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的工艺 > 导航 >

陶瓷工艺中的制备术语和工具

陶瓷工艺中的制备术语和工具

瓷砖的工艺 瓷砖工艺 瓷砖工具

2020-07-13

【www.taoci52.com - 瓷砖的工艺】

玲珑瓷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烧后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故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中一度出现,清代乾隆(1736-1795)时最为流行。

镀匣见《景德镇陶录》。指匣钵成型修正后放入窑炉内空烧一次方可应用。制匣钵原料各窑多就地取材,景德镇窑取材于东北里淳村、马鞍山、官庄等处,有黑白红三色,宝石山有黑黄沙一种,配合成泥,以增加耐火度。

练泥见《景德镇陶录》。指瓷器作坯之前的一道工序。其过程是把白不入水池内浸泡。用木楸不断翻搅,漂去浮渣,筛以马尾细箩,沉淀后用细绢袋装浆渗水,放无底木匣内,上用石压,去水成泥,然后用锹反复反转,使之纯精结实。

陶范亦称“印模”。陶质的模型。出现较早,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鬶的袋状足已用陶范加工。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都使用陶范浇铸,战国时期刀币、秦俑坑的陶人陶马,也都用陶范分段制做,然后粘合。唐长沙窑、巩县窑用陶范制印局部纹饰贴于器身。宋代进一步利用陶范整修器形,同时把精美完整的纹饰印于器物上。当时各地瓷窑均已普遍使用,印花装饰也由此得到推广与提高。

陶拍制做陶器的生产工具之一。长方形,正面有纹饰,背面有柄,便于拿取。陶器成型后,器外用陶拍,器里用卵石,里外抵按,使器坯坚实和排除气泡;陶拍上的绳纹、篮纹、几何纹均印于坯上,可整修器坯,增加美感。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汉代仍盛行,不同时期有不同纹饰。

枢纽轮车上的主要构件。轮车拨动后能不断转动,主要依靠枢纽。是我国原始的轴承。枢纽形状大体雷同,多呈四方或八方形,中有圆形凹窝,凹窝内施釉,两个枢纽一上一下,中间连以木柱,柱两端亦呈圆形与枢纽凹窝相吻合;上承轮车圆盘,下有圆形底座,底座固定于地。在宋代窑址中发现较多,唐代窑址中也有发现。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瓷工艺介绍


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之一,欧洲人也一向视中国陶瓷为无价之宝,所以,欧洲人把瓷器叫做“China”,久而久之,“China”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陶瓷工艺介绍”。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普通粘土在很高的温度下烧制陶器,这是一种粗糙简陋的器皿,以后经过不断改进,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能造出比较光滑,质地较坚固而且具有不同颜色的陶器了,但它的缺点是容易渗水。到了奴隶社会的商代,人们已经发明了陶器上釉的技术,使陶器既美观,而且不渗漏,不易被污染。同时,人们已经开始选择比较好的粘土来烧制瓷器了。

至此,陶瓷日用品和工艺品的水平不断完善。陶瓷产品最负盛名的当属宜兴和景德镇了。江苏宜兴,以生产陶器闻名于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大夫范蠡,在灭吴以后,带着西施隐居宜兴烧起陶器来,开创了宜兴的陶业,因此,历代制陶艺人都奉范蠡为祖师爷。宜兴的茶壶,曾为许多文人墨客所推崇,当年苏东坡择居宜兴蜀山,特别喜欢用提梁壶饮茶。重感情的陶工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种提梁壶称为“东坡壶”。

宜兴被称为“陶都”是当之无愧的。江西的昌南镇,自汉朝开始烧制白瓷,到宋朝景德年间已盛名中外,从此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作为“瓷都”盛名绵延至今。普通陶瓷以粘土、石英、长石为重要原料。故又叫三组分陶瓷。粘土是一种细颗粒的含水铝硅酸盐,当与水混合时产生塑性。尽管各地的粘土,其化学、物理性质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具有结晶状的电中心层状结构,从而使其有柔软性、润滑性、易于劈裂等一系列物理性能。陶瓷坯体中,粘土一般要占到45%~60%,其主要作用是为成型提供细颗粒物质和良好的可塑性,并在烧成的过程中使坯体具有一定的强度与耐火性能。

