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瓷片 > 导航 >

收藏瓷器 藏友不妨从瓷片玩起

收藏瓷器 藏友不妨从瓷片玩起

瓷砖瓷片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9-04

瓷砖瓷片。

“亿元”青花瓷瓶仅值百元

“花小钱,捡大漏”恐怕是不少藏家最渴望的经历。前不久,一位藏家珍藏多年的元青花瓷瓶被圈内专家鉴定为高仿品,让不少藏家感慨不已:瓷器收藏该怎么玩?

“亿元”青花瓷瓶仅值百元

8年前,武汉的高先生在安徽合肥出差时,路过古玩市场遇到这件鬼谷下山图案的青花瓷瓶,当时老板叫价1万元,经过一番砍价后以6000元的价格成交。

不久,高先生将瓷瓶送到北京的一家鉴定机构,该专家仔细看过后认为这是一件元代青花真品,市场估价过亿元,拿到鉴定证书后,高先生花2000多元买了一个保险箱专门放置。

半个月前,国家鉴定估价师熊胜华鉴定,高先生的这件青花瓷瓶是一件现代高仿品,价值仅在100元上下。高先生大为惊讶,拿给其他专家鉴定,也被认定是仿品。

民国民窑瓷器仍可捡漏

元代青花瓷在市场上难得一见,并不代表古玩市场中已经无漏可捡,也有眼力好的藏家一样能花了小钱买到了划算的瓷器。

不久前,武汉市民陈女士家里的一件青花瓷经专家鉴定,是民国时期民窑青花瓷瓶,市场价在1.5万元左右。陈女士十分高兴地道出了收藏经历,这件瓷瓶是她父亲三年前在香港路古玩市场中淘的,当时仅花了8000元,如今价值将近翻了一倍。

熊胜华介绍,民窑瓷器成交价一般是几百元、几千元,高的数万元。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不如从存量更大的民窑瓷器收藏入手。

藏友可先从瓷片玩起

对于眼力不够、经费不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专家介绍了一个入门的好方法:先去古玩市场中买破损的瓷片。

“旧瓷片虽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仍然是高水平的,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工艺水平。各时期瓷片相当于一本字典,能帮助收藏者少走弯路。”熊胜华介绍,买瓷片要看窑口和品相。瓷片胎釉保存好、磨损少,青花发色能清晰、釉上彩料保存完好、带有款识或铭文的瓷片收藏价值更高。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瓷片升值潜力大 古董收藏从瓷片起步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内涵丰富,信息量大,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通过“上手”古瓷片,收藏者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是普通人从书本到实际学习古瓷鉴定的捷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古瓷片收藏市场逐渐形成。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在北京的报国寺,每周四都有20多个瓷片摊位;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每周六、日,这里有七八个卖瓷片的固定摊位;琉璃厂、爱家市场内一些古董店中也常有瓷片交易。瓷片价格有的几元、几十元,有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天青月白梅子青、青花五彩单色釉、宋元明清历代瓷片,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古陶瓷爱好者,推动了瓷片收藏市场的发展。北京甚至还有一个睦明唐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

七八年前,一块画面好的明代嘉靖官窑瓷片两三元钱就能买到,现在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五六百元。五年前一块清代康熙斗彩龙纹片,在工地上可能以五角钱就能拿下,现在花上几百元也不好找了。目前的市场上,块儿比较大的元青花、明永宣青花开价已到万元以上。

我国古瓷历朝历代窑口众多,品种极为丰富,是其他任何藏品无法比拟的。古瓷片能反映出整器的艺术信息,“残而不失其美”。胎骨、器型、釉色、色彩、装饰、款识、光泽等要素都能显示出瓷器的制作工艺之美;瓷片上的人物、花鸟、山水、动物、书法等图案不仅具有艺术情趣,还能反映出历史信息,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渔樵耕读、携琴访友、元宵观灯、清明踏青等图案,使古时的民风习俗跃然“瓷”上,这本身便是一种美。越是名窑、名品瓷片,这种美的含量越大,品位越高,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当然也要注意风险。虽然说由于价值相对较低,市场上的古瓷片赝品比较少,但一些假冒名窑名品的货色也时有所见。因此,收藏古瓷片也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另外在购藏瓷片时,还要清楚两件事:一是我国瓷片收藏市场目前还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与整器相比,瓷片收藏仍然是仅限于一定范围,瓷片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如艺术品拍卖会上就还很难见到古瓷片上拍;二是要保持心态平稳,把接触和欣赏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投资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切忌赌博和投机取巧。

为什么会出现古瓷片价格大幅飚升的情况?

