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光绪粉彩有哪些特征

光绪粉彩有哪些特征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有哪些 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2020-11-04

瓷砖有哪些。

说起我国陶瓷制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宋元明时期,因为在这些朝代中,中国瓷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辉煌。即便是在清三代时期,那时的瓷器同样也出现了制造高峰,并不断出现出精彩绝伦的瓷器制品。但自嘉庆以来,中国瓷器开始了它的下坡路,瓷器作品中很少能够再次创新,前代瓷器制作工艺也断代。

光绪粉彩瓷器的诞生

但在光绪年间,光绪粉彩的出现却让中国渐衰的陶瓷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多彩多姿的瓷器令人眼前一亮。尤为突出的是龙纹不断的出现在瓷器当中,而且此时的龙纹一改往日的神圣,威严,它逐渐变得可爱,灵活,关于这一改变,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博物馆看看大清光绪年制海水龙纹碗瓷器上的纹饰。同时,在光绪粉彩制品当中,国外人们生活的场景也广泛出现,这些“洋味”艺术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中增添了其他的一些乐趣。

光绪粉彩瓷器的特征

1、粉彩造型

在传世的众多光绪粉彩制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瓷器的造型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造型,这些生活用品的体型较小,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例如赏瓶,荷叶盖,帽筒,铜丝提梁壶。同时,也存在类如面盆,花盆这样制作中规中矩,器体较大的瓷器。同时,光绪粉彩制品还有不少是仿前代的造型,例如康熙时代的棒槌瓶,笔筒,花斛,乾隆年间的九桃天球瓶粉彩,鹿头尊等。

2、器物足墙多向里倾斜,足跟设计比较圆滑

在众多的仿前代光绪粉彩制品中,由于胎体较为疏松,瓷器的二层台很少有平整的,要么带有旋痕,要么旋削处不方正成圆角状。即便是在民窑所产的粉彩制品,其足底也多不精细,存在圈足,玉璧底,异形足等足底。

3、纹饰多以吉祥,歌颂为主

众多的光绪粉彩制品上的纹饰大多是采用了五福捧寿,喜上眉梢,云蝠纹,龙凤纹等能够表现吉祥如意,天下太平的纹饰内容,对于绘画技巧则太过于草率,不够精细。

4、款识

光绪粉彩制品的款识多为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识不加双圈,字体紧凑工整,笔划细小清秀。款识多为堂名,例如“储秀宫制”“天海堂”“乐敬堂”“长春宫制”等。民窑粉彩的款识则包括了年号款,图记款,吉语款,人名款等款识,样式相对丰富。

光绪粉彩的特征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如果有收藏打算的话,那么对这些一定要知晓,而且一定要找专人进行鉴别,以免收藏到赝品。

光绪粉彩拍卖成交价格:

1:清光绪粉彩九桃兽耳盖罐(二件),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400,000,成交价: RMB 1,467,200 ,成交时间:2009.11.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唇口,短粗颈,圆腹,圈足,僧帽盖,盖顶为宝珠莲瓣纹钮,肩部两侧饰有一对兽耳。胎质洁白,釉面细腻。盖与腹面均用粉彩绘“过枝九桃”,笔触轻巧,在粉彩的渲染下,桃熟如醉,叶片青翠。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之物,传说桃木可驱鬼,桃实食之则可延年益寿,遂成为长寿的象征。此对盖罐保存完好,品相完整,十分难得。

2:清光绪粉彩缠枝莲凤窜花卉大赏瓶,尺寸:高64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1,155,000 ,成交时间:2005.12.25,拍卖公司:上海博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排楷书款,本朝官窑。

宫廷陈设器,器型特大,撇口、鼓腹,四周满绘粉彩缠枝莲加龙凤窜花纹饰,口、颈、底均以描金边饰,彰显王室气派。画工精细,缠枝笔笔连贯,龙凤呈祥纹栩栩如生,如此精美的粉彩大件实属罕见。

3:清光绪粉彩九桃鹿头耳盖罐一对,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990,000 ,成交时间:2004.05.30,拍卖公司:云南典藏拍卖集团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青花篆书款。

