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边瓷砖 > 导航 >

收藏学堂:文房清玩话笔掭

收藏学堂:文房清玩话笔掭

收边瓷砖 古代文房瓷器 古代瓷器收藏

2020-09-29

收边瓷砖。

乾隆粉青釉粉彩虫纹叶式笔掭

在不久前举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拍卖会上,笔掭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件乾隆粉青釉矾红描金葫芦式笔掭,成交价为11.875万美元。另外一对乾隆粉青釉粉彩虫纹叶式笔掭(上图),成交价为46875美元。

伺候笔的文玩很多,诸如笔筒、笔海、笔格、笔洗、笔挂、笔屏、笔船、笔插、笔帘、笔盒等等。这些器物,各司其职,又都成为文房中既实用又能摩挲的东西,故被视为文房珍玩,其中笔掭无疑是最受藏家关注的品种之一。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经典文著有《长物志》与《考盘余事》。特别是在屠隆的《考盘余事》中,一共列举了45种器物,笔觇排在第八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明代晚期,笔掭已是文房常设用品。到清代,随着墨盒的兴起,笔掭的实用性下降,更多是作为赏玩的文房雅物出现在文人的书斋案头,造型和材质也有了很大改变。清代各个时期在笔掭造型图案上也是极尽巧思,制作时十分注重细节,务求典雅,意取吉祥,从根本上迎合人们观览赏玩的审美情趣。在2012年纽约佳士得[微博]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绿料仿碧玉桃形盖盒配随形碧玺笔掭,成交价达到了20.05万美元,这也是目前笔掭在拍卖市场上的最高价。

在笔掭的收藏中,如果能有名家收藏过的痕迹,无疑会更加受到追捧。许多特殊的雕刻工艺,也往往可以为笔掭增色。在2011年北京诚轩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清代的翡翠俏色雕荷叶形笔掭,成交价为57.5万元。其器形小巧,荷叶边缘翻卷,合围成笔掭之形,设计奇巧。叶缘俏色浮雕螳螂与鸾凤为饰,笔掭背面亦浮雕荷花、瓢虫,其中两朵盛开的荷花、一枝待放的花苞、百蠢蠢欲动的瓢虫均俏色雕就,成犄角之势,以保持布局稳定。全器工艺精湛,雕刻叶、花、凤、虫均栩栩如生,阴线浅刻虫腿、叶脉、凤羽细致入微,器壁薄而品相保存良好,为难得的文房小器。翡翠作为首饰和玉雕用材的年代较晚,清代翡翠雕刻传世无多,以俏色工艺制成的文房赏玩之件尤属凤毛麟角,极为珍贵。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新贵 帽檐下隐藏的收藏学问


民国珊瑚红描金帽筒一对(带款)

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也被称为“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得到普及,在百姓家中也开始流行。由于帽筒同时兼备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民间广为流传。到民国初期,帽筒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家里的陈设之一。

帽筒兼备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制式以及我国的国画等元素,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帽筒的形制多种多样: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加工工艺有镂孔、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为繁杂,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

当元代青花、清代粉彩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帽筒作为存世量最大的瓷器之一,也正在逐渐成为瓷器中的新贵,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随着收藏群体的日见壮大,如何判断帽筒的价值成为收藏者需要关心的问题。根据博宝网的相关专家表示帽筒的收藏价值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品相完整、成双成对是首要条件,其次,名家所绘、图案精美的更具有收藏价值。

民国时期保留下的帽筒多为清代遗留下的,品种繁多,画面精美,色彩浓郁强烈,表现手法不拘一格,造型多为圆形,纹饰题材丰富多彩,多为人物、山水以表现传统中的吉祥寓意。可供收藏入手。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


