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玩玉瓷器 > 导航 >

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

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

怎样鉴别玩玉瓷器 金丝玉玛瓷砖 如何鉴别玩玉款瓷器

2020-08-19

怎样鉴别玩玉瓷器。

1986年的阳春3月,安徽省怀宁县在乡乡通、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到处呈现一片繁忙修筑公路景象。位于怀宁县西部的小市乡良湖村,是我国“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的故乡,群众在修建3清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制玉工具的进步,琢玉工艺也发展到成熟阶段。此时期玉器线条平直圆滑、角度方正、刻划准确,无论凸线或凹线,其线条的宽度均匀、边沿平整、无细小碎弯、直线平直无波、弧线弧度匀称,无论是器物的平面还是凸起的弧面、各种浮雕的地子,都非常平滑。

乾隆时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能工巧匠得以继承和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宝贵经验,借鉴绘画和外来雕刻工艺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琢玉艺术。它吸收了传统的阴、阳线纹、平凸、隐起、浮雕、镂空、俏色、烧古等工艺,加以变通综合应用,其题材纹饰受到清宫院画影响,近似工笔画,往往将传统题材纹饰与西方或阿拉伯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折中性的新型图案。从图案性的装饰技法上看,均较为繁缛精细,丰富饱满。

乾隆时期玉器分为两大主流:仿古玉和时作玉。此外,还有仿痕都斯坦玉。仿古玉器有两种:一种是仿古彝玉;另一种是仿汉玉。时作玉是清玉的又一主流,形制丰富多样,图案、做工均很丰富。痕都斯坦玉也称印度玉,西方称之为莫卧玉,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造型和花纹,其特点是抛光强烈,器薄如纸。

虽说清代玉器的艺术风格比战国、两汉时期的玉器显得柔弱无骨,但其琢玉技法却集中了历代之长,达到颠峰。清乾隆玉器除镂空花纹不磨棱角,其他玉器则抛光讲究,磨后呈蜡状光泽。地子不但平滑,且直线挺拔,弧线圆润,此时期圆雕作品的多层镂空,更是出神入化。利用俏色技法掩盖玉科瑕疵,将其融入玉件的构图中,更是巧夺天工的精妙构思。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请问男人怎样玩玉


中国人对于玉绝对不会陌生,几千年的源远流长,对于玉的喜爱已经是很深了,玉所特有的特质也有很深的了解,男人玩玉无非是出于投资、收藏、佩戴、传承这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下男人到底怎样玩玉。

1、投资

在现在的商业化时代中,投资已经非常受到欢迎了,和一些无形的投资方式相比,有实物的玉,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同时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所以成为了现在十分热门的一种投资方式。玉石在经过了多年的洗礼之后,在颜色和外形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说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甚至是可以在数十万年的时间内都保持同样的光泽莹润。就是由于玉石有这种的特性,所以才会使得玉石成为少有的增值产品。

2、收藏

除了用来投资之外,还有很多人纯粹就是因为爱好而收藏,看到高品质的玉就十分的心动,然后花大价格购买,欣赏上个很久的时间,如果时候这种的收藏爱好者,对于玉就是单纯的喜欢,而不会轻易的用价钱来衡量玉,不会在升值之后就将玉出手。

3、佩戴

玉石的种类拥有很多种,在颜色上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可以使用玉来制作出各种的佩饰,在佩戴的时候可以提升整体的美观,也会让自己显得更加的有品位。实际上佩戴玉不仅是有搭配的作用,更是由于玉石中所含有的微量矿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在长期的佩戴之后,这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就会进入人体,被人体所吸收,起到了养生安神,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所谓玉养人就是这个道理。

4、传承

男人玩玉还有一种心态就是为了传承,入手一块好玉之后就可以将其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的相传下去,这样在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之后,在价值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玉这种传家宝还可以维持很好的原貌,即便是过去了很多年,都能保持到最初的模样。

最后,男人玩玉还可以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送礼是国人千年来的优秀传统,而到底选择何种礼品赠送他人,往往非常的困扰大家,送现金太庸俗,送名牌包的话又担心对方不喜欢这种款式,而将一块上好的玉送给他人,往往是非常合适的。

玉器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乾隆御制碧玉兽面活环盖瓶,尺寸:高53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280,000 ,成交时间:2006.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2:清乾隆碧玉卧牛,尺寸:宽17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6,160,000 ,成交时间:2009.11.2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

