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么鉴别光绪青花瓷器 > 导航 >

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

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

怎么鉴别光绪青花瓷器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1-02-01

怎么鉴别光绪青花瓷器。

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清光绪朝历时34年,期间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处于内陆山区,相对闭塞,便于控制。清政府为了满足醉生梦死的生活,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

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胎釉

官窑青花的胎土精良,细腻洁净。胎质比同治时期好,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但胎体仍显厚酽。釉面有青白和白色两种,常见“波荡釉”现象。器物足墙微向里斜,足跟较圆滑。

民窑器粶粗均有。瓷胎体贠量略有提髐,胎土筛练较细,胎质细白缜密。也有部分为纯白色,与现代瓷釉面相近。光绪仿康熙瓷器与真品相比较,则胎薄体轻,硬度不够。

光绪青花整体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釉色白中泛青。也有一部分釉色粉白,上有爆釉形成的芝麻黑点。釉色青白为主,有一部分浆白釉,釉层薄,致使青花纹饰如浮釉面,缺乏含蓄与韵味。釉面不平,波浪纹现象较多。

青料

光绪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浙料,保持着淡蓝清新的传统蓝色,主要用来绘制官窑等高档瓷器;第二种是色泽明丽纯蓝的青料,多用来绘制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见到有规律排列的藏青色点;第三种是色泽鲜艳带紫的蓝色,俗称洋蓝,自同治时期开始就有了,光绪中档瓷器大量使用这种青料,是典型的光绪发色,色调漂浮、线条晕散;第四种是蓝中带黑或带灰的发色,这是含杂质较多的土青绘制的,一般用来绘制粗瓷。

官窑青花有两种发色,一种画晚清风格的牡丹、双燕纹饰的作品,呈色纯净细洁,娇润可爱,不见重染瘢痕;也有的显浅蓝色调,是光绪官窑青花的特有呈色。还有一种呈色是青中含紫,明艳亮丽,只要细心就可以在青花上发现细小而均匀的重染青花色点,这种青花呈色多在仿古瓷上见到。青花派生品种有:黄地青花、青花加紫、青花粉彩、绿釉青花。

民窑青花发色多样,有纯正的靛青,也有浑浊的灰青,还有使用化学钴料发色的洋蓝。

造型

光绪瓷器烧造量大,距今时间比较近,因此遗留下来的传世作品超过任何朝代。

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丰富的多,凡是康、雍、乾时期有的较高档的品种,光绪时期都有仿制。如玉壶春瓶、灯笼尊、牛头尊、凤尾尊、棒槌瓶、天球瓶、柳叶瓶、太白尊、赏瓶、净水钵、香炉、马蹄尊、笔筒、书缸、蒜头瓶、执壶和各式盘碗、盆洗、盅盏等无一不仿。

另外还有杯(花卉杯、钟式杯)、漏碟、圆碟、折腰盅、印泥盒、匙、活环双耳花熏、葵花式洗、漏壶、鼻烟壶、盖壶、八方小罐、提梁壶、端把茶壶、钵缸等。大件器皿略有增加,如筒式大花盆、大盘、大鱼缸、大盖罐等。

光绪青花瓷在器物线条的圆润、胎体的轻薄上已超过道光、咸丰和同治。仿康、雍、乾的器物,虽难以乱真,但从造型上看却已伯仲不分了。

光绪民窑青花瓷数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来所有的传统器型,原来已经消失的器型又开始出现,原来没有的器型也被创造出来。品种繁多、质量不一,与咸丰、同治时期的青花瓷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器型大多以仿康熙青花瓷为主,主要有赏瓶、玉壶春瓶、蒜头瓶、撇口瓶、狮耳瓶、胆瓶、葫芦瓶、扁瓶、长颈瓶、梅瓶、双耳瓶、壁瓶、荷叶盖罐、大罐、大海碗、云龙纹大盘、缠枝莲纹成套餐具、大缸等。

民窑仿古瓷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有的仿的超过官窑仿制水平的,但也有仿的不好的,形似而神不似,甚至形神俱不似,但底部竟赫然写着“大清康熙年制”,可见当时仿古瓷业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人皆想为。有一丝不苟的临摹者,仿的惟妙惟肖;有随心所欲者,却因功底太差,所造之物一看就知道是主观臆想之物,完全不具备古瓷特征。

