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元代龙泉青瓷特点与收藏价值

元代龙泉青瓷特点与收藏价值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收藏

2020-11-09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龙泉窑青瓷,我国青瓷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我国制瓷历史上时间最久的一个瓷系,前后历经共计一千六百余年。目前普遍认为,龙泉窑青瓷的起源脱胎于越窑窑系,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其青瓷作品的的形制塑造、坯艺、用釉及装饰艺术等都与越窑有很多相似之处。一直发展到宋代,在长期与其他窑系的艺术交融下,才逐步形成特征趋于稳定的、独具特色的龙泉窑青瓷。

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龙泉窑飞跃式的发展,可以说是后世龙泉窑青瓷发展历史的大时代基础。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讲求薄胎厚釉,胎以白或者灰白为主,上釉以淡青或青绿色为主,追求釉色如玉的效果,造型多为瓶、碗、壶一类,刻花手法是主要的装饰技法。南宋时期,龙泉青瓷承担着宫廷贡瓷的重任,在器物造型上自然更加丰富,总体端巧大方,简练优美;纹饰类型更加多样,富有清丽典雅的意味。这个时期,尤其令人惊艳的是烧制出了粉青与梅子青两种釉色,这是陶瓷美学史的一个崭新艺术境界。

基于两宋龙泉青瓷的艺术沉淀,元代龙泉青瓷的发展蔚为大观。元代的人文特征不同于中原农耕文化的温和细致与中庸之美,而是表现出蒙古民族独特的狂放、洒脱、强悍的一面,当然这也是蒙古游牧文化对汉文化统治式冲击的必然结果;同时元朝铁骑征战四方,也带回不同的外邦文化信息,丰富了龙泉青瓷发展的文化根基。

在这种大杂糅文化的影响下,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发展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是作为宋代龙泉青瓷的继续,是元代宫廷赏玩的高档龙泉青瓷,其工艺水准有所下降但大体能向宋朝看齐,青瓷作品仍然是厚胎、薄釉,胎质白净细密,釉色莹润青翠,但粉青与梅子青瓷器产量骤减。同时,这种延续了宋朝遗风的龙泉青瓷是占很少比例的,更多的是另一个方面——即大意义上的元代龙泉青瓷的特征。首先在器型上,元代龙泉青瓷粗壮厚重,形制硕大,胎体加厚而釉层变薄,因此显得更为雄浑壮阔,符合当时统治阶层追求威武豪气的审美。第二个是在釉上,由于釉层变薄,釉面的莹润度随之受损,釉色发色的纯正度降低,宋朝时的湿透雾光美感也不复存在。第三个是纹饰方面的变化。由于文化的相互冲击与杂糅,通俗文化异军突起,市井文化兴盛,们不再崇拜含蓄内敛、典雅温婉的士大夫文化,平民化风格成为主流。因此这个阶段的龙泉青瓷在纹饰上,题材广泛而丰富,云纹、龙凤鱼纹、八仙八卦纹、花卉、山水人物甚至如马上封侯等故事纹,来者不拘;同时多出现露胎雕刻,采用划、刻、贴、印、堆、镂等多种装饰手法,并出现了褐色点彩和镂空技法。最后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是出现了带有明显蒙古和伊斯兰风格的龙泉青瓷,这类青瓷有的装饰为具有伊斯兰特色的花卉与几何图案,有的落八思巴文款铭,总体纹饰都非常繁复,基本不留空白。

青瓷收藏历来是一个热门,元代龙泉青瓷的收藏价值自然也不会低。只要是品相好、保存度高的元龙泉青瓷,其价格都在数万到数十万不等,有的甚至可以到数百万,且这类藏品一般还具有非常好的历史、文学与民俗价值,具有较好的升值潜力。如早在2007年,一件由江苏聚德拍卖行拍出的元龙泉窑青瓷狮纽盖双龙耳香炉,就已经拍得了308万元的价格;近一年内,品相精致的元龙泉窑青瓷拍卖估价均值基本都超过10万元。所以不论从哪方面看,元代龙泉窑青瓷的收藏价值都是很高的。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龙泉青瓷的特点


中心窑场在浙江龙泉县的大窑和金村。这是浙江西南部一个瓷窑体系,在龙泉、遂昌、青田、云和、丽水等处都有类似的窑址,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生产能力很强的瓷窑体系。这里宋代属处州,故又称其作品为处器、处州瓷。生产时间从北宋至明代。明朝嘉靖万历以后逐渐衰落。

龙泉青瓷生产最发达的时期是宋元时期,产量很大,无论内销或是外销,无论在陆路交通线上还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现很多,其他各窑无法和它相比。

龙泉青瓷的特点。北宋龙泉青瓷的特点是玻璃质釉,釉层薄,釉色为绿色,比较清淡,灰白胎,质地较粗,胎体厚重,造型古拙,口沿很薄,弧度较大的部位很厚,底部和口沿的厚薄相差四至五倍,因为原料加工不细,没有羼入改进瓷土性能的物料,焙烧时容易变形,工匠在制作时就在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增大厚度,所以造型厚重。南宋龙泉青瓷发现有“姚宅富位”铭文的瓷盘,这是用瓷人家订烧的标记,说明当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订货。这个时期的龙泉青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器物除日用器皿如盘、碗、瓶、罐等类以外,还有室内陈设所需的艺术品,如祭器、仿青铜器、仿古玉器等。造型多样,质量比北宋精致考究,线条洗练,制作规整,结构合理,有灰白胎和铁骨胎两种。釉色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蟹壳青、鹅皮黄等。由于多次施釉,釉层厚,莹润光洁,有美玉般的质感。

