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黑花瓷器 > 导航 >

黑釉盏斑花碗出奇之处

黑釉盏斑花碗出奇之处

古代黑花瓷器 黑釉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黑淘刻花瓷器

2020-07-17

【www.taoci52.com - 古代黑花瓷器】

黑釉在我国东汉时已有生产,它盛行于唐,经宋、元、明、清各代,历史已达千余年之久,其中以宋代烧造最美。

宋代窑工将人们不太喜欢的黑瓷,利用釉中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与窑温火焰的机理,在南方建窑和吉州窑首先烧造成举世闻名的油滴、鹧鸪、玳瑁及木叶贴花等盏。同时,北方磁州窑及河北定窑、河南鹤壁窑以及山西临汾窑及浑源窑亦开始有黑釉瓷新产品出现,尤以定窑产的油滴盏最为突出,其上油滴虽小,而光泽之强,尤有过之。更以新创的黑釉铁锈花品种,与南方建、吉二窑南北对峙,成为瓷史佳话。

笔者收藏一件比通常所见盏稍大的黑釉铁锈花碗。碗高9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7.5厘米,深壁圈足。碗内外通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底足平,足外壁近于垂直,内壁外撇。胎骨为含铁量较多的粘土,质较粗松,以简化淘洗工序。露胎处呈赭红色,胎质坚实,内含砂粒较多。碗采用拉坯成型,干后蘸黑釉,再用含铁量较少的掺灰的玻璃釉汁洒在黑色釉面上。入窑后,当温度达1300℃以上时,富含铁质的部分开始熔融垂流,在黑釉面上现出斑驳陆离、奇幻莫测的铁锈色(酱色)斑纹,酱、黑两色交错,无人工刻划或模印痕迹,而是通过窑炉烧成的釉层变化的结果。宋代黑釉铁锈花碗和油滴盏一样,为盛茶汤用。一碗在手,黑釉铁锈花与白色茶沫形成强烈色彩反差,赏心悦目,令人浮想联翩。碗为束口,口沿内壁有一道环绕的圆圈和凸圈,茶汤正好处于凸圈之下,不易外溅湿手。在高倍放大镜下,碗内、外壁有密集的棕眼,造型淳朴古拙,和铁锈斑相映成趣。难怪宋人对河北定窑、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盏评价极高,日本茶道界亦十分推崇,把黑釉盏上的窑变、玳瑁斑及铁锈花统称为“天目釉”。

黑釉盏之所以举世闻名,正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初期朝野盛行斗茶之风有关。斗茶输赢的标准为:一斗茶色,所谓“黄白受水昏重,青白受水详明……以青白胜黄白”。二看水痕,“茶沫与沸水搅拌溶解,在碗壁周围会形成一圈水痕,斗茶时以水痕先出现者为输家,后出现者为赢家”。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易于辨认。黑釉铁锈花碗从烧造油滴、玳瑁、鹧鸪等黑釉器中窑变衍生而来,知名度虽不及前者,而此窑变异色,非独日本茶道界看重,亦为我国陶瓷艺苑所同珍。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宋代黑釉铁锈花瓷器特点


黑釉瓷,是我国传统色釉瓷之一,因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而得名。从起源时间来看,黑釉瓷几乎与青瓷保持一致,两者的原始作品均在东汉时期就有出现。但是,从市场价值来看,黑釉瓷远没有青釉瓷幸运。尤其是到唐宋以后,我国男方青瓷的烧造可谓如火如荼,一度形成“南青北白”的鼎立局势。这一时期,即使有建窑、磁州窑和耀州窑三大扛把子,黑釉瓷仍然没能夺得“入主东宫”的机会。

但是,宋代黑釉瓷所受到的关注及追捧,并不小,尤其是一些名窑精品或者特殊种类。自古以来,提到宋代黑釉瓷,则必提建盏。然而在建盏以外,宋代黑釉瓷还有一种很独特的种类,以其别致的装饰技法而为人称道。这种黑釉瓷,就是宋代的黑釉铁锈花瓷器,也称黑釉褐彩。