古瓷是历史珍品,不可再造。由于年代久远,保留到今天的名窑、名品瓷器少而又少。市场上很难收集到完整而又品相好的古瓷名品。因此,一些收藏者往往收藏历史上的名窑瓷片,以慰嗜爱之心。如宋汝窑、官窑、哥窑的瓷片,自宋代起就一直是收藏家寻觅的对象,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讲的就是珍稀瓷片的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收藏和喜欢古瓷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加,这就使古瓷片价格“水涨船高”。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其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哪些古瓷片的升值潜力较大?

从年代上看,各个时期的古瓷精品,如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及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中的一些有名头的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一般情况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生活器的价值:那些数量上相对少、制作上相对精良、器型上相对奇异的瓷片,在收藏市场更受青睐。同时,要尽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所谓有“天”有“地”的(带口沿和底足的),信息量大,研究价值相对高。古瓷片也要做中长期投资。收藏者适度的“养一养”、“捂一捂”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另外,打“地区差”也是一种有效的购藏手段。由于审美观念、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同一种古瓷片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购藏瓷片要注意哪些问题?

古瓷片爱好者在购藏瓷片时,一是要了解中国瓷片收藏市场目前还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与整器相比,古瓷片收藏仍然是仅限于一定范围,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就还很难见到古瓷片上拍;二是要保持心态平稳,把接触和欣赏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投资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切忌赌博和投机取巧。虽然说由于价值低,市场上的古瓷片赝品比较少,但一些假冒名窑名品的古瓷片、赝品也时有所见。初涉这一领域的人,在收藏中不要盲目攀比和贪大求全,要量力而行,最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专题收藏。要从一般到中档再到高、精、尖,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消化。

有缺陷的古瓷器有没有投资价值?

中国古玩界“古玩毛了边,不值一文钱”的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可是对于外国的玩家来说这个规矩不太适用。他们认为只要是文物,缺陷并不影响它的根本价值,有一些特殊的文物,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美。综观近年来在国外各大拍卖行出现的中国古代瓷器,有相当数量的是经过修复的。例如2001年11月份在英国伦敦苏富比的中国瓷器拍卖会上,一件估价为10万~20万英镑的明代成化斗彩天字罐拍出了75.15万英镑的高价。而这件天字罐就是残器,是不完整的修复件,而且器口颈部磨平,缺盖。目前国内一些资深收藏家正在改变观念,开始悄悄地收进残器了。在古艺术品来源越来越贫乏、精品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也是必然之举。

陶瓷鉴定不妨从底足着手


陶瓷鉴定不妨从底足着手。

陶瓷鉴定,不外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单器型就够复杂了。老师越讲,听起来越糊涂,回家翻书越多,脑子越空白,心中着急却不知从何着手。突破口是什么呢?作者的体会是不妨从底足着手。

小小的底足好似人的内脏,抓住“五脏六腑”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发现真品。

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火石红”(窑红)、“垫烧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代瓷器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

“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代陶瓷的特征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较为明显,而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

“棕眼”(针鼻孔),康熙时底釉处往往出现大小不一的“棕眼”,疏密不均,但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体。而光绪民国及现在仿康熙的作品“棕眼”较浅,从“棕眼”里一般看不到胎体。

“火石红”(窑红),明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明时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湖米底”,见于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敲底”,见于道光时钧红,由于其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沾窑砂”,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陶瓷日用品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从瓷片看陶瓷投资收藏之道


