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 导航 >

从蟋蟀罐看光绪粉彩

从蟋蟀罐看光绪粉彩

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古代艺术瓷器罐 古代红色瓷器罐

2020-07-07

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有朋友购得一个“清代粉彩三国人物蟋蟀罐”,只花了280元,作为正品,自然是捡了个大“漏”。此罐的制作年代为“光绪”,尺寸高8.8厘米,口部直径11厘米,底部直径9厘米。此罐口大有盖,盖部中间有五个小孔,是为了方便蟋蟀透气,腹部微鼓,浅圈足,底部有“光绪年制”四字青花楷书款。罐盖粉彩动物及花草图,罐身饰三国人物图案,画面采用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开光处白度极高,加上釉汁匀净,洁润如玉,因而为整个图案的装饰提供了基础。

粉彩本是釉上彩,是在彩料中加入粉质,使釉彩呈现粉绿、淡红等较为淡雅的色彩。又因粉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烧时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比五彩柔和,因此又称“软彩”。粉彩中的“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质,在彩绘时可将各种彩“粉化”,增加各种彩的色阶,使画面能表现出正、倒、仰、俯、翻、转的变化,因而增强立体感。光绪粉彩瓷器胎之白且薄真是达到了“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的地步,其绘画可达到“花有露珠,蝶见茸毛”的程度。

人们比较清代众多的粉彩瓷器,会发现民间粉彩瓷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画面以人物、山水、成语故事等组成,尤以花鸟为多。“清代粉彩三国人物蟋蟀罐”上所绘花鸟浓淡相间,层次清晰,娇艳柔美,充分体现出光绪粉彩色泽清丽,粉质减少、柔和淡雅的特点。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上)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被珍藏在景德镇官窑遗址博物馆,它瓷质精美、釉色圆润,是不可多得的青花珍品。在蟋蟀罐的盖子后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由此可以说明,这件宝物,正是出自公元十五世纪时的中国明朝宣德年间。

相传,酷爱斗蟋蟀的宣德皇帝,还有一个独特的爱好,那就是收藏蟋蟀罐。每每得到一只能征善战的蟋蟀,宣德皇帝便会下令,制造一批精美的蟋蟀罐。

这一年,在景德镇的窑工们接到了一道圣旨,说皇帝最近新得一员勇将,力挫千军,朕要以一套蟋蟀罐赏之,并特赏云龙纹罐一只。

听了圣旨,窑工们不禁摇了摇头,这哪是什么赏赐,分明是皇帝又得了一只蟋蟀,打算做蟋蟀罐庆祝呢,而且这次皇帝特别指出,要做一只云龙纹罐,恐怕是得到了一只蟋蟀里的大王了!窑工们不敢怠慢,立刻开始了烧制。要知道,在圣旨下达的那一刻,他们的性命,就已经和蟋蟀罐拴在了一起。那么,他们烧制的云龙纹蟋蟀罐宣德皇帝是否满意呢?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下)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被珍藏在景德镇官窑遗址博物馆,它瓷质精美、釉色圆润,是不可多得的青花珍品。在蟋蟀罐的盖子后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由此可以说明,这件宝物,正是出自公元十五世纪时的中国明朝宣德年间。

相传,酷爱斗蟋蟀的宣德皇帝,还有一个独特的爱好,那就是收藏蟋蟀罐。每每得到一只能征善战的蟋蟀,宣德皇帝便会下令,制造一批精美的蟋蟀罐。

这一年,在景德镇的窑工们接到了一道圣旨,说皇帝最近新得一员勇将,力挫千军,朕要以一套蟋蟀罐赏之,并特赏云龙纹罐一只。

听了圣旨,窑工们不禁摇了摇头,这哪是什么赏赐,分明是皇帝又得了一只蟋蟀,打算做蟋蟀罐庆祝呢,而且这次皇帝特别指出,要做一只云龙纹罐,恐怕是得到了一只蟋蟀里的大王了!窑工们不敢怠慢,立刻开始了烧制。要知道,在圣旨下达的那一刻,他们的性命,就已经和蟋蟀罐拴在了一起。那么,他们烧制的云龙纹蟋蟀罐宣德皇帝是否满意呢?

