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省博收藏古代陶瓷

省博收藏古代陶瓷

古代瓷器收藏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9-09

古代瓷器收藏。

珍藏国宝首次展露真容

明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将于明日下午14时正式开门迎客,常年免费开放,当日还将启动2010年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

广东省博新馆共投资9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在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上投资最大的项目,目前已累计投资8.842亿元,也是广东省“十五”期间“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

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介绍,省博新馆建筑设计选用中国香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外观如一个古时精雕细琢的完美的透雕宝盒:漆盒、玉碗等,里面盛满各种珍宝。

省博新馆开馆后,民众可免费参观。Www.TAOcI52.com

昨日,记者随工作人员进入正在最后检修的省博物馆新馆,抢先探究这个“绿色飘带上的宝盒”里究竟装了哪些宝物。

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省博物馆陆续收藏了许多重量级文物,由于旧馆展览条件有限,很多只是短时间展出过,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堪称国宝级文物的宋代陈容画作《墨龙图》,迄今只展出过三次。而明日新馆开放时,观众将可看到省博专家从馆藏十余万件(套)文物宝藏中甄选出的部分重量级藏品,其中不乏首次对外展露真容的国之重器。

建筑内外皆有玄机

新馆的“容器”形象简明突出,色彩处理大胆,与广州大剧院的砾石造型形成鲜明对比;除了造型独特的外观,省博物馆新馆内部同样充满“玄机”,源于传统象牙球的空间设计层次深远,一层一层的隔断吸引观众层层而进。内部功能先进,有智能化、数字化、安防等设施。由于采用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38米高的大堂没有柱子,其空间构成和高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展览功能的需求,如历史馆广府骑楼、客家围屋、古代木船、南海神庙、唐人街牌坊,自然陈列中的丹霞西樵山地质地貌,潮州木雕陈列中的潮汕传统民居等高大展示场景都得以一一复原展出。大堂地面玻璃下陈列着举世关注的“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出水瓷器,全部都是首次对外展出,其中“南海一号”出水鎏金腰带大放异彩。

众宝云集艺术馆

据介绍,展馆分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和临展馆。艺术展展出“翰墨流芳——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精品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和“紫石凝英——历代端砚艺术展览”四个展览,众多镇馆之宝一一亮相,是“宝贝”最集中的地方。

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介绍,“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98件展品全是书画家代表作品,可以说是省博馆藏最好家底全亮相。重量级的宝物非南宋画家陈容的《墨龙图》和吴南生捐赠的《群峰晴雪图》莫属。《墨龙图》是南宋画龙能手陈容的绘画精品,后世对中国龙图像的模仿,都是源自这幅墨龙。这幅陈容最大、最精彩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宋无名氏《群峰晴雪图》是馆藏最早的中国画、从杂物堆中“拣”来的明代宫廷绘画代表作、省博镇馆之宝《雪梅双鹤图》等;书法方面囊括了元明到近现代书法名家的代表性作品,沈周、文征明、王铎、董其昌等明清大书法家的真迹是“庶民难得一见”的一级文物。其中,《草书杂咏轴》是“牡丹之王”何瑞传世唯一一件书法、徐渭草书精品《淮阴侯诗卷》、最早书法西汉黄杨木刻等都堪称中国书法经典。

省博收藏的古代陶瓷器数量多、质量好,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堪居前列。研究员黄静介绍,馆藏历代陶瓷展览中,元磁州窑唐僧取经图枕是镇馆之宝,是现存唯一一件绘有西游记题材的元代瓷器。此外,还有元青花存世罕见的人物瓷瓶玉壶春瓶,难得一见的景德镇官窑珐琅彩碗、广彩中最为精美的作品人物双耳盖盅、传世稀少的完整岳州窑青瓷,唐五代青瓷工艺代表作青釉莲瓣纹小口瓶、罕见的景德镇官窑胭脂红釉罐、古代广东本土窑口罕见经典之作雷州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不一而足。

“历代端砚展”中,广东三大名砚中的千金猴王砚和鹤砚现身,能呵气出墨、隆冬不冰。相传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发大西洞时,挑选了三块上等石料,请名匠制作三方砚台,便是后来的三大名砚。除了省博馆藏的两大名砚,剩下的青牛眠草砚不知所终。三大名砚以千金猴王砚为首,记者看到,该砚长方式,质细腻温润,砚堂内有大片鱼脑冻,形成蹲着的猕猴,眼、鼻、嘴和前足栩栩如生。

