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 导航 >

对元青花存世量的几点看法

对元青花存世量的几点看法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0-07-17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先申明,这里的“存世量”不是精确的数学概念。其次,这里所讲的“元青花”是指目前被认为是景德镇及其周边窑口所生产的、器型大、较高档的那一部分,不含其他窑口的产品。按传统的统计,国外主要有土耳其、伊朗、英国、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收藏,约200多件,加上国内博物馆和上世纪1949年以后出土的(张浦生先生做过统计,约120件左右),以及海内外私人藏家的收藏,这几部分总共约400件左右。但是元青花的实际存世量应该比这一数字要高,或者说较上述统计有较大的出入。

高档元青花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论作为贸易瓷还是国内市场消费,无疑都是一种高级消费品:它面对的消费者不可能是广大的社会群体,而必然是占人口少数的统治阶层、富有人群或作为对外贸易的高级交换商品;另外,元青花器良工精,仅就其图案绘画一项而言,就不是一般工匠或画师所能达到的水准,必定是当时知识分子中的名画家或匠师中的顶尖级人物方能完成。根据以上的论述,可以作出如下一个理性的逻辑推理,那个时代是手工操作,元青花的产量不可能很高,其价格必定是昂贵的。可以对它的产量做一个估算,即年产量约在5000件。元末至正朝不到30年,加上靠前的几个年号:延祜、至治、泰定、天顺、天历、至顺、元统、至元,也不到60年,其30年元青花生产较旺期的累计产量当有15万件左右,除掉对外贸易、赏赐和国内消费的正常使用损耗,存世量按1%计算,其数量应在1500件:这个数字包括前述已知的400件,还有传世的和保存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未被认可的、未被清楚认识和辨别年代的那一部分。这一存世量从全世界的角度看是很少的。物以稀为贵是永远的法则,这也是近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元青花拍品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也导致了元青花仿品的大量出现:

仅笔者了解到的国内外部分私人藏家收藏的元青花就不在少数,其中亦不乏精品。因此,元青花研究中的很多认识需要修正,比如存世量的统计,以前不曾见过的不同品种,元青花的主要存在地,元青花是西亚工匠制作的等等。元青花存世最多的地方,可以肯定不是在国外,而是因湖北耿志潮。

在国内,很多品种是不为人所知晓的。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后,国内文博单位从民间征集到多件元青花实物,如北京文管会在北京民间征集的元青花莲池鸳鸯玉壶春瓶;湖南在民间征集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双鱼莲池纹大盘、缠枝牡丹纹大盘;湖北武汉在民间征集的四爱图梅瓶,天津、山西、广东、上海、安徽、辽宁都有民间征集记录,这都是有据可查的。不要忘记,中国是元青花的原产地,怎么会没有遗存?老一辈的专家如耿宝昌、张浦生以及前不久过世的汪庆正先生等,对民间元青花都是认可的。笔者认为中国的元青花研究已经不是民间有没有元青花的问题,而是如何在现有的实物基础上,研究一套准确有效的鉴定方法的问题。2006年10月21日——23日景德镇市文化局承办的“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是非常及时必要的。一定要让元青花的鉴定确认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得到圆满解决,保护发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宋哥窑的瓷器存世量有多少


“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因水而闻名天下,这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而折腰。而山东济南这座“泉城”里面的水色,从七十二名泉到大明湖,无不是景色秀丽,风情旖旎。在我们去到济南这座城市也一定会去逛下辛弃疾祠,李清照祠。他们是宋代有标志性风格的两大诗人,婉约派代表李清照和豪放派代表辛弃疾都是济南人,这我们说到这宋代的诗人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宋朝时的一位大诗人,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就是宋代大诗人——柳永,他在去世之前还曾点名要就其陪葬品要有“哥哥窑”。

