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瓷器新贵 帽檐下隐藏的收藏学问

瓷器新贵 帽檐下隐藏的收藏学问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古代瓷器收藏 收边瓷砖

2021-04-07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民国珊瑚红描金帽筒一对(带款)

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也被称为“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得到普及,在百姓家中也开始流行。由于帽筒同时兼备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民间广为流传。到民国初期,帽筒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家里的陈设之一。

帽筒兼备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制式以及我国的国画等元素,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帽筒的形制多种多样: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加工工艺有镂孔、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为繁杂,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

当元代青花、清代粉彩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帽筒作为存世量最大的瓷器之一,也正在逐渐成为瓷器中的新贵,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随着收藏群体的日见壮大,如何判断帽筒的价值成为收藏者需要关心的问题。根据博宝网的相关专家表示帽筒的收藏价值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品相完整、成双成对是首要条件,其次,名家所绘、图案精美的更具有收藏价值。

民国时期保留下的帽筒多为清代遗留下的,品种繁多,画面精美,色彩浓郁强烈,表现手法不拘一格,造型多为圆形,纹饰题材丰富多彩,多为人物、山水以表现传统中的吉祥寓意。可供收藏入手。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郑玉彩:当代官窑瓷器成收藏新贵


郑玉彩,当代官窑瓷器收藏家。解放军驻津某部退休干部,师承著名古陶瓷鉴定大家张浦生、赵青云、黄云鹏及徐静修等名师,自1999年结识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陆如、刘平、赖德全等当代名家后,致力于收藏当代官窑及艺术陶瓷,目前藏品达200多件,成为津门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新秀。

当代艺术陶瓷收藏,近年来掀起了一股热潮,特别是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当代艺术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的多次成功举办,更起到了助推作用。收藏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想要收藏到当代艺术陶瓷精品也有很多诀窍。在拥有众多陶瓷收藏者的天津,有一个被众人所知的名字,她就是当代官窑瓷器收藏家郑玉彩女士。她师承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大家张浦生、赵青云等名师,在研究收藏当代陶瓷的过程中结识了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陆如、刘平、赖德全等当代名家,目前收藏当代官窑及艺术陶瓷精品达200多件。就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话题,她表示,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如今也有“现代官窑”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瓷器精品一直是国家陈设用瓷和礼品瓷的首选,其烧造工艺、以及瓷器的精美度堪称顶级,而从收藏角度说,那些景德镇名家的作品更具有收藏和升值潜力。

当代官窑瓷器不输历代官窑

景德镇无愧“千年瓷都”美誉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火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标志。陶瓷历来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它的发明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在国际社会中,人们称中国为‘CHINA’,英文中的‘CHINA’中国与瓷器互通,在外国人眼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认识瓷器开始的。历来瓷器之路与丝绸之路并称为中国对外发展交流的两条友谊之路。”郑玉彩结合中国陶瓷史指出,中国陶瓷史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在历史不同时期,不同窑口都留下了非常名贵的珍瓷。其中“千年瓷都”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堪称“瓷中之冠”。“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景德镇之所以成为瓷都,是因为它集天下众窑优势为一体,尤其是元、明、清三朝皇家瓷厂都设置于此,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达600多年的‘官窑制度’。在当前虽然景德镇日用陶瓷水平已落后于广东和山东瓷,但在艺术陶瓷领域,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一直居于首要地位。”郑玉彩告诉记者,景德镇瓷器的精美和精湛技艺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造型及绘画装饰艺术上。