制造陶瓷的第二种重要材料是石英。它的分子式是SiO2,大多以结晶态存在于石英矿中。石英非常硬,不溶于水,高温溶化时为无色透明液体。石英是酸性氧化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一类矿物。以它为基础的硅酸盐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石英在陶瓷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坯体耐熔的骨架,使之不在烧成时变形,并且提高陶瓷的机械强度及半透明度。瓷中是作为助熔剂的。在未烧成前,可降低可塑性,缩短干燥时间,减少坯体收缩,在烧成时,促进形成玻璃相,降低制品的烧成温度。

普通陶瓷的生产工艺大致相同,主要工序是:泥料制备、成型、干燥、上釉和烧成。一、泥料制备由于原料来源不一,制品品种繁多,成型方法各异,所以泥料制备十分复杂。一般制备过程如下:二、成型成型又叫制坯。它是将泥料拌适量的水,灌注在石膏或金属模具中使之成为制品的生坯。三、干燥为了防止在烧成时裂开,生坯要进行干燥,通常在室式或隧道式干燥室内用热空气进行,也可用电热、远红外等进行快速干燥。含水量较大的坯体,在水份蒸发时,会发生较大的收缩,为了避免坯体翘曲或开裂,应小心控制干燥速度。四、上釉釉涂在陶器或瓷器表面,起着美观、光滑、不渗水等作用。釉是由长石、石英、硼砂、氧化锌调配而成的,其中还掺有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铅、氧化铜等作显色剂。五、烧成陶瓷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烧成,坯体在高温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一定的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从而使陶瓷具有所需要的机械、电、热等性能。烧制时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主要为脱水、分角和氧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脱水:分解:烧成:另外,还发生了重量、体积、颜色、强度、硬度和形状等物理变化。经过高温烧制的坯体还要放在窑里让它渐渐冷却,到80℃时开始出窑,取出来的就是美观、坚固的陶瓷品了。

陶瓷工艺:开光


开光——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在器物的显着部位,钩勒出长、方、圆、菱形、云头、花瓣等形的栏框,内绘花纹,突出主题纹饰。此法犹如屋内开窗见光,故名。宋代吉州窑采用锦地开光绘画手法,取得良好的装饰效果。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上普遍使用;明清时期瓷器上的开光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透雕工艺在陶瓷工艺品中的应用


当今的陶瓷工艺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丰富,更具实验性,为满足人们对艺术美化生活的需求,在陶瓷的工艺和装饰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使陶瓷雕塑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本文介绍了透雕工艺在陶瓷雕塑中的应用价值,以制造透雕陶瓷娃娃为例提出应用透雕工艺和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大量陶瓷的经典作品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同时展现了历代制陶者的智慧与技艺,不同的陶瓷工艺和装饰方法,都与当时人们的需求社会的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特征。当今在满足人们对艺术美化生活的需求,在陶瓷的工艺和装饰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使陶瓷雕塑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这无疑是当今陶瓷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曾长期影响着各国陶瓷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和西学东渐,西方制作陶瓷的工艺与装饰方法不断的流入我国,处在这样一个东方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创作元素和更加广阔的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开辟出一条中西合并古今结合的当代陶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透雕是我国传统装饰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无论是建筑上还是器物上都被广泛运用,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虽然在陶瓷领域也被运用,但并没有像其它陶瓷装饰方法那样被广泛运用。由于透雕工艺操作比较复杂,很难大规模的复制生产,高成本影响着被广泛运用于陶瓷工艺品中。透雕这一装饰特点在于极大限度的展示作品的空间感与层次感,艺术特征及其符合现代人的空间感观,在陶瓷工艺品中应用十分鲜明地增加了陶瓷作品的视觉效果,如果与不加透雕装饰的陶瓷作品相比,明显的增加了审美特色。就透雕陶瓷工艺品而言,它以透雕技术为陶瓷制品进一步塑造了一种“虚空”的形象,与实的形象形成对比,进而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一种虚实对比与衬托的关系,既丰富了陶瓷制品的造型形象,又能给人们的视觉审美造成一种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能体现出空间视野的愈加广阔,如若将透雕工艺在陶瓷产品中应用,势必会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透雕陶瓷娃娃”制作工艺与传统的注浆工艺大致相同,只不过添加了透雕工艺的流程,因此投产简单易行,制作精良的陶瓷模具的采用,使得透雕这一古老的陶瓷装饰方法在陶瓷制品上的规整度得到较大的提高,更使得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陶瓷制品使其更具观赏性与收藏价值。