碧玉内蕴深沉,玉质中渗透着日月之精华,正是碧玉的这种稳重与庄穆,博得了乾隆帝的喜爱。此件碧玉琢制成一头健壮的卧牛,其身体呈侧卧状,头部回首,以一种写实的技法,琢磨而成。

此件卧牛,依据各部分特点的需求,入刀深浅不一,达到了一种真实的效果与状态。牛儿回首,此种设计看似简单,实为用心良苦,若加以品味,可见其中奥妙。此一回首,丰富了作品的观赏性,尤其从观赏的角度而言,令人有多种选择。由横置到纵置之间90度的区间范围内,可任意角度陈放观赏,各有韵味,不尽相同。牛儿面相的刻划沉静,不露声色,有静穆之感。底部四蹄的刻划也是细致入微,并无偷工之处。背部脊柱隆起,清晰可见,身体的肌肉饱满,以玉面略微的凹凸来表现,十分到位。原配紫檀高浮雕器座,整体一组玲珑剔透的山石,四周均匀分布兰花、菊花、翠竹、灵芝,整体构思精巧,雕琢工艺精湛,乃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宫廷原配器座。

3:清乾隆白玉镂雕狮钮活环耳三足盖炉,尺寸:高13.3厘米;通径19.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6,095,000 ,成交时间:2018.07.07,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此炉白玉质,有盖,玉质温润,抛光细腻,雕工精美。炉顶镂雕三狮戏球钮,狮子二大一小,寓意代代仕途通达。太狮方头阔嘴,姿态威猛,少狮活泼俏皮,三狮围绣球而立,翘首甩尾,更添和乐圆融之蕴意。炉身与炉盖以子母口相合,素面不琢,朴雅含蓄,更显白玉之质美雍容;炉肩两侧对雕龙首活环耳,龙额头高高凸起,双眼圆睁,张口呲牙,有气吞千里之势。其须发张扬飘逸,铺至炉身,尽显王者气势;炉身下承兽首吞式三足,兽面形似“椒图”,乃从“辅首”演变而来,威严肃穆,平添庄重之气。整器造型端正大雅,气度不凡,兼以上乘白玉整料雕成,包浆凝润,雕饰犷柔相济,远观见肃穆静雅,近触则温润有加,堪称精绝。

4:清乾隆御制白玉御题诗梅树双象耳花瓶,尺寸:22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020,000 ,成交时间:2010.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年春季拍卖会。“乾隆年制”款

5:江春源灵兽献瑞白玉链瓶,尺寸:带链40.3×7.8×6.2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6.06.2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钤印:江春源。材质:新疆和田籽料。重量:1628g。

链瓶对玉料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色纯、料细、完整、无裂,而且无脏杂之物,色调还要统一。此作器形工整,子母口,浅圈足,内壁厚度均一,线条柔和,气质端庄大气,中正古雅。吊环顶部、瓶耳、盖钮皆雕琢精美瑞兽纹样,瓶肩部两侧雕瑞兽探首活环耳,对应瓶顶盖钮雕瑞兽翘首在望,比例和谐,错落有致。繁复的活环链条倍显精致,华美耐看。整体章法严谨而又舒展,表现出端庄富丽的精神气度和沈雄隽永的刀意,于精雅中彰显浑然大气。

6:清乾隆白玉雕万福万寿纹螭龙耳瓶,尺寸:高23.8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3.05.10,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自古以来即被视为美好与祥瑞的象征,谈及玉器,就不禁令人联想到清代玉雕,尤其乾隆一朝。在清朝乾隆初期,宫中以收藏的前朝古玉为多数,至乾隆二十四年,由于清军平定了新疆准葛尔和回部的动乱,在新疆地区行使统治权之后,中西交通得以保障,质地优良的新疆和阗美玉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宫廷,并带动了清朝玉器最发达的时期。清代玉雕用玉广泛、作工精巧、题材造形高雅简朴,加上“造办处·玉作”工匠全是精挑细选自各地的琢玉高手,使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辉煌时期,玉器品种也因而激增,凡举器皿、摆件、文房等……宫廷所制玉器无一不精,而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热爱与痴迷更促进了这一空前绝后的盛况。此玉瓶即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和田白玉雕就,用料硕大却毫无绺裂瑕疵,实为难得,非皇家制玉而不可为。器为敞口,束颈,敛腹,圈足,两侧出双龙耳,腹部仿青铜尊器之兽面纹饰。通观此瓶,不但料大,且玉质洁白温润,凝若浓脂,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展现了乾隆一朝宫廷制玉的风范。

