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广州瓷砖 > 导航 >

广州出土近三万件晚清瓷器 或为贸易残损品

广州出土近三万件晚清瓷器 或为贸易残损品

广州瓷砖 出土瓷器鉴别技巧 晚清民用瓷器鉴别

2021-04-07

广州瓷砖。

100平方米的探方内竟然挖掘出近30000件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陶瓷器!6月6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媒体现场展示了这批最新考古新发现。这是广州城市考古首次出土如此丰富的清代晚期陶瓷器遗存。专家初步推论,发现地一带至迟在清代晚期存在专门运输陶瓷器的码头,这批清代青花瓷器很可能因为残损而被抛弃。

挖掘地点:长堤大马路

根据历史地图和文献记载,工地所在地位于明清广州城外城以南、珠江北岸,东西分别靠近明清广州城外城的靖海门、油栏门,工地南面隔江原有海珠石(今新堤二横路一带)。

记者现场探究看到,发现地位于广州长堤大马路258号原大三元酒家旧址的工地地下5米深处,呈现长方形整齐堆积状态,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在近日连续暴雨的冲刷下,青花瓷器显得纹路十分清晰,均有破损但相当部分可以修复。

挖掘种类:青花瓷居多,也有彩绘瓷和日本瓷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易西兵介绍,挖掘的陶瓷器以青花瓷器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彩绘瓷器。器类以碗最多,还有碟、盘等,均为日常生活用器。

这批瓷器图案以双喜纹占绝大多数,其他图案还有草叶纹、山水风光等。一些杯、碗底有“同治”或“同治年制”铭款,从而确定了这批陶瓷器的年代。

专家在这批陶瓷中,发现一些瓷器,其釉色、纹饰风格与中国瓷器不同,有的落有日本人名款识,可能属日本产品。

或为陶瓷贸易残损品

从挖掘情况看,这批陶瓷器使用痕迹不明显,并且相当一部分比较完整,仅残缺小部分,不像是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后抛弃形成的“生活垃圾”。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广州古城的外销画,明清时期广州城南、珠江两岸商贸繁盛,清代中期以来,珠江北岸东至五仙门、西至十三行一带,更是十分繁华,江边有许多码头供货物中转。此次挖掘的陶瓷器遗存位于临岸的河沙淤积层中。

专家初步判断,这一带至迟在清代晚期存在专门运输陶瓷器的码头,在运输过程中陶瓷器有损坏,因此在码头上岸时,残损的陶瓷器被就地处理,扔到码头附近的河道,从而形成陶瓷器堆积。具体将在下一步的继续整理研究中解谜。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上万件元代瓷器


内蒙古频道7月6日电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集宁路古城遗址为期3年多的考古发掘中,目前已出土了1万多件完整及可复原的元代瓷器,其窑系众多、数量巨大、珍品迭出,前所未有。这是记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出土辽金元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永志介绍,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子村。路,为元代仅次于行省的第二等地方行政区划。为配合当地的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从2002年5月开始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集宁路古城遗址约1平方公里,目前已发掘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现大量房址、水井、窖藏、墓葬和集市遗迹等。在众多遗存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完整和可复原瓷器达到了1万多件。其中有两件保存较好的瓷器为国内外首次发现,一件是釉里红玉壶春瓶,另一件是青花梨型注壶,两件文物极其珍贵。此外,还出土了7件完整的元朝官僚贵族和富裕大户才能拥有的元青花瓷器。

这些出土的完整瓷器多见于窖藏,瓷器器形主要有碗、盘、罐、瓶、碟、盏等,种类有青花瓷、白瓷、黑瓷等。从胎釉的装饰特点判断,这些瓷器涉及当时的七大知名窑系:景德镇窑、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建窑。其中,出土数量最多的是磁州窑系的瓷器,有“油滴”、“兔毫”、“玳瑁”等种类装饰的黑瓷。而出土珍品瓷器最多的是景德镇窑系的。

