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著名的瓷器 > 导航 >

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龙泉青瓷

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龙泉青瓷

古代著名的瓷器 古代著名瓷器的名字 古代瓷器著名的名字

2020-07-14

古代著名的瓷器。

青瓷以龙泉所产尤为著名。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产于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庆元、逐昌、云和县等地,其碧玉般的釉色,优美的线条,博得人们的喜爱。早在数百年前它就已远销海外,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它是宋元时期销量最大的外销瓷。从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发现数以万计元瓷中,龙泉青瓷占大部份就足以论证。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传入朝鲜,影响到高丽青瓷。日本人称之为砧青瓷,并大量仿造成。在欧注入龙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十七世纪初,法国作家雨费写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当时法国最爱欢迎的读物之一。后来这个小说被改为戏剧,搬上舞台,上演后轰动一时。演出时,剧中的牧童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样碧绿,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逗人喜爱。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品,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人们很想给它起个最能表达那种狂热感情的名称。恰好龙泉青瓷的色调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们就把“雪拉同”赠给龙泉青瓷,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是把龙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龙泉青瓷创烧于五代—北宋,停烧历史长达七、八年。釉色主要有成为青瓷釉色美之顶峰的粉青、梅子青等釉色。釉层大都很匀净,富有玉质感,色调柔和。八五年,笔者在杨州“全国古陶瓷鉴定班”学习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还拿来一种龙泉大窑仿官窑品瓷片标本给大家鉴赏,断面上可清晰地看到胎中紫金土,釉层比胎骨厚,形成有趣的“夹心饼干”现象。这也是龙泉青瓷中一种珍稀品种。

由于时代 的变迁,烧造工艺的变化,龙泉青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时代风格。

五代、北宋时期的产品在数量上和制瓷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不过从整个发展进程来看,五代和北宋早期龙泉青瓷属于初创阶段。烧制工艺未成熟,胎厚粗,釉层较薄,釉色不纯,青绿中泛黄色,釉面透明,器物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璃点或璃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鹦鹉纹饰,跟越窑、温州窑、婺窑类似。

南宋中期是龙泉青瓷形成自己典型时代风格的时期,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达到顶峰,胎薄釉层厚,釉色青翠温润,柔和似美玉。圈足小且薄,器底施满釉,它好似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产品以炉、瓶、碗、碟等为主。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片粹片,都令人为它的美感所倾倒。

元代龙泉青瓷产量多,早期有南宋遗风,中后期器形增大,胎骨较厚重,釉色多青灰、泛黄、俗称黄龙泉,圈足厚,足底内多不施釉,有的带鸡心点。装饰艺术多样化,露胎二次氧化花纹装饰,阴文刻印、花果、双鱼等都是元代龙泉的特色。

南宋至元、龙泉青瓷中,较有突破性的作品,就是“飞青瓷”,它与鲜朝时代越窑制造的青瓷斑有些相似,越窑时代的青瓷釉下铁斑釉色不鲜明,效果不佳。但到龙泉窑已变幻出浮现美丽青瓷铁斑釉。

明代龙泉青瓷胎色较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较强,无沉着的色调,釉色多见青绿或灰黄色,俗称菜玉色,釉色肥厚已无玉质感,色泽很不悦明,明中期后逐渐走向衰落,至清初便销声匿迹了。

龙泉青瓷鼎盛于南宋、元、明开始衰落,这与明代景德镇彩瓷的兴盛有关。这些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彩瓷出现,使单一色调的龙泉相形见拙。此外,龙泉青瓷生产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也是它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泉青瓷虽然停产了二百多年,但它的声望却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文物市场对东方古代艺术珍品渴求甚殷,宋代青瓷更是国外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物以稀为贵,宋官窑青瓷洗更创拍卖二千一百万港元纪录。

