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釉里红瓷器 > 导航 >

古色古香——书斋里的瓷器世界

古色古香——书斋里的瓷器世界

古代釉里红瓷器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明代洪武肉里红瓷器鉴别

2020-09-23

古代釉里红瓷器。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材质温润坚硬、洁净高雅,有似冰类玉的特质,暗合了文人以德比玉的理想境界,因而从书斋独立出现起,瓷器就和书斋结下了不解之缘。

瓷器形制灵活、宜浓妆又适淡抹,是书斋中的笔筒、印泥盒、笔洗等多种器具的首选。

笔筒

相比其他文具,笔筒在古代文具中出现得最晚,大致到了明朝晚期文人的案头才设置笔筒,传统笔筒常以竹、木制成,而瓷器笔筒不仅品种丰富,有青花、单色釉、粉彩、五彩等,几乎囊括了所有陶瓷品种,且图案也不拘一格,式样繁多。

水洗

也称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奇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造型多为扁圆形,上饰各种花纹图案和象形物,或富贵吉祥,或文雅庄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墨床

亦称墨架、墨台,多为瓷制,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一般为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简练。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又因明代尚朴素浑厚之风,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线条劲挺,棱角分明,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通体光面不加任何雕饰。

印泥盒

印泥盒是用来放印泥的盒子,是文房必备用具之一。在印泥盒中,瓷印泥盒无疑具有无可争辩的老大地位,瓷器表面有一层釉,能够很好的保护印泥,又不吸油,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陶瓷工艺与文化的发展,陶瓷的装饰手法极为丰富,青花、粉彩、颜色釉诸多变化,使得瓷制的印泥盒可以呈现出无穷的样式,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审美偏好。

精选阅读

古色古香将军罐 收藏界“黑马”


将军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将军罐

明清时期罐器之一,乞丐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之气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五彩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粉彩将军罐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仿哥釉将军罐

将军罐,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 6 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装饰品·将军罐

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古色古香将军罐 古玩收藏界黑马


将军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将军罐

关于将军罐的用途,外行人常说的版本有两种,一:将军罐为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这将军罐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二:将军罐为专供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实际上,对古玩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将军罐原本的用途类似于今天的“骨灰盒”。明朝嘉万时期,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了一批专用骨灰罐,将军罐就这样诞生了。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将军罐摆设

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家居装饰·将军罐

瓷器藏家认为,荷叶罐、大盖罐都是将军罐的前身。现在,市场上也有现代烧制的将军罐,体积非常巨大,有的甚至高达一两米,摆设起来非常有气势,就现代的技术而言,要制作大型的将军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拉坯还是烧制都相当困难。可想而知,在古代生产条件下,体积大的将军罐更加难得。

将军罐·瓶身纹饰

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古色古香的陶瓷融入现代装饰 不仅好看还能用


陶瓷作为一种陈设或者日用品该怎么融入我们的室内空间?

想让室内空间来配合自己的陶瓷软装陈设,很明显就要选择中式花瓶、中式陶瓷摆设,而想要简约的装修,就基本只有新中式这一类了! 一般陶瓷分为实用性陶瓷和装饰性陶瓷两类。

· 陶瓷摆件

实用性陶瓷以实际使用功能为主,兼顾观赏性。他们多数为日常生活用品,如茶具、餐具、各种盛装食物的器皿等。他们是特定生活空间的存在物,与生活环境构成和谐统一的空间关系。他们在客观上美化了室内环境,丰富了室内空间层面。

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陶瓷凳子的出镜率实在太低了。

如果你有一个古典韵味十足的家装室内,那怎么能少了陶瓷凳子呢,不惧怕风吹日晒,只要你不把它砸碎了,它永远都是刚出窑火时的样子。

· 陶瓷凳

装饰性陶瓷不具备实用性功能,只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具有唯美特性。他们在装饰室内空间的同时,也在表达空间主人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特色。他不仅可以作为一件陶艺作品,也可以当做室内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简约新中式注重的简约,所以家具、装饰元素尽量选择线条简洁,不要太过于繁杂,特别是小空间小户型要注意。要在整体现代简洁的基础上把中式陶瓷等中式元素融入进去。