据史料记载,位于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交接地带的集宁路当时为榷场(元朝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在公元十四世纪中期毁于战火,之后未建新城,官民逃避战火时窖藏了许多瓷器,因此这个古城的文化层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出土的瓷器也较多、较完整。(完)

中国贸易瓷器介绍


中国贸易瓷器主要有传世的和沉船出水两种,它比同时代的民窑瓷器精美,有些还是当时根据客户需求按图样特制的定烧瓷、标徽瓷,它是我国陶瓷制品中的一朵奇葩,有些工艺技术水平也己达到了一定高度,不比一般官窑逊色。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水禽图盘

贸易瓷从品种上又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贸易瓷,为买卖所用,根据当时市场需求生产;一类是礼品瓷,作为贵宾往来迎送时的礼品;一类是定烧瓷,是国外来图来样,按要求定制,欧洲很多贵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标记,到中国来烧一批有族徽的瓷器,供家族使用,这种瓷器受到家族后世的追捧,价格很高。

我们时常会发现,中国式样的瓷器上描绘的却是典型的西方纹饰,又或者明明是中国传统的图案却被烧造在完全西式风格的器皿上,这便是贸易瓷有意思的地方。

相较于明清时期的贸易瓷,唐、宋、元时期的贸易瓷与国内传统瓷器在风格和式样上差别不是很显著。明清以后贸易瓷的风格和式样就显著得区别开来了,有些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贸易瓷,因为到后期他们觉得需要自己的样式,很多异国情调和西洋元素的内容被糅合进来。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一对)

比如景德镇窑青花仕女图花口碗,它上边的图案跟国内器物上的差不多,仕女也是中国传统的题材,但当图案按照西方思维进行组合排列之后,其风格就异域风情了,国内的器物不会这样出现那么多仕女,最多中间突出一个仕女,旁边由其他进行烘托。

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他们保留了一些我们传统的内容,又融入他们自己的文化。比如我们瓷器上常用花卉是菊花,他们常用的是郁金香;再比如明中期的大碗,这种大碗在国内基本不见,就是为了出口而专门制作的;还有一些器物很可能图案纹饰是中式的,造型是根据当地需要来制作的。

景德镇窑广彩圣经故事图盘

元代以后中国就有了专为外销而做的瓷器,最典型的如元代大碗,还有比如此次展览中由荷兰倪汉克捐赠的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香薰、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等,这些器物造型完全根据西方人的需要制造。还有一类是“纹章瓷”,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外销瓷,因为它是特殊的订制产品,瓷器上有欧洲家族或者军团的徽章。

从历史的高度看,贸易瓷为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贸易交流提供了有力物证,很值得考古、历史、社会经济等学者去深入研究,发掘它的价值.

景德镇窑青花鹿特丹暴动图盘

看瓷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题材宽泛度、文化内涵和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是无法与外销瓷相比的。虽然官窑瓷的精湛工艺众口皆碑,但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却很狭窄。官窑仅供皇家御用的特性,造成了它的局限性。清代外销瓷的影响力则是世界性的。这些外销瓷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传达出的历史学术资料远比官窑多。通过它们,甚至能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细节。此外,官窑除极少数像珐琅彩瓷和一些陈设瓷外,长期沿袭固定模式。而外销瓷是商品,即使保守估计,清代外销瓷纹饰的多样性也会高于同期的官窑百倍之上。

事实上,在许多外销瓷不仅是展现了中国纹饰的民窑瓷,更具代表性的是“中西合璧”的纹饰。也就是外销瓷从中国运到欧洲后再由当地工匠加上各种装饰。一些外销瓷被镶嵌上了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这种改良是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

景德镇窑广彩人物图大碗

目前,贸易瓷在国内销路不好,价位也较低,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对贸易瓷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收藏家、古董经营者和媒体等对贸易瓷的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而且,中国的收藏群体人数众多,且逐年递增,贸易瓷虽然存世量不少,但毕竟数量有限,远不够逐年增大的收藏队伍所需要。因此,未来贸易瓷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充分体现贸易瓷价值的一天终会到来