歌德有句名言“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只要把握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门类、不同品质的收藏者。然而,幸福和快乐是以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要成为真正的收藏家除必备的兴趣、规模、珍品外,最终还要有自己能够引领收藏的学术观点。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大收藏家王导、谢安,他们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及至唐朝著名的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收藏字画,历经五代,从而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其后经历了宋代晚期、明晚期、清晚期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收藏高潮。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及现代功利主义的盛行,近30年来的收藏热的确更像发财梦或金钱文化的躁动。

在人类的历史上每当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大量的艺术品总是被收集入宫或成为富裕阶级的重要投资手段,其低风险,高收益吸引着大批有识之士。不少高端藏品的最终归宿都流向某个财团或博物馆。香港胡惠春先生的“暂得楼”部分藏品已永久展示在上海博物馆;著名的达维德基金会的藏品也最终归于大英博物馆,可见短暂的个人幸福与快乐还链接着人类未来的文化建设,从长远来说,收藏家拥有的本质并非索取而是奉献,能真正使收藏家感到永恒幸福和快乐的是自己心中总惦记的那份社会责任。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产业(金融、地产、艺术品)回报率最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当数艺术品投资,原因是它比金融、地产更具有超越地域、流通限量及不可再生的特征。历代收藏家,基本上都是当时有财力的人,也有例外:从十几年前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至今的瓷片收藏,却给少有资本的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多数瓷片标本现在的增值率都远在百倍以上,一些能够补史、证史的珍稀资料的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况且,城市遗址出土瓷片的质量和数量还记录了该城市相应时期、相应地点的消费水平,给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更广泛的学术价值。时势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瓷片收藏家,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卖房购藏。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只有机会尚存,找一个相对人烟稀少、相对平坦的地方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藏梦,亦可在新发现的惊喜和拓展见识的成就感中享受快乐!

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陶瓷史,瓷片标本从未像现在这样倍受青睐。“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正在成为瓷器爱好者的共识。昔日的“垃圾”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古文化资源之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便是根据散落在地表上的陶片进而发掘成功;1986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偶然发现河南宝丰瓷厂王留现先生在清凉寺搜集的一件汝窑洗,经调研后揭开了汝窑窑址的千古之谜;深圳考古研究所通过钧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把原以为是“宋官均”的刻有数字的花器类改正为“明官均”;据说,南京博物馆藏洪武白釉瓷器,首先发现者便是“瓷片一族”;明龙泉窑“供御器”的窑址,也是杭州瓷片爱好者通过市场上出现的古瓷片,“顺藤摸瓜”而最终找到的;在西安,收藏者结合本地出土的精美瓷片,正在讨论有关“柴窑”这一古老而又极富新意的话题,一个未知世界的门再次被敲响,无论如何,根据精美的出土瓷片(见标本)五代耀州窑青瓷雄冠唐宋之交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造假技艺日臻成熟的今天,瓷片标本更彰显出其无可代替,甚至无以伦比的“经世致用”性。多见而识之,知者次之,学术不断有所突破,藏家练就一双“慧眼”,瓷片功不可没。当前瓷片收藏在全国已初步形成规模,许多人都期望辟瓷片为蹊径,在视野不断开阔中轻松走进中国陶瓷史的深处,探索其不为人知的奥秘,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任何一个收藏门类来说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区分真、赝品首先是识真的问题。学瓷之道,只有你从可靠的实物中得到切身感受,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瓷片标本的摸索和体会便是一条通往识真的捷径。然而,现瓷片市场亦鱼龙混杂,犹如买流传有序的完整器一样,最好在已形成的瓷片圈内购藏、学习。当然,瓷片收藏并非学瓷的必经之路,但如果经历从认识瓷片到买残器,再到买完整器的循序渐进的收藏过程,将可以拓展你的视野,增强你的判断力,从而避免走许多弯路,少交许多学费。