纹饰

光绪青花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

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各种植物花卉描绘时往往留白边,细部处理过于简单,人物纹描绘的较草率,缺乏生气,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传统纹饰题材有缠枝莲、八宝勾莲、云龙、团龙、团凤、双凤、缠枝宝相花、竹石蕉叶、海水八卦、松鹿纹、松鹤、山水人物、婴戏(十六子)、飞蝠、虎、松石人物、八仙、三果、海水异兽、五伦图、寿字、诗句、荷花、云鹤、灵芝、梅雀蝶、松鼠葡萄、九桃图、回文等。除此传统纹饰之外又出现了绶带鸟、杏林春燕、松竹梅、缠枝莲、三星人、王秋献瑞、野壑围猎、水仙、寿桃、八哥、游园仕女、金石文字等。

光绪时青花纹饰多样,虽有不少仿古纹饰,使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内容更丰富。在青花绘制中,咸丰、同治青花瓷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光绪青花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咸丰、同治时期,与康熙时期青花一样,青花浓淡可以达到多个层次;于康熙青花不同的是,康熙青花发色在釉下,光绪青花发色在釉中。

光绪民窑青花纹饰题材有花鸟、云龙、云凤、凤穿花、凤凰牡丹、山水人物、博古、荷莲、百鹿、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此外还不少寓有吉祥福寿之意的内容,如麒麟送子、富贵白头、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福禄寿”三星等,这些纹饰尽管俗气,但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纹饰多布局松散,层次不清,画工草率。

款识

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民窑也大多书写“大清光绪年制”的楷书款,但书写潦草、字体歪斜,位置不正。民谣款还有落具体年号的,如“光绪辛巳年制”、“光绪十五年上月完立”、“光绪辛丑廿七年置”、“光绪九年世忠堂”、“光绪二十八年陶工仿制”等多种,年款一般不加圈框。光绪民窑的伪托款多用“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光绪瓷器有什么特征?


光绪瓷器有什么特征?自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下面Neil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光绪瓷器鉴定特征:

1、光绪瓷器鉴定造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用传统样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作规整,样式较多。

2、光绪瓷器鉴定胎体特征:胎体仍然厚重,但和同治时相比,质量略提高;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和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民窑器多粗糙不规。

3、光绪瓷器鉴定釉面特征: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质地松软,色调白中略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和现代瓷釉面相接近。

4、光绪瓷器鉴定纹饰特征:光绪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5、光绪瓷器鉴定款识特征: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元代青花瓷器有什么特征?


元代青花瓷器有什么特征?

(一)造型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造型风格相同的饱满、硕大以及浑圆的特征,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朴实、雄伟、庄重的感觉。目前常见的器型主要有大碗、大盘直颈盖罐、玉壶春瓶、梅瓶、盘口瓶、盘口狮钮盖罐、葫芦瓶、四系扁壶、执壶、风流扁壶、花盆、筒炉、盘座、盏托、高足碗、高足杯、鼎,等等。而元代青花瓷器比较多见的造型是八方造型,通常有八方葫芦瓶、八方玉壶春瓶、八方梅瓶、八方执壶、八方盖罐等,体现着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器除了要满足当时汉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具有以下三种特殊功用的器具:其一为满足蒙古人爱喝酒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高足杯与高足碗;其二为了满足伊斯兰国家抓饭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出口到伊斯兰国家的大碗、大盘;其三是出口到东南亚诸国的小件器物,主要包括葫芦瓶、鸟食罐、双系小罐、军持等。

(二)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具有主次分明、布局繁密、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的特征。瓶、罐的纹饰主要呈横向带状分布,具有5-8个层次。层次之间通过钱纹、弦纹、回纹、锦纹以及卷草等辅助纹饰相隔。八方造型器具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此外,盘、碗等器物,通常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式,展现出多层次放射状的外观形态,某些器具上还具有回纹、云纹、蕉页的纹理,与时代相符。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粗放与细腻两种绘画方式,具体表现为白地青花纹饰与青花涂地章留白纹饰,有的器具为了增强装饰效果,还在器具上绘有青料星点以及剔刻花筋叶脉。元代青花瓷器在绘画工艺上的典型特征是线条酣畅流利、笔触细腻。器具绘画上用于装饰的主要有动植物装饰、人物故事装饰、仪器几何装饰等。

