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颜色 > 导航 >

定州花瓶瓯 颜色天下白

定州花瓶瓯 颜色天下白

瓷砖颜色 白瓷砖 古代定州瓷器

2021-04-07

瓷砖颜色。

“定州花瓶瓯,颜色天下白。”这是元朝刘祈的《归潜志》中对北宋定窑瓷器的描写。作为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也是唯一烧制白窑为主的瓷窑,定窑窑址古时设于定州。其始烧于唐代中晚期,盛于北宋、金代,没于元。明早期还有少量烧制,但不久余火彻底熄灭。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曾为宫廷烧制,因此身价倍增。

定州花瓷琢红玉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对定窑瓷器喜爱有加,曾留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以赞美定窑瓷器的美丽。

定瓷基本为白色,也有紫色,绿色、黑色,甚至还有红色。其中,紫色的称作紫定,绿色、黑色、红色分别称作绿定、黑定和红定。从存世量上来看,紫定多一些,绿定和红定最少。

据了解,定窑原为民窑中的佼佼者,由于质量好,北宋中后期便开始有了朝廷派出的督窑官,并为朝廷烧制专用瓷,因此,其便有了官窑的性质,定窑瓷器也就成为这时期的主要宫廷用瓷。

由于当时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便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器物。由此可见,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从出土文物来看,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但到了北宋晚期,兵祸不断,定窑几乎停烧。

宋定名陶器足珍

“古色古香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清朝皇帝乾隆曾以御诗吟咏定窑,足以看出定窑瓷器受人们喜爱的程度。定窑瓷器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

而由于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则成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深受人们喜爱,并以美轮美奂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其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其中,划花是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而刻花则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

除此以外,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

宋定瓷枕最幽宜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沙厨,半夜凉初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下赞颂瓷枕的词句足可见定窑瓷器深得世人喜爱。

“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画寝,一枕最幽宜。”从定窑瓷器精品而言,其当然以瓷枕为最。古人认为瓷枕“最能明日益精,至老可读细书”,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极喜好,宋代南北方瓷窑曾大量烧造,其中以北宋定窑孩儿枕最为名贵精美。

民间曾流传着一个关于定窑孩儿枕的传奇故事。有一对夫妻,同为烧窑能手,虽然结婚10余年,生活幸福美满,但却无子嗣。睡梦中,妻子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娃娃在草地上欢笑着奔跑,口中还不停的叫着娘。一觉醒来,她的心情好了许多,睡梦中孩子的笑脸也一直留在了她的心里。思来想去,她画了一个样子,挑了一块上好的坯土,描摹出了“孩儿枕”。丈夫见妻子如此这般,就将妻子所描绘的枕头精心烧制。这只孩儿枕,精巧秀丽、栩栩如生,特别惹人喜爱,妻子枕着睡觉,仿佛便能在睡梦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没想到过了半年,竟然怀孕了。夫妻二人喜出望外。后来,他们的孩子顺利出生,按照民间的习俗,孩儿枕就成了孩子的大哥,这瓷枕也就被称为“娃娃大哥”。

当然,传说终将是传说,无从考证,不过人们对定窑瓷器,尤其是定窑瓷枕的喜爱也不言而喻。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瓯窑陶瓷古窑址


浙江永嘉县瓯窑窑址共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楠溪江流域,采集的瓷片有青釉、黑釉、白釉、褐彩和青釉点彩等5种,初步确定瓷窑烧制时间始于汉代,迄于明末,从未间断。

一、汉代至三国窑址

主要分布在楠溪江下游瓯北罗东、芦田等地区,以箬岙山、小坟山、殿岭山窑址为主,为国内东汉时期创烧青瓷的典型窑址之一,主要器物有瓿、罐、碗、钵等(图一)。

罐:分平唇直口、卷唇敞口二种。器物大都是双直系,胎质白中泛灰,致密坚硬;釉色有青中带灰和青中泛黄等;器表素面,或拍印几何纹,或刻画弦纹、水波纹等。

碗:计三式。Ⅰ式:深腹,平底,灰色胎。施豆青釉。Ⅱ式:敞口,斜腹,平底(微内凹),施青色釉,釉层龟裂明显,易剥落。Ⅲ式:浅腹,平底,内底微凸,外壁近口沿处饰有弦纹。

钵:直口,深腹,平底,微内凹,施青釉,胎骨坚硬,呈灰白色,腹部拍印花草纹。

瓿:平唇,敛口,胎壁细腻、坚硬,多呈灰色,少数呈紫或灰白,胎壁拍印有蝶纹、网纹、三角纹、杉叶纹、窗棂纹和斜格纹,施略带褐色的黑釉。

窑具:有墩形喇叭口垫座、斜底筒形垫座、二足垫座、三足支座和盂形齿口支座等5种。座壁设有对流的透气孔,二者均用明火叠烧。

窑床:在箬岙山后背窑址中发现一处,断面宽约2米,高约1.5米,窑壁用黏土做成,有明显烧结面(窑汗),窑底倾斜度约21°,底铺砂层,厚约31.5厘米,砂层中也有几层烧结面。

二、两晋至六朝窑址

主要分布在瓯北芦田村夏甓山,面积约1000平方米,外露瓷片积堆层长3米,宽1.5米,厚1米,1958年发现。器物标本有罐、砚、盘口壶、鸡头壶、盘、缸、碗、碟、水注等(图二1、2、3、4、5)。

罐:计五式。Ⅰ式:方唇,敛口,上腹珠圆,下腹斜内收至底,平底,肩部置四系。Ⅱ式:折沿,敛口,短颈,球腹,平底,肩部置桥形双系。Ⅲ式:平唇,直口,斜肩,圆腹,平底。Ⅳ式:棱形唇,置双系。Ⅴ式:敞口,斜肩,鼓圆腹。

