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黑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黑釉瓷工艺发展与收藏价值

黑釉瓷工艺发展与收藏价值

黑釉瓷器鉴别 古代黑釉瓷器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2020-11-06

黑釉瓷器鉴别。

说起中国瓷器,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可能都是烟雨朦胧,纯粹欲滴的青花瓷或者明丽华美,流光润泽的各式彩瓷,而宁静深邃、俊豪端稳的黑釉瓷则不太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实际上,黑釉瓷是我国传统瓷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品类,尤其是在民间生活上的运用,可以说自创烧起,贯穿始终。

目前普遍认为黑釉瓷的创烧最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因为在东汉墓葬中,已经出土了部分黑釉瓷器,并且发现了德清窑的东汉及三国遗址。在当前已经发现的黑釉瓷窑口遗址中,专家发现黑釉瓷的烧造与青瓷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工艺上的共通点比较多。

但是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最突出的是黑釉瓷的胎体瓷质比不上青瓷细腻,瓷器断面粗糙并且有明显的颗粒。虽然这个时期的黑釉瓷也有精、粗之分,并且由于烧制温度高而胎釉结合紧密,但整体制作水平都不高,器型非常简单,釉层厚薄不均,甚至在物件底部常常出现蜡泪痕聚积现象。

不过随着手工艺发展,黑釉瓷也进入了提升阶段,即两晋和南北朝时代。以德清窑为代表的黑釉瓷窑口,烧制技术已近日渐提高,黑釉瓷产量增加。这个阶段的黑釉瓷器,胎体材料的含铁和钛的量较高,所以大部分可呈砖红色、浅褐色或紫色。同时,为了达到器物釉面滋润,色黑如漆的效果,这个时期的黑釉釉层都上得比较厚,因此有乌光闪亮的感觉。从器型来看,这个时期黑釉瓷主要是碗盘、壶罐、盆钵、香炉、灯盏一类,总体涵盖面还是很广。但是装饰仍然以器物口沿、肩部或腹部简单的弦纹为主,还没有出现复杂的图案。

唐、宋辽金及元,是黑釉瓷发展的繁荣高峰时期。这个阶段的黑釉瓷窑口分布地区广泛,瓷器品种丰富,器型多样,质量提高明显,纹饰内容多变,且器物整体带有非常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征。此时的黑釉瓷,一般胎体厚重坚致,釉色黑亮润泽,跟同时期的青瓷、白瓷等发展水平一致。最突破的是在唐代时它打破了品种的单一,从以前的纯黑釉器件,次生出大量花色黑釉瓷器,即花黑釉,并且在宋代生产中不断丰富。建窑、吉州窑作品就是最杰出的代表,有鹧鸪斑、兔毫、玳瑁、剪纸贴花、木叶纹等品类。而这种大量的生产,也是当年瓷器外销需求的一个真实写照。

到了明清,黑釉瓷就逐渐衰落了,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等成为主流。黑釉瓷烧制规模急剧减小,数量骤减,大多只是小型窑口烧制供民间生活使用,不再具有花黑釉时期的盛况。

目前市场上黑釉瓷价格最好的,自然是唐、宋辽金和元这个黑釉繁荣阶段的,最好是官窑出品。前几个月,一件高仅为17.2cm的宋代的吉州窑黑釉长颈瓶,由台湾中正拍卖行上拍,最终拍出了2838万元的超高价。近日,一件元代黑釉铁锈斑纹碗,在2018年澳门拍卖会上就取得了638万元的成交价。宋代黑釉瓷真品,工艺和品相俱佳的,一般价格都很高。像2017年香港蘇富比拍卖拍出了一只价值1450万元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同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出的一件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铁锈花花叶纹玉壶春瓶也是拍出了716.5万元的不俗价格。可见,黑釉瓷的收藏热度有增不减,价值颇高。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井陉窑瓷器发展与收藏价值