而这所谓的“哥哥窑”,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南宋哥窑”,也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要讲的主角。南宋哥窑其实就是青瓷的一种,是我国古代宋朝的五大名窑之一,但是也也仅仅只是在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考古学家们都没有找到哥窑的准确遗址,但是也有着众多的说法,大家都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南宋哥窑至今所流传于世的瓷器数量极少,具有效统计,所知道及记载的瓷器数量不到六十件,它们也有在国家的各大艺术博物馆中属于国家级藏品,流落在民间的更是微乎其微,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地步,其艺术观赏价值极高,收藏价值更是无法估计,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有价无市的地步,这也使得南宋哥窑瓷器深受海内外艺术收藏家们的喜爱。

南宋哥窑瓷器也正是因为它有稀有性使得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着其仿制品的出现,由此可见其艺术收藏价值之高,所以在辨别南宋哥窑是需要从哥窑的胎釉特征、瓷器瓶身绘画内容的装饰特点、南宋时期的时代风格以及瓷器瓶身老旧痕迹等特点来辨别哥窑瓷器的真伪。在辨别哥窑瓷器是不仅需要我们拥有其专业的鉴定知识还需要我们拥有火眼金睛般的鉴赏技巧,但是由于南宋哥窑瓷器流传于世的瓷器实在稀有,所以在市场上想要捡漏,这种可能几乎是没有的。

南宋哥窑瓷器稀有,价格昂贵其艺术观赏价值极高,它不仅代表的是我国宋代烧瓷技艺的高超更是代表了我国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变迁,它用着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元青花收藏小心仿制品 看元青花的面世量


关于元青花的面世数量,学术界有较一致看法:“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其中大部分流失在海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阿曼、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收藏最多,“前者收藏70多件,后者收藏30多件。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且大部分是1969年以后陆续出土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有:元大都遗址、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等。”〔吕成龙《元代青花瓷器识鉴》、2004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

上述统计数,与冯先铭先生十年前所作“就目前的收藏来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国内的收藏逊于国外。总计国内、国外的全部藏品在内,元青花瓷的总数大致在300件以上〔《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的估算,基本一致。稍有差异是“国内收藏”这部分,十年前估算“有100多件”,此次为“120件左右”,亦就是说,十年间增长一成。

然而近些年来,国内收藏圈子里不时冒出“民间藏有大量元青花”的惊人消息。一些涉猎古瓷时间不长的爱好者,靠着工薪,二三年里就收藏到数件、十数件完整的至正型元青花。更有人凭借手中拥有上百件或数百件元青花的“事实”,著书立说,证明中国“民藏元青花质量、数量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并且足以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所藏的中国元青花瓷媲美。根据这些资料,有学者推断“全国民间收藏元青花约有3000件”,还有人估算出民藏元青花达5000件之多。

当然,这些人的愿望十分美好,只是愿望同考古发掘及客观事实相去甚远,显出了天真与无知。

建国以来,重要的元代窖藏、遗址以及墓葬已发现二十来处,出土物中的元青花,成了填补国内博物馆元青花空白的重要来源,亦是学术界统计出“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元青花的主要依据。

遗址中,元大都功不可没。马希桂在《简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2005年第7期《收藏家》〕一文中说:“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博物馆中收藏元青花瓷最多的单位。现有出土和传世元青花瓷16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1970年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的元代窖藏。窖距地表深不到半米,上面覆盖着一个瓦盆,内藏青花瓷10件,青白瓷6件。从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可以看出,有些器形独特新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国内其他地方所不见。如旧鼓楼大街豁口东窖藏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全国仅此一件,弥足珍贵。”但是,笔者见到完整的青花凤首扁壶,起码有十件。有一爱好者一人庋藏了两件,他说,旧鼓楼那件是破的,是几个士兵喝完酒后随手扔掉的,而他的,系来自元代统治者的老家内蒙古大草原。

河北保定窖藏的规模不大,秘藏元瓷总共11件。除2件白釉器和3件蓝釉绘金彩器外,有元青花梅瓶和玉壶春瓶计4件,还有元青花釉里红镂雕花卉纹盖罐一对。这6件,件件堪称国宝,由此让保定名震天下。