所谓“白壁求善价,明珠难暗投”。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陶瓷收藏脉络,有别于其它投资的是其受当时社会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炒作较少,它们总是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并一直持续、稳步上升,其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岁月的流逝及当时的认知水平、藏品的质量、存世量和流通量。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精品每五年左右可成倍增长,相同的收益,若投资俗品会付出成倍的时间成本。试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工厂、市场、官场艰苦博弈,而最终是否能获得投资的高效益还往往是未知数。但投资艺术品是成功人士别有洞天的明智选择,它们既能使你得到文化享受,又可获得高回报。然而最理想的收藏时机并非在所谓盛世,而是在相对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最理想的卖出时机却恰好是在盛世:在市场相对繁荣时,从2009—2010年春拍结束,国际收藏界中声名斐然的尤伦斯夫妇就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6.05亿元。从去年开始,以陶瓷收藏为主的瑞士“玫茵堂”也在继续把握着五十年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卖点。而接棒的人当然是实力非凡的有识之士,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社会必然继续发展的前景和藏品本身悠久的文化沉淀及其无法复制性。请相信:只要你抱定人生最终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多少?而并非虚无的赢利,即使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只要你收藏的是精品,你便会在兴趣与财富同步增长的同时活得幸福快乐!

收藏之道重要的不是你曾得到的,而是你曾经付出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弥足珍贵,还是微不足道,都将留给别人,即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收藏之道本质上便是为人之道,也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就是说你的收藏性格同样会决定收藏命运。一旦涉猎收藏时,应尽可能少一些浮躁,量力而行,即“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捡大漏”的事,即使是对历经千锤百炼的“行家”来说,成功的概率亦犹如买彩票一般,可想而知对于缺乏技术准备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收藏者而言:“空谷幽兰”般的境界不过是梦想而已。

汪友棠瓷器收藏价值


汪友棠又被世人称之为汪棣,字柳村,长山水、以画花鸟人物画见长。他的生卒年不详,在相关历史资料上没有过多的介绍。史书记载汪友棠是安徽黟县人,室名为“修竹轩”。我们从其流传于世作品来看,其绘画作品的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到民国前期的这一段时间里,是属于高产的瓷画家,其作品的画路较宽,涉猎范围较广。他的作品既画人物、山水、也画花鸟。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汪友棠曾经是浅绛瓷绘大师程门的弟子。就藤屋所看见的,汪友棠所绘画的浅绛彩瓷,有着纪年的作品,其最早出现的作品时间光绪十七年间,其最晚则是延续至民国十二年,他一生的创作生涯已经长达到三十余年左右,可谓是瓷画坛界的长青树了。

我们从其流传于世作品上来了解,汪友棠先生及其擅长绘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绘画主题。还兼及书法创作,使之四体皆备。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品种多种多样,且器物丰富多彩。不论是大到二尺有余的花瓶,还是小到盈寸的酒杯,他所创作的瓷器作品不管是从其色彩搭配还是从其构图的绘画技巧来看都是无不精致且巧妙,凸显出其创作人的深厚功底。汪友棠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清新秀雅,洒脱自如,有着一股清新、清纯、自然、和谐生气扑面而来。

让我们从其作品的艺术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汪友棠先生虽然学于程门,但是却与其师父清苍的绘画艺术风格完全相反,所以使得他的瓷器作品最难把握,使之极易流于甜媚,但是由于他能博采众长,从而达到清新高超的境界。他的山水瓷器作品主要是受黄公望、沈石田、石溪等人的影响,注重其笔墨运用的技法,不管是用笔还是用墨,都是潇洒自如,流美雅逸。

而花鸟画的瓷器作品则师法元人、唐伯虎、八大山人、华秋岳等人。人物画的瓷器作品则是取法仇十洲、唐伯虎等人。汪友棠先生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善于吸收消化,取精华去糟粕,且又富于变化,风格华丽而娴静,瓷器作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喧嚣浮躁的成分。也正是因为他的瓷器作品有着以上的这些特点,使得其作品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他与友人的作品粉彩挂屏就以1495万的高价所成交,由此可见其作品的市场潜力。

瓷笔筒收藏正当时 各位藏友还等什么


笔筒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文房用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材质的笔筒,譬如说瓷笔筒、木笔筒、竹笔筒、漆笔筒、玉笔筒、牙笔筒、紫砂笔筒......其中,笔者最喜欢的是瓷笔筒,它在目前收藏市场上具有非常高的人气。

