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清代顺治时期景德镇瓷器文化

清代顺治时期景德镇瓷器文化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6-18

景德镇古代瓷器。

清代顺治年间(1644~1911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明末景德镇制瓷一度败落。清朝立国之初,朝廷无暇顾及瓷器生产,景德镇制瓷业对宫廷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烧瓷质量也不高。顺治八年(1651年)开始为宫廷烧黄釉碗,但直到顺治十七年仍末烧出理想作品,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窑事,情况才有变化。顺治瓷器釉色有白釉、黄釉、茄皮紫釉等,彩瓷有青花和五彩,品种和数量较多的是青花。器形有象腿瓶、蒜头瓶、橄榄瓶、觚形瓶、洗口兽耳瓶、观音尊、将军罐、香炉、碗、盘等。各类瓷器胎体比较厚重,与晚期相比更加规整细腻,明末修坯中跳刀的缺陷减少,即便有也很浅,许多器物足沿经仔细修琢,出现泥鳅背的现象。白釉白度不高,在颈、足转折处出现亮青色积釉。口沿部分多施酱汁,即晚明的酱口边。青花仍然采用浙料,提炼比晚明精细,色调也比较丰富,分水和调色技术提高、画面颜色可以分出浓厚至浅淡的许多层次。青花有的为蓝黑色,有的比较纯正,有的浅淡明亮,有的色彩青翠。五彩瓷器留存很少,多继承晚明以来色浓笔粗的风格,主要用红彩和绿彩,有的加黄彩。纹饰内容与青花—致,只是不如青花丰富。瓷器装饰中常见的动物纹有云龙、云鹤、团鹤、麒麟、狮、虎、豹,植物及杂项纹有秋叶、蕉叶、莲瓣、缠枝牡丹、缠枝莲荷、海水江牙、博古图、麒麟芭蕉、雉鸡牡丹、山石竹鹊、山石芭蕉、山石牡丹、怪石朵兰、山石秋叶、人物图有天女散花、《西厢记》故事、太白醉酒、八仙、罗汉、五老观画、进爵图、指日高升、诵书图、进戟图、顽童戏柳等。各类画画装饰上多有题画诗句,如“一叶从新生”、“天下尽皆春”、“一叶得秋意”、“梧桐一生,天下皆春”、“满街梧叶,月在其中”、“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郎”、“立武弘成振万邦”、“梅子留酸溅牙齿,芭蕉分绿上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等等。图画与诗歌都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

精选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瓷器文化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此期间清朝立国以后培养起来的工匠工艺技巧完全成热,督窑官如唐英出于对皇帝的忠诚,兢兢业业投身到瓷器工艺的钻研中去,由外行变成深谙土脉的专家,以雍正皇帝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也十分关注瓷器生产,从而使雍正朝瓷器产量增大,质量高超,釉色品种空前丰富。雍正时期,宋代以来的名窑均可逼真仿制,水平甚至超过宋代,青花、五彩,颜色釉都有很大的提高,最突出的成就是珐琅彩和粉彩。珐琅彩发明于康熙时期,当时彩料全由西洋进口,雍正时除使用进口彩料,宫中还试炼出许多彩色。康熙珐琅彩多以蓝、黄、红、绿、紫等色铺地,再画花卉,便于掩盖用色之不足或胎釉上的疵点。雍正时则多用精细白瓷,装饰画面更加细腻高雅。不但有技艺高超的工匠如胡大有、设计师海望,还有著名书画家如戴临、贺金昆、邹文玉等人参与绘制,绘画内容以翎毛花卉为多,山水次之、人物较少。艺术效果有的如西洋油画,构图清新、色彩雅丽,层次分明,大多画面配有行书诗句,熔画、诗、书、印于一炉,使中国传统的艺术焕发出崭新的光彩。粉彩是雍正瓷器另一个突出的成就。康熙朝发明的粉彩,到雍正时更加成熟,以玻璃白打底,色料中加铅粉,有不同色阶的彩料,画彩时用分水晕染法调色,彩色出现浓淡分明的不同层次,湿润、柔和、明快,画面富有立体感。许多精美的瓷器把粉彩和珐琅结彩结合起来,使画瓷艺术精美绝伦。其他瓷种如红彩、墨彩、广彩、祭红釉、洒蓝釉、天蓝釉、冬青釉、仿古玉、茶叶末、茄皮紫、窑变釉、炉钧釉等都有许多佳作

