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唐宋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唐宋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古代青瓷器教案

2020-08-10

古代青瓷器。

青瓷透雕七宝香炉 12世纪 通高15.3厘米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宋耀州?青瓷器/李英豪


窃以为宋代瓷器,可说达到我国瓷器登峰造极境地,亦足以反映宋代文化艺术的高雅、清逸和卓越。宋代除了定、汝、官、哥、钧五大名?外,真赏者同时推崇北宋耀州青瓷。像附图,就是那时期耀州?的代表作之一,为出土的青瓷六弁花式?(口径十二点二公分),于北宋早期烧製。这样品相优良者极珍罕。

隋、唐以来,分为“南青、北白”两大主流,即北方名?长于烧造白瓷(如定?);而南方名?则重青瓷。到了北宋,却能巧妙地集前朝大成,使南、北之青瓷与白瓷互相融和及交替,更臻完善,如百花齐放。

宋代耀州?,乃位于现今陕西铜川县,古称黄堡镇。那儿早于周朝已有烧製,但甚原始粗劣。南宋诗人陆放翁(陆游)《老学庵笔记》,指出“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馀姚县秘色也。”可见耀州?青釉,深受越器影响,仿唐代和五代越?青瓷,秘色不泛光。另有古代学者指耀州?青瓷,乃仿临宋代青瓷魁首的汝?釉色,故也有玻璃光者。其实,这两?北方青瓷,俱採用黄河无黏性之白黄土(长被黄河之水沖洗),含有细砂。耀州?露胎处呈酱黄色,质坚硬,釉色青中带黄(如附图),釉层较厚;但色质不及汝?莹润。

高丽镶嵌青瓷的鉴定


高丽镶嵌青瓷是朝鲜瓷器的一大特色。在成型的坯胎上用刻有纹饰的模具捺于胎上,或用木、竹、铁等工具刻画约2毫米深的凹槽,根据图案需要填涂白色或黑色化妆土,再经修胎后施以青釉,人窑烧制,便形成这个别具特色的陶瓷品种。高丽镶嵌青瓷的生产年代主要在12世纪下半期至13世纪上半期,时间跨度不到100年,相当于中国的金代和南宋时期。

镶嵌青瓷最早可能源于金银嵌铜工艺、漆器、木器嵌螺钿工艺。笔者认为,高丽镶嵌青瓷工艺可能源于中国山西的浑源窑。这是因为,根据浑源窑窑址出土的镶嵌青瓷残片看,其镶嵌工艺和高丽镶嵌工艺是一致的,这些残片所在的地层属于金代地层,但从其图案风格上看,又具有明显的辽代特点,因此应属金代早期器物。而时代上要早于高丽镶嵌青瓷出现的年代。另外,从高丽与辽、金的关系史来看,两国之间关系密切,交流频繁,高丽镶嵌青瓷的镶嵌纹饰中的主题纹饰如鹤纹、水禽纹等明显受到了辽代的影响。

面对真伪混杂的高丽镶嵌青瓷,如何鉴定呢?从考古及传世品资料来看,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鉴定。

造型  

高丽镶嵌青瓷从造型上大致可分为食器、酒器、文房用具及生活用具。常见瓶、壶、罐、盘、碗、盏托、盒、枕等。其造型总体上比较浑厚,线条柔和流畅。以梅瓶为例,以曲线美见长,小盘口状的瓶口很有特色。而大多数仿品缺乏应有的曲线美,造型或多或少有些僵硬、呆板。特别是在器物的口沿和底足的处理上,仿品远没有真品自然流畅。高丽镶嵌青瓷的口沿厚薄适中,多为斜直口:圈足较矮浅,足墙厚薄适中:口唇至腹壁的线条流畅、柔和。而仿品口沿不是过薄,就是过厚;口唇和器壁连接处的线条僵直,多呈明显折角:圈足多稍高于真品,足墙多薄于真品。