7:清乾隆白玉雕御制古佛像赞山子,尺寸:高1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5,635,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宋代以来,士大夫喜将玉料加工成山川形状,作为文房陈设之清玩雅物,清代此风更盛,且选料之优、工艺之境、题材之丰富皆胜于前代。尤其乾隆皇帝崇信佛教,在紫禁城内频繁兴办佛事,以中正殿念经处和造办处为首的各类内府机构制造了大量佛像、法物及神佛图画,且皇帝本人也经常写经诵佛,御制诗文中也屡见敬佛之作,内府玉器虽也多神佛题材,故宫博物院至今仍存有多件佛像玉山子。这件清乾隆白玉御制古佛像赞山子,用整块上品和田籽料随形琢磨而成,玉质滋润细腻,光泽悦目,表面保留少量焦糖色玉皮,更添天然之趣。正面挖凿成洞隙形状,藤萝披拂清幽宜人。佛陀安坐之处洞窟形如佛龛,身后七叶菩提树状若华盖,既庄严殊胜,又觉自然天成。佛陀在洞中树下结跏趺坐,身披僧祇支,双手结印,神态安定,双目低垂嘴角含笑,显得无比慈悲祥和。雕工细腻入微,山石的层迭变化,藤萝的蜿蜒盘旋,一草一木一石一叶都精致不苟。同时经营布置极为得法,繁简合度,山洞之外的部位仅略加琢磨,以数道阴线刻体现山石质感,无一处潦草妄下,亦无一处堆砌赘余。既生动地传达了佛陀冥思修行的庄严景象,又恰当的保留的玉石天然温润的特质,绝非俗工所能为。左侧山壁上刻有御制古佛像赞一篇,其文曰:“嵌岩之中,盘膝盎背。天上天下,独尊无对。有说无说,二铁围山。黙然趺坐。莫认不言。偏袒右肩,法轮在手。三乗四谛,转尽奚有。水澄于江,月印于天。像即非像,法尔如然。”此文见于乾隆御制文初集卷三十,题为“仿苏汉臣古佛像赞”。可知此赞原为题内府书画所作,后又镌刻于内府玉器之上,亦可推知这件玉山子应是以宋代名家苏汉臣的佳作为粉本,脱胎巨迹,自然气度不凡。更兼乾隆时内府富有玉料,能工巧匠云集,故能成此绝品之作。

8:清18世纪白玉天下太平摆件,尺寸:高10.4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5,620,000 ,成交时间:2018.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白玉雕胖娃娃坐于大树叶上。胖娃娃怀抱两童子,一童手持如意,背负一叶;一童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搭于胖娃肩膀上。胖娃娃手执麦穗于脑后,背吊压胜钱,钱上刻「天下太平」,流苏垂于叶下。三人面带笑容,洋溢着快乐、和谐的气氛。造型细致逼真,生动活泼,寓天下太平、如意吉祥、五谷丰登、开枝散叶之意。此器玉质细致,丰腴莹润,雕工精细,寓意吉祥。

9:张春明和田白玉“岁寒三友”如意耳瓶,尺寸:17×12×36厘米;重量3.49Kg,估价:RMB 3,200,000 ~ 3,5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4.06.03,拍卖公司: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和田白玉盖瓶,作子母扣合,圆口,方唇,长颈,垂腹,下承圈足,玉质白润。造型规整端庄,瓶颈处光素无纹,两侧作卷草如意纹耳。腹部雕“岁寒三友”松竹梅主题。腹部一面刻“喜上眉梢”,梅花朵朵,枝叶影影绰绰,一只喜鹊登枝驻足,活灵活现,寓意喜事临近。另一面雕“松鹤延年”,松树参天,枝繁叶茂,双鹤立于岩石之上,一仙鹤口衔灵芝,灵芝以金皮巧雕而成,颇为夺目,又是一幅吉祥之画,右上题刻董必武诗句“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右下题刻唐白居易诗《题遗爱寺前溪松》全文如下“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更显文雅。瓶侧装饰以竹林,虚怀直立,显不畏风雨之神韵。三组纹饰相结合,组成中国传统纹饰“岁寒三友”。整器用料厚重,造型古雅,线条简约,紧凑而不失精细,局部素净,腹部繁密,对比强烈,装饰效果浓厚。