陶瓷装饰工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胎体装饰,是运用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装饰;釉面装饰,是唐宋瓷的主流装饰;彩绘装饰,是明清瓷的主流装饰。“从工艺复杂程度和瓷器烧造后的精美度、欣赏性等方面来说,彩绘装饰尤其是彩绘装饰中的绘画装饰体现了瓷器烧造领域的最高水平。古陶瓷鉴定大家张浦生就曾说过,‘瓷器绘画装饰是瓷器装饰的最高境界。’而天下闻名的景德镇瓷器正是以绘画装饰工艺见长。”郑玉彩表示这种高超精湛的瓷器烧造和装饰技术在新中国成立后同样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早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要继承和创新中国陶瓷技术。在政策的扶持下,景德镇的老瓷厂焕发了青春。”郑玉彩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下,景德镇瓷器因其“技术精湛、品质优良、工艺独特”成为了国家用瓷的首选。1959年至今,景德镇为国家及各有关部门、单位提供了2000多万套(件)高档瓷器。这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用瓷。还被指定为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和中国奥组委指定的专用瓷具。

曾因生产大量皇家用瓷而享誉世界的景德镇,目前正成为生产中国重要外事交往用瓷的“现代官窑”。而从收藏角度考量,这些当代官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动辄也在数万元甚至数十万、百万元以上,丝毫不亚于历代官窑,收藏和升值潜力正受到各路藏家的重视。

景德镇涌现大批陶瓷工艺大师

选择名家作品更能保值升值

作为中国当代官窑,近几十年来,景德镇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陶瓷工艺大师,而且名家辈出,其中很多名家还被国家有关部门专门指定为国家礼品瓷的创作人,当然,从投资收藏角度看,选择名家作品更能保值升值。

在当代陶瓷收藏领域,以作者职称高低来确定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价格,是目前陶瓷行业通用的游戏规则,而当代艺术陶瓷技术人员的职称及荣誉称号繁杂,职称和大师称号分为市级的、省级的乃至国家级的,相应作品还会有不同的价位,价差达几倍,甚至十几倍。那么,在选择大师作品时有哪些窍门呢?

当代官窑瓷器收藏家郑玉彩指出,在各种头衔的职称中具有权威性的,更值得收藏者注意的是:“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高工;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在陶瓷烧制、绘画装饰领域有造诣的名人名作。这些名家作品应该说都是具有一定收藏和升值潜力的。”郑玉彩就如何鉴别“名师名作”的话题还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虽然选名家很重要,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职称高者艺术水平就高,职称低者艺术水平就低。职称和各种的荣誉称号有时候只是一张‘入场券’,关键还是要让作品说话,作为收藏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才能真正体会到名师名作的工艺之精湛、意境之优美。”

除了关注当代景德镇的名师作品外,郑玉彩也表示在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十大瓷厂”的精品也极具收藏价值。“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先后以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等方式将原来小而散的小作坊和经营实体进行整合,成立了艺术瓷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十大国有制企业,连同上述三所一院,可统称为当代‘红色官窑’。他们集科研教学、生产及艺术陶瓷创作为一体。到上世纪90代初,品种已发展到20个大类、2000多个器型、7000多个画面,形成了陈设瓷、日用瓷、仿古瓷、建筑瓷等门类齐全的陶瓷产业体系,并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企业改制,十大瓷厂经历了体制改革的阵痛,但从陶瓷收藏价值来说,十大瓷厂中的‘老活儿’,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瓷器,尤其是礼品瓷、艺术瓷本身制作工艺精湛,作品具有极高审美价值。”郑玉彩表示,收藏者如果机缘巧合碰到年头比较长的“十大瓷厂”的作品,可以选择收藏。

收藏玉器学问大


好玉一定有好工

“很多时候,要藏者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辨别、确认。如果只带耳朵去淘宝,再离奇的故事也能从出让者或者一些所谓的‘专家’嘴里脱口而出。”已有34年玉器鉴定工作经验的杨震华说,除了编故事和假专家,如今玉器市场的“新花样”层出不穷,一些制假作伪手段也使用上高科技。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真专家,如果不与时俱进,也会看走眼。

“如果能配备一个激光手电和一个至少有15倍放大功能的放大镜是最好不过的,因为在强光照射和高倍的放大镜下,玉器上再小的瑕疵也无处遁形。”在活动现场,杨震华结合自己多年的考古发掘、鉴定实践和自己的收藏经验和技巧,为现场的数百名玉器爱好者做了玉器知识讲解,并提醒大家记住“好玉一定有好工”,因为只有好的玉,人们才愿意花心思来细细雕琢。