龙泉窑自五十年代恢复生产,同时也开始传统造型釉色配方研究。到了八十年代,仿古产品日趋精美,造型釉色惟妙惟肖,足可乱真。东南亚印尼、泰国、越南亦有仿制,尤其是印尼仿制也很成功。另一种将旧胎残釉去掉,再施釉重烧,收藏家见此类器物要多与真品对照,以免吃亏后悔莫及。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中兴龙泉青瓷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在这片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的绿色大地上,不仅拥有全国领先的生态,更有悠久独特灿烂的文化传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龙泉人民创造了辉煌的龙泉青瓷文化和龙泉宝剑文化。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成为中国两大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让龙泉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正如著名地理学家陈桥驿所说的“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龙泉都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县份”。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经10世纪前期的五代至北宋初具规模,南宋进入鼎盛时期。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场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窑系。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柔润而卓越不凡。龙泉青瓷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称为“弟窑”。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开始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世界“陶瓷之路”,远销亚、非、欧等地的43个国家和地区,因而国际各大博物馆、文物收藏家均以拥有龙泉古青瓷为荣。到了明朝中后期开始,龙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解放前几乎断烧。1957年,周恩来总理作出了“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尤其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生产”的指示。从此,龙泉青瓷踏上了一条复兴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泉青瓷不仅得以恢复,并得到历史性的复兴。随着先进科技的引进和传统工艺的不断挖掘,现代龙泉青瓷展示会挺进杭州,入驻上海,亮相北京,承办了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在全国刮起一股收藏龙泉青瓷的“龙卷风”。现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古代产品特色,并开拓创新,历年来在各类全国性评比中屡屡夺魁,其精品被誉为“国宝”,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和收藏,并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提供礼品。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涌现出了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等4位国家级青瓷大师和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为进一步弘扬龙泉青瓷文化,做大做强龙泉青瓷产业,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中兴龙泉青瓷”的奋斗目标:一是龙泉青瓷艺术水准创历史新高,追步哥窑、媲美章生、赶超宋元,成为当代中国青瓷艺术中心;二是龙泉青瓷产业化程度创历史新高,日用瓷、包装瓷、工业瓷短腿补长,百花齐放,成为浙江最大、国内知名的青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三是龙泉青瓷知名度创历史新高,龙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扬名中外,成为国际重要艺术品拍卖机构追捧的宠儿,包括大窑在内的青瓷探秘游,成为黄金旅游线,龙泉青瓷成为龙泉、浙江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真正金名片。

今年是周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50周年和与龙泉青瓷结下不解之缘的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为此,我们决定在2007年11月15日-18日承办第二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从龙泉青瓷高峰论坛、龙泉青瓷城奠基到五大名窑大师陶艺展、青瓷之光成就展,涵盖了高层次、高水准、高要求的庆典节会内容,将是一次汇聚专业高端人士智慧、吸引中外陶艺爱好者眼球的盛大节会。

我们必将迎来中兴龙泉青瓷的新时代。(本文作者为中共龙泉市委书记)

