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古代青瓷器教案

2020-07-17

古代青瓷器。

图1 青瓷透雕七宝香炉 12世纪 通高15.3厘米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2 青瓷透雕唐草纹盒 12世纪 高11.8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

高丽青瓷的生产是由宫廷直接派官员“窑直”管理的。尤以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和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的窑场最著名。其青瓷产品只供上层贵族,器物务求华丽,重质不求量,不惜工本,广泛采用青瓷堆花(化妆土堆花)、透雕(镂空雕)、象嵌(镶嵌)、辰砂(高温铜红釉)、象嵌描金(镶嵌描金)、铁绘(褐彩)等高难度的精工技巧,或单独使用,或多种工艺综合于一器。仁宗长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有类于宋代青瓷的高雅宁静,而青瓷透雕七宝香炉(图1)、青瓷透雕唐草纹盒(图2)、青瓷镶嵌透雕龟甲纹套盖、青瓷透雕双龙笔插、青瓷龟形水洼注、青瓷堆花莲荷唐草纹水注的华丽精巧,已超过宋瓷,足与金银工艺争胜。

青瓷镶嵌技法的学习、创新、发展是高丽民族对世界陶瓷艺术的最大贡献,虽然我国早在唐代已发明创烧了黑釉刻花填彩瓷,但并未发展起来。是高丽陶工学习使用了该技法,并广泛用于青瓷(也用于白瓷、黑瓷),并发展成多色彩。12世纪中叶后,镶嵌已成为青瓷装饰主流,以人物图案为装饰的稍少,梨花女大博物馆藏12世纪青瓷镶嵌人物纹梅瓶堪为代表;又创造了青瓷镶嵌金彩、辰砂等,将镶嵌青瓷艺术推到了极致。14世纪高丽青瓷走向衰落,被其后李朝的粉青砂器所取代。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李朝白瓷


要说清李朝白瓷的渊源还要追溯到高丽青瓷,甚至与中国瓷器的关系。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冯小琦告诉记者,自唐代以来,高丽便开始模仿中国瓷器造型,这一点可以从其出土的诸多瓷器中可见。

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之后,李朝(1392年-1910年)开始了其漫长的统治时期,并逐渐有了与高丽青瓷齐名的李朝白瓷、李朝粉青。

当时的文人成伣(1439年-1504年)在《慵斋丛话》中记载:“世宗朝御器专用白瓷,至世祖朝杂用彩瓷,求回回青于中国,画樽、杯、觞,与中国无异。”由此可知,李朝青花瓷的出现应不晚于15世纪中期世祖时。17至18世纪,李朝青花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器物多见四方、六至十二角等棱角造型。

直到这时,李朝白瓷与李朝粉青都受到中国瓷器的影响。其中李朝白瓷受到中国北方窑的风格影响,而李朝粉青则受到磁州窑的影响。不过尽管高丽青瓷、李朝白瓷等与中国瓷器渊源颇深,但自高丽开始其在陶瓷的形态、样式及技法上都与中国有很多不同。类似韩国早期的瓷器没有釉上彩,“只是到了后来才发展出来。

韩国的古陶瓷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收藏界可能更为追捧高丽青瓷,这部分缘于其工艺、质地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中国。近年来,中国市场成交价最高的高丽青瓷要算去年中国嘉德在香港拍卖中所拍的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成交价为517.5万港元。相比之下,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李朝白瓷数量则相对较少,其估价一般在几十万元。

解读高丽青瓷


高丽青瓷大约产生于9世纪末或10世纪初,尔后在发展中曾两度达到鼎盛,即前期的翡色青瓷和后来的镶嵌青瓷。

高丽青瓷属宫廷和贵族用瓷。 就历史而言,是指公元918年至公元1394年高丽王朝统治的这470余年时期的青瓷。早期的高丽青瓷是一种灰青釉系的青瓷,这时期的青瓷尚属泥釉系粗青瓷。10世纪晚期,其青瓷釉色呈深绿色调,有时出现黄褐色。大约至11世纪中晚期,高丽青瓷发展到高峰时期,其胎、釉都经过了精选,质量较高。这一时期的高丽青瓷大都仿效宋瓷,其纹样及造型忠实地沿袭了越窑、定窑、耀州窑,以及后来的汝窑、龙泉窑的风格。