宋代的黑釉铁锈花瓷器,以北方的磁州窑系作品为最佳,耀州窑、定窑等也有部分烧造。我们知道,黑釉瓷釉面呈现黑或黑褐色,是因为其釉料中含氧化性着色剂。当时的黑釉成分以8%左右的氧化铁为主、并含少量锰、钴、铜、铬等元素。当釉层厚度达到1.5毫米时,釉面就可呈纯黑色,这也是铁锈花瓷的理想釉面状态。而铁锈花,是一种结晶釉装饰手法。

当瓷胎上完黑釉以后,用含氧化铁的斑花石作颜料,在瓷面上描绘纹样,或者有的随意淋洒,最后再经过高温烧造即成。其成品釉层内会呈现出灿烂斑斓的铁锈红至褐色斑纹。这是经过1300℃的高温,再经出窑缓冷过程,釉面纹饰处富集的铁分,会形成过饱和的三氧化二铁晶体析出。我们在瓷器上看到的纹样颜色,就是三氧化二铁晶体所呈现出来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宋代的黑釉铁锈花瓷,其铁锈花装饰不能完全算瓷绘。因为前文提到过,有一部分铁锈花是用颜料随意淋洒出来的。像这种淋洒出来的铁锈花,磁州窑系一般多见流星状,偏瘦长;而定窑、耀州窑等一般多见烟火状,是有中心往外簇散的。至于用颜料描绘出来的那一部分铁锈花,也并非很规整,而是不规则的大写意风格。这是因为铁锈花的析晶本身就不是一个规则的过程,并且很难控制。

正是由于这种铁锈花析晶过程的不可控性,宋代黑釉铁锈花瓷器,即使是同一批施釉、上窑烧造的作品,也不可能有两件一模一样的。从收藏来看,虽然铁锈花本身就有自然淋洒斑纹的做法,人们也将其作为一种率性的装饰;但是,黑釉铁锈花中最难得的肯定还是经过瓷绘、并且铁锈花析晶状态符合原纹样特征的作品。比如曾在中国嘉德2017香港秋拍上现身的那一件北宋至金-黑釉铁锈花-花叶纹玉壶春瓶,其瓷绘花叶纹状态就很完整、舒展、自然,最终获价高达716.5万之巨。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宋)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规格:高4.6cm、口径10.7cm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古时吉安又称吉州,吉州窑因此而得名;又因为是在永和镇,故又名永和窑。它也是黑釉系著名窑场之一,其黑釉盏如玳瑁盏、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兔毫盏都是一时之选。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它始烧于唐代末年,鼎盛期是从南宋至元代的初、中期,衰落于元代末期。吉州窑所在地虽没有优质瓷土,但能在产品的种类和装饰上下功夫,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立于陶瓷业数百年。吉州窑产品很丰富,有青釉器、印花白釉器、白釉釉上黑褐彩绘器、绿釉器、黑釉器等;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印花、剔花、彩绘、剪纸贴花、堆塑、木叶纹等。其中又以黑瓷最为有名。

吉州窑黑瓷包括虎皮斑、玳瑁、油滴、鹧鸪斑以及上面提到的剪纸和木叶等。中国黑瓷在日本又称天目。相传宋、元时期,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把从浙江天目山得到的福建建窑黑釉瓷盏带回国去,遂称之为天目。日本人按不同的花纹和色泽把黑瓷分为油天目、玳瑁天目、木叶天目、珠光天目等。他们还把日本自己烧的黑瓷称为濑户天目,朝鲜烧的黑瓷称为高丽天目。由于日本学者对中国古陶瓷素有研究,致使中国学者引用其观点、称呼时亦称黑釉为天目。

这件木叶纹盏,体现了吉州窑的特有风格。制作时,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然后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上施一层淡釉,再把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成为木叶纹。木叶有半叶、一叶,也有二、三叶叠加。所用叶子有人认为是桑叶,也有人认为是菩提树叶。经过这样加工过的黑釉碗,有一种质朴的野趣。这种制作工艺很少流传下来,对于它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千年黑釉花口水注