清光绪高心田浅绛六方印盒

印盒,亦称印奁,是存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形状多样,大小不一,以扁圆形多见。其材质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最佳。前人曾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的说法。传世品中已有唐代印盒,宋代的官、哥、定、越等名窑均烧造过印盒。现在藏市中的唐宋印盒已非常稀少,以清代传世品多见。在2009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来自日本私人收藏的“元代黑漆嵌螺钿文会图印盒”的成交价达到了962万港元的惊人天价,这使得投资者对于这种文房小器的投资前景更加看好。

清代瓷印盒最为普及,器型也较丰富,或圆或方,分为大小两种,宫廷用具一般较大,民间则较小。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颜色釉、浅绛彩等。这其中,尤以康熙豇豆红、洒蓝釉及乾隆仿雕漆印盒最为著名。清中晚期雕瓷兴起,雕瓷印盒曾一度盛行。

印盒因属文房器,所以制作一般都很精良,适合把玩观瞻,深受文人及藏家追捧。近几年市场行情也是一路上扬。笔者酷爱小巧文气的印盒,珍藏有一些晚清粉彩、青花、名人浅绛彩和颜色釉印盒,其中最为笔者喜欢的是一件“清光绪高心田浅绛六方印盒”,此印盒可谓于方寸之间呈万千气象,画面构图疏密得当,山水花鸟交辉,画工细腻传神。画面近处山峦突兀、庙宇掩映、一叶扁舟、水波浩渺;远处树木葱茏、层林尽染;侧面则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当是胎釉彩中精良的观赏雅器。

文房瓷收藏开年行情不错 传世精品更受宠


笔筒、水盂、水滴、砚山、墨床、印泥盒……文房类瓷器因为“路份”高,一直是收藏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品类。据了解,今年初至今,岛城藏市上的文房瓷行情再次走高,春节前后即有频繁成交,而且身价相比去年同期已有约两三成的涨幅。

据介绍,文房瓷身价近来平均每年约有两三成的涨幅。五六年前二三百元的可以拿到的清光绪花卉纹笔筒,现在开价就得过千元;一件清乾隆本朝“竹林七贤”民窑青花印泥盒,转让价3.6万元;一个残破的明崇祯青花笔筒,叫价可达9000元,而品相完整的同类器物,今年的价格则在10万元以上。文房用粉彩瓷器行情同样看好,一件传承有序的乾隆年制篆款青花釉上彩“四爱图”四方水盂,最新成交价即在10万元以上;同时期的青花釉上粉彩小墨床,估价也在8至12万元左右。据悉,同样的器物到了大拍,估计还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至50%。

青岛鉴宝会瓷器鉴藏专家滕凤岗认为,文房瓷器为古代读书人所用,数量较少,价格一直高于同年份的其他类瓷器。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历经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很多文玩精心设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那些传世精品,文化内涵丰厚,存世有限,自然受到藏家宠爱。其中不少唐代釉彩、吉州窑窑变釉等高古文房用瓷,现尚处于低位阶段,值得藏家加以关注。

艺术鉴赏学堂教你如何淘古董


周六,由东莞市收藏家协会、袁崇焕纪念园、可园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艺术鉴赏学堂”第四节课在可园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主讲是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楼钢,他给东莞的陶瓷爱好者带来了“中国彩瓷发展演变的脉络”。

据了解,“艺术鉴赏学堂”是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与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共同创办的文化惠民的服务品牌,为本地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该学堂每月一期,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全天举行,包括鉴赏知识讲座和藏品鉴定交流活动。听众可以免费入场。

进文物店也可能买到赝品

说到中国彩瓷的起源,楼钢说,彩瓷的远祖是黄河流域彩陶。当时彩陶的主要颜色有红、黑、黄三种颜色,所采用的颜料是矿物颜料。矿物颜料不溶于水,所以,要将颜色涂到陶器上,就要碾压固化。

