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 导航 >

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金丝铁线"话哥窑瓷器

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金丝铁线"话哥窑瓷器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仿古代瓷器的价格 哥窑瓷器鉴别

2020-09-09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是中国历史上宋代的五大名窑,而其中的哥窑更是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而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但是至今宋代哥窑的窑址仍然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如今为数不多的哥窑传世佳作中去解读哥窑。

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哥窑瓷器一直深受历代藏家的喜爱,2004年4月26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一件南宋至元哥窑胆瓶,拍得219.175万港元。2004年11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南宋哥窑月白釉水盛成交价为364.775万港元。2006年7月伦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拍卖行有两件宋瓷拍出较好成绩。其中,宋代哥窑香炉估价15万-20万英镑,最终以21.52万英镑成交。

早在元末就有仿哥窑瓷器出现,而明清两朝,一直有仿哥窑的瓷器出现,其中的精品也深受收藏者喜爱。2006年11月6日,伦敦苏富比也举办了“中国瓷器及艺术品”的专场拍卖,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就以23.2万英镑成交。

兄弟相争创绝世工艺

关于哥窑“金丝铁线”的来历,相传在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以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各有成就,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宫廷,皇帝钦定章生一为宫廷烧造青瓷。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黏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黏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瓷器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老大欲哭无泪,泡了一杯茶,懊恼地将茶水泼到开裂的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老大灵机一动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随即变成了黑色,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攒珠聚球”鉴定哥窑

据史料记载,哥窑的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而“金丝铁线”是哥窑最主要的特征,“金丝铁线”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这只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残缺美,而且开片的时间能够长达两年之久。哥窑所用的土,含铁量较高,烧坯时发生氧化,瓷器坯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坯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的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鉴定哥窑瓷器除了“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之外,还有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但又极易被人忽视的特征——攒珠聚球。“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气泡比攒珠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代仿哥窑瓷器的价格怎么样?


清代仿哥窑瓷器的价格怎么样?哥窑的存世量很少。据统计,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其中,北京故宫藏有几十件,台北故宫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全世界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万港元的天价。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这两年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有标明为“宋哥窑”的瓷器露面,但由于市场对拍品的争议,成交价格总是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故宫被损瓷器于昨日又掀起热议。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它应该是“官窑”而不是“哥窑”。早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多位专家,发现该器物具体所属窑口,确实仍是一个未解决的学术问题。不过,原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组长叶佩兰倾向于这件“哥窑葵瓣口折腰盘”或许是元代仿哥窑瓷器。

“故宫碎瓷绝对是哥窑的。”从上海博物馆退休的陶瓷修复专家于爱平听说这次故宫所损瓷器究竟是属于官窑还是哥窑引起争论,给出她的结论。她说:“哥窑、官窑还是能区分开的。哥窑最大的特点就是看它的开片是不是‘金丝铁线’,这点上我相信故宫的专家不会弄错。而且这个看电视画面或照片是不行的,一定要看到实物才能判断。”

一位朱姓收藏界人士则较倾向于这是一件“南宋官窑”。他说:“从图片上来看,我觉得像是官窑的。因为,我看不到它的‘金丝铁线’,也看不到‘紫口铁足’,它的足部都有点儿香灰色了。而且,要说哥窑是开片的,那么官窑也是开片的。从釉色上来说,官窑也有青釉的。”他告诉记者,对于外行来说,可以从器形上来初步分辨某些官窑哥窑的差别,哥窑器以日用品为主,而官窑的东西以陈设品为主,“当然,这只是大致上的,也并不绝对。”此外,也有说法是: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景德镇仿哥窑艺术品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古往今来,从景德镇烧制生产出来的瓷器,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在陶瓷史上,哥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形态端庄、釉色酥润,有一种洗去铅华、自然脱俗的美感。在后世,宋代的哥窑备受追捧,明清至今,它始终作为名瓷被仿制。

从目前的考古研究来看,明代的宣德年间,景德镇已成功仿制了哥窑瓷器;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出现仿哥窑,至此以后,几乎历代都有仿哥窑;民国至今,收藏家们对哥窑更是趋之若鹜,所以哥窑仿制品也被大量生产。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传世哥窑、明清的仿制哥窑瓷和现代的仿哥窑瓷的特点。