瓷器上的红色-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是将元代发明的釉里红与青花装饰技法进行完美的结合。青花釉里红的出现,改变了青花瓷白底蓝花,清幽素雅,色调单一的状况,釉里红也是人们在瓷器上看到的红色。

景德镇瓷器手绘青花釉里红仿古官窑将军罐

花鸟题材是文人画中常用的题材,这种题材源自于大自然,有许多的发挥空间,并且根植于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陶瓷绘画通过借助陶瓷材质,对泥土料性的把握,花鸟题材在陶瓷绘画作品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陶瓷中的花鸟题材有着雅、远、韵、逸、空、奇等审美特征,并且营造出丰富而妙美的意境。青花釉里红在视觉效果上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若结合花鸟画的艺术审美,将创作出既有视觉冲击,又有审美内涵;既有工艺的复杂性,又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的作品。

一、青花釉里红概述

青花釉里红的画面结构一般由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颜色组成。青花与釉里红均属于釉下彩瓷装饰技法。青花是以钴为发色剂,而釉里红是以铜为发色剂,这是两者发色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创作技法上,都是同样用笔在胎上绘画,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很低,人们经常对完美的青花釉里红作品用“万里挑一”来形容,可见其倍受珍重。

在元代以前,瓷器上是没有红色的,而红色是受人们欢迎的色彩,特别是红色自古以来就有欢乐、喜庆等象征意义。在农耕文明的社会,人们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敏感度,那种“靠天吃饭”的时代,图个吉庆实在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红色都情有独钟。釉里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红色”意味深处的精神追求。可以说,釉里红的发明,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曾经是一个历史难题,但也为陶瓷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为后来铜红釉的发明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青花釉里红陶瓷作品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釉里红陶瓷结合了青花的素雅与釉里红的艳丽这两个特点,并且是将这两个特点融于一器,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业界有个精辟的比喻:青花釉里红就好比是牡丹花,叶子是青绿色,花朵是红色的,正是“红花还需绿叶衬”,因此牡丹显得雍容华贵,国色天香。青花通过一定的施涂技巧可以实现浓淡的渐变,如青花分水技法;而釉里红一般都是一种浓艳的红,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实现画面的色调比重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各赋天禀,这种彼此之间的包容、转化、融合,正是中国儒、释、道所阐述的精髓所在。

景德镇瓷器青花釉里红福禄瓶

二、青花釉里红花鸟题材的创作

以花鸟题材入画始于我国纸本绘画,形成花鸟画科,并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列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一代代艺术家的研究探索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也延伸到陶瓷绘画中。我国陶瓷绘画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领域,走过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色到复色的漫长的演变过程,青花釉里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座里程碑式的艺术创举。之所以说它是里程碑式的创举,主要从技术和艺术方面来看:从技术方面分析,青花釉里红的发色剂包括钴和铜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对窑炉温度及气氛是不一样的,而且同属于釉下彩瓷,需要同时在窑炉内实现两种发色,因此解决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问题,就是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从艺术方面分析,通过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作品上,改善了以往青花瓷的发色单调的问题,并融合得那么和谐、自然,往浅显一点讲,是两种装饰工艺的科学嫁接,实现新的产物;往内涵一点讲,是两种艺术审美境界互相提携、互相推进,是一种互相包容、融合提升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两项制瓷工艺的简单相叠加,而是在掌握了两项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两种制瓷工艺统一起来,实现的是有机结合,而不是机械式堆积。

青花釉里红花鸟题材的创作,比起釉上粉彩创作和釉下青花创作,虽无釉上粉彩创作的耀眼色泽,也无釉下青花的纯一,但它正是以其不媚不俗的雅致深受人们的欢迎。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效果。

