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人间瓷画——中华陶瓷文化向世界传扬的使者

人间瓷画——中华陶瓷文化向世界传扬的使者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0-09-18

陶瓷文化。

瓷都——景德镇当代中国瓷画展

去年,一场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当代中国瓷画展”在美国华盛顿子午线国际中心成功举办,可谓轰动一时。本是计划为期3个多月的展览,即2011年9月22日至2012年初,没有料到,这次展览一直被延期到2012年2月才落幕。由于展览的成功,中国驻美大使馆以及美国官方共同表示,他们希望在展览现场举办2012中国农历新年酒会。展览期间,美国华盛顿子午线国际中心还例行招待了美国国会议员、外交及文化高管每年一次的传统舞会。

“瓷都——景德镇当代中国瓷画展”由中国文化部与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联合主办,景德镇逸品人间瓷画有限公司承办。共展出了13位当代艺术家的56幅优秀瓷画作品。美国当地报纸的头版巨幅照片配上了这样的标题:现代陶瓷外交。说起美国华盛顿子午线国际中心,是美国知名的非党派、非营利性公共外交机构,也是美国国务院开展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的重要机构,2011年3月,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在华盛顿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意在拓宽中美文化交流渠道,打造中美主流机构之间常态化、机制化合作,而“瓷都——景德镇当代中国瓷画展”正是这项《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的中美第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其重要程度和其影响力之广之深可想而知。

2012年5月5日至5月8日,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召开之际,亚洲画廊博览会——中日韩画廊精品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成功举办。作为中日韩三国文化部各自挑选的本国10家最具实力、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画廊,景德镇逸品人间瓷画有限公司入选其中。

2012年6月6日至6月13日,“人间瓷画——中国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人间瓷画承办,共展出了著名艺术家姜宝林、刘正、罗学正、罗小聪、戴葵阳等十多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

以上三项表现不俗的展览,是景德镇逸品人间瓷画有限公司近期交出的成绩单。这样的气魄和手笔,真叫一个漂亮。人间瓷画一直致力于本土陶瓷文化的弘扬和推广,致力于现当代陶瓷文化的梳理与创新,致力于国际陶瓷市场的引导和开拓。人间瓷画的高瞻远瞩和身体力行,堪称业界的旗帜和号手。这家有着30 多年陶瓷艺术品市场研究和经营背景的文化企业,可谓勇挑重担、不负众望。

景德镇逸品人间瓷画有限公司近年来定位于尝试与不同研究方向的当代画家合作,而时间也证明了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陶瓷绘画,利用成熟的颜料与材料的科技进步,几乎可以容纳当代国际所有美术形式的绘画表达。不仅如此,这样的艺术形式,还具备了其他媒介难以想象的美学浪漫和神奇。陶瓷作为现当代的艺术媒介,其探索性、实验性、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具有极大的空间和未来。

这些非同凡响的成绩单出自一位女性的手笔之下,她就是景德镇逸品人间瓷画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英桂。出生在景德镇陶瓷世家的她回忆道:小时候吃饭时使用的都是来自官窑的瓷器。30 年前开始进入陶瓷行业的罗英桂,多年以来在国内外设立机构开展业务。陶瓷艺术界的泰斗级艺术家王锡良先生曾这样评价她,你是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即便如此,面对传统陶瓷艺术在全世界创造无数辉煌的同时,她也在思考,作为当代景德镇陶瓷热爱者应该给历史留下些什么。于是,罗英桂从10 年前便开始组织国内外艺术家与景德镇艺术家共同参与当代瓷画创作,投资设立了景德镇人间瓷画艺术中心研发基地,尝试了数千幅不同系列的当代瓷画创作。如今,被人们称为金牌策展人的她,依然以无限的热情热爱着陶瓷,热爱着陶瓷艺术。“传承中国陶瓷文化和创新实践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的盛世,把握发展机遇,与时代共舞,勇于担当,引领潮流,开拓进取。”罗英桂如是说。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陶瓷文化创意中心迈进


景德镇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至今仍保留了令世界所有产瓷区羡慕的手工制瓷工艺。瓷土资源面临枯竭的这座千年瓷都正利用其独一无二的手工制瓷工艺优势,实现由手工业城市向世界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的转型。

