里,曾素妹不急于寻找师傅拜师学艺,而是先将陶瓷工艺的各个流程都熟悉掌握下来。通过三年笔耕不辍的日夜习作,她拥有了精湛的雕塑技艺基础。之后,她开始考虑技艺专攻。她觉得自己是女子,有着区别于男子的灵巧和独特审美,因此决定做瓷花。19岁时,她专心找瓷花师傅学做瓷花,从叶片到花瓣,无一不精细观察和揣摩,反复实践。经过长年潜心专研,曾素妹的瓷花创作艺术在陶瓷界影响日渐扩大。

市场不断变化,曾经红极一时的瓷花,不再走俏。此时,曾素妹没有固守陈旧,决定转型。2010年,曾素妹开始转型到传统工艺陶瓷方面。多年积累下的深厚功底,让曾素妹一涉足传统工艺便如鱼得水。她将瓷花与雕塑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不仅提升瓷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也使得瓷雕增添灵动与工艺的多样性,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盛赞。

妙乐峥嵘

指尖上的千姿百态

在曾素妹的办公室里,皆是她自己创作的陶瓷作品,琳琅满目。听着曾总讲述创作的故事,再看她的作品,更觉气韵生动。

“百年来,在德化我应该是第二个在龙塔里塑人物的。”曾素妹向记者介绍作品《龙行天下》。该作品采用德化优质瓷土及特种工艺制作,胎质细白似凝脂冻玉,迎光透视,色泽光润明亮,晶莹剔透;造型精细鲜活、变化自然,线条和韵律流贯动感。这件作品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金凤祥“仙子”系列作品,自面世以来就颇受赞誉。作品《妙乐峥嵘》造型为一个美丽窈窕的女子,身披黄色透明纱巾(陶瓷制作),在优雅的环境中深情的弹奏,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去和对未来的憧憬,身旁山花环绕着石头灿烂绽放,整体和谐、自然。

曾素妹用一把小小的刀,搓、捏、点皆以高白土提炼成的五色泥,在纤纤的指尖上绽放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五彩缤纷的花团锦簇。以大自然为师,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运用提练取舍的艺术手法,将自然形态予以变化、夸张,既肖形又不入俗。时间没有辜负她多年的努力,“瓷花仙女”的美誉便是对她艺术人生的最好肯定。

高仿瓷的辨别方法


高仿瓷的辨别方法。

和新瓷做旧相比,高仿瓷的鉴别因其手法不同而欺骗性更强,鉴别难度也更大,部分造假者更是用上高科技。

或者老胎新绘、老釉新胎,或者旧件新器、复火,浙江大学文物保护鉴定研究中心周少华说,部分瓷器艺人在仿制古瓷上可谓费尽心思。

老胎新绘:比较常见的是利用清代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在上面绘上粉彩等釉上彩,使其价值增倍。鉴别时不能单纯依据胎质状况,而是要参考颜色釉是否到位、釉光是否温润。

老釉新胎:近几年景德镇也陆陆续续地出土一些过去的釉料,仿制者会利用老的釉水去装饰新胎。鉴别时应重点观察釉面与胎面的结合紧密程度。

旧件新器:在业内亦称为补货。造假者到各地古窑场遗址搜罗大量垃圾残片,然后拼凑成一件完整的赝品。这种方法制造的瓷器,即使科技鉴定专家采用多点取样的办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也可能是真品。藏友应仔细对比整器的各个部件包括颜色、线条、高低是否一致。

复火:是指将残缺的旧器(残缺部位较小,如器身的冲或器口的磕口)的残缺部分修补好,再放入窑中复烧,出窑后完整无缺,价格便提升数倍。鉴别时用硬物刮过补口时的声音会发生变化。

目前有一些专业人员的研究成果也被造假者利用,甚至变成了他们的造假秘方,而这样烧制的古瓷很难被鉴别。有瓷器研究所对每个时期的瓷片成分做了详细分析,测明瓷器烧成温度,这样的成果给仿造者提供了胎釉成分和烧造温度、气氛等方面万金难求的秘方。据记者了解,有些地方造假者破解了测定文物年代的一种科技手段——热释光法,即1秒钟的X光照射,在热释光测试法下约相当于器物1000年的演变;而日前中陶鉴定中心推出的一项新鉴定方法也引起了造假者的兴趣。该方法一旦被破,专家们要破解造假者的赝品将会更困难。

定瓷收藏有什么鉴赏方法?