直口短颈,斜肩,腹至足渐收,盖上有宝珠钮。盖面及器身以粉彩绘缠枝莲纹、回纹。主体饰纹为九桃纹,桃干曲折结九枚鲜桃,蝙蝠灵芝,蝠即“福”、桃为“寿”,寓意福寿双全。色彩艳而不俗。底书“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为清光绪朝官窑典型器,升值潜力甚高。值得藏家关注。

4:清光绪粉彩“龙凤呈祥”瓶(一对),尺寸:高65厘米,估价:RMB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985,600 ,成交时间:2008.11.09,拍卖公司: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饰粉彩纹饰,纹饰繁复,自上而下分有五层,如意云纹,福寿纹,连寿纹,回纹,开光龙凤呈祥,并间饰蝙蝠、仙桃,变体莲瓣纹。色彩丰富,纹饰多样,寓意“龙凤呈祥”、“福寿连连”。底足露胎,圈足,并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5:清光绪粉彩花鸟纹蒜头瓶,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54,5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永庆长春”楷书款。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慈禧皇太后御用陈设瓷器。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关于她的出生地点,现在也没有定论。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兰贵人,六年生同治皇帝,进懿贵妃。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光绪位即后,仍听政。光绪亲政后,因没有实际的权利,发动戊戌政变,被挫败以后,将光绪囚于东南海瀛台中。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卒,次日,慈禧亦卒。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终年49。母富察氏,终年86。由于生了一个儿子,并且会讨咸丰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懿贵妃。愿为祺祥,同治帝立时年27,尊为圣母皇太后,号为慈禧太后。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大雅斋是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景区内一处建筑名称,是供慈禧皇太后绘画习字的画室。同时,紫禁城长春宫内也曾悬挂有大雅斋匾额。光绪时期的“大雅斋”款瓷器,或许正是为这两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皇太后御用瓷。总体而言,“大雅斋”款瓷器色调鲜艳、器形多样、绘画精美。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光绪官窑,体现了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瓷器烧造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这个时期烧造的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大雅斋”款瓷器,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边多有“天地一家春”以及“大雅斋”的款识,以及“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大雅斋”款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盒、花盆、大缸等等。纹饰题材多描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莲花等等,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蒜头口,束颈,鼓腹,圈足。瓶身通体施白釉,以粉彩绘花鸟纹。瓶腹通景式构图,物象丰富、色彩妍丽,侧生的桃花干自瓶底拔地而起,枝干遒曲,在画面上部盛开朵朵桃花,粉白可人,上栖一只鸟雀,作唧喳鸣叫状,充满闹春的活泼生意。整器胎洁白坚实,瓶上施白色釉,色白中偏灰黄,粉彩描绘图纹,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雀鸟花卉图。颇有“浓郁璀璨夺目”之感,树、花、叶亦工谨细致,繁钩密皴,颇具凹凸之形。底施白釉,当中落“永庆长春”四字双行矾红款。整个画面营造出喜庆欢快、吉祥富贵的气息,令人赏心悦目,满足了皇室的审美需求。通面表达了富贵长春,鸾凤和鸣的吉祥寓意,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粉彩的造形、色彩、线条的制作都异常讲究,充分体现了晚期光绪时期,慈禧皇太后执政时国家瓷业的再度辉煌,线条工细流畅,形象生动,当为光绪时期景德镇官窑精品之作。本瓶造型、纹样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相同,且在北京故宫发现藏有该品种瓷器画样,画稿左上红签题“拾叁号”,瓷器官样是内府画工根据皇帝的旨意绘成的,发往御窑厂充当烧造依据的各种瓷器形制及纹样的图案。本件瓶底部书有“永庆长春”四字楷书抹红款,而此抹红款的主人正是圣母皇太后慈禧。