光绪粉彩有哪些特征


说起我国陶瓷制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宋元明时期,因为在这些朝代中,中国瓷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辉煌。即便是在清三代时期,那时的瓷器同样也出现了制造高峰,并不断出现出精彩绝伦的瓷器制品。但自嘉庆以来,中国瓷器开始了它的下坡路,瓷器作品中很少能够再次创新,前代瓷器制作工艺也断代。

光绪粉彩瓷器的诞生

但在光绪年间,光绪粉彩的出现却让中国渐衰的陶瓷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多彩多姿的瓷器令人眼前一亮。尤为突出的是龙纹不断的出现在瓷器当中,而且此时的龙纹一改往日的神圣,威严,它逐渐变得可爱,灵活,关于这一改变,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博物馆看看大清光绪年制海水龙纹碗瓷器上的纹饰。同时,在光绪粉彩制品当中,国外人们生活的场景也广泛出现,这些“洋味”艺术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中增添了其他的一些乐趣。

光绪粉彩瓷器的特征

1、粉彩造型

在传世的众多光绪粉彩制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瓷器的造型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造型,这些生活用品的体型较小,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例如赏瓶,荷叶盖,帽筒,铜丝提梁壶。同时,也存在类如面盆,花盆这样制作中规中矩,器体较大的瓷器。同时,光绪粉彩制品还有不少是仿前代的造型,例如康熙时代的棒槌瓶,笔筒,花斛,乾隆年间的九桃天球瓶粉彩,鹿头尊等。

2、器物足墙多向里倾斜,足跟设计比较圆滑

在众多的仿前代光绪粉彩制品中,由于胎体较为疏松,瓷器的二层台很少有平整的,要么带有旋痕,要么旋削处不方正成圆角状。即便是在民窑所产的粉彩制品,其足底也多不精细,存在圈足,玉璧底,异形足等足底。

3、纹饰多以吉祥,歌颂为主

众多的光绪粉彩制品上的纹饰大多是采用了五福捧寿,喜上眉梢,云蝠纹,龙凤纹等能够表现吉祥如意,天下太平的纹饰内容,对于绘画技巧则太过于草率,不够精细。

4、款识

光绪粉彩制品的款识多为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识不加双圈,字体紧凑工整,笔划细小清秀。款识多为堂名,例如“储秀宫制”“天海堂”“乐敬堂”“长春宫制”等。民窑粉彩的款识则包括了年号款,图记款,吉语款,人名款等款识,样式相对丰富。

光绪粉彩的特征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如果有收藏打算的话,那么对这些一定要知晓,而且一定要找专人进行鉴别,以免收藏到赝品。

光绪粉彩拍卖成交价格:

1:清光绪粉彩九桃兽耳盖罐(二件),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400,000,成交价: RMB 1,467,200 ,成交时间:2009.11.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唇口,短粗颈,圆腹,圈足,僧帽盖,盖顶为宝珠莲瓣纹钮,肩部两侧饰有一对兽耳。胎质洁白,釉面细腻。盖与腹面均用粉彩绘“过枝九桃”,笔触轻巧,在粉彩的渲染下,桃熟如醉,叶片青翠。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之物,传说桃木可驱鬼,桃实食之则可延年益寿,遂成为长寿的象征。此对盖罐保存完好,品相完整,十分难得。

2:清光绪粉彩缠枝莲凤窜花卉大赏瓶,尺寸:高64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1,155,000 ,成交时间:2005.12.25,拍卖公司:上海博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排楷书款,本朝官窑。

宫廷陈设器,器型特大,撇口、鼓腹,四周满绘粉彩缠枝莲加龙凤窜花纹饰,口、颈、底均以描金边饰,彰显王室气派。画工精细,缠枝笔笔连贯,龙凤呈祥纹栩栩如生,如此精美的粉彩大件实属罕见。

3:清光绪粉彩九桃鹿头耳盖罐一对,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990,000 ,成交时间:2004.05.30,拍卖公司:云南典藏拍卖集团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青花篆书款。

直口短颈,斜肩,腹至足渐收,盖上有宝珠钮。盖面及器身以粉彩绘缠枝莲纹、回纹。主体饰纹为九桃纹,桃干曲折结九枚鲜桃,蝙蝠灵芝,蝠即“福”、桃为“寿”,寓意福寿双全。色彩艳而不俗。底书“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为清光绪朝官窑典型器,升值潜力甚高。值得藏家关注。