 胎釉

真品胎土呈灰色或灰黄色,少数精品胎质坚硬,用手轻叩,声音浑厚、凝重。多数器物胎质不甚坚硬,其时代应为高丽晚期物品。胎体坚硬的精品时代稍早,其分量适中,而多数胎质较松者分量稍轻。现代一部分仿品由于胎土淘洗过于精细,火候过高,整个胎体瓷化程度较高,胎土明显泛出白瓷质,或青灰色,由于瓷化程度高而使胎体明显重于真品,用手指轻叩,有金属之声;另有一部分仿品,胎质过于疏松,造型虽较厚笨,但胎体分量过轻而显得失调。

高丽镶嵌青瓷中极少数精品的釉色呈青翠色,多数精品呈淡天青色。晚期一些粗品釉色较差,青中泛灰。也有一部分粗器放在砂床上直烧,背火的一面釉色较好,着火一面釉色较差或极差。但不论是精品还是粗品,其釉面均较肥厚,光润自然,柔和悦目。一些大件器皿还会出现釉面不太均匀和积釉的现象,如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瓷镶嵌龙纹罐就具有上述特点。在传世品中,多年使用使釉面有许多自然磨损的痕迹;而出土品多数由于受地下水土沁蚀,土沁已深入器物的胎釉。仿品釉面多数较稀薄,玻璃质感强烈,火气很旺,光亮刺目。从釉色上看,多数国内仿品青中泛黄:朝鲜仿品青中泛蓝,色泽要重于真品。有的仿品为了去掉浮光而采用强酸咬蚀,反而使釉面完全失去了光润的效果,显得晦暗滞涩。另有一些仿品为了达到仿造出土器物的效果,采用短时埋在土里或粪坑中的办法,这样形成的土沁浅浮,一洗即掉,在开片处土沁只是浅浅地渗入,而形成一道黄线,但不能深入肌里。

高丽镶嵌青瓷的釉面绝大多数布满不规则的开片,并且开片多呈堆状分布。早期的高丽镶嵌青瓷釉面的开片相对要少一些,12世纪以后,开片则越来越繁密。由于镶嵌于胎上的白色或黑色化妆土收缩率大于胎体,故烧成器物后,镶嵌部分往往低于其他部位,并且顺着镶嵌的纹理形成开片。这种开片有别于其他开片,在镶嵌纹饰的开片处迎光望去,往往会有云母片般的光泽,这是高丽镶嵌青瓷独有的特色。而仿品的釉面很少有开片,而且嵌粉多薄于真品,镶嵌处也少有开片,即使有开片,在开片处也绝没有云母片般的光泽。这是鉴定高丽镶嵌青瓷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

纹样

高丽镶嵌青瓷早期纹饰较为疏朗,纹样精细,主题突出:晚期趋向繁密,并且开始出现散漫化的倾向。总的说来,其纹饰布局讲究对称均衡,因此显得有些图案化。其镶嵌的主题纹饰主要有鹤纹、水禽纹、蒲柳纹、牡丹纹、团菊纹,龙纹、葡萄纹、荔枝纹、婴戏纹等,辅助纹饰有唐草纹、回纹、云纹等。高丽镶嵌青瓷纹饰中最有代表性的鹤纹取法于辽宋绘画的技法,用镶嵌的手法在瓷器上表现效果如画笔一样自然洒脱,工匠们用白色表现鹤的身体,用黑色表现鹤的嘴、眼、尾羽和双腿,使之更加写实、形象。鹤纹大多作穿云展翅状,有的展翅奋飞,有的回首顾盼,有的向下俯冲,有的引颈长鸣,集动感与美感于一体。在布局上繁简相宜,错落有致。特别是鹤纹的颈部极其柔美,富有动感,而仿品的鹤纹纹饰呆板,颈部僵直生硬,没有那种自然、灵活之气。现代仿品的其他纹饰与鹤纹一样缺乏真品的自然灵活之神而显得拘谨、呆板。