在青花釉里红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以花鸟形象进行艺术表现。在传统诗词、书画中,花鸟都是文人借以抒发胸臆、表达意绪的绝佳题材,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为诗如此,作画亦如此,花鸟是反映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晴雨表”。在青花釉里红花鸟创作中,由于釉里红不便于实现颜色的渐变,一般适合于点缀某些花朵的色彩,而青花则适合表现鸟的情态、动作,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表现青花釉里红花鸟的整体效果。

以花鸟形象进行艺术表现,需要善于将一花一鸟深入表达微妙细腻内心的情绪,将这种情绪渲染在整个画面上,这样便可合理营造出具有现代审美内涵的花鸟空间、花鸟思维、花鸟审美这些维度。

第二、注重表达花鸟画的文人情怀。花鸟题材历来都是文人墨客自拟的对象,这很大程度上在于花鸟能够巧妙地传达一种源自内心的文人情怀。青花釉里红花鸟题材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对釉里红发色的把握以及青花料性的把握,在花鸟创作上,具有一定的绘画用笔,但大部分画面都是出枝简洁,笔力运转刚柔相济,合理借助青花淡雅之特色,对整个画面进行谋篇布局,形成格高脱俗,布局匠心独运的良好效果。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釉里红梅瓶

三、青花釉里红花鸟题材的审美

1、清新高雅,别具一格

青花釉里红是将青花与釉里红在陶瓷坯胎上加绘纹饰的一种装饰技法。今天大多数人说到釉里红,都会立即想到青花釉里红,其实,釉里红可以单独成为一种装饰技法的,只是这种装饰技法也显得色彩单一并且难以表现所画内容的绘画性罢了。

花鸟题材作为青花釉里红常见的外在装饰题材之一,不仅增添了陶瓷的外在美,而且更好地契合了人们的审美理念。因为青花釉里红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艳丽、热辣活泼”。不仅丰富了色彩效果,而且形成了清新高雅、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外在的秀美,内在的高雅,成就了不一样的青花釉里红。因此,青花釉里红花鸟画能够成为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和谐统一,形神兼备

陶瓷艺术家通过青花釉里红装饰技法,以极具文人雅韵的花鸟题材入画,青红对比绚丽多姿,再罩上玉质感很强的透明釉,真是集造型美、胎质美、国画美、釉色美等四美于一器,再入窑经过火的淬炼,成就了凤凰涅槃般的壮美。

在青花釉里红花鸟作品中,赋予了花鸟性格化的灵性。陶瓷艺术家从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捕捉花鸟富有性情的瞬间,根据不同的物象采取不同的技法,寄情寓意,摄花鸟之神、绘心中之情。青花釉里红花鸟装饰形式美会使装饰的主题表现得更加得体,达到和谐统一、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画艺术中对花鸟文人题材的更好诠释。青花釉里红花鸟装饰艺术美,传统的装饰创作,重视写实,对花鸟的形色特征,出现的时间,空间都有讲究,在主题内容及艺术形式表达上,都要比照不同器型加以考虑,使器型转折明显,轮廓清晰,结构严谨,在线形上协调,在形状上形成对比,从而取得挺秀、大方、庄重的统一整体效果。而现代青花釉里红花鸟装饰要把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见解,贯穿整个陶瓷创作的全过程,其主题思想可以跨越突破现实生活的真实,展开丰富的联想,表现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格。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渐创新、创造新的美感,青花釉里红花鸟画相比其他花鸟瓷画显得更难得、更具特色。通过对青花釉里红工艺上的不断探索、研究,寻求青花釉里红花鸟瓷画创作中的新的突破,不断吸取各种画种的艺术语言,触类旁通,博采众长,把青花釉里红花鸟画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青花釉里红瓷器研究