12世纪上半叶至中晚期的80年期间,高丽青瓷出现了第二次鼎盛,产生了具有其强烈民族风格的高丽镶嵌青瓷。镶嵌青瓷,是指这类青瓷在釉下有黑白两色作装饰的镶嵌图纹。其装饰方法是先在胎上划出图样,再在所刻槽内填入黑白两色土酱,入窑初烧后,再在素烧的半成品器物之上施青釉经高温烧成。一般认为,这种技法来自高丽金属嵌银丝的习惯,特别是镶嵌的纹样,已经完全脱离了中国而形成其独特的民族形式。为了突出镶嵌的技法,青釉的透明度有所提高,同时也多显冰裂纹,而且从此与中国古越窑、耀州窑、汝窑、定窑的青瓷相去甚远,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但是,这种情况时间并不长久,大约自13世纪初起,高丽青瓷的质量每况愈下,纹样过于单调粗糙,曾经普遍流行的云鹤纹、薄柳纹也极为简略,有是仅仅是薄柳,且釉质也大不如从前。

镶嵌青瓷的同时,高丽青瓷当中还有以氧化铁为着色颜料绘制或剔划为装饰工艺的产品,人们称其谓高丽青瓷铁绘或铁彩器。

高丽青瓷,包括镶嵌青瓷、青瓷铁锈花器在内,胎体厚薄适中,且胎体特别轻,这一点为任何仿品所无法企及的。

高丽青瓷的釉色比较接近于龙泉青瓷,以粉青和翡色为主调,但釉质大不相同,其釉质釉面呈两种情况,一种为光亮莹润,一般少有开片;另一种为木光,如青瓷龟形壶,釉面无光泽,并有细小纹片。

高丽镶嵌青瓷的釉质及釉色与青瓷也有明显区别。其一,镶嵌青瓷的釉色以粉青或绿中泛黄为主调。其二,镶嵌青瓷的透明度较青瓷为高,这样有利于突出其黑白相间的纹饰,并且有明显的细小开片。

高丽青瓷及镶嵌青瓷采用垫烧法或支烧法,其垫烧器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粘砂,粘砂又多为白色砂粒。其支烧器物,支钉粗大,支钉痕多呈三角状,并呈现出硅结晶状,支钉枚数多为3至4枚。

高丽镶嵌青瓷,其黑白花纹装饰之处,以手抚摸,有轻微的凹凸不平感。另外,镶嵌青瓷,其黑色为浓重的墨色,可用"黑又亮"三字概括。 这种黑色也为任何仿品所不能及的。

高丽青瓷龙纹罐


青釉龙纹大罐,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此罐高23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厘米,腹围86.7厘米,器型硕大饱满,釉色光洁幽雅,纹饰瑰丽大方。后经专业鉴定,此乃异国奇珍——宋元时期朝鲜的高丽国外销到我国的一件青瓷珍品。

“高丽青瓷”是指朝鲜高丽王朝(918—1392)统治时期所生产的青瓷。高丽制瓷业有着近五百年的历史,其制瓷工艺学习了我国越窑、定窑、汝窑、耀州窑等众多窑口的风格,且烧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翡色青瓷、镶嵌青瓷等产品。近年来专业研究分析,翡色青瓷制造年代早于镶嵌青瓷的制造年代,大概是11-12世纪的产品,因其釉色类翡似翠,故得此名。高丽“翡色青瓷”之名,最早见于北宋末年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此书称赞翡色青瓷说:“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而差不多同一时期成书的《袖中锦》开篇列出了28项“天下第一”,其中瓷器类仅“定磁”与“高丽秘色”入选,并称:“他处虽效之,终不及。”由此可见,高丽瓷在宋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高丽青瓷中的镶嵌青瓷,其制造年代要相对晚一些,有学者认为生产于12世纪中期以后。它的烧造工艺更为复杂,要先在瓷胎上精心刻划出纹饰轮廓,再以黑白两色泥料填充花纹图案,后加以修整施青釉入窑烧制。这种镶嵌黑白泥料的作法,则来源于高丽制金属器嵌银丝的传统,从而使其瓷器产品具有了不同于中国瓷器的民族风格,进而更受中国市场的欢迎。近年出土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中国各地出土的高丽镶嵌青瓷,远多于早期的高丽翡色青瓷,而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高丽青瓷龙纹罐就是高丽镶嵌青瓷中的绝妙之作。