龙泉青瓷的复兴之路


龙泉青瓷的复兴之路龙泉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南朝时期,龙泉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在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从宋元至当代,跨越千年,龙泉青瓷经历了一个从鼎盛、消失、苏醒,到发展、复兴的历程,龙泉青瓷的千年窑火,在当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生产青瓷著称,庞大古代窑址支撑起了著名的龙泉窑。据考证,青瓷的诞生始于汉代,瓷器质量以浙江的越窑为最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浙江丽水地区陆续发掘一批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墓内出土的瓷器与越窑瓷器略有差别,被推测为龙泉窑早期的产品,龙泉青瓷源于五代越窑“秘色瓷”的历史由此向前推进了600多年。宋元之际,龙泉弟窑青瓷的烧制进入鼎盛时期,经过历代窑工的智慧和技巧,这里烧制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瓷,青瓷“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审美境界正符合宋代美学思想,客观上也促进了宋代青瓷的发展。南宋时龙泉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让龙泉青瓷的发展达到顶峰,前后辉煌了数百年。除此以外,青瓷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瓷器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到了明中后期,随着皇室品位的改变,龙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20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曾经窑火通明的窑址群已荒废为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1957年,周恩来总理作出了“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尤其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生产”的指示。从此,龙泉青瓷踏上了复兴之路,由8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1958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火。改革开放以来,龙泉青瓷不仅得以恢复,并得到历史性的复兴。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迄今为止陶瓷类唯一一个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技艺。在这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促动之下,当代龙泉青瓷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2013年,龙泉青瓷全年产值超过12亿元,而且以年均22%的量增长。当代龙泉青瓷展开有力的探索,不仅在烧制技艺方面有所发展,在艺术创造上更是结合当代审美趣味,具有当下文化特征,风貌更富有时代感,创造出当代的青瓷,这是其取得成绩的关键。在有些方面,当代龙泉青瓷已远远超越了古代。首先,在材料方面,“过去的原材料没有当代这么细腻,当代青瓷在原材料和釉色的处理方面都胜于过去,烧制出的当代青瓷更细腻、温润,更近似于玉质,改变了瓷器的整个面貌。”从烧制方面来说,过去柴窑烧制温度不均匀,现在用液化气炉烧制,受热均匀,能精确达到烧制温度和要求。此外,青瓷的造型和器型也在不断变化,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和使用。龙泉青瓷已经进入又一个巅峰期,无论是科技水平、艺术水准、工艺能力还是创新理念,较之古代都具备了更加完美的基础,甚至个别领域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人。现在龙泉青瓷已走向全面复兴之路。整个青瓷产业注重分级式的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市场,以高品质的生活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要,价格不高,但品种众多。另一方面是发展高端工艺品收藏市场,主要为了满足当代人工艺品收藏与投资需求,让青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此外,龙泉青瓷还与绍兴老酒、洋河酒、四特酒、五粮液、牛栏山、茅台等名酒品牌合作,大量为其提供精品瓷器酒瓶。“出现专门大量生产餐具、茶具的专业化大型企业,产量不断增加,市场越来越成熟。高端艺术品、大众化的生活消费品、包装类的批量化的产品各占青瓷的30%。”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现代龙泉青瓷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成功研究出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等釉色。在装饰工艺上,开发出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哥弟窑结合等形式。千年古瓷重新焕发光彩,将青瓷的烧造质量和品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具有创造性的龙泉青瓷从拉坯到烧成,都是纯手工制作,且是个人单独完成,就配方而言,人各一方,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是创造性的艺术品。涌现出了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4位国家级青瓷大师和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现在世界各著名的历史博物馆大都有龙泉青瓷陈列专柜,许多收藏家、鉴赏家更是对龙泉青瓷情有独钟。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珍藏的中国古代陶瓷数量多达1.2万余件,其中,龙泉青瓷占据大多数。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皮宫收藏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有1300件之多。故宫博物院为龙泉窑瓷器收藏重镇,藏品多达800余件。而随着当代龙泉青瓷技术和艺术水准的不断提升,尤其在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之后,当代龙泉青瓷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机构陈列和收藏,受到博物馆机构的广泛关注。当代龙泉青瓷不仅继承传统青瓷艺术,而且在材料创新、釉色、设计、造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工艺和技术都在提高,不断有当代的审美融入,将自然、典雅的龙泉青瓷艺术推向了更高境界。龙泉青瓷工艺技术和造型题材的不断创新,使当代龙泉青瓷更富有观赏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青瓷发展秉承以史为根、以德为先、以艺为魂、以质为重的理念。龙泉青瓷虽然发展较晚,但其规范化的运作,已使得龙泉青瓷成为几大名窑中恢复得较好的。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何等独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从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的绝世精品,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

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按照叶英挺的理论,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代到北宋早期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而且还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水路运输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虽然龙泉的地理位置偏僻,但境内有瓯江流经其间,载重货船可以从龙泉县城沿江而下直达温州港,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系绵延数百公里,甚至影响到闽北的窑口,在这范围内生产的瓷器都是龙泉窑的风格。龙泉窑的制瓷作坊大多数建造在河流或溪沟两旁的山麓上。窑匠们在山的缓坡上建龙窑,窑旁小块平地造作坊和住宅,窑和作坊连在一起,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山上有树木,附近有瓷石矿,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燃料取用方便;附近的溪水与河流,既可为作坊提供工业用水,又可通过船筏等水上运输工具将产品运往销售地。