自然资源展厅展示自然奥秘

对空间运用最大胆的自然资源展厅,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广东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地质地貌展厅,从广东各大名山实地“翻模”出来的山石草木,把观众带入岭南风貌的山石河流。省博馆长助理、副研究员陈邵峰介绍,韶关丹霞山、肇庆七星岩、深圳大鹏湾等地的局部地质地貌,都一一浓缩在身边的景观里。由玻璃钢和特制材料塑型特制的山脉、湖泊、河流高低起伏,汇聚广东主要名山河流,陈列出土的各类宝石。

海洋生物展厅犹如奇妙的海底世界,空中、墙上吊挂着数百条钢线牵引的巨大鲸鱼、海豚。据介绍,这些标本中包括十几米长的须鲸骨骼标本,全国最大和最美的海百合化石,还有“侏儒抹香鲸骨骼”、“灰六鳃鲭鲨”、霸王龙头骨等化石骨骼或原件复制品,花费上百万元从各地征集而来。在古生物展厅,展出各地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龙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动物骨架标本,为了展示巨型恐龙标本,展厅横跨3楼至4楼的空间,高达22米。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稀世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省博亮相


10月14日,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揭开展品的“红盖头”,两件罕见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瓶引起了一片赞叹声。珍品五彩瓷的展出,见证了我国瓷器制作史上的辉煌。

这两件瓷器一为醴陵釉下五彩锦鸡闹竹花瓶,由清末“湖南瓷业公司”制造,瓶高达1.5米,底径60厘米,重逾150公斤。瓶表画面轮廓清晰,竹叶层次分明,五彩锦鸡栩栩如生。如此大气的清代醴陵釉下五彩花瓶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另一件五彩百鹤尊瓷瓶是由大清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公司制造”,瓶高55厘米,底径25厘米,口径20厘米。画面水天一色,图中的100多只仙鹤,姿态各异。此尊是用釉下五彩加釉上五彩烧制而成。

展出的这两件瓷器的收藏者罗磊光介绍:当时的瓷器制作工艺普遍较低,要烧制五种不同的颜色难度很大,“湖南瓷业公司”研制的釉下五彩瓷开创了由粗瓷到细瓷的新纪元。目前保存下来的“湖南瓷业公司”釉下五彩瓷在全国仅有400多件。这两件瓷器形制巨大,工艺复杂,代表了我国瓷器制作史上的一段辉煌。

广东省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落户博德


4月29日,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评审组就博德申报省工程技术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已达到省工程技术中心的标准。专家评审组将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博德组建省工程技术中心,这标志着博德工程技术中心即将由“市级”升格为“省级”。据了解,待相关审批程序完成后,博德将是广东陶瓷行业唯一一家拥有省工程中心的企业。

当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的省工程中心可行性论证会在博德公司举行。专家评审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级政府的科技、发改、经贸部门的有关领导及省、市陶瓷行业协会代表等25人及博德公司的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博德公司的生产基地,重点对“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进行了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组建方案答辩。博德公司有关负责人就《组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了汇报。

据介绍,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由省科技厅、发改委、经贸局批准依托于行业,具有综合优势的单位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主要是为推动企业和行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提供服务。省工程技术中心的组建申报比较严格,除对依托企业的经济势力、经济效益、信誉、技术力量、技术人员、研发经费等都有较高要求外,还必须是已经组建市级工程中心,并正常运行的企业。作为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博德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研发力量和组织建设,是佛山陶瓷行业目前少有被获批组建“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和被评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

古代陶瓷收藏之技巧及风险规避


确实有很多朋友包括我们的同行都在说一个问题,陶瓷最难和陶瓷最容易。我从参加工作起就开始接触陶瓷,我们几个师兄弟在一起聊天时,大家都说,而且当时我们那个行业都认为陶瓷最好看,最容易,最简单,字画最难看,字画要背很多的名头,很多号要背下来,而且画家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变化都要了解,具备了这样的基本功才能欣赏书画作品,而陶瓷好像比较捷径一点。20年以后,突然间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因为书画每个人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是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陶瓷涉及到窑口众多,每个时代的东西很多,真假更难看,很多人对陶瓷确实感觉如雾里看花一样。