这件高丽镶嵌青瓷龙纹罐,直口、溜肩、鼓腹、圈足,胎体呈灰白色,瓷化程度高,釉色滋润有光泽,积釉处呈翡翠色。罐体主纹饰为云龙纹,采用镶嵌黑、白双色彩工艺,所绘两条四爪飞龙形态矫健威猛、灵动有神。罐体肩部饰一组黑、白双色镶嵌缠枝花卉纹,腹下则饰一圈嵌白彩仰莲纹。纵观这件大罐釉色青翠,有越窑“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遗韵,而刻花彩绘工艺,又隐约可见耀州窑的风采,可谓集中国众窑口风格之大成,然又以镶嵌黑、白彩工艺,显现其民族性的一面,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明。

关于这件龙纹罐的年代,最初定为12世纪末,大约相当于我国的南宋时期。但近年来各地高丽青瓷的出土,以及韩国高丽瓷窑址的发掘,推动了对高丽青瓷断代的研究,如今更多学者认为此龙纹罐的年代为13-14世纪的产品,即中国元代至明初。笔者认为此器造型圆浑、纹饰简洁,应是受到中国元代瓷器风格的影响,时代应不出14世纪中期。

六朝青瓷 青瓷羊


在众多历史文物的遗存中,六朝青瓷是瓷器史上的一个巅峰之作,作为一个生在长在南京且爱好收藏的人来说,如果不收藏一两件,那是说不过去的。

所谓“六朝青瓷”是指当时生产于江南地区的青瓷器。“六朝”的都城都在建业(今南京)。六朝青瓷上承东汉青瓷,下接唐宋青瓷,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多年来,无数藏家到这里,希望能够带走青瓷精品,甚至一片一瓦。

2010年,属羊的笔者就有幸收藏了这么一件完整的六朝青瓷羊,南京的宝贝,而且这件宝物曾经收录在2000年出版的南京文物精华一书中,更是板上钉钉的好东西。此羊在南京文物精华一书中鉴定的年代为东晋,和现在的羊相比,那个时候人们对羊的造型的捏制,更加肥硕和可爱。“羊”字在古时候同“祥”,所以家中藏羊有藏吉祥的寓意,而这只东晋的青瓷羊想必是当时官宦人家的心爱之物。你看它青灰的肤色,圆瞪的双眼,嘴唇下粗壮的胡须,弯曲的四腿和肥肥的屁股,让人看到它超越时空的巧妙构思。而逢年过节或是好友相聚,也会将此羊拿出玩赏,与众亲友分享。

青瓷羊,是祖先给南京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馈赠,而它承载的文物和历史价值,也会告诉未来的人们,并且继续诉说给他们南京的故事。

六朝青瓷的收藏


六朝青瓷器是我国高古瓷器中的瑰宝,在当时并非一般平民阶层的生活用品。由於其胎质坚致、造型雅秀,釉色纯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所以每件上品位的六朝青瓷器,十多年前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估价均在三十万元港币以上,高的更达百万之巨。高品位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古瓷器收藏家所珍视和追觅,而六朝青瓷的现代仿品在当今的古玩店、地摊上随处可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寻购到六朝青瓷的标准典型器几乎如同大海捞针。那麽我们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得到心仪已久的「宝贝」呢?