井陉窑的发展在中国瓷器历史中共留下一千年余年的步伐痕迹,其自隋朝而始,至元代势微,至清而彻底终结,最早的井陉白瓷发掘于距今约一千四百年的井陉窑遗址中。井陉窑与磁州窑、定窑、邢窑并称为河北四大名古窑,在整个烧造过程中均以白瓷为主,也多烧黑釉瓷、黑褐釉瓷及绛瓷,偶见黄釉瓷、绿釉瓷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井陉窑发迹于隋朝,初烧阶段的井陉此瓷器以白瓷、青瓷及黑釉瓷居多,器物造型基本都圆整周正,釉色透亮匀净。其中,隋朝井陉瓷的白釉瓷器胎色两种,一是纯白,二是青灰。

在工艺上,胎多施以白色化妆土,再罩透明釉,釉色多有闪青或者偶见偏黄白色。到了唐朝,井陉窑迎来了第一个盛烧期,此阶段最大的特色是出现了隋朝三种釉色器物以外的、里白外黑的双色釉器,同时中唐开始的井陉瓷在装饰上逐步大面积出现划花、剔花、刻花及点彩等多种外范印花技法。发展到此时,井陉白瓷的烧造技艺已经比较成熟,唐白瓷精品中的不少器物都来自井陉窑,这些瓷器无一不在厚朴大气中透露出精致庄重的美感。

晚唐和五代时期,经过前期积淀,井陉窑已经具有很大规模,生产器具也在原来的日用品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多的装饰摆件,继承了唐中期瓶类造型丰富多变和塔式罐个性突出的一些特征,非常具有时代魅力。宋代井陉窑出土器物相对不多,其中瓷枕较为常见。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宋代人文风气里汝窑、钧窑等的受欢迎程度更高,井陉窑产品无法占领主流位置,加上宋代后期的动荡,井陉窑想要异军突起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首创了华北地区的砂圈叠烧技法,并烧造出了天威军官瓶这一类极具形制特点的物件。不过与宋对比非常明显的是,金代是井陉窑的一个鼎盛时期。

此时井陉窑的窑址数量恢复到与唐代比肩的状态,甚至窑址的大小、分布范围等还要更胜一筹。金代井陉窑瓷的釉色更为丰富,白瓷不仅具有唐时期的高度白润和细腻精巧的特征,同时还增添了很多精美的纹饰,更出现了低温二次烧造金三彩、琉璃构件的创新工艺。器型方面也有较大突破,不仅兼顾到日常生活与工艺装饰两方面,还渗透到文玩、熏香、宗教等其他各个方面,已然成为生活瓷器的主流。遗憾的是由于后期战乱,元代及以后的井陉瓷烧制效果已经失去灵性,大多笨拙粗质,明代仅有冯家沟窑场一处烧制的产品作为贡品,清代井陉窑烧瓷釉色青灰,纹饰质朴,具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气息,清中晚期井陉窑逐渐断烧。

虽然金代是井陉窑烧造盛期,但是如今市面上金代井陉瓷非常少见,所以流通价值很高;而从唐代开始,井陉窑产品就远销埃及、巴基斯坦等国,证明这个阶段的井陉瓷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故以收藏价值来看,一般井陉窑瓷器收藏佳品以金代为主,隋唐时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宋和元明期间的瓷器又次之,但是特不乏一些特例器物,这就需要十分老练的收藏经验来判断了。例如这里有一件金代井陉窑盘,它的器型比较秀美,釉色十分淡雅,大盘并非呈单调扁平化,有一定弧度保证了器物的线条感。其市场估价为1.2万元,是比较合理的价格,目前市面上保存相对较好的金代井陉窑器物均价都在万元以上。