从五代到北宋中期,龙泉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那些被无数人所吟咏赞叹的“秘色瓷”,也正是龙泉青瓷演绎它美仑美奂传奇的开始。

北宋后期到南宋

南宋可谓龙泉窑的黄金时期,青瓷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争所破坏,瓯窑和越窑也相继衰落。到南宋晚期,由于北方制瓷技术的传入,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这一时期,龙泉窑出现了一种碧玉般的厚釉瓷,这种厚釉瓷分黑胎和白胎两类。同时,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对外贸易,于是龙泉青瓷就藉海上贸易兴起之利,从海路大量出口,行销世界各国,成为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誉为“陶瓷之路”。对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烧制技术质量不断提高。

南宋末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烧制成功,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南宋龙泉窑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传承古代青铜器演变而来的,如尊式瓶、鼎式炉等。人们在审视这些玲珑隽秀的南宋龙泉窑青瓷时不免要发出惊叹,它们身上带着太多官窑器的影子。官窑作为一种垄断,绝对不允许民间仿制,龙泉青瓷与官窑器的相似恰好说明了它受到了官窑器的影响。虽然现在尚未找到南宋龙泉设立官窑的明确记载,但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宫廷很可能派遣了技术人员和官僚在龙泉等地监制“贡器”。

元明

或许元代统治者欣赏不了那种精致细腻的艺术,但瓷器仍然是贵族生活不可或缺的点缀。元代的龙泉窑依然为宫廷和贵族烧制瓷器,龙泉窑出现的八思巴文瓷器,便是一个力证。元代的龙泉窑瓷器在风格上更是焕然一新。其实元代的蒙古统治者不是单方面地被汉文化所同化,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远销国外。

1975—1977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1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元后期,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着青瓷的生产。此时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黄,造型也不及以前优美。

而明代龙泉窑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残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比如其烧制工艺就延续了元后期底足包釉,用垫盘等支烧的方法。而且元代为明代龙泉官窑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尤其是一些器型硕大者,对于烧制技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些大件瓷器的烧成可能与元代窑制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元代龙泉窑的窑型仍沿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与宋代窑制无异,只在长度上略有缩短。据目前掌握的发掘资料,北宋龙窑有长达80米以上的,元代龙窑则缩短了长度。这一改变有利于提高窑内温度,并使热量分布更均匀、合理,对烧制大型器物很有利。

到了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此后,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窑窑口纷纷倒闭,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但是,明代龙泉窑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如果将这些瓷器联系起来看,会发现有一类瓷器在形神上竟是如此的统一:直径达60多厘米的大盘,直径达40多厘米的墩碗……精美绝伦的刻花纹饰是一种华贵富丽的姿态,而刻花与釉色融为一体的效果更可谓“羚羊挂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这些都是普通的龙泉窑民窑器所无法望其项背的。对照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器不禁豁然开朗,两者在造型纹饰上的不谋而合正昭示着这类龙泉窑青瓷器的正统身份。

到了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灿烂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但是,大明处州龙泉官窑,这个被历史遗忘湮没了很久的奇迹终究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被拨开尘土,重见天日。

龙泉青瓷的现代进行时

建国以后,在恢复中国名窑的号召下,由浙江省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对龙泉窑青瓷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开发,使龙泉青瓷工艺得以完整地恢复。于是,濒临失传的青瓷制作工艺再次得到了发展。

