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宝瓷砖 > 导航 >

周六鉴宝逢七夕

周六鉴宝逢七夕

艺宝瓷砖 瓷器鉴别课 如何鉴别开片瓷器

2020-08-03

艺宝瓷砖。

上周六,恰逢七夕佳节,或许有意为天上那对有情人搭起彩虹相会,一天中雨水绵绵洒下,不知牛郎织女相会否,反正人间是清凉一片。在龙祥宾馆,藏友们纷纷拿着自己宝贝前来与大河鉴宝的专家相会,一件清末民初的和田青白玉执荷童子佩还为七夕鉴宝点题,增添不少意趣。

1青铜“副统之印”篆书印章(金代)

点评专家:钱币与青铜器鉴定专家 于倩

点评内容:

陈女士带来的这方青铜印章很是引人注目,经鉴定,这是一方金代的官印,印文为九叠篆书阳文“副统之印”,印面为正方形,橛钮,通高4.08厘米,印台厚1.23厘米,边长6.4厘米,重481.9克。钮旁阴刻有“副统之印”文字。钮顶部刻一 “上”字。

金代缺乏文献资料,可供参考的史籍甚少,所以研究金史的学者,比较注重对金石印章的研究。此方“副统之印”为金政权官印。金代的军职开始是都元帅府总掌军事大权,后改为枢密院,与尚书省对掌文武。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是五京留守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再下是府尹兼都总管,州一级的军事长官是节度使。此外又于边境地区设统军司与招讨司。此印即为统军司副官之印,为了解金代军队的职官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官印上的文字虽少,却是金代当时官府所遗留下来的文字记录。

专家估价:6万元。

点评理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青花戏曲人物纹盘(明末清初)

点评专家:陶瓷鉴定专家 乔红涛

点评内容:

这件青花戏曲人物纹盘口径11.63厘米,底径6.5厘米,内壁绘有青花戏曲人物三个,画工飘逸自然,青花色泽清丽淡雅。周围绘有楼台、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一般了解青花瓷的藏友都知道,明代晚期青花瓷的特点是色彩相对淡雅,人物也画得自然飘逸。而且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不仅为瓷器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且还深刻影响着瓷器装饰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与明代万历以来带有版画的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有关。民窑瓷器上的许多人物画中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图外,表现戏曲故事也特别盛行,《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等作品中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也正好符合这件青花瓷盘的特点。

专家估价:1万元左右。

点评理由: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3粉彩麒麟送子粉盒(清代)

点评专家:乔红涛

点评内容:

藏友的这件清代麒麟送子粉盒高5.3厘米, 直径7.7厘米,底径5厘米,保存非常完整,粉盒上的图案画工精细,色彩也比较鲜艳。

清代的粉盒多为当时大户人家的妇女常用之物,一般多以陶瓷为主,也有用玉及金银、料器、竹木等所制,图案上也常以人物、动物、花鸟等为题材。这件粉盒上所绘麒麟送子图案具有一定的生活文化气息,在清代器物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

清代的粉彩瓷是清康熙时期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也称软彩瓷,一般以康熙朝为最。清代雍正、乾隆及嘉庆、道光时期也各有特点。到清道光以后,随着国力的衰落,工艺水平也渐趋没落,做工比清三代时期明显粗糙许多。而这件粉彩粉盒的修胎修足较粗,器面上棕眼也较多,从器物特点上来看,应属于晚清同治光绪时期。而这一时期的瓷器在市场上尚有一定量的留存,所以价格一般不是很高。

专家估价:2000元左右。

点评理由:画工好,一定时期的代表器物。

4和田青白玉执荷童子佩(清末民初)

点评专家:玉器及杂项鉴定专家 张保龙

点评内容:

这件藏品高6.7厘米,重45.4克,和田青白玉质,玉质细腻油润。童子长头广额,发绾双角,细目高鼻小口,神情喜悦,天真可爱;身着束腰短衫、粗筒裤,脚穿布履,衣纹流畅,双手执一枝荷叶一朵荷花,自左肩举至脑后,作行走状,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七夕前后小儿执荷叶游戏的情景。

据载,北宋七夕前后,市民有折采荷花、荷叶的习俗,反映在当时的玉雕之中,便是执荷童子佩的出现。宋以后,执荷童子便成为玉雕的传统题材,特别是明、清两代,仿制的玉雕执荷童子极多,但整体均不如宋代作品简练有力和质朴自然。

专家估价:1万元左右。

点评理由:玉质较好,雕工较细。

5石雕辟支佛头像(北齐)