牡丹纹瓷器的发展与收藏价值


牡丹有国花的美誉,它花型硕大、颜色缤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所以,牡丹纹也是瓷器中常用的装饰花纹,那什么样的牡丹纹瓷器最具有收藏价值呢?牡丹纹瓷器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首先应当明确,历代牡丹纹瓷器的表现手法都各有不同,比较常用的技法有彩绘、印花等,并且在形式上富于变化,例如缠枝牡丹纹就是其中翘楚,它繁而不乱,典雅细致,运用于瓷器上有非常好的观赏效果,愈老愈分明,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除此之外还有独枝牡丹、串枝牡丹等多种形态的纹饰。所以牡丹纹瓷器是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的瓷器。

在历代牡丹纹瓷器中,以宋瓷为上品。因为在此时期,几大名窑都有烧制牡丹纹瓷器,特别是定窑,其所出牡丹纹瓷器以线条刻划为主,层次分明、纹路清晰,花的情态生动,是难得的惊喜。而在磁州窑的牡丹纹瓷器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于一种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的瓷器,品相好者价格翻番。

同时,宋代牡丹纹瓷器还不仅仅是绘制技法上有提升。此时期的牡丹纹瓷器还非常注重瓷器装饰的整体效果。比如这一时期牡丹纹往往是与人物或者风景组合起来的,这样不仅可以使瓷器纹饰的画面更加丰富美丽,与画面内容配合又可以反向衬托牡丹纹的气韵灵动,让牡丹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典雅雍容的特点。

在宋之后,辽金时期的牡丹纹瓷器也有发展,这一时期不再以线条刻划为主,而是创意性地使用了印花的手法,比如在瓷器外或者瓷器内印上端正的牡丹纹,然后再施以釉料,其后的牡丹纹瓷器较少采用印花的方式,所以这也是辽金牡丹纹瓷器的一大特色。而另一个特色,则是仿照宋磁州窑,在白釉底上绘制黑色牡丹纹,更富有立体感,是牡丹纹瓷器的一大创新,所以辽金牡丹纹瓷器是比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至于明代,牡丹纹瓷器开始注重对牡丹纹瓷器构图,比如在宋牡丹瓷器中比较少见的对称式牡丹纹,在这一时期广泛运用,同时画面更加紧凑,因为这一时期的牡丹纹并不是单独运用于瓷器之上的,它往往会与其他的纹饰组合,比如茶花与石榴花等,用以表现富贵吉祥。

而在清代,牡丹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只时期的粉彩与珐琅彩的运用使牡丹纹瓷器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色泽更加鲜艳,观赏性与收藏价值兼备。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牡丹纹瓷器,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使用,线条勾勒、彩绘打底,在蓝色釉底上施以彩料,色彩辉煌缤纷,使牡丹纹瓷器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忍冬纹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忍冬,即民间所称“金银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香草,可凌寒生长,经冬不衰,有“君子”美誉。由其衍生而来的忍冬纹也是中国古典纹饰中常见的植物纹,无论是绘画雕刻,都常常用到,并且在瓷器装饰中,忍冬纹也是常客,甚至根据其形态衍生出来别名——卷草纹。所以,忍冬纹瓷器也是瓷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那么,忍冬纹瓷器是如何发展的,价值又如何呢?

首先,忍冬纹最早是被运用于佛教装饰的,因其经冬不衰,所以有“永生”之寓意,又因其寓意美好、形态优美,逐渐从佛教专用纹饰走下神坛,成为了瓷器装饰中常见的纹饰。但最早的忍冬纹瓷器,便是南北朝时期寺庙里的佛像,这一时期的忍冬纹发展还不甚成熟,只是简单的卷草组合排列而成,为佛像营造出素洁高雅的形象。但当忍冬纹成为瓷器的固有装饰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富于变化,组合时也开始有了错落感,为瓷器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