6:清光绪粉彩胭脂水团龙赏瓶,尺寸:高39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2.05.25,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赏瓶一般采用模式化的纹饰,分为青花与粉彩两种,至光绪朝较有创新,纹饰也渐趋丰富。此件粉彩胭脂水团龙纹赏瓶,撇口束颈,腹部浑圆,圈足直立。该器口沿装饰黄地绿彩弦纹及蓝紫彩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红绿彩花卉蕉叶纹,肩部一周绘粉彩缠枝莲花捧寿纹,腹部主题纹饰为胭脂水团龙纹图案,下承绿彩江崖海水,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件赏瓶于传统外形基础上,加绘诸彩,令人耳目一新,其中胭脂水釉彩为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亦称“金红”,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其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只有掺入足够黄金才可发色纯正,因此耗费惊人,只有官窑可以充分保障其质量,因此胭脂水釉瓷皆为官窑产品,后世虽有仿制但其色泽远逊,一眼即可辨出高下。其创于康熙,精于雍、干之间,后世逐渐稀见,至光绪则十分罕有,故此件赏瓶为晚清官窑精珍之作。

7:清光绪粉彩百蝶赏瓶(一对),尺寸:高39厘米×2,估价:RMB 68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 ,成交时间:2011.11.06,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www.TAoci52.cOm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本品为晚清御瓷之隽品,形制规整端庄,胎釉精良,莹白温润,几近康雍二朝之水平,通体以粉彩“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粉彩如意云纹,肩部两道弦纹间饰缠枝花卉托寿字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成对保存,至为完美。赏瓶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清宫档案原名为“玉堂春瓶”,是清宫经典的陈设器皿,光绪朝之前,赏瓶以青花绘制缠枝花卉品种最为多见。自光绪朝始,赏瓶种类日渐丰富,除青花外,还出现了粉彩和蓝釉等品种,瓶腹除绘传统的缠枝花卉、云龙等纹样外,还流行百蝶寿字、皮球花等图案,是光绪朝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瓷器样式。彩蝶纹饰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洋彩轧道御瓷之中,至道光朝颇为流行,道光皇帝对此喜爱至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数件道光朝御用堂名款白地蝴蝶纹瓷器,清雅佚丽,可谓开光绪朝粉彩百蝶纹赏瓶之先河。

8:光绪粉彩人物故事纹将军罐(一件),尺寸:高55厘米,估价:USD 620,000 ,成交价: USD 761,600 ,成交时间:2018.06.13,拍卖公司:美国联邦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度精品大型拍卖会。

9:清光绪粉彩百花图鹿头尊(一对),尺寸:高40.5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2011.11.1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光绪时期。

器因形似鹿头、牛头,故称为“鹿头尊”、“牛头尊”。此器通体粉彩绘百花图。外底红彩长方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寄托篆书款。为光绪时期的器物。“鹿头尊”始烧于清代雍正时期,乾隆时期流行,为乾隆朝的典型器,为清代皇室的陈设用瓷。有青花、粉彩、仿汝、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青花多绘缠枝莲纹,以青莲谐音“清廉”之意。粉彩器装饰有鹿纹、山水、婴戏图等。粉彩器多绘百鹿图,称为“百鹿尊”。因“鹿”与“禄”谐音,意为富贵,官运将至,又称为“百禄尊”。所绘“百花图”,是以红、黄、绿、蓝、白等彩画,绘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卉,以牡丹为主,辅以菊花、荷花、牵牛花等,百花怒放各尽其妍,花团锦簇,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因花卉繁密满布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堆”、“锦上添花”的美称,以繁盛艳丽取胜。邵蛰民《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有:“乾隆时之瓷,彩釉甚厚,其千花瓶以五彩绘各色单朵花卉……均极精致。”此种“百花锦地”纹源于宫廷造办处,随粉彩的产生而产生,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年间的铜胎画珐琅器上,后用于瓷器上。此装饰技法清代乾隆、嘉庆较流行,延续至清末光绪朝时期盛行。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有:“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据清代乾隆时期内务府记载,宫内依不同节令使用不同纹饰的瓷器,新年用“三阳启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有“丹桂飘香”,重阳节用“重阳菊花”等。绘百花图案的器物,为寻常赏花之用,象征着“万花献瑞”。乾隆粉彩百花图器有瓶、罐、觚等,均绘制精湛,纹饰细腻。乾隆以后民窑也多有仿制。此尊仿乾隆鹿头尊的形制,绘制精细,纹饰华丽繁缛,彩料丰富,色彩鲜丽,极富层次感,为清代光绪粉彩器中的佳作。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


