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几何纹饰 > 导航 >

唐宋时期瓷器 当年价格几何

唐宋时期瓷器 当年价格几何

古代瓷器几何纹饰 价格瓷砖 古代瓷器价格

2020-10-10

古代瓷器几何纹饰。

说起古陶瓷,业内专家或收藏爱好者,无不谈论“高大上”的唐秘色瓷、宋汝钧官哥定。然细究询问唐、宋时期的瓷器价格几何?知答者甚少。

著名历史学家王仲犖遗著《金泥玉屑丛考·唐西陲物价考·日用器皿价》:“橘椀(碗)一枚,次七十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3067号)“椀(碗)一枚,上直(值)钱三十六文;次三十五文;下次十四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3055号)“大屈椀(碗)一枚,上直(值)钱四十二文;次十四文;下次三十八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2058号)“叠(碟)子一枚,上直(值)钱二十三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2058号)“羹椀(碗)一枚,上直(值)钱贰囗囗囗。”(缺号)“河(荷)叶盤(盘)子一枚,上直(值)钱六十五文。”(《大谷文书集成》卷二3454号)据古钱币专家以粮食价格衡量货币关系换算:唐代1文钱=0.2元人民币。换算结果唐西域边陲1件荷叶盘70文,折合人民币14元;比较低价的1个碟子23文,折合人民币4.6元。

盛唐富宋。《宋要会辑稿》无载宋代民间瓷器价格,查权威专家漆侠《宋代经济史》、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等也无载述。仅见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540页是从《文物》《考古》发掘报告中查获两例。可见宋代瓷器价格资料扑朔迷离,少得可怜。

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土北宋太兴国二年(977)定窑白釉刻蝉纹莲瓣口碟(图1),外底部墨书5行28字:“供养舍利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廿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三十足陌”(图2)。碟口径12.4、底径8.5、高3、胎薄0.2厘米。六曲莲瓣形。碟为仿金银器造型,追求形似植物花与叶的形状。有古陶瓷专家称:此设计不适合实用,宜于陈设观赏或把玩。“陌”与“佰”“百”通。宋代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1枚不短缺,谓之“足佰”。程民生撰《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宋太宗时,100文钱,可以在开封市场上买1支写大字的毛笔。大观年间,100文钱可以买1斤牛肉。端拱四年(1007),10文钱,在蔡州等地可以买1斗麦子或5升粳米。熙宁五年(1072)四月,1个人花10文钱,可以在杭州的浴堂里沐浴1次。宋代1文铜钱=0.3元人民币,程民生亲睹该器:“此碟是用30文足钱买来的,而北宋时期,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生活费用需20文铜钱左右。”

福建建瓯宋墓曾出土一只北宋褐釉瓷瓜楞盖罐。器身内外均饰酱褐釉,器盖壁外缘一周手书“庆历三年五月上囗囗早囗囗龙矣用囗三十文男囗。”这件30文建瓯窑瓜楞盖罐应是庆历三年(1043)购买的价格。”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北宋磁州窑白瓷执壶(图3),高29.5厘米,底部墨书“崇宁四年二月二十九日买七十文泰家”。

南宋诗人钱时的侄儿钱羔,在家乡新安乌聊山(今安徽歙县城东南隅的长青山)不满百文,买两件小瓷瓶,见者莫不称叹。熊侄自言,因是有感。以其体制之美,人皆悦之。若无体制,虽雕金镂玉不足贵也。钱时作《小瓷瓶》诗赞:“小瓷瓶,形模端正玉色明。乌聊山边才百文,见者叹赏不容声。”第二天,好友王正听说后,“欣然为赋瓷瓶篇。”这也是南宋唯一写瓷器价格的诗歌。

张厚璜、李祥耆编《钜鹿宋器丛录》(民国十二年版):北宋大观二年(1108),河北钜鹿古城被洪水淹没。民国七年(1918),磁州窑瓷器在钜鹿古城大量出土,其中记年款价格瓷器:“柿天目合子”,上书“元祐七年(1092)八月十九日买,钱五十”;铁红釉盒,底墨书五十文;铁红釉钵底墨书三十文。可知磁州窑瓷器在大观二年之前已销售广大市民阶层。而北宋徽宗时,100文钱可以在唐州(今唐河县)方城仙公山下的新寨买1方黄石砚。