定瓷收藏有什么鉴赏方法?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备受学术界、收藏界尊崇。藏家若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到代定瓷,都如获至宝。但是,随着当代定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仿制技术的一再提高,给定窑收藏鉴定带来很大的难度。过去人们总结出来的那些老定瓷特征,现在造假者几乎都能做出来,有的做的是相当的“好”,以至于很多老藏家、权威专家也连连“打眼”。但是不管造假的水平有多高,新的终归是新的,老的终归是老的,老定瓷与新定瓷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胎骨老化、釉质、神韵等是目前造假者难以仿制出来的。

根据多年定瓷收藏鉴赏经历,笔者总结了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看法集中介绍出来,以待方家交流探讨。

一是鉴赏标准不能“一应俱全”。很多专家、藏家在鉴赏定瓷时,以所鉴对象是否同时具备泪痕、竹丝刷痕、施釉痕、芒口等定瓷特征为标准,但是这些特征在有的定瓷上全部体现,有的只体现了部分。比如说“泪痕”,清代《南窑笔记》说:“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从这句话来说,有的定瓷就不一定有“泪痕”。再比如指甲痕,定窑遗址第三次大规模发掘考古时,有细心的参加者就对此进行了专门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很多定瓷上面没有这个特征。可见,鉴赏定瓷需要吃透定瓷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综合判断。

二是正确看待定瓷器型与创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民族,“四大发明”就是很好的证明。对于定瓷的器型问题,笔者认为定窑的工匠熟能生巧,且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创新力。定窑有北定、南定之分,不同地域的人们一般会按照自己的偏好去设计生活用品,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方“特色”。勤劳的定瓷工匠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难免会突发奇想,造出某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来,比如有的定瓷就是模仿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而来等等,这种东西不批量生产,但也不等于说是没有。再如,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鸡冠壶、凤首瓶、盘口瓶、长颈瓶、盘口无柄执壶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创新品种,是当时的统治者——女真族、契丹族人喜爱的瓷器品种。因此,如果忽略社会发展史,而一看器型不是中原风格的东西,也容易出现“误判”。

三是应重视粗胎定瓷研究。定窑产品有细胎和粗胎。不管粗胎、细胎都反映了定窑历史的演变进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我们搞收藏,就是收藏历史文化,从历史文化中体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如果只看重细胎定瓷,而忽略粗胎定瓷,是不能反映定窑发展全貌的。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产品的出现,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笔者看到的一些粗胎定瓷,其艺术性、观赏性不亚于细胎定瓷,发现的一些品种甚至只有粗胎产品而没有细胎的,粗胎产品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当时的大多数百姓生活风貌。忽略粗胎定瓷的研究,也会影响我们对定瓷的全面认识。

四是应科学表述定瓷轻重等特征。有人形容定窑“薄如纸、色如玉、声如磬”,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尚欠科学严谨。从互联网上搜索这九个字,有的说是形容景德镇瓷器的,有的说是形容湖田窑青白瓷的,现在又用这几句话形容定瓷,那么这几句话到底概括的是哪个窑口的特征?尤其在目前发现的不少定瓷器中,并没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因此这样的概括很难说具有普遍性。在收藏、鉴赏实践中,更不应以几句“概括”来推定定瓷瓷胎都比较轻,凡是胎重就不对等等。

定瓷鉴定、收藏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历史的演变导致定瓷鉴定也相对复杂,需要鉴赏家、收藏家在全面了解、掌握定瓷烧造历史、社会演变历史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定瓷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反复比较,才能进一步提高鉴赏力。

南定


文献所称南方生产的定窑系产品。明代人田艺衡《留青日札》说定窑:“色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南定有花者出南渡后。”首先提出“南定”的概念。定窑工艺水平很高,对全国各地制瓷工艺影响很大,四川的彭县窑、山西金、元的霍县窑均生产定窑风格的白瓷。而覆烧工艺只有景德镇湖田窑、广州西村窑、元代福建的德化窑使用。田艺衡是明代人,他所说。“南渡后”,是指宋王朝南渡后在杭州建的南宋王朝还是别的政权尚不清楚。如果指的是南宋,南方只有景德镇的青白瓷可以和定窑相比,青白瓷不是白瓷,恐怕不能称“南定”。四川彭县窑虽然学习定窑风格,但社会影响小,亦不似田艺衡说的南定。符合南定定义的只有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仿古各釉色》中所言;景德镇仿定作品。“白定釉,有粉定、土定,厂止仿其粉定一种”。同书卷二说:“白定器,陶户专仿白定者,盅、碗、杯、碟等具,外及多小件玩器,精、粗各在造户为之。”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许多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仿定白瓷,是否田艺衡、蓝浦等人所说的南定,还需深入探讨。

