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艺术 > 导航 >

熠熠生辉的黑釉陶瓷艺术

熠熠生辉的黑釉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 黑釉瓷器鉴别 黑釉瓷器的鉴别

2020-08-27

陶瓷艺术。

当今陶瓷世界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白瓷、青瓷、象牙瓷、骨瓷、青花瓷品类繁多,各艺瓷争芬斗艳。赤、橙、黄、绿、表、蓝、紫各领风骚,畅销于市场。反观黑釉陶瓷包括白地黑花纹饰等,有些黯色失色,不受青睐。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黑色,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黑陶制品。黑色本身虽不具有其它色彩的宣泄视觉效果,但它呈色稳定,令人情绪、精神安宁。同时黑色充满神秘、幽玄的凝重力,令人感到生命的节奏。中国古代喜欢黑色,还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北为黑,中央为黄,位于北方的黑色乃天帝之色,因此古代王朝皇帝的宫殿也常座北朝南。标志黑色的北方在四个方位中还被当作最圣洁的地方。在五行说中还有“天玄地黄”之说。玄既为黑色,地定为黄色,从而构成雄浑、安定、平稳的天地。古代战国时代,供奉死者的祭器中总有一件黑陶,而生者生前通常使用白器皿。这里黑色不便代表阴间,同时也代表了再生与复活。老子说“玄中之玄,众妙之门。”后来从黑色崇拜转为对墨色的崇拜,如始于晋代的山水画最初以青绿设色,便到了中唐以的逐渐形成黑墨山水画。到了宋代山水画全盛时期,白地黑花瓷绘技法应运而生,在陶瓷美术上留下无数的珍品。黑釉陶瓷、天目釉以至黑釉刻花,剔花等制品大量走入庶民百姓日常生活来,黑色陶瓷也成为最受青睐的世瓷产品。

我国各地瓷区均生产黑釉产品。由于黑瓷釉色使用的原料成要低廉,易出装饰净利要,为大生产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至今国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唯白地黑花才是真正的艺术,而后明清五彩及唐三彩都难以与其比美。尤其是宋、金、元时期瓷枕上的白地黑花装饰中,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花鸟纹饰,都进入一个艺术颠峰时期。

几年前北京人民大会堂某省进行重新装修时,选用了一对高达两米的黑花纹饰营造出一种雄浑、稳定的空间氛围,形成一种协调的情调美,对黑釉剔花陶瓷花瓶恰倒好处的选技显示了设计者独特的匠心。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唐恭陵出土的各种颜色釉陶瓷


唐恭陵出土一批颜色釉陶瓷非常精美,有蓝色有陶罐,有黄色釉陶瓷瓶,釉陶各有特点,主要为蓝、红、绿、白四种单色釉。

唐恭陵出土的蓝釉长颈瓶高2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8.6厘米。喇叭形口,沿略翻卷,圆唇,长颈束腰,丰肩鼓腹,矮圈足微侈。器身施蓝釉,底部露胎。瓶口卷沿上留有3个小圆形支钉烧造痕迹。这种形状的长颈瓶是唐代较为典型的流行样式,具有一定的西亚风格,其材质既有供上流社会使用的金银器,也有供皇室贵族陪葬用的三彩器。此器造型简练秀美,是唐代釉陶中的精品,代表了唐代的艺术风格。

恭陵出土的唐代绿釉盘口壶(唾壶)高17.1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11厘米。盘口微侈,卷沿圆唇,短颈略束,溜肩,下腹鼓大,矮圈足,大平底。壶口内有3个细长条状的小支钉烧痕。器施绿釉至圈足,底足露出白色陶胎。这件盘口壶肩部无系,造型独特,丰满大方,符合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格。

恭陵出土的红釉盖罐通高32.5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1.5厘米。侈口,卷沿,圆唇,短颈微束,丰肩,鼓腹下收,平底。上承覆碟形盖,盖顶置宝珠钮。器身与盖均施红釉,不甚及底,有露胎现象。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风行,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的作用有关,同时亦给人以平稳感及美的享受有关。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遂退居于次要地位。