如何辨别玉的好坏

杨震华说,从史前文化开始,玉在我国有8000多年的历史。传统意义上说的玉,多指产自我国境内的玉石,其中新疆和田玉是软玉之首,很多时候成了玉的代名词。翡翠被称为硬玉,作为舶来品,它的出现要晚得多,在18世纪末乾隆20年左右才从缅甸引进,但由于深受当时皇室的喜爱,很快被民间所接受。

近几年,玉器价格连年翻番,面对火热趋势,藏友在选择玉器时,尤其要注意玉石的质地。目前,材质好的玉主要以湿润见长,翡翠以绿色为主,注重“水头”——质地透不透,颜色正不正。

五招辨古玉

在免费鉴定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件东西值多少钱”。杨震华认为,玉器的价值由玉质价值、工艺价值、历史价值三部分组成。明清以后的玉器,玉质价值占50%,工艺价值占30%,历史价值占20%。同时她提醒藏友,鉴于近年来新玉器的价格也十分昂贵,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购藏玉器前,一定要留心,掏钱前一定要仔细观察或者找懂行的一起鉴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古玩行里没有固定的价格。所以不要轻信拍卖价,只能作参考。在辨认一块玉是否是老玉时,可以从造型、纹饰、沁色、刀法和皮(包装)等五个方面加以鉴定。

在造型上,通常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造型,在古玩界有“标准器”的说法,如果一件玉器的造型不伦不类,就要当心。纹饰亦然,如龙的纹饰,有“唐龙”、“宋龙”、“清龙”……可以从龙的毛、爪和鳞纹上加以区别,如果张冠李戴也肯定是假的。再是由于受制作工艺的限制,“老东西”多为手工打制,在刀法上与现代设备打制的有很大区别。出土的古玉一般都有沁色,什么土什么沁,由于气候和酸碱度不同等因素,沁色也有区别。

藏友们,要睁大你的眼睛噢!

收藏学堂:文房清玩话笔掭


乾隆粉青釉粉彩虫纹叶式笔掭

在不久前举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拍卖会上,笔掭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件乾隆粉青釉矾红描金葫芦式笔掭,成交价为11.875万美元。另外一对乾隆粉青釉粉彩虫纹叶式笔掭(上图),成交价为46875美元。

伺候笔的文玩很多,诸如笔筒、笔海、笔格、笔洗、笔挂、笔屏、笔船、笔插、笔帘、笔盒等等。这些器物,各司其职,又都成为文房中既实用又能摩挲的东西,故被视为文房珍玩,其中笔掭无疑是最受藏家关注的品种之一。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经典文著有《长物志》与《考盘余事》。特别是在屠隆的《考盘余事》中,一共列举了45种器物,笔觇排在第八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明代晚期,笔掭已是文房常设用品。到清代,随着墨盒的兴起,笔掭的实用性下降,更多是作为赏玩的文房雅物出现在文人的书斋案头,造型和材质也有了很大改变。清代各个时期在笔掭造型图案上也是极尽巧思,制作时十分注重细节,务求典雅,意取吉祥,从根本上迎合人们观览赏玩的审美情趣。在2012年纽约佳士得[微博]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绿料仿碧玉桃形盖盒配随形碧玺笔掭,成交价达到了20.05万美元,这也是目前笔掭在拍卖市场上的最高价。