放眼当前国内瓷器收藏市场,清代瓷笔筒的存世量并不多。清代瓷笔筒的釉色品种丰富多样,包括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墨彩......其中,康熙青花笔筒、雍正墨彩笔筒以及乾隆粉彩笔筒,都展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准。

就器型而言,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生产的一部分瓷笔筒,仍然体现出了明朝笔筒的显著特点。清朝中期之后生产的瓷笔筒,基本上都是直身圆筒;就图案而言,清代瓷笔筒的图案取材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动物......但是主要以山水和人物题材为主。就形制而言,清代瓷笔筒随着时间,不断地发生改变。清代顺治瓷笔筒器身相对较高,器底平,胎壁厚;清代康熙瓷笔筒,器身相对较低,胎壁薄,器底中心处下凹,施以白釉;清代雍正、乾隆瓷笔筒,器身宽,胎壁薄,圈足。

“清三代”时期的瓷笔筒的现存量十分有限,故而一直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晚清至民国这段时期里,生产了大量瓷笔筒,因此存世量也比较多。在当前国内古玩收藏市场上,难以觅得一件真正的清代康熙瓷笔筒,市面上流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仿自清代同治或者光绪时期的赝品。

精品瓷笔筒符合以下几个条件:胎质和釉质上乘、表面绘画精湛以及青花发色清晰。一件瓷器表面的绘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件瓷器的艺术价值,而它艺术价值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收藏价值。图案以人物为题材的瓷笔筒的收藏价值,要比以山水为题材的瓷笔筒高一些。譬如说,在二零零二年北京拍卖会上亮相的人物图案瓷笔筒,估价几乎都在两三万元钱左右,甚至其中品相比较好的成交价格在二十万以上。

从明末时期到清朝时期,笔筒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古代瓷笔筒是无数雅士骚客的心头好,到了现代古代瓷笔筒成了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眼中宝,瓷笔筒收藏正当时,各位藏友还等什么?

想要收藏定窑瓷器的藏友必看


11月18日讯,对于定窑瓷器,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评价是“定州花瓷琢红玉”,元代文人刘祁的赞誉是“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但在南宋诗人陆游看来,这种东西却登不了大雅之堂。他在所著的《老学庵笔记》中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陆游说得没错,“芒口”确实是北宋晚期定窑瓷器的一大特色和缺点。所谓“芒口”,就是器物的其它部分满釉而口沿处无釉,是当时为增加产量和节省燃料而开始广泛采用把器皿反过来烧的覆烧法造成的。这使宋徽宗率先弃定选汝,定窑瓷器的售价一时一落千丈。

但是作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从五代后期到北宋中期的近100年时间里,定窑曾经烧造出大量精美的白瓷并使北方以漳河、汾河两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瓷窑系。在这个窑系中,除河北外,还有山西的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等。

定窑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在古代属于定州,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元代,是最早被选为北宋皇室用瓷的窑坊。考古资料表明,在已发现的定窑瓷器上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奉华”、“聚秀”、“德寿”、“慈福”等铭文,多达15种之多,而且有的铭文是进宫后由宫中玉工所刻,如“奉华”、“聚秀”、“德寿”等北宋皇宫殿名。

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定窑瓷器在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时也是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而且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

除了白瓷,北宋定窑也兼烧酱釉、黑釉、红釉、绿釉等瓷器,即著名的紫定、黑定、红定、绿定。明代曹昭对紫定、黑定推崇备至,认为“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如今的拍卖市场似乎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10月曾经拍卖过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成交价高达1239.4万港元(约合158.9万美元),是拍卖数据库雅昌艺术网有记录的白定最高价格的3.3倍。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说明存世量相对较大的定窑瓷器价格比不上宋代五大名窑的其它产品。记录表明,汝窑、钧窑、哥窑和官窑瓷器的拍卖纪录仅分别为577.5万元人民币(约合69.83万美元)、398万港元、364.78万港元及1100万元人民币。