传世哥窑,胎色多为紫黑色和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色主要是炒米黄和灰青,釉是乳浊釉,表面泛了一层酥光。釉面大小纹片皆有,染色后的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呈黄褐色,又叫“金丝铁线”、“文武片”等。器形有炉、尊、瓶、碗、盆、碟等多种样式,多为仿古造型。

明清景德镇的仿制哥窑瓷,胎体的颜色呈瓷白色,釉面有一层自然空气氧化的润光,金丝与铁线交织在同一张网纹线上且铁线颜色发黑,与传世哥窑瓷器上的铁线颜色发黑、闪蓝有明显的不同。

而现代的仿哥窑瓷,仿制的造型、釉面的开片、作旧的方法各式各样。与传世哥窑真品瓷和明清仿哥窑瓷相比,有很大不同。

现代高仿品可以仿制出传世哥窑瓷“金丝”与“铁线”两张网纹互不干扰的特征,釉面会有一层贼光(学术上称为火光),虽与宋哥窑瓷器的金丝铁有差异,但景德镇制的仿哥窑也有金色的开片纹和紫口铁足。

以前,我国瓷器烧造讲究地域差别,但是现代瓷器的制造打破了这种地域界限,工匠的流动带动了瓷器的多样化风格。这种改变不仅使得瓷器制作在技术上得到了大融合,而且在单类瓷器风格上,也由当初的单一风格,变成了多家特色。

现在,瓷器的名称已经不是简单代表制造地了,也不能反映当地技艺水平了。例如,龙州制造的哥窑瓷器,以前可能只代表龙州本地的技艺水平,但现代仿制的哥窑瓷器的技艺,可能超出了原产地的水平。所以现代仿哥窑艺术品瓷器仍然值得收藏,如果是现代瓷器名家所制作,那它的收藏价值也会更高了。

古瓷器如何鉴别仿品


古瓷器如何鉴别仿品。

1。胎釉:真品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碱浸等去新瓷光,回使瓷器釉色苍白,人为痕迹明显,与宋代瓷器釉色明显不同。

(2)用兽皮等物打磨,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或规则的细条纹。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或其它化学药品处理,釉色不正,同真品有很大的区别。

2器型:真品造型大器,自然,富有时代特色;仿品造型别扭,特意模仿痕迹明显,具有很多不是同时代特点。

3.纹饰:绘花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仿照的痕迹。

4.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可。

宋代哥窑瓷器图片及价格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

宋代 哥窑葵花洗 2013-09-01 估价: 1888-2988万 成交价: 3248万

根据文献记载,哥窑是出自南宋的一种奇特瓷器,其产地就在龙泉。文献的记载引起了龙泉的盗挖狂潮,据说当年这个不大且僻静的地方,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古董商,他们将挖掘到的瓷器甚至瓷片一起成堆运走。古董商所运走的瓷器和瓷片中究竟有没有文献中描述的哥窑瓷器,已经成谜。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哥窑被传是宋代名窑,然而迄今所掌握的宋代文献中,却没有任何关于哥窑的记载,这成为有些学者怀疑哥窑是否为宋代名窑的一个理由。

宋代 哥窑纸槌瓶 2013-10-27 估价:1000万 成交价: 2300万

经典哥窑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哥窑难得之技巧。关于哥窑瓷器最有特色的断纹来历,龙泉当地演出的戏剧里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章氏兄弟都烧制青瓷,虽然品质都很好,但因为哥哥忠厚,所以他烧制的瓷器销量更好。弟弟嫉妒哥哥的生意,为了出气,偷偷往哥哥的窑洞里泼凉水,于是出窑后的瓷器上出现了这种奇特的断纹。说起断纹时,说还有一种说法,即弟弟在釉缸里放了一把黏土,由此导致了瓷器开裂。在看来,这是外行的传说,实际上这种断纹烧制的工艺极其复杂。

对瓷器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因工艺复杂、身世神秘,所以传世量最为稀少。据估算,宋代传世哥窑目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仅几百件,以致多年来拍卖市场屡屡出现哥窑逐高的天价。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哥窑六瓣葵花盘,被一日本收藏家以146万美元购得;2010年苏富比在伦敦以100万英镑拍过一件宋代哥窑瓷;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宋代 哥窑三羊开泰尊 2014-07-26 估价: 1200-2400万 成交价: 1200万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哥窑五足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着称。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却被匠人加以利用,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以至倍受推崇,后朝历代均有仿制。