清代景德镇与赣文化特征


左:清同治粉彩刀马图狮耳大瓶1对 右: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福寿双喜纹盖罐

景德镇制瓷业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成就。粉彩瓷大约产生在17世纪中叶的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把那个时代称作陶瓷史上五彩缤纷的时代。当时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等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粉彩瓷集前代之所长,以其淡雅飘逸的色彩、新颖奇特的风格以及精妙绝伦的工艺成为独树一帜的釉上彩绘新品种。

粉彩瓷画是在五彩、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彩料、熔剂、制作方法上和五彩大致相同。当时景德镇制瓷工人借鉴珐琅彩的制法,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了著名的“玻璃白”(其成份为:P6O3、Sio2、As2o3),以此打底,使之产生浓淡、明暗相宜的绘画效果,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故《陶雅》中称粉彩“鲜艳夺目,工致常殊”。由于粉彩是以玻璃白掺入彩料之中,因而产生不透明的“粉”感,故称“粉彩”。入炉烘烧后色料熔化成玻璃状,并与釉面结合紧密,呈色晶莹。

清代景德镇民间粉彩瓷带有鲜明的赣地域文化特点,在内容题材方面都是与赣地其他民间美术形式相近的。景德镇制瓷艺人用极朴素的方式将审美与瓷器的装饰功能直接联系在一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特质以及中国式的功利倾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物是景德镇粉彩瓷画中最常见的主题,带有明显的大众特点,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的艺术风格及象征思维

粉彩出于五彩而胜于五彩,主要原因在于粉彩种类繁多,彩料“深于胭脂,浅如蔷薇”。早在雍正年间绘制的许多粉彩瓷大都用上了十几种彩料,有的甚至多达20多种。我们在景德镇民间粉彩瓷上随处可以看到江西民间年画、木刻版画、剪纸甚至玩具中的内容和主题。其人物、动物的造型风格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字、吉祥图案方面尤其趋于同一,很难把它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割裂开来。正是这种彼此的渗透和交融才形成了我国民间艺术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生存土壤。

景德镇粉彩瓷在清代中期出现较为明显的图案化,有些在表现喜怒哀乐、富贵繁荣的题材时直接使用福、禄、寿、喜、万寿无疆等吉祥文字作装饰。粉彩瓷纹饰中,无论是动物、花鸟、山水,在造型中都是较具体、写实的,表意明确而直观,这与景德镇民间艺人的真诚与纯朴是分不开的,构图方面采用散点构图居多,也有采用平视构图(或叫“平摊构图”),题材大体分如下几个方面:

1.人物,分为戏曲人物图、婴戏图、仕女图、刀马图、神话风俗图几种。如表现生殖文化的婴戏百子图、麒麟送子图,反映宫廷贵族及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仕女图、高士图、竹林七贤图,反映百姓生活的耕织图、望子成龙图,还有表现神话故事的天仙配、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及反映尚武精神的刀马图,到了民国甚至还出现了太太、小姐休闲图等等。 2.花鸟,在粉彩瓷中也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以凤凰牡丹最多,还有雉鸡牡丹、孔雀牡丹、双凤图等,其他花鸟题材的还有喜鹊登梅、四时花木、岁寒三友等,在民间还以谐音寓意喜庆吉利,如葫芦——“福禄”、蝙蝠——“福”、鲤鱼——连年有“余”(鱼)等等。

