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宋代均窑火红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仿制宋代均窑笔洗

清仿制宋代均窑笔洗

宋代均窑火红釉瓷器鉴别 鉴别宋代瓷器 古代笔洗瓷器

2020-07-13

宋代均窑火红釉瓷器鉴别。

“如果这真的是宋朝的均窑作品,将是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来自福清镜洋镇的林先生兴冲冲地说。昨日,他带来一件心爱藏品——据说是均窑的笔洗前来鉴宝。均窑是宋朝名窑,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宋代钧窑瓷器造型端庄、窑变美妙、五彩缤纷,艺术价值很高。

林先生带来的笔洗状如圆盘,造型大方,釉质精美,还有宝蟾的图案。在古代,这种笔洗是文房用具。“当时一看见这笔洗就喜欢上它了!”林先生说,“后来我可是花了好几件自己的藏品才把笔洗从别人那里换回来!”但这件笔洗究竟是不是宋代烧制的,林先生心里也没底。

经省收藏家协会齐忠富老师鉴定,这件笔洗并非宋朝的古物。齐老师说,这件藏品的玻璃釉不明显,达不到宋朝均窑的标准。而此笔洗的修脚也不符合明代瓷的做法,应该是清朝人仿制的均窑作品,时间约在两三百年前左右。此外,笔洗的开片也比宋代均窑真品逊色。

尽管如此,这件笔洗的工艺还算精美,品相也挺不错,因此齐老师给了一个福州市场的收藏参考价格,估价在两三万人民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哥窑笔洗如何鉴定


哥窑笔洗如何鉴定。

文房四宝之一的笔洗是收藏家热衷的珍品。哥窑笔洗因数量少而受到收藏家喜爱。

鉴别哥窑笔洗除了看釉瓷,应仔细观察胎骨上的“火焰红”与“跳刀痕”。现代有多种仿冒品,但对于彰显制瓷工人技艺与功力的“跳刀痕”却难以模仿。

哥窑上品釉面光泽莹润

收藏爱好者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笔洗。它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裂痕。收藏专家黄浩全说,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的主要特征是釉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色沉厚细腻。凝腻的釉面间有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被称为“金丝铁线”。

“‘开片’与‘金丝铁线’是哥窑瓷最典型的标志与特点,而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哥窑上品。”黄浩全表示。

鉴别看“火焰红”“跳刀痕”

鉴别哥窑瓷的价值主要看三方面:釉色、器型、年代。具体方法是,首先应确认“身份”的真假。应从釉色光泽与瓷胎两处着手。真正的哥窑瓷表面温润匀净;普通仿制品,表面瓷光强烈刺目,俗称“贼光”。

其次是看瓷胎,可以将瓷器倒转过来看底面,观察胎骨上面的“火焰红”与“跳刀痕”是不是自身的。一般真正的哥窑瓷,由于瓷胎的含铁量较高,在烧制过程中会爆出来,就变成了暗红色俗称“火焰红”。而“跳刀痕”则是在泥胎制作完成后,用竹刀挖出中间部分,刮出来的痕迹就叫“跳刀痕”,比较粗糙,但挖痕自然,需要非常熟练及高超的技术,现代很难仿制得出。

宋代湖田窑影清瓷的工艺特色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影青瓷造型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匠师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匠师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匠师们还就地取材,创制刻、划花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艺术效果。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同心水波纹。这些同心水波纹,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线条的轮廓内,与复刀主线、单刀轮廓线共同构成一幅完整图案。律动的线条变化,赋予莲花荷叶风中翩然,莲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涟漪,远眺江水激流翻滚,寥寥数刀轮廓线勾勒出的娃娃,头大体腴,生灵活泼,嬉戏于河塘水际……看似纷繁的画面,其实自然有趣。整个画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纵观出土实物,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优质湖田窑产品,多用匣钵垫块仰烧法烧成。当时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的多数垫钵匣钵内覆烧技术,以及定窑发明并广为运用的垫圈组合式窑具装烧芒口碗盘的技法,虽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但优质湖田窑产品却很少采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响品质。匣钵垫烧产量虽受制约,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其实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窑工能娴熟掌控强还原焰,使瓷胎烧结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彻,焕发出影青釉白里带青、温润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结合极紧密,透明度和硬度都达到近代硬质瓷器的标准。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影青瓷制作工艺发展到历史巅峰。产品以碗、盘、壶为主,还出现花瓶、香炉、雕塑等新品种。湖田窑、湘湖窑最具代表性。