至于唐朝,忍冬纹瓷器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忍冬纹,飘逸、精致,带有西域美感。这是由于忍冬纹本身就是就是宗教纹饰,是随着佛教与祆教传入才进行本土化的,在唐朝,教派林立,多种文化融合,纹饰更是如此,其中就包括忍冬纹。此时忍冬纹不再是中规中矩的植物纹饰,而是在卷曲弧度、线条变化、色彩选择上都变得大胆,重线条的流畅飘逸、色泽的瑰丽鲜亮,所以唐朝的忍冬纹瓷器是价值比较高的,颇具盛唐气象。

在唐之后,忍冬纹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其固定的表现形式——叶三叶一各一边,相互呼应;藤蔓卷曲张弛有度,偏于秀丽;并且不再单独作为瓷器纹饰的主题,而往往与莲纹饰配合使用,取“吉祥”、“长生”、“君子”之美意。并且此时的忍冬纹也不再像南北朝时期一样较为写实,而是延续了隋唐遗风,富于变化,飘逸动人。所以此时的忍冬纹瓷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总体而言,忍冬纹的发展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兴起的,后来又因为其寓意美好而广泛使用,魏晋时期的忍冬纹瓷器写实、盛唐时期俊逸,其后就有了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且常与莲纹配合,代表“吉祥”。但在其后就逐渐被其他的卷纹所代替了,所以论及收藏价值,仍是以唐代所出为上。

清代珐琅彩的发展特征与收藏价值


珐琅彩瓷,曾被称作彩瓷皇后,是风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一种彩绘瓷器。其实珐琅器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真正开始制作是在明朝年间,但没有什么精美作品。及至清朝,康熙帝对珐琅器特别青睐,因此专设制造处以烧制高水准的精美珐琅器供宫廷之用。

后期,造办机构研发了瓷胎画珐琅的技艺,至此,珐琅彩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现了。珐琅彩瓷器属于二次烧造的釉上彩瓷器,是先用进口珐琅料在烧制好的景德镇白釉瓷上绘画纹饰,然后再经宫内窑火烧烤而成。其成品胎体轻薄,色彩光亮凝厚,绘画精细秀美,纹饰微微凸起,在当时是只供皇家观赏的高级艺术品。

康熙时期,为解决珐琅料在瓷胎上的附着问题,烧制时主要以掐丝珐琅和铜胎画珐琅为珐琅彩瓷的彩绘工艺;兼并使用粉彩打底的晕染手法,因此瓷画色彩和质感都变得更加生动、华丽,装饰效果非常好。由于技法处在摸索阶段,最初珐琅彩瓷的形制以碗为主,其色彩搭配和纹饰布局,大多仿照铜胎画珐琅。

到康熙后期和雍正初年,随着技艺的改进、完善,彩瓷的样式逐渐增多,画面内容逐渐丰富。雍正中期,珐琅彩瓷的制作技术步入成熟阶段,问世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珐琅瓷,主要有两方面长足的进步。一是宫内造办处开始自产珐琅料,给珐琅器的增产提供了一定条件;二是在绘画上,引入了很多中国画传统技法,彩绘手法更为精致,东方文化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及至乾隆时代,珐琅彩瓷出现由盛转衰的趋势。乾隆初、中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珐琅彩瓷的彩绘题材范围大为增加,西洋人物、风景等大量出现在彩瓷画面中。烧制工艺经过康乾两代的进步与沉淀,已经达到一个巅峰境界。但是由于乾隆帝对玉器和西洋物件的喜爱多于对珐琅器的喜爱,所以宫内珐琅彩造办声势渐弱;另一原因是景德镇烧造的珐琅彩瓷已经足够满足宫廷用度,宫内的流行风气已经转向纯粹的粉彩,所以宫内造办的珐琅瓷走向衰微。

但是纵观清代珐琅彩瓷的整个发展历程,它作为宫廷御用、观赏的名贵物件,不仅是清三代彩瓷烧造工艺最高水准的代表,更有非凡的美学意义和珍贵的清代瓷业考证史料价值。再加上近几年收藏界对珐琅彩都是热捧的一个态度,所以目前市面上,清珐琅瓷的收藏价值是非常好的。