窖藏规模最大的数江西高安,出土元龙泉窑青瓷168件,元钧窑瓷3件,元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瓷68件〔参见1999年第4期《收藏家》〕。在这批239件出土元瓷中,尤以18件元青花瓷〔觚1、罐2、梅瓶6、高足杯9〕和4件元釉里红瓷〔罐、瓶、匜、高足杯各1〕最为稀世名贵,精良的瓷质、别致的造型、细腻的纹饰,令中外陶瓷专家为之倾倒。

内蒙古出土

内蒙古地区亦属元青花“高产地”。为此,呼和浩特市赵爱军先生很自豪地在《内蒙古出土之元代青花瓷》一文里讲道:“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了十几件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有:内蒙古博物馆藏瓷罐和大盘各l件,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藏高足杯l件,锡盟多伦县文化馆藏盅2件,赤峰市翁牛特旗文管所藏高足杯2件、龙纹玉壶春瓶l件,赤峰市林西县博物馆藏高足杯2件、碗和盘各l件,赤峰市松山区元代窖藏出土龙纹高足杯6件,通辽市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各藏玉壶春瓶l件,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文物站藏碗l件。此外在阿盟额济纳旗绿城子遗址和伊盟乌审旗三岔沟古城内还发现了许多元代青花瓷片。”赵爱军说“从以上资料看,内蒙古元青花发现数量名列全国前列,均为餐饮用具”,笔者之所以把内蒙古发现元青花的相关报道较详细地记录在案,是因为眼下涉及内蒙古发现元青花的故事特别多。一些持“宝”人经常铮铮有声道,“此件扁壶出土于内蒙古”,“那一件大罐也出土于内蒙古”,好像内蒙古遍地是元青花,元青花多得不得了,而且,精到得件件堪称顶级文物。实际上呢?偌大内蒙古大草原,元青花平均每三年才发现一件,而且几乎都属“餐饮用具”,少见美轮美奂摆设器,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由上可知,除遗址及一些窖藏外,国内从其他方面获得元青花皆十分零星。所以,元青花的面世量,其增长速度只能是缓慢与平稳的,不可能在十年内翻几番。至于传世件,历来就少,连保存传世器物最多最全著称的北京故宫,其旧藏中“既有宋代五大名窑的贡品,也有明、清两代各类御用器,唯独没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即使是现存的元代其他品种旧藏瓷中,也只有少量的祭祀用品,如元龙泉窑藏草瓶,元龙泉窑大尊,元钧窑天蓝釉大罐,元景德镇蓝釉白龙盘,元卵白釉盘等。”〔叶佩兰《元代瓷器》〕。为此,故宫博物院于1949年后,不得不靠“收购或外地博物馆拨交的墓葬出土物”,来弥补这一历史空白。

现仿如潮

元青花的仿制历史并不长,总共只有30年。可市面上涌现出的元青花则铺天盖地,这是为什么?

简言之,供销两旺:就仿制者与卖方而言,乃利润或暴利的诱惑在使然;于藏家和爱好者来说,维系着对文化与财富的憧憬。

元青花,系中国古陶瓷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瑰宝。加上其青翠又凝重的图案装饰,气势恢弘而优美的外观造型,以及较少存世量,故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大受青睐,一件元青花瓷,动辄以数百万或上千万港元成交。2003年秋在北京华辰拍卖的一件元青花行龙牡丹纹兽耳大罐,罐的口与颈有残、用金属物镶配,但经过多轮角逐,仍以高出估价四倍多的209万人民帀成交。而一件27.5厘米高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于伦敦佳士得拍得2.3亿人民帀,不只创下中国古瓷成交价之最,还使中国古代艺术品一跃登上世界艺术品十大天价的排行榜。在价格与利润的驱动下,大量元青花赝品源源不断从景德镇流向全国。其中,有些作为仿古工艺品,有的则以假乱真。与此同时,各地新生出一大批元青花爱好者。这些人士中,既有高学历者和事业有成者,亦不乏刚够温饱、靠缩衣节食收藏艺术品的工薪阶层。他们在视收藏为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的同时,大多又把艺术品收藏当作一种时髦的投资行为,也就理所当然地演绎着一幕幕财富神话。