楼钢有一次与陶瓷爱好者重走丝绸之路,路过西北当地一家挂着政府名称的文物店,有彩陶出售。有一些陶瓷爱好者想买一些彩陶回家,请楼钢帮忙把关,楼钢看完之后,说:“这里大部分都是新仿的。”店里的老板问楼钢是怎么看出来的。楼钢拿着陶器说:“这些彩陶用的颜料都是水溶性化工颜料,而不是矿物颜料,如果是矿物颜料,即使磨成粉,也还是会有颗粒状,而且工艺是用碾压固化,如果颜色脱落了,陶器上也会留下坑坑洼洼的痕迹。

紧接着他又问文物店的老板:“你这打着政府名号的文物店,怎么也有假的东西?”老板只好坦承,这家文物店已经被社会人士承包,只是店名没有换。“我们出售这些彩陶的时候是当工艺品卖的,顾客要当它是古董买我们也没办法。”文物店的老板说。

古董淘宝最重要是买对了

楼钢告诉东莞的陶瓷爱好者,早年他在学古陶瓷鉴赏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买古董要牢记两个要点:不买错的;不买超价的。

“现在的古董市场,只有前半句,没有后半句了。只要买得对,不管价格多高,都有人抢着买。现在买觉得贵了,但过两年再进入市场,价格还会再涨,因为玩的人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人也越来越多。古董,买的就是时间。”楼钢说。

跟着楼钢学古陶瓷鉴赏的一个年纪只有十来岁的学生,非常喜欢一件明代的彩瓷碗,碗口有崩口,卖家售价要8000元,楼钢觉得这个碗并不完整还要8000元,有点贵了,建议这个学生不要买。结果,这件瓷器,后来在一个小拍卖会上拍出了2.5万元的价格。

马未都话古墓说收藏:面对收藏热要谨慎


“盗墓文化”发达致十墓九空

“盛世兴收藏,现在收藏很热门。”马未都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人喜欢把“奢侈品”埋在地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形成于西汉,即汉代的文景之治。“这也算是中国盛世的开始,此后还形成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马未都说,每个阶段的盛世,国人由于生活无忧,物质富足,都比较重视财富积累,尤其钟爱收藏。

“中国人重死不重生,墓葬丰厚,特别是盛世。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因此许多大墓都被破坏了,出现了十座汉墓九座空的情况。汉代的墓葬文物非常之丰富。像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南越王墓等,可惜现在大部分被破坏了。其中,河北满城汉墓是一座相当保存比较完整的汉墓,解放初期经过挖掘,现在河北博物馆放着从里面拿出来的1.5万件文物,最有名的就是长信宫灯。”

说到墓葬,马未都还幽默地调侃道:“现在也是如此。北京的房子贵,最贵的也就十几万元一平方米,但墓地要30万元一平方米。”

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非常“发达”,这也是古墓几乎“十墓九空”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汉代的墓,诸候以上的墓极少有没被盗过的。有一次,陕西省发现了两个汉墓,土层保护得很好。考古队挖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个没被盗过的墓。往下挖,挖到三层楼深时发现了盗洞,不过应该是唐代以前的,估计墓里还会有东西剩。当挖到四层楼深时,看到了一个娃哈哈矿泉水瓶,这下心也凉了。那个墓,后来证实有39人次进入过。”

说拍卖

不少国人拍卖是跟人“较劲”

国人大都讲究面子,“我发现很多时候中国人在拍卖的时候,不量力而为,面子至上,特别喜欢跟别人较劲。”马未都说,不像西方的藏者,不打无把握之仗,他们会事先对拍品定个“心理价位”,超过实际支付能力就不出价了。但是国人就不一样,报价有时候是被面子架上去,反正不是当时付现金,只管出价,这就造成现在很多拍出天价的藏品十有八九是中国人所“创造”。