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清光绪朝历时34年,期间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处于内陆山区,相对闭塞,便于控制。清政府为了满足醉生梦死的生活,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

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胎釉

官窑青花的胎土精良,细腻洁净。胎质比同治时期好,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但胎体仍显厚酽。釉面有青白和白色两种,常见“波荡釉”现象。器物足墙微向里斜,足跟较圆滑。

民窑器粶粗均有。瓷胎体贠量略有提髐,胎土筛练较细,胎质细白缜密。也有部分为纯白色,与现代瓷釉面相近。光绪仿康熙瓷器与真品相比较,则胎薄体轻,硬度不够。

光绪青花整体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釉色白中泛青。也有一部分釉色粉白,上有爆釉形成的芝麻黑点。釉色青白为主,有一部分浆白釉,釉层薄,致使青花纹饰如浮釉面,缺乏含蓄与韵味。釉面不平,波浪纹现象较多。

青料

光绪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浙料,保持着淡蓝清新的传统蓝色,主要用来绘制官窑等高档瓷器;第二种是色泽明丽纯蓝的青料,多用来绘制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见到有规律排列的藏青色点;第三种是色泽鲜艳带紫的蓝色,俗称洋蓝,自同治时期开始就有了,光绪中档瓷器大量使用这种青料,是典型的光绪发色,色调漂浮、线条晕散;第四种是蓝中带黑或带灰的发色,这是含杂质较多的土青绘制的,一般用来绘制粗瓷。

官窑青花有两种发色,一种画晚清风格的牡丹、双燕纹饰的作品,呈色纯净细洁,娇润可爱,不见重染瘢痕;也有的显浅蓝色调,是光绪官窑青花的特有呈色。还有一种呈色是青中含紫,明艳亮丽,只要细心就可以在青花上发现细小而均匀的重染青花色点,这种青花呈色多在仿古瓷上见到。青花派生品种有:黄地青花、青花加紫、青花粉彩、绿釉青花。

民窑青花发色多样,有纯正的靛青,也有浑浊的灰青,还有使用化学钴料发色的洋蓝。

造型

光绪瓷器烧造量大,距今时间比较近,因此遗留下来的传世作品超过任何朝代。

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丰富的多,凡是康、雍、乾时期有的较高档的品种,光绪时期都有仿制。如玉壶春瓶、灯笼尊、牛头尊、凤尾尊、棒槌瓶、天球瓶、柳叶瓶、太白尊、赏瓶、净水钵、香炉、马蹄尊、笔筒、书缸、蒜头瓶、执壶和各式盘碗、盆洗、盅盏等无一不仿。

另外还有杯(花卉杯、钟式杯)、漏碟、圆碟、折腰盅、印泥盒、匙、活环双耳花熏、葵花式洗、漏壶、鼻烟壶、盖壶、八方小罐、提梁壶、端把茶壶、钵缸等。大件器皿略有增加,如筒式大花盆、大盘、大鱼缸、大盖罐等。

光绪青花瓷在器物线条的圆润、胎体的轻薄上已超过道光、咸丰和同治。仿康、雍、乾的器物,虽难以乱真,但从造型上看却已伯仲不分了。

光绪民窑青花瓷数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来所有的传统器型,原来已经消失的器型又开始出现,原来没有的器型也被创造出来。品种繁多、质量不一,与咸丰、同治时期的青花瓷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器型大多以仿康熙青花瓷为主,主要有赏瓶、玉壶春瓶、蒜头瓶、撇口瓶、狮耳瓶、胆瓶、葫芦瓶、扁瓶、长颈瓶、梅瓶、双耳瓶、壁瓶、荷叶盖罐、大罐、大海碗、云龙纹大盘、缠枝莲纹成套餐具、大缸等。

民窑仿古瓷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有的仿的超过官窑仿制水平的,但也有仿的不好的,形似而神不似,甚至形神俱不似,但底部竟赫然写着“大清康熙年制”,可见当时仿古瓷业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人皆想为。有一丝不苟的临摹者,仿的惟妙惟肖;有随心所欲者,却因功底太差,所造之物一看就知道是主观臆想之物,完全不具备古瓷特征。