“成玉于斯”款青花瓷


在瓷器上书写款式,目前所见最早的是东汉青釉瓷器上出现的“王尊”刻款,东吴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刻款。真正款识流行是明清两朝,各种款识题于各式瓷器上。按照内容,款识一般分为:帝王年号款、干支纪年款、堂名款、吉言款、赞颂款、花样款、供养款、专用款、陶人款等。

笔者收藏的这件“成玉于斯”款青花瓷标本,虽然第一字缺损,但根据其文字内容及存留笔画走势,基本可判断为“成”字。该款就是赞颂款,赞颂款多见于清三代瓷器上,其时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大清帝国处于鼎盛时期,所以赞颂款表面上是对瓷器的赞美,其实是对帝王、朝廷的赞颂。赞颂款以带有“玉”字的为多,著名的有“玉堂佳器”“荆山美玉”“玉石珍宝”“雅玉”等,笔者这件“成玉于斯”赞颂款不见于各种陶瓷款识大典,应是一种稀有款识品种。

这件标本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白中闪青,外施酱釉;青花层次分明,具有“分水”效果;青花绘山水图,寥寥几笔,勾勒出山石、树木、小屋、水波,意境简约淡雅,是一幅极富文人味的山水小品,极具功力。画面所绘两棵小树,其枝叶所用笔法在《芥子园画谱》中能找到,画谱中将其命名为“个”字点“鼠足点”。《芥子园画谱》四集,由王概、王蓍、王臬兄弟合编,有梅兰竹菊谱、树谱、石谱、人物谱、山水谱、花卉草虫谱等。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 ,它是总结了前人和当世的绘画技法,可见这种树的绘法当时非常流行。

有清一朝,康熙时期瓷器烧造最为兴盛,民窑瓷虽比不上官窑器考究规整,但就青花瓷画而言,民窑瓷更为率意潇洒,更为多姿多彩,更加惹人喜爱,这件标本不仅有罕见的“成玉于斯”款,还有代表康熙民窑水平的青花瓷画,因而极具收藏价值。

永春玉斗将发掘宋代瓷窑


最近,南京大学几位从事古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永春玉斗镇考察调研时,在该镇八坑岭一带山坡挖掘到大量的宋代青白瓷的生活器具等残片。专家们认为,玉斗镇在宋代时期的陶瓷发展生产已初具规模,是值得保护的一处闽南古瓷窑址。

日前,记者在该县宣传部以及旅游局的支持下,驱车来到玉斗镇。在听取该镇林玉品镇长的介绍后,记者与有关人员在该镇刘日新宣委的带领下踏访了八坑岭。在山坡处,蜿蜒的山坡上古窑口的堆积层依稀可见,足以证明旧时的生产规模。这里有大量各式各样的陶瓷残片,从采集的标本看,碗有七式,釉色有灰青、灰黄、影青,器形有敞口深鼓腹、撇口浅腹,纹饰刻画有篦梳纹、高圈足、矮圈足,还有少量的冰裂纹和高足杯。经有关方面的专家初步判定,这些瓷片系宋代著名的青白瓷以及珠光青瓷等残片。这些瓷片都能充分说明宋代永春陶瓷业的烧制技术和生产规模以及独具一格的制作工艺。

走访中,玉斗村的康氏村民介绍说,其先祖于明代初期入住玉斗镇,查阅族谱,均未能发现当地这些瓷窑的点滴记录。由此可见,八角坑的古窑址在康氏先祖入住之前,就可能已被废弃。

就此,记者拨通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顾问、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专家的电话。叶老先生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说,永春玉斗能有如此规模的宋代古窑址,说明其在闽南宋代的陶瓷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他希望当地政府能加强保护,必要时邀请专家进行适当的挖掘,以期有新的发现。叶老先生同时表示,若有必要,他愿意到实地作番了解。