南宋中晚期,表层优质瓷石资源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熟练工匠大量流失。为片面追求产量,广泛推广使用垫圈组合式窑具,窑内湿气难以及时排出,不利于窑内升温,易造成釉面阴黄。此时模印图案花纹的芒口碗铺天盖地,成型单调呆板,纹饰繁缛琐碎。不过,模制成型的产品更周正:垫块组合式窑具也大幅度降低产品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这一时期也有少量垫块仰烧产品,纹饰构图简化,刻、划花线条流畅,但明显纤弱乏力,且不注意线条的衔接连贯。南宋末至元代,仍有影青产品烧造。特别是元代中期,不少产品的胎釉造型等特征,明显具备优质影青瓷的基本要素。

笔洗瓷器是什么


我们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看似平平常常,很少出现在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中。但是在古代,它们属于文人以及书香门第所拥有必不可少的道具。

笔洗瓷器,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笔洗和瓷器的组合。实际正是如此,笔洗瓷器就是古代用来盛水的瓷器,而这种盛水的瓷器一般只用于洗笔,主要是用来洗毛笔。由于古代用毛笔字写文章没过一段时间,毛笔的笔尖在空气中暴露随着写的越多会慢慢的干掉,因此我们就需要用水来润一下,另外就是当写完文章要洗掉毛笔上的墨水也需要用清水去清洗。为了方便期间,就需要用个东西来盛水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让古人写文章更加有效率,同时这种做法也显得更加风雅。

笔洗瓷器在古代是被广泛使用的,但是由于身份的不同,古代存在的笔洗瓷器就有很多,形成了价值不同的笔洗瓷器。在这里笔者就广泛说一下,制作笔洗的材料很多,比如瓷、玉、象牙和犀角等等。我们这里提到的笔洗瓷器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笔洗瓷器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显得比较让人容易接受,更加圆润好看,很多文墨诗人为了美观也会去选择一些上面拥有花纹图案的笔洗瓷器。由于笔洗瓷器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所以流传下来的数量比较多,常常在考古中被人发现。

笔洗瓷器的形状和造型在古代来说也是各有不一,千奇百怪。由现在发现的笔洗瓷器来看,其大多为钵盂造型,另外还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玉环等形状。在瓷器的图案构成方面与平常的瓷器差不多,有我们看到的双鱼,菊花,荷花,卷帘等。笔洗瓷器的丰富多彩可以看出古代对小小的物件的细节的把握,和文人在艺术方面的追求之高。各种笔洗瓷器不但造型多种多样、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仅实用还能陶怡情操。

我们现在所常见的笔洗瓷器,大多出自明清时代景德镇窑。它们一般为青花瓷造型,并且莲花、青花之类也颇多。产自不同窑口的笔洗瓷器,装饰风格存在一定区别,但是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品。如果你能收藏到一件笔洗古瓷,一定要好好珍藏细细鉴赏。笔洗瓷器是中国古瓷中的尤物,通体光滑圆润、清浅素雅,始终散发着悠远的书香气息,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陶瓷笔洗的种类有哪些?


陶瓷笔洗的种类有哪些?

陶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的产品。这些陶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试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爆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现在能见到的桃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葵瓣洗通体成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窑、哥窑有此类形笔洗烧制。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青花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莲花笔洗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但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笔洗的装饰风格也有变化。如明代宜兴窑的莲花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贴3根莲花茎,茎端出凸起荷叶、荷包和莲蓬,器体表面不满灰白色片纹。广窑的莲花洗整体塑造成展开的莲花形,花瓣层层叠叠,且在笔洗施明净的蓝会釉。

值得注意的事,虽然明清两代莲花洗的形制相同,但还是有不同的时代风格。一般来说,明代莲花洗得莲瓣舒展自然,很生动;而清代花瓣则规整呆板,较程式化。蔗段洗是将洗的形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这种形式的笔洗基本是宋元时期的产品,以景德镇青白釉和龙泉青釉的产品为多。堪称此戏中佳作的传世品有: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哥窑米黄色五足笔洗,青灰釉海棠式笔洗,钧窑天蓝釉鼓钉瓷洗,仿定窑缡纹瓷洗,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青花鱼龙纹洗等。