在笔掭的收藏中,如果能有名家收藏过的痕迹,无疑会更加受到追捧。许多特殊的雕刻工艺,也往往可以为笔掭增色。在2011年北京诚轩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清代的翡翠俏色雕荷叶形笔掭,成交价为57.5万元。其器形小巧,荷叶边缘翻卷,合围成笔掭之形,设计奇巧。叶缘俏色浮雕螳螂与鸾凤为饰,笔掭背面亦浮雕荷花、瓢虫,其中两朵盛开的荷花、一枝待放的花苞、百蠢蠢欲动的瓢虫均俏色雕就,成犄角之势,以保持布局稳定。全器工艺精湛,雕刻叶、花、凤、虫均栩栩如生,阴线浅刻虫腿、叶脉、凤羽细致入微,器壁薄而品相保存良好,为难得的文房小器。翡翠作为首饰和玉雕用材的年代较晚,清代翡翠雕刻传世无多,以俏色工艺制成的文房赏玩之件尤属凤毛麟角,极为珍贵。

鉴藏知识:收藏瓷片有学问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内涵丰富,信息量大,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通过“上手”古瓷片,收藏者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是普通人从书本到实际学习古瓷鉴定的捷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古瓷片收藏市场逐渐形成。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都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琉璃厂、爱家市场内一些古董店中也常有瓷片交易。瓷片价格有的几十元、几百元,有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天青月白梅子青、青花五彩单色釉、宋元明清历代瓷片,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古陶瓷爱好者,推动了瓷片收藏市场的发展。北京甚至还有一个睦明唐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

我国古瓷历朝历代窑口众多,品种极为丰富,是其他任何藏品无法比拟的。古瓷片能反映出整器的艺术信息,“残而不失其美”。胎骨、器型、釉色、色彩、装饰、款识、光泽等要素都能显示出瓷器的制作工艺之美:瓷片上的人物、花鸟、山水、动物、书法等图案不仅具有艺术情趣,还能反映出历史信息,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渔樵耕读、携琴访友,元宵观灯、清明踏青等图案,使古时的民风习俗跃然“瓷”上,这本身便是一种美。越是名窑、名品瓷片,这种美的含量越大,品位越高,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当然也要注意风险。虽然说由于价值相对较低,市场上的古瓷片赝品比较少,但一些假冒名窑名品的货色也时有所见。因此,收藏古瓷片也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另外在购藏瓷片时,还要清楚两件事:一是我国瓷片收藏市场目前还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与整器相比,瓷片收藏仍然是仅限于一定范围,瓷片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如艺术品拍卖会上就还很难见到古瓷片上拍;二是要保持心态平稳,把接触和欣赏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投资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切忌赌博和投机取巧。

为什么会出现古瓷片价格大幅飙升的情况?

古瓷是历史珍品,不可再造。由于年代久远,保留到今天的名窑、名品瓷器少而又少。市场上很难收集到完整而又品相好的古瓷名品。因此,一些收藏者往往收藏历史上的名窑瓷片,以慰嗜爱之心。如宋汝窑、官窑、哥窑的瓷片,自宋代起就一直是收藏家寻觅的对象,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讲的就是珍稀瓷片的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收藏和喜欢古瓷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加,这就使古瓷片价格“水涨船高”。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其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哪些古瓷片的升值潜力较大?

从年代上看,各个时期的古瓷精品,如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及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中的一些有名头的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一般情况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生活器的价值:那些数量上相对少、制作上相对精良,器型上相对奇异的瓷片,在收藏市场更受青睐。同时,要尽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所谓有“天”有“地”的(带口沿和底足的),信息量大,研究价值相对高。古瓷片也要做中长期投资。收藏者适度的“养一养”、“捂一捂”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另外,打“地区差”也是一种有效的购藏手段。由于审美观念、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同一种古瓷片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购藏瓷片要注意哪些问题?

古瓷片爱好者在购藏瓷片时,一是要了解中国瓷片收藏市场目前还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与整器相比,古瓷片收藏仍然是仅限于一定范围,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就还很难见到古瓷片上拍;二是要保持心态平稳,把接触和欣赏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投资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切忌赌博和投机取巧。虽然说由于价值低,市场上的古瓷片赝品比较少,但一些假冒名窑名品的古瓷片、赝品也时有所见。初涉这一领域的人,在收藏中不要盲目攀比和贪大求全,要量力而行,最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专题收藏。要从一般到中档再到高、精、尖,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消化。

有缺陷的古瓷器有没有投资价值?

