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价值 > 导航 >

江浙收藏人士动手 龙泉青瓷投资价值显现

江浙收藏人士动手 龙泉青瓷投资价值显现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收藏 古代瓷器价值多少

2021-04-07

古代瓷器价值。

香港苏富比今年春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专场“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窑青瓷及古画”,整个专场只有两件拍品,其中的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最为引人注目,此件拍品最终以6753万港元成交,创下宋瓷的拍卖新纪录。

近十年来,龙泉青瓷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很大的原因在于国内的大部分买家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在元、明、清三代瓷器上。据了解,近两年艺术收藏品在国内的不断升温,江浙地区的收藏人士在热衷于景德镇窑所烧制的产品外,对于龙泉瓷也是温中见涨,通过拍卖这一市场反馈,看到可喜的一面。

龙泉青瓷名声大噪始于北宋后期,发展到当代,历经了宋元时期的辉煌和明初的下滑。时至今日,龙泉青瓷仍保留其优良的工艺,并加以创新和完善,融入现代气息元素,不管在技艺层面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精彩绝伦。

龙泉青瓷的历史传承

北宋后期,宋室南迁,建都临安,北方大批窑工进入浙江地区,称之为“北工南迁”,这些技艺精湛的窑工把北方的制瓷技术融合到龙泉青瓷的制作中,加上南宋官窑对龙泉窑的影响,使龙泉窑产品技艺不断提高。当时,南宋统治者鼓励对外贸易,龙泉青瓷便大规模出口,销往世界各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南宋中晚期至元朝所烧制的“梅子青、粉青”等釉色为龙泉青瓷中的上品,当今世人视为珍宝。

随着元兵南下,取代了宋室王朝,所经之地均破坏严重,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很多名窑也遭到严重破坏,南北各瓷窑纷纷停产。在元朝“悉空其中”的政策下,瓷手工业在此时也是走向没落,而处于东南山区的龙泉窑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生产规模相比宋代也有所扩大,青瓷品种及纹饰也非常丰富、精美,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宋代。如今在中东、东南亚以及西欧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元代龙泉瓷的踪影,足见当时龙泉瓷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元末明初,中国的瓷手工业,在经历千年的洗练后,突破了原来的单单从“型、釉”取胜的限制,在景德镇成功的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五彩等多彩的瓷器,从原来的单色釉彩发展到多彩的彩瓷时代。于是全国的瓷业中心开始转移,专烧单色釉的龙

泉窑也就逐步走向没落,虽然还在烧制,但其釉色单薄,型与宋元时也相差甚远。

现当代龙泉青瓷新概念引起关注

龙泉青瓷经过一段时间的平淡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在新一轮的收藏热潮推动下,又恢复了当年的繁荣景象。先后有不少艺术家、鉴赏家、考古学家开始关注龙泉。此时的龙泉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兴元素。瓷工业从工匠概念走到了艺术殿堂的层面,这一概念的改变,使陶瓷就不再单单是生活用品的标志,它融入了当代人的思想感悟。

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如今也是进入了艺术丰收期。这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如今的价格空间非常大。从拍卖市场中可看到,同为大师级的职称,很多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价位现在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价位现在也就是在几万到几十万元这个阶段。

中国嘉德今年春季拍卖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让人看到非常欣喜的一幕,当代陶瓷大师的作品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为更多的收藏及投资人士所关注。笔者了解到,如今的龙泉不单单是一个陶瓷生产基地,而是很多艺术追梦者的天堂,全国各大美术学院,如工美、国美、鲁美、甚至是学院都在龙泉设立了科研教育基地,有很多世界级大师在龙泉搞创作,集雕塑、造型、设计、胎釉于一体。未来的龙泉,基于牢固的基础,应该是一个孕育世界级大师和世界级作品的摇篮。

而遗憾的是,这样的热闹仅限于龙泉本地,龙泉青瓷在北方尤其在首都北京尚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认识。

龙泉青瓷进军北方

位于北京北三环大钟寺爱家收藏品市场内的“龙泉青瓷艺术馆”是一家专门从事龙泉青瓷在北方推广的展览馆。馆内汇集龙泉所有十三位艺术大师经典作品,其中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经典作品50件,十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150件,总计500多件精美作品,品类、器形众多,注重艺术性、工艺性,其中也不乏一些可与现代时尚家居完美结合的龙泉青瓷日用器,均精致无比,是目前京城最大的龙泉青瓷艺术馆。

馆长韩小英介绍说:“现代龙泉青瓷才刚刚开始走出龙泉,还没有经过拍卖,在北方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虽然在当地有一些展览,但对北方的陶瓷爱好者、收藏者来说,并不是很了解。这么美的瓷器而没有走出龙泉,确实很遗憾。”