釉里红彩瓷最早出现在元代 , 景德镇首次烧制成功,但景德镇窑烧制的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纯正,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虽然如此,但是元代还是开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代在此基础上成功掌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术,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描绘,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

景德镇瓷器手绘青花釉里红仿古官窑将军罐

一、釉里红瓷器独特的风格

(一)成色稳定

釉里红表现主题内容,由于釉里红和青花一样都成色稳定,在窑里高温焙烧时准确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绘画布局设色时既可安排青花表现主题内容,也可以安排釉里红表现主体内容,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雍正御窑制作,但铭款书写却是“大明宣德年制”铭款的青花釉里红盖罐,罐盖的宝顶、盖沿、瓷罐的颈、肩、底足部位的弦纹、彩云、卷枝蔓草、回纹等辅助性图案用青花绘出,而各个部位的凤纹、牡丹、团葡等主题花纹则用釉里红绘出,富丽而醒目。釉里红在画面中不但是主题花纹,而且占的面积也很大。

(二)主题突出,装饰性强

主题突出,装饰性强。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雍正款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瓶口是用青花画弦纹、回纹,颈部折枝牡丹,双耳也是蓝色,腹体的弦纹、卷枝蔓草、圈足部位是缠枝花卉,腹壁的折枝花果等都是青花,可以说辅助花纹几乎都是青花,只有桃、石榴等果子和花朵是红色,占的位置小,但红色耀眼,使主题格外突出。

(三)增加画面静穆气氛

增加画面静穆气氛,一般来说红色热烈,在画中起烘托渲染作用,但雍正工匠巧妙地运用釉里红的红色使画面气氛格外静穆。北京故宫收藏的青花釉里红“兰亭会”纹笔筒,画面开阔,翠峦青嶂,山石兀立,祥云缭绕,树木亭阁,沉静肃穆。场地上几个石凳,几张矮桌,正中上端是一群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欣赏一幅翠竹长卷,左侧几个文人在切磋文事。整幅画都用青花绘出,只在翘尖的亭子前后,古松旁边的老梅枝头细小而繁开的梅花用釉里红画出,由于铜红不鲜艳,红的老沉,使整幅画增加很多静穆的气氛。

(四)画面细腻逼真

画面细腻逼真,以往的釉里红由于显色不稳,多有流淌浸漫现象,所以绘画时多用快速的笔法,大写意的画出花纹,多简单干炼,烧成后画面多模糊不清。雍正时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彩料都呈色稳定,都可以用工笔写生的技法作画,细腻逼真。

(五)画面更完整

由于工艺的成熟,青花和釉里红在瓷器上使用蓝色和红色交映,画面更完整,表现力大大增强,主次分明,装饰性更强。

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双耳瓶

二、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制作工艺

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工艺复杂,并且要求严格,在明朝中晚期官窑和民窑作坊都生产很少。到清朝康熙时代,釉里红工艺得到极大提高,尤其对铜元素成色机理有比较科学的了解,运用在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把握比较准确,绘画线条灵活,烧成后在釉下显色很清楚。釉里红和青花相结合共同组成画面,甚至可以画出大幅的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场面。釉里红显色老到,红中泛褐,层次分明,不混浊,不浸漫。使人感到清代釉里红工艺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真正成熟了。但釉里红产品不多,往往画面不占主要地位。

三、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

青花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青花釉时红始于元代。河北保定曾发现过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的品种。明代景德镇御器廠遗址曾出土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红龙纹把盏,并有宣德时期的青花这次里红器标本。成化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极为罕见,但偶有佳作。正德以后青花釉里红器比较少见,清代康熙时又发展起来,传世品中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器物,多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釉里红绘花朵,两种色调特别是釉里红呈色稳定,色泽比较浅淡。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是真正的的成功之作。唐英《陶成纪事碑》载,“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指青花画叶,釉里红绘花(果)的青花釉里红品种。此外,还有青花加紫,即在青花器上点缀少量釉里红,这也是青花釉红品种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