唐恭陵俗称“太子冢”,亦称“孝敬皇帝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处的景山之巅,系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之陵墓(图1)。它是我国唐代陵墓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现存唐墓中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者,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李弘,字宣慈,永徽三年(652年)生于唐长安城感业寺。永徽六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李弘封代王。永徽七年正月初六,原太子李忠被废,改封梁王,年仅4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正月十七,高宗大赦天下,这一年的年号也由永徽改为显庆。李弘少小即参与朝政,曾多次受命监国,忠厚仁孝,谦虚谨慎,颇具政治才干,深得高宗和大臣们的喜爱。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随唐高宗、武则天游幸东都洛阳时暴薨,年仅24岁。关于李弘之死,史料记载说法不一,有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也有说是因病暴亡的。究竟真相如何,后人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李弘之死,高宗万分悲痛,并且诏令天下,追封他为“孝敬皇帝”,下令以“天子之礼”厚葬于偃师景山,是为恭陵,还亲自为其制《睿德纪文》,书之于石,立在陵前。

唐恭陵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整个陵区面积31万余平方米。陵园坐北朝南,平面为正方形,长、宽均为440米。陵园四周原有神墙、神门和角楼建筑,现遗留门阙台基及角阙基址。恭陵地面现存19件石刻,雕工精细造型生动,堪称唐代石刻艺术瑰宝。灵台封土夯筑,高耸于陵园中部,平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22米。在其东北方向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残高13米,俗称“娘娘冢”,为李弘之妃哀皇后陵寝。

1998年春节期间,一群丧心病狂的盗墓贼趁夜深人静之时闯入唐恭陵陵园,用炸药将哀皇后陵寝墓道炸开,从一个壁龛中盗出珍贵文物60余件。这就是震惊中外的“2·15”唐恭陵文物被盗大案。所幸案件很快破获,文物悉数追回,主要案犯也在恭陵前被就地正法。

“2·15”唐恭陵文物被盗大案侦破后,追回哀皇后墓中被盗的61件国宝,众多文物专家被请到现场进行鉴定。看着这些文物,专家们不由地惊呼起来:“国宝!全都是难得的国宝!”此后,文物部门又在被盗场地抢救清理出土文物侣9件。这250件文物中,有蓝釉、红釉、黄釉、绿釉、白釉、三彩、彩绘、鎏金等各色陶瓷器,精美绝伦,皇家风范,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初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中,釉陶器物尤为重要,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初唐时期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敦实端庄的汉代釉陶及真伪的鉴定


汉代釉陶气魄宏伟、造型端庄、线条简洁,不次于青铜器,而莹润明亮的釉层和华美的釉色则是它独有的,如樽、羽觞、奁、熊形灯、浮雕狩猎纹壶等,都做的敦实端庄,对各阶层人物精神状态的刻划尤为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目前人们所见,主要是绿釉陶壶、罐、樽、盘一类作品。由于赝品越来越多,现将赝品和真品作以下区别:

一、真品绿釉陶壶、罐、樽、盘等作品都是红陶胎,颜色呈浅红色,比较粗松,质地较软。露胎部分由于表层的粉化,底部成型时出现的轮旋纹理虽然看得见,但不够清楚,用指甲抠划,胎体上会出现划痕。赝品就完全不同了。赝品有两种,一种为灰胎,一种为红胎。灰胎像优质细泥灰砖,坚硬如石头,敲起来像瓷胎一样。红胎赝品质地也很细,火度高,叩之声音清脆。这两种质量状况,汉代釉陶绝对达不到。

二、造型不像汉代器物。如赝品银釉罐,罐体高度只有13.5厘米,造型为哆口平唇,颈部长1.5厘米,丰肩,上腹鼓出,下腹收得很厉害,有一个长长的束胫,底部外哆。这种造型完全背离了汉代各类釉陶罐的造型特点,不知其依据什么样本做出来的。此类赝品在文物市场上随处可见,令很多收藏爱好者受骗。汉代各类罐中的小型罐,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口沿平滑圆润,有的口沿中央有一条小沟槽,其肩部丰满,腹部圆鼓,下腹缓收,平底,从肩部到底都很饱满,线型结构上收放都很缓慢,底部不向外张哆。赝品中有一些绿釉陶壶,颈部做得又长又大,肩部向外张哆。还有一些绿釉陶壶赝品,颈部做得又长又大,肩部做成斜肩,腹下部缓慢鼓出,平底,造底上也不符合真品釉陶壶的造型特点。

