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瓷器龙纹是笑脸 > 导航 >

龙纹瓷器独领风骚六百年

龙纹瓷器独领风骚六百年

古代瓷器龙纹是笑脸 鉴别瓷器

2020-09-24

古代瓷器龙纹是笑脸。

宋以后的景德镇瓷业开始一统天下,元青花虽然一枝独秀,但大多为中东、欧洲王公贵族订货生产,装饰性的青花花卉瓷盘大多带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风格,且元青花出口瓷大多选择中东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尤其对中东王公贵族而言,其釉料具有地域性的亲近感。元青花受到中东、欧洲宫廷喜爱,如今存世的元青花大器精品大部分藏于土耳其、伊朗的皇宫博物馆,这也可以说是当年中国出口瓷器换取“外汇”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文化成果,更可以说是元代中外交流最瑰丽的文化结晶。

除了供出口的具有伊斯兰文化装饰风格的元青花器物之外,当年景德镇的窑工为国内文人士大夫设计创作生产的元青花历史人物故事梅瓶、大罐等,才是元青花器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品。

先举例如“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2011年底,在国内一家不知名的拍卖行被拍到8亿元人民币,虽然此次拍卖结果已发布在网络上,但整个中国陶瓷收藏拍卖界似乎不理不睬,似乎没有多少反应,这说明中国陶瓷收藏拍卖界相对已成熟。笔者所熟悉的陶瓷界知名或非知名人士都一致认为:这又是一个新的不可信的拍卖“做局”,再去参与所谓的“揭秘”讨论,似乎是浪费时间。但此瓶被“做局者”“做”到8亿元人民币的拍卖价,倒是属于有眼光。因为南京博物馆仅藏的这一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真品,多年前曾有文博专家评说:此瓶如10亿元,也不能卖。

再举例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12日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被拍到2.3亿元的人民币,创下了当时中国古代艺术品超过亿元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也说明,世上仅有的不超过十件相对完整的元青花历史人物故事题材的瓷瓶、瓷罐,是元青花的顶级艺术藏品。

然而,明洪武年间宫廷在景德镇创办御器厂(清代改为御窑厂)开始,龙纹青花、釉里红器才是宫廷最珍贵的瓷器。当时,景德镇御器厂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官窑器上才能绘五爪龙纹,民窑器只能绘四爪龙纹。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至今所藏的当年明宣德皇帝烧制赠送给其弟的“青花四爪龙纹残损大罐”,可能是一个仅存世的例外藏品。也就是说,从元末出现青花龙纹瓷作为发端,明洪武开始,龙纹青花、龙纹釉里红瓷器,一直是被明至清宫廷奉为最高等级的藏品。从明初至今的六百多年以来,明清官窑龙纹瓷器一直独领风骚,引领明清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收藏赏玩潮流。

新世纪后,同样一件龙纹青花瓷器,相比花卉纹青花瓷器,在海内外艺术品拍卖会上,都要贵数倍以上。进入2012年的龙年,中国古玩书画收藏拍卖预测进入观望盘整期。但是明清官窑龙纹陶瓷文化,延续至今六百多年,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在中国古陶瓷界是公认的,又是明清宫廷陶瓷文化藏品中最具收藏投资标志性的精品。所以,收藏赏玩明清青花、釉里红官窑瓷器,投资收藏明清青花、釉里红官窑瓷器,其选择其中的龙纹器物,既是首选又是终选,这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且具有帝王文化背景之龙纹瓷器本身所决定的!

延伸阅读

元代以后瓷器纹饰多龙纹


龙纹是历代瓷器上的主要纹饰,特别是在元明清三朝。由于不同朝代甚至同朝代不同皇帝在位时期的龙纹都有明显不同,因此龙纹成为鉴别瓷器年份的方法之一,连龙爪的数量也成为参考标准。

瓷器上龙纹的爪主要有三爪、四爪、五爪三种。在元以前,龙基本都为三爪,从元代末期开始,龙爪的数量被前所未有关注。而到明代时更规定皇帝所用的瓷器上才可以用五爪龙,其他皇室成员和普通百姓只能使用四爪龙图案,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代。