雍正和乾隆仿哥窑瓷器怎么区别


哥窑瓷器,作为宫廷窑口特供的瓷器,不仅在宋瓷中出类拔萃,在历代瓷器收藏中,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现今唯一传世的哥窑瓷器真品,那就是北宋牡丹三彩洗哥窑,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制瓷工艺的巅峰,也是宫廷制瓷的一个里程碑,所以后世有诸多仿哥窑瓷器,其中雍正和乾隆时期的仿哥窑瓷器出品精美,质量极佳,是仿哥窑瓷器中的上品,那么这两种仿哥窑瓷器怎么区别呢?

首先,清仿古瓷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雍正与乾隆时期也不例外。清代仿宋瓷,并不局限于模仿某种工艺或装饰效果,它重视的是再现古瓷通体的气派,虽然没有在细节处着眼把握特征,但是用于仿瓷,就另有一番韵味了。所以雍正与乾隆仿哥窑瓷釉面并不厚,片纹也无甚特色,不能拿传统哥窑瓷器的特征来加以鉴定。但是雍正与乾隆仿哥窑瓷器有一点极好甄别,那就是器型极具时代特色,特别是瓶罐等器型,往往是本朝器型直接使用,加以哥窑古瓷特征,是很明显的清仿古瓷,区别于历朝历代。

但即使同为清仿古瓷,雍正年间的仿哥窑瓷器与乾隆年间的仿哥窑瓷器又大不一样。雍正年间的哥窑瓷器多为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工艺进步,水平较高。从器型上来说,多为雍正时期常见的端庄稳重器型,瓷胎细腻坚实,有厚度,釉面上有玻璃光泽,色阶多变,清透明丽,佳品呈现出油酥般的质地。同时雍正仿哥窑瓷器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施釉露骨,能够再现哥窑瓷器“紫口铁足”的现象。而对于“金丝铁线”的模仿,与宋哥窑瓷略有区别,开片不细,且金丝铁线的对比也不同,金丝少,铁线多,呈黑色,这一点不及哥窑瓷器。

而乾隆时期的仿哥窑瓷器虽然延续了雍正时期的风格,但又有创新之处,因为乾隆朝瓷器多富丽繁复风格,仿哥窑瓷也有这样的特征,体现在用堆花铁砂青铜器纹饰进行装饰上,花纹更加复杂,综合了哥窑瓷器清灵秀美与乾隆瓷器富丽堂皇的风格,通体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且乾隆时期的仿哥窑瓷器器型多,除了日常器型,还有专供宗教的瓷器,例如达摩像、香炉等,但是这一类瓷器多为民窑所出,质量不如官窑所出。

雍正与乾隆仿哥窑瓷器图片及价格:

1:清雍正仿哥窑纸搥瓶,尺寸:16.8厘米,估价: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4,94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2:清乾隆仿哥窑釉双如意耳壶,尺寸:32.7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4,600,000 ,成交时间:2006-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3:清雍正仿哥窑釉弦纹洗口瓶,尺寸:高38.1厘米,估价:HK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3,928,000 ,成交时间:2006-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4:清雍正仿哥窑釉如意耳方壶,尺寸:51.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3,727,500 ,成交时间:2008-04-1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5:清乾隆仿哥窑釉双螭耳海棠形尊,尺寸:30.8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2,360,000 ,成交时间:2006-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6:清雍正仿哥窑釉绶带耳如意尊,尺寸:24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2,302,400 ,成交时间:2004-04-2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7:清乾隆仿哥窑瓶,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1,568,000 ,成交时间:2009-10-19,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五周年庆典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施仿哥釉,釉面肥厚,釉色莹润呈灰青色,釉面布满大小不同的片纹,片纹深者如铁色,浅者呈金黄色。足底呈铁黑色,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釉面开片是因胎釉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出现的工艺上的弊病,但这种缺陷美,却独具装饰艺术效果,它犹如寒冬江河中的冰裂,千变万化,别具古朴自然的天趣,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哥窑“器小而开大片,器大而开小片,皆足贵也。”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旧有“千金易得,宋瓷难求”之说,形容宋瓷的珍贵,故后世多有仿制,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开始仿哥釉瓷,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都有烧制,以明代成化、清代雍正、乾隆的仿哥窑艺术成就最高。成化时期仿哥釉器多为小件,有碗、盘、洗之类。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所仿哥釉器,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铁骨哥釉”。均模仿宋哥釉之特色,釉质柔润,所烧器物除仿宋代器外,多为雍正乾隆时期的典型器型,且多书本朝款。造型十分丰富,除杯、洗、盘、碗外,尚有六方瓶、贯耳瓶、梅瓶、花觚、扁壶、琮式瓶、香炉等大器。“仿旧须宗其典雅,肇新务审其渊源”,虽宗宋哥釉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艺术风格。清蓝浦《景德镇陶录》称为:“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此瓶以汉代铜器为宗,端庄古朴秀丽,哥釉滋润腴厚,为乾隆仿哥釉的典型器,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8:清乾隆仿哥窑六方贯耳瓶,尺寸:46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1,500,000 ,成交时间:2015-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9:清乾隆仿哥窑釉浮雕“八卦图”琮式瓶,尺寸:28厘米,估价:HKD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HKD 1,100,000 ,成交时间:2011-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古瓷器收藏如何辨别仿品