砚:圆形,敛口,薄唇,折沿,平底,下置狮首形或羊蹄形支丁四只,足上点有褐色彩,外壁施釉,底面釉下有“文苑山者”四字,褐色行书体。

盘口壶:棱形唇,折沿,敛口,直颈,平溜肩,圆球腹,平底。

鸡头壶:盘口薄唇,矮颈,斜溜肩,圆球腹,平底(微内凹),腹间置桥形双系和鸡首形流,腹和肩之间饰一道凹弦纹。

缸:敛口,平唇,折沿,圆腹,平底(微内凹),外壁近口沿处饰二道凸弦纹。

盘:敛口,翻唇,圆腹,同心圆,上腹外壁饰四道弦纹。

碗:敛口和敞口二式,棱形唇洗,圆腹,平底(微内凹)。

碟:敛口和敞口二式,圆腹,平底(微内凹)。

水注:敞口,短唇,球腹,假圈足。

器物大多施青色釉,其余为酱黑和黑色釉,青中闪土黄、青绿,或青中闪酱褐色,釉下有龟裂纹。器物的口部、腹部施有点彩,盘、洗、碗、碟施釉不到底。胎骨薄,色灰白,质坚细腻。窑具有垫具、间隔具二种。

三、隋唐至五代窑址

主要分布在瓯北坦头坟山、启灶坟山、罗东箬隆后背山等地区,其中以启灶坟山最为典型。启灶窑址位于瓯北启灶村坟山南麓,面积约800平方米。1982年发现,1983年公布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甬台温铁路的建设,2005年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对该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对出土的大量瓷片和窑具标本的整理,发现该窑主要生产碗类等日用器皿(图三1、2、3、4、5、6)。其余品种有盆、盘、碟、钵、灯盏、盂、壶、瓶、罐等,这些品种的产品数量并不多,但大都质量较高,釉色精美,造型规整。有些产品的器型,是瓯窑以前没有发现过的。产品的釉色以偏青为主,少量产品,施满釉,釉色纯正,青中偏黄,类似越窑中的“精品”。产品的装饰以刻画为主,内容主要是荷叶莲花,全部都在器物内壁。也就是说,主要见于盆、碗、盘和碟上,不见于罐、壶等类上。流畅的线条,一两条小鱼游戏在荷叶莲花间,使得这些产品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它们在全部产品中所占比例极小,应是该窑的精品。在盆、钵、罐等器类中,还可见用褐釉点彩装饰口沿、腹部、器耳等部位。

在装烧工艺上,该窑已使用匣钵。在一个匣钵里往往盛有十多件瓷器,器物之间用泥点间隔。但应该也有不用匣钵,而是明火装烧的。证据就是所发现的匣钵体积都不大,无法容纳所出的较大件的器物,如罐、大盆等。为了节省空间,多烧产品,窑工们往往在罐等大口器物里放置小件器物。

垫具按形状分有三种,筒形、束腰形和饼形。前二种是垫在窑床上的支座;后一种可能是垫器物用的。

四、宋元至明代窑址

窑址较多,楠溪江上下游、瓯江下游北岸以及西溪流域都有发现,器物有碗、罐、洗、尊、壶、盏、药钵、高足杯和三足炉等(图四)。

碗:分三式。Ⅰ式:敞口,斜腹,圈足;Ⅱ式:敞口,内心椭圆形,圈足;Ⅲ式:敞口,斜腹,圈足。

罐:分二式。Ⅰ式:小口短颈,斜肩,圆腹,平底,肩部置双系。Ⅱ式:敞口,短颈,斜肩,圆鼓腹,平底,假圈足。

洗:敛口,上腹直,下腹斜收,平底。

尊 :敞口,斜腹,假圈足。

壶:分二式。Ⅰ式:敞口,斜肩,球腹,圈足,腹部置圆管形流和拱形。Ⅱ式:平唇,敞口,广肩,扁圆腹,平底,假圈足,上腹置一流。

盘:平沿翻唇,腹斜,矮圈足。

盏:敛口,圆腹,平底。

药钵 :敛口,圆腹,平沿,平底,胎壁外置一圆形把手。

高足杯:敞口,斜腹,高足,直壁,喇叭形足,杯底纹饰有菊花纹。

壶:斜肩,扁圆腹。流置肩、腹相接处,腹外壁饰一组如意头纹。

三足炉:折唇,敛口,直腹,圜底,下置三乳钉足,胎外饰凹凸弦纹。

以上器物釉色分褐、酱、青灰、豆青、酱黑和青釉褐彩等6种;胎质细腻,灰中偏白,纹饰有莲瓣、水草、荷花、凹纹、圆圈纹和弦纹等。在岩头渡头山窑址产品中,碗内底划有章款。

窑具有垫饼、支座、匣钵、垫圈和研钵、研臼等。支座成鼻形,匣缸直壁,平面内凹。

从以上表述可见,永嘉楠溪江下游地区是瓯窑的核心分布区,其瓯窑窑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其一是出现时期最早,持续时间较长。永嘉的窑址从汉代开始(据现有标本考证,有可能更早),历六朝至唐宋,与整个瓯窑的生产相始终,这是其他地区所绝无仅有的,尤其是创烧时期的汉代和六朝窑址,几乎全部分布在永嘉,对于探索瓯窑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其二是窑址分布密集,生产规模庞大。在楠溪江下游的瓯北芦田一带,密集地分布着几十处窑址,部分窑址分布范围大,产品堆积层厚,从龙下、启灶等窑址发掘情况来看,几乎为纯瓷片堆积,说明其生产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其三是器型种类繁多,序列相当完整。永嘉是瓯窑的发源地,也是瓯窑的中心产区。瓯窑产品主要有鸡首壶、执壶、各种壶、罐、盘口壶、谷仓罐、盆、砚台、瓶、井、鸡笼、猪圈、燋斗、碗、盘、碟、盂等等,制作规整,造型端庄,工艺娴熟,装饰上以密集的褐彩与大块的彩斑为特色。而以上产品均可以从永嘉的窑址中找到相应的标本或器物。

