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艺术瓷砖 > 导航 >

绚丽多姿的制瓷艺术

绚丽多姿的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全瓷的瓷砖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09-01

艺术瓷砖。

中国瓷器发展到了宋代,不管在艺术外观还是瓷质上都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南宋时,南方青瓷便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在制釉技术上更有多项新的突破,如开始了由石灰釉向石灰碱釉的转变,发展了铜红釉和乳浊釉,发明了影青瓷、粉青釉、梅子青、油滴釉、兔毫釉以及片纹釉等。许多品种都具有强烈的玉质感。在装烧工艺中,发明了“覆烧”法及“火照”术。在唐代“南青北白”的基础上,宋代又涌现了汝、官、哥、钧、定,以及龙泉、景德、耀州等许多名窑,它们各具特色,都为我国瓷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宋制釉技术产生突破

上釉,是制瓷过程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加工工艺,瓷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瓷器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低。因此,釉料的研制就成为制瓷业中颇受重视的一环。中国瓷器发展到宋代,在制釉技术上产生了多项突破,主要表现为:石灰釉开始转变为石灰碱釉,釉质和釉色丰富多彩,发展了铜红釉和乳浊釉,出现了影青瓷、粉青釉、梅子青、油滴釉、免毫釉以及片纹釉等。另外,景德镇生产的影青瓷、龙泉窑烧出的粉青釉和梅子青、建窑烧制的油滴釉和兔毫釉等釉品种、南宋官窑烧制的片纹釉等,都在制釉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宋代制釉技术的多项重要成就对元、明、清瓷釉技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汝窑天下第一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明代文人品评把它列为首位,因而汝窑有“天下第一窑”的美称。汝窑窑址位于今河南宝丰清凉店。由于它主要为宫廷烧造青瓷,而且烧造时间不长,仅20年左右。所以传世品不多。汝窑青瓷釉色呈浅青淡蓝,或如湖水晴空或如鸭蛋青色,灰而不暗,蓝而不浓,绿而不翠。釉质莹厚滋润,有玉石之感,釉面有很明显的细小开片,器形仿古,多为洗、炉、尊、碗、盘等,素面无纹。由于天青色的主色调比较稳定而变化较小,而且釉面多无光泽,所以汝窑又是与同期瓷器的不同之处。汝窑工匠对每一件器物都是精工细作,因而能够达到薄胎的效果。可以说,汝窑青瓷代表了宋代青瓷工艺的先进水平,是中国青瓷史上的最高峰。

龙泉窑代表越窑青瓷

龙泉窑位于今浙江省西南,在北宋中期越窑渐趋没落的情况下,它继承越窑的传统,主烧青瓷,在南宋时达到它的鼑盛阶段,并成为越窑青瓷的代表。在彩绘瓷出现以前,宋代即以青瓷为主,宋代青瓷,南北竞烧,官民齐上,争奇斗艳,各有千秋。龙泉窑能够于此中脱颖而出,主要就归功于它在继承上有所创新,烧出了粉青釉、梅子青等特殊品种。龙泉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也比较多样。早期比较普遍地采用刻花装饰,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等纹饰。北宋晚期开始出现刻花莲瓣纹,多装饰在碗的外部,瓣尖呈圆形,瓣内均划直线。这一时期浮雕和堆贴的装饰手法也大量运用于瓶盖和器物外部,从而带来了瓷器的立体感。龙泉窑作为宋代著名的青瓷产地,其影响较为广泛。邻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两县都是龙泉窑的竞相仿效者。龙泉窑也因其高超的青瓷工艺而存在了近800年。