3.动物,民间粉彩瓷中的动物纹饰除常见的瑞兽图、百鹿图、奔马图外,龙纹和狮纹是最常见的,龙是权利、威严的象征,狮纹是威武、勇猛、尊严的化身。

4.反映佛教、道教、儒教思想的纹饰。如八仙图(明八仙、暗八仙)、八卦图、云鹤图、太极图等。

5.文字吉祥纹饰,常见的有喜字纹、丰登图、三多图(多子、多福、多寿)、如意、蝙蝠、博古、渔樵耕读等,还经常与回纹、锦地纹、唐草纹、莲瓣纹等辅助纹共用,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起到表意教化作用,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的主题表现

1.粉彩瓷是按照赣地域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与做人规范准则进行创作,同一题材可根据使用时间、地点、贫富而有所区别,并且是程式化创作。

2.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采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如将福、寿、吉祥这些不具物质形体的观念付诸形象并充分表现出来。

3.在表现形式上,只要是主题需要,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中发生的人与事组合在一起,取消三度空间,刻意创造出全方位时空的装饰效果,如渔乐图中孩子是画面中心,而围绕孩子的鱼、蝙蝠、书画物象是象征祝愿的符号。

4.构图表述上,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强调求全、饱满与集中的创作方法,同时又融入赣地石雕、剪纸等线刻构图的艺术特点,既照顾了整体的装饰美,又注意到了局部的变化,而且在传承历史构图方法的同时,又利用新的材料表现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理念单纯地表达出来。

5.在人物造型与色彩取向上,景德镇粉彩制瓷艺人总是从主题出发,不拘泥艺术法则的限制,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与精神气质,进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以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清代景德镇民间粉彩瓷反映的儒学伦理内涵

景德镇粉彩瓷器与其他江西地方民间艺术一样,多取材江西民间传统故事与情节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不仅是高品位的艺术,而且是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达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以仁爱为核心、以忠孝为根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景德镇粉彩瓷所具有的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是从江西地域崇儒兴文的独特文化氛围的母体中诞生的。光影协调、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赣地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的个性气质。景德镇制作粉彩瓷的民间艺人在内容上并非面面俱到,在物象的取舍安排上有很大随意性,也常用概括、简化和夸张、虚构的手法,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抓住人物和事件的特征加以刻画,在时间、距离、比例、透视上并不拘泥,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思维极具启示意义。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器与赣文化特征


景德镇制瓷业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成就。粉彩瓷大约产生在17世纪中叶的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把那个时代称作陶瓷史上五彩缤纷的时代。当时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等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粉彩瓷集前代之所长,以其淡雅飘逸的色彩、新颖奇特的风格以及精妙绝伦的工艺成为独树一帜的釉上彩绘新品种。

粉彩瓷画是在五彩、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彩料、熔剂、制作方法上和五彩大致相同。当时景德镇制瓷工人借鉴珐琅彩的制法,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了著名的“玻璃白”,以此打底,使之产生浓淡、明暗相宜的绘画效果,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故《陶雅》中称粉彩“鲜艳夺目,工致常殊”。由于粉彩是以玻璃白掺入彩料之中,因而产生不透明的“粉”感,故称“粉彩”。入炉烘烧后色料熔化成玻璃状,并与釉面结合紧密,呈色晶莹。

清代景德镇民间粉彩瓷带有鲜明的赣地域文化特点,在内容题材方面都是与赣地其他民间美术形式相近的。景德镇制瓷艺人用极朴素的方式将审美与瓷器的装饰功能直接联系在一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特质以及中国式的功利倾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物是景德镇粉彩瓷画中最常见的主题,带有明显的大众特点,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的艺术风格及象征思维

粉彩出于五彩而胜于五彩,主要原因在于粉彩种类繁多,彩料“深于胭脂,浅如蔷薇”。早在雍正年间绘制的许多粉彩瓷大都用上了十几种彩料,有的甚至多达20多种。我们在景德镇民间粉彩瓷上随处可以看到江西民间年画、木刻版画、剪纸甚至玩具中的内容和主题。其人物、动物的造型风格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字、吉祥图案方面尤其趋于同一,很难把它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割裂开来。正是这种彼此的渗透和交融才形成了我国民间艺术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生存土壤。