夯实专业基础,先多看少买

在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在考古学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晋青瓷。六朝青瓷产於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的产品为优秀代表,在我国陶瓷史上,六朝青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六朝青瓷器已诞生一千七百年上下,但千百年来有关其烧制业研究的典籍史料只是凤毛麟角,而对於越窑青瓷的研究只始於二十世纪上半叶,所以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陶瓷史、瓷器鉴定欣赏一类专著中均有章节对六朝青瓷作论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由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以及赵自强先生的青瓷专著等对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论证,并配有彩色图片。六朝青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对这些学术著作应多看多记,把握要领,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常见器形除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盂、盒、洗、砚、熏、油灯、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还有男女俑、镇墓兽、鬼灶、谷仓、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猫头鹰等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显著特徵,且器形由东晋始,多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耳系由半圆形变桥形;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回纹、「井」字纹、联珠纹、晚期出现莲瓣纹、西晋后期始采用点染酱褐色斑的饰法;六朝青瓷窑口中有以生产黑瓷为主体的德清窑,该窑初时产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黄、发涩、偏淡、釉斑多,东晋后黑釉润厚柔亮,玻璃质感美,颇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识后,应结合自己在收藏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就近到博物馆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去多看实物,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不可见啥买啥。对经选择所买的真品或难免买回的赝品,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反覆揣摩和比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了收藏目标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谓吃了「良性海洛因」,见了东西不买就不过瘾,朝夕神往梦牵,「情况不明决心大」,成了「购物狂」,要力避走此极端。不过反过来说,如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赝品,也不必过分窝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发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楼。笔者也曾有过花费巨金错买了许多赝品只好全部送人的历史,曾有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风物长宜放眼量,「千金散尽还复来」,正面经验常从反面教训中得来,不观千剑怎可识器,不交学费怎得真知?但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尽量少交学费才是。

攻克辨伪难点是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现已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让人望而生畏,防不胜防。但就六朝青瓷来讲,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辨伪的重点在於:仿品与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难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辈子操持瓷艺,有的世代承传,他们技艺娴熟自如,神来之手随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纹饰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动;尤其动物造型的器皿,个个栩栩如生,灵性飞动,呼之欲出。而新仿赝品,虽造型、大小尺寸颇相似,但形体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欠和谐,缺圆浑自然之韵,动物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伪。其次,真品与仿品的胎质及表面呈色有显著区别,真品或灰白、或黄白,有显的老旧痕迹,「时代感」强烈;东晋时器底的窑具垫烧痕迹呈色浅淡,陈旧依稀;仿品胎骨较新,有的作旧痕迹明显,器底的垫烧痕迹既新又深,甚至附着粘连状的闪亮结晶体。再者,真品的釉色发柔光,有的釉面剥落处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发刺目的「贼光」,有的用化学药水浸蚀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条线「淌」在釉面上,与真品自然斑驳的蚀褪迹象形成鲜明对比。收藏者综合以上诸因素,认真去比、去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性的经验,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专家为师,交藏界挚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阶段后,要进一步升提自己的鉴赏水平,除自己继续多看书,订阅专业报纸杂志,增加实践知识外,有机会的话,应抽一段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班、听高水平的专家讲课;参加收藏组织,交结人品端、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德高望重的专家们大多毕生从事现场考古和文物研究鉴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众望所归。听他们讲专业课,又现场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问题,可谓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文物专家鉴定组成员、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张浦生先生应邀在无锡给文博人员讲课二星期,当时我任香港大公报驻苏南记者,每天工作极忙,念及不可轻失此良机,硬是安排时间去聆听张先生讲课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难点问题经张老师当面点拨指教,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努力创造条件,加入各级收藏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多参加其开展的活动,获益同样良好。因为这些会员们无论来自庙堂之高,还是来自江湖之远,无论是学者名流,还是蓝领村夫,在藏品藏识面前人人平等。经常参加活动,常能听到真知灼见,得到宝贵的藏品信息,给自己的帮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几年前我在参加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会议期间,一位藏友告诉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价转让一把东晋德清窑黑亮釉龙柄鸡首壶,我迅速作联络面洽。「收藏家关键时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掷千金」,鸡首壶在众买家竞争中终於欣然来到我手里,后经张浦生先生目鉴,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专家同事「会诊」,被定为孤品,据张先生称,孤在「龙柄」也。