明代《浙江通志》等文献记载,相传在龙泉地区有章氏兄弟擅长烧瓷,其兄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弟弟章生二以生产青瓷为主,平时所说的龙泉青瓷也称弟窑。把哥哥章生一生产青釉开片瓷称为哥窑。这实际是误传。龙泉县境内根本就不存在章生一、章生二办窑的任何遗迹,也就是说在龙泉窑系中没有特别的哥窑和弟窑之分。只是龙泉青瓷部分窑场,在南宋和元朝时期受官窑的影响,生产出一种品位较高的青瓷。有的为浅灰胎,有少数为黑褐色的铁骨胎。胎体薄而致密,器边(如口沿、圈足底)隐露胎色。釉面开大小相错的冰裂纹,大片者色深,呈铁褐色,小片者色浅,呈金黄色,人们称为“金丝铁线”纹。这类作品在部分作坊中生产,而生产这类作品的作坊,仍然是以生产龙泉青瓷为主。人们将这种有“金丝铁线”纹的瓷器称为哥窑。哥窑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被后人列入宋瓷的五大名窑中。目前学术界对哥窑存在与否、窑址在何处意见不一,尚需在今后的考古发现中加以证实。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龙泉青瓷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龙泉窑的特点和收藏价值


作为宋朝六大窑系之一的龙泉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主要产于浙江省的龙泉窑而得名,在我国的三国两晋时期开始成立创烧,清朝时期龙泉窑结束了烧制,生产瓷器的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多难,是我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作为烧制时间如此之长的一个窑系,它烧制的青瓷工艺是数一数二的,在北宋早期之前的产品受到的越窑、婺州窑的影响较大,胎质较粗、胎体较厚且釉色呈现为淡青色,釉层较薄,在其装饰上刻花、划花较少,流行贴花、浮雕等新方式。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窑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虽胎体较为的厚重,但是其烧制出的瓷器较为的规整、釉色由淡青转换为青黄色,产品类型较为的丰富,有碗、盘、杯、瓶等类型,在其装饰的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等新纹饰,图案上有花卉、飞鸟、鱼虫以及婴戏纹等。

发展至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龙泉窑的青瓷进入鼎盛时期,粉青、梅子青釉是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鼎峰。烧制出的青瓷主要为胎薄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质量尤为的好,而烧制的类型也更加的丰富,有碗、盘、盆等基础性的家用器具,还有笔筒、投壶、水注等新类型出现,可谓是应有尽有。

元代的龙泉窑则是发展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烧制出的胎质较为的粗糙、釉面较为的光亮,但是其润度较低。其装饰的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堆花、镂刻等多种类型,生动性较强,纹饰题材较为的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等出现,还有进行文字装饰的瓷器,特色感十足。

龙泉窑瓷器烧制出的风格差异较大,工艺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北宋时期,以胎骨较厚、胎土淡灰、釉的玻化程度较高,主要是模仿;而南宋时期的瓷器稳重大方、厚重感十足却不失秀丽之美,器型较为的丰富多样,艺术感较强;元代时期烧制量较大,器型以高大、胎体厚重为主,釉色上呈现为白中带灰或淡黄,粉青中带黄绿,光泽感较强,宋朝龙泉窑是青瓷工艺历史的艺术高峰,并且将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发展的淋漓尽致,犹如璞玉般,深得人心。

宋朝时期瓷器的繁荣与其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龙泉窑也结合了南北的技艺,迅速的走向了成熟时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工艺都是非常之高的。

元代龙泉青瓷有什么特征?


元代龙泉青瓷有什么特征?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烧造历史较长,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烧制出亮青、粉青釉等佳器,尤其是梅子青器享誉海内外。进入到元朝,龙泉青瓷精湛的烧造技术不仅经久不衰,而且产量巨大,窑址遍布浙江省瓯江两岸,如大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笔架山等。以其精湛技艺和精美的釉色为基础,龙泉窑产量比宋代扩大了好几倍。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l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1980年10月29日,高安元代窖藏出土239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168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元代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

下面结合高安窖藏出土的部分龙泉窑器物,就元代龙泉瓷的烧制、类别、纹饰等的主要特征进行浅析。

窖藏龙泉青瓷的主要特征

元代龙泉窑的窑址已发现数百处之多,种类丰富,影响面大。南宋时期,有些窑口生产的精品佳作曾作为宫廷贡品。元代龙泉窑产品除部分继承宋代传统以外,在器型和装饰上又有创新,突出了时代特征。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等。

在传统观念中,元代龙泉窑瓷器大多笨重粗劣,胎体不修边幅,装饰效果简单平俗,胎质也显粗糙,难觅温润如玉者,质量上与宋代相比差距甚远。但从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168件龙泉窑瓷器看,不乏精品力作。