景德镇粉彩瓷在清代中期出现较为明显的图案化,有些在表现喜怒哀乐、富贵繁荣的题材时直接使用福、禄、寿、喜、万寿无疆等吉祥文字作装饰。粉彩瓷纹饰中,无论是动物、花鸟、山水,在造型中都是较具体、写实的,表意明确而直观,这与景德镇民间艺人的真诚与纯朴是分不开的,构图方面采用散点构图居多,也有采用平视构图(或叫“平摊构图”),题材大体分如下几个方面:

1.人物。分为戏曲人物图、婴戏图、仕女图、刀马图、神话风俗图几种。如表现生殖文化的婴戏百子图、麒麟送子图,反映宫廷贵族及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仕女图、高士图、竹林七贤图,反映百姓生活的耕织图、望子成龙图,还有表现神话故事的天仙配、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及反映尚武精神的刀马图,到了民国甚至还出现了太太、小姐休闲图等等。

2.花鸟。在粉彩瓷中也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以凤凰牡丹最多,还有雉鸡牡丹、孔雀牡丹、双凤图等,其他花鸟题材的还有喜鹊登梅、四时花木、岁寒三友等,在民间还以谐音寓意喜庆吉利,如葫芦“福禄”、蝙蝠“福”、鲤鱼连年有“余”(鱼)等等。

3.动物。民间粉彩瓷中的动物纹饰除常见的瑞兽图、百鹿图、奔马图外,龙纹和狮纹是最常见的,龙是权利、威严的象征,狮纹是威武、勇猛、尊严的化身。

4.反映佛教、道教、儒教思想的纹饰。如八仙图(明八仙、暗八仙)、八卦图、云鹤图、太极图等。

5.文字吉祥纹饰。常见的有喜字纹、丰登图、三多图(多子、多福、多寿)、如意、蝙蝠、博古、渔樵耕读等,还经常与回纹、锦地纹、唐草纹、莲瓣纹等辅助纹共用,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起到表意教化作用,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的主题表现

1.粉彩瓷是按照赣地域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与做人规范准则进行创作,同一题材可根据使用时间、地点、贫富而有所区别,并且是程式化创作。

2.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采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如将福、寿、吉祥这些不具物质形体的观念付诸形象并充分表现出来。

3.在表现形式上,只要是主题需要,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中发生的人与事组合在一起,取消三度空间,刻意创造出全方位时空的装饰效果,如渔乐图中孩子是画面中心,而围绕孩子的鱼、蝙蝠、书画物象是象征祝愿的符号。

4.构图表述上,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强调求全、饱满与集中的创作方法,同时又融入赣地石雕、剪纸等线刻构图的艺术特点,既照顾了整体的装饰美,又注意到了局部的变化,而且在传承历史构图方法的同时,又利用新的材料表现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理念单纯地表达出来。

5.在人物造型与色彩取向上,景德镇粉彩制瓷艺人总是从主题出发,不拘泥艺术法则的限制,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与精神气质,进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以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清代景德镇民间粉彩瓷反映的儒学伦理内涵

景德镇粉彩瓷器与其他江西地方民间艺术一样,多取材江西民间传统故事与情节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不仅是高品位的艺术,而且是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达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以仁爱为核心、以忠孝为根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景德镇粉彩瓷所具有的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是从江西地域崇儒兴文的独特文化氛围的母体中诞生的。光影协调、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赣地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的个性气质。景德镇制作粉彩瓷的民间艺人在内容上并非面面俱到,在物象的取舍安排上有很大随意性,也常用概括、简化和夸张、虚构的手法,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抓住人物和事件的特征加以刻画,在时间、距离、比例、透视上并不拘泥,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思维极具启示意义。