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具有一些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纹饰,比如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海水纹、花卉纹、云间纹、云纹、卷草纹、竹石纹、鱼藻纹、钱纹,等等。

(三)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料

元代青花瓷器上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图案发光鲜艳,同时在浓重处有黑点疵点,闪烁着金属光泽,这种光泽人们常称为“锡光”。如果把瓷器对光斜视,就会发现锡光上移,与周围蓝色区域处于同一平面。这种特征不同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后者瓷器上的铁锈斑常常没入釉内,外观呈现凸凹不平的形状。元代青花瓷器的青料来源史籍并无记载,因而近些年关于青料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分歧很大。综合来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其一来源于波斯;其二来源于印度;其三来源于远东的蓝色料Smalt而制,而Smalt又必须与锰矿或钴土矿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描绘青花瓷器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中青料中钴料的来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元代青花瓷器所测试的样本数量偏低,当然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然而笔者坚信,随着无损测试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终将被解决。

(四)元代青花瓷器的胎

总体看,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记呈现厚重的特点,通过对其断面以及器底观察分析得出其胎质与明清瓷器相比,不够细腻洁白同表面粗送同时分布着许多细小气孔。通过技术测试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胎的主要成分是瓷石与高岭石合理搭配而制。而高岭石的使用加大了瓷器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而加大了烧成概率,同时瓷器整体强度提升降低了变形,这些都是烧制大器物的基础。

(五)元代青花瓷的釉

元代青花瓷的釉主要呈现白中闪青色。通过科学测试发现,它不同于以往的青白釉以及卵白釉,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其釉中氧化钙含量比青白釉低而比卵白釉高,而氧化钠与氧化钾的含量却比卵白釉低而比青白釉高。

(六)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

其一,器具的表面特征多数为砂底无釉,玉壶春瓶除外。

其二,对于瓶、罐、壶来说,都是通过先分段成型再进行粘结,从外观来看,接痕明显。

其三,圈足出现扭曲,常常有斜削修足的现象,而且底部含有鸡心状凸起。

其四,器具的外底部出现不规则的釉斑,这种釉斑是施釉过程中工匠粗心洒在上面的,因而导致每个器具的釉斑都呈现不同的形状。

其五,在器具底部露胎处常出现疵点。

其六,对于梅瓶而言,其颈部大都呈梯形。

(七)元代青花瓷器款识

多数的元代青花瓷器都不署款,除了个别瓷器如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原创的署款外,其他瓷器的教识多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元青花瓷的仿品有什么特征?


元青花瓷的仿品有什么特征?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以下列举代仿品中的常见问题,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就必定是现代仿品。

(一)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景德镇产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只是氧化铝含量比后者高出约1.5%,其中含有微量铁元素,看上去白中泛灰。元代青花瓷器原料加工过程中,除去在粗加工时使用水碓粉碎外,其余均是手工操作。它与使用球磨机和真空练沿线机加工出来的现代材料相比较,无论是细度和密度都有明显差异。一般中低档仿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

(二)底足露胎部位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者。社会上曾普遍认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红”现象,并将此作为鉴定标准。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当数量古代真品上没有“火石红”现象。大量实验证明,“火石红”现象的出现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坯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游离铁,二是坯体在入窑时含有足够数量的水份。只有这样,在窑炉起火升温的初始阶段,随着坯体之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将游离铁带到坯体表面形成“火石红”。一般来讲,第一个条件属于内因,是元代青花瓷器普遍具备的,而第二个条件是外因,不是元代青花瓷在烧制前的必备条件。有的器物在烧制前已经“干透”,甚至装窑时使用的“垫饼”也已不含水分。尚若如此,所烧器物的表面就很少出现“火石红”现象。由于低档仿品的坯体内不含游离铁,仿制者就用涂抹或喷洒氧化铁锈的方法来造假,实际上是欲盖弥彰,它与真正的“火石红”和“糊米底”存在明显差异,懂行者一看便知。

(三)内壁光滑无纹者。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我们仔细观察这类器物内底靠圈足部位还会发现一圈凹下去的“注浆印”。如果是带双耳的器物,其双耳也往往是空心注浆而成,在其下方隐蔽处存在有排气孔。注浆成型工艺是在民国中期以后由欧洲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普遍用于工艺瓷器的生产。曾有读者误将《中国陶瓷史》中提到的唐代以后出现的“浆胎”器当作“注浆”器,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四)内壁有修坯刀痕者。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