在芷兰雅集的第四期:如何鉴赏中国古瓷器这一讲中,著名的瓷器专家王春城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了如何利用痕迹来鉴赏古瓷器。瓷器本身的4种痕迹决定了瓷器本身的年代、品质以及真伪。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讲,陶瓷这个工作我走了许多的弯路,原因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和传统概念在适应今天的收藏上,或者说在紧张工作之余欣赏陶瓷,这个节奏如果还像以前那么慢已经不适应了,估计按部就班看看《中国陶瓷史》,先把年代背下来,再把窑口背下来,窑口特点是什么,十年以后还在原地踏步,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的闪电般快速飞跃。这些东西有一个方法问题。

今天我们不讲欣赏,也不讲每个东西的时代特征,我们就探讨一个问题——如何鉴赏中国古陶瓷。我们就讲一种方法,其核心问题是两个字——自然。

鉴赏中国古陶瓷把握瓷器痕迹的四大要点

1、使用痕迹 瓷器传世百年的见证

如何判断一件东西的真与伪,如何欣赏它?光鉴定是不够的。在传统的鉴定方法上,也就是说我们从开始釉、器型、纹饰、烧造方法等等这些都不够。我投机取巧一番,取一些痕迹的方法来辅助鉴别。

这个取巧也有一些道理。比如说传世的东西一定要有传世使用的痕迹,这点是勿庸置疑的。因为凡是流散在民间的东西,它的经历一定是非常之坎坷的,无论是流落到大户人手中甚至到农村,还是其他的情况下,都是非常坎坷的。这和故宫不一样,故宫依然有很多东西非常光鲜,那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保存的,这些东西我们很难见到,也很难摸到。在判断传世品当中,自然使用痕迹是我们鉴定的一个方法。

这几年来我一年去景德镇至少两三趟,一般都是去烧柴的窑和作坊主聊天。到了他们的工作室以后,各种各样的图录,一看人家的图录我就自叹不如,感觉他们下功夫真的比我大多了。他们在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仿制,不是说凭空想象的。比如我们说磨损痕迹就可以做。其实磨损痕迹不是今天发明的,老一辈人已经在应用了,只不过在很多教科书当中没有这么明确提出来而已,只是作为书后面的一个小章节或者是几句话一带而过。

我90年代初到上海文物商店,一进门一个老先生往这一坐,腿上抱了件东西,手里拿了一块鸡皮在揉,这种方法从民国以来经常在用,包括到现在鸡皮都不拿了,就那么在揉。书上告诉我们的方法,鸡皮揉过的东西有一个规律的螺旋痕迹,是擦出来的痕迹,和正常使用痕迹不一样,这在以前的书上都有。所以,很多东西在作假的过程中,会附带一些人工使用的痕迹。这个人工不是自然使用,是人工作假时的痕迹。

在这里我们取巧在哪里?像刚才说到老先生坐在那里拿块鸡皮慢慢擦的年代已经几乎不多了,不会有人踏踏实实坐下来拿一个碗或者是盘子里外揉它,今天的人都很浮躁,今天弄完以后,明天恨不得能挣十万、二十万,一倒手就希望上几百万。就是因为他们的浮躁,我们在鉴定中才有一些可借鉴的东西,去光,最早是用酸药,或者弄一锅鸡油炸,用巴斯泡,用氢氟酸,这些

《雀之灵》——德化瓷塑精品,成为云南省博馆藏之宝


2009年10月15—19日,绚丽多彩,交相辉映的2009昆明(中国)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暨旅游文化商品博览会在云南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精彩上演。15日,福建省德化县云姿瓷塑精品《雀之灵》捐赠云南省博物馆的活动,为陶瓷展会增添色彩,进一步促进福建与云南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

《雀之灵》是云姿瓷艺研究所所长、工艺美术师苏志强精心创作的瓷塑精品。作品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中国白”为胎体,造型和谐,线条柔美,通过手指、腕、臂、胸、腰等处细腻且流畅自如的刻划,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富含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傣族舞姿,高洁、纯真而又富有生命激情的傣家少女的美好形象,呼之欲出,是“真、善、美”的化身。作品2005年设计出来即得到陶瓷专业人士认可和收藏家的喜爱,并获得“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福建省首届创新设计评比金奖等多项荣誉,去年被英国珍品馆收藏。