据了解,我国在北宋早中期的瓷业已相当发达,全国形成了五大瓷窑八大瓷系。有专家甚至认为,宋代的历史是写在陶瓷之上的。我国的“海上丝瓷之路”也是从宋代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据史料载:北宋哲宗元礻右二年(1087年),泉州置市舶司,管理和奖励海外贸易,极大刺激了泉州瓷业的发展,特别是南安、永春、德化窑口出产的青白釉、青白器等物,大量销往东南亚等地。所以叶老先生认为,玉斗镇发现成片的宋代遗址是相当有价值的,可以见证泉州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德化、永春、南安、安溪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宋代瓷窑,这些窑口的产品都是外销瓷的主要生产地。

玉斗村,宋至清时属宣和乡福德里五、六、九都。解放前属玉坑乡。如今当地的佛手名茶和瓷土矿产也十分盛名,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玉斗村八坑窑头山宋代瓷窑遗址,其废弃零积层深厚,范围达数千平方米。其中珠光青瓷早时曾远销东南亚及日本诸国,是永春古外销陶瓷的产地之一。

昨日,记者从该县玉斗镇镇政府获悉:该镇近期将组织有关人士对这处早已废弃的宋代古瓷窑进行清理挖掘,以期进一步了解整个永春县在宋元时期的陶瓷生产规模,或从中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实物证明。

瓷杂收藏:方寸之美 玉印风流


笔者藏有一枚汉代玉印章,长2.5厘米、宽2.4厘米、高2.6厘米,青玉质,玄武钮,素面无纹。印材黄斑片片,如变色飞云。印钮为龟身,卧于印面,作昂首遥望态。整个玉印质地细腻、温润光泽,摸触时给人手感宛如凝脂,为汉玉中之精品。

先秦两汉的印玺是一种表示权力和凭信的工具,其形制各异、材质多样、书法隽永、刻工古拙,历来为藏家所珍爱。玉印即为其中之一,又因其存世稀少,更有可遇而不可强求之感慨。

《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马因《集解》引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卫宏的这段话,在史家之中历来颇有争议,传世和出土的秦汉玉印中官印寥寥无几,而私印却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印约有40枚左右,其中属于官印的仅有“皇后之玺”、“帝印”、“夫人”等数枚,因而可以证明:卫宏的理论值得商榷,而历代公私收藏则无疑以私印者居多。

现存于古代著录以及流传于世的战国秦汉玉印,数量约有500余方,其中以两汉居多,战国次之,秦代则稀若麟凤。战国玉印总体上尚未脱离金铜玺印的影响,在印文书法上奇姿圆活、妙趣横生,在构图上匠心独具、疏密分明,在穿插与呼应中取得了整体的稳定和谐。文字大小错落,避让有情,与同时期的铜印相互辉映,颇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味。

到了西汉时期,由于制玉工具的改进以及玉印在社会观念中具有越发独立的品格,使汉玉印完全脱离了铜印的藩篱,显示出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格调。汉玉印的印文多数以小篆为基本字体,私印又以二字者居多,因而当两字印文作左右排列时,小篆书法修长舒展的体势特征在这一组合空间中得到了最为和谐自然的表现:婉转流动、畅达自如,全无转运紧苦、滞涩结节之病,别有一番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美感。概言之,汉玉印清俊洁净、畅达挺拔的线条特征,成为古玺印艺术在线条形式方面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同它在布局上表现疏朗、匀落的特征一样,构成了一种特定的艺术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范,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篆刻艺术家的创作观和审美观。

宋元以来,庋藏汉印最为著名者,当属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大收藏家陈介祺,搜集汉印上万颗,筑有“万印楼”。其中,仅玉印就多达40余枚,并有一枚“婕妤妾赵”的汉印,京师文人疑为印章主人乃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赵飞燕是盛阳侯赵临之女,善歌舞,汉成帝刘骜招之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幼学琼林》中写道:“飞燕身轻,掌上可舞。”这样一位神话般的人物,如确有随身所佩之玉印传世,自然非同小可。值得一提的是,此玉印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印文中的“赵”字实应为“女肖”字,那么这方玉印,则无法确认是赵飞燕的印玺了。

战国至两汉时期,是古玉印玺的全盛时期。隋唐之后,皇室虽仍崇尚古风,以玉琢玺印,一些贵族士大夫也以玉印为赏玩征信之物,但毕竟已成为一缕余绪,在艺术上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明清以降,绝大多数的玉印更加彻底地变身为文人雅兴之余的文房文玩,再无淳朴和古雅可言。