陶瓷文化:景德镇官窑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唐宋时期,景德镇瓷器进入宫廷,备受皇帝喜爱。明清时烧造出大量的精美御用瓷器,景德镇也从此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官窑的烧造工艺是十分高超的,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

图:龙泉官窑大龙盘高档挂盘

官窑是相对民窑而言的。官窑则指专门为宫廷制造御用瓷器的皇家御窑厂。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这里的瓷器得到宋真宗的赏识,于是用他的年号来重新命名。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皇家指定的瓷器烧制厂,而且是这500年间唯一的御用瓷器定点窑址。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正式设立景德镇官窑。经康雍乾三朝皇帝的扶植,这里达到空前的繁荣。

景德镇官窑每年运到京师的瓷器成千上万,这么多的瓷器,当然并不是皇帝一个人享用。宫中簿册记载,这些瓷器有的直接搬进御膳房、御茶房,有的分配到紫禁城的各个宫殿陈设摆放,还有大量向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这些皇家宫苑以及太庙、陵寝等分派,更有不少由皇帝拿来赏赐皇子皇孙以及文武百官。清朝皇帝还经常把瓷器作为外交礼品送给各国,比如康熙帝送给法王路易十四、乾隆帝送给英王乔治、慈禧太后送给美国使臣和日本皇后的礼品中,都有大量珍贵的瓷器。

御用瓷器非常讲究式样,景德镇官窑烧造的大部分瓷器由承办皇宫御用器物的内务府造办处出样。这些瓷样都是根据皇帝的旨意由宫廷画师绘制的,叫画样,有的还做成形象逼真的木样、漆样。官窑接到宫里送来的图样后,严格依照式样烧制。有时内务府直接将清宫旧藏瓷器发往景德镇,叫官窑仿照已有成品式样烧造。另外,景德镇瓷匠有时也会设计出新的花色品种进呈皇帝。

清朝皇帝对官窑瓷器十分重视,常常直接指导和修改瓷器画样,在雍正、乾隆时的宫廷生活档案中,这样的事经常见到。这里我们透过几个例子,来看看雍正帝对瓷器画样的要求是何等细致乃至苛刻。其一,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二十四日传旨:“藤萝花,再画珐琅器皿时,不必画此花样。”其二,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传旨:“青山水茶园、酒园俱好,再画些。”其三,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初十日传旨:“此瓶上龙身画的罢了,但龙须太短,足下花纹与蕉叶亦画的糊涂,嗣后再往清楚里画。”

以往有一种说法,官窑烧造出来的次等瓷器,都砸碎销毁了。实际情况怎样呢?明代中期以前确实如此,官窑稍差些的瓷器,皇帝不想用,别人也不能用,都砸碎销毁了,所以后来在景德镇的窑址附近能发现埋有成堆的明代官窑瓷片。但从明朝中期之后,官窑烧造出来的次等瓷器就不砸了,而是进行变卖。

漫谈景德镇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驰名中外,China不仅代表中国,英文小写的译文就是陶瓷。外国人最早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杰出代表。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的传说,己被兰田古窑址的发掘,将景德镇制瓷业的起始时间推前百年,上溯到了中、晚唐时期。千百年来窑火不断,火与泥的交融,铸就了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成为世界制瓷业的中心、成为陶瓷业界人们向往的陶瓷圣地,被誉为中国的、世界的瓷都,这在中国、这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

一个陶瓷产业,让一座城市延续了1800多年的生命,至今还青春焕发、魅力四射。因为陶瓷是这座城市的根,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而陶瓷文化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制瓷技艺的不断传承创新,能工巧匠人才辈出,丰富了陶瓷文化的深厚积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贡献,就在于它画龙点睛,为中国文化谱写了极为精彩的篇章,是中国文化中一朵盛开的奇葩。