其实,人的很多失败,都不是发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鉴于此,当“元青花”出现在面前时,一些浅显的道理无论如何是不可被忽视或忘记的。

陶瓷知识浅析:略谈陶瓷人物创作的几点看法


摘要:作为一名有着30余年陶瓷人物绘画、创作经历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本人认为,要创作、设计出一件高水准、经的起推敲、琢磨的陶瓷人物作品,应当特别注意人物题材、任务装饰、人物意境三个重要因素。关键词:人物题材人物装饰人物意境一、人物题材选择不能落俗套二、人物装饰设计要与时俱进三、人物意境展现要精彩丰富参考文献(1)《论陶瓷人物中的装饰》作者:刘慧兵、马俊(2)《中国当代陶瓷文化主流缺少时代元素》作者:黄勇(3)《陶瓷艺术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作者:江春和(4)《茶圣陆羽品茶图》精品赏析文章来源:景德镇画院(5)《蒙娜丽莎》文献来源:百度网百科栏目

宋代瓷器环球存世量多少


汝窑以烧制青瓷着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殿御用瓷器。南宋时期汝窑瓷器存量就非常稀疏了,后代关于汝窑瓷器又有“宋瓷之冠”美誉。存世的汝窑瓷器都是国宝中的国宝,国际范围内仅存汝瓷有65件,且不说瓷器质量,单纯从期间以及存量来看汝窑瓷器就非常名贵。

汝窑莲花式温碗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释教之传入而盛行,今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涵义耿介,广为各类器所选用。该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和婉转,高雅清丽。以其高雅造型,温和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名贵。现存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该院瓷器藏品中的镇馆之宝,台湾同胞称十吨黄金不换。除别的台北共藏有汝窑瓷器21件,且都是被视为国宝级其他文物。

天青釉弦纹樽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亮光,浓淡比照自然。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要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名列第三批国家发布的永世克制出境展览国宝名单,为故宫的镇馆之宝;而北京故宫藏有的宋代汝窑也仅有17件。

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瓷以贵重玛瑙为釉,色泽共同,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被称之为“纵有腰缠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出土于狂风清冷寺汝窑遗址,颈部长腹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亮光润泽,充满开片。瓷瓶为传世御用汝瓷中绝无仅有;更饰以天蓝釉,生存齐备无损,真实弥足名贵。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宋汝窑盘

这件著作选用芝麻状细钉支烧,通体满施天青釉,釉色莹厚青绿,釉面充满微小不规则的开片,看上去有一种素雅清逸的美感。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标明此器为其时供奉宫殿的器物。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也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上博共藏宋汝窑8件。

天青釉葵花洗

汝窑瓷器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另有流失国外以及民间个人收藏的,其间英国戴维基金会有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这件国宝天青釉葵花洗是七十期间转入日本收藏,并以两层梧桐木盒珍之。2012年4月4日,以2.0786亿港元成交,改写宋瓷国际拍卖记录。

对“御土窑及饶器”的一点看法


回看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路程,考古发掘证实,秦汉之时已出官陶之作。如出土于秦都咸阳和阿房宫、始皇陵及汉长安等地的铭文砖瓦:“左司”、“右司”、“宫疆”、“宫屯”、“宫水”,以及“宗正”、“都司空”、“右空”等,都可作为佐证实据。而瓷之贡御者,最早出唐时越窑青瓷,唐人徐夤《贡馀秘色茶盏》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全唐诗》卷710);又陈万里先生《中国青瓷史略·二》亦言:“唐代越器,除了民间一般需要烧造外,曾经置官监窑,烧造一种为统治者所应用,即所谓进御的物品……”。而五代十国后周柴世宗时,又传有“柴窑”一瓷,然柴瓷亦因宋时已稀见,遂为后世玩家、学人亦颇多猜测,有言谓之乃吴越国钱氏之“秘色”贡瓷。个中是非曲折,还有待日后考古实物资料的发现为确证。至于入宋之初,贡瓷仍乃,及至北宋真宗赵恒之际,见有《宋会要辑稿·方域十二》载言:“……饶州浮梁县景德元年置”。又有元末人孔齐《至正直记》“饶州御土”条,载言有“御土窑”名之称谓。