如脂似玉的骨瓷


瓷库中国讯“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这是古代文人雅士对梦寐以求的瓷器神品的描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骨瓷的出现让这种梦想中的瓷器成为现实。

骨瓷就是骨质瓷器。是在瓷器原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动物骨粉烧制而成的,动物骨粉可增加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并且强度也要高于一般的瓷器。但是在烧制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难题,原料中加入的骨粉的量越大,烧制时就越容易烧裂。所以骨瓷产品量少而价高。

骨瓷产品有餐具,水杯,瓷盘等。

近观,骨瓷瓷质细腻,釉面光润,光泽柔和,如脂似玉。

托于手上,对日而观,透析肌肤。以甲击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

唐山骨瓷在骨瓷产品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唐山有北方瓷都之称,骨瓷生产历史也较为久远。远在1964就开始了骨瓷的研制,在1973年获得成功,从而填补了国内高档瓷器生产的空白,开创了中国骨瓷生产新纪元。

中国最早的“百家姓”玉册


这件“百家姓”玉册藏品,是一位旅欧华人从欧洲于2003、2004年分两次带回国内的,共20片玉缄,每片刻有五字姓氏。前5片的姓氏排列与宋朝老《百家姓》相符,后15片姓氏排列与老《百家姓》不合。此“百家姓”玉册,究竟是何年代制品,引起不少专家争论。

“百家姓”玉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富有玉器文化、姓氏文化、文字和考古学等信息,应从玉质及其工艺、姓氏学、古文字学诸方面综合考证。

从高古玉研究方面分析,经北京古玉研究专家杨伯达、孙学海、华义武等鉴定,得出两种相反的结论:孙学海、华义武认定是秦朝时期的“百家姓”玉缄;而杨伯达认定是后人仿制品。

根据姓氏研究考证,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自成书以来,成为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启蒙读物。

自北宋以来,百家姓均为四字一句排序,这是历史传承下来并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同。现已公开的有关百家姓的史料和专著,未见北宋之后以五字一句排序的百家姓物证。由此可见,北宋老《百家姓》成书流传,后人不可能刻制或仿制五言句的百家姓作品。

经考,“百家姓”玉册后15片记载的75个姓氏,就有66个姓氏与北宋《百家姓》不同。有的姓甚至失传。如玉册所刻“干宗酋六、拓枯形月、常巾工川尸、来羊半古、困培农宦、山车全扑光”等数十姓,在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所著元朝、明朝百家姓排序中未见其位。显然,北宋之后者,不可能把《百家姓》书中没有排列的姓氏刻在玉片上。

再从仿古文物制作之常理分析,制作仿古作品的基本要素,必须有古之真品可仿。而“百家姓”玉册面世,目前在史学文化上是绝版孤本,亦无类似此“百家姓”排序的任何版本传世。所以,杨伯达认定此物为后人仿制品,不可信。

可以认定,五言句“百家姓”玉册制成的年代,应在北宋之前。

玉册上记载的姓氏,之所以失传,由于历史变迁,历代战争、瘟疫等原因,造成有些姓氏的族群消亡。

北宋时期的《百家姓》,当时收集的姓氏达500多个,仅取其前100位而记之。那么“百家姓”玉册所排列的百家姓,是否为正版“百家姓”,有待姓氏专家研究。

从中国文字的演进过程分析,西周时出现大篆。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使用小篆。西汉时隶书就成了通行文字。“百家姓”玉册所刻的文字,是不规范的小篆。以笔者之见,是从大篆向小篆演化过程中的小篆。玉器在中国古代是统治者的礼器和随葬品,视为权力的象征和交往的信物。制作“百家姓”玉册者,当知玉之珍贵,在玉片上书写“百家姓”文字,亦当然要选用那个年代成熟、通行的文字,并力求表现其书法之美。小篆通行成熟之后,刻制“百家姓”玉册,不大可能使用不规范的小篆。西泠印社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的“百家姓”应为五言绝句。

一些考古、仿古专家认为,观“百家姓”玉册的玉质和沁色,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现还没有科学技术对嵌入玉片中的文字物质作历史年代探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百家姓”玉册,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产物,应为战国至秦初时期的玉制品。图片上的“百家姓”玉册排序,是根据玉石纹路和沁色图案排列而成,其后15片的排序仍需研究考证。