在器物类型上,较之南宋之前器物更是略胜一筹。如洗类有双鱼洗、蔗段洗、宝杵洗、印花洗等,都属元代龙泉青瓷中佳器。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与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的属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在装饰手法上,尤以刻、划、贴手法居多;装饰题材有花卉、莲花、宝杵、水波纹及堆贴龙、鱼等,技法娴熟,刻划洒脱、豪放,与器物的浑厚融为一体,给人以朴实、粗犷的美感。以大盘为例,盘沿平折,有的盘心堆贴有独龙戏珠,工艺惟妙惟肖,独具匠心,有王者风范。

在釉色上,釉面明澈温润,苍翠如玉,不仅出现了精美的粉青釉和亮青釉瓷器,还有极为罕见的梅子青釉佳器。

在造型上,出土的168件器物中,主要以盘、碗、洗、碟等为主。在器物成型修足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取了卧足、圈足、平足等工艺。足底无釉处均显现火红色护胎釉,胎体厚重,烧结坚致。这均是元代龙泉窑器物的主要特征。

高安元代窖藏龙泉器物之精美,实属罕见,为我们研究元代龙泉窑藏瓷提供了大量规范的实物依据,改变了我们对元代龙泉瓷原有的观点和看法。

瓷器收藏与投资:龙泉青瓷见黑马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近年来,瓷器拍卖成交价排在前列的不是青花,就是彩瓷,这也使得投资者将眼光主要放在这两类瓷器品种上,并直接导致其价格的大幅上扬。瓷器市场上何处去寻找“黑马”呢?专家建议,投资者不妨关注青瓷。2003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就曾拍出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价格高达320万元港币。

众所周知,龙泉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是中国古代青釉艺术的巅峰之作,这是龙泉窑制瓷匠师们不断改良胎釉配方和制作工艺所取得的成果。早期龙泉窑青釉使用的是含钙量髙的石灰釉,其高温粘度小而易流动,烧成后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中后期,为了提高青釉美感,改石灰釉为石灰碱釉,由于釉内增加了钾钠成分,高温粘度大釉不易流动,同时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繁复工艺,形成釉层愈厚绿色愈浓的效果,其中将发色最美的分别喻为粉青、梅子青。

青釉鬲式炉源自于商周时期青铜鬲样式。据四川遂宁窖藏、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等出土、出海资料,以及对传世品的研究表明,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的烧造年代当为南宋后期至元代。上海长城月底将拍卖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见图),此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髙12厘米,板沿,短直颈,圆鼓腹,下承以三足,三足中部各有一小洞,是为防止烧造过程中,足部胎体过厚引起炸裂而特制的。炉整体造型端庄古朴,虽以青铜鬲为蓝本,然又融入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两宋之际崇古慕古引为时尚,刊刻《先秦古器图》、《宣和博古图》的相继问世,激发了人们对古器投入极大的热情,此时,窑场的瓷工们再现历史新载体,创烧了以三代青铜器形为范本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瓷仿青铜炉,还缘于宋代流行的焚香习俗。正是由于宋人对香的特殊喜好,使得宋代各窑场都有焚香炉具的生产,其中则以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鬲式炉为人们最爱。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以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莹润,釉色青碧如玉,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弥足珍贵,现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件鬲式炉为粉青釉,整体色调淡雅中折射出静穆端庄,匀净中蕴涵着温润柔丽,一派“大家闺秀”之气,历经800年之久,仍熠熠生辉。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编辑:沧海桑田)

龙泉青瓷的真品特点


龙泉窑属于宋代的六大窑系之一,从三国两晋时期就开始了烧制的过程,直到清朝时期才结束,生产瓷器的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凭借着烧制青瓷而闻名于世界。在北宋早期的烧制其瓷器风格主要受到了越窑、婺州窑的影响,具有着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呈淡青色、釉层较薄的特征,大多的瓷器呈粉青色,到南宋时期则呈现为葱青色,瓷釉较厚但其润度较高,在其瓷器的外部也没有刻画的出现。

一、龙泉窑的烧制工艺特色

从龙泉窑的烧制工艺特色上看,存在较大区别,但在其釉层、胎质、装饰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北宋时期,其釉层较薄、透明度较高、光泽度较强的特点。早期的烧制胎薄且成色较白,加以淡青釉为装饰,这一时期烧制的器物类型主要是以盘、碗、壶这类的家用实用为主、发展到中期时,则是其釉色也青黄色为主,出现了刻花、波浪、团花等纹饰。

南宋时期,开始使用石灰碱釉来进行烧制。具有着釉层较厚、胎色白,在烧制器物的种类上也更加的丰富,有八卦炉、盆、五管瓶等各种各样的类型出现、从它的装饰上来看,主要是以刻划花为主,碗、盘器底纹较厚,也有着“s”形纹饰的出现。

元朝时期龙泉窑所烧制的瓷器造型高大、胎体较厚重。釉色上来看,青中泛黄、纹饰更加的多样化,有云龙、飞鱼、梅、菊等各式各样的类型出现、装饰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有划、印、贴、堆等多种方法的出现,使其瓷器种类更加的丰富多样。

发展到明朝时期,龙泉窑所烧制的瓷器走向了下坡路。其瓷器从胎质、釉色、光润度上来看,胎质较粗、釉色薄且透明、光泽度也较强,加入了新型的竹节进行了瓷器的装饰,在纹饰上也加入了故事以及等有着良好寓意象征的词进行装饰。