4:清光绪粉彩“龙凤呈祥”瓶(一对),尺寸:高65厘米,估价:RMB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985,600 ,成交时间:2008.11.09,拍卖公司: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饰粉彩纹饰,纹饰繁复,自上而下分有五层,如意云纹,福寿纹,连寿纹,回纹,开光龙凤呈祥,并间饰蝙蝠、仙桃,变体莲瓣纹。色彩丰富,纹饰多样,寓意“龙凤呈祥”、“福寿连连”。底足露胎,圈足,并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5:清光绪粉彩花鸟纹蒜头瓶,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54,5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永庆长春”楷书款。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慈禧皇太后御用陈设瓷器。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关于她的出生地点,现在也没有定论。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兰贵人,六年生同治皇帝,进懿贵妃。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光绪位即后,仍听政。光绪亲政后,因没有实际的权利,发动戊戌政变,被挫败以后,将光绪囚于东南海瀛台中。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卒,次日,慈禧亦卒。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终年49。母富察氏,终年86。由于生了一个儿子,并且会讨咸丰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懿贵妃。愿为祺祥,同治帝立时年27,尊为圣母皇太后,号为慈禧太后。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大雅斋是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景区内一处建筑名称,是供慈禧皇太后绘画习字的画室。同时,紫禁城长春宫内也曾悬挂有大雅斋匾额。光绪时期的“大雅斋”款瓷器,或许正是为这两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皇太后御用瓷。总体而言,“大雅斋”款瓷器色调鲜艳、器形多样、绘画精美。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光绪官窑,体现了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瓷器烧造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这个时期烧造的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大雅斋”款瓷器,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边多有“天地一家春”以及“大雅斋”的款识,以及“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大雅斋”款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盒、花盆、大缸等等。纹饰题材多描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莲花等等,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蒜头口,束颈,鼓腹,圈足。瓶身通体施白釉,以粉彩绘花鸟纹。瓶腹通景式构图,物象丰富、色彩妍丽,侧生的桃花干自瓶底拔地而起,枝干遒曲,在画面上部盛开朵朵桃花,粉白可人,上栖一只鸟雀,作唧喳鸣叫状,充满闹春的活泼生意。整器胎洁白坚实,瓶上施白色釉,色白中偏灰黄,粉彩描绘图纹,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雀鸟花卉图。颇有“浓郁璀璨夺目”之感,树、花、叶亦工谨细致,繁钩密皴,颇具凹凸之形。底施白釉,当中落“永庆长春”四字双行矾红款。整个画面营造出喜庆欢快、吉祥富贵的气息,令人赏心悦目,满足了皇室的审美需求。通面表达了富贵长春,鸾凤和鸣的吉祥寓意,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粉彩的造形、色彩、线条的制作都异常讲究,充分体现了晚期光绪时期,慈禧皇太后执政时国家瓷业的再度辉煌,线条工细流畅,形象生动,当为光绪时期景德镇官窑精品之作。本瓶造型、纹样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相同,且在北京故宫发现藏有该品种瓷器画样,画稿左上红签题“拾叁号”,瓷器官样是内府画工根据皇帝的旨意绘成的,发往御窑厂充当烧造依据的各种瓷器形制及纹样的图案。本件瓶底部书有“永庆长春”四字楷书抹红款,而此抹红款的主人正是圣母皇太后慈禧。

6:清光绪粉彩胭脂水团龙赏瓶,尺寸:高39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2.05.25,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赏瓶一般采用模式化的纹饰,分为青花与粉彩两种,至光绪朝较有创新,纹饰也渐趋丰富。此件粉彩胭脂水团龙纹赏瓶,撇口束颈,腹部浑圆,圈足直立。该器口沿装饰黄地绿彩弦纹及蓝紫彩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红绿彩花卉蕉叶纹,肩部一周绘粉彩缠枝莲花捧寿纹,腹部主题纹饰为胭脂水团龙纹图案,下承绿彩江崖海水,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件赏瓶于传统外形基础上,加绘诸彩,令人耳目一新,其中胭脂水釉彩为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亦称“金红”,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其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只有掺入足够黄金才可发色纯正,因此耗费惊人,只有官窑可以充分保障其质量,因此胭脂水釉瓷皆为官窑产品,后世虽有仿制但其色泽远逊,一眼即可辨出高下。其创于康熙,精于雍、干之间,后世逐渐稀见,至光绪则十分罕有,故此件赏瓶为晚清官窑精珍之作。