关注宋代民生的北宋诗人梅尧臣,35岁知建德县事,曾作《陶者》诗体恤砖瓦窑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南宋诗人刘子翚《莫田》诗:“市头米价新来减,一醉瓷瓯五六钱。”一件瓷瓯值五六个铜钱,说明民窑工匠从事瓷业微利。正如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说“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工序方可成器。”北宋文学家范镇《叠石溪》:“樵柯成市井,陶穴乃生涯。春石声相应,沉泥处或洼。累墙瓷隐辚,开径石槎牙。”他目睹登封民窑陶穴、沉泥的场景后诗云:“君如别业就,后会固无差。”故吟唐宋民窑《制瓷》:“泥火陶瓷土,涅槃藏博古。鉴贡上乘器,囊橐无余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唐宋陶瓷精品赏析


三彩印花盒(唐代)

三彩印花盒(唐代)

定窑刻花折腰碗(北宋)

定窑刻花折腰碗(北宋)

三彩印花盒(唐代)

档案:巩县窑,长12cm

解说:这件三彩印花盒呈四瓣海棠花式,四角内凹,上下对称,子母口扣合,盖顶珍珠地上凸模印如意结花纹。细白胎,胎体轻薄,做工精细、小巧。釉色白中点饰绿、黄色釉,满釉支烧。此盒造型清秀典雅,分色亮丽,印花装饰简朴、清晰,具有唐代金银器的艺术效果,是此类粉盒中的精品。验证了金银器对于陶瓷器物的影响,其精致也给后世留下印花工艺的典范。

盒按用途可分为食盒、粉盒、油盒、镜盒、黛盒等,形制也是多种多样。该盒为古代贵族妇女盛放脂粉的梳妆用具,是日用器皿中的重要产品。

定窑刻花折腰碗(北宋)

档案:定窑,口径约18cm,台北故宫博物院

解说:此件藏品敞口、斜腹、圈足,近底处内折。通体施牙白色釉,芒口覆烧,口部镶银。内、外壁划刻莲花、莲叶纹,碗心划刻螭龙纹,螭龙纹刻划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

此碗釉色白中闪黄,所饰纹样线条自然流畅,行云流水、神采飞扬。碗之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此碗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

老妖文(藏品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

唐宋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青瓷透雕七宝香炉 12世纪 通高15.3厘米 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优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

高古瓷值几何


资料图片

林华

时下,中国古瓷拍卖的热点在明清瓷器,但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瓷低迷的市场状态正在改变。

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分析,高古瓷有上千年的发展史,留存的高古瓷门类繁杂、数量众多。由于高古瓷收藏面临政策阻碍、艺术性难以把握、鉴定较为困难,因此,他建议藏家收藏高古瓷须审慎而行。

热点:高古瓷成为拍场明星

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1.1388亿港元拍出。这一价格也成为宋代瓷器历史第三高拍卖成交价;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估价30万-50万港元的元明哥窑盘亦爆冷以88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保利2015春拍,13世纪乾隆御题官窑贯耳小壶以747.5万元成交。

长久以来,国内高古瓷的价格普遍偏低,高古瓷在国际市场上的行情远高于国内,存在“内冷外热”的现象。随着国内藏家、拍卖公司与国际间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国际行情对国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高古瓷在国内的冷遇也正在逐步扭转,越来越多的国内藏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古瓷。

分析:高古瓷收藏价值何在

高古瓷又称“老窑瓷器”,在划分上,大家约定俗成地认为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不过,也有人认为是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各朝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

高古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跨越年限达千年,是中国陶瓷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艺术角度看,高古瓷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含蓄、内敛的美,它不像明清瓷器通过图案色彩等直观元素去表现美感。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高古瓷市场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火爆,之后跌进低谷。进入21世纪以来,高古瓷行情看涨,最近几年高古瓷市场有火速升温的趋势。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内地市场的焦点或将从明清官窑瓷器逐步向以唐、宋、元瓷器为代表的高古瓷转变,高古瓷将是下一轮收藏热点。

建议:高古瓷收藏须审慎

卢伯雄分析,高古瓷收藏面临政策阻碍、艺术性难以把握、鉴定较为困难,因此,高古瓷收藏必须审慎而行。

据称,国内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不允许拍卖,盗掘文物流通更是违法犯罪;允许流通的只有那些历史传承、流传有序的和海外回流的文物。而高古瓷大多是出土文物,目前国内的法律政策使高古瓷进入市场的通道异常狭窄,国内藏家无法大量进入这个领域。