二、龙泉窑所烧制出的瓷器参差不一

从造型上看,器物的大小不一、粗细不一,宋代一般较为的矮小且轮廓鲜明,但是明朝时期所烧制的瓷器线条感不够流畅且造型较为呆板。

从其胎体上看,宋代的瓷器胎土为白色中略带灰色、较为的轻便、单薄、而明朝时期的龙泉窑烧制出的瓷器较为的厚重、胎色灰黄。

从其釉色上看,釉层中含有气泡,分布大且不均匀,宋代釉层较厚、呈青翠色,光泽较为的柔和,而明朝时期的龙泉窑则透明度较好、光泽度较强。

可见,虽然都是一个窑系生产的瓷器,但是在其制作工艺以及细节的把握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

元代龙泉瓷器有什么特点


从传统意义上分,元代龙泉瓷器有两种,一种是哥窑,一种是弟窑,这两种虽然出自同一个地方,但档次不同,市场价格也不一样。在明代记载中曾提到过,宋代龙泉乡有两个姓章的兄弟,这两个兄弟都很擅长烧制瓷器,哥哥烧制的就叫哥窑,弟弟烧制的就叫弟窑,以此来区分两人烧制的瓷器。

元代龙泉瓷器有什么特点

哥窑的出现时时间是在南宋中晚期,它与宋代其他窑瓷器并成为宋代五代名窑,特点是胎薄像纸,釉面厚度犹如玉石一般,布满开片纹,胎色灰黑,紫口铁足。哥窑瓷器的装饰非常瑰丽,釉层饱满,古朴典雅。此类瓷器造型和釉色、釉面等都要比弟窑略胜一筹,因此在受欢迎度上比弟窑更高一些。

弟窑瓷器的特点是胎白釉青,釉色以梅子青、粉青为最佳,次之为豆青,也被称为是民窑中的巨擘。弟窑出产的青瓷不仅釉层丰润,且光泽柔和,看起来像是翡翠一般。翠绿的釉色搭配各种图形,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市场价格也极高。在元代,弟窑瓷器上出现很多人物塑像,且底盘有类似于云、龙、花卉等,装饰非常独特,也极受欢迎。

如何鉴定元代龙泉瓷器的真假?

1、造型

元代龙泉瓷器的造型非常有特点,相比于南宋,元代龙泉瓷器的造型更加浑厚,而且器型较大,像大盘、高足杯、八棱梅瓶等都是当时非常典型的代表。

2、看胎

元代龙泉瓷器有两种,一种是白胎青瓷,一种是黑胎青瓷。黑胎青瓷是仿南宋官窑黑瓷的作品,其特点和南宋时期差不多。白胎青瓷中氧化硅含量少一些,氧化铝和氧化钾钠含量高,因此胎色是白中带灰。再加上淘洗不如南宋时期精致,所以元代的龙泉瓷器露胎处有很多火石红。

3、看釉

元代龙泉瓷器中的白胎青瓷与南宋时期一样都是石灰碱釉,这种釉中含有大量氧化钾,在高温烧制中会有极大的粘性,不容易流动。不过,元代龙泉瓷器的配方不如南宋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瓷器多为绿豆色或者是艾绿色,极少数为青黄色。

4、看烧制工艺

元代龙泉瓷器采用的烧制方法是全新的,足底无釉能看到火石红胎。大盘也是采用圆环形垫圈的方式进行烧造,所以地步往往忽悠垫烧的火石红。元代龙泉瓷器的露胎处处理不够精致,有切削的痕迹,这是鉴定元代龙泉瓷器的关键点。

另外,在装饰技法上,元代龙泉瓷器的纹饰也比较多,有褐斑和露胎装饰的基本都可以确定是元代的龙泉瓷器。

元代龙泉瓷器价格参考:

1:元龙泉青釉贴「逐珠云龙」图双鱼龙耳瓶,尺寸:26.4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HKD 7,240,000 ,成交时间:2014.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瓶小口,宽唇平折,长颈,双鱼龙曲耳,丰肩下渐收,外撇圈足内双阶式底。器腹贴四爪云龙,细鳞披、火焰发,破浪而出、逐珠而行。肩上隐约迭划莲瓣,下有凸弦,间贴五瓣小花。颈饰花纹二层,上为火珠,下为卷草。通体罩施青釉,晶莹至极犹如翠嫩梅子之色。

此龙泉窑瓶,装饰丰美,更形别致,展现元代装饰艺术之勇于创新,独具匠心,尝与日渐盛行之青花名品相竞。大异于宋朝简素之风,元匠开创一代全新审美典范。龙泉瓶器,堆饰如此繁复,甚为珍稀,本品,达此类样式之巅,或属唯一。蒙元新治下之中国,工匠于南宋旧统中得以解放,积极汲取外来元素,尤为迎合外销品味。迄今分别见于伊斯坦堡托卡比皇宫以及伊朗阿德比尔圣庙之十四世纪中国瓷器,藏量庞巨,精致美艳,绝非偶然。艺匠藉由诸窑,尝试各种样形搭配,如视此瓶,高肩、收身、敞足。龙泉青釉瓷瓶,堆贴龙纹者,甚罕,见一梨形例,尺寸相近,饰四爪龙,面向右方,跃波逐珠。