7:清光绪粉彩百蝶赏瓶(一对),尺寸:高39厘米×2,估价:RMB 68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 ,成交时间:2011.11.06,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本品为晚清御瓷之隽品,形制规整端庄,胎釉精良,莹白温润,几近康雍二朝之水平,通体以粉彩“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粉彩如意云纹,肩部两道弦纹间饰缠枝花卉托寿字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成对保存,至为完美。赏瓶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清宫档案原名为“玉堂春瓶”,是清宫经典的陈设器皿,光绪朝之前,赏瓶以青花绘制缠枝花卉品种最为多见。自光绪朝始,赏瓶种类日渐丰富,除青花外,还出现了粉彩和蓝釉等品种,瓶腹除绘传统的缠枝花卉、云龙等纹样外,还流行百蝶寿字、皮球花等图案,是光绪朝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瓷器样式。彩蝶纹饰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洋彩轧道御瓷之中,至道光朝颇为流行,道光皇帝对此喜爱至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数件道光朝御用堂名款白地蝴蝶纹瓷器,清雅佚丽,可谓开光绪朝粉彩百蝶纹赏瓶之先河。

8:光绪粉彩人物故事纹将军罐(一件),尺寸:高55厘米,估价:USD 620,000 ,成交价: USD 761,600 ,成交时间:2018.06.13,拍卖公司:美国联邦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度精品大型拍卖会。

9:清光绪粉彩百花图鹿头尊(一对),尺寸:高40.5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2011.11.1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光绪时期。

器因形似鹿头、牛头,故称为“鹿头尊”、“牛头尊”。此器通体粉彩绘百花图。外底红彩长方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寄托篆书款。为光绪时期的器物。“鹿头尊”始烧于清代雍正时期,乾隆时期流行,为乾隆朝的典型器,为清代皇室的陈设用瓷。有青花、粉彩、仿汝、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青花多绘缠枝莲纹,以青莲谐音“清廉”之意。粉彩器装饰有鹿纹、山水、婴戏图等。粉彩器多绘百鹿图,称为“百鹿尊”。因“鹿”与“禄”谐音,意为富贵,官运将至,又称为“百禄尊”。所绘“百花图”,是以红、黄、绿、蓝、白等彩画,绘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卉,以牡丹为主,辅以菊花、荷花、牵牛花等,百花怒放各尽其妍,花团锦簇,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因花卉繁密满布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堆”、“锦上添花”的美称,以繁盛艳丽取胜。邵蛰民《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有:“乾隆时之瓷,彩釉甚厚,其千花瓶以五彩绘各色单朵花卉……均极精致。”此种“百花锦地”纹源于宫廷造办处,随粉彩的产生而产生,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年间的铜胎画珐琅器上,后用于瓷器上。此装饰技法清代乾隆、嘉庆较流行,延续至清末光绪朝时期盛行。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有:“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据清代乾隆时期内务府记载,宫内依不同节令使用不同纹饰的瓷器,新年用“三阳启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有“丹桂飘香”,重阳节用“重阳菊花”等。绘百花图案的器物,为寻常赏花之用,象征着“万花献瑞”。乾隆粉彩百花图器有瓶、罐、觚等,均绘制精湛,纹饰细腻。乾隆以后民窑也多有仿制。此尊仿乾隆鹿头尊的形制,绘制精细,纹饰华丽繁缛,彩料丰富,色彩鲜丽,极富层次感,为清代光绪粉彩器中的佳作。

粉彩开光灯笼盖罐


藏品提供:市区张先生。张先生日前致电“党报热线”,说家里有10来件青花、粉彩、五彩瓷器,别人都说是清朝的,他不知道是否有收藏价值,想鉴宝。记者与张先生联系后,选择了这件粉彩开光灯笼盖罐请行家鉴定。

藏品来历:张先生是在南美经商的温籍侨胞,近年来对中国的古玩艺术品有了兴趣,从国外回来时,经常带回一些古代的瓷器,供自己和朋友们收藏。这只粉彩开光灯笼盖罐就是张先生从美国买回来的。