同时,高古瓷多属于生活用器,窑口复杂,留存的高古瓷门类繁杂、数量众多,收藏者在购藏时很难把握高古瓷的艺术价值,也无法了解高古瓷价位的变化规律。专家建议,收藏者应该以出土的高古瓷碎片和残器入手,认识和掌握其时代特征;还要认真研究古代陶瓷发展史,从而提高警惕性和分辨能力。

长沙市台办供稿

唐宋越窑瓷器的鉴别方法


越窑,是发生在我们浙江的一个古代名窑。从唐代到五代,是它的兴盛时期,到北宋还在继续延烧,然已开始走下坡路。北宋中期以后,其地位逐渐为龙泉窑所替代,到南宋就停烧了。越窑的窑址是以浙东慈溪的上林湖窑为中心,包括上虞窑的寺前、帐子山、凌湖和慈溪的上岙湖、白洋湖一带的产地为代表。同时,绍兴、诸暨、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等也都一直在烧造着青瓷。初唐时的越窑器,仍处于中国青瓷的低潮时期,其基本风格与南朝和隋朝相类似。中唐以后质量逐渐提高。产品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之誉。尤其是当时生产的青瓷茶瓯,被当时写《茶经》的陆羽推举为越窑之首。五代时,一部分产区为钱鏐的吴越国宫廷所垄断,成为我国最早的官窑。其典型的产品,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从唐代中期就开始烧造的所谓“秘色瓷”。唐宋时期的越窑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海外。现在在印度、伊朗、埃及、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考古发掘中,经常有唐宋时期的越窑器被发现,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要辨识越窑青瓷,可以从胎釉的变化入手。从总体而言,越窑青瓷的胎色呈灰白色,从唐到宋,变化不大。只是唐代早期由于对胎土的粉碎、淘洗均不够精细,胎质中含有不少沙粒。从唐代中期起胎质显细腻,不再含沙粒。北宋时越窑器的胎色仍是灰白色,但已变得比较浅了。宋时的胎质比较紧密,内含杂质较少。越窑青瓷器都是拉坯成型的。在这一点上,仿制者很难做得十分到位。他们虽然也可运用拉坯方法,但重量和厚度掌握不好,往往是过重或过厚;也有用模制泥浆灌注方法来仿烧。这种器物,一是重量偏轻,二是只要看到是模制泥浆灌注,就可以排除,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工艺。另,现代仿品在胎质上不一定能掌握得好,仿北宋的胎质过松,仿唐代的胎质过紧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不到位的地方。胎色上,过白或过灰都有,也须仔细辨别,找出其与时代的不合之处。

在施釉上,从唐到宋所施的都是石灰釉,这种釉,光泽度好,透明度高,但粘着力不强,薄而易流淌。唐代早期,釉层薄而不均,有流淌,少光泽,施釉不到底,器底和圈足常有露胎。釉色有青黄、青灰和淡青等多种;唐代中期至五代釉色以青黄多见,还有青灰、青绿等。特别是晚唐起,釉色偏于黄色,或青中闪黄,以艾色为贵。后逐渐改进到清水般的湖绿色。这段时期,釉层均匀,光泽滋润,呈半透明状,有玉质感。唐代早中期的真品,一般来说,器身均有细小的开片,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在开片中可看到土沁和一些爆裂的痕迹。北宋越窑的釉色以青灰和青黄釉为主,也有少量施青釉和青绿釉的。釉质不如五代时期精细,釉面虽也光亮,但已表现不出唐、五代时期釉面的那种滋润感。特别是晚期产品由于采用明火装烧,加上制作粗糙,在施釉上不大匀净,故釉色普遍灰暗,无光泽,质量较前要差得多了。仿品釉色虽大致相近,但一般釉层要较真品显厚,光泽强而刺眼。有的器物经过做旧,釉面不刺眼了,但也没有了滋润感,出现了无光泽、显干燥的现象。