点评专家:张保龙

点评内容:这件北齐石雕佛头像高6.5厘米,长宽均为4厘米。石质为黑色大理石,包浆厚重,黑润亮泽,椭圆头型,两耳垂肩,广额丰颊,弯眉鼓目,悬胆长鼻,小口方唇,面带微笑,形象传神。其雕琢细腻,技法娴熟,表现出北齐石雕佛像的典型风格。辟支佛,是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为缘觉乘的最高果位。

专家估价:6000元左右。

点评理由:年代久远,开像精美,具文物价值。

近期

鉴宝安排

鉴宝时间:8月20日上午9点半~12点,下午2点~4点

鉴宝地点:龙祥宾馆(郑州市金水路与花园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

咨询电话: 15138909872,15138909873,0371-65991160

主办单位:大河报

协办单位:河南省龙祥宾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鉴宝乱象调查:亟待规范的“鉴宝”


核心提示: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2011年上半年,古玩市场天价作品频现。

与古玩市场的火爆相对应的是,各种鉴宝节目也充斥着大小电视台的黄金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鉴宝节目不下20个。

但是近日,北京一位古玩爱好者将鉴宝专家、央视《寻宝》节目嘉宾毛晓沪起诉至法院,让人们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关注鉴宝类节目。

近日,本报记者对北京“鉴宝”相关行业进行了深入采访,结果令人吃惊……

什么是宝?什么人能慧眼识宝?什么人能怀着朴素的科学求真意识鉴宝?

随着鉴宝类节目通过媒体走进寻常百姓家,真实与谎言、科学与虚假、智慧与利益,伴随着科普性,一起糅杂到了“全民收藏”当中。

我国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发出忧患之声不能怪我们知识水平不高,只能怪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好。改变现状只能靠行政部门的介入干预,清理整顿混乱的局面,以此来保护藏家,甚至是国家的利益!

引发官司的“汝窑碗”

“现在案子到法院了,我只期待法院给我一个公正的判决”

2011年5月下旬,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刘健将鉴宝专家、央视《寻宝》节目嘉宾毛晓沪起诉至法院。

事件起源于2004年3月。刘健称,当时他参加了一个古董培训班,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前来讲课,他通过杨静荣认识了毛晓沪,并花387万元从毛晓沪的手中购得一只“宋代汝窑碗”。事后,经数位专家鉴定,此碗属赝品,并指出造假者即为毛晓沪本人。

随后,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的法人代表毛晓沪在博客上发表声明称:“事发前,我从来不认识这位刘先生,也没和他打过交道,更没有收到过他的387万元货款。故宫杨静荣从没向我介绍过此人,我也不知到什么‘古董培训班’。刘先生的碗从谁手里买的,刘先生自己清楚……但到法庭上就需要证据了……”

6月23日,记者来到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该中心主任沈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毛晓沪目前在美国出差,并强调“毛老师自始至终没见过、也没与这位姓刘的先生打过交道。”

但沈平证实,一个香港人有一只汝窑碗,确实委托毛老师卖过,“一个姓沈的人从毛老师手里花86万元接过去的,故宫的杨静荣老师搭的桥。”

交易前,该中心对碗进行了鉴定。毛晓沪和杨静荣用传统的眼测鉴定,此外,国家博物馆和地质科学院的两位专家用仪器进行了科学鉴定。四位专家一致认定,该碗就是宋代汝窑!

毛晓沪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不知道刘先生手里的那只碗是不是我当年鉴定过的那只,他需要拿出证据。”

然而,刘健坚称,他的汝窑碗就是从毛晓沪手里买的,“现在案子到法院了,我只期待法院给我一个公正的判决!”

随便开的“鉴定证书”

“8000元能值吧?”“没问题,鉴定完我把估价给你写上。”“能多写点不,写3万块钱没问题吧?”“可以,应该差不多。”

记者注意到,刘健起诉毛晓沪时,提到他有一张汝窑碗的真品鉴定证书,事后,又有专家给他开据了一张确认该碗为赝品的鉴定证书。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表示,在这个圈子里,证书是给不懂行的人看的,或者一些人为了送礼蒙骗领导的。而在北京古玩界,证书随意买卖已是公开的秘密。不管这个东西是真是假,交钱就能买到证书。一般情况下,证书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花钱越多,证书上标明的估价也就越高。

这位向记者报料的收藏家递给记者一只哥釉高足花口笔洗仿品,“这是个仿制粗糙的笔洗,市场价20元都不值,稍微懂瓷器的人一眼就能辨知其价值。只要你肯出钱,肯定会有人说它值上万块,并且给你开具证书……”

6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古玩城三楼的北京各与其古陶瓷鉴定中心。鉴定中心门口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艺术品鉴定师,于晓聪”。简介中称,他曾受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邀请,出席《专家鉴定室》栏目鉴定瓷器。海报旁边还有多张与央视主持人合影照片。