今年瓷博会期间,景德镇举行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揭牌仪式。这个基地位于景德镇雕塑瓷厂,云集了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以及8000余名省、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和身怀绝技的民间陶瓷艺人。

萨尼威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认为,景德镇应该成为世界顶尖陶瓷专家云集的场所,而且完全有实力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戛纳”。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景德镇市政府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现在起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届时,这里将是世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等创意、策划、品牌、工艺、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并成为国际陶瓷产业最有影响力的风向标。

5年前来到景德镇从事陶艺创作的德裔澳大利亚艺术家戴安娜说:“对艺术家而言,景德镇是属于全人类的陶瓷圣城!”她说,“这里有太多的艺术大师,具有梦幻般制瓷技艺的能工巧匠,以及从事陶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的配套。”

“如果你是一位陶瓷艺术家,有梦想,有创意,却又无法实现,快到景德镇来吧!”52岁的戴安娜说。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打造陶瓷文化精品


――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中国文化研究丛书》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瓷都”文化的大型专著《中国文化研究丛书》,最近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世界文明发展的眼光,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了文化的内涵,对文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全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被学界誉为构建文化研究体系的奠基之作。在前不久举行的景德镇置镇千年的庆典上,该书以齐全的资料、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海内外陶瓷专家的眼球,在陶瓷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瓷都”景德镇已有近两千年的制瓷史。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镇因瓷器精美而被朝廷用皇帝的年号命名,此后,景德镇制瓷业日益兴盛,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悠久的制瓷历史、丰厚的制瓷资源、巧夺天工的制瓷技艺和精美绝伦的珍品名瓷,构成了灿烂的文化,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江西高校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出版整合文化资源,传播、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投资100多万元,历时5年,于近期推出了《中国文化研究丛书》,丛书共分六册,分别是《文化概论》、《习俗》、《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景德镇古彩装饰》、《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该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作者阵容强大,内容权威。该社聘请国内顶级的一流陶瓷工艺大师担任主编,编委会由陶瓷文化、历史、工艺科技、工艺创作、陶瓷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集中全国陶瓷界的精英,同时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文物界专家担任顾问,使这套丛书成为目前国内最为系统、全面阐述文化内涵的权威著作,占据了文化研究的制高点。二是选准了文化研究的突破口。该书运用科学的美学理论方法,采用从横断面切入的表现手法,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分类、分项的研究,选择了文化、传统工艺、景德镇传统雕塑、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习俗和景德镇古彩装饰等6个有代表性的陶瓷文化领域,在陶瓷著述方面取得了突破。三是体例独特。他们创新策划思路,将深刻的理论阐述、精到的文字叙述和珍贵的图片资料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穿插解释有关陶瓷的各种历史典故与传说,同时配上相关的珍贵图片,全书采用的珍贵图片达1500幅之多,图片因文而设,紧扣图书内容,在图文互动中增强了图书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在图书装帧上力求完美,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设计风格古朴雅致,很好地体现了丛书的主旨,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收藏等个性化需求。该丛书以整理、研究和保护文化为己任,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陶瓷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丛书的价值得到了国家的承认,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日本友人向李白故里捐赠世界大陶瓷版画


近日,正在访问的日本阳光美术馆理事长、日本中国历史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对中义典,日本陶瓷文物专家、大冢陶业株式会社山田武一行昨晚向李白纪念馆捐赠了由日本顶尖陶艺专家制作的世界最大陶瓷版画,据此表达日本人民对李白的热爱和对李白故乡民众在特大地震中不屈不挠伟大精神的深深敬意。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使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的李白纪念馆遭受严重损坏。对中义典一行十七人先后考察了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的灾后重建工作,对江油市按照唐代建筑风格复原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以及原汁原味恢复李白遗址遗迹的做法表示由衷赞赏。