有一次,在班布里奇拍卖行,一件瓷器,卖家定价是80万英镑,而一个中国人却给出了5.5亿元人民币的报价拍下了这个乾隆瓷瓶,但拍到艺术品后他又没有支付能力。“一个瓷瓶从80万英镑拍到5.5亿元人民币,肯定有面子的非理智因素在内。”马未都说,“面子”是拍卖的过程中最不可取的。此外,在拍卖中不应该被“羊群效应”主导,期待“一夜暴富”,而是应该以一种成熟而理性的态度去拍卖。不要冲动,比如一件只打算出1万元的拍品,一看争的人很多,就马上出1.2万元,看到别人加价,就不顾一切地也加,跟别人较劲较到最后自己反而成了最后一个接棒的人。

说收藏

不要只冲着赚钱去从事收藏

“现在收藏很热门”。马未都听说《东南商报》有一个收藏版后,欣然给收藏版题词“注重文化注重乐趣。”他解释说,“现在很多人说喜欢收藏,但有些人就是冲着钱去的。这种收藏的理念不对。你们做这块的新闻,应该引导读者注重收藏中的文化内涵,注重的是收藏的乐趣。而不是今天收进一样东西就想着明天可以卖多少钱。”

面对当前的收藏热潮,马未都觉得很正常。因为股市低迷、楼市被限……资金需要找出路。对于老百姓不熟悉收藏市场而抱着“淘宝捡漏”的盲目态度入市,马未都指出,虽然每一个投资领域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收藏又有别于其他投资领域,对于收藏者的眼光、判断力、专业知识等要求更高,所以普通老百姓还是要谨慎入市。

马未都还题了“观复”两字。“观复就是收藏。”显然,这两个对于收藏界并不陌生的字代表了他对于收藏境界的一种观点。

“观复”是马未都创办的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私立博物馆的名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根本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简单点的解释,“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扬州“文房雅玩”清赏


文玩包括“文房四宝”、各类辅助文具及寄寓文人情怀的饰物、摆件等。文玩具有“博、雅、精、奇”等特点,不但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工艺奇特,而且凝聚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扬州文人情结浓厚,文玩历来是扬州收藏界的强项。本期特推出扬州古代文玩清赏,让读者领略文房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文房四宝”篇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文人书房中的必备用具。“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梁书·江革传》,当时专指国家置放典籍的地方,而首倡“文房四宝”的是宋代苏易简。他在《文房四谱》一书中叙述了四宝的品类和故事,为后世提供大量宝贵资料。

毛笔

毛笔起源于殷商之前,而目前最早的毛笔实物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中。据统计,毛笔有200余种,品类繁多,原料丰富。中国制笔历史悠久,素有安徽宣城、浙江湖州两大中心,尤以湖笔最为有名,有“笔颖之颖,技甲天下”之称。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目前最早的实物出土于湖北云梦县战国墓。

清“胡开文”墨:胡开文(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为“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开文墨店首创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其墨原料考究,制作过程复杂,具有“色泽黑润、经久不褪、舐纸不胶、入纸不晕、芬香悠久”等特点。胡开文墨有“龙翔凤舞”、“八骏图”、“九霄雨露”、“苍珮室”等珍品,尤以“苍珮室”墨成为皇室贡品的首选。

我国制砚历史久远,多取铁、铜、银、石、瓦、陶、泥、玉、漆等材质。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辟雍砚

辟雍砚是一种造型独特的瓷砚,因造型模仿“辟雍”(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而得名。辟雍砚起源于魏晋时的带足青瓷圆盘砚,起初为三足或四足,南北朝时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隋唐时发展为圆形多足。

辟雍砚的砚面居中,砚堂与墨池相连,砚台中心高高隆起,四周留有深槽储水,以便书画家润笔蘸墨之用,十分实用;砚底一周由多个珠足承托,足部明显凸出,往往还有纹饰,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清·鹆(QúYù)眼“八仙过海”端砚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自广东肇庆(古称“端州”)而得名。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以有眼者为贵。

此砚之眼有白、赤、黄各色之晕纹,如鹆(俗名“八哥”)之眼,故名。砚边雕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围云气缭绕,八仙各持法器、神情各异,若隐若现,似于浪中起伏。砚池中海浪纹刻画精细,三眼似浪中漩涡,位置巧妙,别有情趣。此砚石质极佳,打磨光滑,雕刻精美,为砚中佳品。