三、装饰花纹上的区别。釉陶壶、罐等类器物的肩部往往有一圈模印出来的狩猎纹。这类纹样也用在其他作品上,如樽、博山炉等。其构图生动活泼,人处于进攻状态,动物上下腾跃,山石树林作陪衬,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完整谐调。赝品则花纹模糊不清,是故意做出来的。各种花纹内容如人、兽、山林之间没有联系,老虎之类的动物特别显眼,身躯长而宽大,有的兽比人大出几倍,很死板,老虎的头和后爪往往都在边框以外,花纹内容不多,但在装饰区间里显得很拥挤,在器物表面凸得比较高,不够协调。

四、釉的差别。汉代遗留下来的真品绿釉有两种:一种深沉凝厚,釉光莹润悦目,比较暗,没有浮光。器物肩部的纹饰猛一看不够清晰,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花纹内容丰富,安排很有章法,能看清楚,釉面不够平整,在口沿,肩腹部分常有窑粘现象,往往釉层被粘掉一块,露出红色陶胎,用放大镜看这个部位,可以看出陶质比较粗。另一种釉层薄,釉光比前一种明亮,釉色略微浅淡,施釉也不够整齐,也有窑粘现象。这两种釉的釉层都有流釉现象,或叫垂釉现象。这个流釉现象大多都不是从器物口沿流向底足,而是由器底向口沿方向流动,即由下向上流动,许多器物底、下腹部位釉层较薄,口、颈部分釉层料厚,尤其口沿部分,常有一些不整齐的滴珠,这与汉代釉入窑焙烧时的装烧方法有关,往往是两件相同的作品一上一下扣起来,叫对口烧,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特征。汉代釉陶因为生产年代久远,在地下水浸泡下常常出现银釉现象,尤其绿釉陶器出现银釉现象最为普遍。

相比之下,赝品的特点就很明显,以绿釉为例,釉色翠绿,青翠的成分很突出,平整光滑,釉层较薄。还有一部分深绿釉作品,釉层较厚,有一些流釉现象,但是流釉的情况是由口沿流向底足,由上而下流动,垂釉现象不明显。两者都光泽明亮,没有任何银釉痕迹。

艺术陶瓷的收藏价值


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过去人称“细瓷”,是与日用的粗瓷相比较而言,主要用于观赏和收藏。它从选料、制坯、晾干、上釉、彩绘到焙烧,工艺复杂,烧成困难,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艺术品位。

艺术瓷有新旧之分,收藏也有“古玩”和“现玩”之别,区别在于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同。古瓷赝品很多,往往会鱼目混珠,行家有时也会走眼。新瓷、现代瓷器虽然有艺术水平高低之分,但无真伪之别,很少有赝品。古瓷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往往可望而不可及,而新瓷的价格相对低得多,能被一般收藏者所接受,有可能升值。

自古名扬天下,其中不少精品不失为“国宝”,为众多收藏家所青睐。现代景瓷名品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已故名人的“绝品”,二是当代画家的瓷上作品,三是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四是有独特技艺的民间艺人和高中级工艺美术设计师的佳作。景德镇已故名人首推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珠山是古御窑厂所在地,当时有8位陶瓷专家常在此聚会,并绘有《珠山雅集图》。这八大家生前曾名扬海内外,特别是在我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他们的瓷艺作品备受推崇,价格不菲。