早在战国时期,景德镇市就开始了制造陶瓷。唐代制瓷业己初具规模,宋代景德镇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因造御瓷得到皇帝的赏识,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赵恒(真宗),将年号赐封给景德镇而名扬天下。此后,历朝皇帝都在景德镇设“御窑”,制作皇宫专用瓷和外交礼品瓷。公元1278年,元王朝在建国初年就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是全国唯一一所为皇室服务的瓷局。明代御器厂的建立,满足了皇帝宫廷用瓷的需要。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出现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清末民初,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为代表的浅绛彩瓷,追求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开创了一代新画风。

景德镇是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齐名的四大古镇之一,1982年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手工制瓷技艺)16人,手工制瓷技艺、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等12项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

56头景德镇青花瓷餐具

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世界各国的同时,陶瓷文化也不断地向世界传播,不少美轮美奂陶瓷精品,还被世界各国博物馆珍藏。精湛绝伦的制瓷工艺,引领世界陶瓷的潮流。千锤百炼,“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产瓷历史的悠久,“器成天下走、工匠八方来成”,就是北宋时期以来景德镇陶瓷恢弘场面的写照;宋代就亦有出口,元青花的出现,更是让景德镇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都无法撼动;朝廷督陶、建造官窑,装饰品种丰富、制瓷工艺鬼斧神工,御窑藏品价值连城;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点世人知晓;仿古瓷再现“皇家气派、御窑工艺”,成了陶瓷艺术领域和收藏界的新宠。

如今,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蓬勃兴起,陶瓷作坊、陶瓷艺术工作室星罗棋布,景德镇这块得天独厚的陶瓷沃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画家云集景德镇,学习和交流陶瓷技艺,出现了人才集聚的“景漂”现象,陶瓷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陶瓷文化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多元素的陶瓷文化在世界瓷都精彩地演绎。

景德镇瓷器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们称为“瓷都”的景德镇,不仅制瓷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造出的景德镇瓷器驰名世界,享誉九洲。“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原系浮梁县治。东晋时期名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又号陶阳镇),宋代景德年间始称景德镇,一直延用至今。

图:景德镇瓷器宫廷赏瓶之青花花瓶

据史书记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已有二千余年,“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让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著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从古至今景德镇瓷器与中国的文化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景德镇现代陶瓷文化综观


当世界尚未解开中国瓷器之謎,正以「寻求黄金」般的狂热獵取中国瓷器的时候,景德镇瓷早已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源源输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偏处江南一隅的景德镇被世人仰为「瓷都」。

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制瓷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湛、产品「至精至美」,更因为历代瓷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特徵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并以她「光致茂美」的陶瓷珠宝,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

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匯流,三省交界之要动。境内自北向南贯穿有清碧的昌江和苍翠的黄山、怀玉山馀脈。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燃料、水源、矿藏三大资源均十分丰富。尤其是擁有国际公认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岺上」,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纯净。因此「自陈以来土人多此业」,历经宋、元、明、清持续不断的发展,匯集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举凡史书所载,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质朴的品格既是原始的木色,又适应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情趣,唐宋陶瓷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彩缤纷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烧造成功,刻画花等多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元代成功地烧造出划时代意义的青花、釉裡红,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明代开始,景德镇业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成功烧造,标志著当时制瓷技术进入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是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郞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葉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显示出景德镇瓷工对各种装饰技法及色料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嗣后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其馀辉至今犹存。

在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不仅「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匯全国技艺之精华」,而且善于利用和驾馭当地的原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和优势,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尽管在时代观念的变迁中将不断弯化和发展,然而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都会留有景德镇历史的烙印。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特徵

步入现代社会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陶瓷艺术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今天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

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因社会因素、材质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的结构日益趋向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卓有成效的骨力量多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专科学校和全国各美术院校毕业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现代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广泛的信息和知识、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使他们更具包容性和开拓性,大大改变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的状况,师带徒、父傅子的承关系正逐步被新型的关系所代替。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单向思维封闭型变为多向思维开拓型,因而出现了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新趋向。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陶瓷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闪烁出新的光彩。更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和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和特性,体现材质美、肌理美,创造和开发出众多新彩类、新品种。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赋予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新的生命、新的气息、新的风格。