其四是位置得天独厚,产品质量很高。瓯窑窑床选择的地理位置均在楠溪江边或楠溪江支流的溪边,交通便利,背靠群山,燃料丰富,窑床筑在比较平稳的小山坡一侧,形似龙窑,窑壁早、中期用黏土,后期用匣钵砌成墙体,窑顶则用砖砌成拱形。这种窑床依山而筑,似一条卧龙自上而下,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开排烟孔,中段为窑室,膛内风通火旺,所以烧出的产品质量很高。如:东汉时期的青瓷产品,釉的玻化程度良好,烧成温度在1300℃以上;色多为淡青,釉面光亮明快,薄而透明,胎釉结合牢固;胎为高岭土,呈灰白色,坚硬致密,不吸水,完全具备真正瓷的特点。

浙江永嘉陶瓷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已能烧制陶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开始烧造印纹陶。温州地区的瓷窑,后人称之为瓯窑。瓯窑基本窑型为龙窑,依山而建,如卧龙自下而上。底端为火膛,顶端开排烟孔,中段为窑室,隔数米设置投柴孔,保持火力快速均匀。瓯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著名瓷窑之一,是永嘉作为千年古县的实物见证,因此永嘉窑址是瓯窑的集中代表,它的调查研究对于深入探索瓯窑的面貌、发展历史、学术价值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瓯窑青釉瓜形带盖小执壶

年代: 五代;尺寸: 通高11.6、口径2.7、底径6.2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郊锦山出土;内容: 斗笠形盖,母口,顶有小圆钮。壶直口,八瓣瓜棱球形腹,喇叭形高圈足。腹部一侧置圆曲长流,流口高过盖顶,流穿过一与腹部相接的圆环,圆环外堆塑两手呈合抱圆环状;与流成直角处置圆形宽鋬,鋬上端堆塑一蝉,鋬面饰二道…

·瓯窑青釉杯口执壶

年代: 五代;尺寸: 通高21.8、口径5.8、底径7.8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郊锦山出土;内容: 盖内有子口,柱钮,弧面。壶杯形口,细颈,球形腹,平底。肩部一侧置弧形长流,对侧置扁曲条形鋬,鋬上端与杯口相连,鋬面模印草叶纹。盖口沿和壶口沿各有二孔供穿绳系盖。胎呈灰白色,致密坚硬。通体施淡青黄釉,釉层匀净

·瓯窑青釉刻鱼纹瓜棱执壶

年代: 唐代;尺寸: 高15.7、口径6.5、底径6.5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郊杨府山出土;内容: 喇叭口,束颈,斜肩,椭圆形瓜棱腹,浅圈足。肩部一侧置八棱形长弧流,对侧置扁平曲鋬。肩部饰一道凸棱;肩腹至胫部以瓜棱凹线为界划四条大鱼纹,鱼头朝上,鱼尾向下,两两对称,线条浅细流畅;胫部饰二道弦纹。胎呈灰白色,…

·瓯窑青釉褐彩双系罐

年代: 唐代;尺寸: 高11.6、口径7.9、底径7.8厘米;质地: 瓷;来源: 1986年5月17日温州市郊锦山出土;内容: 直口微外侈,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成筒形腹,平底,肩部竖置对称柿蒂形系。口沿至腹部对称绘饰两大块褐彩斑。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坚硬。器内外施淡灰绿釉,釉层匀净透明,滋润晶莹,光亮如新,釉面开细…

·瓯窑青釉褐彩瓜形盖罐

年代: 南朝;尺寸: 高17.2、口径10、底径10.5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区翠微山出土;内容: 整体呈瓜形。盖内有子口,瓜蒂形钮,弧面,钮饰褐色彩斑,盖面绘饰六条褐彩长条纹。罐敛口,圆鼓腹,假圈足,内凹底。上腹饰二道弦纹,下腹饰五道等距弦纹,整个腹部绘饰七条褐彩长条纹。胎呈浅灰色,致密坚硬。除底外通体施…

·瓯窑虎形灯座

年代: 东晋;尺寸: 通高30.1厘米;质地: 瓷;来源: 永嘉县礁下山出土;内容: 器呈仰首跪卧虎形,怒目裂齿,竖耳高鼻,鼻下有须,器身肥胖,卷尾,背负一中空竹节状圆管,点灯时放一灯盏于圆管上。浅灰胎,质地坚硬。通体施青黄釉,惜大部分脱落。该灯座造型设计独特精巧,巧妙利用虎身使用其重心下垂,集实用性与艺术…

·瓯窑黑釉四系盘口壶

年代: 东晋;尺寸: 高24.5、口径11.6、底径14.5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双屿雨伞寺3号墓出土;内容: 浅盘口,束颈,溜肩,折腹,平底内凹。肩部横置四对称环形系,并饰两道弦纹。胎呈浅灰色,胎体厚重,致密坚硬。通体施黑釉,釉厚处色黑如漆,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壁施釉不及底,露胎处呈红褐色。

