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八闽陶瓷文化、技艺及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八闽陶瓷文化、技艺及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陶瓷文化 德化瓷器鉴别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2020-08-25

陶瓷文化。

福建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已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陶器。进入青铜时代,几何印纹硬陶颇为兴盛,原绐青瓷也已出现。至秦汉,原始青瓷向前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技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显示出福建地方特色。隋唐五代,瓷器技艺渐趋成熟,陶瓷品开始输往国外,而国外的陶瓷品也进入了福建,从而促进了福建陶瓷业的发展。

建窑(位于今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系宋代八大窑系之一,以烧制黑釉瓷“建盏”闻名。由于当时饮茶斗茶之风流行,烧制小碗最多,因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釉色丰富,变化无穷,其中尤以“油滴”、“曜变”最为名贵。建窑黑瓷不仅列为贡品,还与茶叶一道远销朝鲜和日本。建瓷在日本被称为“兔毫天目”,至今被视为珍宝收藏。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到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度,透光度强,已达到秀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又称蛋式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争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此时窑场的生产规模亦有很大扩展,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代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这样大型的古窑炉,实为全国所罕见。这一时期的瓷釉,已经出现白中闪黄或泛红的新产品,瓷雕佛像已很流行。外销瓷仍占瓷器贸易的主要地位。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曾盛选德化“瓷市甚多”、“制作精美”、“购价甚贱”,并把德化瓷器带回意大利。据英国首任驻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

迨至明代,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独树一帜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被称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在明代,德化窑炉在砌建技术有新的创造,在全国首次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这种形式的窑炉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1970年出版的《窑炉》一书曾记载:“阶级窑在福建德化最早出现,同时也最著名。日本的窑,是深受德化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日本把德化的窑估计为串窑的始祖。”时代中叶,釉制作技术有新创造,窑下青花日渐进入了德化瓷的装饰领域。

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争奇斗艳。全县已发现的青花瓷窑遗址达120多处。青花瓷取代建白瓷跃居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丰富,纹画内容取材很广,有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生产活动、社会习俗、禽兽花果、山水景物和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画面明净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显示了民窑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浓艳丽的新风格,开创了德化窑彩的新纪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陈设供器一样畅销国外。目前在英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叙利亚、坦尼亚等许多国家出土的德化窑古瓷片或博物馆珍的德化古瓷器,就是研究德化古代瓷器发展史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物见证。

晚清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我国城乡遭受严重破坏,德化瓷业走向衰落。但是,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许友义等在艰难岁月中,坚持制瓷事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之后许友义首创活动瓷练等工艺制作的《木兰从军》、《关公》、《观音》等瓷雕作品,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1930年,他为仙游龙纪寺特制的瓷塑《五百罗汉》,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亦为中国瓷坛首创的珍品。民国时期,釉下青花逐渐被釉上彩所代替。

1934年,福建省建设厅在德化设改良瓷场,引进球磨、练泥、辘轳车等机械设备,研制釉上彩绘颜料、电用瓷、瓷砖和钳锅、漏斗等化工用瓷。改用石膏模型注浆和机压成型新工艺。但是,这一时期,就整个瓷业状况而言,基本还是沿袭传统手工操作工艺。

解放后,德化瓷业生产获得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8年,经县工商管理部门记的瓷业厂家有229户,年末在册人员11615人,占全县职工总数的11.16%。陶瓷研究所、陶瓷学校、陶瓷机械厂、包装纸箱厂、花纸车间等科研、生产配套机构相继建立,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逐步为先进生产所代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88年全年瓷业产值5400多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9.82%。日用瓷器产量占全省瓷器总产量40%,出口瓷器量占全省出口瓷器总量三分之二。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和世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省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商品。在中国陶瓷工业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驰名中外的德化传统瓷雕,继承明代何朝宗的风格重放异彩。动用捏、雕、镂、刻相结合的技法,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在德化生产的在历史传统题材的产品达390多种,各类姿式和规格的瓷观音有100多种,大型瓷雕《滴水观音》高达1.90米,气势端庄高雅;最小的《披坐观音》,高仅5厘米,清逸隽秀。这些神态各异的造象,继承和发展了“传神写意”的传统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备,色彩明净,蕴含着美好、健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艺人们善于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泽极富变化。现代题材和各种动物、花鸟、盆景、花篮的瓷雕取材广泛,品种多种。这些瓷雕艺术品多次被选出国展出,深受国际友人的赞赏。明代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国后得到恢复发展,易名为“建白瓷”。复产成功的建白瓷。

瓷质细腻滋润,色泽柔和洁白,微呈乳黄色,宛若象牙。在历次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出国展出中,都受到好评,荣获国有优质产品证书。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国后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国陶瓷界评为白瓷之冠。高白度制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灯等各种工艺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洁,胎质坚薄,为人喜爱。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别荣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二、三等奖。龙凤花瓶、孔雀双耳花瓶等产品在国外展览中被赞为瓷中珍品。目前,即将开工的德化瓷厂“建白”高级成套瓷生产线和德化第二瓷厂的白度高档成套瓷生产线投产后,将使德化瓷器这两杂金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随着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形势及我国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德化瓷器将不断改进装饰艺术,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国内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相关阅读

陶瓷文化: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耀州窑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同时还有立地、上店村、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经过金元兵灾及各朝代的动荡变迁,各陶场均已停烧,惟有陈炉镇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陈炉镇11个村庄几乎家家烧瓷,被誉为“陈炉不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镇作坊并为国营陶瓷厂。20世纪70年代,在李国桢等专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兰花瓷、铁锈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

近20年来,在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陶瓷业一度萧条,加之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急需抢救。

陶瓷文化:中国瓷器八大名窑


八大名窑的瓷器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它们风格各异,欣赏起来有不同的角度。《中国工艺品》杂志总编陈烈汉硕士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八大名窑陶瓷的艺术风格特点,供诸君参考。

一、汝窑

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北宋汝窑莲花氏碗

二、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清康熙五彩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清康熙天蓝釉百条缸

三、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元哥窑高足碗

哥窑狗耳香炉

宋哥窑菊瓣洗

四、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定窑剔花花鸟纹枕

定窑白瓷杯

定窑白瓷注子

五、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钧窑红斑长颈瓶

钧窑鼓钉三足洗

六、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景德镇青白瓷注子注碗宋代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七、耀州窑

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

耀州窑博物馆青釉刻鸭纹碗

北宋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

宋代耀州窑青釉“大观”铭牡丹纹碗

八、磁州窑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白底黑花虎纹如意枕(宋)

白底褐彩纹长方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