贴近民间的晚清瓷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工艺达到顶峰。康熙朝的青花、五彩、素三彩,雍正、乾隆朝的粉彩、珐琅彩、古铜彩等,都堪称一代之奇。

清朝晚期(1862—1908)为适应民间婚嫁的需要,瓷都景德镇烧造了成双成对的瓷瓶、瓷罐,即俗称“大路瓷”的晚清瓷。品种为将军罐、花觚、双耳瓶,并分青花、粉彩、五彩。图案有人物、花卉、山石等,大多赋予美好祝愿,有富贵白头(牡丹与白头翁)、锦上添花(锦地绘牡丹)、岁岁平字(开片碎瓷)、富禄寿(蝙蝠、桃与佛手)、万发富贵、大吉大利、金玉满堂等,画法潇洒、随意,不拘一格,极为丰富。

这批俗称“大路瓷”的晚清瓷历经数百年烧制,传世本应极多,但一是年久难以保存,二是战乱损失,加上自然磨损,后世见到的完整品愈来愈少。尤其是十年动乱中,全国大规模破“四旧”,使大批的文物遭到彻底破坏,虎口余生的尤其是精品更是少而又少了。官窑或精品瓷虽好,但量少价高不宜摆设把玩。晚清瓷虽不很精致,但出自民间工匠之手,贴近生活,看着亲切,风味不同,尤其中老年人,在记忆里大都有它们的影子,久居海外的同胞收藏几件晚清瓷器,抚摩着它也会有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

目前,由于国内收藏界不重视的缘故,晚清瓷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它应有的价值,百年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波小小的涟漪,但在世间也需三四代的交替,收藏晚清瓷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亲情的体验。

“近卫花瓶” 瓷器外交


17世纪与18世纪之交,因为大量进口中国瓷器,导致欧洲主要帝国的财政吃紧,为防止白银外流,欧洲一些国家开始试制瓷器。

首先是意大利人模仿中国青花瓷制造了美第奇瓷器,但这个瓷器是软质瓷,与中国硬质瓷差距很大。而之后的德国人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通过对中国瓷器的研究,试制出欧洲第一个硬质瓷器,尽管比中国发明瓷器要晚1400年,但在欧洲却意义重大,他被誉为“欧洲瓷器之父”。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十分高兴,并在德累斯顿的迈森,一座名叫阿尔布莱希特堡的地方,创建了欧洲最著名的迈森瓷厂。该厂第一任厂长就是波特格尔。迈森瓷的进一步烧制成功,又激发了奥古斯都二世收集东方瓷器的热情。他也许是过度痴迷于瓷器,恐怕瓷器制造秘方流失,竟然把波特格尔软禁起来,这一举动打击了这位发明家的积极性,他之后一直郁郁寡欢。

奥古斯都二世,被称为东方瓷器最优秀的收藏家之一,一生中最大的两个开支,一是购买东方瓷器,另一个则是发动战争。有意思的是,1717年,为了得到普鲁士帝国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27件中国瓷器,他竟然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近卫骑兵去交换,那些瓷器的价值相当27000塔里尔(德国旧银币),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身价百倍的中国瓷器因此被称作“近卫花瓶”,至今仍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宫博物馆内。“近卫花瓶”作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被载入史册。1733年国王去世后,留在世上共有35098件瓷器。然而十分遗憾,二战时,茨温格宫博物馆被炸,事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藏品都转移了出去,现在重新修复的茨温格宫又按原样摆放了当年展览瓷器的盛况,现在的博物馆中,多数为奥古斯都二世的旧藏,也有一部分是社会捐献,其中大多数是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中,康熙青花瓷自然是主流,其中,康熙洒蓝描金、康熙素三彩、五彩也是重要藏品。从现在的茨温格宫中的六个主要瓷器展厅,中国瓷器占了大部分。奥古斯都二世还特别喜欢迈森瓷器,因为在他主持下,烧造出来,加之爱国主义情结,所以在宫中收藏也颇多。不过刚开始的迈森瓷,大量模仿中国风格,即使迈森之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起初仍带有中国纹饰、造型元素的痕迹(见右上图)。