·瓯窑青釉点彩盖罐

年代: 东晋升平三年;尺寸: 通高8.5、盖面直径9.2、底径6.7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双屿雨伞寺升平三年墓出土;内容: 平盖有钮,罐直口,扁圆腹,平底内凹,肩置四泥条横系。盖边和罐口饰弦纹。盖面以褐彩点成十字形,肩部点一周褐彩斑点,四系上下均点两点褐彩,褐彩装饰新颖别致。胎呈灰白色,胎质细密。通体施…

·瓯窑青釉辟邪烛台

年代: 西晋;尺寸: 高8.6、长12.5、宽6厘米;质地: 瓷;来源: 温州市郊太平岭出土;内容: 烛台为跪卧狮形,昂首挺胸,怒目裂齿,两耳竖立,长须髯髯,背毛纷披,体毛倒卷,尾如蒲扇紧贴臀部,背部置一圆形插管。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通体施青黄色釉,匀净晶莹。捏塑、浮雕与细密线条刻划综合运用,生动刻画出辟邪威风凛…

·瓯窑青釉水井

年代: 西晋元康元年;尺寸: 高14、口径9.5、底径11.5厘米;质地: 瓷;来源: 平阳县鳌江种玉横河西晋元康元年墓出土;内容: 器呈平沿敛口,斜肩,圆筒状直腹,平底内凹。口沿印饰斜方格网纹。肩部堆塑一周连续V形绳纹和一道环腹绳纹。转折处饰乳钉,近口沿处镂五圆孔。胎呈淡灰白色,胎质细密。釉为淡灰绿色,有流釉现…

·瓯窑青釉狗圈

年代: 西晋元康元年;尺寸: 高5.5,口径10.5,底径6厘米;质地: 瓷;来源: 平阳县鳌江种玉横河西晋元康元年墓出土;内容: 圈为盘状,直口直壁,上腹饰凸棱三道;圈内匍伏一犬,抬头,注视前方,耷耳,曲身,卷尾,四肢匍匐。狗首修复。胎呈灰色,施青灰釉。

·瓯窑青釉猪圈

年代: 西晋元康元年;尺寸: 通高4.8、直径12厘米;质地: 瓷;来源: 平阳县鳌江种玉横河西晋元康元年墓出土;内容: 器呈圆形,周边设条形栅栏,内底饰二周弦纹。圈内饲二肥猪就食于长方形槽。猪耸鬃立耳,卷尾收臀,前腿分开,后脚蹬地,形象逼真,维妙维肖。胎呈浅灰白色,胎质细密。釉为淡灰青色,釉层略厚,胎釉结合…

·瓯窑青釉鸡笼

年代: 西晋元康元年;尺寸: 高6.5、长11、宽9厘米;质地: 瓷;来源: 平阳县鳌江种玉横河西晋元康元年墓出土;内容: 银锭形底座,上罩镂空半片筒形笼;两端平直,划饰斜方格纹;一端下开半片圆形门,另端密闭;笼内外各塑一鸡,顶部应塑有一鸡,胎呈淡灰白色,胎质细密。通体施淡灰绿釉,釉层薄匀。

·瓯窑青釉灶

年代: 西晋元康元年;尺寸: 高12.6、长20.5、宽14.4厘米;质地: 瓷;来源: 平阳县鳌江种玉横河西晋元康元年墓出土;内容: 器形呈船首状。灶面呈锐三角形,开两个灶眼,上置一釜一甗;一端平直,开一方形火门;另端较尖,上翘,开一排气孔。无底。胎呈淡灰白色,胎质细密。内外施淡灰青釉,釉层薄,有流釉现象;施釉

瓯窑瓷器的鉴定要领


瓯窑瓷器的鉴定要领,瓯窑,古代汉族瓷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故名瓯窑。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始于东汉,终于宋。晋杜毓《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瓯窑瓷器的鉴定要领。

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瓷窑。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坯体没有完全烧结,到了东晋,胎质细腻,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

(2)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现黄或淡黄色。晚唐至宋出现纯粹的青色或青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

(3)产品品种和造型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特色产品,例如,东晋时期的牛形灯、褐彩盖罐和五联罐等,而三足洗、槅、狮形烛台、蛙形水盂及随葬的明器极少生产。唐代撇品璧形底碗,腹壁作45度倾斜,较越窑为高。五代北宋的印盒,造型趋于宽和扁。

(4)装饰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弦纹、莲瓣纹和褐彩,其中褐彩颇有特色,普遍使用于东晋至南朝的瓷器上,特别是那种绘长条形的纹饰,起笔细,收笔粗,为其它瓷窑所不见。唐宋时期纹饰简朴,不见繁缛的刻划花,这与北宋时的越窑不同。

古董陶瓷花瓶怎么鉴定?


关于古董景德镇陶瓷花瓶鉴定的问题,简直就是古董爱好者的命根啊!古董陶瓷花瓶和普通的陶瓷花瓶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有时间的印记,不同的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那么关于古董陶瓷花瓶那么庞杂的信息应该怎么鉴定呢,那就请您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古董陶瓷花瓶怎么鉴定。

古代陶瓷花瓶的鉴定可靠的有两种办法,他们分别是眼力鉴定和仪器检测法。

那咱们先来看一下仪器检测法吧。

仪器检测法: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逐步借用仪器来对古董景德镇陶瓷花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计算来推算出其年代。虽然这种方法具有比较多的理性因素,但是小编我并不太看好这种方法,一是因为不同的检测技术也会出现的不同的时间距离偏差。而是我认为纯理性的东西都不太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就会生老一辈鉴别艺术的传承收到阻力。

古董陶瓷花瓶怎么鉴定?