“透雕陶瓷娃娃”的制作流程:陶瓷原料→石膏模具→注浆成型→雕刻(透雕)→素烧→施釉→烧成

在整个流程当中透雕这一阶段也是制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下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纹样的设计原则

陶瓷坯体上的纹样必须要符合窑炉烧制特点,不能开裂或变形,所以纹样线条与坯体边框的位置分布要合理,连接点在坯体上的分布要均匀,在刻坯、烧成时为防止各部分收缩比不一致,有时要利用线条进行合理的艺术连接,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工具的选用

刻刀必备工具要选用刚性好、弹性好的刀片,刀刃要锋利,否则会使切割面不够平整影响产品效果。模板的选用,一般为大批量生产不会选用传统的方式在坯体上画好再刻,而是采用塑料板或硬纸板制成的刻坯模板,刻坯时只要将模板贴在坯体上,用刻刀按模板纹样直接雕刻即可。这样可达到批量复制生产和快速变换纹样的目的。

3.坯体干湿度的控制

坯体过干或坯体过湿都不易雕刻,过湿容易变形,过干容易碎裂。所以在坯体出模后,要放在室温30度的室内放置大约15分钟,使水分自然蒸发到适宜雕刻程度,再将塑料带罩在坯体上,刻制时边揭袋边刻,这样一来坯体中保持刻制的最佳状态。在坯体通体刻制完成后不能将雕刻处泥块立即去掉,应将刻完的坯体放置10分钟后再将多余的泥块除掉。否则将容易造成变形或碎裂。

素烧

一般陶瓷制品不存在素烧这一环节,之所以采用素烧是因为透雕陶瓷制品存在一些点线的连接,连接处比较脆弱,直接上釉将会导致坯体损坏,所以,我们选用先素烧后釉烧的工艺来完成。先素烧可以提高坯体施釉时的强度,同时素烧后的坯体如有缺陷将全部显露出来,我们可以针对进行处理。

施釉

施釉前要仔细检查坯体是否损坏,表面是否清洁,在施釉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坯体的转弯拐角处补水,以防止釉层堆积过厚或产生滚釉缺陷。施釉采用浸釉的方式,此时要充分的考虑制品的吸水性,施釉时素胎要保持干燥均匀,调整好釉槳的比重和施釉速度。

结语

透雕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简单易行,它在成型方面也比较简单。透雕工艺在陶瓷工艺品中的应用为陶瓷制品创造了“虚化”的空间形象。与实的形象形成对比,进而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一种虚实对比与衬托的关系,既丰富了陶瓷制品的造型形象,又能给人们的视觉审美造成一种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能体现出空间视野的愈加广阔,如若将透雕工艺在陶瓷产品中应用,势必会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陶瓷工艺:剔花


剔花--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在划出花纹的瓷坯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起,故名。始于宋代北方磁州窑系,以褐地白花最具特色。金元时期山西地区瓷窑亦颇流行,黑釉剔花独具一格。

陶瓷工艺师


职业名称:陶瓷工艺师

职业定义:从事陶瓷产品生产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和控制标准制定,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的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

(1)选取陶瓷原料;

(2)研制并确定陶瓷坯、釉料配方;

(3)制定陶瓷坯、釉料生产各项工艺参数;

(4)制定产品成型工序及工艺参数;

(5)制定石膏模型生产的工艺参数;

(6)制定烧成工艺、窑炉温度、压力、气氛等参数;

(7)调整窑炉温度、压力、气氛;

(8)选择窑具;

(9)制定烤花窑的烧成温度曲线,并控制铅、镉的溶出量;

(10)对质量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职业概况:

在我国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产业之一,自古名窑众多。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陶瓷生产企业已达1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0多万,其中工艺技术人员约5万人。在产量上我国是世界上陶瓷生产制造第一大国,近几年来,陶瓷行业每年生产总值都在1千多亿人民币,出口创汇几十亿美元。

我国陶瓷企业分布较广,遍布全国,主要陶瓷产区有河北的唐山、邯郸;山东的淄博、临沂;广东的佛山、潮州;江西的景德镇;湖南的醴陵;福建的德化、晋江、闽清;浙江的龙泉;江苏的宜兴;河南的禹州;辽宁的法库;广西的北流;山西的怀仁等地。