中国古玩界“古玩毛了边,不值一文钱”的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可是对于外国的玩家来说这个规矩不太适用。他们认为只要是文物,缺陷并不影响它的根本价值,有一些特殊的文物,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美。综观近年来在国外各大拍卖行出现的中国古代瓷器,有相当数量是经过修复的。例如2001年11月份在英国伦敦苏富比的中国瓷器拍卖会上,一件估价为10万~20万英镑的明代成化斗彩天字罐拍出了75.15万英镑的高价。而这件天字罐就是残器,是不完整的修复件,而且器口颈部磨平,缺盖。目前国内一些资深收藏家正在改变观念,开始悄悄地收进残器了。在古董艺术品来源越来越贫乏,精品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也是必然之举。

瓷器的收藏


瓷器收藏已成收藏者的最爱,大家都看中定窑、汝窑、钧窑等官窑出产的瓷器,这样的品种升值快,升值空间大。同时,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像一匹黑马一样,在收藏者的交流中声誉渐起,其价格也是一路上升。

瓷库中国记者在文物一条街上了解到,因为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损毁的比较多,所以引起了一些收藏者的兴趣,出售的价格也有所抬高。辽宁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吴老介绍说,在5年前还没有多少人买上世纪60年代瓷器的账,但现在却成了抢手货。

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长阎振堂在瓷库中国电话采访时表示,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与历代瓷器存在着较大区别。那个年代瓷的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具有时代色彩鲜明、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瓷分陶瓷和搪瓷,其中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尤以革命圣地图案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最能刻画那个年代的陶瓷艺术品特征。

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李女士向瓷库中国记者介绍说,二三十年前,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遍地都是,人们只把它当作日常用品,现在收藏那个年代瓷器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韩熙载夜宴图隐藏的关于陶瓷的大秘密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朱彪军、晓婧):《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这些年来,研究者发现,这幅画中隐藏着一个关于陶瓷的重大秘密。

在发现《韩熙载夜宴图》的秘密之前,首先要提到一个人,他叫葛召棠,安徽省繁昌县人。抗战胜利时,他作为五大法官之一,参与审判处决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日军中将谷寿夫。

新中国成立后,葛召棠进入安徽省博物馆工作。葛召棠经常回到故乡繁昌县进行田野考察。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难以解开的疑问:在繁昌的西郊和南郊,他自幼生活和玩耍的山坡上,到处可以看见碎瓷片。有些地方稍作挖掘便可以看到厚达几米的堆积。熟读繁昌县志的葛召棠从未看到有关繁昌当地生产陶瓷的记载,而山坡上大量的古瓷片堆积显然不是在很短的年代里形成的。为什么后人遗忘了这段历史呢?

葛召棠将瓷片带到安徽省博物馆进行鉴定,确认是宋代的瓷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瓷器呢?在中国三千年瓷器发展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价值呢?

正当葛召棠想进一步深入研究时,一九五八年,他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逝世。他被后人尊称为揭开繁昌历史上千年之谜的第一人。

安徽省繁昌县位于长江之畔,隶属芜湖市管辖。随着繁昌县城市化的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繁昌县的西郊和南郊多次发现古代窑址和墓葬,其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一批陶瓷文物。

从器型上看,主要有执壶、托盏、高足杯、碗、碟、粉盒等,墓葬规模形制一般不大,显示这类瓷器似乎广泛应用于民间。在繁昌县博物馆,繁昌县文物局副局长黄柏挺介绍了他们馆藏的繁昌窑瓷器:“这三件就是我们本地繁昌窑出土的青白瓷,这几件具有代表性,你比如讲宋代的荷花托盏,你从这个角度看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翻过来就象一个莲蓬,做得非常精美,是繁昌窑的代表之作。你看这个凤首壶,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虽然它有点残破,但它的造型非常奇特、非常优美,它是模仿唐代的金银器的器形来制作的,你看它的眼神,非常有神。”