艺术陶瓷精品制作工艺复杂,成品较困难,佳品甚少,收藏者要有精品、绝品意识。清代瓷器距今不过200余年,均已成为古董;就连民国初洪宪年间的瓷器,也备受今人推崇;时于今日,“文革”瓷日渐走红。现代艺术陶瓷只要艺术水平高,具有时代特征,若干年后很有可能升值。如,近年来被收藏界炒得火热的“中南海用瓷”,其价格在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上可谓扶摇直上。“中南海用瓷”,又称“主席用瓷”,是指70年代瓷都景德镇专门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和制作的一系列生活用瓷。90年代,海外陶瓷收藏家及商人到景德镇高价收购散落民间的“中南海用瓷”,国内一些陶瓷收藏者也搜集这批特殊的精品瓷器。景德镇名瓷收藏家孔发龙先生,将自己收集和收藏的百余件“中南海用瓷”于1997年3月送往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作长期展示与陈列,供世人鉴赏。“中南海用瓷”空前绝后,质量上乘,受到国内外瓷器收藏家和瓷器收藏者的关注和青睐,成为稀世珍品。

近年来,现代陶瓷精品及陶瓷文物拍卖,为艺术陶瓷的收藏大添光彩。在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的一次拍卖会上,国画泰斗张大千的弟子、长安派画师何海霞,在一只口径98厘米的薄胎碗上绘制一幅题为《江行览胜图》的山水画,这是何老晚年把变化无穷的国画与瓷艺结合的精品,拍价160万元。在深圳的一次拍卖会上,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松林的瓷雕《龙船》,和号称“薄胎大王”的民间艺人高梅生创作的《九龙薄胎碗》,底价分别高达290万元和180万元。

浅谈瓷器中的“青花黑筋”


明中期至清早中期的一种青花特征。在偏灰的青花中,会有一条黑色的细线条,很像青草中的筋脉线,故又称青草筋。乍看是黑色,细看呈深蓝色。青草筋是顺着青花绘画笔势而产生,每一笔画中也只会出现一条青草筋。笔势长,则青草筋也长。在青花中的左右位置,是跟笔锋走的。中锋用笔,一般会出现在青花的中间部位。有小分岔,是坯胎纹理造成的分岔,分岔线条很短,也不规则。现在的仿品,区别在于仿品的青草筋是细笔补重色彩,看出有另笔加绘迹象,无自然顺着笔锋形成的风味。

有青草筋特征的青花瓷,其数量特大,既有官瓷也有民窑,但是在细瓷中呈现。若是粗胎,面不光滑,就形成不了青草筋特征。若是青花料过度浓重时,在深蓝发黑的青草筋上,又会在青花特重处,显示一段段深绿色的线条斑,处在其位置的釉泡,也显示深绿色。如用放大镜观察,在深绿色的线条斑里,还会有放射状的细纹,显银白色亮光。在乾隆时期,这种特征被运用到树叶、花叶、草叶的绘画上,恰到好处,煞是形象逼真,继而被推到极致,又发展出一种被称为“青花白筋”的瓷艺,又称“花草白筋脉”。

徐城一居民珍藏一套彩釉陶瓷


湛江新闻网讯:彩釉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永不褪色以及光滑而容易洗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徐闻县城东大道北段居民区,有一位姓林的居民就珍藏了一套彩釉陶瓷餐具——龙凤拼盘。该拼盘为绿色彩釉,直径60厘米,高3厘米,中间是圆形的龙盘,外围是8个扇形的凤盘绕着,每个盘底都有“神州”字样。整套拼盘从釉色到画面、式样,流畅而匀称,八凤绕青龙,象征着权威、好运和富贵。

据姓林的居民介绍,这套拼盘是在32年前她有一次出差时买下的。她十分喜爱这套餐具,平时很少使用,仅在有远客来访时才摆出来盛菜装汤。多年以来,一些知情的亲友要购买收藏之,都比她婉言谢绝。

资料链接:如何选购彩釉陶瓷餐具

消费者将彩釉陶瓷餐具买回家后,为安全起见,最好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用开水煮5分钟或用白醋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里面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另外,在选购时应掌握一些小窍门:

●先决定购买档次,再挑选喜爱的颜色,继而看外形是否周正,最后一件件里外查看是否有破损、斑点、气泡、光滑。

●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是劣质品。

●看装饰花面是否色调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不褪色才是上品。

●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式样是否一致匀称。

●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釉上彩陶瓷的画面不及釉面光亮,手感欠平滑、画面边缘有凸起感就是不合格产品。

