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导航 >

现代陶瓷产品应是陶瓷艺术化与科技化的统一与整合

现代陶瓷产品应是陶瓷艺术化与科技化的统一与整合

陶瓷艺术 玻化瓷砖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0-07-09

陶瓷艺术。

如果说,陶器是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生活环境中,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认识的提高,不约而同的发明了陶器的话。那么,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亦是举世公认的。可以说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有着特殊的情感。

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陶瓷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艺术陶瓷与字画、古玩、绿色植物等作用一样,一方面,它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它以实用的形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起到室内装饰和点缀环境的作用。2,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瓷砖和卫浴用品,这是室内设计与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瓷砖、卫浴几乎是每个家庭中的厨房、卫生间等空间里都要使用的产品。而且现在楼盘户型已朝大厨房、开放式厨房和多套卫生间方向发展。瓷砖、卫浴产品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同时也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因此,陶瓷产品的艺术设计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生活者选择的不是产品本身,而选择的是设计。

当然,陶瓷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在造型、款式、花色、工艺等方面,更要在整体空间的组合搭配和营造室内空间的主题、情调、氛围等方面进行策划与设计。可以说,谁为顾客想的最多,服务的最周全,谁就是赢家。

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趋势

下面结合室内(家居)设计趋势和流行风格,概括归纳瓷砖卫浴设计方向及在室内设计的应用趋势。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艺术化

当下,产品与艺术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无论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如汽车、家电、服装、家具、灯具等都呈现一种艺术化的设计趋势。瓷砖卫浴设计也不例外。德国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艾斯格林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把产品当作艺术来设计是20世纪末以来的设计的主流趋势,也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后现代主义设计,实际上是现代设计发生的转向,它转向艺术,转向感觉和个性化。产品的艺术化是设计发展的最终方向。

建筑卫生陶瓷在实现物质功能外,应在审美功能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目前产品“质同化”时期,产品的突破点、利润提升的切入点只有放在艺术化设计上。且人们在选择产品(商品)过程中,对产品的外观、款式、花色已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瓷砖卫浴产品设计除遵循自身产品设计规律外,应参考借鉴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设计手法、装饰手法;参考借鉴现代国外陶艺创作表现手段;参考借鉴其他艺术的造型设计和创意思路。走出一条艺术化设计之路。

从目前各种主题的精装房出售和家居各种流行风格的设计趋势看,瓷砖卫浴产品设计要与室内设计潮流和趋势相吻合。要从整体风格着眼,从具体产品入手。其实,室内设计风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室内空间中具体材料和产品艺术化、风格化作为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具有表现某一风格的设计素材、设计元素,才有创造出室内空间某一风格的可能。

陶瓷与室内其他装饰设计的整体化

室内空间是由诸多材料组成的,室内设计也同样需要诸多设计元素,陶瓷产品是诸多材料或元素之一。在一个整体空间里,各种材料和元素相互之间要有联系,要在整体风格上统一。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其实就是各种材料各种元素所形成的统一风格。室内设计师的作用就是策划、设计这一空间的主题和风格,并找到体现这一主题和风格的元素,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组合搭配实现设计意图和效果。因此,陶瓷产品设计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闭门造车。要在设计前考虑与其他相关材料的协调性和风格的统一。如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的空间中,陶瓷产品上的设计元素要与仿古壁纸,传统图案的窗帘、布艺,古典家具、灯具,老式花色地毯等相关产品的设计元素有联系风格要统一。即形成陶瓷与室内其他装饰设计的整体化。

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设计的一体化

目前,瓷砖与卫浴产品分别在不同的企业生产,即使一个企业集团拥有这两类产品的生产,也是分开生产,各设计各的。致使企业设计开发的品种繁多、市场花色繁多,产品之间孤立缺乏联系。在卫生间这个空间中瓷砖和卫浴好像孪生连体姊妹,形影不离。且它们占据卫生间除天花以外的所有空间。因此,两者在设计上的联系和风格上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环节中,企业之间应建立动态的设计联盟;在终端的营销环节中,企业之间应建立动态的战略联盟。这是21世纪所倡导的“敏捷制造”理论具体的体现。因为,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任何一家企业已无能力完全垄断市场,并且许多情况下一家企业难以具备满足市场机遇的条件。通过动态联盟,几家企业利用各自的特长,共同利用市场机遇,合理利用资源,快速响应产品的客户化需求,达到共同盈利的联盟策略。

在动态联盟策略下,企业之间以项目结成动态的设计联盟,就此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设计风格,并分别在各自企业落实在产品上;终端市场结成营销联盟,实行整体风格的“捆绑销售”(套餐式销售)。这样,企业通过动态联盟实现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双赢。

积木式拼图式的组合化设计

20世纪是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也是机械化、批量化为特点的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时代。21世纪人们进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个性化为特征的时代,同时形成了一个以小批量生产加工和个性化设计生产为特征的消费时代。可以说21世纪也是一个高情感需求的时代。因此,个性化设计与消费,小批量加工生产的方式即将到来。人们情感的需求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小批量甚至单件产品的提供得到满足。