另一种方法是靠眼力鉴定,当然也包括使用触感嗅觉等感觉,也就是俗称的人工鉴定。您可别小瞧这种方法,这是咱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一门手艺,他凝结了那些老人们的无数心血,反正小编我是由衷的敬佩,他们所用的方法,小编我大致的给您编辑了一下,请您分享。

这个眼力鉴定通常在鉴定古董瓷器可以通过瓷器的款识、器身上的纹饰、器型、胎釉等方面入手。

一、款识:款识及作品本身的落款识别,每个朝代款识的书写都不相同,官窑跟民窑的款识也是不相同。款识能帮助藏家比较准确地判断年代。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的陶瓷花瓶,款识已经非常普及。款识之所以能作为断代的依据,是由于历代的窑场成千上万,而它们落款字体都不可能是统一的。

二、纹饰:每个朝代根据当时的民风,特别是当朝帝王的喜好,会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器身纹饰的题材、内容、手法以及工艺技术等,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元代以前,陶瓷花瓶的装饰主要是印花、画花、刻花、贴花、镂刻等。纹饰方面主要是花卉、动物、婴戏。釉上、釉下的彩绘只有黑、褐、红、绿等几个颜色。

三、器型:每个朝代因为民风不同,在器型有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就如同我们常说的“明大粗”的说法,明代风格相对比较粗矿,在于器型上也是比较喜欢粗矿型的,旁边器型都会比其他年代来的大粗的感觉。

四、胎釉:古有“胎为骨,釉为衣”的说法。自从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汉的单色釉发明以来,颜色釉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种。在鉴别胎质的时候,可从器物底物没有施釉的地方入手,分辨胎土淘炼的纯净度以及烧结的缜密程度。因为每个时代淘炼的方法有区别,明代以前的相比清代、民国时期,胎土中的金属含量以及杂质为较多。

一文看懂所有古董花瓶


别误会,宝哥哥可不是要跟影视圈那些小花、小鲜肉们过不去。

这里的花瓶,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花瓶。

识别花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用它某个部位最显著的特点来称呼。

比如脖子,哦,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的颈,脖子上有弦纹就可以叫弦纹瓶。

官窑青釉弦纹瓶 宋 故宫博物院

再比如器耳,特征不明显的用数量称呼,两只耳叫双耳瓶,四只耳叫四耳瓶,依次类推。。。。。。

粉彩花卉双耳瓶 清道光 故宫博物院

特征明显的就更简单了,龙形叫龙耳、凤形叫凤耳。。。。。。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如果是两只对称的管状耳,不能叫管耳,得叫贯耳瓶。

哥窑青釉贯耳瓶 宋故宫博物院

再再比如瓶口,口小的叫小口瓶;口跟脖子一样大的叫直口瓶;口比脖子粗,口缘外撇的叫撇口瓶;瓶口再大些,做成浅盘一样的叫盘口瓶;做成花瓣状的叫花口瓶。。。。。。

你能对号入座吗?

是不是很easy?

但莫名觉得太简单粗暴,关键显得不够专业怎么办?如果你也这样觉得,那下面我们来开启专业版!

宋代

虽然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老祖宗们就开始用瓶子插花了,但用花瓶这个词来专指插花的瓶子,却到了北宋才出现在文献记载上。

冬间花瓶多冻破,以炉灰置瓶底下,则不冻。——宋 温革《琐碎录》

有了新名字的宋代花瓶,样子却没什么创新,基本上是把从前用来盛水、装酒、祭祀用的瓷器、青铜器直接拿来插花。

胆式瓶

宋代最常见的花瓶,可能也是最早冠名花瓶这个称呼的瓶子,是胆式瓶。

胆式瓶一般体型比较小,形状很好认,上锐下圆,形若垂胆。说通俗一点就是溜肩膀,脖子细长直,肚子大而鼓,正适合插花。

哥窑胆式瓶 宋 故宫博物院

胆式瓶还有两个近亲,在胆式瓶的基础上,把脖子进一步拉长就得到了直颈瓶。

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

直颈瓶的脖子再加粗,就又变成了长颈瓶。(话说为什么长脖子叫直颈,粗脖子反而叫长颈,宝哥哥也不明白)

孔雀蓝色玻璃长颈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隋代就已经出现,最早是用来乘酒的,到了北宋被爱花的宋代人拿来插花。

玉壶春瓶的样子,有点像被人当头一巴掌给拍扁了的胆式瓶,瓶口被拍的外撇,脖子也被压短了一点,溜肩膀和大肚子倒是没有变。

因此,有人认为玉壶春瓶是从胆式瓶演变而来的。

斗彩婴戏玉壶春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梅瓶

同样从酒瓶变花瓶的,还有梅瓶。

梅瓶在宋代叫经瓶,因为每次皇帝带领大臣集体学习完经文后,聚餐的时候都会用这种瓶子喝酒。

梅瓶这个名字则是清代才出现,意思是它瓶口特别小,最适合插瘦骨嶙峋的梅花。

霁红釉梅瓶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除了瓶口小,梅瓶的特点还有:肩部丰满、脖子细短,整体重心偏上,越往下越收,摆起来的时候有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

花觚

除了改造酒瓶之外,宋代花瓶还喜欢模仿。

觚是商周时代的酒器,整体像一只倒立的喇叭,造型非常别致,被风雅的宋代人选中当花瓶之后,改名叫“花觚”。

南宋时,开始出现仿铜觚造型的瓷质花觚,一经出现就成为花瓶中的热销款,风靡元、明、清三代。

天蓝釉花觚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蒜头瓶

蒜头瓶仿的是则汉代的青铜蒜头壶,最大得特点就是瓶口长得像头蒜,明清时期很是流行。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明嘉靖 故宫博物院

