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忍冬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忍冬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瓷砖的工艺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11-09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忍冬,即民间所称“金银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香草,可凌寒生长,经冬不衰,有“君子”美誉。由其衍生而来的忍冬纹也是中国古典纹饰中常见的植物纹,无论是绘画雕刻,都常常用到,并且在瓷器装饰中,忍冬纹也是常客,甚至根据其形态衍生出来别名——卷草纹。所以,忍冬纹瓷器也是瓷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那么,忍冬纹瓷器是如何发展的,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忍冬纹最早是被运用于佛教装饰的,因其经冬不衰,所以有“永生”之寓意,又因其寓意美好、形态优美,逐渐从佛教专用纹饰走下神坛,成为了瓷器装饰中常见的纹饰。但最早的忍冬纹瓷器,便是南北朝时期寺庙里的佛像,这一时期的忍冬纹发展还不甚成熟,只是简单的卷草组合排列而成,为佛像营造出素洁高雅的形象。但当忍冬纹成为瓷器的固有装饰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富于变化,组合时也开始有了错落感,为瓷器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

至于唐朝,忍冬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忍冬纹,飘逸、精致,带有西域美感。这是由于忍冬纹本身就是就是宗教纹饰,是随着佛教与祆教传入才进行本土化的,在唐朝,教派林立,多种文化融合,纹饰更是如此,其中就包括忍冬纹。此时忍冬纹不再是中规中矩的植物纹饰,而是在卷曲弧度、线条变化、色彩选择上都变得大胆,重线条的流畅飘逸、色泽的瑰丽鲜亮,所以唐朝的忍冬纹瓷器是价值比较高的,颇具盛唐气象。

在唐之后,忍冬纹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其固定的表现形式——叶三叶一各一边,相互呼应;藤蔓卷曲张弛有度,偏于秀丽;并且不再单独作为瓷器纹饰的主题,而往往与莲纹饰配合使用,取“吉祥”、“长生”、“君子”之美意。并且此时的忍冬纹也不再像南北朝时期一样较为写实,而是延续了隋唐遗风,富于变化,飘逸动人。所以此时的忍冬纹瓷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总体而言,忍冬纹的发展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兴起的,后来又因为其寓意美好而广泛使用,魏晋时期的忍冬纹瓷器写实、盛唐时期俊逸,其后就有了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且常与莲纹配合,代表“吉祥”。但在其后就逐渐被其他的卷纹所代替了,所以论及收藏价值,仍是以唐代所出为上。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刀马人物图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清瓷中刀马人物图瓷器是一个另类,因为它的出现预示着瓷器开始有了“语言”。所以刀马人物图相较于其他的瓷器纹饰,从生动性上说略胜一筹,并且刀马人物图瓷器作为清瓷中的彩绘瓷,不仅色泽流丽多变,画面本身也是十分充实、饱满、鲜艳的,那么刀马人物图瓷器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因为刀马人物图瓷器非常注重画面的故事性,所以画面相较于其他种类的瓷器更为复杂。但也正因为如此同时,对技艺的要求也更高。清康熙之后的刀马人物图,是粉彩瓷器中的常见题材,画面层次分明、人物精细逼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时期刀马人物图瓷器呈现出的惊人光彩固然有市井生活丰富而带来多样化题材的因素,也有康熙时期众窑口技艺精进的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例,此窑所出刀马人物图瓷器流釉均匀、光泽明丽,画面气韵酣畅、动作漂亮,是难得的精品,究其原因,正是此时期烧制方式的改良与釉料使用的进步,才让原本画面复杂的刀马人物图瓷器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而从内容上来说,刀马人物图瓷器的主角往往是武将,背景与布局则以战争场景为主。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五霸之战、夷陵之战,甚至包括铜雀台上曹操宴宾客的场景等等,这些都是刀马人物图瓷器的纹饰主题,但主要还是以战争场面为主。画面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是单独的一组故事,中间用几何纹隔开,保证画面的完整性与故事的细致性,宛如瓷器正在通过刀马人物图表达自己的语言,可见清刀马人物图瓷器的进步性。