现今,城市里的人们都住着相同样式、相同面积的商品房,如高层塔楼和小高层板楼的商品房户型一样,结构一样,很难设计出个性化的空间。采用“敏捷制造”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可按市场需求的任意批量、而且灵活快速地制造产品。“多品种变批量”的精益生产,是21世纪产品设计与生产的一种新型制造方式。陶瓷产品就可以利用机械化标准化所形成的经济优势,为大量生产的各种部件加上巧妙的,多样的组合来变换设计,就可以实现个性产品的生产和对应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瓷砖,有效采用不同的尺寸、色泽、图案、肌理、质感的砖,设计出多种组合方式的变化,如同积木、拼图一样构成可以适应各种生活形态、环境空间的多样化产品。这种有充分的弹性发展空间和组合结构的设计概念,是未来建卫陶瓷设计的发展方向,也是室内设计应用的发展方向。

陶瓷的艺术化与科技化的统一与整合

艺术与科学技术犹如一张纸的两面。千万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共进的,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上的许多伟大艺术典范,又是当时最新技术、伟大技术的产物。中国的瓷器既是杰出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当时科学技术的结晶和代表。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具有科学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特性,并且整合两者、超越两者,成为新的一极。后现代主义设计,在本质上就是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方法而创造艺术新形式的。这种艺术形式一方面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技术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技术化了的艺术形式;准确地说是一种不能简单区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技术,而是技术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技术、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统一的形式。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现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作为现代陶瓷产品设计就是使产品的科技化与艺术化达到统一和更高层次上的整合。瓷砖的中负离子砖、抗菌砖、蓄光发光砖、超薄砖、轻质砖等;洁具中的杀菌自洁坐便器、感应冲洗面盆、立便器等,都是陶瓷艺术化与科技化的统一与整合的具体体现。现代的生活者即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物质满足,同时又享受着艺术给予的精神满足。

小编推荐

日用瓷要艺术化


长久以来,日用瓷与艺术瓷是“水”、“油”分离的,艺术瓷摆在美术馆、博览会,即使进入家庭也是点缀;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瓷,数十年一个样。生活需要美,在使古朴的陶瓷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将美感置于其中,这是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艺术瓷和日用瓷泾渭分明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各大商场,艺术瓷千姿百态;而日用瓷仍沿用明代正德年间的造型,千年不变。中国有广东潮州、佛山,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和江西景德镇五大产陶区,除了佛山产卫浴建筑瓷和唐山产工业瓷外,其余三地均以日用器皿生活用品为主,出口量占全球的70%,利润仅占6%,生产的杯、盘、碗等,与有艺术家参与、设计较为时尚化的相比,价格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与国外品牌日用瓷器相比也很悬殊。那些图案有创意、器型新颖的现代性器皿大多出自陶瓷界新锐,鲜见工艺美术大师的身影。即便现在有一批青年陶艺家走出传统陶艺的框框,然而,他们的创作激情仅仅停留在艺术瓷上,或者顶多设计一些礼品瓷或宴会瓷,从来没有转换到大众百姓日日使用的日用瓷上。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价值取向,艺术瓷的价格高得离谱,一位名家的手绘杯子需上千元,一只花瓶的价格可以高达数万元,甚至十数万元。可日用瓷的设计费用却非常微薄,致使设计师、艺术家无意参与。艺术瓷要生活化,日用瓷要艺术化,让人们在使用这些器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这是陶瓷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用瓷艺术化的问题


日用瓷和陈设瓷二者的关系紧密相连。日用瓷拓展了人们日常生活对陶瓷产品的需求。陈设瓷却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出现,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美的氛围。

手绘哈哈罗汉艺术酒坛

就今天的陶瓷市场现状来看,陈设瓷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新的画面、新的器型层出不穷。而日用瓷的器型设计却稍有逊色。如正德汤碗、渣胎碗、鱼盘的制作沿用了几个世纪,至今仍在生产,器型变化不大。

要使日用瓷不断地得到发展创新,实际上也就是如何实现日用瓷艺术化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把陈设瓷的艺术化元素引用到日用瓷的设计中,日用瓷的创新才是水到渠成。

要解决日用瓷艺术化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日用瓷的特性。那么日用瓷有哪些特别的属性呢?

日用瓷的特性有三种:适用性、美观性、经济性。适用性则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又适合生产工艺流程。如盛饭要用碗、舀汤要用汤匙、盛水用杯子等。美观性顾名思义,日用瓷尽管是一种生活用具,但也要兼顾给人们美感。经济性更要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这一角度来考虑,做到物美价廉。因此,在日用瓷的设计中要始终围绕适用性、美观性、经济性这几个日用瓷的特性放开思路,把陈设瓷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日用瓷的生产设计中来。

从日用瓷的画面和器型设计来看,相比而言日用瓷的画面创新要容易得多。陈设瓷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广泛用在日用瓷的画面创新中,如:粉彩、青花、图案、人物或山水、花鸟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于日用瓷的生产设计中。复杂点的画面如批量生产还可制作印刷花纸,贴花生产。相比而言日用瓷的器型设计要难得多,虽然只有很简单的几根外形线条,要变化出与众不同又符合日用瓷三性的器型着实不易,看似简单其实非常之难。这就要求设计者要不断地学习,广采博览,开拓视野。

陶瓷器型的外轮廓线条是由二根同平行的直线和弯线组成。直线的长短,弯线的曲直都取决于器物的形状。当由直线和弯线组成的形状构成器型后,又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器型脱模问题。