镶嵌纹样中的白色嵌粉,真品绝大部分白中泛黄,少部分由于受青釉的影响而白中泛青。现代仿品中的白色嵌粉大概是由于原料和技术的原因,多数呈浆白色。真品的黑色镶嵌料内因含细小的亚微米磁铁矿立方晶体、钛铁矿、石英及钙长石针晶,在其嵌入胎土之前,要用熔炔法或其他方法进行炼制,故烧制出的色泽漆黑光亮。现代仿品由于原料和工艺的差异,黑色远不及真品漆黑光亮,绝大多数黑中泛红或黑中泛黄,色调晦暗,缺乏光泽。

还有一部分较为粗糙的仿品,其白色、黑色纹样根本不是镶嵌在胎体内的,而是用白色和黑色彩料画在瓷胎上的。这比较容易看出来。

烧造工艺

高丽镶嵌青瓷采用龙窑烧造,从历史资料记载和韩国的窑址发掘报告中可以看出,高丽青瓷的窑炉是从中国浙江引进的龙窑。一部分精品采用中国的M形匣钵裹足支烧。在支烧过程中,采用白色的硅石子作支钉,支钉相对较大,器物烧成后,绝大多数在底足上还残留有白色硅石痕迹,这是高丽青瓷一大烧造特色。另有一大部分器物采用砂床上直接烧造的方式,器物烧成后,在足部和一部分器物的底部均有粘砂痕,其砂粒较粗,砂质也是白色的硅石砂。精品的圈足内多满釉,一些大件物品或时代相对较晚的粗品的底足多有露胎之处,火石红很明显。而仿品多数满釉裹足,但大多没有支烧痕或者支烧痕不明显,即使有,也明显小于真品。笔者曾见一仿品中的精者,也采用裹足支烧,并且也用石子作支钉,单从烧造工艺上看,与真品极其相似。但不知是仿者疏忽,还是缺乏原料的关系,其支烧的石子却不是白色的硅石子。另有仿制器足粘砂者,仿品与真品相比砂粒较细,也较规则。有少部分仿品粘砂并不是因为在砂床上直接烧造产生的,而是故意用胶粘上去的。

总之,高丽镶嵌青瓷的现代仿品在原料、技术、工艺、制作目的等诸多方面,不可能摆脱当代的时代局限性,总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出现代陶瓷的某些特征。同时在仿制过程中,大多仿制者未见过真品,仅是依照图录,往往顾此失彼,不能把真品的各个方面特征都协调统一。因此,在鉴定过程中,要结合其各方面特点综合分析,从其基本风貌和典型特征人手,注意其细部和一些容易忽视的环节,才能去伪存真。

高丽镶嵌青瓷器物流传至今的很少,国内主要收藏在辽宁、北京、江苏、浙江以及国内外的一些大博物馆或考古所中,散落在民间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前几年,有少量的高丽镶嵌青瓷从朝鲜流人中国,但近两年来,真品已很难见到。鉴定高丽镶嵌青瓷同鉴定其他瓷器一样,要综合各个方面因素去看待一件器物,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切忌心态浮躁,不要为出售者所讲的故事打动,更不要为金钱利益蒙住眼睛,这一点非常重要。

李朝斐养生炉钧杯赏析


近日,有朋友送我一个钧瓷茶杯。这个杯子是神垕镇年轻的钧瓷艺人李朝斐的作品,施炉钧釉,古朴淡雅,釉色绿红相间,如花瓣的红,如初乳新茶的绿,如阳光的洒金斑,令人赏心悦目……

据资料记载,早在清朝雍正年间,禹州市神垕镇就创造出炉钧釉。该釉色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在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其名。《南窑笔记》记载:“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绿点者次之。”

炉钧烧制分素烧和釉烧两步。炉钧的胎体先经过1000℃左右的温度素烧,然后施釉。釉层一般上厚下薄。釉烧过程并不复杂,属急火速烧,但用火及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较难掌握,产品易变形,底足常垂釉、窑粘和炸裂,成品率极低。因为炉钧是在极端环境下烧制而成的,所以釉面常呈现出温润古朴、浑厚内蕴的特征,釉色丰富且少有浮光,多以蓝、绿、红色调为主。着色剂常形成红、紫、绿、金、银、铜斑点或结晶体,金星斑点似炼金炉中金星飞溅,银星斑点则像蔚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