龙泉窑青瓷由于时间的推移,由民间日常生活必需品一跃而成为艺术品,引起了新一波的收藏热潮。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龙泉青瓷的发祥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龙泉青瓷工艺大师。龙泉青瓷泰斗徐朝兴大师便是其中久负盛名的一位。2005年6月4日,在北京和平宾馆和平宫举行的中工美春季瓷器杂项拍卖会上,徐朝兴的五管瓶以70万元的高价卖出,创下了有史以来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单件最高价。徐大师的另外两件力作灰釉水波碗、刻花牡丹瓶也分别拍出了17万元、10万元的高价。虽是仿古之作,但凝聚了当代的最新工艺,青瓷釉色与宋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朝兴大师13岁拜青瓷老艺人李怀德为师学艺,五十年来勤耕不辍。他是青瓷界在全国历届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奖最多的陶瓷大师,曾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金、银奖等数十项,作品多次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并被中南海紫光阁及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宝收藏和陈列。

另一位龙泉青瓷名家毛正聪大师也在五十多年的陶艺生涯中与青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曾有人评价毛正聪用他的一头银发换来了龙泉青瓷的“千峰翠色”。在首都北京紫光阁总理接见厅正上方,陈设着两件龙泉青瓷精品:龙泉哥窑大挂盘、龙泉哥窑紫光瓶。这两件被专家称为“当代国宝”的陶瓷作品,设计者正是毛正聪。2005年10月31日,在杭州世贸中心举行的“中工美”杭州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毛正聪的三件作品经过多番竞价,全部以超出最高估价的竞拍价格成交,作品“皇后壶”拍出了39万元的高价,一举成为本次拍卖会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拍卖成交价格榜首。此外,毛大师的青瓷作品每年都应邀赴海外展览,已拥有众多的欣赏者和收藏者。

与此同时,张绍斌、卢伟孙、毛松林、夏侯文等现代工艺大师的作品也将龙泉青瓷带入了一个新境界。他们创作的龙泉青瓷作品在品质、工艺、造型等诸方面都已经超越了南宋古青瓷,成为新时代的名瓷。正是徐朝兴、毛正聪等一代大师用自己的心血为这一传统名瓷的振兴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雪拉同”的独特艺术魅力。

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燦烁的“瓷国明珠”。

龙泉青瓷的真品特点


龙泉窑属于宋代的六大窑系之一,从三国两晋时期就开始了烧制的过程,直到清朝时期才结束,生产瓷器的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凭借着烧制青瓷而闻名于世界。在北宋早期的烧制其瓷器风格主要受到了越窑、婺州窑的影响,具有着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呈淡青色、釉层较薄的特征,大多的瓷器呈粉青色,到南宋时期则呈现为葱青色,瓷釉较厚但其润度较高,在其瓷器的外部也没有刻画的出现。

一、龙泉窑的烧制工艺特色

从龙泉窑的烧制工艺特色上看,存在较大区别,但在其釉层、胎质、装饰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北宋时期,其釉层较薄、透明度较高、光泽度较强的特点。早期的烧制胎薄且成色较白,加以淡青釉为装饰,这一时期烧制的器物类型主要是以盘、碗、壶这类的家用实用为主、发展到中期时,则是其釉色也青黄色为主,出现了刻花、波浪、团花等纹饰。

南宋时期,开始使用石灰碱釉来进行烧制。具有着釉层较厚、胎色白,在烧制器物的种类上也更加的丰富,有八卦炉、盆、五管瓶等各种各样的类型出现、从它的装饰上来看,主要是以刻划花为主,碗、盘器底纹较厚,也有着“s”形纹饰的出现。

元朝时期龙泉窑所烧制的瓷器造型高大、胎体较厚重。釉色上来看,青中泛黄、纹饰更加的多样化,有云龙、飞鱼、梅、菊等各式各样的类型出现、装饰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有划、印、贴、堆等多种方法的出现,使其瓷器种类更加的丰富多样。

发展到明朝时期,龙泉窑所烧制的瓷器走向了下坡路。其瓷器从胎质、釉色、光润度上来看,胎质较粗、釉色薄且透明、光泽度也较强,加入了新型的竹节进行了瓷器的装饰,在纹饰上也加入了故事以及等有着良好寓意象征的词进行装饰。