因此,也可以说,在明清两代的瓷器上,如果出现五爪龙,大致可确定为是专门为皇帝烧制的官窑。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两件瓷器,比如同样是明代成化时期的花瓶或者同样是清代康熙时期的碗,有五爪龙图的瓷器肯定贵于龙纹为四爪的瓷器。除了龙爪的数量,不同时代的龙的发、睫毛、须也有很大差别。

近些年,造假者在作假时开始参考真品图录上的细节,并且根据先进的手段将其复制在仿品上。对于只靠纹饰鉴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种造假手段最容易瞒天过海。因此收藏爱好者要从多方面了解瓷器的情况,如釉、胎、圈足等,综合所有的因素作出最后的判断。

明清瓷器:明 青花云龙纹碗 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明青花云龙纹碗

高9.4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8.7厘米

明:景德镇窑。永乐时烧造。撇口,丰底,圈足。胎薄体轻,釉面莹润,以苏麻离青料绘云龙纹,龙体浑圆,雄健有力,近足处绘莲瓣。器里口边绘忍冬纹,内底心青花双圈内,有两朵如意头式飘带形云,无款识。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高9.9厘米口径15.8厘米足径4.2厘米

明:景德镇窑。口外撇,瘦底,高足,上窄下宽,足柄中空。白里暗云龙纹,内底心刻篆书永乐年制款,外围葵花,器外壁施以鲜艳光亮的铜红釉,晶莹明澈,为永乐时的新品种,称为鲜红。原为宫廷旧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古代瓷器:元 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高36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0.5厘米

元:景德镇窑。胎质坚密。白釉闪青,肥厚光润。直颈,圆腹,浅圈足。荷叶式盖,盖面塑莲杆形钮。钮四周绘旋转状叶脉纹,其下绘以鳜鱼、螃蟹、青鱼、鲶鱼,栩栩如生。器身颈部饰古钱一周,肩部绘缠枝牡丹,腹部为双云龙戏珠。腹下部环以上仰莲瓣,青料色泽青翠,略有晕散。1980年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现藏高安县博物馆。

古代陶瓷上龙纹的演变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长有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似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亦能飞,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龙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使用的东西,如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在商代形成后也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广义上的龙纹包含龙纹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如云龙纹、海水龙纹等,而狭义上的龙纹则单指纯粹的龙纹。龙纹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陶瓷类器物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此时的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商代和西周时期,龙纹也是常见的纹样。到了元代,龙纹的工艺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两代则是龙纹的全盛时期,纹饰主要采用釉下、釉上彩绘方法,亦有用印花、刻划、堆贴等工艺技法制作。尤为重要的是,明清两代的龙纹中,龙的上颌部位出现了双须。同时,明清龙纹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龙、立龙等形式,为前朝所不见。

具体来讲,商周时期的龙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鳞虫形态的龙,就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另一类是兽体形龙纹,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春秋战国时期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尾细而卷,张大口,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 有翼, 脚有爪,身附璧,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璧合”之说。

唐朝时期龙纹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的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爪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所以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

到了宋朝,龙纹形体已有定式,直至元明清,均身为蛇形,身至尾渐细,四肢有羽毛,趾有三、四、五不等,龙首有角、发、须。宋元以前,以三、四趾龙纹居多,元末官方出台民间不得使用“五爪龙”的规定,到明清时期,“五爪龙”被官方所垄断。

龙纹的体态在宋、元、明、清也有不同的变化。宋代龙纹头小脚大身躯壮,发后冲,有须,三趾,有威武感。元代龙纹头小,颈细,肢瘦而有力,龙首无发或疏发,舌长,身绘鱼鳞片或斜格纹。明代永乐以后,龙体变粗,张嘴伸舌,上颚高突,五趾为鹰爪。成化至正德时期,龙纹多闭嘴,方首,毛发上竖,龙睛圆睁平视,风车爪。嘉靖至万历时期,龙身又趋细长,毛发增多,龙首上颚伸出,面端鼻尖绘成如意状,似猪嘴,俗称“猪嘴龙”。崇祯时期始见正面龙,俗称“老头龙”。

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

明清瓷器:明清官窑龙纹青花瓷:左盘右蹙如惊电


明、清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中,有不少是精美的游龙、云龙、蟠龙、螭龙、海水龙、穿花龙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变化多端。有些收藏家有兴趣作为主题藏品;不过每件精品皆价值不菲。