最近时间段内,珐琅彩成交价最高的是4月份由香港苏富比(香港)拍卖行拍出的一件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高达2.388亿元。此前的珐琅彩瓷拍卖行情也没有过低迷,品相和保存度较好的物件一般成交价都在数十万至数千万元级别。

正是因为珐琅彩瓷的市场热度很高,在收藏过程中大家更要注意鉴别真假,由于珐琅彩瓷的仿制工艺较为复杂,非行家可能一时难以分辨,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但是对于一些破绽明显的或者“开门假”器物,基本可以靠收藏经验来判定。

以有件所谓的清代古月轩人物纹鼻烟壶为例,它虽然做工较为细腻,画工也不错,但它就是一件“开门假”器物。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古月轩”款鼻烟壶并不等同于珐琅彩瓷,并且珐琅彩瓷器中没有任何署“古月轩”款识的作品,有此款的定为仿品。这件鼻烟壶,同时还出现了材质、色彩和画工三方面问题。此物件材质较晚,属于吹制出来的料器壶,没有二次烧造所以把玩时彩易脱落;而色彩上,人物画的墨彩用得非常现代,没有古韵。最后是画工,人物造型、线条均与清代不一致,这从与清代珐琅彩瓷名品上的人物形态对比就非常容易发现。

越窑青瓷的发展简介与收藏价值


唐诗中形容越窑青瓷的烧制,有这样一句:“夺得千峰翠色来”,以此可见越窑青瓷的色彩纯正明丽。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釉瓷器,因此也有母青瓷之称。

越窑青瓷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代,正式创烧的历史开始于东汉年间,以龙窑为代表的越窑窑系逐步形成,东汉末期的越窑青瓷已经具备了釉层丰富勾称、色泽青翠、玻璃化良好的特点。及至两晋时期,越窑的发展变得比较蓬勃,烧制品种更加丰富,烧制温度可达到1300℃,产品性能已经达到现代高温瓷的要求,这标志着越窑青瓷的烧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此时的越窑青瓷釉面平整光亮,釉色青纯内敛,注重艺术与功用的结合,纹饰装饰手法呈现多样化、繁复化的特征。南朝时期,越窑青瓷的发展步入一个低谷,不仅器物种类不断减少,同时纹饰也转复简单化风格,但由于受到佛教影响,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莲花纹等装饰。到隋朝,越窑青瓷上大量出现印刻的花卉纹饰并成为主流风格,在这个阶段内,越窑青瓷的纹饰完成了由繁缛走向清理雅致的彻底转变。

从唐代开始,越窑青瓷进入了大发展和鼎盛阶段。唐代的越窑,青瓷作品完成了由“粗”到“精”的质量飞跃,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此时的越窑青瓷虽然多为素面,但是造型丰腴大气,修胎精细,釉色青黄温润,有着“类冰类玉”的质感,线条纹饰流畅舒展,气韵典雅高贵。被文人墨客大肆追捧、赞赏的“秘色瓷”也在这个时期问世。

到了五代时期,越窑青瓷胎体较薄,又要显得更加显得优美秀致,主要是审美形态的改变与制瓷工艺的进步所致。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出现了重纹饰的倾向,瓷器的个性化装饰尤其得到重视。

越窑入宋,已经展露出强弩之态,但是北宋初期的越窑仍然坚持追求青瓷的本真,使得这一时期的器物更加精巧,釉色纯亮而纹饰秀美,尤其是创新了镂空技法和浅浮雕效果的剔刻,至今令人喟叹。但是北宋中期,越窑渐渐失去宫廷用瓷的优势,到北宋晚期窑口骤减,烧造成品种类比较单一,釉色灰暗,修坯不精,装饰草率。虽然此期间也有少量精品,但是已经无法挽救越窑青瓷的落败,南宋以后越窑基本绝迹,终于还是走向衰亡。