二、龙泉窑所烧制出的瓷器参差不一

从造型上看,器物的大小不一、粗细不一,宋代一般较为的矮小且轮廓鲜明,但是明朝时期所烧制的瓷器线条感不够流畅且造型较为呆板。

从其胎体上看,宋代的瓷器胎土为白色中略带灰色、较为的轻便、单薄、而明朝时期的龙泉窑烧制出的瓷器较为的厚重、胎色灰黄。

从其釉色上看,釉层中含有气泡,分布大且不均匀,宋代釉层较厚、呈青翠色,光泽较为的柔和,而明朝时期的龙泉窑则透明度较好、光泽度较强。

可见,虽然都是一个窑系生产的瓷器,但是在其制作工艺以及细节的把握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

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首位紫砂女艺人和风卷葵的故事

“风卷葵”,相传为清嘉庆年间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

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金灿灿、黄澄澄,很是好看。

杨凤年有个哥哥叫杨彭年,做紫砂壶简练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他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显粒均匀,古色古香。

这兄妹二人虽然情同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杨凤年以为哥哥是为了自己好,不叫自己将来做泥巴生活,吃泥巴饭,受泥巴苦,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杨凤年想到作业坊拿把喷壶去后院浇花,刚跨进门,就被哥哥轰了出来。杨凤年气愤地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连门都不能进?”杨彭年斥责道:“女人就是不能进作业坊,这是规矩,从今后不准你再跨进来!”杨凤年受了这样的训斥,伤心地哭了。哭了一阵,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学不会做茶壶,你不把技艺教给我,我偏要自己学本领!”

主意一定,杨凤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大路货了。只是老照着现成的式样做,总觉得自己没有真本事。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出来!可是究竟做什么式样的茶壶呢?她想啊想啊,想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也瘦了。

那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理想到什么样的茶壶,眼面前就出现什么样的茶壶:松段、梅桩、佛手、莲花……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推翻,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干上顶着一把茶壶。心里不觉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干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啊!这不是一朵锦葵花吗?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来,但始终不散。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

她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紫砂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

杨凤年做好茶壶,生怕哥哥作梗不让烧,就暗地里托人装到窑里。等到开窑出货,没有哪一个行家不说这把茶壶手工精细,心裁独出的。消息传到杨彭年耳朵里,杨彭年哪里肯相信?等到茶壶送上门来,杨彭年捧起茶壶一看,吃了一惊:“啊!我妹妹做的?好手艺!好手艺!”

因为妹妹这把壶的好,杨彭年对杨凤年再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功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龙泉青瓷的制瓷习俗


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制瓷规模空前绝后,技艺登峰造极,龙泉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瓷业中心,至清代逐渐衰落。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恢复生产,龙泉青瓷重振雄风,再度辉煌。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与“弟窑”。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其产品“胎薄如纸,釉厚如五,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古雅端庄”;弟窑胎白釉青,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清丽淳厚。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起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现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古代产品特色,并有所突破和发展,历年来在各类全国性评比中夺魁,其精品被誉为“国宝”,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所陈列和收藏。1998年10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龙泉青瓷制瓷业十分兴旺,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泉瓷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种独特的习俗。

拜祖师爷 在龙泉,哥窑弟窑的创始人章生一、章生二被后人尊为窑业祖师爷。过去在烧瓷的龙窑、鲤鱼窑的窑头,都张贴有“师父榜”。师父榜除祀师神位外,并附祀山神、土地、搬水童子、运水郎君。每逢农历初二、十六两日,瓷匠必须置办酒肉、茶饭、点香烛在窑头师父榜前祭祀,磕头膜拜,然后分食祭品,俗称“过日”。

择基建窑 建窑首先请风水先生择定吉地和黄道吉日才能开工建窑。开工时,要在窑地设祭礼神,以求烧出好瓷器。建窑日严禁儿童、孕妇人窑地,也不许有人挑粪桶从窑地前经过,以防触犯神灵,降祸于窑。