记者捧出笔洗后,于晓聪看了一眼,“我这鉴定得收费!鉴定之后,出鉴定报告和证书。”

“要个证书得多少钱?”记者问。

“别着急,我先看看。”于晓聪拿起桌上的放大镜,察看笔洗的底部,随后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发蓝光类似手电之类的工具,又仔细察看了一番。

几分钟后,他说:“这个东西开个证书得2000块钱。能定准了年代,这个东西叫什么,我给你写得清清楚楚。”

“我给你2000块钱,光要证书,不要报告,行不?”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8000元能值吧?”记者问。

“没问题。鉴定完,我把估价给你写上(标在证书上)。”于晓聪说。

“能多写点不,写三万块钱没问题吧?”

“可以,应该差不多。”于晓聪让记者去给笔洗拍照,然后交钱办证。

记者注意到,所谓的证书是一张黄色厚纸板。于晓聪说,把鉴定的东西拍照后,贴在证书上,然后他给卡个钢印,并写上估价和评语就算完事了。

有“证书”的仿品

“当着真人不说假话,证书也是假的,但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给领导送礼绝对不会被发现。”

记者随后走进北京琉璃厂的胡同内,那里至少有20多名男男女女散坐在路边,不断有人与记者搭讪,“先生买古画吗?便宜,带证书的!”“先生,买高仿画吗,与真迹一模一样,专家都看不出来……”

一名中年妇女将记者引入一条只有一米多宽的狭窄胡同,经过几番拐弯,抵达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屋子。屋内墙上挂满了各种书画,在门口处最显眼的是一个铁皮柜子,上面摆着两三摞红色的证书。

她顺手拿出一本,展开里边夹着的一张宣纸,是一幅“范曾”的国画,“这画是仿的,但是证书的照片是真的,两个一模一样。”

“证书也是假的吧?”记者问。

“当着真人不说假话,证书也是假的。”她笑了笑,“但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给领导送礼绝对不会被发现。”她答。

离开前,她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边写着“绘画工作室仿范曾、启功、中石、刘大为等各大名家,小甘。”

向西没走出几步,一个叫徐智平的小伙将记者拉入胡同的一间平房,“大哥,我有范曾的《八仙图》。”

他从一个抽屉里掏出一个档案袋,从中倒出了证书和画,“你看,这是荣宝斋的证书,绝对是保真,是我们私下里从旁边拍卖行花钱买回来的。”

与其他仿品相比,这张画卖1600元,是普通仿品的两倍,“虽然贵,但仿得像。真迹就在路对过的荣宝斋里!”为了让记者相信,徐智平亲自领记者去看了真迹。

在荣宝斋一楼大厅内,矗立着2米多高的一幅《八仙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范曾的真迹,售价2000万元人民币。

记者询问真迹的证书,女工作人员说:“荣宝斋作为国有企业,画作没卖出去之前,是不开具证书的。啥时卖出去,啥时再开证书。”

但记者注意到,在琉璃厂的东街,有一家画廊显得与众不同10余名画家现场作画,现场销售。

“绝对的真迹!”我国著名书画教育家、收藏家刘国柱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创意,目的就是为了让买家知晓真假。他表示,这种鉴定证书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因此也不承担法律责任。其证书只能代表某些鉴定人员的个人意见而已。有的专家收了钱之后,明明把真的说成假的,一旦对方找上门,他就会振振有词地说:“就这个水平,学识低,只是个人参考意见……”

“鉴定中心”的骗钱圈套

“不管东西是真是假,只要专家开口说话就得掏钱。”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北京古玩城、潘家园旧物市场、琉璃厂、故宫附近大大小小的鉴定中心多达数十家。这些鉴定中心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几乎都标明“陶瓷及工艺美术鉴定(文物除外)咨询,技术推广,组织文化艺术推广等服务……”

一家拍卖公司的副总经理富先生告诉记者,所有鉴定中心都是打政策的“擦边球”,或者就是超范围经营。

“一件东西拿到专家眼前至少可以赚你两笔钱。一笔是鉴定费,不管东西是真是假,只要专家开口说话就得掏钱!一般情况下收费从200元到数千元不等。”富先生说,这与专家的身份、知名度有关,最值钱的专家有两种,一是上电视的专家,再有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

“第二笔钱是开据证书的钱,一般开具一个证书至少1000元。”富先生称,有的专家为了赚钱,昧着良心把真的东西说成假的,或者把假的东西说成真的。

此外,鉴定中心还有一种骗人的把戏。在鉴宝行业中,除靠眼测外,还要借助高科技完成。北京古玩城从事鉴定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买家和鉴定中心相互勾结,赚取鉴定费。买家要求卖家将古玩送到指定的鉴定中心进行科技测验,但鉴定费要卖家承担,鉴定中心收取费用之后,将给买家提取一定的比例。