据对中义典先生介绍,为了尽可能地帮助李白纪念馆早日重建开馆,根据李白与晁衡的一段历史佳话,日本阳光美术馆专门在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福冈陶瓷制作基地烧制世界最大的陶瓷版画,版画高九十厘米、长三百厘米、厚二厘米,由李白、晁衡画像与中、日两国文字构成,画面左侧为晁衡归国时李白挥手致意,表不完的依依惜别之情,上书李白诗《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右侧为晁衡与李白隔海相望,述不尽绵绵不舍之意,书写回赠李白诗:“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思又皎月圆。”两首诗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板画构图精巧,色泽圆润,形象逼真,情深意切,回荡着二位友人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象征着李白与晁衡的不朽友谊,也承载着中日民间世代友好的美好愿望。

陶瓷大师培养继承人是传扬文化重要形式


陶瓷大师们的创作与实践

现在的陶瓷大师们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也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有着较高造诣和修为,所以培养一批自己的继承人,不仅是继承自己的风格,更重要的还在于不断发展自身,传承陶瓷文化。再好的艺术品传世,都比不上技术的传世,而技术的源远流长,才能让艺术价值得到最好的发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陶瓷大师们的创作与工作实践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

在全国不同地区,都有各自陶瓷生产特色,尤其是陶瓷大师进行评选之后,更多的艺术流派都得到认可,也从专业的角度得到广泛的交流,各大流派之间的相互切磋,对于各自的提高都有很好的效果。这些横向的交流不断进步,也给陶瓷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站在发展继承的角度来看,实现陶瓷文化风格不断创新,还需要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任务,陶瓷大师们不可推卸。

培养新一代的陶瓷产业继承人,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创作的品质,这两个任务要同步进行,实现同步有效的进步,作为专业的陶瓷大师来说,肩负着这样的责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的提升,达到艺术的最境界,不仅是陶瓷大师们自已的成绩,也是陶瓷产业发展的标志,而传承陶瓷文化,继承陶瓷事业,必须要把培养人才这件事提高到最重要的日程上来。

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文化使者


黄永平,1958年生于湖南醴陵,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遗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大师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湖南湘瓷艺术学院副院长,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兼职教授,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学校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高职评委,株洲市核心专家,株洲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醴陵市瓷艺堂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

1977年就读醴陵师范学校美术班,1983年入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师从瓷艺家罗景炘先生。曾进修于学院,2010年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作、研究与文化传播,尤其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工艺和技法研究颇深,对恢复醴陵传统釉下绿彩工艺作出了杰出贡献,釉下绿彩工艺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7个、银奖2个,省级金奖2个。多次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瓷的设计制作任务。2011年赴日本、台湾进行陶瓷文化讲学交流。个人作品专集有《五彩流韵——黄永平陶瓷艺术》、《清新雅韵釉下绿彩瓷》,出版有理论专著《中华文脉·中国陶瓷艺术——釉下五彩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系——醴陵卷》编委,《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湖南工艺陶瓷卷》执行主编。

一次上色,瓷泥便有了斑斓的形态。

一次涅槃,瓷泥便有了灵动的生命。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堪称“世界一绝”。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6月13日,正值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醴陵市瓷艺堂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金奖百年,五彩流韵——黄永平陶瓷艺术作品展”将于2015年6月19日-21日在省群众艺术馆隆重举行,届时黄永平150多件精美之作尽现眼前,给全省人民带来一场“醴陵釉下五彩瓷”精神盛宴。

作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唯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永平说,“我与瓷有缘,我随瓷长大。在与陶瓷结缘的30余年里,我深感责任重大。”无论是对醴陵釉下五彩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还是对釉下五彩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黄永平与其说是一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探索者,更是一名醴陵釉下五彩的文化使者,他把醴陵釉下五彩瓷当做自己的事业,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传承,让釉下绿彩重见天日

湖南醴陵,吴楚古邑,湘东门户,乃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其烧制工艺独特,制作精美,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并具有“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的特点,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釉下绿彩瓷作为醴陵传统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不仅有醴陵釉下多彩相同的烧制工艺与精致巧妙的装饰技法,更具有清新雅丽、温润玉洁、恬静素美的艺术特色。民国初期,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彩中独具特色的釉下彩装饰,传统釉下绿彩大多采用进口色料,新中国成立后,醴陵恢复了釉下五彩这一传统工艺,但由于颜料和制瓷工艺的改革,釉下绿彩这一传统装饰艺术逐渐失传断线,这让黄永平感到十分痛心!