●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

定窑黑釉瓷稀有价高 黑定一现即天价


定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定窑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考古资料表明,定窑创烧于唐,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定窑以烧制白釉瓷著称,但也烧制高质量的黑釉瓷,即黑定。

两宋斗茶器皿的首选

关于黑定的文献记载比较重要的有,明曹昭《格古要论》:“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俱出定州。”明张应文《清秘藏》:“定窑有光素凸花二种,以白色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有如泪痕者佳,间有紫色、黑色者,不甚珍也。”明许次纾《茶疏》:“茶欧,古取定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之用耳。”

两宋时期黑釉瓷的美学内涵大多数是通过茶文化体现出来的。宋代“斗茶”之风兴盛,斗茶胜负的标志为茶是否粘附碗壁,哪一方的碗上先形成茶痕,即为

输家,这和茶的质量及点茶的技术都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选用的茶盏。为适应斗茶之需,宋代将白色的茶盛在深色的碗里,对比分明,易于检视。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特别重视黑釉茶盏。北方定窑的“黑定”,南方“建窑”、“吉州窑”的黑釉瓷,都被视为斗茶器皿的首选。

宋代黑定釉分三等

定窑黑釉瓷色黑如漆,手感光滑润泽,其釉面光可鉴人。黑定施釉有厚薄之分,釉成分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经高温还原后成了三氧化二铁,因而色泽钳黑。黑定物件的口沿因高温下釉流动快速而形成了一道不规则的酱口,透过酱口可见其胎的白色。黑定施釉多数不及底,底部均露胎之原色,强烈的色彩反差,给黑定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宋代黑定从釉面上观察可分为三等,第一等釉面漆黑光亮,光

可鉴人,正如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所称“有墨定色黑如漆”。此类残片的胎质洁白,瓷化程度较高,断面气孔很少,可见烧结温度较高。第二类釉面黑中透黄褐色,胎质瓷化程度一般,断面不甚平整,气孔可见。第三类釉面中带有“窑变”色,或者带有浅浅的银色短兔毫,或者带有笔尖大小的银色圆油滴,或者犹如建窑的褐兔毫,黑中涌出酱色的波浪兔毫,但是整体还是以黑色为主题,也被归类到黑定中。

黑定一现即天价

在2016年春拍瓷器专场上,也有数件精品黑定亮相。其中,一件定窑黑釉花口匜较为引人注目。该匜高7.5厘米,口径25厘米,敞口微撇,呈六瓣莲花状,斜腹内收,浅圈足。盏口一侧出沿,拱形扳成柄,光素无纹。通体施黑釉,釉色如墨似漆,浓郁深沉,近足露胎,可见坚质细腻的洁白胎骨。釉色属黑釉中最美发色,成色稳定、深邃。观其釉色内部

闪烁如星空,结晶深黄褐色,远观不显山露水,深藏黑釉之中,胎壁薄而坚致,釉不及底,足平切,刀口利落不拖泥带水,为宋代黑定典型特征。无论从其釉色、胎质、造型、艺术水准、科学价值而言,此花口匜都属独一无二、珍稀无比,成为今春瓷器拍卖的一大热点。

黑定瓷自古便是十分珍贵的品种,价值也在白定之上,完整传世者更少,除各大博物馆馆藏之外,世面所见寥寥无几,更推升了它的价值。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以1314万元的价格成交,这还是早年的价格,放到如今,几乎可媲美2014年香港苏富比1.16亿元成交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定窑清雅脱俗、色莹可爱,自古乃属中国名瓷之列。近年来,定窑已成为收藏市场光芒最盛的瓷器艺术品类,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其价格都呈强力上涨趋势,拍卖会上频出天价。