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天雅古玩城附近一家写字楼内的鉴定中心。办公室卢主任称,每件东西科技检测费为2500元。

“我准备买20件瓷器,如果要指定到你们鉴定中心,对方掏检测费,那么每件能给我提多少?”记者问。

“每件给您提500元!”卢主任说。

向记者报料的老板还透露,有的鉴定中心为了骗取鉴定费,与买家设圈套,把货真价实的东西硬是说成假的,买家就有理由拒绝购买,结果卖家只能白搭检测费。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文物部门并没有批准过任何文物鉴定机构,但现在北京确实有各种鉴定中心多达几十家。他们只是企业行为,工商批准其只提供咨询服务,他们的鉴定证书没有法律效力,同样他们也不需要到文物部门备案,文物部门也没有权力对其管理,只有工商部门有权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管理。

“专家”也分很多种

“有的曾在故宫扫地、看大门,被开除后,名片上印的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家。”

“故宫的专家都在我们中心搞鉴定。”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的工作人员称。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许多“鉴定中心”墙上挂的专家标注为“故宫博物院专家”。据了解,有一部分专家只在自己开设的鉴定中心鉴定,还有一部分专家靠走穴来赚钱,在多家鉴定中心挂职。

6月24日,在为清华大学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宝高级研修班授课时,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胡德生把专家的构成分为四种人:第一种是正直的专家,“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专家,是不会轻易给别人看东西的,谁请都不去。我就是这样,除非公家请我我才去。”第二种是腐败专家,什么样的东西都给看,给钱就给看,“专家一杂就不专了,杂家永远不如专家。”第三种是“二把刀”专家,虽说有职称,可能是刚刚进来的,这样的人水平还不够;第四种是假专家,“有的曾在故宫扫地、看大门,被开除后,名片上印的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家。”

在北京古玩城进行瓷器鉴定的宋先生则告诉记者,专家鉴定说话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许多人会要求开具证书,如果鉴定结果为真品,他就会在证书写上“此品为某某年代的”,如果为赝品,他就会写上“此品具有某某年代的风格”。“几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在宋先生眼里,语言技巧性很重要,“就是打官司告状,他们都打不赢”。

专家构成人员复杂,专家“说法”又颇具技巧,那么这些专家又是怎么包装出来的呢?

记者在一家网站发现,“只要缴纳28800元,经过24天的学习,便可获得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颁发的收藏品投资经营与鉴宝高级研修班结业证。证书上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专用钢印。”

6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清华大学门外的科技楼。一位叫金龙的20多岁小伙接待了记者,他自称是这个研修班的组织者。

他称,学习结束后可以参加鉴定师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鉴定师资格证。“我们学员参加考试需要交5600元钱,开卷考试,如果去劳动部需要交7800元,闭卷考试。”金龙表示,“开卷考试100%保证通过。两年来,仅清华大学就培训出100多名这样的鉴定师。”

记者就此致电授课教师胡德生:“24天就可以培训一个鉴定师吗?”

“就是两年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鉴定师。”胡德生说。“那你又为什么去授课呢?”记者问。

胡德生说,他们请我去讲课,至于其他颁发证书之类的事情并不知晓。他告诉记者,至今他也没有鉴定师资格证。

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有些人为了出名,只要上电视,不给钱也可以,甚至挖关系找门路给制片人送礼,就是要上电视出名,因为如果参与电视台的节目之后身价会倍增。出名之后,为了赚回前期投入的成本,有些专家开始信口开河,不负责任。

胡德生称:“对于上电视的专家,我不予以评论。因为弊病太多,(电视上)说真话容易得罪人。”

“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胡德生说,只有专家才会造假才会卖假。有人曾在网上报料,有鉴定专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画作拿到节目中估出高价,欺骗观众。

同样,刘国柱也强调,不要过于信奉电视上的专家。有些专家利用电视平台忽悠人,他们所说的、所给出的估价只代表个人,或者说电视栏目组的意见,并非代表市场。

“宝贝是有限的,这种全民‘收藏’的提法,全世界仅发生在中国,这是一件非常可笑、哗众取宠的事情……”

对于目前鉴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刘国柱认为,电视鉴宝节目的初衷是好的,普及了文物知识,提高了保护文物的意识。但许多节目中,一些专家一味地追求藏品的价值,这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盗挖古墓。

他说,艺术品和古董投资是一种潮流,这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理智和知识,即使投资真迹,在交易过程中也会有风险。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肖卫基称,许多电视台都与其有联系,电视上鉴宝节目具有娱乐性,好多东西都是假的,甚至有持宝人请来演员当“托儿”,这些节目把知识性很强、很高雅的收藏变得低俗化。