为全面继承醴陵釉下五彩传统工艺,挖掘失传断线工艺技术,再现传统釉下绿彩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黄永平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通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高温釉下传统绿彩颜料,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同时,用自己研制的绿彩颜料和传统技法创作了一批别开生面的作品,再现釉下绿彩在陶瓷装饰中清新素美的艺术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除了釉下绿彩,黄永平还挽救了釉下刷彩及喷彩工艺。釉下刷彩和釉下喷彩是醴陵釉下五彩重要的传统技法,由于这一技法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以及后来生产工艺技术的改革,这一工艺技法的传承没有形成稳固的技术基础,只有一部分日用瓷用上这一工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醴陵釉下刷彩和喷彩工艺逐渐短线失传。黄永平近几年开始对这一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和实践,查阅很多相关历史资料,收藏传统刷彩装饰瓷标本,走访醴陵老艺人,并用传统刷彩和喷彩技法创作了《映日荷花》等杰出的作品,不遗余力地恢复和挽救醴陵釉下五彩传统技艺。

“陶瓷艺术讲究形质俱佳,形显于外,质隐于内;形为枝,质为心。技与心的完美结合,才会有美妙的陶瓷作品产生。”黄永平在陶瓷的表现技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黄永平对陶瓷制作各个工艺环节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擅长书画与篆刻,同时还有较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他巧妙地将诗、书、画、印等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釉下五彩传统工艺与技法相结合,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富有现代装饰美感。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金银奖,众多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外国领导人等单位和个人收藏,多次承担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陶瓷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传播,化身釉下彩瓷文化使者

作为釉下五彩的发源地,在醴陵这块铺满艺术元素的土地上,催生出一批批艺术大家,生于斯养于斯的黄永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以“继承釉下彩瓷之先绪,弘扬陶艺文化之流风”为己任,黄永平既是一位勤奋的创作者,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研究者,更是一位学者型的陶瓷艺术家。他不但是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釉下五彩传统工艺技法的研究者,还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化的传播使者。

“如今的醴陵陶瓷行业,并不缺少创作者,而是缺少潜心钻研理论的陶瓷工艺美术师。”作为学者型的陶瓷艺术家,黄永平在大量创作的同时,长期坚持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致力于醴陵陶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经常撰写专业论著。与醴陵陶瓷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合编《醴陵釉下五彩瓷技术操作规程》,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中的《湖南工艺陶瓷卷》,将醴陵陶瓷文化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2013年,黄永平出版个人专著《中华文脉·中国陶瓷艺术——醴陵釉下五彩瓷》,标志着醴陵釉下五彩综合性理论书籍实现“零”的突破。

对于黄永平来说,艺术创作之外的文化交流亦十分重要。黄永平不仅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还在醴陵陶瓷烟花职业学校等多所学校授课讲学,曾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还多次赴日本、台湾进行醴陵釉下五彩瓷交流讲学,立志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醴陵陶瓷艺术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创新,把釉下五彩瓷艺发扬光大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唯有创新才能使艺术形象具有生命力。

黄永平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将目光投向大自然,从中获取广泛的创作题材,像众多的艺术家一样,他崇尚道法自然、师古不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力图将釉下五彩瓷做好做精。对“毛瓷”配方的再创造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采用怀化洪江的一种特有高岭土(俗称:大球泥)与其他陶瓷原料配比烧制醴陵釉下五彩瓷。由于其瓷质白度和光泽度高,透明度强,质感温润,受到社会广泛称赞。用这一配方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先后成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以及首都十大建筑主要接待用瓷和人民大会堂国宴瓷。因而醴陵瓷素有“毛瓷”与“国瓷”之誉。

进入本世纪,随着“大球泥”早已枯竭,其他原料的变异,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更加先进,再用原有“毛瓷”配方生产釉下五彩瓷已经不够现实。

然而,黄永平追求“毛瓷”的卓越品质,探索“大球泥”新的配方和工艺技术的努力一直在坚持,他以一种匠人精神决心把陶瓷做精做好。近几年,黄永平与长沙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该公司珍藏的大球泥原料,根据多年生产实践,配制一种以大球泥为主要原料的高温瓷配方,无论从生产工艺,瓷质外观,理化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原有大球泥配方产品效果。