除了中国瓷器、迈森瓷器,奥古斯都二世也收藏日本瓷器,尽管日本瓷器是在中国影响下发展而来,但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得到奥古斯都二世的喜爱。

迈森瓷仿造中国瓷器不少,流散在欧洲市场,因为外形相像,常常让中国瓷器的收藏家分不清真假。事实上,只要仔细分辨,就能看出彼此的区别。中国瓷器瓷胎比迈森仿品细洁,青花发色也沉厚,线条扎实流畅,迈森瓷的线条粗细相似,原因是中国工匠用毛笔,而迈森工匠用粗细一律的笔画画,没有笔锋的变化,显得僵硬。

浦北龙门新出土瓷器经考证为近代废弃品


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委附近贵合高速施工现场出土的大量瓷器,经过浦北县博物馆考古专家反复考证,均为旧窑的废弃品,距今只有60至80年。目前,当地不少家庭还在使用同样的瓷碗,没有研究价值。

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委附近贵合高速施工现场出土的大量瓷器,在当地群众和网络的推动下,引起广泛关注,当地不少村民和收藏爱好者前往淘宝。“浦北县有制造瓷的传统,以前分别在小江镇、寨圩镇土东村和龙门镇有烧制瓷器的窑,当时听到消息时也以为是龙门镇的旧窑址,马上驱车赶到现场,经过现场的碎片反复研究后,觉得是近代的作品,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浦北县收藏爱好者易先生告诉记者。

浦北县博物馆宋传辉副馆长表示,在1月16日,浦北县一名干部的亲属,驾车途经出土瓷器的现场时,发现工地上一些瓷器碎片,随即就向该干部反映,该名干部将这一消息告知博物馆,接到消息后我们马上赶到现场,这段时间以来,考古人员多次到现场挖掘收集出土的瓷碗,经过对出土的瓷碗反复考证,可以确定这些瓷碗距今只有60至80年,按照出土瓷器的位置判断,是新窑(窑名)的位置,距离清代的龙门窑旧窑址不远,而出土的这些瓷碗,每个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从中可以判断不是正品,应该是当时新窑的那些废弃品,因为一座窑,烧制几十年后,都会遗留大量的废弃品。根据在当地走访,目前不少家庭还在使用同样的瓷碗,当地的一些老人还能清晰地说出新窑的旧址。在清代时期浦北县有龙门窑和小江窑,寨圩镇的土东窑时间较远。由于近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前往"挖宝",才引发了社会和网络的关注。“出土的很多瓷碗都是在泥土的表层,很浅,一些瓷碗还是在一些草皮下,掀开草皮就看见。”收藏爱好者王先生说,接到消息后放下手中工作,赶赴现场,淘到了不少宝贝,经过对现场瓷碗的研究,就完全没有了兴趣。

从《浦北县志》了解到:浦北县陶瓷业的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创建最早的是泉水陶窑,随后,相继建起了小江瓷窑、龙门瓷窑、石埇陶窑。至民国十八、十九年间已发展到工艺瓷滑肚碗、金边碗等,海内外已有一定声誉,在广西、海南颇具盛名,产品远销越南等国家。民国时期,小江窑瓷器烧制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烧制的瓷器种类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釉下红绿彩、单色釉(褐色、白釉)等;器物有罐、壶、钵、碗、盘、碟、缸……人物和动物瓷雕等30多种,不仅有日用粗瓷,还有陈设工艺细瓷。九十年代末,浦北瓷厂因产销不景气而改制停产,随后因城市扩建窑址被挖毁。