对于这类鉴宝类节目,他显得很反感:“宝贝是有限的,这种全民‘收藏’的提法,全世界仅发生在中国,这是一件非常可笑、哗众取宠的事情……”

“眼下的鉴宝行业,孰是孰非凭的就是良心!”肖卫基说,在此基础上,大多数专家认为,鉴定一件物件需要两种办法,一是眼学(眼测),二是靠科学的仪器检测。

“单靠一种办法都是行不通的。”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主任沈平说,毛晓沪多年来一直推崇二者相结合的办法,采取仪器鉴定,可以通过激光照射检测釉面上的成分来区别新旧判断古今,且对瓷器没有任何损伤,“加上眼测,鉴定结果更准确。”

刘国柱指出,目前文物鉴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当。这个职业因为没有标准化,大部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并没有规定文物鉴定过程中哪个环节应负有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正是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缺乏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让一些不良人员钻了空子。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希望文物部门介入鉴定行业。刘国柱建议,首先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其次,对鉴定人才的培养要规范,建立相应的评审制度;清理整顿鉴宝行业的电视节目,打击市场上的各种欺诈行为,树立正确的舆论氛围。

刘国柱说,不能怪我们知识水平不高,只能怪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好。改变现状只能靠行政部门的介入干预,清理整顿这种混乱的局面,以此来保护藏家,甚至是国家的利益!

CCTV《鉴宝》专家热捧枫溪当代仿生陶艺摆件《逢春》


装饰会场的陶艺摆件《逢春》受到专家毛晓沪的关注。

日前,为期两天的全国民间收藏品鉴赏系列活动之“宝耀中华潮州站——寻找潮汕民间最美收藏品”活动在潮枫路宝昌盛翡翠艺术品展览馆落下帷幕。两天来,鉴宝专家为收藏爱好者现场鉴定宝物约300多件,被鉴定的宝物中最高估价可达上千万元。

在此次鉴宝活动中,装饰会场的一件枫溪当代纯手工仿生陶瓷艺术摆件引起鉴宝专家的关注,专家毛晓沪给予高度评价,还表示想买下收藏。

在鉴宝活动现场,擅长瓷器鉴定的专家毛晓沪坐上鉴宝台时,特意请两名工作人员将鉴宝台旁一盆陶瓷“盆栽”搬到他的桌前。在为一位藏友鉴定完两件高古陶瓷后,他突然转向众人说:“这两件古陶瓷保存得这样好固然难得,但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更喜欢的是这件仿生瓷摆件。”他把右手放到了桌上的陶瓷盆栽上。仿生瓷,就是以大自然中的事物为原型制作而成的陶瓷作品。毛晓沪所指的这件仿生陶瓷盆栽,碧绿的树叶和灰褐色的树干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树被“种植”在一个陶瓷花盆,花盆上半部分呈褐色,在中间则渐变成深褐色,深褐色的釉色如流动的液体般慢慢浸润到下面的红色部分,呈现给观赏者一种动态美感。

据毛晓沪介绍,这是“窑变”所产生的效果,它的韵味跟现代工艺造出来的‘均匀润滑’完全不一样。“它虽是件工艺品,但是代表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与现代陶瓷工艺的完美结合,非常难得。应该发扬光大,好好地把它推出去!”毛晓沪说。鉴宝专家王立军此时接话道:“这件作品可以拿到今年底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奖赛’中参赛了。我能不能买一件去收藏?”“我也要买一件!”在旁的专家李彦君也笑着高声说。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引来众藏友的喝彩和鼓掌声。

该摆件的作者吴维鑫、吴启文恰巧也来到现场,据他们介绍,这件作品名为“逢春”,曾在2012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暨大奖赛中获得银奖。“我们今天只是想来感受学习,这件仿生瓷是给主办方装点会场用的,并没有请专家鉴宝,不想专家给出这样高的评价,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吴维鑫对记者说:“制作这件作品花了我和启文两个人半年的时间。这是陶艺分支“手工捏花”工艺,整件作品是纯手工制作的,没办法批量生产。不过,我们会把这门工艺坚持去。”

【一周鉴宝金榜】


汉代绿釉壶

藏友伍先生:有一绿釉瓷器,形制如图,高31厘米,品相完整。请老师鉴定估价,谢谢。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从图片上来看:此壶造型纹饰见出时代特征,胎釉有老化迹象,初步判断是汉代制品。若完美,估价10000元。