炉钧釉-李朝斐制

炉钧釉的釉面开细小纹片。其结晶呈色深浅不一,红、蓝、紫、绿、月白等色融于一体。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整齐美丽。炉钧釉中的红色并不太艳,且红中泛紫,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蓝釉则如水波状,宛若春水荡漾。

作为钧瓷界的后起之秀,李朝斐在前人的技艺基础上,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创新。他研发的炉钧釉不仅继承了炉钧仿古的神韵,而且在色彩的把控上更胜一筹,在含蓄凝重中彰显清丽与高雅,釉面闪现的红斑绿点更像是经过细雨滋润的红花与绿叶,清新自然,令人眼前一亮,给观者别样的春意与柔情。

在研制新釉色的基础上,李朝斐经过多年探索实验,在杯子的里釉中加入微纳米技术与元素,增加釉的活性,把水与茶叶中有益身体的元素充分激活,使茶水的品质与口感都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因此,李朝斐的养生炉钧杯一经面世,就受到钧瓷藏家与饮茶爱好者的青睐。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李朝斐钧瓷作品赏析-梅瓶

与众多早已成名的钧瓷大师相比,李朝斐不管是从年龄还是资历来说,都稍显稚嫩。从16岁就开始辗转于神垕各大钧瓷窑口工作的李朝斐,在2011年创办窑口钧都坊,凭借过硬的钧瓷烧制技艺和风格独特的炉钧作品,在钧瓷界声名鹊起。炉钧釉《梅瓶》就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梅瓶是中国传统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为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过去有学者认为,梅瓶因用于插梅花而得名。事实上,梅瓶最初的用途并非用于插梅,而是用于盛酒。宋赵德鳞著《侯鲭录》云:“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在钧瓷艺术创作中,梅瓶是常见主题,其造型之优美,窑变之瑰丽,给人以无尽美感与艺术享受。

李朝斐的炉钧釉《梅瓶》造型端庄典雅,手拉坯成型,胎质细密。其釉色古朴凝重,红色的斑点犹如雨丝般随瓶体而下,流畅自然。该作品釉色层次分明,色彩有深色与浅色的渐变,红、绿、紫、金等色彩交相辉映,浑然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图画。整个作品色彩丰富,艳而不俗,颇有高古之风。

六朝青瓷的欣赏


六朝青瓷,主要是指东晋与南朝的青瓷。

东晋以后,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一时期,北方以鲜卑人为主的政权交相更替,战乱频仍。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宁,经济、文化、科技、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因为延续了三国东吴、东晋等汉代以来的所谓正统文脉,史称六朝繁华。

西晋的政治中心在河南洛阳,与六朝不是同一个范畴。但是江南地区出土的西晋青瓷,与六朝青瓷一脉相承,有别于北方青瓷。为便于介绍,本博把出土于江南地区的西晋青瓷也放在六朝青瓷中欣赏。

现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馆藏青瓷,介绍给大家,对照北朝青瓷,加以欣赏。

一、彩绘器

1.三国吴青瓷釉下彩重沿盖罐

2. 三国吴青瓷釉下彩神兽瑞鸟纹盘口壶

二、点褐彩

1、 青釉褐彩蛙型罐

2、 青釉褐彩刻花莲瓣纹盘口壶

3、东晋点褐彩绳纹四系盖罐

4、点褐彩青瓷大罐:南朝 浙江博物馆藏

三、鸡首壶

1.青釉褐斑鸡首壶

2、东晋青瓷鸡首壶

3.南朝青瓷鸡首壶

4、南京市博物馆的青瓷鸡首壶

四、动物器

1.西晋青瓷狗圈

2.西晋青瓷狮形插器

3. 西晋青瓷虎形插器

4.东晋青瓷羊形插器

5、谷仓(魂瓶)