(五)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者。明代以前的修坯刀是在铁匠煅打成型的基础上,再用磨刀石磨制而成。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钢锉。景德镇的陶瓷工匠很快发现用钢锉加工出来的刀具要优于磨制刀具。钢锉加工刀具的刀口呈锯齿状。使用它修坯省工、省力又耐用。于是,这种加工刀具的方法在清代康熙年间迅速普及,并流传至今。与此同时,景德镇的陶瓷工匠还发明了各种形状的条刀。使用这种刀具修整的瓷坯,留有均匀细密的线状刀痕。

(六)釉色过白者。俗话说:“衣对骨必对”。这里的“衣”是指瓷器的釉,“骨”是指瓷器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这种透明釉的颜色往往与胎质有关,在烧制过程中,胎中的铁元素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向釉内扩散,加之窑炉内的还原气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现出亮丽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铁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

元青花瓷元青花瓷

(七)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八)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者。古代使用的“苏勃尼青”是一种天然矿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铁与钴相互融合,均匀分布。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点。它们一般不会浮到釉子表面上来,形成所谓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九)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者。中国青料与“苏勃尼青”比较,除铁含量偏低外,锰含量又明显偏高,前者是后者的60~300倍。如果不能有效祛除国产青料中的锰,只是一谓加铁,青花的色泽就会显得灰暗。如果直接将化学工业中的氧化钴用作青料(俗称“洋蓝”),其色泽就会显得过于鲜艳。

(十)所绘纹饰有破绽者。观察纹饰是鉴别的基础。一般来讲,仿品的纹饰与真品都十分接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仿”了,往往需要仔细观察才有可能发现破绽。

(十一)器物造型与时代或工艺特征不符者。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造假者追求新奇,好让收藏者摸不着头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万一是最近出白的“绝品”,可就捡了大“漏儿”了。另一种是仿制者的功夫不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觉不自觉地就作走了样。

元青花瓷馆藏中国高古瓷精华

(十二)器物的口沿和足圈线条生硬或过于规整者。使用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就陶瓷成型工艺而言,现代景德镇流行的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这就是说,器物的形状主要是靠修工用刀修出的。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有人认为是技术问题,其实不然,主要是由于现代泥料的可塑性已大不如前。由于元代泥料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十三)器物的体积与重量之比明显超常者。器物过轻或过重都说明有问题,过轻者往往是采用“注浆”成型工艺。采用手工拉坯成型工艺的器壁,是上薄下厚。而前者是上下一样厚,如果器物口沿部位厚薄合适的话,下半部就显得薄了,一般又不易察觉,只有通过重量来体会。过重者又往往是由于泥料的可塑性差所至。可塑性差的泥料会给拉坯成型带来难度,薄了,器型不准,厚了又重量超标。就是仿品的壁厚与真品类型,它也会显得比真品重,因为仿品胎质的致密度一般都高于真品。

(十四)成型工艺与时代特征不符者。前面所说的“注浆”只是成型工艺中的一种。曾有一件青花条案,是用坯板拼粘而成,景德镇称作“镶活”。收藏者仅根据青花纹饰就说它是元代真品。事实果真如此,就是国宝级珍品。遗憾的是元代根本没有“镶活”这种成型工艺,只是到清代景德镇才采用“镶活”工艺。

元青花瓷瓷器-元青花大罐

(十五)垫烧工艺特征不符者。目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十六)表面有明显人工作旧痕迹者。要想使仿品招摇过市,就离不开“作旧”工艺。人工作旧痕迹与古陶瓷的自然旧貌有着本质区别。

(十七)采用X荧光检测,指标元素超标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釉面的光亮度会逐渐减弱,它是由于釉质本身“脱玻化”所至。为了降低仿品釉面光亮度,向釉内添加锌、锆、钛等氧化物作消光剂,是现代仿制者的常用手段之一。采用X荧光分析可以无损地检测出各种元素在胎和釉中的含量。如果上述某元素超标,既是现代仿品。