晚清瓷器将是瓷器交易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艺术市场,明清宫廷艺术品一直是被众藏家追捧的对象。其华丽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明清时期皇室追求极致的艺术品位,使得此类艺术品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收藏佳品。

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藏家沉浸在追捧清三代的热潮中,认为晚清的官窑瓷器因国运衰退而不如前朝。其实,在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可谓达到晚清最高水平,有藏家早已开始涉足晚清官窑瓷器精品的收藏,亦有业内人士称,清中晚期官窑瓷器有望成为艺术市场潜力股。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指康熙、雍正、乾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康乾盛世,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强盛时代,而陶瓷工艺更达到历史最高峰。但是,“清三代”身价已高,尤其是官窑器,十分稀少而且价格高昂,收藏难度非常大。

清代中晚期瓷器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收藏人士认为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数量巨大,工艺粗劣,因此这两朝瓷器长期不受重视,市场也不受关注,价格亦未拉高。然而,较早涉足晚清官窑瓷器收藏的顺德藏家梁先生则认为,晚清官窑瓷器也有不少精品,尤其是烧制达到晚清最高水平的光绪官窑,近几年在拍场上的成交价及涨幅也最高。

光绪瓷器的价格缘何居晚清瓷器之首?这与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复兴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仿古瓷,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最多,尤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最高。除此之外,光绪本朝也出了一大批官窑瓷器精品。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日前,梁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几件他前些年收藏的光绪官窑瓷器。其中有一只“光绪粉彩秋操杯”,器形为变形的牡丹状,以粉彩饰花瓣,淡绿釉饰花梗。此器制作精细,牡丹花瓣纹脉络清晰,以花梗为中轴,两侧基本对称,花梗内空,从梗端直通花蕊内,可藉以吸水。花梗背面书褚彩小楷款“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可见此杯是为一次安徽秋操专门烧制的。光绪年间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10月,光绪皇帝驾崩,应该说这次检阅秋操是光绪皇帝在位时的最后一次。

梁先生介绍说,此次秋操总共有5000名淮军参加,当时烧制的“光绪粉彩秋操杯”也有5000只,但由于难以保管,留存至今的也不会太多。此件瓷器曾被收入《清代瓷器赏鉴》一书。

如果说“光绪粉彩秋操杯”尚属纪念品,那么另一件光绪官窑“仿元天历簋”则属宫廷之物。据悉,簋,原指古代放置食物之器皿。其形状或方或圆,有木制的、竹制的、陶制的和铜制的几种。原是当时贵族的食器或祭器,后来又渐渐流传到民间,故广东民间有“九大簋”之说,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此器为清光绪官窑瓷器仿上古青铜器皿,形制古朴端庄,工艺精雕细琢,堪称清晚期瓷器精品。折沿口斗形盖钮,自上而下弧形盖,四方形由小而大。四条折痕将盖身分成四面,两面光素,一面浮雕一条回首苍龙。另一面书浅浮雕阳文楷书“仿元天历簋”,子母口紧紧相扣,各有两圈回文相对。器身自上而下为回纹、海水纹,两侧各雕饰龙耳一双,下承四只梯形足。

此器通体施黄釉,但黄釉薄,不似鸡釉黄透润,然用之于仿青铜器皿,则恰到好处,因其色泽沉穆含蓄,更显古色古香之美,器底正中加施白釉,并用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另据介绍,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

另外,还有一件霁蓝赏瓶也颇为精美。赏瓶,顾名思义,做赏赐之用,是雍正朝出现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此种造型、纹饰一直延续于清代,成为传统的官窑瓷器品种。

此器口沿撇口,溜肩,圆腹,圈足,器形优美,通体施霁蓝釉,灯草口。据梁先生介绍,单色釉瓷器烧造时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器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口”。只见此霁蓝赏瓶釉面均匀、滋润,“灯草口”规整,底部修足整齐,露胎润滑,线条既敦厚又秀美,底部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在霁蓝釉上加蓝釉款,称为“蓝上蓝款”。

