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红釉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藏友从一玩家手上收来的红釉曜变金龙盘

藏友从一玩家手上收来的红釉曜变金龙盘

红釉瓷器的鉴别 古代釉里红瓷器 古代红釉瓷器

2020-08-14

红釉瓷器的鉴别。

元明红釉曜变金龙盘

藏友求鉴:圣诞节前夕,我和几位老乡一起小聚,快要结束的时候接到一位叫赵雲雾的先生打来的电话,他说3年前从一朋友处收藏到一件罕见的元明红釉曜变金龙盘,十分精美,眼看着就要过新年了,他想把这件龙盘展示出来让更多人欣赏,问我有空的话能否去他家里看看,带着好奇心,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赵雲雾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元明红釉曜变金龙盘

藏家感言:想收藏到上好的藏品,你就得有一颗持之以恒的韧劲,用你的真诚你的行动打动对方,赢得朋友的认可,这样在你的朋友圈建立良好的威信,好东西总会垂青于你。

鉴宝专家:王学武(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关龙的陶瓷器和饰品也成为一种抢手的收藏品。

该龙盘直径12.6厘米,通高5.6厘米,足径4.8厘米,为瓷质,撇口,浅腹,斜直壁,平底,圈足。整体胎质细密,胎色白黄,外施半釉,圈足内略有突出鸡心,旋削修足,烧制温度较高,为北方窑口产品。盘体施以结晶釉,红釉鲜艳亮丽,釉药熔融处似一团烈焰,整个盘内似一片红金釉的火海,火海中冲出一条金色蛟龙,冲得海水四溅,釉熔流淌,动感十足;龙头似驼,眼似虾,双目怒睁,威武凶猛;耳似牛,角似鹿,向后突出,惟妙惟肖;龙口吐金珠,散落满盘;龙身釉裂,恰似鲤鳞,金光闪闪,好一盘红红火火、龙腾吉祥的稀世珍宝。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只瓷盘鲜艳夺目的红金釉和龙形金黄釉,都是窑内釉药的自然变化而形成的。这种红金釉在全国各个窑场没有形成固定的釉料配方,也没有形成大量的烧制成品。它是随着釉料内各种金属含量的不同,在多种偶然的条件下,釉色呈现出鲜红的底色,并有金黄色小点出现;又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金黄色小点汇聚成一条曲线,恰似一条出海的蛟龙,更是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窑温变化使釉药熔融,竟然熔化变幻成有眼有角、有鼻有嘴的龙形来。有徒弟想象,假若就在当时,窑工发现了这样的精彩窑变,继续还用原来的釉料再来沾,还用原来的窑炉、窑位、窑温来烧制,还会出现这样的龙纹图案吗?师傅回答说:再也不可能出现!这件“龙纹曜变”的稀世珍品,比起在日本的中国建窑“曜变盏”,更加绚丽多彩,形象逼真,代表中国龙的图腾,与中国瓷器结合,就更加珍奇难得。

藏品来历:藏家赵雲雾是西安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现在一教育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在古玩艺术品方面,他可谓高瞻远瞩,眼力独到,往往能收藏到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谈起眼前博古架上的这件元明红釉曜变金龙盘收藏来历,赵雲雾脸上写满感恩。

赵雲雾说,那是3年前的一个上午,一朋友介绍说最近在小东门古玩市场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品,非常难得。赵雲雾很感兴趣,专程开车来到小东门古玩市场。主家也是位深藏不露的玩家,非朋友介绍是绝对不会轻易拿出来示人的。朋友非常热心,说雲雾也是文化人,慧眼识货,不妨饱下眼福。当主家双手打开锦盒的那一瞬,赵雲雾被“红釉曜变金龙盘”扑面而来的气息深深震撼着,凭他多年的知识积累,他一眼就认出这是件可遇不可求的珍品,上手抚摸许久不忍放手,主家见状说:“小心!小心!不可把玩!”赵雲雾忙问主家多少钱才肯出让,主家拿过盘子收起锦盒说:“不卖!”赵雲雾还想多说几句,主家伸手挡住说:“君子不夺人所爱,请免开尊口,让您看已经是给足朋友面子了。”赵雲雾和朋友只好抱憾而归。回家后,赵雲雾辗转难眠,半夜里又给朋友打电话,希望能从中间撮合,朋友很为难地说:“不容易啊!古玩圈里有些人就是和外面的不一样,尤其您要人家的心爱之物。”赵雲雾无奈地放下电话,但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于是就每个礼拜天都去主家店中坐坐,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一通狂聊,而且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几个月过后,终于一天机会来了,主人家因为要出一本书籍,但苦于书号费用太贵,而又一时找不到赞助,赵雲雾拍着胸脯说:您放心吧,这事情交给我去办理。果然,一周后,赵雲雾对主家说:您去查一查,我给您办这书号可是21世纪以来最优惠的。主家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千恩万谢。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交往,两人成为很好的朋友。赵雲雾终于在主家收来价位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这件龙盘。主家希望他认真保存,不要轻易卖掉。赵雲雾保证这件宝贝他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世代传承。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胭脂红釉盘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9cm,口径15cm,足径9.3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胭脂红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清雍正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元代釉里红的鉴藏