仿唐代长沙窑古瓷的研制


长沙窑早在唐代已蜚声海外,但却名不见经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引为中外古陶瓷学术界的关注,研究长沙窑之风流传我国、日本和美国,多见有考古成就,但很少探讨工艺技术,更无有仿制成功之说。笔者于1978年冬,遵照湖南省科委转发中国科学院科研局社科(86)研字23号文件,《关于落实“七五”重点研究课题——<长沙窑>通知》的精神,组织承担了工艺研究任务。于1988年11月研制出具有唐代长沙窑鲜明特色的青釉褐斑模印双鱼贴花壶、青釉瓜形壶、白釉山纹壶等七种器型、九种釉色的仿制品。

根据实验结果表明,长沙窑瓷胎含SiO2 、Fe2O3高,烧结欠完全,胎质呈灰白、青灰、香灰色,断面较粗、吸水性较大,大多为半陶半瓷,可归类为炻器制品;瓷釉含铝低、含钙高,并用磷和锡作为不透明添加物,以铜、锰、钴为色基制造颜色釉,色釉的发色与色料的吸引入量及焙烧气氛、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研制概况

1、原料

选择了原来长沙窑使用的部分原料和其它性质接近的原料做为仿制品实验原料,化学组成如表1。

其它原料有:草木灰,动物骨灰,锰粉,锰矿石,铜粉,铁矿渣,钴矿石,氧化钴,氧化锡等。

2、坯、釉配方

1)坯料配方及化学组成

表1 原料名称及化学组成(%)

原料名称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K2O

Na2O

I.L

窑头村泥

63.31

20.76

1.91

0.97

0.32

2.71

2.01

8.12

挖泥述土

75.12

14.95

1.22

0.84

0.71

4.97

1.02

2.10

觉华山泥

64.29

21.22

0.18

0.31

7.02

2.05

2.90

明月圹泥

61.54

21.80

1.90

1.03

0.24

2.65

1.30

9.30

膀圹泥

56.73

28.12

2.61

0.64

1.12

10.71

枫树圹泥

67.03

22.00

1.23

0.37

0.99

6.82

表2 坯料配方(%)