梁先生认为,光绪瓷器存世量大,近年来上拍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收藏起来比较容易成专题,将是未来晚清官窑瓷器收藏中的一个潜在热点。

瓷器入门教学:晚清粉彩介绍


粉彩是在清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直接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一般在烧成的白釉瓷器上绘画纹饰,再在700度左右的低温中两次烧成。烧成后颜色淡雅,层次丰富,色泽与五彩浓艳硬朗的风格迥然不同,故有“软彩”之称。

雍正时期的粉彩水平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一只雍正时期的粉彩九桃瓶官窑2年前在香港拍卖中以4000万港币成交,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清朝瓷器从嘉庆开始走下坡路,到清末时,青花及其他品种的颜色釉水平亦逐步下降。但晚清的粉彩瓷器倒是出现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景象。出现了各种题材的粉彩纹饰。

目前市场上在比较低的价格水平上还能见到一些晚清粉彩东西。至于清中以前的粉彩基本上都已到藏家手里,价格也是非常高了,初入收藏者轻易难接触到。

1、道光粉彩:道光时期由于社会上流行“及时行乐”的思潮,反映在纹饰上有大量斗鸡走狗,鹦鹉,蝈蝈,蟋蟀等图案。由各种彩蝶昆虫组成的“探花及第”图案也很盛行。

2、同治粉彩:同治粉彩纹饰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五福捧寿,麒麟送子是常见的主题。纹饰风格进一步图案画。同治粉彩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是:人物有眼无珠,民国和现代许多仿品往往在人物眼睛中点上黑眼球,弄巧成拙了。

3、光绪粉彩基本吸收了前朝的传统和特征。百鹿,九桃,博古图,蝙蝠,龙凤,八仙,麒麟送子等题材仍是主体。

150件出口瓷器见证中国贸易


瓷器作为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7月21日,美国长滩艺术博物馆《中国制造:里欧和桃瑞斯.霍多夫出口瓷器收藏在温图尔特》开展,150件展品都是中国历史上出口的瓷器餐饮用具、装饰用品。据悉,该展览到9月17日结束。

瓷器当初被介绍到西方后,备受上层社会的推崇,以至于瓷器就是中国的代名词。瓷器改变了西方人进餐的方式,他们开始在家里放置瓷器当作装饰品。而长滩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港,也是北美与亚洲来往的重要渠道。在这个中西交汇点,展出瓷器这个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物品,可谓意义重大。

瓷器这个中国能工巧匠们制作的价值不菲的商品、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中西交流的物证。《中国制造》展示了自1550-1850年间,中国与欧洲、美洲之间的瓷器交易,以及中国瓷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通过展示中国贸易的历史与巨大的交易网,探寻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通过瓷器交易,展示中国商品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展览根据地理位置分成不同的主题,从小巧玲珑的茶壶到纪念性的花瓶,件件都是精品。其中一对制作于1720年的“战士花瓶”,制作细腻而精致,上面描绘了一对人骑着马打猎的情景。

展览的又一大特色是,用10幅水彩画描绘了瓷器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儿童到成年人,来到博物馆都能设计自己的瓷器,馆中电脑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程序,让用户通过看解说,明白瓷器和其他的陶瓷物品的区别,设计出自己心仪的餐盘等用具。

《中国制造》还展出了西方生产的产品,例如盘子、杯子和烛台。这些作品包括贵族们装饰在袖口的徽章、纪念大事的餐饮用具,例如有一套餐具上就有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此外,展品上也能看到像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等著名景点。各式的茶壶和汤盘上,都有宗教、神话等不同的主题。《中国制造》由瑞士温图尔特博物馆等主办,此次在长滩展出得到爱曼桑基金会以及长滩市的鼎力支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广州出土近三万件晚清瓷器 或为贸易残损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广州出土近三万件晚清瓷器 或为贸易残损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广州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