曲形鱼龙耳,首于宋末见于龙泉窑,也作类似执柄用。本器所饰鱼龙,面部、鳞身刻画,皆细腻入微,其尾部上翘,贴合鱼身,凸显婀娜曲线,呈巴洛克风姿,有别于简约宋风。瓶颈上方添饰火珠,与下方龙纹互相呼应,加强布局张力。另可比较一纸槌瓶例,龙耳相类,然形更近朴素宋式。

2:元龙泉窑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6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9.08.04,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拍品唇口外侈,短颈,丰肩,鼓腹,下腹渐收,至底微外撇,圈足,器型饱满丰润,古朴壮硕,极富元代所崇尚的粗犷之美。通体施青釉,釉色深沉素雅,釉面凝腻具温润光泽,自颈部至近足处刻绘纹饰,肩部饰简约弦纹,腹部主体部分刻牡丹纹,花叶婀娜柔嫩,足胫处以菊瓣纹环绕,纹饰布局疏密有致,虽分布面积较大但丝毫不予密集之感,空灵疏朗,近足底一圈露胎,胎质坚密,呈朱褐色。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的瓷窑系之一,早于三国两晋时期便已出现,因其莹润苍翠的釉色为人们所喜爱。据《处州府志》记载,龙泉窑“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因烧造之器物釉色纯正,质量极高,其中粉青釉、梅子青更是达到了青瓷釉色绝美之境界,龙泉青瓷因而成为宫廷御用之器。早期龙泉青瓷釉色淡青,划花细腻,有别于晚期龙泉青瓷釉色深绿,装饰随性,时出无纹之作,相较之下,早期龙泉青瓷与同省北部之越窑及北方耀州窑风格更为相似,但此时已见独特风格,刻划纹样精美,线条细致生动。南宋时,龙泉窑结合南北技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各有特点,元代光泽沉练,本品即为元代典例,精妙难得。

形制独特,颇为罕见,尺寸较常见梅瓶大,与元代青花梅瓶尺寸更为近似,最宽径略低垂,更显恢弘和厚实,但线条更为轻缓流畅,胫部较常见梅瓶更为纤细,使得观感平衡舒适。常见龙泉窑梅瓶高度多在40厘米左右,本品尺寸特殊。可资比较见,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专场中一件徐展堂的旧藏“明14/15世纪的龙泉青釉带盖梅瓶”编号2239,终以1383万港币成交。翻阅公私典藏,《世界陶瓷全集13·辽、金、元》中纪录了数件元代梅瓶,但相似度较高者极其难觅,梅瓶自宋至清,腹部位置由低逐渐升高,但圆润且腹部上下均匀如本件者实属匮乏,对比诸多同类器不难发现拍品之特殊,实属罕珍。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忆不得一。

3:元龙泉青釉双鱼龙耳盘口瓶,尺寸:27.9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4,495,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4:元龙泉窑青瓷褐斑点彩玉壶春瓶,尺寸:高25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3,940,000 ,成交时间:2018.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5:元龙泉青釉花口书灯,尺寸:高13.3厘米,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成交价: RMB 3,910,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此灯台小口,短颈设花口托盘,以接下溶化的蜡液,腰身突出一托圈,拱圆形下腹渐阔至底,成为高足,饰波浪纹三道,线条起伏,层次感强,器型敦厚,制作规整,精巧别致,气格高雅。足端无釉,露胎呈灰白色,微泛火石红,胎质细密。通体满施青釉,釉色青绿莹润,翠妍雅致,淡雅恬静,釉质肥厚,釉光明亮。整器釉色素雅,装饰简约,造型精细,严整大气。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各式器型应有尽有。元龙泉青瓷釉色为粉青带黄绿,光泽感强,釉层半透明,莹润肥厚,胎色灰白带黄。除了延续生产宋代的器型外,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尊等。如本灯台形制独特,是龙泉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6:元龙泉窑青釉梅瓶,尺寸:高23.6厘米,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价: RMB 3,565,000 ,成交时间:2017.06.2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季拍卖会。

此瓶小口、短颈,宽圆肩,敛腹,修长腹身,最宽径略低垂,下腹斜收,至近底端微外侈。全器满施釉,釉色青翠,釉层凝润,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近底处刮削一圈,足端并无釉,胎色灰白,与釉接触呈朱褐色。平底内挖为圈足,底釉色浅淡。此瓶既无精美繁复的雕饰,也无艳彩浓抹的图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纯净取胜,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它的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其色泽和质地之美,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准。龙泉窑开创于晚唐时期,以烧造青瓷而闻名,但烧造规模不大,经过五代、北宋早期的不断发展,至北宋中期开始即已初具规模。南宋时,龙泉窑结合南北技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当时烧造的器物釉色纯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进而大量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用之物。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各有特点,元代光泽沉练,明代多浮光潋滟,然胎厚、釉厚、体型健硕是其共同的特征。龙泉瓷器难以辨别确切的年代,是这种大窑厂的一项特性,此件龙泉窑瓷釉层肥厚润泽,有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应是南宋至元时期的作品。