祭窑 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祭窑日,俗传这一天是哥窑祖师章生一“窑变瓷器”制成的日期。届时窑匠要沫浴斋戒,在祖师爷的香案上放置用面捏成的童男童女,在窑头师父榜前设祭,点香烛跪拜,祈求祖师保佑烧出优美瓷器。窑场用膳 窑工在窑场用膳不能说话,用膳时碗筷不能碰响桌子,也不能把筷子架在碗上。

入窑 入窑要择三、六、九的日期,并要祭祀祖师、山神、土地。在人窑的整个过程中要讲吉祥语,要严禁秽物经过,防止秽气入窑,影响烧窑。

做窑福 在龙泉不管是建瓷窑、瓦窑、炭窑时,在窑旁都要立“窑公”。开窑点火必先祭祀“窑公”,并备酒肴请师傅,即做窑福。

细数历代龙泉青瓷的价值


龙泉旅游

随时随地了解龙泉旅游那些事儿

龙泉窑是宋代民间名窑之一,五代始烧,盛于南宋,清康熙后停烧,是陶瓷器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的窑系。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五地的拍卖市场中,龙泉窑青瓷与高古瓷器行情非常相似,龙泉窑青瓷大量的精品流散在日本及欧美地区。

龙泉窑是宋代民间名窑之一,五代始烧,盛于南宋,清康熙后停烧,是陶瓷器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的窑系。龙泉窑早期产品在器型、装饰、釉色各方面与越州窑、温州窑相似,南宋中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对浙江、江西、福建境内的窑业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烧制龙泉风格的青瓷窑系,产品畅销全世界,并获得了中国瓷器史上唯一拥有国际身份的标识Celadon,其知名度仅次于China。

龙泉青瓷 天青盖罐 潘建武作品

龙泉窑青瓷在宋代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青瓷,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龙泉窑遗址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除了偶尔造访的观光客、瓷器爱好者及学者外,只有古老的山村与之相伴。

龙泉窑产品以民间生活用青瓷为主。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绿,釉质薄匀晶莹,多以刻花、篾点或篾划装饰技法,表现波浪、蕉叶、团花、缠枝花、流云、婴戏等纹样。器类以碗、盘、壶等为主,也有少量的盆、 钵、 罐、瓶等。造型端庄,制作工整,器底旋削平滑。

龙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北宋青瓷为石灰釉,由于石灰釉的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一般釉层较薄。由玻璃相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的映出刻划纹饰,因而北宋龙泉青瓷多以刻、划花为饰。

很多英美、法国、日本的收藏家都很推崇龙泉青瓷,中国内地收藏的龙泉窑青瓷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对此他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龙泉青瓷由于是民窑系列,且主要为日用青瓷,所以存世量较大,市场上流通量仅次于明清景德镇彩瓷,在各大古董瓷器窑系中,以物美价廉闻名。

目前瓷器古董拍卖市场上,现存的南宋至明代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成交价已过千万。2006年11月份苏富比秋拍,高23.4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拍至118.4万英镑,此瓶曾为日本近代著名茶道大师益田孝(1848-1938年)收藏。两年后,2008年3月纽约佳士得再以228.1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8.8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同样源自日本藏家茶道大师松平不昧收藏。与价格动辄数千万元的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相比,龙泉窑青瓷的价格显然被严重低估。

潘建武作品 龙纹玉壶春瓶 龙泉青瓷

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五地的拍卖市场中,龙泉窑青瓷与高古瓷器行情非常相似,而与明清景德镇彩瓷有异,龙泉窑青瓷大量的精品流散在日本及欧美地区。龙泉窑青瓷的价值最早由日本东京“龙泉堂”创始人茧山松太郎挖掘并推向瓷器古董拍卖市场。1906年成立的“龙泉堂”是20世纪早期成立的著名古董店,茧山松太郎非常痴迷宋代龙泉青瓷,他带动了日本收藏者对龙泉青瓷的研究热情,眼下内地古董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南宋到明代龙泉青瓷精品,不少是日本回流的瓷器。