青花龙纹圆盘

例如附青花龙纹僧帽壶、青花海龙纹高足盌、青花海龙纹渣斗等,乃继承前朝永乐青花龙纹器的精髓,进一步发挥。宣德青花龙纹显得豪雄威猛,线条苍劲富韵味,笔法流畅洒放。清代乾隆时期的青花龙纹皆没有这些优点,也没有那么生动灵活。宣德龙纹端的“左盘右蹙如惊电”,绘工精细有艺术感,乾隆的青花龙纹怎样也比不上。

元明清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御用品


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自此,特定龙纹成为元明清帝王的专用纹饰,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的御用品。

2005年,笔者在发现并认定大窑枫洞岩窑址为明初龙泉官窑遗址的过程中,双角五爪龙纹盘残片即是一条线索和依据。后来大窑枫洞岩窑址经文物部门正式挖掘后也出土了少量龙纹残片,除了龙纹盘外,还有龙纹高足杯。在数以吨计的官器残片中,龙纹残片却是屈指可数,其特殊珍贵不言而喻。

明代龙纹碗

该龙纹碗 直径为18厘米,敞口圆唇,弧腹,圈足,外底环形一圈涩胎垫烧,内壁光素,碗心饰印花龙纹,外壁刻饰双龙,龙呈行龙姿,首尾相逐,环绕器壁,隙地点缀云纹。通体施青釉,釉汁肥腴滋润。此碗造型规整,釉色翠润,纹饰布局严谨,刻工深邃灵动,其胎釉工艺特征均为明初龙泉官器之典型。

台北故宫藏龙纹碗

台北故宫藏龙纹匜式盂

龙纹高足杯

类似龙纹碗还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龙纹碗,不同之处是台北故宫所藏的明初官窑龙纹碗外壁光素,内壁刻双龙,内底还饰有十字宝杵纹。与本品龙纹碗装饰风格高度相似的还有龙纹匜式盂、龙纹高足杯。龙纹匜式盂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龙纹高足杯除枫洞岩窑址所出外,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也有珍藏。此两种均内外刻花,外壁刻饰行龙。

明龙泉窑 海水龙纹梅瓶

此外,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明龙泉窑海水龙纹梅瓶”,亦作环壁的行龙式样,该梅瓶式样不见于大窑枫洞岩窑址所出的官窑梅瓶,尺寸亦较小,高度只有21.6厘米,整个造型风格与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梅瓶相一致。高足杯、匜式盂和梅瓶无疑为酒器,龙纹碗亦有可能用作酒盏。

龙纹折沿盘

龙纹敞口盘

龙纹式样差别稍大的是龙纹盘。龙纹盘造型有折沿口和敞口两种,前者罕见,可资参照的器物如伦敦苏富比2009年春节拍卖会0063号拍品(直径40.5厘米,图6)。敞口盘传世数量稍多,直径有30多厘米、40多厘米等不同规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均有珍藏,国际大拍上亦有数例。两类盘造型虽不同,纹样布局大致相同,均为内壁刻缠枝莲,内底刻龙纹,龙呈倒挂回升姿势,隙地缀饰云纹,龙的形象气质稍有差异,折沿盘龙纹面目较温和,而敞口盘龙纹多呈凶猛凌厉之态。

从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盘类瓷片来看,折沿盘数量(不包括菱口折沿)也是远少于敞口盘,两类纹饰风格存在一定差异,折沿盘或为洪武或永乐早期之物,烧制时间上很可能早于敞口盘。另,2005年处州青瓷博物馆在整理征集到的明初龙泉官窑瓷片过程中,还曾发现一批“次官窑”残片,五爪龙纹盘数量较多且集中。说其“次”,主要表现为与“正品”相比,胎壁相对较薄,尺寸相对较小,外底涩圈的处理也较随意,刻功相对草率,釉不佳多泛黄泛灰,有喑哑之色,但其造型纹样和龙纹的处理手法和“正品”龙纹盘无异,所以笔者认为此类“次品”或系主要针对龙纹盘的试烧品,龙纹器在制作要求上或高于一般的官窑器。

比对各例明初龙泉官窑龙纹器可发现,不同器型种类,器物上的龙纹式样虽存小异,却有大同,大部分应制作于同一时代。而其具体烧制时间,笔者认为以永乐朝为主,首先,根据《大明会典》、《明实录》等文献的记载,明初龙泉官窑的始烧时间至迟在洪武二十六年,停烧时间最早在成化元年,永乐一朝无疑为鼎盛期。而更关键的还是与同时期景德镇官窑龙纹器的比较。