唐宋以来,我国多数民窑都烧黑釉瓷,以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黑釉瓷虽为民间用瓷,但也和青瓷一样分为高、中、低不同的档次。因此,从研究历史文化和对古瓷美学欣赏的角度来看,一些唐宋黑釉瓷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介绍一只唐代黑釉花口水注(见图),与同好共赏。此花口水注内外施黑釉,通高19.5厘米,口径7厘米,最大腹径13厘米,足径6.5厘米,椭圆花口短流、细颈、弯弧形手柄,柄与颈部粘接至鼓腹部,水注形注身,口小腹大可盛水,鼓腹下部圈足外露胎无釉,呈香灰色,正身外腹部有手拉坯旋纹痕迹。这是一只典型的唐代耀州黄堡窑黑釉日用瓷器,器型竟带有鲜明的西域风格,足见我国盛唐时期思想观念、文化风尚的开放和对域外文明的广泛吸收。这只水注为我国唐代仿西域器样而制作,整个造型均衡而富于变化,自上而下造型古拙,釉色浑然一体,一黑到底,其黑釉具有神秘、高贵之感和带有含蓄的古典之美。那清彻透亮又深沉苍翠的釉色,显得刚健淳朴,冰肌玉骨,它那独特的色泽魅力,即使没有纹饰,以造型及黑釉的巧妙结合,也使人感到风清骨劲的气质和闪亮光莹、浑厚大方所具有的美感。器身有使用痕迹,传世特征明显,虽釉面光亮如新,属黑釉玻璃化成度高,但细观之,还是可见其摩挲痕迹自然,应为民间传世之物。

该器历经千余年,斗转星移,留存至今仍完好无损,实为难得,真是“水注一只情千载,千年古瓷有流传”。

黑釉奇观


色彩是一种绚丽的视觉语言,把黑色运用到陶瓷上,是很早以前的事。宋代的陶匠凭着聪明才智,利用火的力量,铁的结晶,釉的流动,在黑色的釉面上烧出各种美妙奇特的色彩,收到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一直为后人珍爱,建窑黑釉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简单明快的造型

根据科学测定,建窑胎中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较高,烧制后表现为砂粒多,胎色黑、灰黑、紫黑,少量褐黄色。这批藏品胎体共同特点是砂粒粗糙,疏松多孔,厚实坚硬,叩之声脆。器物加工上薄下厚过渡自然,底部最厚,圈足浅,足壁垂直,可见明显的轮旋拉胚痕,修胎流畅自然。器型古拙质朴,简单明快,以茶盏为主(图一),还有个别的大碗、钵、缸、梅瓶(图二)、灯盏(图三),种类不多,可能与其胎体粗厚,不宜生产其它日用品有关。

二、天然绚丽的釉色

单一的黑釉素净,易造成单调与乏味,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窑黑釉瓷,不以华丽的彩绘和优美的雕饰取悦于人,而是以天然绚丽的黑釉争胜。建窑釉药属铁系结晶釉类,着色剂中含铁量高,在高温中,铁质发生胶合作用并浮现在黑釉表面,冷却时发生晶化,出现奇特的结晶斑,因胎土、釉药、温度有差异,泛出青、蓝、赤、紫等色,放射出点点光辉,晕彩眩目,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美丽的色彩是偶然的窑变所得,非人为的意志左右,因而在当时已十分名贵。这批藏品浑厚凝重,内满釉,内底聚釉成厚层,外壁下部露胎,底垂釉成珠状,釉层上薄下厚。釉层厚薄不同,呈色亦不尽相同,颜色上淡下浓,出现不同的色阶,因而找不到一件相同釉色的瓷器。按釉色可分为兔毫釉、油滴釉、黑色釉、多色釉。

1、纹理自然的兔毫釉

这类釉色占多数,在黑色或褐色的釉地上,细密均匀地并排垂流着的丝状条纹,既像兔子身上的毫毛,又似雨丝,呈现出黄褐、银白、灰、青蓝等绮丽多变的色彩。根据毫纹的颜色,又有“金兔毫”、“银兔毫”、“灰兔毫”、“蓝兔毫”等别称,毫纹或迷蒙或清晰,连绵不断地覆盖在器壁上,成为建窑最富特色的产品(图四—八)。