窑头村土

挖泥述泥

膀圹泥

明月圹泥

梅兰村泥

马迹泥

枫树圹泥

宁乡泥

石英

1#

5

46

18

28

3

2#

25

12

25

18

8

7

5

3#

45

25

4

20

6

4#

6

35

6

20

30

3

表3 瓷胎化学组成(%)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

Na2O

I.L

1#

74.16

18.43

1.47

0.56

0.46

4.90

0.23

2#

73.13

20.77

0.94

0.69

0.43

2.97

0.46

0.34

3#

73.18

20.41

1.12

0.22

0.70

0.13

3.19

0.46

0.31

4#

73.68

18.93

1.93

0.63

0.63

4.23

0.25

表4 釉料配方

长石粉

石英

方解石

介牌泥

铁矿渣

氧化铜

氧化锡

钻料

铬绿

铁红

草木灰

骨灰

乳白釉

32

27.5

19.5

18

1.8

1.2

青 釉

21

28

20

21.5

3

2.5

0.6

0.03

1.5

1.5

褐色釉

33

20

18

17.7

8

1

1

1.3

兰绿釉

34

21

19.5

20

2.3

0.04

1.1

1

1.2

草绿釉

35

24

19

17.3

2.3

0.03

1.1

1.3

表5 瓷釉化学组成

SiO2

Al2O3

Fe2O3

TiO2

P2O5

CaO

MgO

K2O

Na2O

MnO

CuO

CoO

SnO

乳白釉

58.25

8.95

0.91

0.61

2.07

22.2

3.45

2.35

0.34

0.51

青 釉

56.45

9.06

1.13

0.71

2.32

19.66

3.54

2.43

0.39

0.68

2.91

0.025

0.51

褐色釉

57.35

9.34

5.13

0.91

1.81

18.44

2.51

1.82

0.29

0.69

兰绿釉

58.15

9.48

1.52

0.74

1.67

19.30

3.45

2.47

0.37

0.71

2.42

0.03

草绿釉

55.94

9.46

2.38

0.81

1.73

19.53

3.54

2.36

0.41

0.72

2.48

0.027

表3附注:2、3瓷胎由湖南礼陵陶研所化验,1、4瓷胎由省铜官陶瓷公司研究所化验。

3、制作工艺

本实验是沿用古代传统制作方法,以辘轳手工拉坯为主,坯泥水份25~27%;附件和零件如罐耳、壶咀、壶柄、贴花等用单模、分模或手捏制成,还有采用雕刻、堆塑、范模压铸等方法。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形、瓜果形。模拟形象以盛唐遗存物为标本,其腹体圆浑、短颈、卷唇或唇外折,多棱短流,单曲柄,壶咀粗短,显现出唐代长沙窑前期产品形态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的时代风貌(见本期封三)。

施釉按制品工艺要采用荡釉、浸釉、淋釉、滴釉和涂釉等方法。釉浆浓度510Be~530Be,釉层厚度:荡釉、浸釉为0.4~0.6mm;滴釉、涂釉为0.8~1.2mm。施釉前大多先在粗而带色的坯体上涂抹薄层白色或淡灰色化妆粉,然后再施釉,以增加釉色质感及彩绘装饰效果。

4.装饰

仿制品的装饰完全模拟唐代长沙窑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以釉下彩绘、釉中彩、模印贴花、粉上彩绘(外表不罩釉)、块状涂釉和雕塑等方法进行装饰。

釉下彩绘,是彩绘后外罩透明褐色釉或枣黄釉,使画面永不脱落,色调柔和,光彩照人。

釉中彩,其工艺程序属釉上彩,但由于釉层厚,熔融性能好,在高温作用下彩色料易渗入白色釉层中,形成釉中彩的格调;

粉上彩绘,先在胎上涂抹化粉,并在碗碟内壁中心作圆块或方块状露胎,其上以褐色彩料在化妆粉上勾绘图案,表面不再罩釉,经一次烧成,形成特色工艺;模印贴花,是长沙窑当时最受胡人喜爱的高级出口产品.也是本实验最为“乱真”的制品。实验装饰方法有二种:①直接在胎壁上模印图案;②模印装饰贴片,先用坯泥做成模印图案泥片,脱模后用泥浆将泥片粘贴在湿润的器壁流部或纽饰处,贴后施青釉,再在贴花处涂上深色褐釉,进行综合装饰。现时隔千年,这精堪技艺,至今深受人们赞赏喜爱。

5、 烧成

本实验坯胎选用以薪柴为燃料的龙窑和煤烧隧道窑还原气氛焙烧,烧成制度如图1,釉彩采用高温氧化焰烧成。

表6 物理性质

编号

气孔率(%)

体积密度(kg/cm3)

吸水率(%)

烧成温度(℃)

胎釉结合情况

釉面光泽度

委托检测单位

1

12.56

2.10

7.88

1180

釉层微裂

半无光

湖南省礼陵陶瓷研究所检测站

2

7.71

2.20

3.48

1190

釉层微裂

半无光

3

9.73

2.17

4.48

1170

釉面冰块状

较好

4

9.74

2.18

4.47

1170

釉面轻微网状龟裂

乳浊状

二、检测与评审

1. 仿制瓷物理性质检测

从表3、5看出仿制瓷胎、釉化学组成与附表7、8唐代长沙窑古瓷对比,其成份误差甚微。表6物理性质也十分接近附表9古瓷标本资料。为达到“质”的相似,提供了保证条件。

2. 器物形状与神态的评审

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何介均所长(副研究员)、周世荣研究员等考古专家初步评议,1989年五月十二日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项目》的研究成功,促进了考古研究与工艺研究两个学科相互借促与协作,使现代古陶瓷研究迈出了新步,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并将对国际研究长沙窑产生一定影响”经耿宝昌、李炳辉等18名古陶瓷专家的评审,认为仿制品基本上已接近或达到唐代长沙窑古瓷的水平。

三、讨论

1. 唐代长沙窑瓷胎含硅、铁高,胎质粗厚。可以用成本低廉的普通粘土,陶土制作。

2. 长沙窑的瓷釉属低铝、高钙、磷质釉,釉面大多呈半无光釉状。磷的添加可使釉的质感达到古瓷要求。

3. 为使复制品釉层和古瓷一样出现龟裂或冰块状裂纹,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是采用较低烧成温度(1270±20℃),让坯体烧结不够充分,产生三种效果:

①坯体中的硅氧多晶转变完成较差,冷却时硅氧不同形态的可逆转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而产生破坏应力;