纹饰

光绪青花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

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各种植物花卉描绘时往往留白边,细部处理过于简单,人物纹描绘的较草率,缺乏生气,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传统纹饰题材有缠枝莲、八宝勾莲、云龙、团龙、团凤、双凤、缠枝宝相花、竹石蕉叶、海水八卦、松鹿纹、松鹤、山水人物、婴戏(十六子)、飞蝠、虎、松石人物、八仙、三果、海水异兽、五伦图、寿字、诗句、荷花、云鹤、灵芝、梅雀蝶、松鼠葡萄、九桃图、回文等。除此传统纹饰之外又出现了绶带鸟、杏林春燕、松竹梅、缠枝莲、三星人、王秋献瑞、野壑围猎、水仙、寿桃、八哥、游园仕女、金石文字等。

光绪时青花纹饰多样,虽有不少仿古纹饰,使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内容更丰富。在青花绘制中,咸丰、同治青花瓷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光绪青花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咸丰、同治时期,与康熙时期青花一样,青花浓淡可以达到多个层次;于康熙青花不同的是,康熙青花发色在釉下,光绪青花发色在釉中。

光绪民窑青花纹饰题材有花鸟、云龙、云凤、凤穿花、凤凰牡丹、山水人物、博古、荷莲、百鹿、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此外还不少寓有吉祥福寿之意的内容,如麒麟送子、富贵白头、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福禄寿”三星等,这些纹饰尽管俗气,但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纹饰多布局松散,层次不清,画工草率。

款识

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民窑也大多书写“大清光绪年制”的楷书款,但书写潦草、字体歪斜,位置不正。民谣款还有落具体年号的,如“光绪辛巳年制”、“光绪十五年上月完立”、“光绪辛丑廿七年置”、“光绪九年世忠堂”、“光绪二十八年陶工仿制”等多种,年款一般不加圈框。光绪民窑的伪托款多用“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道光粉彩有什么特征?


道光粉彩有什么特征?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民窑的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比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的住处,有此款的器物应为皇帝御用品,工艺非常精细,另外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有些传世品是他们当时订制的“行有恒堂”款或“睿邸退思堂”款的白地粉彩瓷器也非常精细。总之,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也有本时代的特色,表现如下:

1、仍然追求乾、嘉时官窑的特色,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内容的画面。有的还加绘青花,非常宜人。缺点表现在彩色釉涂地时涂染不匀净,不能浑然一体。

2、官窑的白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形成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浪荡釉”的普遍出现,反映出道光时瓷器施釉技术水平不佳。实际上这种现象早在乾隆时期已出现了。

3、道光时皇亲国戚较多,他们订制的瓷器很多,并都有斋堂款识。因而道光粉彩中斋堂款的瓷器较多特别是盖碗。故宫传世品中有“睿邸退思堂制”款粉彩桃花彩菊花蝈蝈盖碗。这些盖碗的盖钮为环形抓钮,在钮的中心及外底心均用红彩书写款识。还有的在钮中心用红彩书写所绘纹饰的花名,如“四月牡丹”、“九月菊花”。这类盖碗所绘画都很精细,给使用者在品茗时增加了不少情趣。这种盖碗也有“慎德堂制”款的,还加以金彩纹饰,可见此类碗的珍贵。

4、道光粉彩的造型基本上延用乾、嘉时的传统器形。只有冬瓜罐为此时新创,罐口内敛、丰肩,直筒状圆腹,卧足。更为突出的是小件器皿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杯外有配合纹饰的墨书诗句。故宫传世品中有“睹酒公杯”一套十件,杯外绘各种博古纹饰,有盆景、如意、灵芝、花鸟等。每杯内壁墨书名人诗句,依次是“范成大句:车君已费一分春”,“薛能中句:行看过二分”,“苏轼句:三分来是诗”,“杜牧句:钿尺裁量恰四分”,“皮日休句:红蜡光教刻五分”,“陆龟蒙句:六分春色”,“杨万里句:已是七分春去了”,“汪枸:杨柳桃花春八分”,“毛元庆句:国九分而虚中”,“苏轼句:十分潋滟金樽凸”。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用这种酒杯饮酒行令时的情景。此外,小笔筒、小冬瓜罐、小鼻烟壶、小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粉彩中的典型器。