景德镇青白瓷成名

景德镇是宋代江南地区著名瓷器产地,在当时以主要生产青白瓷而闻名于世。青白瓷是一种仿玉产品,在古代因玉器属稀有珍品而多为统治阶层所垄断,人们只好转而寻求以瓷代玉。景德镇匠师出色地实现了这一模仿,烧出了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满足了市场所需,博得了“假玉器”的美称。青白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与白之间的薄胎瓷器,釉色明澈丽洁,白中泛出一种青绿色或青蓝色;其胎质洁白而坚,轻薄透明。青白瓷在宋以后相继有“隐青”、“影青”、“映青”、“印青”等别称。青白瓷还辅之以刻花、篦点、篦划和印花装饰,更增强了青白瓷的艺术感染力。北宋前期青白多光素无纹饰,规整的器形和润洁如玉的釉子,博得了人们的赞赏。中其以后至南宋,刻划、印花纹饰的大量出现,使青白瓷更加盛行。

耀州窑系独具风采

宋代北方青瓷的著名产地,是耀州窑,当时北方民窑青瓷便以耀州窑为代表。北宋前期耀州窑曾一度仿烧越窑青瓷,如仿越窑同类装饰而作浮雕莲瓣纹饰。但随着刻花装饰达到成熟阶段,耀州印花青瓷也逐渐流行,并对今陕西、河南、广东、广西等地的瓷窑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了耀州窑系。耀州窑青瓷刻花具有刀锋犀利、线条洒脱的特色,在宋代刻花装饰中堪称一流。耀州窑刻花题材丰富,以花卉最为常见。耀州窑青瓷器形以生活实用器皿为主,造型浑厚,纹样潇洒犀利,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朴实健康、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

定窑饰花瓷器兴旺

定窑为宋代5大名窑之一,从唐代时就开始烧制白瓷,至宋后期白瓷更是著称于世。此外还在白瓷胎上涂罩高温色釉,烧制出墨瓷、紫釉、绿釉以及白釉剔花等品种,并大量饰以花纹,因此定窑瓷器更加为世人所喜爱。定窑饰花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绘金花等。定窑刻花工艺还常见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的外侧划以细线相衬,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也强调了主题。定窑印花题材多为花卉,还有走兽、禽鸟、水波游鱼等纹饰。由于定窑瓷器胎体坚细轻薄,釉色较为丰富,花饰内容富有生活气息,以及瓷器种类符合人们的普遍需要,因而定窑瓷器在宋代一直长盛不衰。

南宋官窑与五大名窑齐名

南宋官窑窑址在今杭州一带。据文献记载,宋室南迁后,在首都临安(今杭州),先后设立的两个官窑,一是修内司窑,二是郊坛下窑。修内司窑与北宋汴京官窑、汝窑相似,都是紫口铁足,都有蟹爪开片。此窑地址迄今尚未得到证实。南宋官窑传世器物以盘、碗、洗等圆器较多,器身有葵瓣、莲瓣诸式,造型精细规整。南宋官窑存世时间不长,而且官窑之间前后依存性较明显,南宋官窑(修内司窑、郊坛下窑)都模仿北宋官窑(汴京官窑、汝窑),注重器形釉色,不重纹饰,素面无纹,浅青色中没有明显的开片面,器形端庄大方,富于贵族气质。

延伸阅读

悠久的制瓷历史


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美丽多姿的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人造的晶体,用此种釉装饰在各种瓷器的表面上一次烧成无需人工去加工描绘,点金加粉,就会呈现出各种色彩的花纹,常见的有花朵状,冰花,雪花状、松针状,线状、星状的晶体,以现在制成的结晶形状来看就约有45种之多,花形绚丽多彩,美妙自然,可谓“巧夺天工之美,精取玉色之秀”。

结晶釉的形成,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晶成分,使釉在形成玻璃的过程中形成过饱的溶度,由液相过渡到固相便从液相中析出结晶,溶体的结晶只是在温度相当于该物的熔点时发生,也就是熔体过冷时才能发生。结晶釉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高温结晶釉、低温结晶釉。若按其所含的结晶剂不同来划分,种类更加繁多。