元代釉里红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拍卖所收录的釉里瓷器拍品的总拍量为5328件,总成交额为172322万元。有关资料介绍,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釉里随着收藏界“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元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一直都是市场上相对比较少见的高古类古陶瓷。而在收藏界一提及元代釉里红,行家们通常想到的都是玉壶春瓶或大碟,而关于方形的釉里红古瓷则相对比较罕见。

在一本收藏协会的会员藏品集刊物中,刊登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先生所收藏的一件元代釉里红古瓷。该盆为方形,如意云头足,平沙底。盆口为长方形,四壁微向下收。胎土细腻,烧结坚密。器壁用青花绘栀子花、荷花、菊花和梅花,笔法简练洒脱,青花发色温润典雅。“该盆的器形非常独特,查阅相关图录并不多见。”何满光说。“但在1995年的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就有一件类似造型及纹饰也相同的方盆拍品,其估价为50万~70万元人民币。” 据何伯的仔细对比,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特征。他透露:“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一般真品的古瓷气泡洞都会有相当的钙化程度,显露出时间的痕迹。穿孔气泡通过尘埃的不断累积,通常都是自然均匀地“铺垫”出来。“而新仿的古瓷,气泡往往是填平而又饱满的。”何伯说。

藏友牢记“戒贪”


当下国泰民安,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收藏家的行列,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盛世兴收藏。如今,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投资商借机造势,并将很多赝品投放市场,致使藏友防不胜防,上当受骗的经历时有发生。对于初涉收藏的朋友们,更是要小心谨慎,避免在收藏方面走弯路。

藏友们除了多了解专业收藏知识,多观察真品,反复总结收藏经验外,还应注意一点,牢记“戒贪”。文物古玩赝品不少,一旦有贪念就会头脑发热,被不法商贩蒙蔽,使自己上当受骗,花冤枉钱。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并于1996年在北京创办了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马未都表示,搞收藏花费很大,但如果有专业眼光,就会以较低的价格拿到宝贝。“买主也知道这是一件好东西,我也知道这是一件好东西,但是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好,我就可以捡漏了。”但对于初涉收藏者,一定要“戒贪”,这样才能适当的避免上当受骗。尽管千辛万苦淘得这些宝贝,但马未都并没有计划将这些藏品留给儿子,“在我有生之年我就会把我的这些藏品捐出去,不会留给我的儿子。”

藏家在致力于收藏古玩的同时,也要注意留一颗社会公德心,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收藏者。

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盘


口径27.7厘米,盘面上画有四只喜鹊和几枝梅花,构图疏朗,喜鹊体形浑圆俊俏,各具姿态;梅干枝条笔直干脆,浓淡相间,梅花勾笔描线用笔勾勒,花心内点染釉里红;梅枝为一笔点染画法,线条恣意纵横。整体绘图给人以清雅素淡之感,表现出民窑瓷器纹样装饰用笔敢于恣肆的特点,而这也是官窑瓷所不具备的。美中不足的是,此盘有两处开裂,由锔钉修补痕迹。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喜鹊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之前饰有喜鹊纹饰的瓷器不是很多,到清代喜鹊纹饰才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喜鹊登梅纹较常见。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系创烧于630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妖娆,令人赏心悦目。

“锔瓷”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传统技艺。旧时,“惜物惜福”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锔瓷”体现的是一种勤俭持家的精神。而如今“锔钉补瓷”这项传统技艺,业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只锔过钉的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盘,纹饰寓意美好,“锔瓷”工艺精湛。此外,该盘口径之大并不多见,当属一件很有特色的收藏佳器。