究其原因,近几年大量藏家盲目出现在陶瓷市场上,对瓷器的审美是处于由表面再深入内在的过程,纷纷将资金投向视觉漂亮的彩瓷,而龙泉青瓷内在收敛的品质却不为藏家所接受。青瓷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包含了宁静、含蓄的美,这种中庸的特性可以想象在未来崇尚复古、传统的时期,当人们的审美回归本来,将会真正被人们所喜爱,这也使龙泉青瓷具备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古稀藏友王国义的收藏人生


一位古稀之年的收藏爱好者——王国义,40多年来一直执著地收藏各个时期的古董。10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王国义家采访,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在现代化的楼房里,摆放了多件不同年代的古董。在王国义家可以欣赏到很精致的瓷器、玉器、石刻、铜器、丝绢等几十件各朝代、各类、各式古董。

●家庭环境熏陶 从小喜爱收藏知识

“这都是我40多年来的珍藏,每一件藏品我都爱不释手,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我最珍惜的‘宝贝’。”

王国义出身于书香门第,父辈都是知识分子。很小的时候,王国义就很喜欢文学、历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59年,王国义中专毕业后,到图们市的一所中学担任历史老师。闲暇时,王国义喜欢翻阅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尤其是对考古、鉴宝之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久而久之,他积累了很多有关收藏方面的知识,没事的时候逛逛古玩市场,经常和一些古玩爱好者切磋、研究。1999年,王国义退休后,仍专心从事收藏工作。

王国义对记者说,他刚开始收藏古董时,家人是不支持的,因为当时家里的生活条件有限,如果把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收藏,必然对家里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如今,一双儿女都已长大,家里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现在家人也挺支持的,觉得收藏这些文物,也算是为国家作点贡献。

●收藏经验:“看、换、藏”

“作为一位收藏者来说,如果发现一件有价值的东西,我就会想尽办法把它收起来,不让不懂的人破坏它,换句话说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看见老的、喜欢的、就要把它收来。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的做起来,王国义却为之付出了很多。

王国义说:“我的收藏经验就三个字‘看、换、藏’。”闲暇时,王国义就到古玩市场或是收藏爱好者家里逛逛。由于收藏品的价格都很高,王国义要是相中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直看。“每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要是疯狂地收购,根本不够,也不理性,我就只能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王国义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那就是用现有的东西和别人进行交换,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收藏起来。

今年8月,在延吉市兴安大集上,王国义意外地发现有人在出售老古董。王国义一眼就相中了摊位上的三把古代壶具,他像找到了宝贝一样,向卖主询问价钱。由于那个卖主急着用钱,开口就喊出几万元的高价,而且表示只收现金。可是,当时王国义手上并没有太多的闲钱,碰到了喜欢的东西怎么办呢?“就地取材。”王国义从脖子上取下一条价值上万元的翡翠长寿大仙项链,表示要和卖主交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王国义终于如愿以偿,收回了那三件“宝贝”。

●最具收藏价值的“紫砂方壶”

王国义的收藏品达到几十件,其中代表作有宋辽时期的陪葬品“凤首瓜型倒流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紫砂方壶”,康熙御制的“铜制葫芦状提梁壶”,明清时期的“青花双鱼瓷器”等。其中,年头最久的是“凤首瓜型倒流壶”。此壶的头部是一个鸡头,壶身为一个瓜果,呈棕黑色。特殊之处在于它没有壶盖,底部却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使用时,只能通过圆孔注入,所以也称倒流壶。经王国义和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这个壶应该是宋辽时期少数民族用来陪葬的物品。

谈起这40年来收藏的物品中,王国义表示他最珍惜、最值得骄傲的就是“紫砂方壶”。这个方壶是用紫砂制成,壶身四周雕刻着一些象征着吉祥的图案和文字,壶盖和壶底下放印戳“李茂林造”四字楷书款,整个壶做工非常精致,色泽十分柔和。

王国义说:“这把壶出自紫砂名人李茂林之手。李茂林,即李养心,江苏宜兴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由于他制造的成品比较少,所以市面上仿真品几乎很少。”王国义的这件“宝贝”也拿给一些业内的收藏者进行鉴赏,都纷纷表示此物弥足珍贵,很具有收藏价值。

●在收藏中体会“红色情结”