“百家姓”玉册的面世,证明我国百家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将把我国百家姓的起源历史由北宋推前1300多年。这是至今发现的唯一的、最古老的关于百家姓的文字记载文物,具有珍贵的收藏和考古研究价值。

微晶石到抛晶玉的发展历程


一、微晶石(人造、通体):当时的高档建筑材料

早期我们所说的微晶石是人造、通体的。它的整体都是一样的材质,呈半玻璃质,里面析出部分微晶体;或者是全玻璃质的板材。这是我个人对微晶石的理解。

微晶石的规格比较大,像玻璃板及石材那样的规格。其产品特点是:1、无微孔,完全不吸污,方便清洁维护;2、属无放射性产品,是理想的绿色建材;3、比较名贵的石材是汉白玉,微晶石产品以纯白色为主,它具有天然汉白玉的柔润感,所以是当时高档的建筑材料。

微晶石(有孔)工艺过程属于复烧成型工艺(复烧工艺),这类产品的工艺过程是各种无机原材料经过配料、高温熔制、水淬冷,然后再经堆烧,在堆烧过程中形成微晶体,冷却下来以后进行切割和抛光,这就是所讲的早期微晶石。

这类产品在2000年已有生产和销售,武汉理工大学做些研究,朗荣、风行、天津都有生产和销售。

微晶石的抛光线,还有一种微晶石产品是完全无孔的,它的成型工艺为“压延工艺”,这一类的产品的工艺过程是:各种无机原材料经过配料,高温熔制成玻璃,然后在玻璃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玻璃液比较粘稠的时候进行压延,然后经过冷却、切割、抛光成为无孔微晶石或无孔的乳白玻璃。

无孔微晶石还有一类,也是用压延成型的。经过各种配料高温压延成型,经过热处理(微晶化)再切割、抛光,成为真正的无孔微晶石。完全采用玻璃制造工艺,相当于一次成型。

2003年开始,有江西凤凰石、湖南玉龙石,都属于这一类的产品。

这个是熔制窑炉,经过熔制窑炉熔制,在后期进行冷却,进而就可以得到无孔微晶。这是(图3)无孔微晶石经冷却后,切割、抛光,长度比较大。

这一类产品的特点:产品规格比较大,一般都是1×2.4(m)、厚度在20(mm)左右,作为人造石材,销售没有进入陶瓷渠道,一般在石材市场进行销售;它的特点,颜色比较单一,早期以纯白色为主,或者是浅黄、浅灰,属于浅色调系列;因为窑炉换颜色比较困难,而且投资也比较大,所以它的产品装饰表现力比较差;可以作为桌面、台面、背景墙等使用,属于按需切割使用。也可以进行后期热处理,用一个模具使它弯曲,可以做成台喷、圆弧柱。

这些是早期的微晶石,可以看到它们通体是纯白、米色、灰色,主要是这些色调。

二、陶瓷微晶复合板:陶瓷、微晶玻璃的完美结合体

为了减轻它的重量,减少它的用料,所以把陶瓷和微晶结合。陶瓷微晶复合板的工艺过程:以陶瓷坯体作为载体,在其上堆、施微晶熔块或者玻璃块,然后进行切割,形成陶瓷、微晶玻璃的完美结合体。

这类产品的特点及应用:产品规格与陶瓷砖一样标准化,早期通体的没有标准化,它是根据需要再切割。现在由于标准化,使用比较广泛,应用场合近似普通陶瓷砖。产品进入了陶瓷的市场,通过陶瓷渠道进行销售。色彩比较单一,也是以纯白、浅黄、浅灰为主,或者是在白的里面、灰的里面加一些斑点,总得来讲表现力比较差。

这类产品表面微晶厚度2-4(mm),产品较微晶石省料、薄、轻,整个厚度要比通体微晶石的薄。生产微晶石的技术门槛比较高,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真正要做得比较好,需要靠研发、生产、营销综合实力才能够完成。在2001年的时候,行业内就有一些企业进入微晶石的研发和生产,比如博德、东鹏、新中源、嘉俊是比较早期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但由于当时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最后很多企业交了巨额的学费,在市场中只流行了几年,使用面还不是很宽。

后来这些企业还在不断创新、改造,针对单一的表现手法,推出了有颜色的陶瓷微晶,代表企业有博德、兴辉、汇亚。产品有黄的、绿的、红的,做成一些具有花岗岩斑纹的产品。总得来讲这些产品的表现力不足,不能满足设计师的要求,基本上做成什么就是什么,市场流行面不宽。