古瓷器收藏如何辨别仿品。

随着瓷器价值不断攀升,市面上的仿品也越来越横行,往往让藏家打眼,那么在鉴别瓷器上面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第一,灯照法。在隔绝其它光线后,用手电筒照射瓷器,若反射刺眼,则很有可能是仿品,而丝毫没有反射光显现的则很有可能是遭人添加化学物质故意做旧的制品;

第二,观察器型与细节。若制品做工完美无缺,违背了古代生产技术,则为赝品;

第三,款识。款识也叫年款,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真品的款识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笔锋连贯;

第四,水洗法。除了陶器不能清洗外,瓷器是能以淡水加入维生素c浸泡的方式清洁的,浸泡半小时,能够祛除脏东西,且不会伤害瓷身。而故意做旧的瓷器的污垢是无法清除的。

定窑瓷器收藏如何鉴别仿品


定窑瓷器收藏如何鉴别仿品。

第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因而有玉质感的为上品,尤其是为宫廷烧造的瓷品。真品定窑瓷器往往釉水莹润,富灵动之气。仿品受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玉质感,多气韵呆滞、釉色苍白。

第二,釉色白如象牙。定窑器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因而釉面多呈“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仿品因难以掌握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见“象牙白”的釉色。釉色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第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在胎半干之时,要用竹丝刷子旋修,因而胎面上留有“竹丝刷痕”。定窑施釉较薄,因而釉薄处可见竹丝修胎的刷痕。属定窑瓷的基本特征之一,鉴识时应稍加注意。仿品多无“竹丝刷痕”。如故意为之,则多生硬拙劣,欠缺自然。

第四,釉面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可通过有无“泪痕”进行鉴定。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仿品通常难以做出这种“泪痕”。

第五,定窑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早期划花多用竹签类工具,线条较细,坡度小,图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还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线较宽,坡度大,图像刚劲有力。有时候两种划法可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印花装饰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初见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所印图案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的。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主题。真品刻划一气呵成,图像有一种流畅之美。仿品可见进刀迟疑,线条呆滞,图像木讷,印花则多模糊,章法混乱。

仿品无法乱真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随着民间收藏的复苏和不断升温,于是古玩市场上仿品纷纷登场,真真假假,鱼目混珠,确实让古玩收藏爱好者有“爱你不容易”的感叹。

古玩市场的现代仿古瓷真的那么“真”,真的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吗?非也!市场上仿古瓷确实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经手过眼的仿古瓷多得难以计数。在北京、上海、西安、南昌等地古玩市场,所见仿古瓷粗制滥造的多,所谓的“高仿品”却不多,即使是高仿品也是貌似神离,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离真瓷相距甚远。最近我国古陶瓷界一位知名专家在景德镇考察了一些仿古瓷高手制作生产的仿古瓷后,亦认为即使是高手制作的仿古瓷与真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无法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

仿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仿品、对市场、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深刻的认识,还击仿品的重剑在于提高文物古玩的鉴赏水平。其实,民间古玩市场既有仿品,也有真品,我们要冷眼看市场,独立思考,潜心研究,既不要被仿品蒙住了双眼,也不要被仿品的神话所迷惑,把“假”当真权当交学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金丝铁线"话哥窑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仿品价格水涨船高 "金丝铁线"话哥窑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