涧磁村从唐代开始便已经制作出了和宋代白瓷相当接近的产品,并且大致可分为3种:第一种为日用粗瓷,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子、盆、三足炉和玩具等,器沿均折成唇边,丰肩、平底或玉璧式底,一般胎骨厚实,断面较粗,胎色灰白,烧结良好,与唐三彩胎骨有较多相似之处;第二种是小的装饰用品,如各式盏托、葵瓣口盘、兽形曲柄壶等,胎比较薄,断面较细而胎色洁白;第三种胎质更加细腻,胎色略黄,有部分产品为了取得洁白的效果,还在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与宋代定窑白瓷相比,除了纹饰外,其它方面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

宋代定窑瓷器造型极为丰富,有盘、碗、灯、炉、盆、瓶、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面多为乳白色且白中闪现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黄绿色流釉,外壁釉薄处可见旋坯痕,如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釉面有大小不等的气泡。金代定窑器的部分产品内底有一圈露胎,是与北宋产品的明显区别。

不同时代定窑产品的器足与器形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以碗为例,唐代早期产品大多平底浅身,胎质厚重,后期器身多为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薄而里外施釉。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初。此后,圈足制作更加精致,口沿也由直口变为唇口。到了宋代中期,器壁已由45度的直线形渐变为略呈弧状的曲线形,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了很大转变。

在五代之前,定窑白釉器都光素无纹,但到北宋初年以后,由于吸取了邢窑白瓷的精华和唐末、五代越窑的装饰技法,逐渐形成了划花、刻花、印花3种装饰技法。

划花是以篦状工具划出的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最常见的是莲瓣纹,有的还配有鸭纹。不过有些早期器物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一起运用,如在盘、碗的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较常见的纹饰为对称的双花图案。

印花纹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牛、鹿、麒麟和龙等动物。

在定窑瓷器中,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立件只装饰变形龙纹,而禽鸟纹饰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花卉纹则以牡丹、莲花最常见,布局多缠枝、折枝并讲求对称。

值得一提的是,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4层,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

从瓷片看哥窑器传承


哥窑一直是个谜,对清宫的传世宋哥窑器,看法也不一。这些学术性问题留给专家学者去考古论证,我们玩瓷族用瓷片来作旁证也是一途。

笔者在一堆宋代瓷片中看到这小瓷碟残片,犹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眼睛为之一亮。瓷碟为米色釉,灰白胎,百圾碎,釉面木光。器外不施釉,看器底处理是北宋的。此实物表明,这是件宋哥窑米色釉瓷碟标本。几年前,两家宋代住宅遗址,出土很多窑口的宋瓷残片。其中宋哥窑天青釉花口洗标本,香灰薄胎,天青色釉,开铁线片纹,无金丝,与修内司官窑出土的瓷器标本很相似,釉表面如人出汗之皮肤。

镇江市地处长江与运河相交的黄金水道,在宋代是各窑口瓷器的集散地,但宋元哥窑瓷器及标本却很少,说明当时宋元哥窑瓷器不多。笔者有一大块哥窑米黄色釉洗标本,炒米黄色,厚胎厚釉,灰白胎,小器大片,底部留有垫烧圈痕。令人惊讶的是,从断口侧面看,釉有3到4毫米厚。器型古朴敦厚,为宋末元初之物。

按比较规范的说法,宋元的称哥窑器,明清仿哥窑的应称哥釉器。元末明初的哥窑器出现米色釉的,南京明代沐英墓出土过一对元末明初米色哥釉贯耳瓶,说明哥釉器开始闪亮登场,有据可查。明代哥釉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既不同于宋元哥窑器的古拙浑雄,又不同于清代哥釉器的浮华亮丽,显得浑厚沉静。

到了清代,摹古仿古之风盛行。作为瓷器,仿哥釉的技术已十分成熟。如图3的清代哥釉器标本中,釉色有天青、米黄、米色,片纹有蟮血红、铁线、墨线等,器型有盘、钵、瓶、罐。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哥釉罐、瓶器内,均可见拉坯的旋纹,而当今的不少哥釉仿品,却无此特征。

从器形谈瓷器收藏代价


瓷器的器型变化多端,瓶、尊、炉、觚、壶、盘、碗、杯、罐、盆、盒、枕、缸、砚等都是瓷器的器型,本日我们在这里只讲四类,瓶,壶,盘,碗。为什么?由于常见,常见才是“胡同儿”说瓷器给各人带来的知识要素,假如我每天讲宋汝窑,您每天听懂了,见不到,又有什么代价呢?