民国·刻“游仙诗”瓦形绿端砚

汉魏时的未央宫、铜雀台等建筑所用之瓦,因背平可研墨,在唐宋时常被好古者制为砚台,俗称“瓦头砚”。此件端砚即是仿照“瓦头砚”形式而制,上刻东晋学者郭璞的一首《游仙诗》,既承古拙之风又添文雅韵味。

郭璞《游仙诗》共有十四首,这首诗是作者游历青溪山时所作。诗中先后歌咏了鬼谷子、许由、灵妃这三位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贤人和女神,抒发了自己崇尚高士、企慕神仙的情怀以及求仙无缘的苦恼。

西汉·博山形羽人铜香熏

博山香熏俗称“博山炉”,是汉代常用熏香器具。此件博山炉呈豆型,由炉盖、炉体和底座组成,子母口扣合,盖有一链与炉相连。炉盖镂雕成山峦状,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山顶立一朱雀,尾上翘,头高昂,神情专注凝望远方。炉腹雕飞虎纹一周,柄部为一羽人跪于四辟邪的基座上,底部为一托盘。整件器物做工考究,造型美观,自然古朴,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实用器,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此摆件以“马上封侯”为题雕制而成,构图严谨、刀法细腻、造型准确、线条流畅。马暗指“马上”意为“即刻”,猴暗指“封侯”意为“被封为侯爵”。“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寓意事业立即升腾的愿望。运用同音和隐喻表达寓意,是我国民间的常用手法,也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体现。

“大雅斋”款瓷器,是光绪时期的瓷器精品,专供慈禧御用。其设计和小样绘制均由慈禧和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完成。

器物上的“大雅斋”三字是慈禧亲自题写的画室堂号,“天地一家春”篆文款识则是慈禧作画时使用的一方闲章,源自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名称。

这类瓷器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花鸟,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十分别致高雅,因此备受后世文人青睐。

二、文房雅玩案头清供篇

除文房四宝之外,形态各异的雅玩摆设也纷纷进入文房,成为文人墨客案头之佳器,为华夏文明所独有。

清·浅绛彩山水花鸟诗文方糊斗

糊斗,盛糨糊的容器,文房用具中的又一亮点。材质有铜和瓷等,形制多样,有瓮肚如小酒杯的,也有方斗如斛的。

此件浅绛彩方形糊斗,盖顶绘疏梅一枝,中间有“方孔圆钱”镂空装饰。侧面分绘紫藤、野鸭、山水和墨竹,书“迎风绰约,美月缠绵”。藤萝、野鸭呈对角布局,构图饱满大胆,紫藤色彩鲜艳、形态柔和,野鸭敦实肥润、憨态可掬;山水用色素雅,远近有致;墨竹浓淡有别,错落生姿。整器小巧雅致,清新脱俗。

“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因盛酒最为公道而得名。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若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因此常被用于对付贪酒者。公道杯寓意特殊,体现了古人追求公平、公正的处世哲学。

此件公道杯,外壁绘粉彩人物故事,杯内口一周绘“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间以缠枝花卉隔断,杯内塑一女执卷。整件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生动、纹饰精细、意义深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

器型独特的浅绛彩瓷文房器


浅绛彩瓷文房器

笔者酷爱文房用品的收藏,尤其对晚清浅绛彩瓷的文房用品情有独钟。因为,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浅绛彩瓷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不可小视。

浅绛彩瓷借鉴了中国绘画史上所有的重要流派,并把清代的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的绘画风格在瓷器上进一步展现出来。在光润的瓷器上山水、人物、花鸟齐备,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并催生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瓷器的崛起,奠定了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再度繁荣。浅绛彩瓷画师不仅在瓷器上抒情言志,而且还用文字和画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因此,其还有一定的文史研究价值。