鉴于此言,而为《饶器》一文的作者认作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窑——御土窑。

《饶器》一文中言:御土窑,窑名最早始见于元代孔齐《至正直记》“饶州御土”条,言:“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遣官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盏、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

从上述这段文字内容来看,其文中定义很明确,是指说“饶州御土”,而并非是说烧造“御土”器皿的窑——御土窑。“饶州御土”,因其“色白如粉垩”,是景德镇特有的上好的瓷土,所以为朝迁所指定、皇家所垄断,作为专门烧造皇家御用器皿的专用土。因此,朝廷“每岁遣官造器皿以贡”,是说朝廷每年都会因御用器皿之所需,派官前往景德镇督造御用器皿的烧制任务,而作为“烧罢即封”的御土开采坑(余之理解),则适时由监管景德镇民间窑务的官(余认为这就是景德镇设镇的原因)和朝廷遣官,共同执令启封御土坑进行御土的开采,以保证御用器皿的烧造任务完成之贡需,一旦烧造任务完成,御土坑的开采也就“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因而,也没有人敢私自盗采御土私下使用。

由此可知,朝廷对御土的开采使用及管理,是有很严格制度的。这从而也说明了一点,“御土窑”是因烧造“御土”贡瓷而得名,因而为当时的民间和后人称之为“御土窑”。余认为,“御土窑”应是《窑器说》中所言:“宋时有五窑户‘公烧’者一类性质的贡窑”。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御土窑”若是官置窑,按《饶器》一文中的观点,官窑是“烧罢即封”的认定,及其文中五项结论评述。这里有一个疑问,那朝廷又何必“每岁遣官造器皿以贡”?若是官窑,只须“有命则供,无令则止”,君命所至,何人胆敢违抗!再看后一句,“或有贡余土,……”又作何解?若是官窑“烧罢即封”而“土不敢私也”,谁人又如此胆大妄为“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盂、壶注、杯盏之类,……”?很显然,如前所言,“御土窑”是五窑户“公烧”性质的贡窑,是受朝廷指定烧制“御土”贡器的窑,其“御土窑”之名由此而得,其同时也符合朝廷“有命则供,无令则止”的贡御原则,又顺应了民间窑作自身属性的实际状况,“或有贡余土……”,作为奖赏,朝廷亦允许其作器货卖。

据此而论,对于这些既得名又得利——名利双收的景德镇“御土”制作窑户来说,他们的瓷作产品因此而备受民间人士喜爱和青睐,遂呼其瓷“御土窑”。笔者认为,“御土窑”之名应有多层涵义:一是指烧“御土”贡瓷的窑;二是指“御土窑”窑户的代称;三是指“御土窑”之贡器;四是指“或有贡余土”之器;五是指“御土窑”户日常生产的普通瓷土产品。

综上所述,元人孔齐《至正直记》“饶州御土”条之载言,是一个学人或博古者,对“饶州御土”的外观色泽和质地,以及作为御用之土的使用状况和管理状况所作的综合评述,结论是“白而莹色可爱”。对于“御土窑”之称谓,文中未有喻“官”之意,而其言“贡”之语每每见诸笔端。因此,《饶器》作者言“官”之论是不实的,是一种牵强附会,其文中的评述“御土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窑,它比汴京官窑要早出一百余年,是延续两宋至元代烧造年代最长的官窑,也是文献记载最丰富而又翔实可靠的官窑。”是不足为信的,也是不足取的!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若按文献的考证原则,即清人朱琰《陶说》中所评:“以宋人记宋人事,铁案也”之语,若论之元人孔齐《至正直记》,是“以元人记宋人事”也。从时间跨度来看,其间又相去二百三十余年之久,其可信度和真实性相对而言要下一等。但若《至正直记》之载言,是“以元人记元人事”呢?那不就是“铁案也”了吗!