宋代龙泉窑青瓷数量非常稀少,北宋青瓷胎厚釉厚,釉面常有开片,青釉色深如豆绿;南宋兴盛期则是薄胎厚釉,不开片,以釉色的青翠变化取胜,釉面润如玉,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

元代龙泉窑青瓷在古董瓷器拍卖市场上经常能见到,所以拍卖价格不如宋代龙泉窑青瓷那样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元代海外贸易发达,外销瓷器的品种、数量均比较大,釉色、器型虽然不如南宋瓷器那么精美,但器型,纹饰等的丰富程度远超宋代。

明代初期龙泉窑的生产非常兴盛,但逐步从民窑向官窑转变,相当数量的瓷器制品供宫廷使用。宋元传承下来的顶级瓷器制作工艺显然比当时的景德镇高出不止一筹。瓷器古董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大量高品质的龙泉窑青瓷多为明代初期所制。

从历史上的拍卖行情来看,宋朝现存龙泉窑青瓷价高量少,多为传承藏品,来源清晰,以日本,欧美等地的私人收藏为主,近年来内地拍卖市场上的宋代青瓷的数量明显增大,但真品赝品混杂,需要仔细辨别。

明代景德镇白瓷生产逐步成熟,取代了龙泉窑的主导地位,明末清初龙泉窑的瓷器烧制没落。但在雍正、乾隆两朝帝王有好古之风,非常重视对龙泉窑青釉瓷器的仿制,因此景德镇在这两朝中生产了数量众多的仿龙泉窑青釉瓷器。由于帝王的重视,这类仿青釉制品生产工艺水平极高,造型、纹饰精美,受到收藏家的重视,且在瓷器拍卖市场上这个时代的仿龙泉窑青瓷价格远远超过历代龙泉窑青瓷精品。清代仿青釉制品着意追求的是龙泉青釉的釉色之美,以及刻划纹饰的工艺风格,器型、装饰等具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龙泉青瓷冰裂纹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坯釉会发生较大收缩,我们的先人巧妙地利用坯釉收缩系数不同的特性,发明了裂纹釉。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就是以烧制纹片釉著称,哥窑产品根据大片和小片的不同,号以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百圾碎和鱼子纹。

冰裂纹的开片成水平层压状,晶莹剔透的翡翠釉片如玻璃板挤压下的冰花,层层叠叠覆盖在坯体,釉面没有纹片开裂线,丰润饱满,平滑如镜。

龙泉青瓷冰裂纹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制作工艺异常复杂,需近百道工序,这个工艺已失传一千多年。

制作冰裂纹釉,要对坯、釉原料的收缩比例有准确的控制,过之与不及都不能奏效。施釉的厚度也至关重要,釉薄,不起纹片,釉厚了,烧制时不是将坯体拉裂、变形,就是釉面严重剥落。烧成是一道难关,窑内的一氧化碳淡了,釉色不出,浓了,釉面又会吸烟变色,烧成温度的曲线控制更是直接影响着效果,所以冰裂纹的成品率极低,传世作品很少。

为恢复失传千年的龙泉青瓷冰裂纹艺术,龙泉古窑研究所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根立志攻克这个技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历经6年,终于烧制成功。他的这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陈根能在各种不同的器型上烧制冰裂纹釉,他以紫金釉裹口辅以装饰,两种色彩反差较大的釉料相互辉映,典雅大气,和谐中变化万千,衬以优美的器型,美不胜收。

体验陈根青瓷冰裂纹产品的出窑过程,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当窑温降至100℃左右,窑门徐徐拉开,只听见窑内噼噼啪啪响成一片,取出一件瓷品,未见任何裂纹痕迹,须臾,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炸裂声,令人惊奇的现象出现了,就像在暗房冲洗照片的显影效果一样,似万花筒花卉的奇异纹片渐渐显露,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龙泉青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龙泉青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著名的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