藏品特征:这只粉彩开光灯笼盖罐高36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4.5厘米。盖罐以缠枝莲纹为底,罐的通身开有6个光。其中正面和反面为两个倒梯形的大光,两侧一上一下各有两个小光,上面为椭圆形,下面的为莲瓣形,罐盖的顶上也有一个小光,开光内绘有花鸟。就整体来看,盖罐古旧气息比较明显,绘画比较工整,彩料也较纯正。

相关知识: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粉彩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行家目鉴:温州汇丰拍卖行鉴定师吴健先生在仔细鉴别此罐后认为,此罐未署纪年款为民窑产品,但瓷质精细、古旧气息明显,胎釉结合处有淡淡的火石红,底釉及粉彩的颜色和质感符合清中期的特征。再从绘画技艺上看,缠枝莲纹绘得比较工整,花鸟以比较生动,不失为民窑精品。 周泽西 整理

清末民国粉彩冬瓜罐


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以粉彩器为常见,多以瓜蝶和白菜等为饰。民窑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因器身形似冬瓜而名。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以粉彩器为常见,多以瓜蝶和白菜等为饰。民窑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加上质地坚固,又有宜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首选物品。东汉时,青瓷罐的形制呈显多样化,其中的青釉五孔罐、青釉布纹四系罐,为当时代表作。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后来在两晋南北朝非常风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感及美的享受有关。譬如,西晋青瓷不单把系设计成弓形、桥形,还出现狮形、羊形等造型;东晋时又刻意在系上施加点彩;南北朝时的系竟多达8至10枚,这些,并非都应了功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观,或者说,是集实用与装饰于一系。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使青釉、白釉如冰似玉。而此时,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加上罐体又出现了瓜楞、柳条形等花样制式,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遂退居于次要地位。

清代,把婀娜多姿的瓶,同"平升三级"仕途凑在一起,同"吉庆平安"、"平生富贵"等人生美好追求联系在一块。甚至,干脆把有些瓶称为尊(康熙时多尊),或就其外形赋予各种人文精神,如观音瓶、柳叶瓶、一统瓶等等。这些,是因为瓶有瓶的可爱之处,敬而远之实属愚蠢,为此,才找出这么一些谐音和理由,让瓶儿不独官复原职,还与百姓同乐,共享荣华富贵。于是,罐被贬去重当盛贮之用器,瓶则名正言顺地重得宠幸。这是明清两代一个罐多瓶少和一个瓶多罐少的原委,也是明代罐不同于清代罐的关键所在。

以上供大家参考 (图文无必然联系)

从瓷片看哥窑器传承


哥窑一直是个谜,对清宫的传世宋哥窑器,看法也不一。这些学术性问题留给专家学者去考古论证,我们玩瓷族用瓷片来作旁证也是一途。

笔者在一堆宋代瓷片中看到这小瓷碟残片,犹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眼睛为之一亮。瓷碟为米色釉,灰白胎,百圾碎,釉面木光。器外不施釉,看器底处理是北宋的。此实物表明,这是件宋哥窑米色釉瓷碟标本。几年前,两家宋代住宅遗址,出土很多窑口的宋瓷残片。其中宋哥窑天青釉花口洗标本,香灰薄胎,天青色釉,开铁线片纹,无金丝,与修内司官窑出土的瓷器标本很相似,釉表面如人出汗之皮肤。

镇江市地处长江与运河相交的黄金水道,在宋代是各窑口瓷器的集散地,但宋元哥窑瓷器及标本却很少,说明当时宋元哥窑瓷器不多。笔者有一大块哥窑米黄色釉洗标本,炒米黄色,厚胎厚釉,灰白胎,小器大片,底部留有垫烧圈痕。令人惊讶的是,从断口侧面看,釉有3到4毫米厚。器型古朴敦厚,为宋末元初之物。

按比较规范的说法,宋元的称哥窑器,明清仿哥窑的应称哥釉器。元末明初的哥窑器出现米色釉的,南京明代沐英墓出土过一对元末明初米色哥釉贯耳瓶,说明哥釉器开始闪亮登场,有据可查。明代哥釉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既不同于宋元哥窑器的古拙浑雄,又不同于清代哥釉器的浮华亮丽,显得浑厚沉静。