赵佶《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美丽的兔毫纹博得众多文人墨客的吟诵,黄庭坚“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杨万里“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形象地赞美了兔毫盏。但美中不足的是口沿釉层薄,遮盖不住粗糙的胎砂,这是由于正置仰烧时,釉汁在高温下逐渐向下流,釉的流动使盏口几乎失釉露胎而呈褐色,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的盏口镶上铜边或银边,使兔毫盏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2、如赤如银的油滴釉

油滴釉是宋代的特色釉种之一,以建窑的最佳。油滴釉是在黑釉面上闪现赤色或银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大的可达几毫米,小的仅针尖大小,俗称“金油滴”“银油滴”,这是铁结晶呈油滴状的表现。赤色的小圆点满器密集,大小均匀,似汤面上飘浮的辣椒油点。残片中有一滴油滴釉,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油滴,直径竟达1厘米;也有呈赤灰色金属光泽,本来这种颜色在黑色底上,易被黑色掩盖,但由于油滴密布,变成喧宾夺主,充满天成之趣,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斑点与黑色的界线清晰,每个斑点都是一个光滑的亮点反射出银光,而且随着光线的变化,釉滴的光泽也起着强弱的变化。油滴斑主要是由一层微米级尺寸的磁铁矿多晶沿釉表面分布,形成一个强烈反射光线的镜面。

3、深沉明亮的黑色釉

黑色釉又称绀黑釉,古籍谓“黑建”、“色黑而滋润”。胎体砂粒特大,呈色特黑,釉汁乌黑漆亮几可照人,流釉均匀,口沿釉层薄,外壁在流釉的终端取釉成圈,少见垂珠状,盏内底积釉厚呈色深状。所谓建窑黑色釉,并非一点杂质也没有,釉中的铁结晶在高温下或多或少地要表现出来,它是相对其它釉色而言,黑色成份高呈色纯而已。

4、七彩纷呈的多色釉

陶瓷是火的艺术,烧成是陶瓷生产中最后的一个关键性工序,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工序,烧成温度、冷却方法、火的气氛及其浓度,对呈色尤为重要。多色釉与上面几种釉的主要化学成份基本相同,但少量或微量的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等含量不同,对色调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次要成份含量的多寡、胎釉的厚薄、釉熔的粘度、烧成的温度、器物在窑中摆放的位置等有差异,呈色就不尽相同。烧造过程复杂的变化,把黑釉表面异化出各种颜色,成为七彩缤纷的多色釉。这批藏品的多色釉大致分为结晶冰花纹釉、灰白釉、酱色釉、芝麻花釉、青黑釉等。

建窑黑釉除自然的釉变外,还有氧化铁、描金、乳白釉等人工装饰。

氧化铁装饰:是在施好的黑釉上用氧化铁做着色剂绘画纹饰,氧化铁呈褐色,黑褐两种冷色的搭配,使黑色明度上升,取得色调和谐的艺术效果,给人沉着、统一的印象。黑褐相间自然垂流,釉汁流到盏内底改变流动方向,双色呈旋向相间积聚于盏底,像斑驳虎皮,妙趣横生。有的呈线条状或斑点状,两色横向相间,黑釉与褐斑交融为波浪纹,富有动感。(图九)恰似在褐色地上用浑融的浓墨毫无拘束地绘出舒展的菊瓣,组成一朵盛开的菊花,满布全器,生机勃勃。

金彩装饰:金是贵重金属,以经济价值论,有显赫的意思,作为装饰材料,有美好的含义。金色与各种颜色都容易配合,产生光辉灿烂的效果。我国很早就会用金来装饰陶瓷,四川曾出土用漆粘铁金的唐墓兽,宋代除建窑外,定窑、吉州窑等也运用描金装饰,这是在烧好的黑瓷上描金,再以低温烧成,只是因时间长金彩易氧化脱落(图十),但仍留下金彩的痕迹。梅花、竹叶从盏内底斜出,迎风摇曳,线条遒劲挺拔,大片的竹叶,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布局上因器构图,随着盏形下密上疏,简洁明快,在黑釉中隐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图十一)仿兔毫纹,细长的线条参差有序,呈光芒状由内底向腹壁放射,充满韵律感,为黑釉增辉添色。(图十二)内壁绘兔毫纹地上开光四个,内分别草书“北苑先春”,方形的开光突破了线条纵向排列的单一局面,使图案富于变化,主次鲜明,雅素大方。金彩给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之美感,可想当时描金盏的身价是不菲的。