清末民初青花龙纹盖盒

藏友阿军:家藏盖盒一只,长20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有“江西瓷业公司”款识,请专家鉴定。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盖盒胎釉形纹彩时代特征明显,胎骨老旧痕迹明显,结合整体制作工艺痕迹初步判断是清末民初时期制品。“江西瓷业公司” 创办于光绪时期,也是晚清时期的官窑。以现有品相估价6000元。

清代晋窑执壶

藏友沈女士:瓷壶一件,高26厘米,请教专家是何产地、年代,并请估价。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类胎釉形特点的器物,多是北方磁州窑系山西、河北等一代窑口,尤其是以山西地区为多。其年代跨度也较长,从金元一直到民国和新中国初期都有生产。此瓶胎釉皆见有老旧气息,结合其整体工艺特点初步判断,是清代中期山西一带窑口制品。因其传世量大,估价500元。

精彩纷呈的鉴宝会


清光绪祭红釉官窑瓷盘

2014年元旦过后的第4天,本报与扬州双博馆联合举办的每月一次的公益鉴宝活动如期在天宁寺内举行,这也是癸巳年的最后一场鉴宝会。而甲午新年的第一场鉴宝会则将在3月1日的上午举行。

唐代钴蓝釉三彩小水盂

虽说已进入“数九寒天”,但鉴宝的当天却令人毫无身在“九天”的感觉,很是舒适。当记者匆匆赶到鉴宝现场时,专家的鉴宝台前已围满了前来鉴宝的藏友。天气给力,当天的藏友们也很给力,第一件亮相的“宝贝”就博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件品相完好、器形饱满、小巧精致、时代特征明显的“唐代河南巩县窑口的钴蓝釉三彩陶瓷小水盂”。“这种小水盂很难碰到!”专家一边细细观赏一边解说道,“河南巩县窑是唐代的重要窑口,始烧于隋代,唐代最盛,到五代初时衰退。巩县窑也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的窑址。而巩县窑烧造的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黄、绿、红、蓝、白、褐等多种,其对后来的宋辽三彩和元明清的珐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像今天这个小水盂这种纯蓝釉色的真的很少见。”经过与藏友的协商,这件稀见的唐代小水盂最后被扬州博物馆当场收购。

清光绪祭红釉官窑瓷盘

随后的一位藏友拿出的藏品同样精彩。“这对瓷盘是我的一个朋友转让给我的,而朋友则是他的父亲传给他的,请专家看看。”说话的藏友是一位中年男子,只见他从随身的一个蓝色盒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对红色的瓷盘递到了专家的手中。“这对瓷盘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祭红釉官窑瓷形制优美、品相完好。你看,这口沿的一圈白釉,就是俗称的"灯草口"。你的眼力不错。”专家赞道。“谢谢专家!其实,当时朋友转让给我时,一方面我知道朋友急用钱,另一方面,我一见真是非常喜欢。所以当时在朋友开价的基础上我又加了他一些钱。”因为太喜欢,这位藏友还特地为这对祭红瓷盘定做了盒子,精心保管至今。听完这位藏友的讲述后,专家特地询问了一下他当时的收藏价,得知后,专家笑着告诉他,“如今是远远不止了。”

清代官服刺绣补子

除了上述瓷器外,本次鉴宝会上的刺绣藏品也是相当出彩,一位藏友将他家传的民国初年的湘绣《秋景图》刚一拿出来就吸引了在场专家以及观者的眼球。“不错、不错!画意盎然,绣工精致,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听到专家的赞扬,这位藏友试探着问了一句,“那现在的价值是多少?”听闻此言,专家说道,“既是家传,并且一直精心保管至今很不容易,卖了也就没有了。只要不差钱用,还是不要卖,好好保存下去,毕竟留有几代人的气息呢。”另一位藏友拿出的刺绣补子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是清代文官官服上的刺绣补子。”专家说。这件文官官服上的刺绣补子,为深藏青色底,补子的中心位置绣有一只似鹤似锦鸡似凤凰的鸟禽,上部有祥云缭绕,下部为海水纹,海水纹的两边各有一朵红色灵芝,鸟禽上面以及鸟禽的腹部下各有一只寓意吉祥的蝙蝠。整个补子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应该属于较高品级的文官官服上的补子。