比如,有将玉玺的造型用于瓷器酒瓶的设计,这第一要看是否易于脱模,合乎大批量生产,又要考虑制作成本及产品的卖价高低。内翻或棱角分明的器型都存在脱模的问题,这都要求设计者要熟悉生产工艺。老式的器型如:正德汤碗,虽然好于生产但相对于日异月新的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却显老套陈旧一成不变,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陈设瓷的艺术性提倡风格美,而日用瓷的设计讲究形式美,形式美主要是通过器型的外轮廓线来体现的。

流线形决定了器物的形状,但也制约了器物的成型,流线形极具现代的审美感,起伏形变化差异大,夸张形富于想象的空间。如以类似阿娜多姿的少女形体线条设计的咖啡具体现了青春活力的美感,还有以流线形设计的茶具,体现出了现代人洒脱的感觉,再有以波浪形线条设计的异形碗、碟给人绵绵不断的遐思。

流线形、起伏形、夸张形,说是容易可一旦用于日用瓷的器型设计实在是不易。当然,若撇开经济性,把雕塑技法用于日用瓷的器型设计。如像青铜器那样,做成鸟壶等象形设计,虽然成品,但终不适应大批量生产。

现在市面上已有利用冲浆工艺生产的日用瓷产品,如方形、三角形、线条大波浪起伏的荷叶碗等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异形盘、碗,将艺术的几何图案线形理论融入日用瓷的设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对推动日用瓷艺术化大有裨益。

总之,日用瓷艺术化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瓷工的重任,只有加强学习承先启后,熟知工艺流程,继承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才能创作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陶瓷产品。

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与传统工艺的结合


我国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传统陶瓷工艺已经和现代陶瓷工艺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设计理念前卫、制造工艺精湛、艺术内涵丰韵的个性化工艺体系。因此,本文将着眼于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的现实意义,围绕着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形式与方法展开论述。

陶瓷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而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在国际艺术领域闪耀着熠熠光芒。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陶艺大师不断转变设计理念,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融合到一起,不但使陶瓷这一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同时也成为现代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一、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与传统工艺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顺应时代变革要求,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传统陶瓷工艺常常以红色作为设计主基调,釉里红的呈色敦厚、朴实,而现代陶瓷工艺又称之为精细陶瓷,往往突出科学技术含量,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前题下,更加专注于陶瓷的功能性,比如强度高、耐高温等。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而陶瓷工艺品逐步成为居家、收藏的必备品,这就需要陶瓷设计师站在个性化需求的角度,从人们的审美眼光与精神所需出发,将现代个性化设计元素与传统陶瓷工艺相结合,使陶瓷工艺品具有质感美、造型美、内涵美,以获得更多人群的青睐,帮助陶瓷生产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在提升陶瓷产品附加价值的同时,使企业实现提效增收的经营目标。

(二)一脉相承,发扬光大

陶瓷工艺本身遵循着“以人为主”的理念,无论从设计过程还是从生产过程,都融入了“人的期待值”,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每个人精神文化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这就对陶瓷工艺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视角、多层次需求格局,如果仅仅依托于现代工艺技术或者单独借助于传统工艺方法,无法满足各个阶层受众群体的需求,因此,现代生活个性化的陶瓷设计理念是传统陶瓷工艺的升级,而传统陶瓷工艺也依附于现代陶瓷工艺才能使这一民族瑰宝继续传承下去,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陶瓷工艺品的档次与艺术价值,同时,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二、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形式

(一)造型结合,惟妙惟肖

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工艺应注重于陶瓷的造型,无论陶瓷工艺品是平面的亦或立体的,是抽象的亦或具象的,都离不开“型”,透过陶瓷工艺品的“型体”就能够讀懂工艺品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因此,近年来,陶瓷设计师将传统工艺中的陶瓷“型体”融入到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理念当中,并合理运用火焰、肌理、材质,在满足造型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陶瓷工艺品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内在美感。

通常情况下,陶瓷设计师往往采用象征性的处理方式,将形状与传统工艺元素融合到一起,使陶瓷鉴赏者与收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下面这个《角马》陶瓷作品,就将传统的造型工艺与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理念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在造型设计上既沿用了传统的造型元素,从实用性与观赏性方面来说,现代生活的个性化以及层次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外,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代表作品,通常是装饰花瓶与景观盆台,从传统工艺角度看,这些工艺品传承了古代陶瓷的线性造型美,从现代工艺角度看,陶瓷设计师充分运用了个性化塑性的优势,设计出的陶瓷作品件件惟妙惟肖。

(二)文化内涵结合,提升艺术价值

陶瓷工艺品属于热门收藏品,国内诸多收藏家在网罗陶瓷工艺品时,往往从精神文化视角出发,而不仅仅关注工艺品本身的经济价值,由此可见,陶瓷工艺品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陶瓷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作品的文化创意,将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融入到作品当中,以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侧重点,分析当下陶瓷工艺品市场的运作动向,使陶瓷工艺品的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双向价值体现出来,以带动陶瓷工艺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就目前我国陶瓷市场的产品来说,主要包括茶具、餐具以及装饰陶瓷工艺品,由于品类繁多,样式繁杂,使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2]。因此,应以传统工艺的文化底蕴积淀为契合点,逐步拓展产品的功能性,使产品更具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比如人们在购买陶瓷装饰品时,应将产品的历史文化渊源向购买者进行讲解,使其对陶瓷这一传统工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盲目收藏,不盲目跟风,从精神文化层面考量该艺术品的实际价值,这样对传播陶瓷文化的正向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三)精神意蕴结合,融入生活元素