云南省文化厅黄副厅长、云南省博物馆负责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严秘书长等人出席捐赠活动仪式。严秘书长主持,云南省博物馆负责人为云姿瓷艺研究所所长苏志强颁发收藏证书,使瓷塑精品《雀之灵》正式成为云南省博物馆馆藏之宝。

本次博览会以“融合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拓展招商引资方式,汇聚国内外民族民间文化产品,搭建展示交流合作高端平台”为主体,由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化厅、省旅游局、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瓷塑精品《雀之灵》此次的成功捐赠,苏志强感慨万分,他激动地说:“我对此次的捐赠活动感到非常的荣幸、非常的开心,首先感谢云南省博物馆等相关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也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此次的捐赠活动一是让《雀之灵》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感觉,二是促进了福建与云南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进一步传播了云南与德化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文化。”(小侠、小米)

省领导日前就办好景德镇瓷博会作出批示


近日,江西省长吴新雄在2009景德镇瓷博会总体工作方案汇报上作出批示:“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大平台,办出成效。”

省长的批示饱含对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盼之情。目前,距离2009瓷博会开幕日期剩下两个月的时间,瓷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均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昨日,记者从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获悉,瓷博会参展商邀请工作早在5月底就已经接近尾声,展馆共计1126个标准展位已全部招满。

据介绍,今年瓷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总体呈现出“谋划早、针对性强、效果好”的特点。在今年的2月初,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就根据当前经济形势,通过广纳谏言,汲取前五届的办会经验,并结合国内外一些大型展会的先进理念和办会模式,提出了2009瓷博会“两个打造,三个体现,四个注重”新的办会思路。几个月来,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新的目标和思路指导下,北上河北、山东,南下广东、广西,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产瓷区,广泛招商,取得很好成效。据了解,瓷博会期间,参展企业国内方面涵盖了山东、河北、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江苏、江西黎川等地的知名陶瓷企业和十大名窑代表企业;境外方面有来自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尼日利亚、台湾地区等25个产瓷国(地区)知名陶瓷企业和陶艺家前来参会。

今年瓷博会在侧重邀请国内外知名品牌陶瓷企业参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陶瓷采购商的邀请。截至目前,确定参加本届瓷博会的有来自国内外的专业采购商、大型超市采购部和国外政府商务团等22个团组和260多名专业采购商。

古代钧瓷的收藏与鉴定


钧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名窑瓷器之一,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钧瓷起源于唐代,当时在河南境内的鲁山段店和郏县黄道等地所烧造的花釉窑变瓷应是最早的钧瓷,所以直到现在当地人们一般还习惯把这种花釉窑变瓷称为唐钧。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但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河南禹县神 的皇家窑场里,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一些珍贵窑变色彩,也凭借着这些变幻无穷的颜色,使钧瓷在北宋时期名噪一时,成为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后来宋金战乱时期,大批优秀工匠南迁,使钧瓷烧造水平随之下降。到元代时,钧瓷烧造水平已经大不如北宋时期了,但由于钧瓷色彩斑斓,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元代时钧瓷在民间又一次发展起来,窑口从河南一地开始向北方传播,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都出现了烧造钧瓷的窑口。元代以后,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明、清时期钧瓷烧造渐渐式微,直到清末才有人重烧,但清末、民国时规模很小,几乎断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才开始恢复烧造。

我们现在所说的钧瓷收藏,一般是指宋元时期的钧瓷收藏。北宋时期的钧瓷已经很少能见到,元代钧瓷由于当时产量较大,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些,但由于钧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一出现往往也是藏家争抢的藏品,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现在一个好一点的元代钧瓷碗盘,比如带红斑的元钧碗盘能卖到万元左右,而且市场上的价格仍在一路攀升。所以,遇到好一点的钧瓷品种大家一定不要轻易放过。

我们在收藏钧瓷时一定要对各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在市场上大家才能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下面简单谈一下宋元时期钧瓷的区别与鉴定,供朋友们参考。

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稳,窑变自然,胎土细腻沉厚,釉面流动感均匀,釉面开片较少,气泡少,棕眼很少或无棕眼,施釉到底足且足心施釉。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由于钧瓷烧造时温度较高,所以不论宋钧、元钧,釉面一般不吃土,玻璃感较强,有时有水蚀现象,但土蚀情况较少。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在市场上遇到一个土蚀严重的钧瓷就一定要小心了。而且钧瓷釉面莹润细滑,摸着手感较滑腻,如果你看到的钧瓷釉面很干涩的话也要小心了。