一,瓶:

我们一样平常收藏瓷器中见到的各种瓶特殊多,什么抱月瓶,玉壶春瓶,琮式瓶,一大堆名词(此处省略100个名称),瓶也是收藏中各位藏友喜好的器型之一,为什么?由于瓶的生存难度较大,一样平常器型相对较大,有的有盖,更加难以生存。瓶展示结果最好,我们收藏瓷器大多摆设于家中,因此瓶是最受各位藏友喜好的。同时代价也相对最高。同样的康熙五彩碗大概卖不外一件光绪五彩瓶。瓶有许多种叫法,那么我们怎样判定瓶的路份呢。“胡同儿”逛市场发现,礼器代价最高,赏器次之,实用器最后,彩绘瓷比青花贵些,方瓶比圆瓶代价高,虽不绝对,但是精确率95%。从名称上看,礼器的名称最为拗口,好比琮式瓶。我们在一样平常生存中很少用这种名字。赏器一样平常器型较小,有的可称为尊,多为方瓶,其他的就是实用器了,花瓶,箭筒等。实在我们判定一件瓷瓶的代价重要照旧看是否广泛,是否稀疏,留意越是稀疏的瓷器肯定越美,大概您不懂瓷器,但底子的审美中国人都差不多的。

二,壶

为什么说壶?由于如今市场上需求量大,各人也见的比力多。壶作为瓷器收藏中排在第二的器型品类,最紧张的是它同样也是立件。与瓶雷同,壶的生存比力难,特殊是壶大多有盖,在光阴的长河中,壶盖每每丢失。同时,古人对于茶道非常讲求,因此壶多出佳构。比力著名的壶有辽的鸡冠壶,元、明的多穆壶、 僧帽壶以及相沿至今的酒壶、水壶、茶壶、卤壶等。壶的器型多样,多出佳构,现在在市场上,与瓶相似,彩绘壶的代价高于青花。壶的脱销与当代人民的生存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与壶相匹配的茶具,也是市场追逐的核心之一,由于他们具有肯定的实用代价,因此多受土豪的青睐。现在市场上最热销的是清三代的茶壶,有的佳构达数万元。

来几把牛壶(此中一个是胡同儿的哈哈)

三,盘

这里信赖有许多人会反对我了。由于碗是蹲件,按说应该比盘值钱。这正是“胡同儿”本身的一些见解,想与各人分享。盘在现在的收藏过程中被藏友忽视的重要题目在于盘较多,生存较完备的也相对较多些。但”胡同儿“以为,盘的收藏艺术代价现实上高于碗,由于盘的展示面积更大,具有较好的展示结果。而且盘虽多,但是佳构却少,盘的收藏可以满意浩繁藏友的需求,真正实现低门槛,高要求。盘在收藏过程中有一个比力大的特点,就是越大也相对越值钱。许多外国人把中国的瓷盘买归去干脆打个孔,挂起来,根本不利用。盘的器型相对简朴,没有那么多样式,无非就是方盘和圆盘之分,但实在代价差不多,没有多大区别。

来几个经典画片的盘:

四,碗

碗在本期中最后被提及确实与个人喜欢有关,”胡同儿“以为,碗是最难展示的,而且生存难易与盘相近,存市量也较大,因此在这四种器型中,碗是相对代价最低的。在各种购买的过程中,按照这种原则,精确率70%,阐明争议相对其他较大,许多人照旧以为碗的器型强过盘。碗的种类比力多,有撇口腕,花口腕等。好的碗器型肯定要高,易于展示代价天然也就较高,方碗少见,更具收藏代价。

碗:

本日从市场代价上说了瓷器的四种器型,看看各人喜好什么?接待各位藏友留言大概直接与我们接洽。藏品变现从这里开始。胡同儿说瓷器,下周见。

以上均为小火文玩寄卖判定评估师胡同儿原创

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之处,接待指正!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收藏瓷器 藏友不妨从瓷片玩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收藏瓷器 藏友不妨从瓷片玩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瓷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