好的越窑青瓷器物品质卓越,存世量相对稀少,加上它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古瓷工业发展历史绝佳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所以它的收藏价值是很多元化,也是比较高的。

2016年佳士得(香港)拍卖行就拍出了一件价值160万元的晚唐越窑青瓷执壶,大部分品相较好、保存也不错的越窑青瓷拍出价都在数万到数百万不等。也有在此基础上年代非常久远的,可以达到千万的估价。但需要明确的是,在越窑衰落阶段出产的器物,若非精品,其价格肯定不会太高,一是品相的瑕疵,而是年代相对近一些,甚至可能是后世仿品。所以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辨别,规避风险。

鼓钉洗瓷器的发展与收藏价值


古说文房四宝,即有笔、墨、纸、砚,其实在这四宝之外,还有一件文人案几上不可或缺的物件——笔洗。顾名思义,笔洗就是一种盛水用于洗笔的容器,其式样繁多,造型大多小巧雅致,富有文艺气息。鼓钉洗即为其中比较有名和受欢迎的一种。

1.宋钧窑三足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15,716,800元,尺寸:口径22.6cm。

鼓钉洗得名于其周身上端环有一圈鼓钉纹装饰的独特造型。鼓钉洗起源于宋代,相传是宋徽宗梦到因在钧瓷洗中洗笔而在一面大鼓上写出了平时难以写出的,洒脱刚劲、清雅秀丽的字体,大臣周邦彦为徽宗圆此梦之说而上奏请示,让钧窑烧制下有三只如意足、身上下沿边各有一圈鼓钉纹的笔洗以呈贡。

2.元 钧窑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5,535,200元,尺寸:直径22cm 高8.9cm。此件鼓钉三足洗工艺复杂,十分难得。

宋徽宗大悦而准,后果然以此洗洗笔写出来的字风韵雅然,自成一派(即后世所称瘦金体),故宋徽宗下旨将钧瓷鼓钉洗封为国宝并御笔题字。为保证宫廷贵胄的使用需求,龙泉窑也受令烧造鼓钉笔洗。

3.北宋 钧窑内天青釉外玫瑰紫釉云足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6,800,000元,尺寸:高15cm。此洗造型规整,形制优美,流畅自然,器身外部施玫瑰紫釉,釉色饱满,内部施天青釉,釉水亮丽,色泽淡雅,内外呼应,足呈云头式,并饰一周鼓钉,底部有“四”字款,十分珍贵。

由此,鼓钉洗一举成名,更因钧窑、龙泉窑精湛的烧制工艺和独特古雅的造型而独得文人捧爱。

4.元 钧窑月白釉三足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5,980,000元,尺寸:直径20cm。

宋代钧窑鼓钉洗不仅造型雅致、做工精湛,而且特征鲜明,是后世仿制者不易逾越的一道门槛。

5.元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4,025,000元,尺寸:直径17.5cm。

第一个是由于工艺流程的特性而出现的釉面棕眼与蚯蚓走泥纹,即一种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隐纹。

6.月白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2,633,960元,尺寸:口径26cm。款识:宋钧窑。

第二个特征是笔洗底部涂芝麻酱色釉,釉上有“龟裙”色。另一个特征是宋钧窑产笔洗基本不带铭文,仅能见“奉华”和“省府”两种。

7.明初 官钧玫瑰紫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2,300,000元,尺寸:直径19cm。

遗憾的是,由于宋代后期战乱,钧窑、龙泉窑的制瓷工业都受到很大的震荡,加上笔洗造型的推陈出新,鼓钉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烧制工艺在宋后期也几乎完全失传。

8.北宋 钧窑月白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1,467,200元,尺寸:高17.2cm。敛圆口,浅腹,腹形如鼓,平底,三如意云头形足。口沿、腹壁各弦纹一道,鼓腹按饰鼓钉纹两周;上缘二十枚,下部十八枚。胎骨厚重,通体罩施月白色浓釉,釉质乳浊。