当年,葛召棠对繁昌古瓷片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省考古工作者通过抢救性发掘和从民间征集,获取了一批重要的标本,经过仔细鉴别,确认它们属于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品种:青白瓷。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人都知道,陶瓷进化到唐代,青瓷及白瓷占据主导地位,其地理布局特点是“南青北白”,南方主要烧造青瓷,北方主要烧造白瓷。

五代十国期间,北方战乱频繁,大批制瓷工匠避居江南。逐渐地,南方开始吸收北方的技术而生产青白瓷。

收藏瓷器的保养


讯瓷器的质地较陶器致密坚硬,且光滑不易吸水,气孔壁较小,在纤维结构上含有较多的玻璃态和一定量的莫来石晶体,这些瓷器的特征,使光线、有害气体、虫害等都不会对它产生作用。但在制造过程中,受本身材质所限,瓷器脆而易碎,所以,瓷器保护的重中之重是防震、防挤压、防碰撞。小件瓷器必须入锦盒收藏,而且要一器一盒,以防相互之间的摩擦碰撞。裸放的大件器物要放稳,周围环境中不能有易倒的硬物。虽然瓷器不怕有害气体,但某些物质的溶液对瓷器是有害的,如碱对釉有腐蚀作用,强酸可以改变瓷器表面光泽,使彩绘变色。所以,瓷器的收藏必须远离污染源。一旦瓷器染上污垢,可以用清水洗涤,但不要用较强的化学试剂,以防伤及釉面。

瓷器如果在收藏时不慎损坏,切勿自己动手修复。但对那些小毛病可以进行尝试,如炸底、窑裂、冲口。炸底是在瓷器收藏时因外力的打击使器底产生裂纹,通常在3条以上,呈放射线状,多透过胎体。虽在正常保护下裂纹不会加重,但稍有外力便会加重,直至器物完全损坏。对于这种现象,可先行清洗,用棉花条蘸水固定两端,覆在炸底上,然后用浓硫酸滴到棉条上,饱浸度为80%至90%,再用塑料封底。隔日开封,反复几次之后,用无色透明、固化速度快的环氧树脂粘合剂进行封闭。

窑裂是器物在烧造过程中出现的缝隙,或在器物腹部,或在底部,由于是器物本身所致,比人为的损伤程度要轻。但也要进行处理,否则在潮湿的保存条件下,会造成胎体的膨胀和收缩不匀,影响其寿命。冲口是器物因外力撞击出现的长短不等的穿透器壁的细纹,此现象多发生在盘、碗类器物上。这种损伤往往是逐渐发展的,即裂纹会自然延长,在外力的震动或冷热骤变的情况下也会继续开裂。由于这种开裂多在器表,在清洗时可用“84消毒液”浸泡,把冲口内的黄渍浸出,然后加以固定,方法同于炸底。为了保证美观,器表不要涂太多的胶。除上述损伤之外,余者皆不可自己动手。

祖上留下的老宅屋檐下扒出的清代八棱赏瓶


清代天青釉四君子花卉八棱赏瓶

藏友求鉴:11月21日上午,在小东门古玩市场开店的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叫邵伟的藏家,说等会忙完去他家里看看他的收藏,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邵伟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清代天青釉四君子花卉八棱赏瓶