①东晋贴塑佛像、动物谷仓(魂瓶)

②东晋贴塑谷仓(魂瓶)

晋唐宋元瓷器作伪


1. 做土锈 将新瓷器涂上地下土或埋在地下一段日子,这类仿品嗅一下有土浸味。土浸味是鉴定出土器的方法之一,所以通常的鉴定,有土浸味,就往老东西上靠。接着将有假土锈的瓷器再作旧,更能迷惑人。鉴别假土锈的方法很多,比如先将器物表面的土锈洗掉,气味没有了,就是假的;如果洗掉了土锈,气味照样存在,可能是真的。假土锈与器物表面粘接不牢,一碰容易掉落,而真土锈较为牢固,剥落下来,往往会在器物表面留下痕迹。

2.烟熏将新瓷器用烟熏,时间长了釉表面变黄变旧。鉴定方法为:在局部用劲擦拭,能擦干净,一定是假的。另外再嗅一下,是否有烟火异味,有的话,也一定是假的。

3.药浸将新瓷器放入相关的药水中,能使釉面快速腐蚀。用这种方法作旧,瓷器表面腐蚀痕迹往往很均匀。而旧瓷器表面的腐蚀往往是不均匀的,当然表面腐蚀均匀的也有,如海底下的器物。

4.假开片 将新瓷器置于在高温下产生开片现象,然后涂上污垢水,使开片呈现旧气。鉴别方法很简单,能够把线条、污垢洗掉的均为仿品。

5.鸳鸯配将两件破损的瓷器合二为一,或配成原来的造型,或创造一个新的造型。鉴定方法有几种:一、用小刀刻划细部,能刻出刀痕来,如果不是修补时留下的痕迹,那么必假无疑。因为合二为一的器物,通常进炉低温烧造,低温釉面硬度低,容易刻出痕迹。二、凡有不正常的接痕,一定有假。

六朝青瓷的鉴定要领


六朝青瓷器是我国高古瓷器中的瑰宝,在当时并非一般平民阶层的生活用品。由於其胎质坚致、造型雅秀,釉色纯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所以每件上品位的六朝青瓷器,十多年前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估价均在三十万元港币以上,高的更达百万之巨。高品位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古瓷器收藏家所珍视和追觅,而六朝青瓷的现代仿品在当今的古玩店、地摊上随处可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寻购到六朝青瓷的标准典型器几乎如同大海捞针。那么我们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得到心仪已久的“宝贝”呢?

夯实专业基础,先多看少买

在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在考古学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晋青瓷。六朝青瓷产於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的产品为优秀代表,在我国陶瓷史上,六朝青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六朝青瓷器已诞生一千七百年上下,但千百年来有关其烧制业研究的典籍史料只是凤毛麟角,而对於越窑青瓷的研究只始於二十世纪上半叶,所以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陶瓷史、瓷器鉴定欣赏一类专著中均有章节对六朝青瓷作论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由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以及赵自强先生的青瓷专著等对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论证,并配有彩色图片。六朝青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对这些学术著作应多看多记,把握要领,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常见器形除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盂、盒、洗、砚、熏、油灯、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还有男女俑、镇墓兽、鬼灶、谷仓、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猫头鹰等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显著特徵,且器形由东晋始,多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耳系由半圆形变桥形;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回纹、“井”字纹、联珠纹、晚期出现莲瓣纹、西晋后期始采用点染酱褐色斑的饰法;六朝青瓷窑口中有以生产黑瓷为主体的德清窑,该窑初时产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黄、发涩、偏淡、釉斑多,东晋后黑釉润厚柔亮,玻璃质感美,颇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识后,应结合自己在收藏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就近到博物馆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去多看实物,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不可见啥买啥。对经选择所买的真品或难免买回的赝品,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反覆揣摩和比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了收藏目标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谓吃了“良性海洛因”,见了东西不买就不过瘾,朝夕神往梦牵,“情况不明决心大”,成了“购物狂”,要力避走此极端。不过反过来说,如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赝品,也不必过分窝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发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楼。笔者也曾有过花费巨金错买了许多赝品只好全部送人的历史,曾有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风物长宜放眼量,“千金散尽还复来”,正面经验常从反面教训中得来,不观千剑怎可识器,不交学费怎得真知?但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尽量少交学费才是。