一件陶瓷工艺品的意蕴是一种精神境界,即透过工艺品能够找到与自身产生精神、思想、意识共鸣的元素。因为陶瓷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品,多数人都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和鉴赏陶瓷工艺,当工艺品意蕴丰满,所传释出来的精神触动力能够感染到一个人的灵魂,就代表这件工艺品的制作是成功的,精神内涵是充盈的。比如景德镇陶瓷工艺品上面的花鸟图,就将意蕴深深的嵌入在水彩与墨迹之中,透过花鸟能够感知到鸟在飞翔、花在绽放,进而使人们的审美视觉感官受到冲击,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设计理念恰恰将传统工艺中的意蕴和现代生活个性化元素融到一起,使众多鉴赏者将欣赏陶瓷工艺品当成一种生活享受。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陶瓷工艺也不例外,它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反复推敲后,才使陶瓷工艺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因此,陶瓷设计师在设计陶瓷作品时应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借助于传统工艺的精神意蕴,以提升陶瓷工艺品的美感度与实用性。

结束语:

现代生活个性化陶瓷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原始的艺术形态与自然的艺术追求完美融合到一起,使陶瓷工艺品在舒缓个人精神压力、陶冶个人道德情操、拓宽个人艺术视野、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陶瓷产品设计与家居生活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了,像陶瓷这样集文化、艺术、收藏于一身的现代家居饰品却是任何饰品所不能够代替的,用陶瓷艺术品来装饰家居生活,表现出回归自然、重文化、重情感、多元性与个性化的倾向,已成为室内文化的新概念。于是,很多陶艺家和陶艺创作者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人们现有的生存环境,各种概念和形式的陶瓷产品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这使现代陶瓷艺术产品成为环境艺术中的首选材料。

陶瓷与居舍风情

随着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装饰的认识发展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陶瓷家居产品的需求空间在强劲的消费拉动下变得空前繁荣和广阔,必将改善居舍风情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我国传统生活陶瓷中,通过对这些具体的器物赋予更多的人文气息,可以使居家主人的领略到一些生活艺术化的风范,亲近生活陶瓷。如:15头青花园林咖啡具套装使人感受到咖啡香气宜人,缕缕芬芳。可以看出主人具有高雅情操。生活中的用具都那么精致典雅,足见居室风情是何等浓厚。

陶瓷与饮食宴乐

民以食为天。陶瓷饮食器,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在饮食器具上具有长时间的优势地位,也是陶瓷制品中的大宗产品。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人们在烤制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被火烤制的土地或者黏上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就是这种奇妙的发现促使了原始先民有意识的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通过生产生活的实践,人类对陶器的用途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器的造型也随功能变化和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烹饪器、水器、饮酒器、调酒器、温酒器、盛酒器、大型盛饭器等陶制器物,如:鼎、碗、盘、杯、罐、壶、斧、钵、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具)、盂(古代盛水或饭器)、甑(古代增蒸食物的器具)等等。虽然当时制陶瓷技术没有现代科学化,设备简陋、工艺程度低,但它的产生对于人类日用器物的改善与丰富具有极其伟大的重要意义。

元朝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


元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从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习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元朝的陶瓷文化及其对中国陶瓷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它揭示了社会历史背景对陶瓷文化的影响,为我们陶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且流传深远。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远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过用含有钴的蓝釉彩用来装饰,这到早期青花的出现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到元代,烧制青花瓷器的窑址有江西景德镇和吉州、云南玉溪、浙江江山等,其中产量和质量都以景德镇为最。景德镇地区是在当地宋代影青和卵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下彩绘的技术上和艺术上受到过磁州窑的影响。

为了发展瓷业,元代统治者实施了多种管理手段,除设立行政机构外,对具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也很重视,规定免去工匠的一切差科,对他们的技艺实行“世袭制”,既使生产专门化,又使得特殊技艺后继有人。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这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系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浓重,总体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所绘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部分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目的也多为日用器皿。装饰纹样主要有松梅竹莲、龙凤鹤鹿、人物花鸟、卷草锦地等,此外,历史故事也风兴一时。

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在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元代沉船,载有中国瓷器近两万件,包括当时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官窑、钧窑以及景德镇等窑场的大量产品,成为考查元代各窑址产品情况的可靠实物佐证。

二、元朝陶瓷文化与现代绘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晴”,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著名陶瓷雕塑艺术家刘远长,对中国绘画与陶瓷雕塑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他在《学习瓷雕古装人物的体会》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对意境、形象、动态、衣纹都有严格的要求。既写实又夸张;既要求逼真,又讲究装饰性。传统人物瓷雕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此,学习中国人物画对于古装人物瓷雕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古装人物瓷雕也是如此,石湾‘公仔’的传神、古朴和苍劲,德化瓷塑观音的慈祥端庄、衣纹流畅婉转,以及景德镇瓷塑色彩斑斓、富丽堂皇、造型简练、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三、结束语

