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中国古代瓷器有哪些 > 导航 >

肯尼亚有27处中国古瓷遗址

肯尼亚有27处中国古瓷遗址

中国古代瓷器有哪些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与瓷器

2020-08-18

中国古代瓷器有哪些。

东非素有“瓷器海岸”之称,而肯尼亚被认为是东非出土中国古陶瓷最多的国家。因此,今年2月底举行签字仪式的中国和肯尼亚合作考古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肯尼亚已发现中国瓷器做系统研究。

郑和时期中国瓷器很少见

早在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就在赴肯尼亚调研期间,对肯尼亚上加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做过初步研究。

上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马克?霍特还是剑桥大学的博士生,读博期间,他就对肯尼亚最重要的聚落上加古城进行了长达8个季度的大规模挖掘。上加的重要地方如王宫、市场、贵族居住区和清真寺等,已经全部被马克?霍特挖掘过。马克?霍特实际上并不懂中国文物,他在报告中说,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但要留待别人做进一步研究。肯尼亚人将这些材料很好地保存起来。

秦大树发现,上加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大体与我国的外销瓷发展状况吻合,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销售到肯尼亚的瓷器表现出阶段性和相当的规模。

一般认为,15世纪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使舶贸易发展的顶峰。但通过整理现有材料秦大树发现,除了一两件龙泉官器可能与郑和有关之外,还看不到多少郑和时期的瓷器。“虽然有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伟大的壮举,但明初民间海外贸易不发达,后来很快实行了海禁,一直到明中期正统以后,葡萄牙人开始转口贸易,中国的外销瓷才又发展起来。”WWW.TAOci52.coM

非洲外销瓷民窑居多

虽然“郑和瓷器”不多见,但肯尼亚出土的中国古瓷数量之大,种类之繁多,超乎普通人想象。在古代肯尼亚,中国瓷器不仅被大量用作餐具、茶具,还成为贵族家庭、清真寺和墓园最为多见的装饰物。肯尼亚经过考古发掘和调查的中国古瓷遗址有27处之多。

2006年赴肯尼亚调研期间,秦大树见过肯尼亚出土的各个时期的中国古瓷,元代釉里红、9世纪的长沙窑、定窑、元青花、龙泉窑、10-11世纪的越窑瓷器以及明清瓷器。但“一件官窑的都没有,都是民窑的”。

秦大树解释说,其实中国外销瓷基本是民窑,官窑就是给皇家用的,不能入选的次品都要打碎掩埋。他举例说,曾有学者去调查葡萄牙一个宫殿,宫殿的整个房顶都是拿中国瓷器装饰的,但几百件瓷器中可能只有一件是官窑。

相关阅读

海底沉船的中国古瓷见证中国古代陶瓷的历史


英国海底探宝者麦克·哈彻在南海贝尔威德暗礁捞获的35万件中国德化清代瓷器,日前由德国内戈尔拍卖行在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经过激烈竞拍,共获2240万德国马克。

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古时,我国海上贸易领先于世界,早在汉代就开辟了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海上航线四通八达。在我国茫茫的海域中到底静卧着多少沉船呢?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约有2000至3000艘,沉船中以宋元船只居多,沉船中还有一些外国船只,如唐代日本遣唐使沉没的海船、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的沉船等。倘若加上世界各国来中国进行贸易返回途中的沉船,可谓不知其数。马来西亚古陶瓷研究专家魏止戈称这些沉船中的古瓷为“海底瓷都”。近20年来,载有古瓷的沉船不断有被捞起的报道。1983年英国人麦克·哈彻在南中国海发现了300多年前沉没的中国明代帆船,船内满载2万余件瓷器,虽经海水长期侵蚀和冲撞,但出水时依然光洁照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时,以25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件价值112美元。1984年10月,韩国打捞起新安海底的中国宝船,得到2万余件中国元代古朴浑厚的青瓷。1985年,哈彻又在南海打捞了满载中国瓷器的荷兰沉船“格尔德马尔森”号,这是1751年在香港西南海域触礁沉没的货船,打捞得16.8万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瓷器,这些光彩夺目的古董次年在荷兰拍卖,哈彻获得了1500万美元。

最近10余年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牵头下,我国水下考古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活动。1999年在西沙群岛先后发掘了14处水下文物遗存,共出水元、明、清时代的瓷器1000余件,以碗、盘、碟、壶等日用品为主。

千姿百态的海底古瓷重现了我国昔日陶瓷的丰采,它们也说明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盛况,亦是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史的见证。