攻克辨伪难点是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现已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让人望而生畏,防不胜防。但就六朝青瓷来讲,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辨伪的重点在於:仿品与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难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辈子操持瓷艺,有的世代承传,他们技艺娴熟自如,神来之手随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纹饰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动;尤其动物造型的器皿,个个栩栩如生,灵性飞动,呼之欲出。而新仿赝品,虽造型、大小尺寸颇相似,但形体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欠和谐,缺圆浑自然之韵,动物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伪。其次,真品与仿品的胎质及表面呈色有显著区别,真品或灰白、或黄白,有显的老旧痕迹,“时代感”强烈;东晋时器底的窑具垫烧痕迹呈色浅淡,陈旧依稀;仿品胎骨较新,有的作旧痕迹明显,器底的垫烧痕迹既新又深,甚至附着粘连状的闪亮结晶体。再者,真品的釉色发柔光,有的釉面剥落处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发刺目的“贼光”,有的用化学药水浸蚀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条线“淌”在釉面上,与真品自然斑驳的蚀褪迹象形成鲜明对比。收藏者综合以上诸因素,认真去比、去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性的经验,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专家为师,交藏界挚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阶段后,要进一步升提自己的鉴赏水平,除自己继续多看书,订阅专业报纸杂志,增加实践知识外,有机会的话,应抽一段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班、听高水平的专家讲课;参加收藏组织,交结人品端、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德高望重的专家们大多毕生从事现场考古和文物研究鉴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众望所归。听他们讲专业课,又现场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问题,可谓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文物专家鉴定组成员、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张浦生先生应邀在无锡给文博人员讲课二星期,当时我任香港大公报驻苏南记者,每天工作极忙,念及不可轻失此良机,硬是安排时间去聆听张先生讲课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难点问题经张老师当面点拨指教,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努力创造条件,加入各级收藏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多参加其开展的活动,获益同样良好。因为这些会员们无论来自庙堂之高,还是来自江湖之远,无论是学者名流,还是蓝领村夫,在藏品藏识面前人人平等。经常参加活动,常能听到真知灼见,得到宝贵的藏品信息,给自己的帮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几年前我在参加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会议期间,一位藏友告诉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价转让一把东晋德清窑黑亮釉龙柄鸡首壶,我迅速作联络面洽。“收藏家关键时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掷千金”,鸡首壶在众买家竞争中终於欣然来到我手里,后经张浦生先生目鉴,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专家同事“会诊”,被定为孤品,据张先生称,孤在“龙柄”也。

许多人说,收藏也是千秋大业,实不为过。古往今来,一个人收藏目的实现或基本实现,既体现了金钱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知识和人品的较劲,与此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恭候机遇的光顾。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谚语云:“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准备”得充分,机遇大门大多会向你微笑敞开,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会春华秋实。

唐宋时期瓷器 当年价格几何


说起古陶瓷,业内专家或收藏爱好者,无不谈论“高大上”的唐秘色瓷、宋汝钧官哥定。然细究询问唐、宋时期的瓷器价格几何?知答者甚少。

著名历史学家王仲犖遗著《金泥玉屑丛考·唐西陲物价考·日用器皿价》:“橘椀(碗)一枚,次七十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3067号)“椀(碗)一枚,上直(值)钱三十六文;次三十五文;下次十四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3055号)“大屈椀(碗)一枚,上直(值)钱四十二文;次十四文;下次三十八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2058号)“叠(碟)子一枚,上直(值)钱二十三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2058号)“羹椀(碗)一枚,上直(值)钱贰囗囗囗。”(缺号)“河(荷)叶盤(盘)子一枚,上直(值)钱六十五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3454号)据古钱币专家以粮食价格衡量货币关系换算:唐代1文钱=0.2元人民币。换算结果唐西域边陲1件荷叶盘70文,折合人民币14元;比较低价的1个碟子23文,折合人民币4.6元。