元朝的陶瓷文化的成就对促进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及工艺美术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清陶瓷生产格局和装饰风格,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陶瓷文化的研究包含历史学,工艺学,美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陶瓷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


我国已故的原中央工艺美院教授、雕塑家郑志先生曾把建筑工程、环境艺术紧密结合的陶瓷称为“大陶瓷”,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大胆预言:“""大陶瓷""在未来的屋顶范围、地下城市,城市雕塑和环境艺术等领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历史的发展,将郑志先生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吸引着众人的眼球并受到广泛青睐。在传统陶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陶瓷,出现了崭新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现代陶瓷壁画、陶瓷雕塑、陶艺器皿等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和公共环境中。融合于建筑环境空间的环境艺术陶瓷,不但美化了建筑环境,提升了环境空间的品位,同时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满足了现代人丰富的精神审美需求。

世界首创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陶瓷艺术壁挂,便是中国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建筑的成功典范。

从高处俯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犹如五片绽放的花瓣,组成了硕大美丽、吐露芬芳的“蝴蝶兰”。

这座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整个建筑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内墙装饰采用特制的浅黄、赭红、棕色,灰色的陶瓷壁挂。由十四万片陶片组成的陶瓷艺术壁挂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灯光映衬下,如同悬浮在空中的彩色果核。陶艺壁挂由两根线缆串联在一起,从屋顶一直悬挂到地面,轻轻敲击,会发出清脆悠扬的响声,如同天籁之音自上而下倾泻而出。

道法自然、设计精妙、色泽和谐、层叠错落的“陶瓷艺术壁挂”,融隔音效果与艺术效果于一体,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出陶土的技术、油彩的技术和焙火的魔术。其景状别具一格,其意境超乎物外,旨在表现美的形式,真的内涵,深刻体现生命的律动。

“陶瓷在中国建筑史上和艺术史上的运用源远流长,中国的文明史也就是陶瓷的发展史,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陶艺壁挂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如同树皮褶皱的陶瓷形状,象征东方艺术中心这座建筑根植于深厚的艺术土壤之中,每一块陶瓷片色彩度都不相同,以近似却不尽相同的组合,象征中国太极的奥妙。”这是开创陶艺作品用在大型景观空间布置先河的蒋国兴先生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巨型陶瓷艺术壁挂的生动诠释。

陶瓷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东西。其简单是因为它的素材是无处不有、就地可取的泥土;其复杂不仅在于它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还在于它是人类心智、情感思想的透露和传递。通过陶器,我们看到,人类可以通过大脑与双手,巧妙地把握和控制天然材料,使之按照人的意志、思维和想象成型,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在我国,建筑与陶瓷结合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商代,当时的城市建筑地下排水工程中就出现了陶瓷;西周时代的板瓦、简瓦;战国时代的浮雕地砖、透雕提杆砖;汉代的画像砖。北魏琉璃瓦的问世,使昔日价值连城的奢侈品成为建筑材料。人们一提起琉璃瓦,就会想起金碧辉煌的中国皇宫建筑和九龙壁、琉璃杯等流芳千古的不朽之作。陶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光辉的篇章。

精致细微和博大沉雄是陶的两个基本特征,其精细之美往往融合于宏伟之中,而其博大沉雄又常常在细微中体现出来。正式这两种材质的结合,陶和陶艺的生存、发展的无限空间,可以在人们活动的公共空间里发挥独特的作用。

如何有效减少日益发展的工业和突飞猛进的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当今社会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现代环境陶艺作品的涌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陶艺作品能让陶土自然地、亲切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帮助人们找回泥土,接近自然。陶艺是连结人与自然最好、最富有感情的媒介。大凡优秀的环境陶艺作品,都能在单纯中蕴含丰富,在匠心独具中体现自然,在现代形式中传达传统精神。古老的陶语言透露着当代人的思想和情趣,置身于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人们回归自然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中国是个陶艺大国,有着深厚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陶艺传统,继承优秀的陶艺传统,将传统陶艺融入现代建筑,是中国陶艺家们的神圣使命,蒋国兴先生在这方面作了长期的、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除了本文前面所介绍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点睛之笔——巨型陶艺壁挂之外,他还主创了上海地铁四号线巨型陶瓷浮雕“历史定格——盾”,上海世博村陶艺壁画“京剧交响”、“万象缤纷”、无锡大剧院陶瓷壁挂“太湖美”等。蒋国兴的陶艺作品已获得三项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三十四项发明或外观设计专利;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巨型陶艺壁挂”获得国家鲁班奖,其“陶瓷艺术壁挂技艺”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在首届英国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蒋国兴创作的景观艺术作品荣获英国国际科学中心国际荣誉评委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皇冠奖”。

可以说,将极具民族特色的陶艺应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会使当代的公共环境艺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富有生命力。还可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既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创造出了一个地域特色文化,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新路。

陶瓷雕塑:陶瓷与雕塑的整合与共存


陶瓷雕塑作为陶瓷与雕塑相结合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贯穿于艺术发展长河的始终。在火与土的交融中传达心灵的震撼,感动着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本文着重分析陶瓷雕塑,得出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陶瓷雕塑作为陶瓷与雕塑相结合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贯穿于艺术发展长河的始终。在火与土的交融中传达心灵的震撼,感动着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陶瓷雕塑是我国最早的传统艺术之一,这是因为陶瓷的制造,是由于在编织的,或木雕的容器上面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恰同陶瓷雕塑表现形式之“堆塑”一脉相承。陶瓷雕塑——曾几何时悄悄地步入艺术的殿堂,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存在着。它是为数不多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中没有间断性的文化现象。它的不间断主要是由于它本身承载了太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历史使命。