黄永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文化理念经营醴陵釉下彩瓷,不断地在历史的釉光和现实的创新中徜徉和穿梭。

釉下本高洁,质润还静雅;大千瓷世界,探索无边涯。如今已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黄永平却未曾停下学习的步伐,他虚心跟随中国美术学院胡进曦老师学习花鸟画,同时还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李双阳老师的高级研究班中学习书法,不断吸收新的营养,补充自己的知识。“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这是黄永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以此勉励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刻苦学习、不断攀登。

陶瓷礼品祝寿,扬中华传统文化


各路寿星显神通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熔铸在陶瓷里的祝寿文化展现出别样的艺术氛围。孕育着寿星文化的陶瓷作品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馈赠、祝寿的高档礼品。

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其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旧时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

图:素三彩寿星捧桃瓷像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意味着真诚准备一份能代表自己心意的礼品赠与自己尊重的人,表达对受赠者的敬爱。

图:清宣统粉彩麻姑献寿瓶

“寿公寿婆”统称寿星,因富有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健康长寿的爱情及人生寓意而受到中华名族的推崇。

图:黄毅《寿公寿婆》手工薄胎瓷玲珑艺术灯饰

薄胎玲珑瓷艺术灯饰采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景德镇雕塑瓷与薄胎玲珑瓷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及对陶瓷原料的高要求。《寿公寿婆》造型借用寿桃基础元素,简洁概括地表现出寿公寿婆姿态。装饰上采用百寿图,以金色表现。呼应整个产品的理念。灯罩部分选用了景德镇精炼高岭土,坯体采用旋浆工艺,在厚度只有1.5毫米的坯体上手工雕刻,此环节坯体极易破损。配以米白色的高温底座,充分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统一,整体有清新淡雅,晶莹剔透,吉祥寓意的艺术效果。

德化陶瓷向创意文化产业进军


德化陶瓷向创意文化产业进军

3月23日,瓷都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来自中国美院等多所国内重点艺术院校的20多位大学 生自发组织来到这里,集体现场创作陶瓷雕艺。这种极富新意的现场创造方式,吸引了数百位游客前来观赏。据了解,这个去年3月建立的交流中心,至今已吸引了 逾10万人前来创作和观摩。

“中心还在不断扩建和完善,今后我们还要吸 引更多的发烧友和创作者前来,让德化陶瓷艺术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该交流中心董事长吴金填说。

不止是建立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筹拍大型连续剧《瓷魂》、兴建三德陶 瓷旅游文化基地、举办当代国画名家瓷都德化创作活动、实现与金门高粱酒的“瓷酒联姻”、“世博和鼎”和“天鹅湖”入选上海世博会……去年以来,瓷都德化以 瓷为媒,大手笔的陶瓷艺术精品和文化创意活动不断,吹响了谋求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突围、向陶瓷创意文化产业进军的集结号。

2008年年底以来,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以外向型为主、结构单一的德化陶 瓷业销售下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同时,生产成本高企、用工日益趋紧等瓶颈,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当地政府和陶瓷企业一片忧心。

危机倒逼之下,地处闽南山区的德化县意识到,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

“单一地发展陶瓷制造业,盈利结构单一、受外部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只有延伸产业 链,在陶瓷文化、品牌、创意等领域全面着手,多元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尽可能地化解外部风险,带动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对记 者表示。

为了在经济复苏阶段抢占先机,德化审时度势,及时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和竞争理 念,在发展陶瓷创意产业、提升传统陶瓷业科技力、提高瓷土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品牌含金量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在永德信、顺美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一大批陶瓷企业踏上了技术升级之路。在永德信生 产车间,记者发现,由于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整个车间竟然见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时产品合格率几乎 达到100%,还可延长窑炉窑具使用寿命。”公司总经理郭山玉说。

今年1月以来,“中国瓷都·德化”南方精品陶瓷通化营销中心、德韵礼瓷三亚营销中 心、国瓷天色陶瓷南宁营销中心相继在通化、三亚、南宁挂牌,品种齐全的各类德化精品瓷,在品牌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此外,去年以来,德化县进一步出台文件,鼓励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仅去年,就在北 京、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洛阳等地新设中国瓷都·德化形象店23家。同时,德化县出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规定,营造浓厚创建品牌氛围,鼓励企业和工艺美 术工作者参加各类赛事评奖、展览等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耐人寻味的万历瓷画华藏世界图