陶瓷产品品种众多,生产工艺复杂,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殊要求,每道工序必须有工艺技术人员指导、监督、控制,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工艺技术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千百年来,我国陶瓷工业从手工作坊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生产,尽管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逐渐充实到工艺技术人员队伍中来,但是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一直未得到规范,制约和影响了陶瓷行业的发展水平。随着陶瓷行业的发展,其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工艺过程的制定与监控显得更加重要,而目前在我国陶瓷行业这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业行为和职业能力有待规范和提高。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陶瓷产品品牌,都是陶瓷产品工艺师历经数代不懈的努力形成的。陶瓷产品工艺师在国外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国家确立陶瓷工艺师这一新职业,对于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工艺技术人员队伍,对于提高陶瓷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推动陶瓷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示陶瓷工艺陶瓷精品


展示陶瓷工艺陶瓷精品

陶瓷精品交易博览会、陶瓷高峰论坛、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示会……昨日,记者从文博会国瓷永丰源分会场开幕式上获悉,文博会期间,该分会场将向市民展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陶瓷工艺、最具文化感的陶瓷精品,以及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展示传统文化、科技、创意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及产业前景。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永丰源”是一个将中国陶瓷传统文化和创意通过现代科技和工艺融入陶瓷中的高端品牌。她独创了“满堂红”、“帝王黄”釉彩,并辅以精妙的釉下彩绘技艺,将充满中华文化韵味的高档瓷器推向了世界。中东、欧洲的皇室豪门、高级酒店已经被深圳瓷“染红”,日本皇家婚礼也采用了纯一色的“满堂红”。

“今年是永丰源成为文博会分会场的第一年,除了展示永丰源自身品牌外,关注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是我们要主动承担的责任。”永丰源瓷文化创意园“掌门人”刘权辉,在昨日下午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观澜陶瓷高峰论坛上告诉记者。记者在论坛现场看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陶瓷知名品牌的研发中心、同济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近20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陶瓷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中国陶瓷文化与世界陶瓷文明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示会、“瓷・趣”活动也是国瓷永丰源分会场吸纳人气的两大“看点”。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示会汇集了深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香云纱、深圳南澳草龙、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坪山麒麟舞、“满堂红”系列精品瓷器,以古朴、生动的方式展示文化深圳的古典韵味。“瓷・趣”活动,则意味着市民可以在现场参与各种泥塑活动。

汉唐文明在陶瓷工艺品中的表现


在华夏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两座世人公认的奇峰,那就是距今千余年的西汉文明和享誉世界的唐文明,记录下这些文明的史料、文物不胜枚举。 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在汉唐文明方面有着标志性的表现。

关键词:汉文明、唐文明、陶瓷工艺品

一、汉文明在陶瓷作品中的表现

中国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先说陶,铅釉陶是汉代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西汉的陶塑继承了秦代艺术风格,深沉雄大。西汉时较有特色的独立俑还有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指挥俑。这个俑像头扎围巾,下垂红色飘带,身穿红白相间的战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间系带,足蹬高简靴。此俑以简洁、洗练的手法,鲜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挥俑的神气,十分动人。不过汉代最有特色的独立俑也许要数东汉时的说唱俑。四川成都出上的说唱俑,所塑的说书艺人眉飞色舞,五官舒展,上身袒露,鼓腹挺胸;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指向前方;右足蜷曲,左足前伸,正如汉代傅毅《舞赋》中所说: “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东汉陶俑则以四川陶俑最为典型,造型生动活泼,手法简洁洗练,具有浓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川汉代陶俑多为泥质红陶,火候较低,胎较粗松。汉代铅陶的大量烧制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并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

再说汉代的瓷器:秦汉时期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瓷器的出现,虽然原始瓷早就出现,但是,我国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东汉晚期才出现的。我国浙江绍兴、上虞、金华等地发现了很多东汉晚期的青瓷窑址,据测定,这些窑址发现的瓷片烧成温度已达到1310℃左右,抗弯强度在710公斤/平方厘米。瓷器胎体硬度高、半透明,具有耐腐蚀、易清洗、造型美观的特点,所以随着三国两晋瓷器的发展,它很快就以绝对优势代替陶器、铜器、漆器而成为人们日常饮食起居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品。

二、唐文明在陶瓷作品中的表现

唐代陶瓷器中,唐三彩是最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的文化形态,唐三彩多半出现在盛唐经济繁荣、民富国强时期,充分反映出唐代陶瓷艺术的高水准和华丽侈奢的大唐社会生活。