5、道光粉彩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新创纹饰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喜绘动物纹。传世品中大小动物画多达十余种,如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水鸭和仙鹤、喜鹊、鸽子和燕子、蚂蚱、蝈蝈和蜻蜓、蝙蝠、雉鸡等等。这些大小动物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画面,形成道光粉彩纹饰的一大特色。

6、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凑。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的粉彩瓷器,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这种满文方式款的碗、盘分大、中、小型,据香港关善明先生考证,是为道光帝的一个女儿出嫁给蒙古王子时所烧。文物拍卖会上偶见有此种传世品。

汝窑有哪些特征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

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仿品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开片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清光绪瓷器有哪些特点


在清朝末期,政府腐败没落,百姓苦不堪言,中国内忧外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政府一边出卖国家利益,接连赔款赔地,一边收刮百姓钱财,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因而被后人唾骂不止。在这个背景下,长时间处于低迷的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一丝复苏的迹象。自光绪元年起,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银两用来烧制瓷器。比如说,为了给慈禧太后过六十岁大寿而烧制的首批瓷器就花费了八万九千九百两银子......于是在清代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又为清政府烧制不少了精美的瓷器。那么,清代光绪时期的瓷器都有哪些特点呢?

1.清代光绪时期的瓷器和清代初期的瓷器相比,质量要差一些,看上去比较粗糙。因为烧制时间处于近代,距今年份比较近,因此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都有不少光绪瓷器流传下来,并且像瓶、缸、墩、花盆、樽等器型的瓷器的存世量相当大。

2.清朝雍正以来,制瓷业的仿古之风盛行,比如说仿官窑瓷器、仿哥窑瓷器......到了清代光绪时期时期瓷器的造型和前朝的同类型器物相比,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个时期也创制出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瓷器品种,比如说:水墨五彩瓷、软彩瓷......

3.清代光绪瓷器的胎体和清代统治时期瓷器相比,要显得更坚硬细腻一些,但是仍然远远比不上清代前期的瓷器,并且清代光绪民窑瓷器比较粗拙。

4.清代光绪瓷器的釉面光洁而细薄,虽然釉色的主调依然是青白色,但是已经可以看出更加偏于现代瓷器的那种纯白色调。

5.清代光绪粉彩瓷器的颜色鲜艳,因为含粉质比较多,彩料并不细腻,附着得比较稀疏。精美细致的大雅斋款粉彩瓷器在这个时期里显得鹤立鸡群,到了民国出现仿制的大雅斋粉彩瓷器,烧制工艺虽然精湛纯熟,但是上釉不均匀,材料质地厚,纹饰不清晰,与真品相比显得东施效颦。

6.青花瓷的烧制历史源远流长,从明代算起已经走过五百余年。到了清代光绪时期,青花瓷的烧制工艺已经大不如前,大部分青花瓷色泽灰暗,色泽鲜亮的寥寥无几。这个时期所仿制的清代前期青花瓷,大多数质量都不行,只有较少一部分勉强能称作精品。

大清光绪年制瓷器有什么特征?


大清光绪年制瓷器有什么特征?自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

1、光绪瓷器鉴定造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用传统样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作规整,样式较多。

2、光绪瓷器鉴定胎体特征:胎体仍然厚重,但和同治时相比,质量略提高;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和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民窑器多粗糙不规。

3、光绪瓷器鉴定釉面特征: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质地松软,色调白中略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和现代瓷釉面相接近。

4、光绪瓷器鉴定纹饰特征:光绪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5、光绪瓷器鉴定款识特征: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唐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唐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瓷器的器类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了前代。

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刑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瓷器做为日常生活器皿与时代和社会的风尚密切相关。唐代如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具的发展。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大的发展起来并部分代替了金、银用具。唐代的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文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唐代后葬之风很盛,主要做为随葬用的三彩器,也随之迅速发展。上述种种因素,形成了唐代陶瓷器的特有的风貌。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鸡首壶,在唐代已不在出现,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式圆柱形短流的执壶。壶柄也由以前的龙柄变为曲柄,在流与柄之间的立系耳的形式也少见。盘口壶壶口也有盘口变为喇叭口,壶腹一般作椭圆形,有的呈瓜形,唐代文献上,称为“注子”,顾名思义应当是当时一种酒具或茶具,在南北各窑中均大量生产,形制也大体相同。和注子一同使用的是酒杯,从唐人的“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和“衔杯乐圣称避贤”等诗句中,可以知道当时饮酒是用杯。唐代的酒杯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柄小杯、曲腹圈足小杯等,还有一些直接仿制金银器烧制的。