结晶釉是在中国古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在瓷器色釉的基础上,利用氧化还原气氛,制造窑变花釉,其中有些色釉自然地呈现绚丽多彩的微晶,如天目、星盏、茶叶末、铁锈花、葡萄点、芝麻点等名贵微晶结晶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产品。景德镇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巩固、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晶釉品种丰富,有大结晶和小结晶之分,大的直径可达12厘米左右,小的只有针眼那么大,以其结晶体的形状而言,有葡花状、乳花状、条状、冰花状、星形状、松针状及螺旋状等,而色泽更是丰富多彩。

而今,结晶釉的技术在景德镇已相当纯熟,它可以自成一种绚丽多姿的纹饰,也经常用于当代当代艺术陶瓷的绘画之中,尤其是于雪景的描绘,结晶釉大有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

制瓷工艺


利坯(粗坯修整)

打圈(瓷胎装饰)

汶水(浸水使胎彩绘融合)

瓷器生产的基本工序为选料、制坯、上釉和烧造,每道工序又包括多项复杂的操作,任何一步操作的失误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中国古人经过上千年的摸索实践,成功总结出一整套制瓷经验,使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瓷器最早使用高岭土作为胎体原料。高岭土是粘土的一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大约东汉以后1000年间,普遍使用瓷石作为原料。瓷石为块状固体,是一种由硅酸盐、石英、云母组成的混合矿物。元代时,始将高岭土与瓷石混合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混合前先将瓷石粉碎加工,然后与高岭土一起搅拌成乳液,经过滤、陈腐,再脚踏使其均匀后才能作为制坯的原料。

瓷器制坯方式与陶器制坯基本相同。早期曾经使用过手工捏制和模具压制的手工成形方法,后来基本都使用轮式拉坯方法,这种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方法一直到近代还在使用。

瓷坯成型后即可上釉,有时为了对瓷器表面进行装饰,会先在坯体表面刻划或彩绘,然后才进入上釉工序。釉是一种包含石英、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混合物,在高温下能够熔融,最终附着于胎体表面,形成结晶的玻璃状釉层。正是由于釉层的存在,瓷器才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此外,釉层本身的颜色和光泽也是瓷器具有美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瓷器上釉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浸釉、浇釉、吹釉和荡釉。浸釉就是将坯体浸入釉液,使釉液附着于坯体。浇釉多用于较大的器物,以浇淋的形式上釉。吹釉是利用一根空心管状物,以气息将釉液吹至坯体表面,此法上釉均匀,而且能上薄釉。荡釉是器物内表面上釉的一种方法,以回旋振荡方式使之附釉。

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烧造,瓷器釉层的颜色、光泽、表面形态等都与烧造的温度和气体氛围密切相关。可以说,烧造是制瓷过程最终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步,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

制瓷原料分为几类?有哪些基本的制瓷原料?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泥土做成了精美的陶瓷器,当这些陶瓷器最初运到欧洲时,轰动一时,称为"天上的珍品",其价格与黄金等同。这就是历史上"泥土变黄金"的事实,今天有"泥土"同样也能制成精美的瓷器,同样也能再现"泥土变黄金"的事实,可今天制瓷用的不是普通的泥土,这就在讨论"制瓷原料"的问题。

制瓷原料虽然有许多种,但陶瓷工业生产中有的最基本的原料是石英、长石、粘土三大类和一些化工原料。

上述三类原料,提供了配料的基本组分,并以一定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各"相"!,而构成瓷。

从工艺角度讲,它们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塑性的,另一种是非可塑性的。前者主要是粘土类物质,包括高岭土、多水高岭土,烧后呈白色的各种类型粘土和作为增塑的膨润土等。这些可塑性原料在生产中起塑化和结合作用,赋于坯料以塑性与注浆成形性能,保证干坯强度及烧后的各种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它们是成形的基础,也是粘土质陶瓷的成瓷基础。

属于非可塑性的原料主要的石英,它可降低坯料的粘隆。烧成时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除石英外可以起到瘠化作用的尚有由粘土、高岭土煅烧后变成的熟料和碎瓷粉等。