光绪仿康熙青花瓷有何特点


清代康熙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被人们誉为“千古一帝”。在康熙的统治之下,社会各个行业发展欣欣向荣。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康乾两朝,中国制瓷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瓷器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可是到了嘉庆时期,中国制瓷业就开始呈现颓势,但是到了光绪时期,清代制瓷业有了回光返照的迹象。虽然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光绪瓷器仍然都不如康乾瓷器,但是相对来说已经优于前几朝。仿古是光绪瓷器的一大特色,光绪时期的匠人仿古技艺水平很高,仿制了大量康熙青花瓷。现在的奸商鱼目混珠,市面上流通了不少光绪仿康熙青花瓷,人们一不小心就会把光绪仿康熙青花瓷错认为康熙青花瓷,造成金钱方面的损失。因此,各位藏友在购买清代瓷器的时候更应该注意仔细鉴别。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特点,希望对各位藏友有所帮助。

一、呈色

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呈色丰富多彩,以青蓝色、黑褐色为主,要么闪紫、要么暗淡。总的来说,都具有清代晚期青花色料的明显特征,附着并不沉稳,甚至是浮于釉面。

二、纹饰

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纹饰兼具细致和粗放两种画风,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的瓷器纹饰都比较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线条不够流畅,少了一丝灵韵。

三、款识

虽然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做得很像,但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书法十分草率,远不及康熙青花瓷器本尊上面的书房劲道。

四、胎釉

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胎质有粗有细,和近现代瓷器的胎质相近。大型器皿质量相对粗糙,小型器皿的质量相对精细。因为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不够坚硬以及胎质松散,故而重量比较轻。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胎釉不够紧致,釉层细薄,并且釉色多是白中泛青。

五、造型

清代光绪青花瓷以仿古瓷为主,多仿康乾青花瓷的造型。因为这个时期的匠人专注仿古,故而制瓷工艺较为精细,直追康乾。虽然仿造技艺甚高,但是也难免体现出时代独有的特色。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型线条呆板,缺失硬朗和灵巧之气。

光绪青花瓷鉴定要点


我国的青花瓷烧制,在清代康熙时期达到了鼎峰。在这个鼎峰过后,即使还有雍正、乾隆二朝这样极为兴盛的青花瓷艺术阶段,但总体趋势仍然是在走下坡路了。到了清代嘉庆以后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咸丰年间的内忧外患,别说青花瓷处于滞步状态,景德镇御窑厂没倒闭都算幸运的了。照这种走势继续下去,我国青花瓷应当很快就要消失于历史舞台了。但是,挨过同治朝以后,青花瓷的转折点很快就来了。光绪青花瓷,在清晚期衰败的制瓷史上,宕出了波澜的一笔。

清光绪,历史上将之称为“同光中兴”,这是清政府覆灭以前短暂的民族资本发展带来的红利。青花瓷的制造,也随之“中兴”起来,尤其是朝廷拨巨款给景德镇御窑厂以后,一大批质量上乘、精美至极的官窑青花问世。其中有很多仿烧康熙青花的作品,艺术水准极高,故又有“小康”美誉。有了这种带动,民窑也出现了不少精细之作。当今天的我们再去回顾光绪青花瓷的时候,对于其真伪的鉴定,目前主要有以下要点。

1)看胎:官窑青花瓷所用瓷土更加密实、洁净,淘洗也比前朝精细,因此成型的胎体均不粗松,比较坚致,白度也很高。但是由于瓷土的细腻度仍不比清三代,故光绪青花就显得厚重。但是重量感比康熙偏低,就好像同大小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的区别。其胎壁比雍正青花瓷略厚,但硬度不及乾隆青花。民窑青花粗细兼有,部分胎质好的可达纯白色,很细白缜密。

2)看釉:光绪青花瓷的釉料,质地松软,不够均匀细腻,民窑青花还常有爆釉现象。其釉面施釉普遍较薄,釉水也比较稀,因此釉面不够平整,甚至像浮在胎体上一样,莹润度亦欠佳。“波浪釉”是此阶段青花釉面的典型特征。另外,光绪青花瓷的釉色多白中泛青,如果带有爆釉的芝麻黑点,则釉色一般偏粉白,仅部分釉面为纯白色。

3)看青花发色:光绪官窑青花瓷,发色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使用传统浙料,多用于宫廷高档瓷烧制。其发色以浅蓝为主,色调淡雅洁净,发色面上不见重染瘢痕。第二种,主要用于仿古瓷制作,发色明亮艳丽,青中带紫,细看有明显的重染青花色点痕迹。民窑青花,发色主要有靛青、灰青和洋蓝三种。