7:元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尺寸:25.8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2,740,000 ,成交时间:2017.04.04,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本品造型优雅,釉色苍翠丰腴,为龙泉青釉发展至元朝技艺之精湛、釉色之精美、质量之高超的左证。十三世纪蒙古统一中原,亚洲贸易交流频繁,浙江龙泉窑匠迅速吸收了新的元素,创造了当代新风格。元代龙泉窑瓷器造型大多胎体厚重,然亦烧制了少量如此器般精致素胎青釉瓷器。

龙泉青釉器中,器形如本品般细致优雅,釉色青润者廖若晨星。

时至明朝,龙泉窑继续烧制玉壶春瓶,但样式略异,变圆腹短颈。尺寸同样变大,大多例子大约30多公分。

8:元龙泉窑褐斑玉壶春瓶,尺寸:高26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2,645,000 ,成交时间:2019.06.06,拍卖公司: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瓶撇口细颈、溜肩垂腹,下承圈足,胎质坚致。通体无纹饰,外壁施青釉。釉质清润通透,与俊雅的形体相得益彰,颇具艺术魅力,通身以含铁量较高的褐釉进行点彩装饰,此种技法出现于三国晚期,也是南方青釉器中的传统装饰技法,此物品相亦较为完美,为日本回流品,配有原包装。玉壶春瓶出现于唐代,最初本为寺院中的净水瓶,北宋时期定型,也是流行近千年的传统陈设器型。

这件玉壶春瓶喇叭口,束颈,溜肩,垂腹圆鼓,圈足。整器轮廓线条流畅柔美如一水滴,端庄而不失灵秀,青釉呈色青莹淡雅,质感如冰似玉,褐斑点染自然,冲淡素雅。褐彩装饰,最早起源于西晋晚期的越窑,元代龙泉窑继承发展了这一技法。它利用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作材料,在青釉瓷上点染烧造,烧成后即呈褐斑装饰。与青釉相衬,鲜明夺目,大大提高了纹饰效果的表现力。就传世器而言,点彩手法在元代龙泉窑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但精品并不多见。与普通青瓷相比,点彩青瓷对于釉色的要求无疑更高,过烧或欠烧导致的偏色,以及釉面的开片都会大大削弱褐斑的美感,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其次,施彩手法也很关键,自然清新的彩斑令人遐想,而呆板造作的斑点恐有画蛇添足之嫌。以此两点而言,本品呈现的是一种罕见的“不完美之美”。本品器式比例精准,形制典雅,“美中不足”是烧制过程中温度稍高,釉色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包括圈足露胎处的火石红,以及装饰的褐斑呈色上均偏淡,且釉面有少量稀疏开片。但整器观之,却有一种独特的冲淡之美,含蓄婉约,温文尔雅。其实,窑温高了也不一定是“败笔”,比如瓷化程度更好。如本品玉壶春瓶,相较于一般的龙泉青瓷器,釉质更为莹澈通透,如积水空明,褐斑虽不够鲜艳,却有水墨般的渲染效果与韵味,艺术感非常强。类似点彩玉壶春瓶亦见于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瑞士远东艺术博物馆等相关珍藏。最知名的一例则是现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被日本指定为国宝的“元龙泉窑青瓷褐斑玉壶春瓶”。 日人呼作“飞青瓷花生”。“飞青”即指点彩,以字面解读,犹如天边飞来的一抹云霞,极富诗意。“花生”指花瓶,花养入花瓶能继续存活,故曰“花生”。“飞青瓷花生”在当时的日本是茶室、武士门第和朝臣书院等处用来装饰茶道的花瓶。这几例点彩玉壶春瓶,器式接近,体现出时代的共性。就釉色而言,是造化天成的不确定性,深浅浓淡中,是青釉呈色的千变万化。而最具个性的则是褐斑的点染手法,褐斑有大有小,形状不规则中仍能见出纵横的差异,纵者如落红,横者如飞霞。若本品,则如朦胧水墨,正所谓“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玉壶春瓶形制优美,用作花瓶自是风雅。不过从多例考古资料来看,元时更多是用作酒器。元代墓葬壁画及大量墓葬窖藏等出土器物的伴出关系表明,玉壶春瓶和匜(时人呼为“马盂”)、盘盏是流行于元代的一套酒器组合。

9:元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炉,尺寸:宽20.5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2,357,5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此炉造型仿商周时期青铜簋之样式,器身敞口、束颈、圆腹,口沿箍银扣,下承圈足。颈部立体圆雕双龙首,口衔半环为耳,威武昂扬,气度从容。足底露灰色胎,薄胎厚釉,为泛着幽蓝的纯正粉青色,釉质厚润如凝脂,宝光内敛。釉面除炉内底粘有少量窑灰以及几处细小缩釉点之外,无大瑕疵或开片,可谓莹净无瑕如雨过天青,柔和雅致却深邃幽远。其炉身刚柔相济,充满张力的曲线比例,颈部彰显力度骨感的凸起弦纹,古奥神秘却又简洁之至而不失点睛之笔的螭龙耳,无不体现出仿古器庄严中正,规整如有法度的典雅肃穆之美。相同款式有宋官窑簋式炉,可知此龙泉炉极有可能为宫中「制样须索」之器。