琮式瓶

仿完青铜器,还仿玉器。

琮是古代祭祀用的礼玉,筒状,内圆外方。南宋时,人们仿照琮的样子烧制瓷器,也就是后来花瓶中的琮式瓶。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宋 故宫博物院

纸槌瓶

再仿纸槌。

宋代流行的纸槌瓶,据说是因为长得像造纸时用来打浆的槌子而得名。

既然像槌子,那么基本外形特征也就可以确定了,直口、细长脖子(充当把手),方肩膀、圆柱状的肚子(充当槌头)。

汝窑奉华纸槌瓶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

瓜棱瓶

再再仿瓜棱。

瓜棱瓶仿自然瓜棱的形态烧制,肚子上均匀分布着凸凹的弧线,整体形状则随时代变化,不拘一格。

龙泉窑青釉菱口瓜棱瓷瓶 宋 四川青瓷博物馆

葫芦瓶

再再再仿葫芦。

葫芦瓶绝对是所有花瓶中最好认的,顾名思义,长得像个葫芦。无论后来产生了多少种变化: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还是一眼就能认出。

画珐琅大吉葫芦瓶 清 故宫博物院

哥釉葫芦瓶 明 故宫博物院

净瓶

净瓶来源于佛教用器,算是宋代所有花瓶中最特殊的。

梵语叫军持,是用来盛水的容器,后来成为佛教供器,到南宋时又双叒叕被拿来插花。

净瓶的样式分两口和单口,用来插花的应该是单口净瓶,基本特征是口小、宽肩、脖子长,脖子上还有一圈出沿。

龙泉窑青釉净瓶元 故宫博物院

明代

明代花瓶有所创新,但种类并不多。

而且明朝花瓶的名字都走高度概括的写实风格,听到名字基本就能想明白这个花瓶长什么样。

天球瓶

天球瓶最早出现在明宣德时期,据说因受西亚文化影响而诞生。

天球瓶最大的特点就是肚子像球一样圆,除此之外,脖子长而直,口缘微微外撇,一般体型比较大。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明永乐 故宫博物院

扁瓶

扁瓶又叫扁壶,明永宣时期受外来影响而烧制的新型花瓶。

扁瓶的特点就一个字——扁,细长脖子下面,是一个扁圆形状的肚子,底部呈椭圆形。

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壶 明宣德 故宫博物院

扁瓶里面,有一种比较特殊、肚子长得像鼓一样的,因为从正面看上去肚子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又叫宝月瓶。

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壁瓶

壁瓶也叫轿瓶,顾名思义是能挂在墙壁或轿子上的一种花瓶。

因此,壁瓶从前面看可能千奇百怪、各不一样,但背后都一个样,一水的平板带穿孔。明万历时的创新器形。

五彩云凤纹葫芦式壁瓶 明万历

清代

清朝是花瓶样式创新的高峰期,尤其在康雍乾这祖孙三代手里,简直是玩出了花,新样式、新名字像雨后春笋一样,噌噌噌往外冒。

观音瓶

观音瓶也叫观音尊,康熙时出现的新品种。

观音瓶和梅瓶的相似度高达90%,区别只在肩部以上,梅瓶口小脖子短,观音瓶基本上可以看作把脖子拉长、加粗,口加大之后的梅瓶。

郎窑红釉观音尊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把观音瓶的口进一步加大,变成喇叭状,就又得到了一个新品种——凤尾尊(瓶)。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琵琶瓶

琵琶瓶,又叫琵琶尊。记住它的诀窍仍然在于梅瓶,看它像不像倒扣在桌子上的梅瓶?

郎窑红釉琵琶尊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柳叶瓶

柳叶瓶,康熙时的又一个新品种。

听名字也不难想象,柳叶瓶必定高瘦细长,具体特征是口部外撇,细脖子,肩部最宽,越往下越瘦,又叫“美人肩”。

豇豆红柳叶瓶 清雍正私人藏品

荸荠瓶

荸荠瓶,还是康熙。

荸荠瓶自然像荸荠,肚子扁圆,脖子短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

棒槌瓶

棒槌瓶,又是康熙。

棒槌瓶,顾名思义长得像洗衣服用的棒槌,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之分。

圆棒槌瓶是盘口,短粗脖子,圆折肩,长筒状的肚子。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方棒槌瓶也叫方瓶,撇口,短粗脖子,平肩微折,肚子是个上宽下窄的长方体。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橄榄瓶

橄榄瓶创烧于何时尚待确定,但雍正、乾隆时最为流行。

橄榄瓶像橄榄一样两头尖,中间鼓,口部外撇,口跟底的大小差不多相同。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

青花桃蝠纹橄榄式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

双连瓶

两个瓶子连城一体,叫做双连瓶,流行于雍正、乾隆年间。

双连瓶以外,还有多连瓶,也就是三个、五个乃至更多瓶子连在一起。双连瓶和多连瓶的重点在于连,至于花瓶长成什么形状则不重要。

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灯笼瓶

灯笼瓶,乾隆以后非常流行的一种花瓶。撇口,脖子短而粗,溜肩膀,筒状的肚子,活脱脱像一个大灯笼。

矮胖版的灯笼瓶可以叫冬瓜瓶,高瘦版的则被叫做象腿瓶或者筒式瓶。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清顺治 故宫博物院

转心瓶

毫不夸张的说,转心瓶是今天所有提到的花瓶里烧制难度最大的。

内外两个瓶子通过榫铆结合在一起,里面那个瓶子上有各种绘画,外面一个则会做成镂空。通过榫铆转动时,能够透过镂孔看到内瓶上的画面。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局部

好了,数一数我们今天介绍了不下30款花瓶,宝哥哥留个课后练习,请留言告诉我下面这三个花瓶的名字?