②釉与坯体接触面的组成互相渗透扩散不够充分,中间层生成不好,釉层中孕育着开裂倾向;

③胎体气孔率大,容易引起水合膨胀,而发生时效龟裂。

二是在釉料中引入较多的碱、碱土类元素,使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

三是增加釉层厚度,减弱釉的弹性系数和降低釉的压应力。

4. 仿制瓷能否在“神”感上表现出古瓷韵味,又一重要技术特征在于造型和装饰。本实验是以前期产品型态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为特点的标本进行仿制,较好地再现了长沙窑盛唐时期丰腴脉实、不事雕琢的旷雅风度和民间情趣。

附表见表7、8、9,乳白釉资料系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提供。其余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提供。

表7 唐代长沙窑瓷胎化学组成

SiO2

Al2O3

TiO2

Fe2O3

MnO

P2O5

CaO

MgO

KNaO

1

74.65

18.25

1.01

1.54

0.017

0.11

0.20

0.64

2.94

2

73.44

18.22

0.98

2.30

0.02

0.07

0.18

0.59

2.74

3

72.58

20.69

0.77

1.77

0.01

0.16

0.43

2.23

4

71.42

21.43

1.01

2.60

0.01

0.16

0.53

2.78

编号1、2、3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提供。编号4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表8 唐代长沙窑釉料化学组成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

Na2O

MnO

CuO

CoO

P2O5

乳白釉

57.60

8.12

0.92

0.67

23.71

3.59

2.16

0.30

0.83

2.17

青 釉

57.38

8.09

1.19

0.56

18.03

3.09

2.07

034

0.66

3.13

0.003

2.19

褐色釉

58.48

11.27

4.35

0.89

19.33

2.42

1.82

0.22

1.07

1.05

兰绿釉

60.14

11.22

2.27

0.69

17.32

2.46

1.96

0.26

0.056

2.90

0.01

0.95

草绿釉

60.02

11.00

2.18

0.77

15.50

2.24

2.25

0.32

0.53

2.62

0.02

0.90

表9 唐代长沙窑陶瓷物理性能

编号

气孔率(%)

体积密度(g/cm3)

吸水率(%)

烧成温度(℃)

资料提供单位

1

11.03

2.35

5.64

120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

10.20

2.19

4.53

115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3

10.10

2.25

4.41

118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4

7.81

2.27

3.48

117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仿古仿石砖成为陶瓷砖中的娇子


中国陶瓷网北京讯目前北京市场不同制作工艺、花色、规格、图案的瓷砖有3万种之多,比起涂料要丰富得多。要问今年哪种瓷砖最流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分析说,仿古砖和仿石砖正在成为陶瓷砖的流行趋势。

仿古砖:文化味道浓厚

仿古瓷砖以浓厚的文化味道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仿古瓷砖多以釉面砖为主,设计花色、做工等因素决定了仿古砖的价格。据丁卫东介绍,目前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进口品牌仿古砖较国产的价格高、质量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进口产品花色更新换代得较快,强调设计。瓷砖看起来很舒服、柔和、自然、不生硬、做工细腻,而国产中不少仿古砖还在模仿进口品牌阶段,设计水平还有差距,做工也有些毛糙。

-仿石砖:克服石材有色差的缺点

为了克服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有色差的缺点,一种高硬度、低吸水率、高亮度的、花色与天然石材接近的抛光砖被广泛使用。据介绍,尽管我国釉面砖在花色设计上与欧洲国家有一定差距,但国产的仿石砖———抛光砖在技术和工艺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生产国之一。据丁卫东介绍,我国能生产出1×3米、1.2×1.8米的巨型抛光砖,这为厨房台面、窗台面的使用提供了可能。与人造石材相比,抛光砖更加耐用,不宜老化、变色。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类瓷砖在市场上几乎都是国产的,并正在迅速占领家装地面材料的市场,今春新产品已经开始上市。国产品牌鹰派2004年新品推出抛光、亚光、凹凸三种质感替代天然石材。国产嘉俊陶瓷则推出了名为“玉晶石”的抛光砖,它是在陶瓷玻化砖表面复合一层3~5mm的微晶玻璃,经二次烧结而成,其坚硬耐磨性,表面硬度、抗折强度等方面均优于花岗石和大理石,并具有陶瓷砖易铺贴、铺贴牢固等优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定瓷中的仿金银器作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定瓷中的仿金银器作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金银器与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