白釉红彩龙纹盘残片 

明初景德镇官窑龙纹器,自洪武朝即有烧造,但洪武年间的龙纹器传世较少,最有代表性的是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疏浚工程中出土的白釉红彩龙纹盘残片。至永乐朝,龙纹器大量涌现,青花器、釉里红器,碗、盘、高足杯、梅瓶、盖罐等均有龙纹的出现,龙纹式样也较丰富,以行龙最为常见。就龙纹特征而言,洪武龙纹基本承自元代,头小,颈细,身细长,周身披鳞片,衬火焰纹,头部和肘部的毛发要比元代少,永乐龙纹总体上形体壮硕,趾爪有力,毛发浓密,形象凶猛威武,颈腹部有横条纹区别于覆盖鳞甲的背部,张口伸舌者上颚比下颚长而突起,头发上竖,有怒发冲冠之势。

明代景德镇官窑烧制时间长,序列完整,各朝龙纹器特征之异同可考诸于大量实物。通过比对发现,上述几种龙泉窑龙纹器之龙纹与景德镇永乐官器龙纹最为接近,如行龙躯体和四肢的姿势角度大体一致,龙身颈腹部也装饰横条纹,这类横条纹基本未见于元代及洪武龙纹。火焰纹、飘带云也能找出极相似的例子。龙泉器的龙纹头发也呈上竖状,但发较稀疏,向额前倾斜,龙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上颚长,下颚饰疏须,其格局是一致的。不过明初龙泉官窑的烧制时间偏短,综合诸多龙纹器来看,龙纹特征并无大的分歧或变化,其龙纹式样相对单一,如口部均作微闭状,没有景德镇那种张口伸舌的龙,毛发样式上,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纹碗内壁上的龙纹和伦敦苏富比2009春拍折沿盘龙纹较为特殊。而两者最明显的区别莫过于龙爪的处理,景德镇官器龙纹除五爪之外,还见有三爪、四爪者,趾爪排列多呈风车状,明龙泉官窑龙纹器目前所见者均为五爪,趾爪刻划如鹰爪,有锋利刚劲之感,较景德镇龙爪更为雄健有力。

上述龙纹器种类,除大盘、高足杯之外,均未见于大窑枫洞岩窑址,所以,明初龙泉官窑的规模应不止枫洞岩一处窑址,肯定还存在其他的烧造工场,而明代龙泉官窑龙纹器或还存在更多的品种。参照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来看,龙泉官窑与之一致在永乐朝出现诸多龙纹器,此或与朱棣有意彰显皇权,展示开国之蓬勃豪阔气象有关,而此时的龙纹形象自然也是一派威武神气,昂然向上的神态。

明清官窑龙纹青花瓷:左盘右蹙如惊电


明、清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中,有不少是精美的游龙、云龙、蟠龙、螭龙(草尾龙)、海水龙、穿花龙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变化多端。有些收藏家有兴趣作为主题藏品;不过每件精品皆价值不菲。

青花龙纹圆盘

例如附图的清代乾隆官窑青花瓷盘,就是以龙纹为主题,四周饰以云蝠,寓意吉祥。乾隆时期青花以早期至中期较可取;反而其后期者的龙纹色泽稍显青灰,有些龙纹像层次不清,比不上初期时官窑青花龙纹层次清晰,色调柔和,立体感强。龙纹器的器型方面也没有前期那么华丽秀美,有些更显得呆滞,不进反退,倒过来倾向规整工巧。至嘉庆以后就每况愈下。

笔者最喜爱明代宣德时期精制的一些青花龙纹瓷器,像从前在博物馆所见的青花龙纹棱口洗、青花龙纹僧帽壶、青花海龙纹高足盌、青花海龙纹渣斗等,乃继承前朝永乐青花龙纹器的精髓,进一步发挥。宣德青花龙纹显得豪雄威猛,线条苍劲富韵味,笔法流畅洒放。清代乾隆时期的青花龙纹皆没有这些优点,也没有那么生动灵活。宣德龙纹端的“左盘右蹙如惊电”,绘工精细有艺术感,乾隆的青花龙纹怎样也比不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