而从器型上来说,刀马人物图瓷器多采用圆器型,器型多修长雅致,其上所绘制的刀马图也是极尽精细之能事,均匀分布于瓷器各面。特别是在乾隆朝前后,刀马人物图瓷器发展到了小高峰,品控佳、画面美:人物图生动形象,或怒目视之或爽朗大笑,人物个性分明、衣饰描绘细致入微,将清瓷的优点都展现了出来。

总而言之,刀马人物图瓷器开始只是简单的场景性纹饰,随着技艺的精进、素材的丰富,逐渐开始有了针对性,对人物和布景的绘制也更加精细,在乾隆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珍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镂空瓷器收藏价值及工艺特征


镂空瓷器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主要是在瓷器的陶胚体上进行透雕花纹。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镂空的陶瓷,那时的形状主要是透雕圆孔进行修饰;汉朝时期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灯都有了透雕的纹饰,这时期的纹饰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到了宋朝以后镂空装饰的瓷器就开始蓬勃发展;清朝乾隆年间的镂空开始烧制成镂空转心、转颈以镂空的空套瓶等,这时期的镂空透雕艺术达到了鼎峰时期。“中华号称瓷之国,瓷窑高峰则是景德镇”,其所产的瓷器具有“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特征,而镂空的瓷器更是将薄如纸、白如玉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镂空瓷器的制作是经过层层筛选出上等的景德镇产高岭瓷土,因为其胎体烧制成型后会成为洁白的玉,其手感、质感都是非常好的。到其胎体变干变硬之后,用专业的胚刀将其粗胚体剔制成薄薄的器具,雕刻出精美、独特的镂空花纹在进行二次烧制,还需要加入陶瓷的彩绘,再次进行烧制才可以形成一件精美的镂空瓷器,因为其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制作周期又较强,对于工艺师傅的要求较高,所以这样上等的镂空瓷器的收藏价值和价格都是不菲的一笔数目。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蟠璃纹象耳转心瓶,其瓶身敞口、束颈、垂腹、圈足,主要在其瓶身外部的颈部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用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瓶身的四周则是圆形开光内镂空雕刻的绿色蟠璃纹,足部的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其纹饰可以说是璀璨夺目,像这样一件艺术品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镂空技法是清对于器物装饰是最为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镂空技艺的利用在转心瓶和转颈瓶上,但是这样的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成品率底,所以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瓷器而言它更加的特殊、独特,收藏价值更高。

除了粉彩最为突出,还有就是黄地珐琅镂空转心瓶,其瓷器的内部构造十分的复杂,纹饰的处理通过彩绘和镂空两种技法,在外观上看,该瓶的鱼纹是主要的装饰图案,宽唇、短颈、硕腹、矮圈足是其主要的特征,色调之间的典雅、柔和,圆润光泽度较高,质感较强且其釉色细腻,观赏艺术价值较高,这类的转心瓶一般都会使用黄色来作为装饰,象征着它的地位与其他瓷器不同。

现在在我国的镂空瓷器市场上,大多都是由现代仿制的,在它的原料、镂空技艺、彩绘等方面的工艺都不像清朝时期的精湛,所以受到的关注度较少。大量的收藏爱好者还是喜欢目睹清朝的镂空瓷器,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在原料、色泽、镂空技艺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牡丹纹瓷器的发展与收藏价值


牡丹有国花的美誉,它花型硕大、颜色缤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所以,牡丹纹也是瓷器中常用的装饰花纹,那什么样的牡丹纹瓷器最具有收藏价值呢?牡丹纹瓷器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首先应当明确,历代牡丹纹瓷器的表现手法都各有不同,比较常用的技法有彩绘、印花等,并且在形式上富于变化,例如缠枝牡丹纹就是其中翘楚,它繁而不乱,典雅细致,运用于瓷器上有非常好的观赏效果,愈老愈分明,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除此之外还有独枝牡丹、串枝牡丹等多种形态的纹饰。所以牡丹纹瓷器是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的瓷器。

在历代牡丹纹瓷器中,以宋瓷为上品。因为在此时期,几大名窑都有烧制牡丹纹瓷器,特别是定窑,其所出牡丹纹瓷器以线条刻划为主,层次分明、纹路清晰,花的情态生动,是难得的惊喜。而在磁州窑的牡丹纹瓷器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于一种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的瓷器,品相好者价格翻番。