三、抛釉砖、抛晶玉:有史以来陶瓷砖市场销售价格最高的一类新产品

为了充分表现设计师的意图或者是仿天然石材的纹理,把表面微晶层透明度提高了,花纹做在透明的玻璃体下,充分显现出各种各样的纹理,所以产生了这样一类产品。

抛晶玉和抛釉砖这两类的工艺过程差不多,坯体上印制精细纹样,有各种石材的纹理,在上面堆或者施以透明度高的熔块或釉层进行烧制和抛光得到产品。由于现在印刷比较精致,图片的分辨率也非常高,再加上喷绘印刷机的应用,纹理表现得都更好。

两者区别在于,抛釉砖釉层的透明层的厚度不厚,0.5到1(mm)左右,属于比较薄的透明层。因为砖烧制后有点变形,比较薄的釉层不能用正常的抛光机抛,得用柔抛,就是顺着陶瓷砖的表面抛光,可以看到产品表面有波浪的光泽。前三年开始流行,生产的企业比较多,最初主要有荣高、欧神诺,他们走得比较前。

抛釉砖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石材的纹样,表层比较薄。铺在地面上是有波浪的,比抛晶玉要便宜一些。

两次烧成的抛晶玉,它的熔块层、玻璃层比较厚,有2-3(mm),釉层有一定厚度就可以在普通抛光机上抛,表面平整、光泽如镜,花纹表现比较清楚、充分。加上熔块层有一点朦朦胧胧,形成与天然石材一致的半透明玉质感,所以大家俗称抛晶玉。这类产品成为有史以来陶瓷砖市场销售价格最高的一类新产品,终端价格每平方米达到几百乃至上千元,以往的陶瓷产品没有这么高的价格。各种名贵石材都可以采用这种技术进行非常逼真的表现,我认为这是创造了奇迹。

富丽堂皇的展厅,奢华富贵的感觉可以通过这类产品得到充分的表现,以前的装修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因为有了这类产品才使得装饰材料非常丰富,而且构建了各种想象。

二次烧成抛晶玉产品上线的基本历程,2008年底嘉俊陶瓷,2009年初诺贝尔陶瓷,2009年下半年有欧神诺、东鹏、金牌,2011年比较多了,唯美、蒙娜丽莎、新明珠、鹰牌等等,现在还增加了很多企业。

四、抛晶玉市场的预测及技术走向:非常有发展前景

目前抛晶玉的稳定生产线大概20-30条,仅占国内陶瓷产能的1%左右。随着这类产品的推广应用,并不断被客户接受、理解与认识,今后两三年市场增至5%,甚至扩大几倍,完全是可能的,对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商,都是一个机会。

技术研究走向方面,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及优等率。因为技术有一定难度,品质上应该加强它的设计功能,提高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优等率是指要研制出一些高品质的辅料,及完善的工艺技术。

其次就是要降低成本,现在大多是两次烧,少量一次烧。熔块烧一次,陶瓷烧一次,合起来再烧一次,过度到一次烧成本会降下来,但现在过渡到一次烧时间还比较长,慢慢过渡到一次半烧或一次烧。

一次烧成抛晶玉生产微技术的探索中,起始于鹰牌,进步于天欣,他们已经开始探索,开始做了,还需往后不断地完善,这类产品非常有发展前景,是行业内最高端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子也不便宜,能够装修得更漂亮是客户无限的追求和需求。

自微晶石发展到现在的抛晶玉系列,在长达十多年的创新历程中,佛山以嘉俊、博德为代表的生产企业,及以远泰为代表的供应商,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微晶石系列产品的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行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清代光绪仿乾隆官窑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八仙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另一含义指传统中式窗格,比如我们常见的方形桌面或者墙面,在四个角做图案,中间也有图案,我们通常叫这种图案分布形式为八仙,俗称四菜一汤。还有中式窗棂的最小构件或称衔接件,也叫八仙,并且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暗八仙

一种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此种纹样中并不出现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暗八仙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葫芦和拐仗代表李铁拐,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蓝采和,以渔鼓(或道情筒和拂尘)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韩湘子,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纹始盛于清康熙朝,流行于整个清代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玩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