当然还有很多鉴定钧瓷的方法,但一般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行,以上这些只是鉴定钧瓷的一点小窍门,希望大家在收藏时能用得到,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收藏到好的钧瓷藏品。

古代陶瓷鼎


鼎 煮食物用的陶质炊具,以夹砂陶制作。器形大多为圆形腹,带盖,双耳,三足。最早的鼎见于新石器时代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仰韶、大汶口、龙山、屈家岭、马家浜、良渚等文化遗址中也都有发现,夏代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早期也普遍使用。鼎的形制根据地域差别与时代早晚略有变化。如仰韶文化有釜形鼎、罐形鼎,鼎足有柱足、锥足之分,庙底沟类型还有形制独特的鹰鼎;大汶口文化依次有釜形鼎、钵形鼎、折腹罐形鼎、篮纹鼎;马家浜文化有锥足鼎、扁足釜形鼎;屈家岭文化有球腹锥形或凿形足鼎、双腹盆形鼎;良渚文化的鼎足为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二里头文化早期有单耳锥足鼎,晚期则逐渐以鬲取而代之。商周时代,鼎多为青铜制品,战国至汉代,出现铅釉陶和原始青瓷鼎,多作随葬品,部分陶制品有彩绘装饰。西汉中期鼎的腹面出现两个并列的圆眼形凸起,晚期演变为兽面纹。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德化窑仿商周青铜器制作出瓷鼎,成为高档的陈设瓷。

罐形鼎 陶质鼎式之一,炊器,因腹部作罐形而得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至汉代都曾制作。战国以后,仿青铜礼器式样,敞口,罐形圆腹,底或圆或微平,两侧有对称的双耳,腹下有马蹄形三足,盖上附钮,以子母口与器身相扣合。

盘形鼎 鼎式之一,炊具,陶制品,因器身似盘形而得名。距今6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大汶口等文化遗迹中均有发现。战国时期造型多为仿青铜礼器形式,敞口,折沿,器身似盘形,有半环形耳,平底,三足外撇。

釜形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陶质鼎式,顺形为半形环耳,器身似釜,平底,圆柱形三足。

兽首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鼎式之一,仿青铜礼器,陶或原始青瓷制品,江南地区出土较多。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原始青瓷兽首三足鼎,器形为广口,窄沿,浅直腹,平底,兽蹄形三足,口沿一侧贴塑有直立的兽头,与之相对一侧贴短尾。兽首高昂,双目外突,额上有双角。在兽首与尾之间,有对称的长方形折边立式双耳。

蜂形耳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陶质鼎式之一。口沿平折,上贴山逢形竖耳,浅腹,平底,圆锥形足微向外撇。

古代陶瓷盘


盘 食具,有陶、瓷制品。器形一般为圆形,敞口,浅腹,平底。陶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器形有敞口浅腹平底盘、侈口浅腹三环足盘、镂孔高足盘、敛口浅腹高圈足盘、折沿六角盘等。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出土的灰陶盘,口微侈,浅腹,平底,下有三瓦状足。东北地区夏家店文化中有假圈足陶盘。西周时期原始青瓷盘为敞口,浅腹,直圈足。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盘的式样很多。东汉以后,瓷盘直径较大,器形与原始青瓷盘十分相似,通常用作耳杯的托盘。西晋以后,瓷盘成为食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依据不同用途需要,历代烧造式样不断增加,造型更为丰富,出现撇口、敛口、弧腹、折腹、圈足深浅等不同形状。

高足盘 盘式之一,南北朝、隋代瓷器中常见的品种。器形有大、中、小之分。形式为浅盘式,口沿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线圈纹,留有3个、5个或7个不等的支烧痕迹,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清朝雍正时亦有烧制。

海棠式长盘 辽瓷典型器之一,全器若海棠花形,盘面较扁长,折沿,浅腹,平底,多以三彩印花装饰。瓷制品源于木制餐具。这种器物也常见于辽墓壁面。

攒盘 始于明代万历朝,延续至清末的成套餐具。以分割成数件的盘或碗相攒组合为一个整体,故名攒盘或攒碗,又称全盘、全碗。用以盛装不同的小菜或果点。按其件数区别,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外部多以各种质地的套盒相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省博收藏古代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省博收藏古代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