乳白釉装饰:当时由于油滴釉产量少需求大,为满足市场需要,用乳白釉装饰法仿油滴釉的效果,在黑釉上用笔蘸乳白釉点成卵状斑,两次上釉一次烧成,白斑突现在黑釉上(图十三)。可看到有规律地中间密点,四周疏点,黑色的明度最低,白色的明度最高,这两种明度处于两极的颜色互相配合,形成强烈的对比,黑白分明,粗犷洒脱,别有意趣。中间的盏为烧生。

有趣的是,有的盏壁上出现浅色的弹簧纹,呈相对状或品字状排列(图十四),据介绍是盏长期埋藏在废窑中,被虫子附壁产卵而留下的痕迹,经过长时间的侵蚀,这些痕迹已渗到釉中。这本是瑕疵,却因此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后天形成的有趣的自然现象,它无意中为建窑盏的装饰增添了天然的风韵。

三、模印刀刻的文字

出土或传世的建窑盏中,不少带有铭文,通过这些文字资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情况或生产性质。这批藏品的铭文,有模印的、有刀刻的,以刀刻“供御”、模印“进”的最多,还有印、刻“杨”、“詹”、“先”、“昌”、“中”、“古”、“翁秀”、“中乙”、“一”、“二”、“拾六四”、“○”、“十”、“新窑”、“官囗”(疑为“官皿”)是为进贡朝廷而烧的(图十五),因而字体整,其它的较为草率,这些文字代表了窑主、承包制工、物主的姓名、产品的数量规格等特殊记号。据悉“新窑”是窑名,是当时在废弃的窑炉上新建的另一个窑炉。建窑瓷器是在龙窑中采用还原焰约1300度烧成的,龙窑具有体积大,烧制器皿多,热效率高,节省燃料,造价低的特点。由于生产规模大,数家合建一炉或窑主把窑炉租给生坯户共同使用,各自把做好的生坯集中起来装窑烧,因此产品要分别做记号避免造成混乱,合炉而烧的情况在我国古代民窑中较常见。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所有制为民营性质,同时又为宫廷生产大量御用品,与一般民窑不一样,兼有浓厚的民窑官用的性质。

建盏是宋代斗茶风尚的产物。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了宋代,饮茶风更普及 。“北苑先春”是赞美建安(今建瓯市)北苑茶的词句,北苑茶产量高质量好,唐代陆羽《茶经》已把它列入名茶之列,晚唐五代这一带流行斗茶习俗,斗茶始于茶区民间,这种悠闲自得的斗茶趣味性浓,技艺性强,迅速被文人士大夫接受并发展。宋初在建安凤凰山下建立全国第一家御茶园,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中对采茶时间、制茶工艺、贡茶名目和数量作了翔实的介绍,北苑贡茶品种多、工艺精,“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宋徽宗赵佶酷爱斗茶,常与上层官僚饮斗,并著有《大观茶论》。斗茶从民间走进宫廷,一时间斗茶成为古代饮茶技艺的一种特殊风气,这股风也传到日本,使建安的茶和黑釉盏名扬中外。建窑黑釉盏创烧于北宋初年,衰落于元末明初,是特定社会风尚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审美观念,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建窑黑釉盏异彩缤纷,不愧是茶苑珍秀,黑瓷瑰宝。

花釉


花釉是指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上,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做装饰的瓷器而言。这些斑点在器物上,排列十分随意,它们或像蓝天上的一片白云,或如大海中的一簇浪花,生动自然,形态万千。

花釉瓷器主要出现在唐代,其制作原理是在黑色底釉上,涂以铜、锰、钛、磷酸钙为釉料的物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这些釉料和底色的铁质釉融合而产生化学变化,于是形成这些彩色斑块,它是唐代釉料装饰上的一项新成就。

唐代花釉瓷器以曲柄双系壶为代表性器物,还有罐、葫芦瓶、三足盘、腰鼓等,造型与同时期其它釉色器物风格相近。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花釉拍鼓,极为罕见。它形体较大,长约58.9厘米。此鼓形状为两头大,中腰细,鼓身突起数道弦纹。器身通体饰黑釉,月白色大块斑点均匀排列其上。这件花釉拍鼓是目前已知器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件。