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工艺的研究、微机控制节能套炉烤花工艺的普及、等静压现代化成型工艺的引进、煤气窑烧成工艺的运用,都为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的创新和提高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和特色,首先表现在陶瓷造型上。艺术家们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都刻意追求造型的时代感,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传统造型样式为圭臬、陈陈相因的局面。尽管还有不少造型仍保留有传统样式的痕跡,甚至完全借用传统造型样式,但在各部的比例和节奏、体量和空间的对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新的审美要求的改进。例如增大高度和腹径比差的高型葫芦瓶,缩短口颈比例的短口悬胆瓶等。不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新样式的创造型,几乎都具有造型饱满、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比强烈的新的观感、新的特徵,能够与现代社会时尚、现代生活情趣、现代文化思潮、现代审美心理相适应相协调。

三、

在陶瓷装饰的风格上,有两大十分明显的突破:其一是清代以来泛滥成风的繁縟、满饰、华贵、躁浮的「宫廷」作风,受到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普遍的厌弃,而代之以简练、空灵、淳朴、明快的风格。昔日那种拘谨沉闷、生硬刻板的时弊,已被轻鬆活泼、生动灵便的特色所取代。

其二是康熙以后那种瓷画与纸画渐趋一致的画风,那种以瓷代纸、以绘画代装饰的一统艺坛的局面,已被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个性强烈、百花竞艳的新风尚所打破。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更注重虚实空间的处理、工艺装饰的出新、立体观赏的效果和陶瓷艺术语言的运用。

在装饰题材上,现代社会给艺术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现多以自然景物、民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现实题材为主旋律,乡土气、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更足更浓了。

在装饰构图上,除了传统的主题独幅式、正反主次式、锦地开光式、图案边脚式外,新颖别致的构图层出不穷,产生了诸如分层平地式、分格条块式、散点满布式、通体连接式、通景压幅式,旋转斜纹式、自由缠技式、图地相衬式、阴阳对应式、书画合壁式、毛地开窗式、综合构成式等许多新颖的形式。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除传统的写实外,更多的是兼工带写、写意和抽象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写实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将描绘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惊叹艺术家技艺的精绝;写意者泼辣大度、气势磅礴,袅袅数笔,形神皆出,令人感到艺术家潇洒的笔墨神韵和情怀;抽象者匠心独运、意蕴深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用心揣摩而又难以揣透艺术家深藏谷底的观念和个性,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承继创新

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为世人所推崇的主要是:「四大传统名瓷」--典雅素静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玲珑瓷」、五彩缤纷的「色釉瓷」、富丽柔婉的「粉彩瓷」。此外尚有四大名瓷的传统「卫星名瓷」,--青花釉裡红、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新彩、影青刻花、薄胎瓷、雕塑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红绿彩、墨彩、素三彩等。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家们既重视这些传统名瓷所蕴含的优秀传统,从纵向综合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设计观念、创造思维、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技术、亦从横向融匯其它工艺美术、工业美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的精华、成果、著力注入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新血液,化而超之,使传统名瓷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且发明和创造了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水晶刻花等不少新彩类、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

青花瓷被誉为「瓷国明珠」的青花瓷烧造历史最久,一直居四大传统名瓷之首。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在青花的表现技法上,号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颇有代表性,他循「八大山人」、黄慎等画家的殊途,以豪迈沉鬱的气格,简朴雄浑的笔墨,将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创造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形成一种笔墨浑厚、晕润清新的新流派和新风格,与传统的「双勾分水」法并驾齐驱。日前,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勾线榻水法」,成为又一种新的流派和风格,亦是现代青花艺术常用之技法。

景德镇的现代陶瓷文化


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瓷都,建镇一千年来,景德镇陶瓷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繁多的品种、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制度、经营理念、管理形式、贸易方式、技术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民营陶瓷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出口陶瓷也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景德镇出口陶瓷412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为促进陶瓷出口,根据景德镇陶瓷企业规模小,出口量不大的特点,制定了“严格把关保质量,热情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抓源头,加大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检管力度,严格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落实分类管理措施,强化热情服务,有效地促进出口陶瓷贸易增长,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严格检测确保质量