到了清代,摹古仿古之风盛行。作为瓷器,仿哥釉的技术已十分成熟。如图3的清代哥釉器标本中,釉色有天青、米黄、米色,片纹有蟮血红、铁线、墨线等,器型有盘、钵、瓶、罐。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哥釉罐、瓶器内,均可见拉坯的旋纹,而当今的不少哥釉仿品,却无此特征。

从瓷片看陶瓷投资收藏之道


歌德有句名言“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只要把握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门类、不同品质的收藏者。然而,幸福和快乐是以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要成为真正的收藏家除必备的兴趣、规模、珍品外,最终还要有自己能够引领收藏的学术观点。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大收藏家王导、谢安,他们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及至唐朝著名的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收藏字画,历经五代,从而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其后经历了宋代晚期、明晚期、清晚期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收藏高潮。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及现代功利主义的盛行,近30年来的收藏热的确更像发财梦或金钱文化的躁动。

在人类的历史上每当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大量的艺术品总是被收集入宫或成为富裕阶级的重要投资手段,其低风险,高收益吸引着大批有识之士。不少高端藏品的最终归宿都流向某个财团或博物馆。香港胡惠春先生的“暂得楼”部分藏品已永久展示在上海博物馆;著名的达维德基金会的藏品也最终归于大英博物馆,可见短暂的个人幸福与快乐还链接着人类未来的文化建设,从长远来说,收藏家拥有的本质并非索取而是奉献,能真正使收藏家感到永恒幸福和快乐的是自己心中总惦记的那份社会责任。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产业(金融、地产、艺术品)回报率最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当数艺术品投资,原因是它比金融、地产更具有超越地域、流通限量及不可再生的特征。历代收藏家,基本上都是当时有财力的人,也有例外:从十几年前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至今的瓷片收藏,却给少有资本的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多数瓷片标本现在的增值率都远在百倍以上,一些能够补史、证史的珍稀资料的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况且,城市遗址出土瓷片的质量和数量还记录了该城市相应时期、相应地点的消费水平,给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更广泛的学术价值。时势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瓷片收藏家,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卖房购藏。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只有机会尚存,找一个相对人烟稀少、相对平坦的地方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藏梦,亦可在新发现的惊喜和拓展见识的成就感中享受快乐!

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陶瓷史,瓷片标本从未像现在这样倍受青睐。“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正在成为瓷器爱好者的共识。昔日的“垃圾”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古文化资源之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便是根据散落在地表上的陶片进而发掘成功;1986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偶然发现河南宝丰瓷厂王留现先生在清凉寺搜集的一件汝窑洗,经调研后揭开了汝窑窑址的千古之谜;深圳考古研究所通过钧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把原以为是“宋官均”的刻有数字的花器类改正为“明官均”;据说,南京博物馆藏洪武白釉瓷器,首先发现者便是“瓷片一族”;明龙泉窑“供御器”的窑址,也是杭州瓷片爱好者通过市场上出现的古瓷片,“顺藤摸瓜”而最终找到的;在西安,收藏者结合本地出土的精美瓷片,正在讨论有关“柴窑”这一古老而又极富新意的话题,一个未知世界的门再次被敲响,无论如何,根据精美的出土瓷片(见标本)五代耀州窑青瓷雄冠唐宋之交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造假技艺日臻成熟的今天,瓷片标本更彰显出其无可代替,甚至无以伦比的“经世致用”性。多见而识之,知者次之,学术不断有所突破,藏家练就一双“慧眼”,瓷片功不可没。当前瓷片收藏在全国已初步形成规模,许多人都期望辟瓷片为蹊径,在视野不断开阔中轻松走进中国陶瓷史的深处,探索其不为人知的奥秘,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任何一个收藏门类来说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区分真、赝品首先是识真的问题。学瓷之道,只有你从可靠的实物中得到切身感受,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瓷片标本的摸索和体会便是一条通往识真的捷径。然而,现瓷片市场亦鱼龙混杂,犹如买流传有序的完整器一样,最好在已形成的瓷片圈内购藏、学习。当然,瓷片收藏并非学瓷的必经之路,但如果经历从认识瓷片到买残器,再到买完整器的循序渐进的收藏过程,将可以拓展你的视野,增强你的判断力,从而避免走许多弯路,少交许多学费。