听着王国义老人介绍他的收藏品,会觉得他是在讲历史,从古代到现代,随便一件藏品,他都能信手拈来地说出物品的历史背景和收藏价值。

随后,王国义给记者展示了一些红色文化藏品。“以前那个年代这些东西比较常见,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物件越来越难找了,那时候很多收藏爱好者只注意购买古玩之类的老古董,却忽略了这些‘红色’收藏品。我比较喜欢,平时就注意收集,时间一长,就积累了这么一堆。”王国义看着自己的藏品满足地说。如今,王国义收藏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奖章、徽章、纪念章、丝绢、物品等有十几件。

收藏已成为王国义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通过收藏,王国义从中领会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感受到的快乐和愉悦,这份快乐和愉悦将永远伴随他左右。

仿古瓷也有收藏投资价值


北省收藏家协会现代陶瓷艺术会会长、资深收藏家陈也君女士,建议收藏爱好者可把眼光放在当代艺术瓷和当代高仿古瓷上。她认为现在正规的厂家制作的仿古瓷在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有些瓷器利用高科技进行分子分析,重新配制原料配方,制作出来的产品用料之昂贵,耗工之巨大,工艺之精湛,达到了足以“乱真”的效果。还有些仿古瓷是仿制古瓷的技法,其中加上了艺术家的构思和创作,形成个性的艺术风格,说明它本身已经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了。他们以新仿品出售,开门见山,没有作旧,没有欺诈,卖者坦然,买者称心。况且,今日之新瓷,百年、千年之后不也成了古董吗?这样制作出的仿古瓷就是收藏的精品,价格也比较合理,是收藏者的最佳选择。

景德镇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黄云鹏、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邵继梅、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廖传铭、广州东方博物馆馆长周勇等也表示“仿古瓷亦有收藏投资价值”。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要收到那么多的稀世珍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买到赝品而懊悔莫及,但把那些高仿、精仿出来的仿古瓷作为喜好的藏品也不是一件憾事,至少没有那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此外,仿古瓷格调高雅,富有传统气息,也是现代家居装饰装潢和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和最佳选择之一。但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表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就从高位收起,比如高级工艺师以上级别的作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最保险。此外,有些年轻工艺师画得很好,师承也不错,价位低的话可以收藏。有一些仿制品,图案是印刷的,很死板,可以看到网纹。还有很多街边店卖的景德镇陶瓷,大多是用批量注浆坯印刷的,这些就不要贪便宜购买,现在基本没有捡漏的可能。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列。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典型釉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龙泉青瓷特点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是龙泉青瓷的四大特点。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我国历代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而言。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部门,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除了越窑外的青瓷享有盛名外,刑窑中的白瓷制作精美,据说“天下青瓷贵贱通行之”,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龙泉青瓷:哥窑和弟窑结合作品.

青瓷工艺

青瓷主要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青瓷发展历程

龙窑”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方法的窑场,从西晋一直烧到清末,窑火已延续一千六百余年,代代相传,至今仍是青瓷烧制的一大特色技艺。清咸丰元年,曾芹呈在上垟创建青瓷窑坊,一直以“龙窑”来烧制青瓷,其建立的“龙窑”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建窑初始主要烧制碗具等日用器具。

北宋龙泉青瓷和南宋龙泉青瓷区别


南宋青瓷是在北宋龙泉青瓷发展起来的,但是南宋龙泉瓷和北宋龙泉青瓷还是有区别的,北宋龙泉青瓷胎厚釉色薄,多开片;而南宋龙泉青瓷胎薄釉厚无开片,釉色种类也多了,瓷器烧造工艺更精致了。下面介绍一下北宋和南宋龙泉青瓷瓷器区别。

一、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

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二、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 南宋龙泉青瓷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1. 南宋龙泉青瓷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纹饰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3.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现代钧窑陶瓷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是人们对钧瓷收藏价值的由衷赞叹。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魅力闻名于世。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其鬼斧神工的烧制技艺在今人的传承中更加炉火纯青。

“即使你不懂艺术,不懂钧瓷,只要你喜欢美,就会被钧瓷深深吸引……”这是一位英国美学家在观赏了钧瓷展品后发出的感叹。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并驾齐驱。钧窑又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成为诸窑之冠。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钧瓷出现之初,主要生产盘、碗、盆、罐、瓶、炉等,用于日常生活需要。唐代以前,我国陶瓷制品的釉色比较单调,基本以南方青、北方白为主。到了唐代,陶瓷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制瓷工匠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青色,开始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匠们通过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终于出现了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斑和流纹,这就是花瓷,也就是陶瓷史学界所说的“唐钧”。到了北宋时期,工匠们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在青釉中加入微量元素铜,成功烧制出高温窑变铜红釉。这时的钧瓷,逐渐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展示出了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情趣。