许多人说,收藏也是千秋大业,实不为过。古往今来,一个人收藏目的实现或基本实现,既体现了金钱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知识和人品的较劲,与此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恭候机遇的光顾。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谚语云:「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准备」得充分,机遇大门大多会向你微笑敞开,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会春华秋实。

浅谈六朝青瓷的收藏


六朝青瓷器是我国高古瓷器中的瑰宝,在当时并非一般平民阶层的生活用品。由於其胎质坚致、造型雅秀,釉色纯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所以每件上品位的六朝青瓷器,十多年前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估价均在三十万元港币以上,高的更达百万之巨。高品位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古瓷器收藏家所珍视和追觅,而六朝青瓷的现代仿品在当今的古玩店、地摊上随处可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寻购到六朝青瓷的标准典型器几乎如同大海捞针。那麽我们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得到心仪已久的「宝贝」呢?

夯实专业基础,先多看少买

在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在考古学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晋青瓷。六朝青瓷产於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的产品为优秀代表,在我国陶瓷史上,六朝青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六朝青瓷器已诞生一千七百年上下,但千百年来有关其烧制业研究的典籍史料只是凤毛麟角,而对於越窑青瓷的研究只始於二十世纪上半叶,所以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陶瓷史、瓷器鉴定欣赏一类专著中均有章节对六朝青瓷作论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由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以及赵自强先生的青瓷专著等对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论证,并配有彩色图片。六朝青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对这些学术著作应多看多记,把握要领,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常见器形除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盂、盒、洗、砚、熏、油灯、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还有男女俑、镇墓兽、鬼灶、谷仓、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猫头鹰等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显著特徵,且器形由东晋始,多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耳系由半圆形变桥形;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回纹、「井」字纹、联珠纹、晚期出现莲瓣纹、西晋后期始采用点染酱褐色斑的饰法;六朝青瓷窑口中有以生产黑瓷为主体的德清窑,该窑初时产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黄、发涩、偏淡、釉斑多,东晋后黑釉润厚柔亮,玻璃质感美,颇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识后,应结合自己在收藏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就近到博物馆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去多看实物,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不可见啥买啥。对经选择所买的真品或难免买回的赝品,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反覆揣摩和比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了收藏目标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谓吃了「良性海洛因」,见了东西不买就不过瘾,朝夕神往梦牵,「情况不明决心大」,成了「购物狂」,要力避走此极端。不过反过来说,如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赝品,也不必过分窝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发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楼。笔者也曾有过花费巨金错买了许多赝品只好全部送人的历史,曾有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风物长宜放眼量,「千金散尽还复来」,正面经验常从反面教训中得来,不观千剑怎可识器,不交学费怎得真知?但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尽量少交学费才是。