沈梦荣:探寻中国古瓷之源


浙江省湖州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千百年来,这里名人辈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富商巨贾不胜枚举。虽然800多年来,这里从不产瓷,却被学术界称之为中华瓷器文化发展之源头。

大约在公元前1600多年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瓷器,即现在人们所说的原始瓷。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原始瓷的发源地却始终未有定论。近年来,随着对德清窑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湖州市德清县境内及湖州东苕溪流域等地陆续发现了数十处从商代中期到战国时期的古窑址,并出土大量品质较高的原始瓷标本。2008年4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古陶瓷学会以及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在德清县隆重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中国原始瓷的起源、烧造工艺、年代和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最终确定湖州市德清县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原始瓷的诞生地及中心产区,至战国时期,原始瓷的烧造已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品。德清窑上溯商周,历经战汉、两晋南北朝直至唐宋时期才停烧,作为中国瓷器的发展源头可谓实至名归。

瓷器易碎,千年前的瓷器,能保存至今,品相完好者甚少,尤其是原始瓷,由于年代久远,幸存下来而不碎的更是寥寥无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尤其是将艺术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财的方式后,明清官窑瓷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追捧和关注,价位也是一路飙升,而在我们这个以瓷器为荣耀,以瓷器为标志的国度中,那些记录着悠远历史和文化的原始瓷却未能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所谓“瓷之瑰宝”的桂冠,也多被戴在那些年轻、华丽、漂亮的青花、粉彩、珐琅彩瓷器的头上,至今与原始瓷、高古瓷无缘。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提倡,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原始瓷及高古瓷的珍贵,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专题收藏,沈梦荣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藏家。受湖州当地浓郁的人文环境影响,沈梦荣很早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玩艺术品有浓厚的兴趣。作为中国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的学生,他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钻研,已成为当地专门收藏和研究德清窑瓷器的领军人物,藏品更是涵盖了自产生至停烧历代各纹饰、各器型的德清窑瓷器千余件之多,并且系统梳理了从商代中期开始,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至宋代的整个德清窑烧瓷的发展脉络。

据沈梦荣介绍,他早年跟大多数古陶瓷收藏者一样,也热衷于元明清瓷器的收藏。后来,在其老师耿宝昌的建议下,开始关注家乡的德清窑原始瓷,并逐渐认识到德清窑原始瓷的价值和重要性,于是改变了收藏方向,将原有藏品悉数转让,集中全部精力收藏和研究德清窑原始瓷。“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必须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收藏体系,如果什么都想收藏,玩得比较杂,成不了真正的收藏家。我生长在湖州,因此在德清窑的收藏上具备了一定的先天优势,而且我也有责任保护、传承家乡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沈梦荣说,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战国时期以前,德清窑原始瓷的烧造工艺就已经非常成熟,如亭子桥窑址等,当时是专为越国王室和贵族阶层烧造高档生活与丧葬用瓷的,具有早期官窑性质,并且早在西周时期即以龙窑烧制瓷器。

多年的古陶瓷收藏使沈梦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藏理念。他认为,原始瓷、高古瓷的文化历史价值远高于明清瓷器。从工艺上来说,王室贵族及宫廷御用的原始瓷、高古瓷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烧造工艺,属于那个时期的高档奢侈品,许多明清瓷器的器型及装饰手法,都是从原始瓷、高古瓷上借鉴、演变而来,而在数量上却要比明清瓷器少得多,尤其是保存完好的整器更难得。因此,沈梦荣相信,随着收藏群体的不断成熟,文物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民众对于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加深,未来原始瓷、高古瓷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将会逐渐缩小与明清瓷器的差距,价值和价格将逐渐回归一致。

所谓“藏而优则示”,如今沈梦荣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湖州当地成立一家德清原始瓷博物馆,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认识到德清窑原始瓷,更好地保护、研究、传承这一中华瓷文化之源。与此同时,沈梦荣也在积极筹备成立湖州古陶瓷学会。

德清窑原始瓷的发现,彻底理清了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整个脉络,也找到了中国瓷器发展的源头。如今,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瓷之源——德清窑原始瓷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据悉,前不久,有韩国学者专程来到德清县考察,并就德清窑原始瓷出国办展的可行性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另据了解,目前德清窑已成为日本、韩国等海外学者对于原始瓷考证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价值和高超的烧造工艺在海外也形成了较大影响。

沈梦荣说,他期待第三届“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上会有更多好消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