民国象牙镂雕13层套球

这边藏友刚刚将这文官的补子收起,那边的藏友已拿出另一件官员上朝用的象牙笏板请专家鉴定。这件象牙笏板长约40厘米,有大小头,品相完好。“这是古代官员上朝奏事用的笏板,电影电视中常常可以见到的。古人上朝,事先将要启奏的事项写在这笏板上备忘,到时可以照着念,下朝再擦掉。”专家详解道。“不瞒您说,我就喜欢收藏象牙的东西,专家您再看看这件东西怎么样?”这位藏友又拿出来一件象牙制品。“这是民国年间广州工的象牙镂雕套球,很精巧,这球总共有多少层?”专家一边说一边反问道。“总共有13层。”藏友回答。记者看到,这件象牙镂雕套球,分为球体与底座两个部分,球体部分层层相套,雕工之精美令人不由不对制作者的精湛技艺心生感佩。据相关文献载: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其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这件“民国象牙镂雕13层套球”当是此类牙雕套球中的精品。见大家如此感兴趣,这位藏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拿出一件象牙人物雕像来。这件象牙雕像约有20厘米高,雕刻的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自然再次引来了现场观者的叫好声。“您说,这象牙镂雕套球有什么用?没什么用!但我就是喜欢这巧夺天工的工艺,喜欢象牙这种材质的高贵。闲时,看看都觉得这牙雕艺人真是了不起!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多灵巧的一双手啊!”我想,这百年前老玩意的作者如能听到这位藏友的话,定会将之引为知己邀其共饮三杯的吧。

其实,对于任何一件老物件曾经的拥有者来说,无论是字画、瓷器、老家具,还是如这件象牙雕套球样的工艺精品,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百年,历经数代人之手得以留存下来,不都是这些老物件的制造者在不同时代寻找到的各个知音吗?也因此,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收藏,有时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知己酬唱!

记者吴娟

海峡艺交会本周六推出151件民间宝贝


记者昨日从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获悉,今年最后一场海峡艺术品交流会(简称“海峡艺交会”)——民间工艺专场,将于12月1日、2日在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举办。据悉,本次艺交会,主办方通过广泛征集和层层评定,精心筛选出了151件来自民间的手工艺品。囊括了瓷雕、石雕、木雕、竹刻以及剪纸、软木画等多种不同的工艺,所推出的藏品力求达到传统与现代、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技能与创造的完美统一。年末淘宝巨献,不容错过。

151件来自民间的艺术瑰宝

此次艺交会推出的多位名家之作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反映了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对生活和美的追求。

如当代德化瓷雕部分,人像、观音像形象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饶有人情味,如陈明良作《如意观音》,观音大仕衣着素雅,造型生动传神,面容妍雅,可谓是德化瓷雕中的精品。同时,此次交流会上亦有不少吸取德化民间传统瓷雕精华,溶入现代造型艺术元素,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的德化瓷作品,如赖双安作《喊月》,此件作品取材于壮族三月三歌节,壮族少女在月亮山上对山歌的情景,抒发着壮乡少男少女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中散发着浓浓的浪漫气息。

苏志强雀之灵摆件陶瓷

另外,主办方还借此平台,推出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漆艺作品和软木摆件。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此次交流会上的这尊唐马摆件由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正宗传人蔡士东所制,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珍贵非凡。本届交流会上软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传福雕刻的《松鹤》摆件,亦形象逼真,值得藏家关注。

林陵祥月恒花丝瓶纯银

还有如剪纸、银雕、竹雕等精湛绝伦的民间艺术品,内容多样,品质高端,饶有情趣。其中,一件作品由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陵祥精心构思打造的纯银《月恒花丝瓶》,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眼球,作品之精美绝伦,工艺之精湛让人惊叹。

江秀影山水浮雕方章巴林石

艺交会明年6道“大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藏品买进容易卖出难,一直制约着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情,艺术品不易流通变现的现状将大部分资金阻挡在市场之外。另一方面,更多人担心买到假货,鉴定评估也是困扰收藏爱好者的一大难题。

吴元星河塘清趣竹/木

文交所举办的海峡艺交会则是一个公开、透明、有保障的流通平台,缓解了玩家收藏“只进不出”的经济压力,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另一个“淘宝”的可靠去处。同时,每次交流会10点整开门,但是很多藏家很早便开始排队领取号牌,交易现场凭号牌先付款先得的秩序,更让藏家尽享“淘宝”乐趣。截至目前,已经举办的十一场海峡艺交会,累计帮助藏家转让藏品共计883件,总成交金额超过了1800万元。

据悉,海峡文交所在今年取得佳绩后,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划明年举办的艺术品交流会。为了扩大交流会的规模,让藏品的品质更上一层楼,明年海峡艺交会将合并场次,由今年每月举办一场改为两个月举办一场,即2013年总共将举办六场大型艺术品交流会。

目前六场交流会的征集、举办时间已敲定。从时间安排表来看,每场交流会都将在单数月份举办,每场交流会寿山石雕为固定主题,同时还将结合其他的艺术品门类,涵括珠宝玉石、沉檀香道、海内名石、茶道紫砂、竹木文玩、古玩书画等六个大项。对于这些艺术品门类而言,由于一年只有一次交流机会,因此更为难得。