浅绛彩瓷在目前存世的数量虽然较大,但其中的精品非常有限。随着其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扩大以及收藏界对其价值的重新挖掘,近年来,其市场价格是稳步上升,尤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精品的价值更是扶摇直上。

浅绛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气息浓厚,制作精良,器型独特而受到相关藏家的关注,如:一件大口径的精品笔筒的价格,与五年前相较而言,已翻了3倍之多。近几年,各大型拍卖会如:嘉德、中拍国际等拍卖公司都已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深受爱好者的欢迎。

笔者珍藏有两件器型相类似的名家浅绛彩瓷文房器,其最大特点就是器型独特。在几年前的扬州双博馆文房用品展上曾展出过与其相类似的一件。该文房器绘画精致,书法流畅,品相完好。从底部标签看,属近些年海外回流的精品。在笔者的这两件藏品中,一件是清光绪名家义茂氏所作,作于光绪癸巳年(1893年)。其正面、侧面和顶部共有12幅绘画及书法画面,从书法内容上看是义茂与少川氏、主雪氏共同合作的。另一件是光绪御窑厂名家喻春所作,画面有山水、花鸟、博古和钟鼎文共9幅。这两件浅绛彩瓷文房器高近20cm,分为上中下三层,应该是古人案头放置笔墨等文具的多功能盒。并且这两件文玩器顶部的盖子历经100多年仍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定瓷文房雅器之五——印泥盒


一幅书画作品的形成大致需要提笔、创作、盖章的过程,前两个环节是宣纸和毛笔之间的亲密接触,最后的盖章环节就是手起印章落的尘埃落定,一副作者苦心孤诣的作品从此横空出世。

当大红的印记向世人宣示其著作权的时候,承载着印泥的印泥盒静默的等待着主人将它盖好,神圣的使命业已完成,作为文房雅器之一的印泥盒仿佛只是给了世人惊鸿一瞥的机会。

印泥盒是伴随着印泥的产生而产生的,用来储存印泥,目的是防止油料的挥发,材质有玉石、玛瑙、象牙、木材、铜质、瓷质等,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的说法,从上述文字,我们不难理解,在众多材质中,以瓷质为最佳,因为瓷质有着不吸油的特质。

从造型来看,印泥盒分盖和底两部分,有圆有方,也有椭圆、桃子等异型,可以说造型各异,千变万化。

定瓷新品印泥盒呈圆形,盖和底严丝合缝,通体洁白,釉色均匀。盖中间刻有盛开的荷花,花瓣纹路清晰可见,层层叠叠向外伸展,体现出精湛的雕刻技巧。荷叶连连,自然向外弯曲蔓延,水波荡漾之间,荷花被衬托得尤为清新脱俗。

印泥盒作为一幅书画作品大功告成的见证者,经历了或短或长的等待,很大程度上达成了书画家庄重落款的仪式感。除了书画作者以外,很多书画鉴赏者和收藏者看到心爱的作品也忍不住盖上一方印。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就有这样的嗜好。乾隆帝文采风流,对书画作品的热爱就体现在他收藏作品的各个印章上,这也许是他比较特殊的收藏技巧吧——172方印章在印泥盒里一次次落下提起,这样的“涂鸦”可以说是非常随心所欲了,不知道书画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上满是“十全老人”“乾隆御览之宝”等看似宣示主权的印记,会作何感想?

乾隆的任性自不必提,但一方方精致的印章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文人墨客对书画作品、对中华文化的态度。作为见证者,印泥盒是文人墨客证明自己心血和实力的最佳伙伴。

笔筒是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是古代文人墨客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印泥盒是一幅书画作品大功告成的见证者,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书画家庄重落款的仪式感。如今,这两样精美的文房用具早巳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接下来的这个收藏故事,主人公因对瓷器没有研究,加之轻敌,与价值连城的几件笔筒、印泥盒等古瓷器失之交臂,悔之晚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