攻克辨伪难点是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现已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让人望而生畏,防不胜防。但就六朝青瓷来讲,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辨伪的重点在於:仿品与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难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辈子操持瓷艺,有的世代承传,他们技艺娴熟自如,神来之手随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纹饰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动;尤其动物造型的器皿,个个栩栩如生,灵性飞动,呼之欲出。而新仿赝品,虽造型、大小尺寸颇相似,但形体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欠和谐,缺圆浑自然之韵,动物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伪。其次,真品与仿品的胎质及表面呈色有显著区别,真品或灰白、或黄白,有显的老旧痕迹,「时代感」强烈;东晋时器底的窑具垫烧痕迹呈色浅淡,陈旧依稀;仿品胎骨较新,有的作旧痕迹明显,器底的垫烧痕迹既新又深,甚至附着粘连状的闪亮结晶体。再者,真品的釉色发柔光,有的釉面剥落处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发刺目的「贼光」,有的用化学药水浸蚀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条线「淌」在釉面上,与真品自然斑驳的蚀褪迹象形成鲜明对比。收藏者综合以上诸因素,认真去比、去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性的经验,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专家为师,交藏界挚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阶段后,要进一步升提自己的鉴赏水平,除自己继续多看书,订阅专业报纸杂志,增加实践知识外,有机会的话,应抽一段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班、听高水平的专家讲课;参加收藏组织,交结人品端、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德高望重的专家们大多毕生从事现场考古和文物研究鉴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众望所归。听他们讲专业课,又现场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问题,可谓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文物专家鉴定组成员、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张浦生先生应邀在无锡给文博人员讲课二星期,当时我任香港大公报驻苏南记者,每天工作极忙,念及不可轻失此良机,硬是安排时间去聆听张先生讲课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难点问题经张老师当面点拨指教,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努力创造条件,加入各级收藏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多参加其开展的活动,获益同样良好。因为这些会员们无论来自庙堂之高,还是来自江湖之远,无论是学者名流,还是蓝领村夫,在藏品藏识面前人人平等。经常参加活动,常能听到真知灼见,得到宝贵的藏品信息,给自己的帮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几年前我在参加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会议期间,一位藏友告诉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价转让一把东晋德清窑黑亮釉龙柄鸡首壶,我迅速作联络面洽。「收藏家关键时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掷千金」,鸡首壶在众买家竞争中终於欣然来到我手里,后经张浦生先生目鉴,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专家同事「会诊」,被定为孤品,据张先生称,孤在「龙柄」也。

许多人说,收藏也是千秋大业,实不为过。古往今来,一个人收藏目的实现或基本实现,既体现了金钱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知识和人品的较劲,与此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恭候机遇的光顾。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谚语云:「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准备」得充分,机遇大门大多会向你微笑敞开,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会春华秋实。

什么是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与缥瓷


 龙泉青瓷|官窑冰裂纹茶壶

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什么是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与缥瓷。

一、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是一种胎色灰白、胎质坚硬、器表施薄层釉的、处于低级阶段的青釉器,与陶器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具有其所没有的优越性。它虽属于瓷器范畴,但又于瓷器所必备的物理化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是由陶器到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故被称为“原始瓷器”。

二、原始青瓷

大约在商代中期(约前16世纪),我国制陶工艺出现了质的飞跃,由高岭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青釉瓷器,即“原始青釉瓷器”,堪称颜色釉的鼻祖。商代至战国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控制自如,釉色也掌握不好,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三、青瓷

青瓷釉面基本呈青绿色,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种之一,于东汉时期进入早期发展阶段。青瓷是在坯体上施含有铁成份的釉,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铁的呈色作用,可呈现青色。如还原气氛掌握不好,则呈偏黄褐色泽。

四、缥瓷

缥瓷是一种晋代出现的早期青瓷。缥是一种青白色,缥瓷就是一种色调基本青白,但也常闪灰黄的瓷器。晋代由于坯釉配合及烧成工艺尚未熟练掌握,以及器物施釉很薄,烧出来的好成品也不过是二种青白色。其中纯正青白而不泛灰黄的产品也不多见,所以大家把近似这种釉色的称为缥瓷,意即釉色不纯、不稳。

陶瓷文化:鉴别六朝青瓷的要点


六朝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6个先后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南、北分治的南北朝,六朝属南朝政权,之所以称六朝青瓷,是因为这一时期大部分烧造青瓷的窑场都在六朝统治下的南方,但这一时期里,中国北方也有青瓷烧造,因此,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

鉴别六朝青瓷的要点必须从青瓷的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而且分量较轻,胎壁较薄者为真品,反之则为赝品。真品六朝青瓷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带有剥釉现象,吴和东晋时期的青瓷施满釉,西晋和南朝施半釉,赝品六朝青瓷则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从工艺来看,真品六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优美端庄秀丽,而且常有堆贴图案或者捏塑装饰,而赝品瓷器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掌握了这些要点,鉴定六朝青瓷就相对容易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青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