金、元其间鼓钉洗的仿制比较多,材质也不拘泥于瓷,明初在官窑也流行过一阵时间。清雍正时期,由于制瓷工艺的成熟,已经出现了仿钧窑比较成功的作品,鼓钉洗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而且在用釉上,雍正时期鼓钉洗多用上好青釉、粉白釉及天蓝釉等,所以非常珍贵;但是整体传世量又非常少,总共也才只有一千件左右,因此十分珍稀。

9. 宋末元初 龙泉窑青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1,076,515元,尺寸:直径16.9cm。

那么根据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传世的鼓钉洗真品价值是非常不错的。

10.宋 钧窑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921,800元,尺寸:口径15cm。

比如在2017年1月,由奥斯汀(香港)拍卖行拍出的一件宋钧窑三足鼓钉洗,最后成交出1760万元的高价。即使是后期元代仿品,只要工艺、造型等俱佳,也是拍出了较高的价格。如2014年北京保利(北京)拍卖行拍出的一件元钧窑月白釉三足鼓钉洗,也是拍出了598万元的不俗之价。

11.宋末元初 龙泉窑青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708,113元,尺寸:口径22cm。釉水腴润凝厚,青如梅子。口沿内扣微收,腹部形如矮鼓,有三兽形短足支撑。

清代鼓钉洗以雍正时代始最为成熟,晚清有大量仿品,但是质量远不及雍正时期。所以在收藏价值上,自然取清雍正、乾隆官窑品为佳。

12. 清]乾隆朝 官窑冬青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690,000元,尺寸:口径14.3cm。

比如在2015年,北京东正(北京)拍卖行就拍出了一件清乾隆官窑冬青釉鼓钉洗,成交价达69万元。另有各拍卖行所出的雍、乾两朝前后其他式样鼓钉洗,价格在数万至几十万不等。清晚期作品相对价值不太高,一般在数千到数万,以数千居多。

13.明初 钧窑月白釉鼓钉洗,拍卖成交价格:494,500元,尺寸:直径19.7cm。造型仿青铜器式样,器形端庄典雅,敛口,浅腹,平底。外口沿弦纹两道,其间环列十九枚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十七枚。胎骨厚重,通体釉呈月白色。

例如有件黑釉鼓钉三鱼洗,它声称是宋金时期,但实际上是典型的清晚期磁州窑出产。此笔洗整体器型呈圆鼓状,洗身上段环饰鼓钉纹一周,身中间有突出的三条鱼纹,其形灵活逼真,妙趣天成,品相较好。但是由于是清后期磁州窑仿制品,一来与其声称年代不符,二来是民窑作品,在工艺上精湛程度不及雍、乾两朝官窑之作,同时成色不够大气雅韵,没有鼓钉洗雅致精美的遗风。所以作为藏品,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但如果纯粹出于个人喜好,倒也还是不错的选择。

黑釉瓷器的特征与辩伪


黑釉是我国古代瓷器的釉色之一,其釉面一般呈黑色或黑褐色,因为其氧化铁的含量为百分之八左右,所以在釉层加厚到一点五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呈纯黑,以铁为呈色剂,涂层厚一点五毫米,经过氧化焰焙烧呈纯黑色。黑釉瓷主要在东汉中期出现,但是当时烧制出的釉色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厚薄不均匀,在其瓷器表面的底凹处会聚集着很厚的釉层,这种现象仅仅到东晋时期,东晋时期烧制出的黑釉釉面光润度非常强,其色泽就像黑漆般耀眼,直到唐代时期的黑釉才开始盛行,但是在制作的工艺工艺上却没有得到进步,反而是在清朝时期在纯净的黑釉上加入了各种低温釉色彩,使得黑釉成为五颜六色的衬托。黑釉瓷主要分为油滴釉、兔毫、玳瑁釉等多种类型,在器型上和外观颜色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