海峡文交所还将举办《文儒讲坛》

据悉,同样由海峡文交所举办的《文儒讲坛》,将于交流会进行的第二天(12月2日)上午9:30~11:00在衣锦坊明清艺术博物馆举办。

近年来,寿山石收藏成为一大热潮,今年秋季各大拍卖行寿山石专场的坚挺行情更凸显出藏家的热情。寿山石因其自身的宝石特性和文化属性,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厚爱,尤其近几年来,其市场发展之迅猛更让业界惊叹不已。艺术和人文是寿山石收藏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随着寿山石行情的不断高涨以及收藏群日益专业化,寿山石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人重视。在这片收藏热浪中,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举办的《文儒讲坛》特邀寿山石雕名家郑幼林先生为爱好者们讲述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儒释道”精神,并分享其收藏心得。

郑幼林,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王祖光,擅长人物、佛像雕刻。郑幼林先生认为,寿山石雕刻与国学是可紧密联系的,雕刻者不应一味寻求金钱价值而粗制滥造、暴殄天物,而应追求寿山石精神内涵,讲求雕刻顺应石质,天人合一的境界,雕刻艺术家应秉着“以知为乐,淡薄无求”的道家心态进行艺术创作,方能提升寿山石的人文内涵,雕出真正的精品。同样的道理,在寿山石收藏过程中,玩家也不可操之过急,应寻求“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的儒家式精神体验。欢迎各位对寿山石雕刻艺术和国学有兴趣的市民相聚《文儒讲坛》免费听讲。

陶瓷专家周六来深讲艺术陶瓷的收藏


现代艺术陶瓷究竟有何收藏价值?普通市民如何收藏陶瓷艺术品?7日下午,“今天的艺术品·明天的古董艺术陶瓷鉴赏与收藏”专题知识讲座将在深圳商报四楼文博会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举办。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副会长冯素阁、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伊有成应邀来深,与收藏爱好者探讨现代艺术陶瓷的鉴赏与收藏走向。

此次讲座是目前正在文博会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展出的“古艺珍瓷·国粹奇葩”精品展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和深圳报业集团主办。为了普及和推广中国瓷艺知识,为陶瓷收藏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了解现代艺术陶瓷的鉴赏与收藏市场走向,主办方特地邀请冯素阁、伊有成为主讲嘉宾。

深圳商报记者了解到,冯素阁为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赏家协会副会长。她编著有《古陶瓷鉴真与研究》一书,曾参与编辑《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陶瓷选》、《广彩瓷器》、《石湾窑大师作品选》等书籍,先后发表中国古陶瓷研究和文物保管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伊有成则是一位资深收藏家和鉴定师,系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曾担任广东电视台《盛世话收藏》顾问。

隐于市的鉴宝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现场“鉴宝” 十有九假


文物收藏家望野作客文化周末大讲坛,现场为收藏爱好者鉴宝。

收藏家望野作客文化周末大讲坛分享“鉴宝”感悟

昨日下午,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特别策划了以“收藏与鉴赏”为主题的讲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收藏大家望野先生不仅向收藏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的“鉴宝”故事和一些鉴赏古董艺术品的小窍门外,还现场为市民“鉴宝”。不过,不少市民不辞劳苦地从镇区带着自己收藏的古玩“宝物”前来“鉴宝”,却纷纷被鉴定为“赝品”。

当一位藏家将一只漂亮的“转心瓶”拿到望野面前时,他细细端详了一下无奈地说:“其实像这种乾隆年间的‘转心瓶’,本来就是皇室定制的,目前存世的非常少。”

望野随即告诫在场收藏爱好者,“乾隆年制‘转心瓶’在社会上流传的已经十分少,大家在市面上买对的可能性,比买中彩票的可能性还要低一千倍。”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下,将近一个小时的专家“鉴宝”过程中,真正被认定为“真品”的古董只有极少数。当藏家李先生拿着清道光年间的杯子上台并被专家鉴定为“真品”时,全场爆发出了一阵掌声。

高手教路:鉴别古董一“掂”二“摸”三“看”

“有时候,触觉会比视觉更加敏感。”望野昨日还向东莞收藏爱好者透露自己的“鉴宝”窍门。

“我首先会‘掂’一下,感觉一下那种分量。另外,还可以‘摸’一下,感觉一下釉面的光滑程度和触感。”望野举例,不少是“修补”过的陶瓷品,肉眼是难以看出来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手摸来感觉到,哪里有问题。“如果你摸到哪个地方有点黏黏的,或者摸到哪里不舒服,那肯定这件器物是有点问题的。”

望野还提出,通过观看整件器物的气象是否符合那件器物的朝代特征,也有助于鉴定藏品的真伪。“就好像唐三彩,就一定会带有那股盛唐的气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