藏友说|沉默的匠人:晋晓瞳


用“无欲故静”形容晋晓瞳再贴切不过了。

作为钧瓷泰斗的继承人,他得天独厚,虽和父亲情致各异,但他谨遵:“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的古训,对父亲言听计从。在父亲手把手,心把心的传授下渐渐练就了一套拉胚绝活,并在实践中渐渐领悟到钧瓷艺术的玄机妙理,成绩斐然,也因此成为继父亲后新一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加之他那孤傲不群的天性,和与生具来的孤独情怀,这一切恰巧成为他创作的秘籍;使他能从商业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心意平静,沉思敏想。

晋晓瞳在创作

第一次见到晓瞳,是在晋家,当时我正和晋老聊钧瓷。晓瞳进来只站了一下就出去了,晋老告诉我那是他的儿子,不爱说话。然而只那一瞥,却给我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那是一个容貌敦厚,而感情深沉;外貌柔顺,内心却刚直的影像。那转瞬即逝的背影让我萌生了要走近这个瓷人,并打开他那沉寂的情愫的愿望。或许,他正如“地中之水,不显于外,而安于自润”吧。

晋晓瞳作品钧红釉玉壶春

徒步爬上一段稍陡的坡路,便是晋家钧窑的大门。院子里到处是胡乱堆放的木柴,和一大堆黑乎乎的煤炭。晓瞳的工作室其实就是晋家钧窑的展厅。

门开着,晓瞳靠桌边站着,正对着一件西周鼎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为了不破坏他此时的心境,我只站在不远处上下仔细打量着这个寡言少语的瓷人。几分钟后见他依然纹丝不动,记起此番前来的目的,我只好径直走了过去:“晓瞳,你好!感觉你不爱说话”我直截了当。

他旋即把目光移向了窗外。“我是不会说话,舌动是非生”。

好一个真实不虚的人!我内心掠过一丝快意,喜欢!显然他早已弃绝了一切虚意的奉迎,以天性为根本,以智慧为导师。内心平和而镇静。

“有没有愿望和晋老一样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我试探的问到。

“君子,进则立功,退则明道”他言简意骇。眼睛依然看着窗外。

晋晓瞳作品手拉坯钧红釉寿桃

作为晋家钧窑的忠实追随者窑,和许多喜爱晋家钧瓷的人一样,皆缘于对晋老及晋晓瞳朴实无华的人格的敬仰,朴实的家风使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舍得,厚道。他们秉承天地的恩赐,沿袭着最简单的活法—安分守己。不为物累,不为俗牵,寡言不争,为人谦和。有缘接触到的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平静。

借以平息心情,我悄悄环顾四周,展厅不大,靠墙摆放着略显粗糙的展示柜,倒也和他们父子在创作上追求归真返璞的格调相匹配。我喜欢晋家瓷的主要原因就因它朴、拙、厚、重。物随其人吧,晋家瓷的气质与做瓷人的精神风貌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见晓瞳一直盯着那件西周鼎,我禁不住上前问道:“这鼎好在哪里”?

“人有人性,物也有物性。你知道这鼎在说什么吗”?他一边用手不住的擦拭着鼎的耳饰,一边提出了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晋晓瞳作品西周大克鼎

我把目光投向了桌上的西周鼎,那是一尊三足双耳圆形鼎。鼎很大,约四十几公分高。耳饰朴拙厚重并刻有精美细巧的图案。瓷质细润,釉色古朴盈溢,在鼎的中间部位就着雕刻的纹理,图案奇妙的形成了一个个如佛头般的图形,连佛头上的石窟门洞都清晰可见,令人震惊。整个造型让人感觉气韵无穷。我仔细端详后不禁由衷赞叹。

“鼎在远古是作为烹煮用的器物,所谓列鼎而食,象征达官显贵的豪侈生活。后来作为礼器成为君主,大臣等权力的象征”。他一边用手抚摸着鼎,一边娓娓道来。

“看得懂,你就拿去吧。近段时间就烧出这一件好东西,已经做在晋家钧窑简介的封面上了。”一边说他一边递给我一本书,封面上正是这件西周鼎。

我喜出望外。“鼎能镇宅吗”?我问到。

“听说过:易不为小人谋吗?”他答非所问。

我陷入了沉思…智者的标志就在于,他有处理两个矛盾观念的能力。也就是说,他可以履行尘世的职责而不执着于结果;能悠游于樊篱之内而不为世俗的名利所动心。心无旁骛,投身于众生福祉的事业中,臻达至高境界。