同时,宋代牡丹纹瓷器还不仅仅是绘制技法上有提升。此时期的牡丹纹瓷器还非常注重瓷器装饰的整体效果。比如这一时期牡丹纹往往是与人物或者风景组合起来的,这样不仅可以使瓷器纹饰的画面更加丰富美丽,与画面内容配合又可以反向衬托牡丹纹的气韵灵动,让牡丹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典雅雍容的特点。

在宋之后,辽金时期的牡丹纹瓷器也有发展,这一时期不再以线条刻划为主,而是创意性地使用了印花的手法,比如在瓷器外或者瓷器内印上端正的牡丹纹,然后再施以釉料,其后的牡丹纹瓷器较少采用印花的方式,所以这也是辽金牡丹纹瓷器的一大特色。而另一个特色,则是仿照宋磁州窑,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更富有立体感,是牡丹纹瓷器的一大创新,所以辽金牡丹纹瓷器是比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至于明代,牡丹纹瓷器开始注重对牡丹纹瓷器构图,比如在宋牡丹瓷器中比较少见的对称式牡丹纹,在这一时期广泛运用,同时画面更加紧凑,因为这一时期的牡丹纹并不是单独运用于瓷器之上的,它往往会与其他的纹饰组合,比如茶花与石榴花等,用以表现富贵吉祥。

而在清代,牡丹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只时期的粉彩与珐琅彩的运用使牡丹纹瓷器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色泽更加鲜艳,观赏性与收藏价值兼备。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牡丹纹瓷器,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使用,线条勾勒、彩绘打底,在蓝色釉底上施以彩料,色彩辉煌缤纷,使牡丹纹瓷器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元代瓷器鱼藻纹工艺特征.


我想喜欢收藏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一件古董玩物的价值是取决于这件古玩的历史背景及其它所在世的数量,有些古玩会往往因为在制作时受到某种历史因素或者一些不可逆的特定原因所制约着,使它所传世流通的数量往往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就其来说这类古玩的收藏价值一般来说是相对较大的,下面我们就以元代瓷器鱼藻纹瓷器来说,来讲讲它在现世的价值及其它的特点等。

我们就先以由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展出了一件精美的元代瓷器:“青花鱼藻纹大盘”来说,这件藏品盘子的正中央条游动的大鱼,这条鱼被绘画的栩栩如生,游荡在水藻之间,盘子的内壁还装饰的有缠枝莲花,盘子的底部所绘画的装饰花纹与内部的一样,这是一件在近几年拍卖市场中难得一见的传世珍品,是我国古代瓷器作品中的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件藏品中我们可以看元代瓷器的文化特点。根据相关资料及专家的统计,在目前全世界上所仅存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四百多件,由此可见这件“青花鱼藻纹大盘”的珍贵。鱼藻纹是元代瓷器中最为重要装饰纹之一,但是所世存于世的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它极为罕见,青花鱼藻纹大盘大多数是以四条鱼或两条鱼的花样为主,绘制成一条鱼的极为罕见。

由“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所呈现的鱼藻纹大盘,它的制作工艺精美,一条鳜鱼悠闲自得的在水中游动,四周的水草随水漂流,形态逼真,周边又有莲花环绕,既生动又不失庄重典雅之风,使得它古朴还显得高端大气,是元代青花鱼藻纹大盘中真正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

在近年来的古玩拍卖交易市场上元代瓷器一直都这高价成交的记录,在民间更是流传这这样一句话“家有万贯,不及藏元瓷一片”。这是因为元代瓷器不仅的制作工艺精美,更是因为由于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较短,只有着短暂的九十七年,但是却在这九十七年中,元代的瓷器工匠们却将瓷器烧制却能发展到了极致,使得元代的瓷器真正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也由于元代统治中国的时间太过短暂,使得所烧制的瓷器相对来讲较少,所以元代的瓷器都是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意义。

回纹瓷器的发展与价值


中国传统瓷器中,有几种纹饰是非常经典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比如万字纹、回纹等等。回纹,顾名思义,是因为与汉字“回”非常相似,因此而得名“回纹”。那回纹瓷器是如何发展的,又怎么判断其有没有收藏价值呢?