长石则属于熔剂原料,高温下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产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除长石外,还有伟晶花岗岩、滑石、白云石、石灰以及景德镇地区常用的釉灰等也起到同样作用。

法国窃取中国制瓷技术的故事


中国的瓷器驰誉全世界,到处受到人们的喜爱。17、18世纪,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和黄金一样贵重。那个时候,欧洲人对瓷器的认识简直可笑。当时有一种薄如蛋壳的“脱胎”瓷器传入欧洲。这种瓷器既薄又轻,光鉴照人,特别透明。于是有一位法国作家,装成行家,竟然神乎其神地吹嘘说中国瓷器是用蛋壳、贝壳制造的。欧洲的王公贵族为了满足强烈的占有欲,发狂地逼迫骗人的炼金术士给他们仿制中国瓷器。在18世纪初,法国人还只能制造含有大量玻璃质的强度很低的软质瓷器。半个世纪的光景过去了,仿制质地坚硬、素肌玉骨、绚丽多彩的中国瓷器的工作毫无进展。于是,一个叫奥里的神父,竟然派遣一个叫安特略可的传教士到中国江西景德镇去盗窃中国的制瓷技术。

在景德镇,安特略可装成传教的使者,整天出没在窑场中,到处乱窜,搜集技术情报。1712年和1722年,他通过两封长信,把景德镇瓷器的原料高岭土和瓷石的使用情况及整个工艺过程,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给奥里,并且偷走了高岭土和瓷石的实样。这样,在安特略可到中国20多年之后,法国才制造出真正的瓷器。

龙泉窑制瓷习俗


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制瓷规模空前绝后,技艺登峰造极,龙泉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瓷业中心,至清代逐渐衰落。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恢复生产,龙泉青瓷重振雄风,再度辉煌。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与“弟窑”。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其产品“胎薄如纸,釉厚如五,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古雅端庄”;弟窑胎白釉青,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清丽淳厚。龙泉青瓷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起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现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古代产品特色,并有所突破和发展,历年来在各类全国性评比中夺魁,其精品被誉为“国宝”,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所陈列和收藏。1998年10月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龙泉青瓷制瓷业十分兴旺,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泉瓷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种独特的习俗。

拜祖师爷 在龙泉,哥窑弟窑的创始人章生一、章生二被后人尊为窑业祖师爷。过去在烧瓷的龙窑、鲤鱼窑的窑头,都张贴有“师父榜”。师父榜除祀师神位外,并附祀山神、土地、搬水童子、运水郎君。每逢农历初二、十六两日,瓷匠必须置办酒肉、茶饭、点香烛在窑头师父榜前祭祀,磕头膜拜,然后分食祭品,俗称“过日”。

择基建窑 建窑首先请风水先生择定吉地和黄道吉日才能开工建窑。开工时,要在窑地设祭礼神,以求烧出好瓷器。建窑日严禁儿童、孕妇人窑地,也不许有人挑粪桶从窑地前经过,以防触犯神灵,降祸于窑。

祭窑 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祭窑日,俗传这一天是哥窑祖师章生一“窑变瓷器”制成的日期。届时窑匠要沫浴斋戒,在祖师爷的香案上放置用面捏成的童男童女,在窑头师父榜前设祭,点香烛跪拜,祈求祖师保佑烧出优美瓷器。窑场用膳 窑工在窑场用膳不能说话,用膳时碗筷不能碰响桌子,也不能把筷子架在碗上。

入窑 入窑要择三、六、九的日期,并要祭祀祖师、山神、土地。在人窑的整个过程中要讲吉祥语,要严禁秽物经过,防止秽气入窑,影响烧窑。

做窑福 在龙泉不管是建瓷窑、瓦窑、炭窑时,在窑旁都要立“窑公”。开窑点火必先祭祀“窑公”,并备酒肴请师傅,即做窑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