高古瓷不再独步天下


收藏古瓷不如收藏当代名瓷

当今的陶瓷收藏领域,高古瓷已经不再独步天下,取而代之的是景德镇当代名家名瓷收藏热的兴起。

回顾当代名瓷的兴起之路,我们不难发现,景德镇当代名瓷自2004年开始步入拍卖市场以来,已经经历了一次大的行情:成交额逐年攀升;根据中国名瓷网的统计,在2012年拍卖会中,现代陶瓷名家作品不断创新高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粉彩锦地开光刀马人物大盘》以人民币143.75万元拍出,张松茂《粉彩黄山玉屏峰》瓷板以人民币17.36万元成交;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李文跃粉彩《丽人行》以人民币23万元成交,赖德全珍珠彩《春风又绿江南岸》山水瓶以人民币28.75万元元成交;当代景德镇瓷画大师如徐国琴青花《和为贵》瓶以人民币24640元成交;王昌彪《溪山奇秀》在2011年拍卖中以人民币17920元拍出,到2012年广东万众拍卖中涨到3万元。

6月7日,记者对武汉海天金谷名瓷艺术馆的馆长付国荣先生进行了专访,付国荣是地道的景德镇人,从事景德镇名瓷销售多年,自己也收藏了一大批景德镇名家的陶瓷作品,在他的海天金谷名瓷艺术馆里,陈列着几十件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

付国荣称,让武汉瓷器收藏家能在家门口购买到他们心仪的瓷器,是他的心愿。

就如何收藏当代名家的瓷器作品,付国荣谈了他的观点。

就当今藏市大部分藏家对古瓷收藏的热度不减,付国荣建议,不妨把收藏的眼光转移到景德镇当代名家的新瓷收藏上来。

他认为,古瓷的收藏价值显而易见,但数量毕竟有限,加之市场做旧太多,没有相当专业的水平,判断一件古瓷的烧制年代,是否出自名家之手,都是难以克服的收藏障碍。

景德镇当代名家的陶瓷,是在传承了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陶瓷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将当代艺术注入了到陶瓷的制作当中。不仅是在艺术水平上,还是在烧制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提升。

从技术层面来说,古瓷用的是柴窑和煤窑;当代名瓷用的则是气窑或电窑,后者烧制出的陶瓷色彩更加靓丽,胎质更加细腻,造型更加规整,艺术家创作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富有时代特色。可以说,当今的陶瓷艺术又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当今的作品,在若干年后,与古陶瓷艺术一样,同样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

选购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有讲究

当代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是否都具有收藏价值呢?答案是否定的。

付国荣建议,收藏当代名家的作品也有选择性:

首先是研究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看其特点在哪里?每一位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有其鲜明的风格,我们甚至不用看作品的款识,只需一眼,就能发现其艺术特征所在,这样的作品,风格独特,艺术含量高,为所有人认可。

其次,艺术家人品的考量。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艺术家,其作品不仅受追捧,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时间越久,升值空间才更大。

其三,对于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也要考察他的艺术价值的高低。艺术大师的创作,也有高峰低谷,高峰时期创作的作品,无疑是可收藏的经典之作;在其低谷的时期,其作品的价值就会大打则扣,甚至有可能是败笔,那就毫无收藏价值可言了。

目前,景德镇有一千多位陶瓷大师,在选择藏品时,肯定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之感,这种情况下,寻找到一位艺术品经纪人、艺术品评论人、拍卖公司的专家做指导,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当代名瓷市场还是个新大陆

目前的景德镇名瓷市场,还是个尚待开发的新大陆。

作为在当代名瓷销售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付国荣,对当今的景德镇名瓷市场给出以上判断。尽管经过了一波火热的上涨行情,但近两年却处于整盘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院教授李菊生也形容市场“现处于婴幼儿时期”。

基于当代陶瓷陶瓷艺术是集书画、艺术、和陶瓷技术于一体的艺术集合体。作为中国的国粹,它的艺术魅力是历久的、永恒的。因此,当代名家陶瓷的市场将不会永久的整盘下去,它会合着市场的规律,高峰低谷发展下去,但这更波线的总体表现将是一根上扬的线。

海山金谷名瓷艺术馆作为高端当代名家名瓷的消费市场,市场部经理宁德玺表示,今后会举办大型的拍卖活动来带动市场,后期也要进行陶瓷收藏知识的普及。

高温颜色釉

链接

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1250~1320度的高温,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釉色丰富多彩,清亮耀目。每件陶瓷都是孤品,绝品,正因为它的独一无二,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景德镇的高温颜色釉是在五代的青瓷、宋代的影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色彩更加晶莹透体,稳定性更好,由于其烧成温度高,所以化学分子更加稳定,永不磨损,永不退色。

康熙五彩组合陈设花瓶


康熙五彩组合陈设花瓶由将军罐三件、花觚二件组成。将军罐体呈直口,长颈,溜肩,鼓腹,敛胫近底处略外撇。浅圆圈足内移,无釉涩胎光滑。圆鼓折沿形盖颇似将军的帽子,顶塑一蹲踞式雄狮钮,白釉莹润,玉质感强,狮形活泼,栩栩如生。一只为正面狮形,另二分别是左顾右盼的回首状狮形。造型轻盈而不失稳重,体态修长而颇具风雅。花觚造型仿自商周时期的青铜觚,觚口外撇呈大喇叭形。古朴端庄而厚实,颇具典雅的儒风。