4)看款识: 光绪官窑青花瓷,底部落款书体主要是楷书,多为“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部分为“光绪年制”双行四字款。也有部分篆书款,书写形式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另外,光绪官窑青花瓷还有不少落堂号款的,最典型的是“大雅斋”、“储秀宫制”、“长春宫制”等。

青花瓷,细分“光绪”仿“康熙”


清康熙青花鸾凤和鸣大盘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在胎质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有什么区别?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有什么区别?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光绪粉彩有哪些特征


说起我国陶瓷制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宋元明时期,因为在这些朝代中,中国瓷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辉煌。即便是在清三代时期,那时的瓷器同样也出现了制造高峰,并不断出现出精彩绝伦的瓷器制品。但自嘉庆以来,中国瓷器开始了它的下坡路,瓷器作品中很少能够再次创新,前代瓷器制作工艺也断代。

光绪粉彩瓷器的诞生

但在光绪年间,光绪粉彩的出现却让中国渐衰的陶瓷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多彩多姿的瓷器令人眼前一亮。尤为突出的是龙纹不断的出现在瓷器当中,而且此时的龙纹一改往日的神圣,威严,它逐渐变得可爱,灵活,关于这一改变,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博物馆看看大清光绪年制海水龙纹碗瓷器上的纹饰。同时,在光绪粉彩制品当中,国外人们生活的场景也广泛出现,这些“洋味”艺术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中增添了其他的一些乐趣。

光绪粉彩瓷器的特征

1、粉彩造型

在传世的众多光绪粉彩制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瓷器的造型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造型,这些生活用品的体型较小,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例如赏瓶,荷叶盖,帽筒,铜丝提梁壶。同时,也存在类如面盆,花盆这样制作中规中矩,器体较大的瓷器。同时,光绪粉彩制品还有不少是仿前代的造型,例如康熙时代的棒槌瓶,笔筒,花斛,乾隆年间的九桃天球瓶粉彩,鹿头尊等。

2、器物足墙多向里倾斜,足跟设计比较圆滑

在众多的仿前代光绪粉彩制品中,由于胎体较为疏松,瓷器的二层台很少有平整的,要么带有旋痕,要么旋削处不方正成圆角状。即便是在民窑所产的粉彩制品,其足底也多不精细,存在圈足,玉璧底,异形足等足底。

3、纹饰多以吉祥,歌颂为主

众多的光绪粉彩制品上的纹饰大多是采用了五福捧寿,喜上眉梢,云蝠纹,龙凤纹等能够表现吉祥如意,天下太平的纹饰内容,对于绘画技巧则太过于草率,不够精细。

4、款识

光绪粉彩制品的款识多为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识不加双圈,字体紧凑工整,笔划细小清秀。款识多为堂名,例如“储秀宫制”“天海堂”“乐敬堂”“长春宫制”等。民窑粉彩的款识则包括了年号款,图记款,吉语款,人名款等款识,样式相对丰富。

光绪粉彩的特征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如果有收藏打算的话,那么对这些一定要知晓,而且一定要找专人进行鉴别,以免收藏到赝品。

光绪粉彩拍卖成交价格:

1:清光绪粉彩九桃兽耳盖罐(二件),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400,000,成交价: RMB 1,467,200 ,成交时间:2009.11.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唇口,短粗颈,圆腹,圈足,僧帽盖,盖顶为宝珠莲瓣纹钮,肩部两侧饰有一对兽耳。胎质洁白,釉面细腻。盖与腹面均用粉彩绘“过枝九桃”,笔触轻巧,在粉彩的渲染下,桃熟如醉,叶片青翠。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之物,传说桃木可驱鬼,桃实食之则可延年益寿,遂成为长寿的象征。此对盖罐保存完好,品相完整,十分难得。

2:清光绪粉彩缠枝莲凤窜花卉大赏瓶,尺寸:高64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1,155,000 ,成交时间:2005.12.25,拍卖公司:上海博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排楷书款,本朝官窑。

宫廷陈设器,器型特大,撇口、鼓腹,四周满绘粉彩缠枝莲加龙凤窜花纹饰,口、颈、底均以描金边饰,彰显王室气派。画工精细,缠枝笔笔连贯,龙凤呈祥纹栩栩如生,如此精美的粉彩大件实属罕见。