花釉瓷器的产地在今河南、山西一带,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寿县的黄道窑窑址,首次发现花釉瓷标本。

辽代黑釉


辽代与金、西夏在历史上均与中原的宋王朝同时,辽在北宋时即已崛起,稍早于西夏和金。作为生息于北方强悍善战的游牧民族,边地与汉族宋王朝犬牙交错,军事上征战冲突不断,文化、贸易与技术上则相互渗透,学习。辽的陶瓷制造业,从造型、施釉、烧窑等系列工艺流程都深受宋代北方诸窑特别是耀州窑的影响。但汉族窑工在技艺上毕竟高出一筹,对比之下,辽、金、西夏陶瓷器皿总显得粗放拙朴一些,恰好也就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笔者入藏的一件辽代黑釉“皮囊壶”(见图),高21厘米,宽11厘米,厚7.5厘米,通体完好无损。它最突出的是起执柄作用形如麻花的两根“皮条”构成的高提梁;流口朝天而非左斜,其下部和壶尾各有3条皮囊接缝纹,提梁下方则是“皮革”扣襻,每边2枚,惟妙惟肖。壶底部平坦呈圆形,砂胎裸露。壶身下端约3厘米未施釉,为宋瓷特点的影响,但黑釉稀薄,斑驳剥落,没有耀州窑黑釉陶瓷施釉肥厚晶莹的感觉。综观全器造型线条粗犷生动,流畅有力,看惯了唐宋窑系陶瓷风格,乍见此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笔者于今年春节时无意中从西宁旧货地摊上发现此物并当机立断买下了它。古代的西宁,汉时建西平郡,唐改设鄯州,辖鄯城(西宁)湟水(乐都)等三县,至宋代,改鄯州为西宁州,西宁之名由此始。当时西夏势力范围曾到达西宁附近民和乐都互助诸县,并有剔花西夏瓷罐等文物出土,但属于今呼和浩特一带的北方辽国,在交通极为落后的当时,其黑釉“皮囊壶”之类易碎陶瓷器皿,从青海出土的可能性很小。它究竟怎样来到西宁并出现在市场上,倒成了一个难以找出正确答案的谜。

鹧鸪斑建盏有什么特征?如何鉴别?


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有很多的人都开始玩建盏,但是大多数都还只是入门新人,只是听说过鹧鸪斑建盏,对于具体的特点却不知道,那么,鹧鸪斑建盏有什么特征?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总结下鹧鸪斑建盏的特点以及如何鉴别。

鹧鸪斑建盏的特点

1、花纹

鹧鸪斑建盏的花纹实际上和福建一带的鹧鸪鸟羽毛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导致了名字的由来,通过这个方面是最容易进行辨识的,即便是新人也可以通过花纹来了解。

3、烧制的难度

鹧鸪斑建盏和其他的建盏相比在烧制难度上会高很多,十分的复杂和繁琐,在进行拉坯工艺的开展的时候,为了可以实现类似鹧鸪斑点那样的效果,所以在对原材料的挑选,以及对于火候的把控都会更加的严格,而其他的建盏在进行烧制的时候就不需要有这么高的要求。

如何鉴别鹧鸪斑建盏

1、看胎土

如果是优质的鹧鸪斑建盏的话,在选择胎土的时候一定是使用了十分优质的材料,一般来说所选择的坯土都是天然的含铁量高达7%以上的水吉黏土,同时在上了一次釉之后就会进行一次高温烧制,拥有严格的工艺要求。

2、观斑纹

如果是优质的鹧鸪盏在斑纹上一定是十分清晰的,而且工艺更加的细致,斑纹的完整度很高,在颜色上也是更加的鲜艳,纹理的过渡十分的协调。

3、看底款

从底款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是哪一个工艺师烧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鹧鸪斑建盏的工艺来了解建盏的档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的方法只能够作为一个辅助判断的依据。