所谓“白壁求善价,明珠难暗投”。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陶瓷收藏脉络,有别于其它投资的是其受当时社会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炒作较少,它们总是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并一直持续、稳步上升,其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岁月的流逝及当时的认知水平、藏品的质量、存世量和流通量。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精品每五年左右可成倍增长,相同的收益,若投资俗品会付出成倍的时间成本。试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工厂、市场、官场艰苦博弈,而最终是否能获得投资的高效益还往往是未知数。但投资艺术品是成功人士别有洞天的明智选择,它们既能使你得到文化享受,又可获得高回报。然而最理想的收藏时机并非在所谓盛世,而是在相对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最理想的卖出时机却恰好是在盛世:在市场相对繁荣时,从2009—2010年春拍结束,国际收藏界中声名斐然的尤伦斯夫妇就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6.05亿元。从去年开始,以陶瓷收藏为主的瑞士“玫茵堂”也在继续把握着五十年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卖点。而接棒的人当然是实力非凡的有识之士,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社会必然继续发展的前景和藏品本身悠久的文化沉淀及其无法复制性。请相信:只要你抱定人生最终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多少?而并非虚无的赢利,即使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只要你收藏的是精品,你便会在兴趣与财富同步增长的同时活得幸福快乐!

收藏之道重要的不是你曾得到的,而是你曾经付出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弥足珍贵,还是微不足道,都将留给别人,即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收藏之道本质上便是为人之道,也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就是说你的收藏性格同样会决定收藏命运。一旦涉猎收藏时,应尽可能少一些浮躁,量力而行,即“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捡大漏”的事,即使是对历经千锤百炼的“行家”来说,成功的概率亦犹如买彩票一般,可想而知对于缺乏技术准备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收藏者而言:“空谷幽兰”般的境界不过是梦想而已。

花开富贵 粉彩花鸟盖罐


藏品口径:8.5cm,底径:12cm,高:18cm

粉彩也叫“软彩”,一种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形象逼真的传统陶瓷釉上彩装饰。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度烘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乾隆粉彩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表现的技法多变,风格各异。既有严整工细刻画人微的工笔,也有淋漓潇洒、简洁明快的写意,还有综合二者之长的兼工带写。粉彩瓷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均可入画。在风格上,粉彩瓷布局和笔法,具有传统中国画特征,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粉彩瓷制作工艺成熟,风格典雅秀丽,备受人们推崇,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升值空间很大。比如一件雍正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1982年在香港以25万港币成交,2001年在纽约以21.5万美元成交,2007年在香港又以2272万元港币成交,2009年在北京以6776万元人民币成交。又如,一件雍正粉彩过枝月季梅花图盘,1976年由伦敦释出,后被苏林庵收藏,1994年被康蕊君收入《玫茵堂中国陶瓷》图录,1995年流入香港市场,2011年香港秋拍估价为1500万港币,最终以4994万港币成交。

此件“粉彩花鸟盖罐”,口径:8.5cm,底径:12cm,高:18cm。藏品圆口带盖、,假圈足,器形周正,圆润丰满。该粉彩罐瓷质洁白细腻,胎体较厚重,施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图案寓意吉祥,雅俗共赏,画片精美,纹饰绘工精细,手法极其熟练,体现了匠师高超的绘画技巧。

釉上画工自然大方,采用传统工笔粉彩的装饰手法,花卉形态韵意生动,整体画面生动,色彩绚丽饱满,寓意美好。胎体洁白,釉质肥润,笔画娴熟细致,功力深厚。画一鸟唱枝头纹饰,给人一种吉祥如意之感,线条流畅,色彩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画面采用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开光处白度极高,加上釉色匀净,洁润如玉,因而为整个图案的装饰提供了基础。另一面则是书法,与花鸟图案构成了一幅韵味十足的国画。藏品釉水圆润,器型饱满肥厚,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藏品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粉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采用传统的粉彩画法,并以花鸟画为题材。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也汲取了近代画的风格特点。

粉彩瓷集合了瓷器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其艺术性相对于其他瓷器来讲大大增加,粉彩瓷的出现结束了过去彩瓷单线平涂,缺乏立体感的历史。我国的制瓷业历史久远,品种繁多,作为瓷器大国,藏家对瓷器的关注是必然的,这种兼顾美感与瓷器本身的粉彩瓷自然会吸引人的眼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从蟋蟀罐看光绪粉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从蟋蟀罐看光绪粉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光绪粉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