证之实情,纵观《至正直记》之载言的字里行间,并未有给出确切的年代信息,而且从行文间的语气上判读,倒有一种“以元人记元人事”之熟稔的口吻气息。若再证之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四“窑器不足珍”条:“在家时,表兄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经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辨。”如此看来,按此段言语推断,此日记记于至正癸卯冬日,即1363年。若按载言“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当是1333年元顺帝至顺癸酉年。而且,载言中亦明示“携至旧御土窑器”,此处用了一个“旧”字,此“旧”字“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另一可比的是,“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者”。也就是说,旧御土窑是访定器产品,而我们所知的元枢府铭器,也是白釉瓷产品。

这里做个假设,是否可推定,元枢府器就是“御土窑”产品;“御土窑”就是元代的“御土”贡窑,元时所设的“浮梁瓷局”,只是设监监管民间窑务。《元史》卷八八《百官志(四)》“将作院”条,言:“浮梁瓷局……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由此可见,其并非监设官窑,其御用器皿,仍采自民间贡窑——御土窑,其所垄断控制的,只是“饶州御土”而已。

清同治粉彩瓷器,存世量少,值得关注!


清同治一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同治期瓷器的胎体除少量官窑品外,一般均显厚重,也有的反之而显轻薄,胎质白而不精,较为粗松,大量民窑器尤甚。以指轻扣圆器的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点。

同治瓷因胎质不坚,施釉也就较稀薄而疏松,釉色泛粉白、莹白,少数青灰,釉面多不平感,又不是细小的皱纹,似小水波一样,俗称“波浪釉”,这也是晚清瓷器的共有特点。

同治期粉彩器较流行。纹饰上多见吉祥如意寓意的图式,画法除人物画外,风格已趋图案化,笔触显拘谨呆板。人物画的一个独特之处是,人物的眼睛常用珊瑚红勾出,眼珠墨色浅淡,常点在红色眼眶线上,粗看似有眼无珠,这是同治朝所独有的,也是鉴识人物纹同治瓷的一个简要方法。同治瓷用彩上多见用黄彩和红彩,官窑的堆彩粉彩器中多见用蓝料彩。

在款识上,同治粉彩器多见红彩楷书款。官窑器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或“同治年制”四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仿康熙的白地红彩瓷用“同治年制”四字楷书红彩款。还有少量“体和殿制”款的粉彩瓷,字体书写十分规范。另外,还见有金彩款、抹红款,在茶叶末、窑变釉瓷器上多见刻款。民窑瓷器流行红彩篆书图章款,但字体不正、书写潦草。

目前投资同治粉彩瓷器,特别是粉彩陈设瓷器具有升值潜力,收藏投资两相宜。

第一,这个时期粉彩瓷器真品相对较多。

第二,同治粉彩器比同时期民窑青花器价格高,现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特别是陈设器最具升值潜力。

第三,同治粉彩器最好能收集器型完整,造形独特,画工精细者。

雪花蓝瓷器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存世量为什么这么少


雪花蓝瓷器是一种使用氧化钴作为着色剂,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对于雪花蓝瓷器来说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蓝色中夹杂白色小斑点,而且在分布上大多都是比较自然的,就好像是片片雪花洒落在蓝色的大地上,在颜色上更加的富有变化,同时风格十分的沉稳和内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1、雪花蓝瓷器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雪花蓝瓷器最早的时候是在宣德时御窑烧制出来的,上面的雪花并不是随意的点缀上去的,而是釉工用嘴衔竹管将蓝釉吹上去的,就好像是雪花一样的飘洒在瓷器之上,所以才会被人们称作是“雪花蓝”。

光光从这个工艺方面就可以看出难度十分的大,可谓是绝活,因此如今留下来的雪花蓝瓷器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就目前所知,只有在天津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中各自收藏了一个,此外,第三个雪花蓝瓷器在1980年的时候被香港赵先生以370万港元所拍下。

2、雪花蓝瓷器的制作工艺有多难?