细数历代龙泉青瓷的价值


龙泉旅游

随时随地了解龙泉旅游那些事儿

龙泉窑是宋代民间名窑之一,五代始烧,盛于南宋,清康熙后停烧,是陶瓷器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的窑系。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五地的拍卖市场中,龙泉窑青瓷与高古瓷器行情非常相似,龙泉窑青瓷大量的精品流散在日本及欧美地区。

龙泉窑是宋代民间名窑之一,五代始烧,盛于南宋,清康熙后停烧,是陶瓷器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的窑系。龙泉窑早期产品在器型、装饰、釉色各方面与越州窑、温州窑相似,南宋中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对浙江、江西、福建境内的窑业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烧制龙泉风格的青瓷窑系,产品畅销全世界,并获得了中国瓷器史上唯一拥有国际身份的标识Celadon,其知名度仅次于China。

龙泉青瓷 天青盖罐 潘建武作品

龙泉窑青瓷在宋代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青瓷,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龙泉窑遗址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除了偶尔造访的观光客、瓷器爱好者及学者外,只有古老的山村与之相伴。

龙泉窑产品以民间生活用青瓷为主。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绿,釉质薄匀晶莹,多以刻花、篾点或篾划装饰技法,表现波浪、蕉叶、团花、缠枝花、流云、婴戏等纹样。器类以碗、盘、壶等为主,也有少量的盆、 钵、 罐、瓶等。造型端庄,制作工整,器底旋削平滑。

龙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北宋青瓷为石灰釉,由于石灰釉的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一般釉层较薄。由玻璃相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的映出刻划纹饰,因而北宋龙泉青瓷多以刻、划花为饰。

很多英美、法国、日本的收藏家都很推崇龙泉青瓷,中国内地收藏的龙泉窑青瓷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对此他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龙泉青瓷由于是民窑系列,且主要为日用青瓷,所以存世量较大,市场上流通量仅次于明清景德镇彩瓷,在各大古董瓷器窑系中,以物美价廉闻名。

目前瓷器古董拍卖市场上,现存的南宋至明代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成交价已过千万。2006年11月份苏富比秋拍,高23.4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拍至118.4万英镑,此瓶曾为日本近代著名茶道大师益田孝(1848-1938年)收藏。两年后,2008年3月纽约佳士得再以228.1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8.8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同样源自日本藏家茶道大师松平不昧收藏。与价格动辄数千万元的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相比,龙泉窑青瓷的价格显然被严重低估。

潘建武作品 龙纹玉壶春瓶 龙泉青瓷

近年来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五地的拍卖市场中,龙泉窑青瓷与高古瓷器行情非常相似,而与明清景德镇彩瓷有异,龙泉窑青瓷大量的精品流散在日本及欧美地区。龙泉窑青瓷的价值最早由日本东京“龙泉堂”创始人茧山松太郎挖掘并推向瓷器古董拍卖市场。1906年成立的“龙泉堂”是20世纪早期成立的著名古董店,茧山松太郎非常痴迷宋代龙泉青瓷,他带动了日本收藏者对龙泉青瓷的研究热情,眼下内地古董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南宋到明代龙泉青瓷精品,不少是日本回流的瓷器。

宋代龙泉窑青瓷数量非常稀少,北宋青瓷胎厚釉厚,釉面常有开片,青釉色深如豆绿;南宋兴盛期则是薄胎厚釉,不开片,以釉色的青翠变化取胜,釉面润如玉,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

元代龙泉窑青瓷在古董瓷器拍卖市场上经常能见到,所以拍卖价格不如宋代龙泉窑青瓷那样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元代海外贸易发达,外销瓷器的品种、数量均比较大,釉色、器型虽然不如南宋瓷器那么精美,但器型,纹饰等的丰富程度远超宋代。

明代初期龙泉窑的生产非常兴盛,但逐步从民窑向官窑转变,相当数量的瓷器制品供宫廷使用。宋元传承下来的顶级瓷器制作工艺显然比当时的景德镇高出不止一筹。瓷器古董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大量高品质的龙泉窑青瓷多为明代初期所制。

从历史上的拍卖行情来看,宋朝现存龙泉窑青瓷价高量少,多为传承藏品,来源清晰,以日本,欧美等地的私人收藏为主,近年来内地拍卖市场上的宋代青瓷的数量明显增大,但真品赝品混杂,需要仔细辨别。

明代景德镇白瓷生产逐步成熟,取代了龙泉窑的主导地位,明末清初龙泉窑的瓷器烧制没落。但在雍正、乾隆两朝帝王有好古之风,非常重视对龙泉窑青釉瓷器的仿制,因此景德镇在这两朝中生产了数量众多的仿龙泉窑青釉瓷器。由于帝王的重视,这类仿青釉制品生产工艺水平极高,造型、纹饰精美,受到收藏家的重视,且在瓷器拍卖市场上这个时代的仿龙泉窑青瓷价格远远超过历代龙泉窑青瓷精品。清代仿青釉制品着意追求的是龙泉青釉的釉色之美,以及刻划纹饰的工艺风格,器型、装饰等具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如何鉴定元代龙泉窑青瓷?