回纹自瓷器诞生开始就被广泛地运用于瓷器装饰上。比如在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上,即可见回纹,所以回纹瓷器是瓷器中比较经典的瓷器。而具体到历代的回纹瓷器装饰,则颇多流变。比如有的瓷器是以单个回纹依次排列组合而成的,而有的瓷器则是由正反相对的一组回文连接在一起作为瓷器装饰,也被后人称之为“对对回纹”,同时,瓷器上的回纹都是连续不断的,寓意着福寿的延绵不绝。

回纹瓷器的发展巅峰在宋朝,因为宋复古之风流行,所以自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回文在宋朝瓷器中再度被广泛的运用起来。这一时期的回纹瓷器较之于前朝的华丽风格,自有一番简朴清逸之美,特别是青花的回纹瓷器,充分体现了这样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尽管宋回纹瓷器没有过多的装饰、色彩,但是非常注重纹饰的端丽、整齐。特别是其中景德镇烧制的回纹瓷器,其回纹排列整齐、端庄、俊美,刻划的线条流畅、精美、生动,是历代会纹瓷器中的上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而在宋朝之后,明清两朝是回纹瓷器发展的又一个小高峰,在这一时期出品回纹瓷器,除了仍然非常注重线条的延展与流畅外,对于空间感也有了很高的要求。这一时期的回纹瓷器,不再只是单纯的整齐排列,在整齐之上开始有了变化。同时清代回纹瓷器更加注重“一笔回文”,即用一条线条来表现一排回纹,所以要求线条的粗细布局都要整齐,这就需要精密的计算,是官窑比较容易达成的效果,所以明清回纹瓷器以官窑出品为上。排列方式的改变使回纹有了生命力。并且回纹的粗细虽然仍是整齐划一的,但上下的大小都不同,画面错落有致,较之于宋朝回纹瓷器,更加生动晓畅,把福寿延绵、吉祥长久的寓意更好的体现出来。

总体而言,回纹作为瓷器装饰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宋、明两个小高峰,宋回纹瓷器典雅秀逸、重线条刻画,明回纹瓷器生动富丽、重色彩与变化,各美其美,但都以官窑出品为上,特别是宋景德镇回纹瓷器与明“一笔回文”瓷器,都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

黑釉瓷工艺发展与收藏价值


说起中国瓷器,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可能都是烟雨朦胧,纯粹欲滴的青花瓷或者明丽华美,流光润泽的各式彩瓷,而宁静深邃、俊豪端稳的黑釉瓷则不太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实际上,黑釉瓷是我国传统瓷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品类,尤其是在民间生活上的运用,可以说自创烧起,贯穿始终。

目前普遍认为黑釉瓷的创烧最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因为在东汉墓葬中,已经出土了部分黑釉瓷器,并且发现了德清窑的东汉及三国遗址。在当前已经发现的黑釉瓷窑口遗址中,专家发现黑釉瓷的烧造与青瓷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工艺上的共通点比较多。

但是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最突出的是黑釉瓷的胎体瓷质比不上青瓷细腻,瓷器断面粗糙并且有明显的颗粒。虽然这个时期的黑釉瓷也有精、粗之分,并且由于烧制温度高而胎釉结合紧密,但整体制作水平都不高,器型非常简单,釉层厚薄不均,甚至在物件底部常常出现蜡泪痕聚积现象。

不过随着手工艺发展,黑釉瓷也进入了提升阶段,即两晋和南北朝时代。以德清窑为代表的黑釉瓷窑口,烧制技术已近日渐提高,黑釉瓷产量增加。这个阶段的黑釉瓷器,胎体材料的含铁和钛的量较高,所以大部分可呈砖红色、浅褐色或紫色。同时,为了达到器物釉面滋润,色黑如漆的效果,这个时期的黑釉釉层都上得比较厚,因此有乌光闪亮的感觉。从器型来看,这个时期黑釉瓷主要是碗盘、壶罐、盆钵、香炉、灯盏一类,总体涵盖面还是很广。但是装饰仍然以器物口沿、肩部或腹部简单的弦纹为主,还没有出现复杂的图案。