陶瓷雕塑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美,再现美。古代陶瓷雕塑展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美。这种美是对于生活的提炼。传统陶瓷雕塑是中国陶瓷与雕塑艺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着生动,直视的特点。 中国传统陶瓷雕塑,是一种雕塑语言介人到陶瓷艺术的新形式。既有石雕。泥塑的风格特点又有於材料和烧成工艺形成的独特形式。以实用为主的、质朴、稚拙、淳厚的造型的原始艺术,形神兼奋、场面磅礴、气势宏大的秦俑艺术,粗犷雄浑,充满气势与力量的汉俑,保满圆润,斑驳绚丽,集中外艺术之大成的唐三彩,清雅端庄、质朴大方的宋瓷塑,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中。尽管受到材料和烧成工艺的制约,但其表现形式和手法还是多样的。 传统陶瓷雕塑作品中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以写意为主的内在气韵之美的审美倾向对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来说,中国传统陶瓷雕塑仍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发掘它们历史的延续性,继续深挖其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现代陶瓷雕塑的综合性已经超出传统的陶瓷雕塑。现代陶瓷雕塑家需要有综合造型,色彩,构图及创新的能力。艺术家往往打破常规,将作品与人,与自然相互交融,体现社会中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现代陶瓷雕塑艺术追求的是人们内心的自然情感的宣泄和展现。

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的认识和人的情感为探讨的基点,突出体现人类的独特和天性,一开始就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现代陶瓷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衍生物,必然具有其所有特点。实际上,这些特点在它身上体现得更加鲜明。毕竟人与泥、火具有最原始的情结。中国的陶瓷史也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人文化的特征。

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经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不懈地追求与实践,呈现出相当丰富的文化景观。他们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异变”来追求陶瓷雕塑艺术的新意,充分体现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他们打破了传统陶瓷雕塑审美的程式化模式,改变了传统陶瓷雕塑的完美性,而以各种手法、各种风格的取向,为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现代陶瓷雕塑制作工艺在继承传统成型、施釉方法的同时,艺术家们进行了多种新工艺的尝试,还时常有意造成一些釉面缺陷效果。并且把各种质地、成色以及剥釉、窑变的痕迹都纳入到审美范畴。

庄稼大师说过:“师古不陷前辈窠臼,创新要有前人的脚印。”我们应当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当然,传统文化对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们来说既是个优势也是个包袱。所以,我们应该直面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艺术有秦汉的雄强,有唐的大度,宋的严谨,元的豪放,明的幽雅,清的精巧等。但是如果直接拿来表述今天的生活,肯定是词不达意。传统的陶瓷雕塑适用而流行,是民间的信仰,是人们消灾、祈福、延寿、求财的利益之渴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艺术流派出现,陶瓷雕塑不再只是用以满足人们的信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纯艺术的审美范畴。

许多艺术种类已超越民族地域的界限,马蒂斯、摩尔、毕加索等艺术大师都完成了在艺术上的超越。我们亦应如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对某个时代,某个人艺术风格的模仿和复制阶段,否则将会失去独创性。当然,对传统的文化我们有责任去延续和继承,但更重要的是探索发展和创新。

我们需要的是活跃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陶瓷雕塑运用的是有秩序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潜意识在思维中的作用,使之体现为创作形式上的变异与形象上的丰富。从而达到形式上完美地服从生命本质的表达。

现代陶瓷雕塑是中西方文化猛烈冲撞的产物。大胆的想象、流动的釉色、奇特的造型, 构成了独有的艺术语言。这些形象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现代陶瓷雕塑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旺盛的生命力,植根于本土文化, 植根于本民族传统。现代陶瓷雕塑在表现中国人的历史性、民族性的基础上, 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人们的审美相呼应, 赋予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题材, 力求观念及装饰手法达到完美和谐。也要不断地更新陶瓷雕塑的艺术语言, 展现出时代的美感。只有这样, 陶瓷雕塑这门古老的艺术, 才会在今天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现代陶瓷艺术与釉上人物的发展


所谓陶艺,就是陶瓷艺术,是地母和火神的艺术,是土与火的结晶。中国,素有“陶瓷之国”的美誉,然而,景德镇,便有着“陶瓷之都”的称号。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不断注入的新鲜艺术血液或许是它一直不被世界遗忘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景德镇拥有全国惟一的陶瓷学院,拥有部、省、市三级陶瓷研究所,近百家陶瓷文化研究社团机构,还有数百位身怀绝技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大师。“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只是景德镇瓷器获得的众多赞誉之一。景德镇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陶瓷是它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凭借其独特而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陶瓷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景德镇孕育出很多精美绝伦的瓷作精品,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青花、玲珑、粉彩与颜色釉四大名瓷。