如何鉴定元代龙泉窑青瓷?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非常强盛的一个王朝,但这个首次由少数民族贵族统治的统一大帝国,其社会的文化背景相当复杂,执政的蒙古族文化根基较浅,它对陶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和造型上。从色彩的审美习惯来说,蒙古人尚蓝、尚白,随着色尚爱好的转移,青瓷已远不如宋代之盛。但由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瓷器大量出口,元朝龙泉窑在南方仍是产瓷的重要地区,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数倍。烧瓷的窑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向便于运输的瓮江两岸扩展,甚至原先烧造其他青瓷的地方也发现烧造龙泉青瓷的窑址。

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粗糙,胚体成型后大多不加修整,瓷釉也不具备宋瓷器物失透的雾光效果,釉面光亮,釉质的玻璃质感较强。从传世的器物和窑址出图的标本暗示,元代龙泉窑所烧造的碗、杯、盏、洗、盘、瓶、罐、壶等器物,在形制上仍是南宋传统的继承,但在艺术风格上却深深的打上了蒙古族文化的烙印。与赵宋王朝相比,如果说两宋是“崇文”的,那么元代则是“尚武”的。蒙元统治者为了扩大其统治领域,在长期的战争中表现出一种强悍英武的气概,蒙古民族由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具有大吃大喝、豪饮的生活习惯。这一切都在元代

的陶瓷制作商得到放映,形成了元代陶瓷造型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元瓷造型与宋瓷有别,胎体厚重、形制硕大,这一时代特点在龙泉窑青瓷中表现非常明显。这时烧造的大型器物有高达一米的大瓶、口径3尺的大盘和口径42厘米的刻花大碗,这些器形高、大的器物,就造型而言虽不是创新的样式,但大瓶烧成后瓶身不偏不倚、大盘的盘心平坦而不变形,标志着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烧造技术更趋于成熟。其端庄规整、安定稳重,蕴含着一股雄浑宽大的气势,它反映蒙古统治者对大型器皿的偏爱。

罐是元龙泉窑青瓷中常见的器物,元罐大多口径大于足径或者口径与足径相等,加之器身缩短,整个造型显得非常敦厚凝重。盘类器物中呈菱花口、底的折沿大盘,龙泉窑中也大量烧制,这种新的样式,盘边口沿上的花瓣形状窄而瓣数较多,菱花口有10瓣、12瓣,甚至多达16瓣的,更有通体凌花式的,为元时特有的样式。与时代风格相吻合,元龙泉窑青瓷大盘,造型扁矮,俯视角度大,造型的显见面主要在口面部分。与传统的盘类器物比较,元盘形制的变化,重在器皿的平面上。菱花口折沿大盘,大多均为较宽半沿,有着凌花边大盘的折沿大2寸多宽。而盘径达两尺以上的大盘,其口面之大更为以往所不见。元龙泉窑青瓷大盘的口面虽广,但底足较小,腹壁轮廓线的弧度较大,因而视觉上给人一种浅的感觉。就元龙泉窑青瓷大盘口面大小、盘边宽窄和立面坡度的变化,充分显示元瓷硕大的时代风貌。

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纹饰,最为独特的是“八思巴”文字的装饰。八思巴是元朝创制的蒙古新字,乃元世祖忽必烈所尊奉的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主持下创制的,故名。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忽必烈下诏颁行天下,并下令强制推行。由于这种文字字形复杂、书写起来也很不方便,其杂学杂用,实践中它基本上知识作为一种官方文书的通用文字,在民间没有普遍流行。而以八思巴作为瓷器的装饰内容,在元代不仅见于龙泉系的大窑、绿烧口、领脚、安仁口等窑址,此外在临近的广元系孙竹口、丽水系保定等窑址中出土的碗,盘残片上都能见到。目前虽不知这些文字所体现的具体内涵,但作为官方特用的文字,只有元一代,并仅见于龙泉窑和福建的德化窑,足见龙泉窑青瓷在元代制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南宋龙泉窑青瓷追求瓷釉的色质美、至元代则大量运用刻、割花、印花、堆贴和镂雕等技法。这时的贴花有满釉和露胎所创造。龙泉系领脚窑址出土的一件“露胎贴花八宝盘”,揭示了最早的露胎贴花是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在盘、洗等圆形的露胎处,贴金兔、荔枝、仙桃、鸟雀等内容来美化器物。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龙泉窑露胎荔枝盘”,盘内心贴塑一荔枝,荔枝露胎不上釉,它与施青釉葵瓣形光滑的盘体,造成粗细不同、反光程度有别的对比。元龙泉窑青瓷所采用的这种装饰手法,正是利用胎、釉不同的性能,充分体现材料的质地美。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元代龙泉窑青瓷也烧制以铁为呈色剂的褐色彩器。这种装饰本是两晋时制瓷匠师所首创,两晋时青瓷的薄釉和釉色都布偶理想。龙泉窑青瓷的釉质比较肥厚,厚釉在高温下熔融时带动了以铁为呈色剂的彩斑流动,使指不觉呆板,于是产生了华丽的效果,逐使这种装饰构思得以表现。在元代的制瓷手工艺中,龙泉窑是烧制外销的重要瓷窑。曾到过南洋数十国的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谈到外国交易货用瓷器诸条时,多次提起“*周瓷器”或“*周青瓷”。1982年南韩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一万多件瓷器中,龙泉青瓷占一半以上。这些物证和文献表明:龙泉窑青瓷也深受海外各阶层人民所欢迎。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大量外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代龙泉青瓷特点与收藏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代龙泉青瓷特点与收藏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