3:清光绪粉彩九桃鹿头耳盖罐一对,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990,000 ,成交时间:2004.05.30,拍卖公司:云南典藏拍卖集团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青花篆书款。

直口短颈,斜肩,腹至足渐收,盖上有宝珠钮。盖面及器身以粉彩绘缠枝莲纹、回纹。主体饰纹为九桃纹,桃干曲折结九枚鲜桃,蝙蝠灵芝,蝠即“福”、桃为“寿”,寓意福寿双全。色彩艳而不俗。底书“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为清光绪朝官窑典型器,升值潜力甚高。值得藏家关注。

4:清光绪粉彩“龙凤呈祥”瓶(一对),尺寸:高65厘米,估价:RMB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985,600 ,成交时间:2008.11.09,拍卖公司: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饰粉彩纹饰,纹饰繁复,自上而下分有五层,如意云纹,福寿纹,连寿纹,回纹,开光龙凤呈祥,并间饰蝙蝠、仙桃,变体莲瓣纹。色彩丰富,纹饰多样,寓意“龙凤呈祥”、“福寿连连”。底足露胎,圈足,并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5:清光绪粉彩花鸟纹蒜头瓶,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54,5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永庆长春”楷书款。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慈禧皇太后御用陈设瓷器。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关于她的出生地点,现在也没有定论。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封兰贵人,六年生同治皇帝,进懿贵妃。同治即位后,与恭亲王等密谋杀肃顺,垂帘听政。光绪位即后,仍听政。光绪亲政后,因没有实际的权利,发动戊戌政变,被挫败以后,将光绪囚于东南海瀛台中。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卒,次日,慈禧亦卒。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终年49。母富察氏,终年86。由于生了一个儿子,并且会讨咸丰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懿贵妃。愿为祺祥,同治帝立时年27,尊为圣母皇太后,号为慈禧太后。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大雅斋是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景区内一处建筑名称,是供慈禧皇太后绘画习字的画室。同时,紫禁城长春宫内也曾悬挂有大雅斋匾额。光绪时期的“大雅斋”款瓷器,或许正是为这两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皇太后御用瓷。总体而言,“大雅斋”款瓷器色调鲜艳、器形多样、绘画精美。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光绪官窑,体现了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瓷器烧造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这个时期烧造的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大雅斋”款瓷器,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边多有“天地一家春”以及“大雅斋”的款识,以及“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大雅斋”款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盒、花盆、大缸等等。纹饰题材多描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莲花等等,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蒜头口,束颈,鼓腹,圈足。瓶身通体施白釉,以粉彩绘花鸟纹。瓶腹通景式构图,物象丰富、色彩妍丽,侧生的桃花干自瓶底拔地而起,枝干遒曲,在画面上部盛开朵朵桃花,粉白可人,上栖一只鸟雀,作唧喳鸣叫状,充满闹春的活泼生意。整器胎洁白坚实,瓶上施白色釉,色白中偏灰黄,粉彩描绘图纹,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雀鸟花卉图。颇有“浓郁璀璨夺目”之感,树、花、叶亦工谨细致,繁钩密皴,颇具凹凸之形。底施白釉,当中落“永庆长春”四字双行矾红款。整个画面营造出喜庆欢快、吉祥富贵的气息,令人赏心悦目,满足了皇室的审美需求。通面表达了富贵长春,鸾凤和鸣的吉祥寓意,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粉彩的造形、色彩、线条的制作都异常讲究,充分体现了晚期光绪时期,慈禧皇太后执政时国家瓷业的再度辉煌,线条工细流畅,形象生动,当为光绪时期景德镇官窑精品之作。本瓶造型、纹样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相同,且在北京故宫发现藏有该品种瓷器画样,画稿左上红签题“拾叁号”,瓷器官样是内府画工根据皇帝的旨意绘成的,发往御窑厂充当烧造依据的各种瓷器形制及纹样的图案。本件瓶底部书有“永庆长春”四字楷书抹红款,而此抹红款的主人正是圣母皇太后慈禧。