《中国陶瓷史》上说:“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我国陶瓷史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

那么现代钧瓷有无收藏价值?笔者常常会接到读者的询问,为此,笔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介绍说:在收藏领域,随着古代艺术品可收藏数量的逐年减少,现代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众多藏家投资的重点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在陶瓷生产中的运用,当代陶瓷制品无论从欣赏价值、制作工艺上都在接近甚至超越了古代陶瓷,并将逐渐成为未来陶瓷收藏市场中的主力军。倘若今天的陶瓷制品无人问津,无人收藏,那么我们的后代就永远看不到现今的艺术成就了。现代艺术品就是明天的古老艺术品,因此,现代艺术品的收藏已成为精明藏家的首选。老的有老的价值,新的有新的价值,只要是精品,就有收藏价值。

虽然现代钧瓷的收藏与投资价值要比古典钧瓷逊色很多,但挑选一些名家大师的仿制古典钧窑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尤其居家装饰兼顾的中长线操作策略,相信会有不错的回报。

瓷器收藏价值虽好 投资还需谨慎


瓷器鉴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瓷器的年代即烧造的时代,二是鉴定瓷器的窑口即烧造的地点。 瓷器年代的鉴定与窑口的划分是研究瓷器的发展的基础。瓷器年代的确定,为断代研究创造了条件;瓷器窑口的划分,对研究瓷器烧造区域的分布以及烧瓷技术的品质与工艺水平、各地区瓷窑相互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影响以及区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瓷器发展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然而明、清瓷器的鉴定就不同了,因为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以江西 景德镇为全国的瓷器烧造中心,除少数地方窑外,绝大多数为 景德镇的产品。所以明、清瓷器不存在产地的划分,而只是一个时代的鉴定。 关于 瓷器鉴定的年代依据,宋以前的瓷器与明、清以后的瓷器是不一样的。

宋代以前瓷器的年代依据,主要是根据墓葬,特别是具有确凿纪年墓葬出土的瓷器,鉴定家把它作为断代的标准器。考古资料证明,什么时代的墓葬与该墓出土的瓷器年代是相一致的,学者们通过对大量带纪年墓出土的瓷器,进行科学地排比,找出各个时代瓷器在造型、质地、釉色、纹饰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并以此作为鉴定宋代以前瓷器的科学依据。明、清时代的 瓷器鉴定,因其墓葬很少,特别是带纪年的墓葬就更不多见,出土瓷器亦少,而不能作为我们断代的依据。所以明、清瓷器鉴定年代的依据是从明、清带年款的 官窑瓷器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排比出来的。然后将带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征、胎釉及纹饰风格作为标准并用以解决不带年款的官窑与民窑瓷器的断代问题,同时,根据这些带年款瓷器的造型、胎、釉及纹饰特征,反过来又可解决这一些伪款瓷器的问题。因此,对宋以前瓷器窑口的断定,必须对其烧窑遗址进行发掘,而对窑址年代的确定必须与带纪年墓出土瓷器相对照。

元代瓷器是在宋代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瓷窑在南方除江西 景德镇、浙江的龙泉窑外,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 北方地区仍有一些瓷窑还在烧造。因此, 元代瓷器鉴定也还有一个产地问题, 元代瓷器带年款的很少,但也有一些带年款值得注意的,如著名的元“至正十一年”铭的青花双耳大瓶,经过对它的排比研究就解决了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器的断代问题。因此关于元代瓷器鉴定,具有介于宋与明之间过渡性质。

古代瓷器是历史的产物,每种瓷器都必然打上其时代烙印。犹如一部文学作品一样,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必须从作品的内容去分析。古代瓷器不是以文字内容来表现,而是以它的造型、纹饰、烧造方法、胎釉特征以及年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所以鉴定一件瓷器的所属窑口与时代,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

瓷器收藏价值虽好,投资还需谨慎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今天这里有人花几百块钱收购到价值上百万的藏品。明天那里有人花上千块钱买到价值上千万的宝贝。后天又有拍卖公司对藏品拍出了上亿的天价。这些消息如雨后春笋般。不乏有些朋友也想捡个漏,花个几百上千的买件藏品,心想或许一夜就暴富了。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古董收藏价值虽好,投资还需谨慎。买到对的东西还好,东西要是假的,就上当了。另给大家提供一些瓷器鉴别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瓷器鉴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瓷器的年代即烧造的时代,二是鉴定瓷器的窑口即烧造的地点。瓷器年代的鉴定与窑口的划分是研究瓷器的发展的基础。瓷器年代的确定,为断代研究创造了条件;瓷器窑口的划分,对研究瓷器烧造区域的分布以及烧瓷技术的品质与工艺水平、各地区瓷窑相互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影响以及区别,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瓷器发展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然而明、清瓷器的鉴定就不同了,因为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的瓷器烧造中心,除少数地方窑外,绝大多数为景德镇的产品。所以明、清瓷器不存在产地的划分,而只是一个时代的鉴定。