唐、宋辽金及元,是黑釉瓷发展的繁荣高峰时期。这个阶段的黑釉瓷窑口分布地区广泛,瓷器品种丰富,器型多样,质量提高明显,纹饰内容多变,且器物整体带有非常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征。此时的黑釉瓷,一般胎体厚重坚致,釉色黑亮润泽,跟同时期的青瓷、白瓷等发展水平一致。最突破的是在唐代时它打破了品种的单一,从以前的纯黑釉器件,次生出大量花色黑釉瓷器,即花黑釉,并且在宋代生产中不断丰富。建窑、吉州窑作品就是最杰出的代表,有鹧鸪斑、兔毫、玳瑁、剪纸贴花、木叶纹等品类。而这种大量的生产,也是当年瓷器外销需求的一个真实写照。

到了明清,黑釉瓷就逐渐衰落了,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等成为主流。黑釉瓷烧制规模急剧减小,数量骤减,大多只是小型窑口烧制供民间生活使用,不再具有花黑釉时期的盛况。

目前市场上黑釉瓷价格最好的,自然是唐、宋辽金和元这个黑釉繁荣阶段的,最好是官窑出品。前几个月,一件高仅为17.2cm的宋代的吉州窑黑釉长颈瓶,由台湾中正拍卖行上拍,最终拍出了2838万元的超高价。近日,一件元代黑釉铁锈斑纹碗,在2018年澳门拍卖会上就取得了638万元的成交价。宋代黑釉瓷真品,工艺和品相俱佳的,一般价格都很高。像2017年香港蘇富比拍卖拍出了一只价值1450万元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同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出的一件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铁锈花花叶纹玉壶春瓶也是拍出了716.5万元的不俗价格。可见,黑釉瓷的收藏热度有增不减,价值颇高。

清代珐琅彩的发展特征与收藏价值


珐琅彩瓷,曾被称作彩瓷皇后,是风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一种彩绘瓷器。其实珐琅器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真正开始制作是在明朝年间,但没有什么精美作品。及至清朝,康熙帝对珐琅器特别青睐,因此专设制造处以烧制高水准的精美珐琅器供宫廷之用。

后期,造办机构研发了瓷胎画珐琅的技艺,至此,珐琅彩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现了。珐琅彩瓷器属于二次烧造的釉上彩瓷器,是先用进口珐琅料在烧制好的景德镇白釉瓷上绘画纹饰,然后再经宫内窑火烧烤而成。其成品胎体轻薄,色彩光亮凝厚,绘画精细秀美,纹饰微微凸起,在当时是只供皇家观赏的高级艺术品。

康熙时期,为解决珐琅料在瓷胎上的附着问题,烧制时主要以掐丝珐琅和铜胎画珐琅为珐琅彩瓷的彩绘工艺;兼并使用粉彩打底的晕染手法,因此瓷画色彩和质感都变得更加生动、华丽,装饰效果非常好。由于技法处在摸索阶段,最初珐琅彩瓷的形制以碗为主,其色彩搭配和纹饰布局,大多仿照铜胎画珐琅。

到康熙后期和雍正初年,随着技艺的改进、完善,彩瓷的样式逐渐增多,画面内容逐渐丰富。雍正中期,珐琅彩瓷的制作技术步入成熟阶段,问世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珐琅瓷,主要有两方面长足的进步。一是宫内造办处开始自产珐琅料,给珐琅器的增产提供了一定条件;二是在绘画上,引入了很多中国画传统技法,彩绘手法更为精致,东方文化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及至乾隆时代,珐琅彩瓷出现由盛转衰的趋势。乾隆初、中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珐琅彩瓷的彩绘题材范围大为增加,西洋人物、风景等大量出现在彩瓷画面中。烧制工艺经过康乾两代的进步与沉淀,已经达到一个巅峰境界。但是由于乾隆帝对玉器和西洋物件的喜爱多于对珐琅器的喜爱,所以宫内珐琅彩造办声势渐弱;另一原因是景德镇烧造的珐琅彩瓷已经足够满足宫廷用度,宫内的流行风气已经转向纯粹的粉彩,所以宫内造办的珐琅瓷走向衰微。