桃形洗:笔洗的一种、元初至明初龙泉窑所烧,似一个半剖的桃子,靠近蒂处还有两片桃叶分贴在口沿两边,式样新颖,清雍正朝除桃式洗外,还有双桃形洗。

叶形洗:笔洗的一种,宋代文房用具。形状似秋叶而得名。以官窑制品最精,洗口外撇,呈曲线形,浅腹下收,椭圆形圈足。后世亦有烧制、清代为直壁、口作椭圆形。

鼓式洗:亦称鼓钉洗,笔洗的一种、宋代文房用具。以钧瓷制品最负盛名。器形为唇口、圆腹、平底,圈足下有朵云形三足。洗口及下腹有一周鼓钉纹。底部通常刻有数目字:“一”表示同类器物中最高或最大,刻“十”则为最低或口径最小。明宣德、清雍正、乾隆等时期都有仿造。

花口洗:笔洗的一类,又称菱花洗、葵式洗、海棠洗。形状通常为5至10个花瓣形,洗壁向内斜。沿着高低起伏的花瓣形口,腹壁亦做凹凸的棱线,传世品中宋代汝、钧、哥、官等窑均有花口式洗。明永乐时期的青花花口洗,内底绘云龙纹,外壁每一个花瓣上绘有团龙纹。

“洪宪”粉彩牡丹笔洗


这件粉彩牡丹笔洗,是1916年(民国五年)景德镇烧制的“洪宪”皇帝袁世凯御用瓷器。该器造型浑圆秀美,绘画柔美富贵。

该笔洗高13厘米,口径12厘米,圆鼓腹,矮圈足,胎质洁白坚细,釉色粉白光润,器体描绘牡丹花卉。牡丹历来被人们称为富贵花,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笔洗牡丹构图从写实出发,结合形体特点,配置3朵大花居中,伴以小花与含葩偏上,其周围填以布局匀称的绿叶,阴阳向背、俯仰有致,花叶纷披、层次分明。整个笔洗画面色彩醒目、艳而不俗,给人以淡雅富丽之美感。这便是粉彩绘画艺术的效果。

粉彩吸取了国画中构图、设色等技法并加以灵活运用,表现力极强。如这件笔洗上姿容娇娆的牡丹图,就特别富有国画的韵味。该笔洗还有特别之处,那就是底部青花书“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九字三直行方款,它记录了袁世凯的一段短命的称帝历史。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于1915年12月12日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准备第二年元旦正式登基。12月31日他下令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还命政事堂少卿参事杨度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为陶务监督,赴景德镇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当时由于国民奋起反袁,当过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还未来得及享用这些瓷器就倒台了。因此,并无“洪宪”帝号款的那些御用瓷器,随之飞入寻常百姓家。

浅谈宋代湖田窑影清瓷的工艺特色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影青瓷造型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匠师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匠师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匠师们还就地取材,创制刻、划花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艺术效果。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同心水波纹。这些同心水波纹,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线条的轮廓内,与复刀主线、单刀轮廓线共同构成一幅完整图案。律动的线条变化,赋予莲花荷叶风中翩然,莲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涟漪,远眺江水激流翻滚,寥寥数刀轮廓线勾勒出的娃娃,头大体腴,生灵活泼,嬉戏于河塘水际……看似纷繁的画面,其实自然有趣。整个画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纵观出土实物,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优质湖田窑产品,多用匣钵垫块仰烧法烧成。当时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的多数垫钵匣钵内覆烧技术,以及定窑发明并广为运用的垫圈组合式窑具装烧芒口碗盘的技法,虽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但优质湖田窑产品却很少采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响品质。匣钵垫烧产量虽受制约,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其实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窑工能娴熟掌控强还原焰,使瓷胎烧结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彻,焕发出影青釉白里带青、温润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结合极紧密,透明度和硬度都达到近代硬质瓷器的标准。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影青瓷制作工艺发展到历史巅峰。产品以碗、盘、壶为主,还出现花瓶、香炉、雕塑等新品种。湖田窑、湘湖窑最具代表性。