关于瓷器鉴定的年代依据,宋以前的瓷器与明、清以后的瓷器是不一样的。宋代以前瓷器的年代依据,主要是根据墓葬,特别是具有确凿纪年墓葬出土的瓷器,鉴定家把它作为断代的标准器。考古资料证明,什么时代的墓葬与该墓出土的瓷器年代是相一致的,学者们通过对大量带纪年墓出土的瓷器,进行科学地排比,找出各个时代瓷器在造型、质地、釉色、纹饰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并以此作为鉴定宋代以前瓷器的科学依据。明、清时代的瓷器鉴定,因其墓葬很少,特别是带纪年的墓葬就更不多见,出土瓷器亦少,而不能作为我们断代的依据。所以明、清瓷器鉴定年代的依据是从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排比出来的。然后将带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征、胎釉及纹饰风格作为标准并用以解决不带年款的官窑与民窑瓷器的断代问题,同时,根据这些带年款瓷器的造型、胎、釉及纹饰特征,反过来又可解决这一些伪款瓷器的问题。因此,对宋以前瓷器窑口的断定,必须对其烧窑遗址进行发掘,而对窑址年代的确定必须与带纪年墓出土瓷器相对照。元代瓷器是在宋代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瓷窑在南方除江西景德镇、浙江的龙泉窑外,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北方地区仍有一些瓷窑还在烧造。因此,元代瓷器鉴定也还有一个产地问题,元代瓷器带年款的很少,但也有一些带年款值得注意的,如著名的元“至正十一年”铭的青花双耳大瓶,经过对它的排比研究就解决了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器的断代问题。因此关于元代瓷器鉴定,具有介于宋与明之间过渡性质。古代瓷器是历史的产物,每种瓷器都必然打上其时代烙印。犹如一部文学作品一样,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必须从作品的内容去分析。古代瓷器不是以文字内容来表现,而是以它的造型、纹饰、烧造方法、胎釉特征以及年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所以鉴定一件瓷器的所属窑口与时代,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

龙泉青瓷见“黑马”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近年来,瓷器拍卖成交价排在前列的不是青花,就是彩瓷,这也使得投资者将眼光主要放在这两类瓷器品种上,并直接导致其价格的大幅上扬。瓷器市场上何

处去寻找“黑马”呢?专家建议,投资者不妨关注青瓷。2003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就曾拍出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价格高达320万元港币。

众所周知,龙泉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是中国古代青釉艺术的巅峰之作,这是龙泉窑制瓷匠师们不断改良胎釉配方和制作工艺所取得的成果。早期龙泉窑青釉使用的是含钙量髙的石灰釉,其高温粘度小而易流动,烧成后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中后期,为了提高青釉美感,改石灰釉为石灰碱釉,由于釉内增加了钾钠成分,高温粘度大釉不易流动,同时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繁复工艺,形成釉层愈厚绿色愈浓的效果,其中将发色最美的分别喻为粉青、梅子青。

青釉鬲式炉源自于商周时期青铜鬲样式。据四川遂宁窖藏、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等出土、出海资料,以及对传世品的研究表明,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的烧造年代当为南宋后期至元代。上海长城月底将拍卖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见图),此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髙12厘米,板沿,短直颈,圆鼓腹,下承以三足,三足中部各有一小洞,是为防止烧造过程中,足部胎体过厚引起炸裂而特制的。炉整体造型端庄古朴,虽以青铜鬲为蓝本,然又融入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两宋之际崇古慕古引为时尚,刊刻《先秦古器图》、《宣和博古图》的相继问世,激发了人们对古器投入极大的热情,此时,窑场的瓷工们再现历史新载体,创烧了以三代青铜器形为范本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瓷仿青铜炉,还缘于宋代流行的焚香习俗。正是由于宋人对香的特殊喜好,使得宋代各窑场都有焚香炉具的生产,其中则以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鬲式炉为人们最爱。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以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莹润,釉色青碧如玉,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弥足珍贵,现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件鬲式炉为粉青釉,整体色调淡雅中折射出静穆端庄,匀净中蕴涵着温润柔丽,一派“大家闺秀”之气,历经800年之久,仍熠熠生辉。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