近年来,景德镇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陶瓷的检管要求,积极推进检验检疫工作向前期监督管理转移;向涉及安全卫生的检验工作转移。把陶瓷检验的重点放在安全卫生项目上,将铅、镉溶出量的检测控制、监管、把关前移到生产过程,从源头抓起,加大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检管力度。

一方面强化企业铅镉厂检工作,针对多数企业检测设备缺乏的实际,要求企业必须与具有铅、镉有害元素检测设备且已获得CNAL认可实验室签订委托检测合同,对企业生产过程加工的铅、镉安全卫生项目实施报检前厂检,确保出口陶瓷必须符合进口国或我国国家标准要求。

另一方面,对输美陶瓷重点企业由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实施过程监控。建立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铅、镉溶出量检验和抽样送检制度,确定企业每生产班次抽样间隔、抽样位置、抽样数量、送样频次。对每班抽取的样品进行登记、标识、签收,了解和掌握企业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对测试结果可能导致产品存在不合格的风险时,适时向企业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对存在问题的不合格产品,及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督促和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今年1至10月,该局共检出不合格陶瓷12批,货值56125美元,通过严格把关,把不合格商品堵在国门之内,减少了企业和国家的损失,有效地保护了景德镇千年瓷都这块金字招牌,维护了贸易双方的利益,维护了景德镇对外经济贸易的良好形象。

分类管理通关提速

在出口陶瓷企业中,景德镇采取“抽批检验+企业质量体系监督”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企业分类管理、企业诚信与检验监管相结合、质量分析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的新路子,建立完善企业档案、报检台账,将企业报检情况、抽批检验的质量情况、生产过程现场监管情况、型式试验、守法情况等逐一进行登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加强对企业一次检验不合格、监管等情况统计,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指出企业检验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对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限期整改提高。强化对企业诚信评估与动态分类管理,促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制订监管计划,落实监管职责,年初将每个企业监管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检验人员,重点出口企业安排重点监管,做到监管有要求,计划有安排、内容有落实。同时把日常监管的重点放在对关键工序和生产环节的监控,着重了解企业原材料、成型、烧成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求企业进行整改,督促其完善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为适应“大通关”的需要,该局还建立陶瓷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制度,确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产品铅镉含量低产品(如:高温釉下彩瓷)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企业实行定期抽样检测,对铅镉含量高的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的生产企业实行批批检验,提高检验效率,加快企业通关速度,降低出口陶瓷的检管风险。

强化服务提升水平

“增强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办法,变原来的适应景德镇外贸形势需要,为促进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向规模经营转化。”本着这一精神,景德镇局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改变企业粗放型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引导企业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黎川环球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是1999年成立的一家民营企业,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合格率只有60%,年出口量不到20万美元。该局积极帮助企业完善质量体系,健全陶瓷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规范企业各个管理环节的职责,督促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使企业质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去年,该企业顺利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93%,出口量达400万美元。

提高实力有效执法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决定着检测水平的高低,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景德镇局党组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为增强实验室的实力,在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西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0万元对实验室重新进行改造,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检测项目技术认证,制定实验室重建方案。从发展的观点、科学的观点认真抓好重建的每个环节,做到了从超前的观点对仪器设备选型、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要求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证,使陶瓷检测设备能够覆盖现有全部项目,并满足未来国外可能设置壁垒检测项目的需要。

经过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2004年7月,该局实验室顺利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监督和扩项评审。检测项目由18项扩展到31项,覆盖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物理化学性能全部项目的检测,使实验室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使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景德镇陶瓷实验室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经常开展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比对,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日益提高。2003年在全国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能力验证活动中,该实验室取得了优秀成绩,2004年有两项陶瓷检测标准,列入国家质检总局项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