6:清光绪粉彩胭脂水团龙赏瓶,尺寸:高39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2.05.25,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赏瓶一般采用模式化的纹饰,分为青花与粉彩两种,至光绪朝较有创新,纹饰也渐趋丰富。此件粉彩胭脂水团龙纹赏瓶,撇口束颈,腹部浑圆,圈足直立。该器口沿装饰黄地绿彩弦纹及蓝紫彩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红绿彩花卉蕉叶纹,肩部一周绘粉彩缠枝莲花捧寿纹,腹部主题纹饰为胭脂水团龙纹图案,下承绿彩江崖海水,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件赏瓶于传统外形基础上,加绘诸彩,令人耳目一新,其中胭脂水釉彩为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亦称“金红”,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其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只有掺入足够黄金才可发色纯正,因此耗费惊人,只有官窑可以充分保障其质量,因此胭脂水釉瓷皆为官窑产品,后世虽有仿制但其色泽远逊,一眼即可辨出高下。其创于康熙,精于雍、干之间,后世逐渐稀见,至光绪则十分罕有,故此件赏瓶为晚清官窑精珍之作。

7:清光绪粉彩百蝶赏瓶(一对),尺寸:高39厘米×2,估价:RMB 68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 ,成交时间:2011.11.06,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本品为晚清御瓷之隽品,形制规整端庄,胎釉精良,莹白温润,几近康雍二朝之水平,通体以粉彩“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粉彩如意云纹,肩部两道弦纹间饰缠枝花卉托寿字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成对保存,至为完美。赏瓶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清宫档案原名为“玉堂春瓶”,是清宫经典的陈设器皿,光绪朝之前,赏瓶以青花绘制缠枝花卉品种最为多见。自光绪朝始,赏瓶种类日渐丰富,除青花外,还出现了粉彩和蓝釉等品种,瓶腹除绘传统的缠枝花卉、云龙等纹样外,还流行百蝶寿字、皮球花等图案,是光绪朝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瓷器样式。彩蝶纹饰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洋彩轧道御瓷之中,至道光朝颇为流行,道光皇帝对此喜爱至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数件道光朝御用堂名款白地蝴蝶纹瓷器,清雅佚丽,可谓开光绪朝粉彩百蝶纹赏瓶之先河。

8:光绪粉彩人物故事纹将军罐(一件),尺寸:高55厘米,估价:USD 620,000 ,成交价: USD 761,600 ,成交时间:2018.06.13,拍卖公司:美国联邦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度精品大型拍卖会。

9:清光绪粉彩百花图鹿头尊(一对),尺寸:高40.5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2011.11.1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光绪时期。

器因形似鹿头、牛头,故称为“鹿头尊”、“牛头尊”。此器通体粉彩绘百花图。外底红彩长方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寄托篆书款。为光绪时期的器物。“鹿头尊”始烧于清代雍正时期,乾隆时期流行,为乾隆朝的典型器,为清代皇室的陈设用瓷。有青花、粉彩、仿汝、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青花多绘缠枝莲纹,以青莲谐音“清廉”之意。粉彩器装饰有鹿纹、山水、婴戏图等。粉彩器多绘百鹿图,称为“百鹿尊”。因“鹿”与“禄”谐音,意为富贵,官运将至,又称为“百禄尊”。所绘“百花图”,是以红、黄、绿、蓝、白等彩画,绘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卉,以牡丹为主,辅以菊花、荷花、牵牛花等,百花怒放各尽其妍,花团锦簇,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因花卉繁密满布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堆”、“锦上添花”的美称,以繁盛艳丽取胜。邵蛰民《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有:“乾隆时之瓷,彩釉甚厚,其千花瓶以五彩绘各色单朵花卉……均极精致。”此种“百花锦地”纹源于宫廷造办处,随粉彩的产生而产生,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年间的铜胎画珐琅器上,后用于瓷器上。此装饰技法清代乾隆、嘉庆较流行,延续至清末光绪朝时期盛行。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有:“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据清代乾隆时期内务府记载,宫内依不同节令使用不同纹饰的瓷器,新年用“三阳启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有“丹桂飘香”,重阳节用“重阳菊花”等。绘百花图案的器物,为寻常赏花之用,象征着“万花献瑞”。乾隆粉彩百花图器有瓶、罐、觚等,均绘制精湛,纹饰细腻。乾隆以后民窑也多有仿制。此尊仿乾隆鹿头尊的形制,绘制精细,纹饰华丽繁缛,彩料丰富,色彩鲜丽,极富层次感,为清代光绪粉彩器中的佳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光绪青花瓷有什么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么鉴别光绪青花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