晋晓瞳作品静心钵/深圳藏友杨眉女士收藏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快乐的:一是完全无知者,这种人因无知而无欲;一是真正的智者,这种人同等看待得到和失去。

我幡然醒悟到:这个沉默的匠人寡言不争的背后,恰恰蕴含着一股对钧瓷艺术孜孜不倦,穷源溯流的探索精神。

抱着那件西周鼎,感觉沉甸甸的。这是一个钧瓷艺术大师,透过它向世人讲述的火的艺术。

感谢这些钧瓷匠人,由于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致荒芜。“德润身,富润屋”。而艺术润泽我们的心灵家园,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永远生机勃勃,芬芳馥郁。

藏家与人面纹红陶罐的一段缘


新石器时代人面纹红陶罐

藏友求鉴:4月7日上午,我和朋友在西洽会参观,在旅游馆遇到常年生活在宁夏的陕西乡党侯宝来,他携单位同事在这里展销一些宁夏土特产,我们都感到很意外,足足有十年没见面了,嘘寒问暖了一阵,他告诉我,他的朋友朱明戈收藏有一件新石器时代人面纹红陶罐,很完整、特别,问我中午没事的话他带我上老朱家看看。我心想也转累了,便满口答应。在见到器物的那一瞬间,真是惊呆了!

持宝人:朱明戈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新石器时代人面纹红陶罐

藏家感言:收藏贵在坚持,遇到心仪的器物,一定要当机立断,切不可优柔寡断!要不便会与器物擦肩而过。

鉴宝专家:龙建雄(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分为细陶和粗陶,有无釉或带釉陶。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该罐通高30厘米,直径28厘米,为红陶,人面、短颈、广肩、圆腹、小平底。陶罐顶部有生动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狭长的双眼、微张的嘴巴,再配上脸颊旁立起的双耳,刻画得惟妙惟肖。该罐周身全是不规则的绳纹。绳纹是根据陶器上面的绳纹粗细,用麻搓成一条相似的麻绳,绳长一般大约30厘米,再选一根木棍,木棍长约15厘米,在木棍的一头把绳固定住,按照陶器上面的绳纹间隔,把麻绳缠绕上去,呈螺旋形。为了印纹准确,将制好的印纹工具用一块油泥片进行试印,如印出的绳纹粗细、间隔不合要求,可进行调整。该红陶罐是新石器时代人面纹红陶罐的经典代表,既是一件盛水用的实用器,又有很高的历史研究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朱明戈是西安人,早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兰州,一干就是大半辈子。1998年一个意外机会收藏了一件马家窑陶罐后,从此便深深爱上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瓶瓶罐罐,断断续续收藏了不少精美的陶瓷器。谈起这件让他引以为豪的新石器时代人面纹红陶罐的收藏来历,朱明戈笑着说,差点与宝物失之交臂。

朱明戈回忆说,那还得从2008年五一假期他回西安探亲说起。一天早上起来,他在中北古玩集市闲逛,在一个朋友开的店里喝茶聊天时,见一位中年汉子背着个大布袋,问朋友收陶罐不?朋友让拿出来看看,没想到竟是个人面陶罐,挺开门的老货。朋友问多少钱?中年汉子说低于8万不卖。我们都觉得东西是不错,可要价确实有点高了!我们都摇摇头问还有商量的余地没?中年汉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少一分钱也不卖!便收起东西扭头走了。朱明戈觉得有点遗憾,朋友笑着说,就他那么高的价,市场没人敢下手要。第二天朱明戈去八仙庵另外一个朋友店里看件东西,又遇上昨天那个中年汉子。他今天松口了,说谁给5万元,这件器物就归谁!朱明戈说他当时挺心动的,想花四万五看能不能拿下,但中年汉子就是一分钱也不少。朱明戈心想,先晾晾他再跟他搞价。没想到,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外地老板走进店里看上了这件器物,一听5万元,二话没说从皮包里掏出5万现金,包起器物转身走人。朱明戈说他当时那个悔啊!便紧跟这位老板身后,说明来意:他愿意出6万买走。交涉了半天,老板答应成交。朱明戈说,就这样,他当时犹豫了一下,多掏了1万元!如今想想,收藏真是有意思,就是在反复的捣腾中感受一种乐趣!