南宋中晚期,表层优质瓷石资源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熟练工匠大量流失。为片面追求产量,广泛推广使用垫圈组合式窑具,窑内湿气难以及时排出,不利于窑内升温,易造成釉面阴黄。此时模印图案花纹的芒口碗铺天盖地,成型单调呆板,纹饰繁缛琐碎。不过,模制成型的产品更周正:垫块组合式窑具也大幅度降低产品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这一时期也有少量垫块仰烧产品,纹饰构图简化,刻、划花线条流畅,但明显纤弱乏力,且不注意线条的衔接连贯。南宋末至元代,仍有影青产品烧造。特别是元代中期,不少产品的胎釉造型等特征,明显具备优质影青瓷的基本要素。

素三彩笔洗闹中有静


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型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以瓷笔洗最为多见,也是当今各路藏家追捧的热点之一。

笔者收藏有一件素三彩松鼠葡萄纹笔洗。这件笔洗腹径12厘米,高3.5厘米,敞口,鼓腹,圈足。洗口堆塑松鼠葡萄纹,有白、褐、绿、草绿四色松鼠盘旋于口沿上;口沿四周藤叶围绕,葡萄藤叶青翠。葡萄有紫色和绿色两种,娇嫩欲滴;松鼠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穿梭于硕果累累的葡萄中,刻画颇为生动。

松鼠葡萄纹常用于中国古代玉器、瓷器、刺绣等器物上作为装饰。葡萄旧俗表示五谷不损,以寓丰收、富贵。葡萄成串则寓“多”之意,鼠在十二生肖中为子,寓“子”之意,合为“多子多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因而成为人们常用的吉祥图案。

素三彩用色以黄、绿、紫为主,间有蓝色,因少用红色,故称“素三彩”。素三彩一般用色庄重、素净,不见对比强烈的色调。素三彩的装饰一般先在素胎上刻划、模印、堆贴纹饰,然后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彩。

这件笔洗器身通体施黄釉,黄釉纯净滋润,倍显尊贵典雅,气韵不凡。松鼠用白、褐、绿、草绿四色,葡萄、藤叶用紫色、绿色等渲染,显出葡萄已经成熟,色调明艳、富丽,艺术效果强烈。

这件笔洗无论从器型、胎釉特点还是纹饰看,都具有清晚期素三彩器物的典型特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房雅具。

北宋汝窑青蛙卧荷笔洗


具笔者推断,笔洗的原作是幅青蛙卧荷写生图,极有可能出自徽宗画院,画师在荷塘旁写生作画,一只青蛙跃上一片荷叶,画师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变化,一幅杰作"青蛙卧荷"写生图问世了!这幅写生图得到了徽宗的偏爱,于是命人带图到汝窑,命汝窑工匠照图烧制,聪明的汝窑工匠把艺术与实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用巧夺天工的高超工艺,烧制出了这件青蛙卧荷笔洗,这是一件北宋汝窑瓷塑工艺品的杰作。青蛙与荷叶静中有动,更为神奇的是青蛙头下部吸气排气的气泡也瓷塑的那样逼真,真是巧夺天工,令人难以置信。青蛙卧荷笔洗是一代名窑北宋汝窑稀世之杰作,它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叹息。这件青蛙卧荷笔洗釉色为天青偏蓝,用40倍偏光显微镜观察,釉面中有蓝色玛瑙结晶体,笔者推断这是使用了釉罐中的底部之釉所致,汝瓷是玛瑙为釉,在釉罐中,越是靠近罐的底部,玛瑙的含量也越大,玛瑙是玉石的一种,它的比重大,在汝瓷传世品中,部分汝瓷釉面有玛瑙的结晶体,部分北宋官窑瓷也有这样的特征,这一点在鉴定北宋官窑瓷的过程中,应引起鉴定者高度的重视。北宋汝瓷的瓷塑工艺品,其仿品尚未问世,尽管有些汝瓷器型后仿者在大量制作,但北宋汝瓷时代的特征,时代的神韵,后仿者如犀牛望月,永远也不会达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仿制宋代均窑笔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仿制宋代均窑笔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宋代均窑火红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