光光是从其工艺原理以及存世量之稀少方面,我们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到雪花蓝瓷器的工艺难度之大的,同时在晚清民国时以及上世纪末出现了很多的仿古作品,在市场中出现了数量巨大的赝品官窑器流向市场,但是在这些赝品中却没有雪花蓝瓷器的身影,因为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仿造。即便是到了今天,不管景德镇仿古高手的水平有多么的高超,但依旧是没有人敢尝试雪花蓝瓷器的仿制。

3、雪花蓝瓷器的存世量为什么这么少?

雪花蓝瓷器的存世量除了因为在制造工艺难度高这个因素之外,还和历史有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因病暴毙,从此以后掷骰的游戏就不再成为了一个潮流。虽然说在后面的皇帝也都有下令进行雪花蓝瓷器的烧制,但是因为复杂的工艺,所以在难度上十分的高,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所以在宣德之后,雪花蓝瓷器基本上就不再出产了。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雪花蓝瓷器才又开始重新生产,在这一时期中出现的雪花蓝瓷器在做工上十分的精细,但是在清代以后,雪花蓝瓷器的制作水平大不如前了,无法和这个时期的瓷器相比。

雪花蓝瓷器价格参考:

1:清雍正雪花蓝釉撇口瓶,尺寸:27.3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21,400,000 ,成交时间:2013.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

此釉色彩独特罕见,又称洒蓝、雪花蓝或青金蓝。于中国多以青金蓝见称,于西方则多称为雪花蓝。釉色斑斓,首见于明代瓷器,传世有不少署宣德款作例。据说是在已烧成而未罩釉的瓷坯胎体上,将混合篮釉吹于器面,然后低温再烧(约摄氏八百至九百度),犹如烧制唐代陶器上的钴蓝釉般。有别于一般明初釉彩,雪花蓝釉色调多样,从天蓝到青金石色,趣意无穷。此釉难以烧成,象征明宣德官窑最富丽华贵及令人惊喜的发展。传世的雪花蓝釉瓷,多为瓷盘,但据近期于景德镇官窑出土发现,宣德时期曾于不同形制瓷器上试验应用此技法,包括盘、高足杯、水仙盆、罐及盘。

2:明宣德雪花蓝刻海八怪兽耳大罐,尺寸:高32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拍品为传世绝罕的明早期雪花蓝品种,同品种器目前仅见大英博物馆藏品穿花龙纹大盖盒(参见《东洋陶瓷》第五卷大英博物馆,图40),景德镇则有瓷片出土,而无其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记录。拍品形体硕大,以雪花蓝釉为地,通体阴刻海八怪图案,刻纹上施孔雀绿釉,与雪花蓝地形成强烈对比,极富立体效果和装饰美感。雪花蓝又名青金蓝,为宣德时期创烧,由于工艺难度较大,失败率高,成品稀少,流传至今者更属凤毛麟角。此罐是极为罕见的一个陶瓷品种,在传世器物中几乎找不到与之相似的作品。以此罐为例,装饰只有两色,且花纹颜色与地色为相近色系组合,但对比鲜明,效果独特。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中称为“孔雀蓝地绿花”,推许其“雅洁艳丽,无与伦比”,自有其它任何陶瓷品种所不可替代之美不胜收处。而在该书同一处还指出这一品类“基调与景德镇珐华器暗合相通。故而,此罐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样本,保存较好,为全面认识和探讨明早期官窑中期面貌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如何估量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3:明宣德雪花蓝釉大碗,尺寸:25.3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4,444,750 ,成交时间:2001.05.0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1春季拍卖会。

《大明宣德年制》款

4:明雪花蓝釉青花西施浣纱大盘,尺寸:高4.3厘米;口径34.2厘米,估价:USD 486,000 ,成交价: USD 638,000 ,成交时间:2019.01.26,拍卖公司:美国国立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四海宝藏”迎春拍卖会。