但是纵观清代珐琅彩瓷的整个发展历程,它作为宫廷御用、观赏的名贵物件,不仅是清三代彩瓷烧造工艺最高水准的代表,更有非凡的美学意义和珍贵的清代瓷业考证史料价值。再加上近几年收藏界对珐琅彩都是热捧的一个态度,所以目前市面上,清珐琅瓷的收藏价值是非常好的。

最近时间段内,珐琅彩成交价最高的是4月份由香港苏富比(香港)拍卖行拍出的一件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高达2.388亿元。此前的珐琅彩瓷拍卖行情也没有过低迷,品相和保存度较好的物件一般成交价都在数十万至数千万元级别。

正是因为珐琅彩瓷的市场热度很高,在收藏过程中大家更要注意鉴别真假,由于珐琅彩瓷的仿制工艺较为复杂,非行家可能一时难以分辨,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但是对于一些破绽明显的或者“开门假”器物,基本可以靠收藏经验来判定。

以有件所谓的清代古月轩人物纹鼻烟壶为例,它虽然做工较为细腻,画工也不错,但它就是一件“开门假”器物。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古月轩”款鼻烟壶并不等同于珐琅彩瓷,并且珐琅彩瓷器中没有任何署“古月轩”款识的作品,有此款的定为仿品。这件鼻烟壶,同时还出现了材质、色彩和画工三方面问题。此物件材质较晚,属于吹制出来的料器壶,没有二次烧造所以把玩时彩易脱落;而色彩上,人物画的墨彩用得非常现代,没有古韵。最后是画工,人物造型、线条均与清代不一致,这从与清代珐琅彩瓷名品上的人物形态对比就非常容易发现。

团凤纹瓷器的发展与价值


在中国传统瓷器装饰中,龙纹与凤纹都是非常经典的纹饰,历代都有佳品。而在清朝出现的团凤纹瓷器,更是兼具创新性与艺术性于一身,为清朝瓷器增添了许多光彩,那么团凤纹瓷器是怎么发展的,又该如何鉴赏其价值呢?

团凤纹,顾名思义,是以圆形为形状主体,并在其中绘制凤凰,呈现出“团圆”、“富贵”的气度,而团凤纹瓷器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精美非凡、大气磅礴。清朝的团凤纹瓷器,以中期为佳,这一时期往往是在圆形内绘制单只凤凰或者一双凤凰,取“成双成对”、“好事成双”之意,是当时的陶瓷艺术对于圆满的表达。同时清代官窑在单团凤纹的基础上创新,在单纯的凤凰图周围装饰一些流云纹、霞光纹,使画面更加生动、精美。特别是清雍正年间的团凤纹瓷器,器型大气,团凤绘制得秀逸典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同时,清照的团凤纹一般是运用于青花瓷上的。清青花瓷为一次烧制完成,所以显色度高且莹润饱满,这使得团凤纹瓷器能够很好地将青花与团凤纹的特点融合了起来,蓝色鲜明、白色素雅,对比起来,加之清晰的线条与分明的层次,更增添了团凤纹的大气美感。青花团凤纹注重色泽的运用与线条的调整,但团凤纹绘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线条粗细不匀的情况,是正常现象,而在色彩的鉴别上应注意,清前期的青花团凤色彩是比后期深的,特别是色釉的浓淡不同导致的“同器多色”情况,是此时期施釉的固有缺陷,后世仿品多色泽鲜丽线条均匀,反而应当注意。

因为清团凤纹主要是作为山水瓷器的点缀,所以非常注重画面整体的意境与布局,在清后期的瓷器中,团凤纹往往是位于瓷器中底部的,画面重留白,团凤纹的绘制也不再是过于精致繁复的,为了不喧宾夺主,这一时期的团凤纹重精神气态,凤头高昂、尾羽飘逸,与山水纹饰结合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这一时期团凤纹瓷器的鉴赏要点。

总体而言,团凤纹瓷器虽清代才出现,但其富丽华美的形象已深入人心。鉴赏团凤纹瓷器时需注意其与多种吉祥纹饰的结合,前期与后期色泽、线条、画面布局的变化,特别是其与青花的结合。色泽鲜妍、线条流畅、釉面均匀、凤纹精神秀逸的,就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团凤纹瓷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忍冬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忍冬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