陶瓷的发现,是告别愚昧时代的标志,从此人们开始用火和泥谱写人类文明史上永无止境的华彩篇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陶瓷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的昭然时尚,到古时的“彩陶”“绳纹”,到现代陶瓷行业的千姿百态,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转型,陶瓷已成为今日餐桌、室内装饰的时尚标志。与此同时,陶瓷造型在人们日益追求时尚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国的陶瓷艺术来自于民间,又运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实用的同时也起到了欣赏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从吃饭的锅碗瓢盆到喝茶用的茶壶杯子,从一般居家环境的室内陈设到公共场所的户外雕塑,陶瓷作为一种媒介材料,从生活中来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又从艺术的角度去引领人们的审美品位,可说是从物质走向精神又从精神深入物质生活。

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的结构日益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现代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广泛的信息和知识、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使他们更具包容性和开拓性,大大改变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的状况。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视觉形象的张力、冲击力、色彩感、形式感、装饰感、节奏感;对具有欣赏性、观赏性,以及新奇、轻松、唯美事物的需求在逐渐增强,向着观念的多元化,审美视角的多向性发展,崇尚简约、多变、求新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审美时尚。现代陶艺刚好与当今的审美观念和时尚相适应,且师带徒、父传子的传承关系正逐步被新型的关系所代替。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单向思维封闭型变为多向思维开拓型,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在开始创作陶瓷的这么多年,我还是比较喜欢釉上人物的创作,其中以画仕女为主,创作了许多作品。

所谓釉上彩瓷是高温陶瓷的一种,景德镇高温瓷分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釉上”和“釉下”从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说明用于陶瓷彩饰方面两种主要而不同的方法,过去称釉上彩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但是它们的调制、应用和煅烧情况就有显著的差异。釉上彩的烧成在釉的表面,它的烧成温度比釉下彩低得多。相反,釉下彩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才能产生所应有的效果。釉下彩的着色剂就不必调制在熔块中,但需要足够的耐火性以适应它的需要,往往需要很高的温度进行烧制。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

说到人物画,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风》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单幅人物画作品。到了汉代,人物画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在人物画的创作上,不仅有造型精准的画像,还有以形传神和夸张、变形的作品。许多画像,都具有鲜明的写意性。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历史上也出现许多优秀画家,譬如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出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等主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

釉上人物仕女装饰盘

在人物画中,我比较偏爱传统的画法与题材,像仕女就是我常画的一类题材,仕女画亦即美女画,是画坛中对美女画的一个沿习用词。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仕女画”作为一个概念、一种题材门类、一种规模而论,就目前资料记载,应从唐代开始。其代表画家有张萱、周肪等。他们笔下的仕女,大都是上层社会和宫廷生活中的贵族和名门淑女。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女画”。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发展至此,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正如,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所言“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这一时期,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纵观历史,仕女画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把这些传统的题材结合起来,加于陶瓷上,用釉上彩施画,就是釉上人物瓷画了。其风味独特,既接收了传统的画法风格,又加之创新,以陶瓷为载体,其效果令人惊叹。

千变万化的陶瓷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顾名思义就是为陶瓷装饰、打扮,使其变得美丽。既然谈论陶瓷装饰,必然要说起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这四种瓷器分别采用了各不相同的创作技艺,其装饰艺术也各有妙处。

青花陶瓷装饰的历史非常悠久,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因此其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深受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它通常是利用线描和设色将各种图案巧妙地结合,使整幅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生活气息。青花瓷装饰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水路的处理,特别是黑白虚实的搭配。绘制时水路要均匀分布,黑白虚实之间要紧密结合,留白要得当。白的部分要匀称协调并不是机械的一边一半,要流畅自然而又变化多样。构图时常通过水路的绘制来控制图纹色块大小以及疏密分布,为了使图纹更加的鲜明突出且有韵律美,通常要用间隔并列的办法和青白对比的方法。水路的处理对于整个青花装饰非常重要,创作时水路一旦没有处理好,作品很容易出现纹样凌乱、单薄或者是拥塞的情况。青花纹饰和水路的处理能突出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活泼。创作出的纹样有写意画的风格,其图画的工笔线描还有留白的手法,颇有中国画的风格。

玲珑瓷又称为“镶玻璃的瓷器”。玲珑瓷的装饰非常复杂,通常是采用综合装饰艺术来点缀作品。玲珑瓷一般和青花纹饰相结合,因此也有青花玲珑瓷的说法。这种瓷器既有镂雕的工艺,又有青花的特点,既古朴又清新。它的特点也非常突出,与青花装饰结合以后,其玲珑釉色透明带绿,小孔处透明性极强,仿佛开了一个个的小窗户,阳光和灯光从窗户中透过一般。玲珑瓷在烧制出炉以后,形成了独特的玲珑眼特殊纹样,其艺术效果别具一格。再加上青花装饰艺术的特色,器型在白中泛青的釉色衬托下,显得精巧细腻,朴素大方,清新明朗。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艺术家们不断地研究,玲珑瓷也在不断地更新,目前已有彩色玲珑瓷,薄胎玲珑皮灯等陈设瓷。其特殊纹样玲珑眼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从单一的“米通” 发展为圆、尖、扁、线、弯曲等多种纹样,还能利用这些特殊纹样组成各种花鸟、水浪、云彩、人物等形状。