油滴釉是黑釉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品种,其特点主要是在其瓷器的釉面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银灰色的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因为形状非常像油滴,故得此名。油滴釉主要属于结晶釉,在烧制的过程中铁的氧化物在某处富集,冷却时这些地方就会呈现出过度饱和的状态呈现,在宋代开始烧制的它具有典型的建窑特色,光泽感非常的强。而兔毫则可以说是在黑釉中最为名贵、价格最高昂的一个品种,它主要是将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的带到釉面并且在一千三百度的高温下,通过釉层之间的流动形成的条纹,等其冷却后便可以从中析出赤铁矿的小晶体,因为其原料以及烧制工艺的复杂程度较高,所以说留存至今的兔毫瓷器较少,收藏价值和价格更高。

玳瑁釉主要是在其黑釉瓷器的釉面呈现出黑色和黄色交织混合,其色泽的光润感较强,其釉面的胚体是通过含铁量较少的瓷土烧制而成,在胚体还是生胚的时候将其入窑之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在重烧一次,其釉层就会呈现出龟裂、流动、密集、不规则的斑纹,但是这类玳瑁釉的瓷器数量现存较少,出土的数量很少,目前仅仅只有在广西地区有它的身影。

正是因为黑釉瓷的稀有、独特,才造就了它今天的地位。由于制作精美、造型、釉色为上等的瓷器太少了,导致现在我国的黑釉瓷器市场大多都是由现代仿制而成的,一般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辨认:一是观其胎质,不同的朝代其胎质特点不同,以山西南部窑口其胎质细腻且轻薄,造型也比较优雅;二是通过其瓷器的釉色,以山西为例,它烧制出的黑釉瓷器大多会出现流油的现象且为片状,由于窑的地理位置以及温度不同也会导致其瓷器发生改变,釉质细密的其釉色就会较纯正,以上两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进行分辨。

宋代黄釉瓷器收藏价值


中国的陶瓷有着源远流长得历史,我们在陶瓷的身上都能找到中国文明每一次进步的影子。自然古朴的秦汉陶瓷、大气雄浑的唐代瓷器、静谧精致的宋代瓷器、独领风骚的元代瓷器、绮丽多姿的明代瓷器、华藻繁缛的清代瓷器、参差不齐的民国瓷器,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

而瓷器有民窑、官窑之分,官窑指中央政府开办的窑,生产供皇宫和王室使用的瓷器;民窑指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官窑精益求精,成本高昂,在窑址的选择和生产技术上都是严格保密的,在工艺上更是精美绝伦,传世官窑多为稀世珍品。而民窑,看重实用和使用价值,成本会有所控制,所以在工料上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了,但民窑中也有非常精美艺术品。

在宋代,民窑大放异彩,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大观。但是说到历史,民窑要比官窑早很多。在唐代,民窑已经作为商品出口到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宋元时期,景德镇的民窑发展速度极快,在产量上,民窑所占的比重要比官窑大得多。除了一些被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状,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比官窑要更富多彩厚美之感,其制作品的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

在民窑中,宋代的黄釉民窑以其光亮绚丽的釉色广受收藏家们的青睐。整体上瓷器画工简洁流畅,曲线优美,釉色剔透,虽属于民窑瓷器,但由于年份久远,又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所以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收藏价值。

黄釉瓷器民窑器型多样,有壶、瓶、盏托和香炉。壶有两种类型,一种长身、长颈、直腹、曲柄、长流,另一种矮身、短颈、球形腹、耳状柄、短流,它的胎上施有白色化妆土。

黄釉瓷器上的绘画图案精美,风格自由,形态多异,人文气息较浓,比官窑多了几分欣赏趣味。部分瓷器民窑上还书有特殊的文字款识,出类拔萃的文字,其价格也相对较高。目前是市场上流传的民窑精品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升空间会很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黑釉瓷工艺发展与收藏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黑釉瓷工艺发展与收藏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黑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