鹧鸪斑建盏和油滴建盏的区别

有很多的人对这两种建盏都无法分辨,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掌握其中的一个特点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分辨了,那就是如果鹧鸪斑建盏的话大多数颜色都是白斑或者黄斑的,同时在排列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规则。而油滴建盏则是和油滴似的,在斑点的分布上会更加的分散一些,同时面积比较大,有一定的三维立体感。

鹧鸪斑建盏的特点和鉴别等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如果打算进行收藏的话,那么对于这些常识一定要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鹧鸪斑盏鉴赏及价格参考:

1:宋天目鹧鸪斑白覆轮盏,尺寸:直径14.4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460,000 ,成交时间:2013.04.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

盏直口,釉厚垂于足上而止,其上鹧鸪斑如鹧鸪鸟羽毛,呈现出显著云状和块状斑点,犹如节日夜空的礼花般缤纷,口沿亦饰有白釉一周,应为护胎之用,此品种较其它建窑盏较少。宋代黄庭坚词中也曾吟咏道:“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词中是说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金缕鹧鸪斑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

2:黑釉鹧鸪斑斗笠盏,尺寸:直径16.2厘米;高5.3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322,000 ,成交时间:2019.06.07,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带有斑彩和窑变装饰的黑釉瓷器,是吉州窑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鹧鸪斑盏因其异美的装饰效果,颇受宋代品茗雅士所珍。《清异录》云:“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宋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称赞道:“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此斗笠盏形制端庄周正,除圈足露胎外,通体罩施黑釉,底釉上施以浅色斑点,犹如鹧鸪鸟羽毛花纹,釉面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韵,可谓盛茶上品。

3:北宋/金磁州窑系黑釉鹧鸪斑笠式盏,尺寸:直径12.4厘米,估价:USD 40,000 ~ 60,000,成交价: USD 197,000 ,成交时间:2016.03.17,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亚洲艺术周。

4:宋当阳峪窑鹧鸪斑葵口盘,尺寸:高4厘米;直径17厘米,估价:RMB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72,5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盘作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器形纤雅利落。胎质洁白,胎体匀薄,近口沿处削切成圆润细口。通体施紫金釉,釉面点缀以鹧鸪斑纹,斑纹从盘心向外发散,犹如流星飞速掠过天幕,酣畅淋漓,优雅迷人。同类风格器物可参阅乐从堂1200万拍出的“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

5:南宋吉州鹧鸪釉盌,尺寸:径11.3厘米,估价:HKD 8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150,000 ,成交时间:2014.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

6:南宋吉州窑鹧鸪斑纹盏,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HKD 10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118,000 ,成交时间:2018.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盏呈斗笠式,成型周正。内外洒釉装饰,黑褐釉地上洒釉装饰,釉斑自然聚散,大小、形状不一,有的状如蝌蚪,有的仿若流星,色黄闪绿,乳浊不透明,釉层高出底釉。外壁施釉至足,截釉线十分齐整,显控釉能力精湛。底足为假圈足,露米黄色砂胎,似陶非陶。吉州窑器物由于胎釉的特征,品相上极易出现剥釉、崩磕等问题,保存完好者极为难得。本品品相完好,形正釉佳,不易得。

7:明以前建窑鹧鸪斑茶盏,尺寸:高7厘米;口径12.5厘米,估价:RMB 48,000 ~ 60,000,成交价: RMB 55,200 ,成交时间:2015.12.27,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该器物直口,收腹,圈足较浅。碗内满施黑釉,外壁施釉近底,釉层较厚并局部有垂挂,内外釉面满布银灰色的油滴斑,窑变色泽自然,在光亮处观察,似繁星点点,美不胜收,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件建窑之作。建窑的黑釉茶碗就是诞生于建茶的故乡,是为建茶量身定做的器具,建窑茶碗在宋代曾作为贡品进入宫廷。

8:北宋/金黑釉鹧鸪斑纹盌,估价:USD 15,000 ~ 20,000,成交价: USD 43,750 ,成交时间:2018.09.12,拍卖公司:纽约蘇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纽约亚洲艺术周。

汝窑天青釉碗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生产时代:宋

生产窑口或产地:汝窑青瓷

品种:青瓷

陶瓷造型:碗

说明:宋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曰: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

这件汝窑碗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黑釉盏斑花碗出奇之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黑釉盏斑花碗出奇之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黑花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