将军罐及花觚的胎质坚致细腻,胎色洁白润滑。通体满施白釉,釉质晶莹滋润。除将军罐的颈部纹饰是比较简略的通景式山水图外,将军罐及花觚的主题纹样题材均是取自于古代传奇神话鬼魔小说,如有《东游记》第三十八回中的“钟离医疾调兵”、《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三英战吕布”、第十八回中的“陆逊被困八阵图”和《王羲之爱鹅》等。各幅画面自成一体,应是画匠根据市场需要而选用的。场面气氛紧张激战,骏马驰骋疆场,战旗飞扬,将士斗志昂扬。罐的颈肩部及觚的鼓腹上下沿以锦地纹相隔。画面装饰以绿色釉彩为主,描绘笔法粗犷中微见细腻。人物形象刻画逼真,山石轮廓描绘粗犷。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主要品种之一,俗称“古彩”,也称“硬彩”。五彩施彩方法仅一种以勾线后平涂填色,它创烧于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康熙五彩瓷器是五彩瓷器烧制以来进入最顶峰时期,这时的五彩器色彩华丽,笔线豪劲,绘技精巧,艺术造诣极高,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一般来说,五彩只有红、黄、翠、紫、绿这五种颜色,用色虽不多,但是古代陶瓷艺人们却能巧妙地运用发色效果,尤其是红、绿两色的搭配,构成对比强烈、鲜艳明快,古朴大方,协调统一的色彩特征。这时所表现出的花鸟、高士名姬,鱼藻草虫,虽是恬简略貌,红绿相间,却也赏心悦目,意气飞扬,这在当时用单色釉陶瓷装饰的人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装饰方法,不啻于一种清新的色彩视觉,一种可品可读的图画形象地展示出来。

五件一套的大型组合陈设花瓶是专门为欧洲的宫廷豪宅设计的,从18世纪初起,就成为最时髦的西洋客厅摆设,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此套组合陈设花瓶有史可考的前主人是美国罗得岛上的名门凡阿伦家族,祖上曾当过南北战争时的将军。19世纪中叶以后,凡阿伦家族在罗得岛上的新港造了一幢英式豪宅,又从欧洲古堡里搬来大量古董,此套花瓶估计就是那时搬来的。

怎么样辨别花瓶的优劣?


花瓶是一种器皿,多为陶瓷或玻璃制成,外表美观光滑;名贵者有水晶等昂贵材料制成用来盛放花枝的美丽植物,花瓶底部通常盛水,让植物保持活性与美丽。现也有时用来代指容貌漂亮的女性,比如今年关注度很高的快女陆翊,一直被誉为“花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花瓶一词也实至名归的转回了原来的含义——家居装饰品。但很多人只知道花瓶好,却不晓得怎么样去辨别,今天有幸请到了专家,来为大家解决心中的疑惑,怎么样辨别花瓶的优劣。

1,首先要查看瓶底是否平稳。将花瓶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用手轻轻碰触,看花瓶是否会摇晃。

2,查看瓶身颜色是否均匀。关于这一点彩色花瓶尤其要注意。

3,是要查看花瓶表面是否有黑色的大块的颗类状物体,此为花瓶制作原料未完全化开造成的,如果颗类极小没有大碍,但如果大于5mm则需要和卖方联系提出更换产品。

4,查看花瓶表面是否有大量的气泡(属于故意制作的气泡类花瓶除外)。如果气泡很多且集中在一起,不可;气泡直径过大,也不可。(气泡的多少和直径大小要相对于花瓶的大小而言)  

5,花瓶口部如为割口,需要看口部是否有崩茬。花瓶口部如为开口,需要看口部是否凹凸不平。

德化窑象牙白,猪油白瓷器鉴赏


德化窑在古代中国是流行于沿海一代的的民窑瓷器,主要是出口,以白瓷著称,德化窑白瓷曾大量远销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虽然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但是已经被历史所遗忘。今天分享几件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其中不乏象牙白和猪油白精品瓷器。

明代德化窑白釉觚

明代德化窑白釉觚口径12厘米,高 22厘米,底径6.5厘米敞口,直腹,中间有凸起的带状缩圈,圈上下各饰1道凸起的弦纹,足外撇,平底,胎釉洁白莹润,釉色光亮。

明德化窑白釉双兽耳象腿瓶

明德化窑白釉双兽耳象腿瓶口径10厘米,高35厘米,底径11厘米釉面白腻,有光泽,釉下刻划缠枝花纹。

撇口、圆唇,口沿有冲口,束颈,肩部最宽,肩部堆贴对称的双兽耳,器体由肩往下逐渐内敛,底部外撇,整体细长而稳重,看似大象的腿形。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

德化白瓷底足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清,高33.5cm,口径8.1cm,足径8.9cm。瓶身呈筒状,撇口,束颈,细长腹,圈足。腹部两侧置兽耳。通体施白釉。瓶的釉色莹润,乳白如凝脂,因而人们常称德化窑白釉为“猪油白”。

德化窑白釉堆梅长腹瓶

德化窑白釉堆梅长腹瓶口径9厘米,高36厘米,底径9.5厘米。瓷器撇口、圆唇,短直颈,双兽耳,滑肩,肩部堆贴一圈如意纹,瓶身堆贴一枝盛开的梅花;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光亮,呈象牙白。器形由肩部向底部逐渐收缩,看上去十分清秀、隽美。

堆塑的德化白瓷瓶很少见,值得收藏和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