隋代最流行的四系罐,唐初还保留了它的基本形制,中、晚唐以后就不再出现。一种广口外卷、无颈、丰肩、无系耳、平底的罐却大量兴起,这种罐一般腹部丰满、有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南北各地的瓷窑都进行生产,尤其在北方广为流行,在三彩陶器中也常常可以见到。

隋代的高足盘,唐初的北方瓷窑中,尤其是三彩陶器中仍然烧制,但形制有改变。隋代的喇叭状高圈足已改为矮圈足或三足所代替,其制作也较隋代精致。

碗是生产量最大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器,南北各地瓷窑都普遍烧制,形制也大体相同。唐初的碗深腹、直口、平底,较多保留隋碗的造型。另一种碗近似钵形,但体积小,器壁一般较厚重。唐代中期,开始出现一种身浅、敞口外撇、玉壁形底足的碗。晚唐以后这种碗式大量出现,碗的胎壁从厚重逐渐转趋轻薄,从玉壁形底向宽圈足方向发展。这种碗式的流行,与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唐代称这种碗作“茶瓯”。陆羽《茶经》曾对当时各地瓷窑所产茶碗,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孟郊、卢仝、皮日休、郑谷、徐夤、陆龟蒙、韩偓等诗人,也都有赞美茶瓯的诗句,给瓷制茶具增添了声价,促进了茶具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与茶碗相配套使用的式碗托,亦称“茶托”与“茶船”。

越窑茶托的托口一般较矮,浙江宁波市出土的一批唐代越窑青瓷茶碗中,还有碗托连烧的。有的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状,茶碗则作花瓣形,非常和谐,再加上越窑翠青的釉色而更显雅致,所以唐末诗人徐将茶和盛茶的茶具比为“嫩花涵露”,是绝妙的描述。刑窑白瓷壶与玉壁形底的碗、盏托等与越窑所生产大体相同,都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

瓷枕再隋代已经出现,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唐代瓷枕一般为长方形的小枕,以三彩陶枕为多,常出土于北方唐墓中,南方则较少见。

瓷砚多为圆形,魏晋时期多具三、四、五、六不等的蹄足。隋代除蹄足外还有珠足和滴足。唐代瓷砚则向多足、镂孔圈足发展。砚面较前代更向上凸起。唐代南北各窑均产砚,有大、有小,小者数厘米,大者近尺,这与唐代书法艺术普及有关。

唐代陶瓷器也受到了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龙柄凤头壶,造型巧妙,器身堆贴瑰丽文饰,壶盖塑成一个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相合,由口沿平底部连以形状生动活泼的蟠龙柄,这是唐以前所未见的新样式。双龙耳瓶的器形也同样可以看出式吸取了外来胡瓶的特点,壶身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鸡头壶大体相同,无头,而用一对龙形耳作为装饰,这种双龙耳瓶与凤头壶均盛行于初唐,唐高祖儿子李凤墓中出土的白瓷双龙耳瓶,就是此种造型。

雍正瓷器有哪些特征?


雍正瓷器有哪些特征?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炒股前后两朝。

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制瓷质量,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从而迅速把清代瓷业生产推向工艺精良的发展阶段。

1、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2、雍正瓷器纹饰图案特征:雍正瓷器的装饰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貌,书笔更加精细轻柔。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多色阶施彩画面细腻富丽,构图疏朗,图案简洁清晰。

3、雍正瓷器胎体特征: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4、雍正瓷器釉面特征: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5、雍正瓷器款识特征:雍正款识多而杂。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窑“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篆书款皆有。字体明显不如官窑工整,笔力欠佳。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清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清代瓷器有哪些特征?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早期纹饰中的古装仕女端庄秀丽,花卉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肃穆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光绪粉彩有哪些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光绪粉彩有哪些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