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的发现,最早发现唐三彩是在清末。当时陇海铁路修到了洛阳附近, 自东向西穿过位于洛阳城北自汉唐以来以历代墓葬区闻名的北邙山,破坏了无数的古墓,在唐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贵遗物中,未曾一闻的唐三彩便就此问世。

“唐三彩”名称的由来:唐三彩这个名词在古籍中未曾记录,直到民国初年,唐三彩在洛阳出上后,古董商们将其运至北京。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因其盛行于唐代,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被称为“唐三彩”,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有蓝、褚、紫、黑等。三为极数,用以形容多彩陶也甚恰当, 因此这个名词很快为陶瓷家所接受,正式流通使用,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的制作正当唐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朝政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当时的长安、洛阳、广州、杨州各地住了许多域外人士, 国都长安严然是世界政治、文化及经济的枢纽。

唐三彩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唐三彩是融雕塑、绘画、陶艺三种技术于一炉的艺术结晶。就审美观而言,唐三彩之所以引入注目主要是着重表现造型和釉色。就造型上来说,唐三彩是写实的,从而有超现实的意念,造型的泉源仍是自然实物的体会,统一而完美,令人神往。从色彩上言,唐三彩是浪漫的。他们追求的是天真无邪、自然流露及淋漓尽致的美感,表现水乳交融下毫不做作的那种浑沌感觉,使写实的实体显得神气活现。

唐三彩在洛阳出土后,吸引大批工匠和艺人为恢复唐三彩烧制工艺而费尽心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八十年代初,洛阳市生产的唐三彩,曾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工艺品,得到了外国客商的高度赞赏,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大马、大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三、陶瓷了艺品浓缩了汉唐文明的精华

如今,汉唐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工作者和陶瓷工艺的传承人,研究中国古代两大繁盛时代,特别是通过研读史料、考究那个时期的陶瓷工艺品的艺术价值、艺术特点,它对振兴华夏文明,将这个令世人瞩目的文明推向新的顶点,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人类自从发明了陶便开始摆脱原始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陶与瓷不同于一般的实用物质产品,它既有实用价值又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千百年来,上至王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远古的新陶,其实用价值现在已降低到接近零的程度,但审美价值至今犹存。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总是直接间接或曲折地反映该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工艺发展状况,可以说全部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人类发展史,难怪有的文学家称陶瓷为“华夏文明的太阳”,西方人则索性称中国为CHINA(陶瓷)。

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与人的情感交互


本文从陶瓷工艺品的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分析陶瓷材质质朴、高雅、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情味的材质特点,逐渐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既古老又时尚的艺术媒介,从公共环境艺术中陶瓷工艺品的造型、色彩、材质三个角度与人情感交互的阐述,结合陶瓷发展的悠久历史和陶瓷工艺品柔媚素雅、质朴健康的陶艺语言,论证了陶瓷工艺品在公共环境艺术中与人产生的情感交互,以及在公共环境中应用的优势。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公共设施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的形象与文化的象征,对于公共设施的公共环境的设计已经成为众多设计师的开发项目。相关的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材质选择,以及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都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共环境与人的关系,除了功能上的多样性以外,更多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然而公共环境设计中选择什么样的形式与语言才能最为贴切的表达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值得很多设计师去思考的。

二、陶瓷工艺品的表现形式

陶瓷工艺品从外观上看可以分为泥色和釉色两种形式,它们各自在表现形式上是截然不同的。素烧的泥色表现就是在烧成前利用泥质本身肌理或加以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釉烧就是在泥胚上施以釉彩,通过釉色的质感和窑变等多种效果,传达釉烧的神秘。

素烧的泥色变化强调肌理的细节表达,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在陶瓷工艺品设计过程中,陶艺的泥性语言的可塑、龟裂、挤压、撕裂、光滑、粗糙及哑光等等,形成了变幻多姿的特有的陶艺肌理效果,能够将材质美感和人文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加以公共环境艺术空间色调的强化,柔媚素雅、质朴健康的陶艺语言能够缓和金属时代的冷峻和理性,给人以亲切感。