盛唐富宋。《宋要会辑稿》无载宋代民间瓷器价格,查权威专家漆侠《宋代经济史》、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等也无载述。仅见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540页是从《文物》《考古》发掘报告中查获两例。可见宋代瓷器价格资料扑朔迷离,少得可怜。

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土北宋太兴国二年(977)定窑白釉刻蝉纹莲瓣口碟(图1),外底部墨书5行28字:“供养舍利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廿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三十足陌”(图2)。碟口径12.4、底径8.5、高3、胎薄0.2厘米。六曲莲瓣形。碟为仿金银器造型,追求形似植物花与叶的形状。有古陶瓷专家称:此设计不适合实用,宜于陈设观赏或把玩。“陌”与“佰”“百”通。宋代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1枚不短缺,谓之“足佰”。程民生撰《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宋太宗时,100文钱,可以在开封市场上买1支写大字的毛笔。大观年间,100文钱可以买1斤牛肉。端拱四年(1007),10文钱,在蔡州等地可以买1斗麦子或5升粳米。熙宁五年(1072)四月,1个人花10文钱,可以在杭州的浴堂里沐浴1次。宋代1文铜钱=0.3元人民币,程民生亲睹该器:“此碟是用30文足钱买来的,而北宋时期,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生活费用需20文铜钱左右。”

福建建瓯宋墓曾出土一只北宋褐釉瓷瓜楞盖罐。器身内外均饰酱褐釉,器盖壁外缘一周手书“庆历三年五月上囗囗早囗囗龙矣用囗三十文男囗。”这件30文建瓯窑瓜楞盖罐应是庆历三年(1043)购买的价格。”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北宋磁州窑白瓷执壶(图3),高29.5厘米,底部墨书“崇宁四年二月二十九日买七十文泰家”。

南宋诗人钱时的侄儿钱羔,在家乡新安乌聊山(今安徽歙县城东南隅的长青山)不满百文,买两件小瓷瓶,见者莫不称叹。熊侄自言,因是有感。以其体制之美,人皆悦之。若无体制,虽雕金镂玉不足贵也。钱时作《小瓷瓶》诗赞:“小瓷瓶,形模端正玉色明。乌聊山边才百文,见者叹赏不容声。”第二天,好友王正听说后,“欣然为赋瓷瓶篇。”这也是南宋唯一写瓷器价格的诗歌。

张厚璜、李祥耆编《钜鹿宋器丛录》(民国十二年版):北宋大观二年(1108),河北钜鹿古城被洪水淹没。民国七年(1918),磁州窑瓷器在钜鹿古城大量出土,其中记年款价格瓷器:“柿天目合子”,上书“元祐七年(1092)八月十九日买,钱五十”;铁红釉盒,底墨书五十文;铁红釉钵底墨书三十文。可知磁州窑瓷器在大观二年之前已销售广大市民阶层。而北宋徽宗时,100文钱可以在唐州(今唐河县)方城仙公山下的新寨买1方黄石砚。

关注宋代民生的北宋诗人梅尧臣,35岁知建德县事,曾作《陶者》诗体恤砖瓦窑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南宋诗人刘子翚《莫田》诗:“市头米价新来减,一醉瓷瓯五六钱。”一件瓷瓯值五六个铜钱,说明民窑工匠从事瓷业微利。正如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说“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工序方可成器。”北宋文学家范镇《叠石溪》:“樵柯成市井,陶穴乃生涯。春石声相应,沉泥处或洼。累墙瓷隐辚,开径石槎牙。”他目睹登封民窑陶穴、沉泥的场景后诗云:“君如别业就,后会固无差。”故吟唐宋民窑《制瓷》:“泥火陶瓷土,涅槃藏博古。鉴贡上乘器,囊橐无余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