藏友故事:说说我的收藏,瓷器邮票都爱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古稀藏友王国义的收藏人生


一位古稀之年的收藏爱好者——王国义,40多年来一直执著地收藏各个时期的古董。10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王国义家采访,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在现代化的楼房里,摆放了多件不同年代的古董。在王国义家可以欣赏到很精致的瓷器、玉器、石刻、铜器、丝绢等几十件各朝代、各类、各式古董。

●家庭环境熏陶 从小喜爱收藏知识

“这都是我40多年来的珍藏,每一件藏品我都爱不释手,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我最珍惜的‘宝贝’。”

王国义出身于书香门第,父辈都是知识分子。很小的时候,王国义就很喜欢文学、历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59年,王国义中专毕业后,到图们市的一所中学担任历史老师。闲暇时,王国义喜欢翻阅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尤其是对考古、鉴宝之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久而久之,他积累了很多有关收藏方面的知识,没事的时候逛逛古玩市场,经常和一些古玩爱好者切磋、研究。1999年,王国义退休后,仍专心从事收藏工作。

王国义对记者说,他刚开始收藏古董时,家人是不支持的,因为当时家里的生活条件有限,如果把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收藏,必然对家里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如今,一双儿女都已长大,家里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现在家人也挺支持的,觉得收藏这些文物,也算是为国家作点贡献。

●收藏经验:“看、换、藏”

“作为一位收藏者来说,如果发现一件有价值的东西,我就会想尽办法把它收起来,不让不懂的人破坏它,换句话说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看见老的、喜欢的、就要把它收来。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的做起来,王国义却为之付出了很多。

王国义说:“我的收藏经验就三个字‘看、换、藏’。”闲暇时,王国义就到古玩市场或是收藏爱好者家里逛逛。由于收藏品的价格都很高,王国义要是相中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直看。“每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要是疯狂地收购,根本不够,也不理性,我就只能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王国义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那就是用现有的东西和别人进行交换,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收藏起来。

今年8月,在延吉市兴安大集上,王国义意外地发现有人在出售老古董。王国义一眼就相中了摊位上的三把古代壶具,他像找到了宝贝一样,向卖主询问价钱。由于那个卖主急着用钱,开口就喊出几万元的高价,而且表示只收现金。可是,当时王国义手上并没有太多的闲钱,碰到了喜欢的东西怎么办呢?“就地取材。”王国义从脖子上取下一条价值上万元的翡翠长寿大仙项链,表示要和卖主交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王国义终于如愿以偿,收回了那三件“宝贝”。

●最具收藏价值的“紫砂方壶”

王国义的收藏品达到几十件,其中代表作有宋辽时期的陪葬品“凤首瓜型倒流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紫砂方壶”,康熙御制的“铜制葫芦状提梁壶”,明清时期的“青花双鱼瓷器”等。其中,年头最久的是“凤首瓜型倒流壶”。此壶的头部是一个鸡头,壶身为一个瓜果,呈棕黑色。特殊之处在于它没有壶盖,底部却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使用时,只能通过圆孔注入,所以也称倒流壶。经王国义和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这个壶应该是宋辽时期少数民族用来陪葬的物品。

谈起这40年来收藏的物品中,王国义表示他最珍惜、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紫砂方壶”。这个方壶是用紫砂制成,壶身四周雕刻着一些象征着吉祥的图案和文字,壶盖和壶底下放印戳“李茂林造”四字楷书款,整个壶做工非常精致,色泽十分柔和。

王国义说:“这把壶出自紫砂名人李茂林之手。李茂林,即李养心,江苏宜兴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由于他制造的成品比较少,所以市面上仿真品几乎很少。”王国义的这件“宝贝”也拿给一些业内的收藏者进行鉴赏,都纷纷表示此物弥足珍贵,很具有收藏价值。

●在收藏中体会“红色情结”

听着王国义老人介绍他的收藏品,会觉得他是在讲历史,从古代到现代,随便一件藏品,他都能信手拈来地说出物品的历史背景和收藏价值。

随后,王国义给记者展示了一些红色文化藏品。“以前那个年代这些东西比较常见,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物件越来越难找了,那时候很多收藏爱好者只注意购买古玩之类的老古董,却忽略了这些‘红色’收藏品。我比较喜欢,平时就注意收集,时间一长,就积累了这么一堆。”王国义看着自己的藏品满足地说。如今,王国义收藏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奖章、徽章、纪念章、丝绢、物品等有十几件。

收藏已成为王国义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通过收藏,王国义从中领会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感受到的快乐和愉悦,这份快乐和愉悦将永远伴随他左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