越窑的器物形式多样,多见的有碗、盘、洗、碟、杯、盒、罐、钵、缸、釜、瓶、灯、盂和执壸等。以罂和茶瓯最为突出。器物的造型不同,可为辨识提供帮助。如,壸类器物的流上,唐代的必定短流,时间越晚,壸上的流则越见伸长;另,如越窑器的支钉撇足,应是五代到北宋早期的特征。宋代中晚期,应是立足。在装饰上,唐代以素面为主,有的器物有堆贴和少量的划花图案。五代有少数堆贴和刻划花的纹饰,并出现釉下褐彩的装饰图案。到北宋刻划花装饰较多,纹饰取材于唐代的金银器。但后来逐渐减少,器物就不太讲究用花纹装饰了。有的还保留一部分五代时的装饰花纹,有的就是光素无纹。同时,碗盘类器的口沿出现花瓣形的装饰。对此类器,可以以“唐四、五五、宋六”来区分,即在通常情况下,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排除也有例外。在越窑器上,特别是在宋代越窑器上,常有文字题记出现在器身和器底之上。这些文字大致可分为姓名、数字、记事和其他文字等几类。了解这些文字,对于辨识和断代有好处。如,出现“太平兴国”或“太平戊寅”4字年款的,即可断定为宋太宗时期所烧。仿制品在装饰上常不到位。一是线条多不如真品流畅。刻划线条显得呆板,没有生气、灵气。划划的线条常比真品要粗。二是由于知识的局限,花纹的时代常常会出现早晚颠倒的现象。如盛行于北宋早中期的水波纹,常会错误地装饰到五代的器物上。

装烧工艺上,也可以来辨识器物的新老。越窑瓷装烧主要是二种:明火烧或匣体装烧。不管哪种方法,为防止粘连,均要用泥点来做间隔。不同时代,用泥点的部位有变化。唐至五代,泥点的部位用在器底边缘和圈足的足端。为避免泥点被粘,在放置泥点的地方要刮釉。器底刮釉部位呈暗红色,泥点会留下痕迹。仿品较之真品颜色要深暗。五代晚期至北宋,采用垫圈间隔装烧,因此,泥点移至外底,使足端包釉完整。但泥点往往被粘连。真品泥点较疏松,用手指甲扣,即易脱落。伪品泥点坚硬,不易脱落。泥点的形状:唐代早期,呈不规则三角形;唐中期起,多呈松子状;五代起,圈足变窄,泥点也随之变小;北宋时,早期为长条形,中晚期变环形。因此,仔细观察器物上泥点的有无,其位置、形状和粘着情况,对照器物的胎釉、装饰特点,就可以为判断真伪提供更多依据。

犹似当年醉里声


□老妖(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藏品)

藏品档案

诗文枕段店窑宋代长31cm宽12.5cm

陶瓷制品作为实用器具,绝大多数器型自唐宋以后就基本定型,从形制以及用途上来说,自古至今得以基本保留或承袭。但其中有一个门类却从每个人都需要的日常用品,被中国人使用了近千年后逐渐被其它材质取代,至今竟几乎绝迹。这就是陶瓷枕。

古人所用的枕头多为陶瓷枕、木枕、石枕、竹枕等硬质枕头,流传至今多以陶瓷枕头最为常见。以目前发现来看,唐代陶瓷枕通常较小,自宋代则明显增大,枕面装饰内容极其丰富,有花草、动物、人物以及诗文等。装饰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有剔花、划花、划线填彩、堆塑、模印等等,这些表现技法极大地丰富了陶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这件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所藏的诗文枕,长方体,枕面微凹,细陶胎,刷化妆土,施浅黄色釉,枕面双勾线内题诗一首,上录欧阳修的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不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所作,整首词苍凉中不失豪情,具有很高的格调。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枕上的字句与现今流传的版本略有出入。如:忧患被写为“优宦”;“犹似”写为“犹是”;醉里声写成“醉声里”。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首先“忧患”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优宦”就令人费解;“犹似”与“犹是”应为传颂的过程中出现的差别,我们也很难定论哪个一定是对的;“醉声里”三个字倒和现在一致,可是顺序上这么一颠倒,明显不押韵,估计是民间匠人率意而为。此枕造型规整,整体素雅、洁净,书法秀美,章法布局精妙和谐,极具艺术价值,流传至今,使我们对宋代的陶瓷工艺及文化得以了解,为不可多得的宋代精品诗文枕。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


清道光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清道光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清道光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清道光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清道光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清道光白釉仿青铜壶

清道光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仿官釉直颈瓶

清道光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清道光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

清道光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清道光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清道光祭蓝釉描金盖罐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

清道光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

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花口花盆一对

乾隆时期瓷器特点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s11、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12、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13、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14、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 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4、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7、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8、器足、琢器多细砂底,无釉、无旋痕,泛有火石红斑。盘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锹背”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