定窑瓷器里的黑珍珠-黑定


大家对定窑瓷器的了解多是对定窑白瓷比较了解,其实在宋代定窑黑瓷比白瓷珍贵的多,黑定是定窑瓷器里的黑珍珠。定窑黑釉瓷史称黑定,在河北曲阳古定窑遗址都较难寻见,可见黑定的稀有,黑定胎与白定一样,为坚细白胎,黑定并非色定中有专门釉色配方,而均为特定烧成气氛下的黑釉窑变。温度在1280℃左右时,黑釉如点漆,沉着稳重,光泽厚实,釉面呈橘皮状,即黑定。

黑定胎质坚密细腻,光亮透黑,常以盘碗类卧件出现,多素面无饰,亦有印花、划花、剔花。北宋定窑黑瓷,造型精巧,在蔳胎上施漆黑莹润的黑釉,再以金彩绘出花纹或镶金口作为装饰,庄重典雅,富丽堂皇。

因定瓷突出的特点就是刻花工艺,为了表现瓷器上的纹饰表,黑定其釉层较素面器釉层薄,其釉面效果多呈褐色、酱褐色,器物呈色随纹样凹凸形式的变化呈现出黑、褐、酱褐不同的颜色表现,纹饰亦清晰明快,立体感强。

黑定兔毫盏

黑定兔毫虽在窑址残片中有发现,但没有完整的器物传世,也仅见历代文字记载。在《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有段描述或与其有关“他那卖酸馅架几上一个金丝罐,是定州中山府窑变了烧出来的”。定州中山府窑变罐应为现曲阳定窑,宋时属定州故称定窑。因定窑烧成为氧化气氛,故兔毫斑多呈金黄色。宋《大观论茶》中赵佶有“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色也。”其所谓的“玉毫条达者”即明人许次纾《茶疏》中所载“茶瓯,古取定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耳。”之“兔毛花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黑定兔毫盏”,如《茶经》所载“宋人取兔毫盏,亦于斗茶为宜”。兔毫盏釉面黑色,间有细长条放射状如兔毛般纹理,烧成气氛为氧化焰其兔毛纹理呈金黄色反光,其器称“金兔毫”;烧成气氛为还原焰,其兔毛纹理呈银白色反光,其器称“银兔毫”。

宋代黑定兔毫盏残片

黑定鹧鸪斑

黑定鹧鸪斑专业瓷器术语也叫黑釉酱彩,因瓷器表面闪耀的圆点在油亮漆黑釉色的映衬下如一滴滴油脂飘浮晃动,似鹧鸪斑鸟胸前羽毛的白色花斑,故有“鹧鸪斑”的美誉,跟建盏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定窑鹧鸪斑《陶雅》中有记载:“鹧鸪斑不能仿制,若犀尘与褐斑,犹时一遇之。白瓷釉汁中满含最细之墨点而不凹下者最为可贵,命曰犀尘。大氐雍正以前物,宋、明粉定多有之。”兔毫、油滴都是黑定窑变,是“一时之遇”,是人力无法控制的。

唐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


规格:高26.9cm

这种类型的器物是唐代特有的一种器式。它通体施黄绿釉彩,口部为喇叭状,鼓腹、平底。以龙首为流,柄呈龙尾状,从口沿经腹部到壶柄,以一条长龙作为环绕的装饰。壶的腹部,一前一后都堆着贴花,左右堆贴着团龙图案,这也是唐三彩的一种器型。

唐三彩的胎为白色,为了不使胎色影响釉色,有时需要在胎的表面施加一层白度较高的化妆土,在这类器物的露胎部常可见到这些白色化妆土。

唐三彩有手制、轮制、模制、雕塑、粘贴等成型手法。施釉是釉直接上在陶胎上,含有不同着色剂的釉浆在胎面巧妙组合,在烧制的过程中,因为釉的流动,各种不同的色釉相互渗透,最后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色彩。

唐三彩的上釉手法有多种,如点彩、贴花、涂彩、印花、刻花等。贴花是这只执壶的一个重要装饰特点。这种方法是在器胎干后,用印模印出浮雕状的图案薄片,然后把它贴在陶瓷的胎体上。贴花一般在施釉、入窑前进行,后来也有烧成后再贴花的。烧成后贴花露出胎色,呈红褐色,称露胎贴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