粉彩瓷是陶瓷装饰艺术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装饰艺术。粉彩又叫软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装饰艺术。粉彩瓷的发展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粉彩瓷发展速度迅猛,在历代陶瓷艺术家们不断的研究和尝试下,产生了一系列成熟的绘制技法。使得粉彩瓷能在画法上吸取了百家之所长,采用点染与套色的手法,可以使图纹明暗清晰,层次分明,质感强烈。粉彩画法将工笔画与写意画的风格相结合,还将其他各种绘画技法的优点加以运用,从而产生自己特有的绘画技法。着色技法中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洗染法、打底法、平填法、接填法。在着色时,我们有时并不总是只用一种,而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利用其中最适合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以使得图纹更清晰,有层次。

颜色釉是指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故称为颜色釉。高温色釉是从商代开始发展,随后陶瓷艺术家们不断的创新,产生了许多的釉色,使高温色釉瓷也随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历史上颜色釉的制作多以单色颜色釉装饰,也有少数用两种以上的色釉同时装饰在一件陶瓷器型上的。在制作高温色釉瓷时,为使陶瓷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我们必须要熟悉各种高温颜色釉的配制,绘制工艺特点,烧成制度等。烧制前必须通过试片掌握火焰温度等一系列规律,才能有把握地进行高温颜色釉烧制。

综上所述,通过阐述景德镇四大名瓷不同的装饰艺术与特色,充分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千变万化的陶瓷装饰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当代的陶瓷艺术工作者们也将继承前辈的传统,把陶瓷装饰艺术不断的创新发展下去,在我们人类历史文明上画下重重的一笔。

周斌华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陶瓷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自由陶艺家。1970年生于景德镇,1990年毕业于陶瓷美术中专,1993年就读于艺术专科学院,2000年自办陶艺工作室。其作品自然古朴,意味深远,擅长山水、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大自然的声、色、动、静。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深受国内外知名人士青睐,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青花传统工艺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


我国青花发展历史悠久,在元代直至当代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面貌,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青花传统工艺,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青花瓷文化,成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时至今日,青花瓷传统工艺仍然得到继承与保持,并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得到广泛地运用,古老的工艺永褒青春与活力,展现出蓬勃生机。

吉祥如意青花瓷餐具

一、青花传统工艺源流概说

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不过其真正的成熟是在元代。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蒙元帝国的强大使得我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使中东地区绘制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料得以引入中国,并在景德镇运用于青花瓷制作中。采用苏麻离青绘制的元代青花瓷发色鲜艳,并具有较强烈的晕散效果和铁锈斑。铁锈斑本是工艺缺陷,却成了元青花的独特魅力之一。

明代时,青花瓷已经跻身于主流产品的地位,其发色既有幽淡者,亦有鲜艳者,同时,分水技法开始成熟起来。

清代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巅峰时期。分水技法达至顶峰,采用特制的分水笔蘸取浓淡不同的色料,使纹饰产生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达到与“墨分五色”相类似的效果,颇为美观。清康熙以后,青花工艺开始衰退,特别是乾隆以后衰退情况更为严重,传统青花工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清末民初时,一种艳俗的被称为“洋蓝”的工业钴料也被引入到青花生产中。民国时,以王步为代表的一批陶瓷美术家绘制出极具文人气息的青花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当代,青花瓷依然是陶瓷艺术的主流产品,特别是近些年,在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以后,青花瓷更是名声大噪。当代青花在工艺上基本保持传统特色,但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具体运用中则与时代紧密结合,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

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仍是相当广泛的,这表现在:首先,珠明料等传统青花料仍是现代青花瓷普遍采用的青花颜料,因而在发色上与传统青花料并未有二致;其次,传统分水技法尽管出现衰退,但其运用依然普遍;最后,在综合装饰风行的当代,青花瓷与各种釉上彩、釉下彩都可以综合运用,以产生更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近几年来,在青花艺术界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学院派青花瓷艺术家的崛起。其中坚力量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主导的各美术院校陶艺系师生,以时尚而前卫的思想改变着青花艺术;二是外来艺术家跨界进入青花艺术界。其中不乏精于传统中国书画的书画名家,带来了更为深厚而扎实的古典文化气息。

正是这两大群体的介入改变了青花瓷的传统面貌,他们在努力学习和掌握青花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将青花瓷纳入到国内外更大的陶瓷艺术圈当中,大量融入新元素,从而使其在现代陶瓷绘画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三、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运用的意义

青花瓷从真正兴起的元代直至当代,其发展长盛不衰,并在漫长的发展时期始终蕴涵着传统民族文化品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传统工艺为保持青花瓷的民族性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花瓷自元至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极强的适应力,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为己用的过程,如元明时期受到中东伊斯兰艺术与工艺的巨大影响,明末清代则受到西方艺术与工艺的深刻影响,因而青花传统工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吸收各方面文化影响向前发展的。因而在传统上创新是我国青花瓷的重要发展特征,因此,在现代陶瓷绘画语境中,青花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也是完全符合青花内在发展规律的。

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保持青花传统工艺也是维持多元化审美面貌的必然要求。因为,在青花传统工艺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中东、西方等文化影响,如果将传统工艺完全摒弃,一味只接受西方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念,则青花瓷的多元化特性将大大削弱,而其艺术魅力也将大大衰退,因此,将青花传统工艺视为过时和僵化的事物将以摒弃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将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反映了我国陶瓷艺术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为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保持传统民族性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青花瓷必将不断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并不断形成新的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