钤印款识:明宣德。

雪花蓝釉又称“洒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弘治产品稍逊,近于藕荷色或支青色,釉面亦欠匀净,色调深浅不一,但所制暗龙纹盘,里为白釉,外以青金蓝釉为地,龙身施淡孔雀绿彩,颇为精致。此件雪花蓝釉大盘为明代不可多得蓝釉器物之一,极具艺术收藏价值。

5:清雪花蓝釉开光粉彩西厢记人物故事画缸,尺寸:高35.2厘米;口径39.5厘米,估价:RMB 10,000 ,成交价: RMB 19,040 ,成交时间:2018.12.31,拍卖公司:浙江佳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赏析:明末清初之际,戏曲流行一时,富家豪门更以养家班自娱。《西厢记》即为当时红极一时的曲目,而成为瓷器装饰的经典题材。此画缸平口折沿,腹部内敛,圈足。外壁施雪花蓝釉为地,海棠形开光内绘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缸内饰有五条金鱼,寓意金玉满堂。整器造型敦实饱满,稳重大气,置文房一隅存书画手卷之用,极为高雅,实乃文房之佳器。综观此器无论在造型还是绘工方面,都体现了清中晚期佳器之典型特征。

6:明宣德雪花蓝刻海八怪兽耳大罐,尺寸:高32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为传世绝罕的明早期雪花蓝品种,同品种器目前仅见大英博物馆藏品穿花龙纹大盖盒(参见《东洋陶瓷》第五卷大英博物馆,图40),景德镇则有瓷片出土,而无其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记录。拍品形体硕大,以雪花蓝釉为地,通体阴刻海八怪图案,刻纹上施孔雀绿釉,与雪花蓝地形成强烈对比,极富立体效果和装饰美感。雪花蓝又名青金蓝,为宣德时期创烧,由于工艺难度较大,失败率高,成品稀少,流传至今者更属凤毛麟角。此罐是极为罕见的一个陶瓷品种,在传世器物中几乎找不到与之相似的作品。以此罐为例,装饰只有两色,且花纹颜色与地色为相近色系组合,但对比鲜明,效果独特。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中称为“孔雀蓝地绿花”,推许其“雅洁艳丽,无与伦比”,自有其它任何陶瓷品种所不可替代之美不胜收处。而在该书同一处还指出这一品类“基调与景德镇珐华器暗合相通。故而,此罐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样本,保存较好,为全面认识和探讨明早期官窑中期面貌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如何估量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7:清雍正/乾隆雪花蓝釉菊瓣盘,尺寸:直径17厘米,估价:RMB 80,000 ~ 90,000,成交价: RMB 134,400 ,成交时间:2007.11.06,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秋季拍卖会。

菊瓣盘为清代雍正时期的名贵品种,据《清档》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色菊花式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览。奉旨:着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每式烧造四十件。钦此。”菊瓣盘盘形俊雅,内外满施雪花蓝釉,釉质匀净,底部白釉温润细腻。

8:清康熙雪花蓝釉钵,尺寸:直径22.7厘米,估价:RMB 30,000 ~ 50,000,成交价: RMB 34,500 ,成交时间:2012.09.18,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犹珍12-中国古代瓷珍暨工艺品残器专场拍卖会。

雪花蓝釉又称“洒蓝釉”或“青金蓝”,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是在高温素烧的坯体上交替吹蓝釉、白釉数遍,晾干后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烧成后的釉面上布满蓝白掺杂的斑点,谓“雪花蓝”。入清后康熙时期多有生产,此件钵即为一件标准的康熙洒蓝釉作品,通身施洒蓝釉,发色精良,造型沉稳大气。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元青花鉴定的方法。

(一)看胎质、胎色

胎质、胎色。景德镇窑宋代和元早期皆用单一的瓷石来制坯泥,称为一元配方。这类坯泥属高硅低铝性质,烧成温度通常在1200℃以下,窑温稍高即易造成器物变形。元代中期,发展成瓷石加高铝含量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耐火度可达1300℃以上,在保证器物不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胎质的瓷化程度和釉质的玻璃化程度都得到提高。

(二)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佑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四)看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五)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对元青花存世量的几点看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对元青花存世量的几点看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