明万历年间,瓷器纹样中短暂地出现过一种十分特别的莲花图案,画的是一朵大莲花,花瓣中套着小莲花。明代人画这个纹样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它是表现佛教宇宙观的一幅图,名称可以叫作“华藏世界图”。

“华藏世界”是“莲华藏世界”的简称,在佛经中还可叫“华藏庄严世界海”、“莲华台藏世界海”等名称。“华”通“花”,故“华藏世界”指的是从莲花中生成的世界。

汉地佛经中讲到“华藏世界”主要有两部书:一是《华严经》,一是《梵网经》。两书认为,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于过去发愿修菩萨行所成就的净土,因含藏在莲花之中故名。但是关于华藏世界的结构,两书的讲法却有区别。《华严经》的说法是:在一大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一朵大莲花,花中包藏微尘数的世界,名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上下分二十层,周围分十一圈,中心是毗卢遮那佛的居所。《梵网经》的描述是:香水海中有一朵巨大的千叶莲花,中台坐的是毗卢遮那佛;千叶上各为一个大千世界,各有一尊毗卢遮那佛的化身释迦佛;每一释迦佛再一一变化,化出百亿菩萨释迦,各坐南阎菩提树下,宣说菩萨心地法门。从上面两书的解释来看,《华严经》所说“华藏世界”的结构像一株树,有上下二十层相叠;而《梵网经》所说“华藏世界”的结构更像一朵平摊着的大莲花,每一张叶瓣上都有一个大千世界。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万历瓷器上出现的“华藏世界图”纹样,表现的显然是《梵网经》讲的华藏世界,即漂浮在香水海上的大莲花,每一叶中藏有一个小莲花世界。此碗内外壁通体素白,只在内底画有“华藏世界图”。而在碗外底则有“光宇”两字作为款识。这“光宇”很可能是一位佛教僧人或者居士的名号,从而佐证此碗有着特定的佛教色彩。

万历年间,为什么人们对《梵网经》所说的“华藏世界”这么感兴趣呢?这首先与当时的佛教复兴运动有关。在嘉靖朝扬道抑佛之后,万历朝又开始重振佛教事业。此时,杭州云栖寺的佛教名僧莲池大师为倡导、维护佛教戒律,于万历十五年(1587)专门写过一本《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对《梵网经》中有关菩萨戒的内容作了详细阐释。藉此因缘,《梵网经》中关于“华藏世界”的佛教宇宙结构理论在信徒中流传开来,广为人知。

光有莲池大师的阐述,还不足以让“华藏世界”进入瓷画,因为“华藏世界”在佛教经典中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思想。佛教讲世界万物的本质,重视的是讲“缘起性空”,即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讲“华藏世界”,意义在于让信众感受到佛教世界的宏阔奇异而已。“华藏世界”应该只是一种想像的空间,并非实有。但万历中期以来,随着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传入,佛教与天主教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教理论战。当时杭州是佛教势力的中心,莲池大师的俗家弟子虞淳熙等人,在莲池的支持下与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有过一场书信交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后来莲池本人也写过四篇《天说》,驳斥利玛窦对佛教理论的批评。当时,宇宙的起源和结构问题是中西文化争论的一大热点。西方传教士们讲的是“上帝创世说”和“日心说”;儒家、道教推崇的是“太极图说”;佛教光说“缘起性空”难以服人,不得已就以“华藏世界”来抗衡。“华藏世界图”瓷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能满足佛教信众的某种自尊心。

晚明时期,中西几种宇宙起源和结构的理论,经相互辩驳之后,佛教的“华藏世界”显然最不靠谱,落了下风。所以“华藏世界图”只在万历瓷画中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尽管如此,“华藏世界图”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珍贵的。它不光是明代众多瓷器纹样中可贵的一员,其身世和表现手法在今人看来,真是回味无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人间瓷画——中华陶瓷文化向世界传扬的使者》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人间瓷画——中华陶瓷文化向世界传扬的使者》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