藏家感言:搞收藏最可贵的在于彼此是否有缘,就像相亲谈恋爱一样,若是有缘,那个暗藏在某个角落的它,迟早会被你发现、倾慕、收藏、把玩、传承下去。

鉴宝专家:王学武(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该瓶直径18厘米,通高17.8厘米,口径6.6厘米 ,足径10.8厘米,为瓷质赏瓶,呈八棱形、直口、短颈、斜肩、圆上腹、腹下壁斜收,壁下内凹圈足,里外施釉,颜色为仿汝窑天青釉色,胎质坚细致密,俗称“糯米胎”,为清代景德镇所生产。该赏瓶八棱形的胎体成型,区别于以往常用的“拉坯”、“模印”、“灌浆”的制胎方法,而是采用了“拼接胎”制作工艺,外面再使用贴塑加印花,做工复杂,难度较大。行话说:“一方顶三圆,八棱顶三方”。因为它口小,口沿施满釉,无盖,故它不是盛物的罐,也因为它要反映观赏的画面内容较多,故而做得肥壮了些,看似罐子。它实际是大户人家书房斋室的观赏器,其价值是高于实用器的。该赏瓶装饰分为五层图案:底下一层的一周波浪纹饰,印有八组十六瓣变异的莲瓣(蕉叶)纹做地,取意吉祥;上面是一层主图案,在八棱中两两一组分成四面,上贴塑四季花卉;一面春季荷花配兰草上有飞蝶,一面夏季牡丹配芍药加奇石,再配秋季大小菊花配假山和冬季干枝梅花加青竹。再上面是八个如意云头纹,之间夹着下垂的小如意云头纹饰,在八个棱形边上,每个贴塑四个璎珞串珠,共计32个垂璎,非常美丽,有着少数民族的装饰风格和汉民族的文化兼收并用。第四层工是在两线之间,由四组成对的草龙,捧着牡丹花卉,寓意四季富贵,龙腾呈祥。最后一层工是简单的收光纹入归瓶口,寓意收纳四季福瑞,用者如雅士,赏者如君子。总之,这件赏瓶,从它的釉色,都孕育着中国古代文人不艳、虚心、平淡、傲骨的绅士风度。时时提醒、励志着后来的年轻人,要苦渡学海,争做一名脱俗的儒生君子。故此,该赏瓶是一件很值得收藏的文房观赏器。

藏品来历:藏家邵伟家住西安城东,人长得胖乎乎的,带副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很亲和。他祖上是西安有名的大户人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上中学时就开始了钱币的专项收藏,由于下手早,家藏有一些钱币孤品,后又开了家大型收藏网站,在西安有很高知名度。除了收藏钱币外,近十年他又开始了瓷器系列收藏,尤其是他收藏的“五代黄堡窑‘官’字款残碗”,那是在西安城里摇了铃的。问及清代天青釉四君子花卉八棱赏瓶的来历,邵伟笑着说这是8年前他从祖上留下的老宅屋檐下扒出的。

邵伟说小时候听爸爸讲,曾祖父是清代的一个秀才,文章书法都是一流,还会算术和易经,在老西安城里那是小有名气。退隐官场后,在家里办私塾教书育人,有许多达官贵人慕名送子女来,邵老先生为了配合教学环境,除了张挂名言警句外,还添置了一些符合教育意义的陈设雅器,这件清代天青釉四君子花卉八棱赏瓶就是当年的雅设之一。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家里的陈设雅器不断被“清理”,最后以至于几乎彻底没有了。十年前兴起了收藏热,有人知道邵伟家里属于几代书香门第,就问他家里有没有藏着留下来的好东西?邵伟忙说:“没有!没有!那时候家家都唯恐躲之不及,都自动地交出去,谁还敢收藏啊!”嘴上是这么说,回家后他心想,这么大的家业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点东西留下来吗?他问母亲,母亲说她也记不清了,没事你去翻翻看吧!于是邵伟说他就在家中翻箱倒柜,在家中庭院书斋的老屋檐的墙角下,看见有一堆修缮房屋的备用材料和工具,他当时很费力地扒开一看,里面竟有一件放满生锈铁钉的“罐子”,他拿出来,倒掉铁钉,擦洗干净“罐子”上的泥土和灰尘,哇!原来竟是一件漂亮的天青釉色的赏瓶!他当时好激动,忙抱着瓶子向母亲报喜。采访结束时,邵伟告诉记者:“这只赏瓶原来在我家也许不算怎么贵重,然而它历经多次磨难,200多年传下来,就成了我家中的‘重器’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