釉烧是在泥胚上加上釉色烧制,古朴器形和表面釉质的结合,使得陶瓷工艺品散发出变幻莫测的气质,不管是湖田影青釉的温润如玉、色泽莹润、清新雅致,还是蓝裂纹釉的晶莹剔透、清新可人,还是天青釉的似玉非玉、晶莹润泽,还是孔雀绿釉的高贵华丽,都使陶瓷工艺品增添其通透感。此外,一些花釉的变化和窑变的效果,更增添了釉色变化的神秘感,如白梅花釉经过高温窑变自然形成大小各异的斑斑白点,宛如点点白梅花洒落在一面湖水上,美不胜收;红梅花釉高温窑变伴有淡红黄色点点,美丽神秘;蓝色妖姬釉高温窑变伴有蓝白色斑点,绚丽多姿;郎红釉高温窑变釉色由浅入深,成熟稳重等等,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于公共空间,建构于人的空间环境之中,无形当中增加了陶瓷工艺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与人的情感交互

都说21世纪已经进入感官时代,人们对物品的心理需要越来越高。设计师将交互的概念和技术带入各种设计中,能更好的提升产品的价值。交互设计的本质应该是开发易用、有效而令人愉悦的交互式产品,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袭,数据交互,图像交互,语音交互,行为交互的交互形式在让人们充满期盼,但是也存在很多相互形式选择各种不同的技术参数、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操作流程使人们产生困扰和迷茫。然而,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与人的情感交互也越来越成为公共环境设计人思考的重点。

1、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造型与人的情感交互

任何的美感都来自一定造型,而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的造型设计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使人们感受到美观。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在儒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追求对称的、圆形的、简洁的和线条流畅的造型,因为这种造型能够使人感受到平衡,这种平衡在使陶瓷工艺品变的更为丰富和具有趣味性的同时,产生“静中有动”的形式美感,这种富有变化的平衡能够使整个空间环境形成和谐的氛围,然而只有达到这种和谐,才会给人带来秩序、条理、稳定和心理上的愉悦,使不同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美的感受,从而缓解工作的压力、调动人的内心情感,增加空间环境的舒适度。

2、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色彩与人的情感交互

面对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代社会,公共环境的色彩选择与运用不仅要了解色彩的科学性,同时要注意色彩的社会性,亦即人的一定心理因素和人的文化心态。公共环境的色调与环境中陶瓷工艺品的釉色的选择、应用和与人的情感交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色彩审美观,使得我们的色彩偏好沉稳的、含蓄的、清新的、雅致的色调,所以在公共环境设计中陶瓷工艺品的色彩(釉色)选择需要根据大多数人的色彩审美的倾向进行设计,陶瓷工艺品经过水的洗礼和火的历练所呈现出来泥料的质朴古雅、色釉的晶莹剔透和花釉的百般窑变的质感,能够在色彩上跟人的情感进行交互,使人产生一种平静祥和的心理感受。

3、公共环境中陶瓷工艺品材质与人的情感交互

众所周知,陶瓷工艺品源于自然,顺乎泥性的材质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天然的肌理之美和不同的烧制条件下形成的烧成的火焰痕迹,加上色泽的深浅浓淡和泥质的粗细疏密等都成为了陶瓷材质肌理美的表现元素。不管是简洁理性的塑造,还是原始粗犷的宣泄,陶瓷工艺品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会使人产生一种那以置信的情感投入。加上釉材质中古朴凝重的裂纹釉、厚实浓郁的结晶釉、光亮透明的颜色釉等等,无形当中增添了陶瓷工艺品的活力,使公共环境艺术中的陶瓷工艺品古朴与艳丽共存、泥性与装饰同在,能够让人体味到那日渐淡化的自然之情并与个人情感达成共鸣。

四、结语:

工业化的大发展,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绝,扭曲了人类社会的自然本性,架空了原本附着在泥土上的双足,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面对命运的改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类总是以文化的选择来寻求精神的解脱,缓解与协调精神上的失落。陶瓷的发展历程本身就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过程,凭借其质朴、高雅、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情味的材质特点,越来越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既古老又时尚的艺术媒介,所以陶瓷工艺品与公共环境艺术的结合就更能体现它所承载的人文和历史内涵,由于它取之自然的材质特点,通过造物的和工艺的设计回归自然,使人能够体味那日渐淡化的自然之情,并能够有一种从传统的功利性转换为审美性的精神释放,加之人与泥土之间的特殊渊源关系,能够与人产生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情感交流。可见,在提倡人性化、追求自然的设计理念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陶瓷工艺品的应用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工艺中的制备术语和工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工艺中的制备术语和工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的工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