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仕女瓷器 > 导航 >

王大凡款粉彩仕女四条屏品鉴

王大凡款粉彩仕女四条屏品鉴

古代仕女瓷器 瓷砖阳角条 瓷砖收边条

2020-10-10

古代仕女瓷器。

上海君道艺术展示的此组瓷板平整致密,分绘四组仕女人物故事,画面绚丽照人,光彩艳发。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填色较厚实,主角多用胭脂红、西赤等鲜艳夺目的色料,次要人物以赭、黄、蓝色陪衬,注重明暗层次和冷暖变化,有传统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将文人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巧妙地结合,其“落地粉彩”技法,别具一格。

王大凡(1888—1961),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安徽省黟县人。珠山八友之一。所创“落地彩”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后经低温彩炉烤烧成品。1959年被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大凡早期作品笔法工整严谨,线条流畅细密,设色俊逸。晚期作品,用笔织秀,线条放达,气势洒脱,以文人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巧妙地结合,其“落地粉彩”技法,别具一格。王氏人物画笔墨特点用笔用线遒劲,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有西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

王大凡历史典故人物画的人文内涵,来源于其大量的阅读。他年轻时便嗜书成性,绘画之余,全身心扑在读书上。他日常生活省吃俭用,却不惜重金大批量购书,常常是一谷箩、一谷箩让人购来挑到画室夜读至晨。所读之书,既有诸如《曾国藩家书》等做人明理类,也有《随园诗话》等艺术修养类;既有《聊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类,也有《画鉴》《山水诀》《笔法记》《语画录》等古代画论类。

作为人物画家,王大凡还非常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他的《风尘三侠》、《秉烛达旦》、《岳母刺字》、《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作品的表现形式,都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深化的。“就形式的角度看是内容的外观,就内容的角度看,是形式的内涵。”王大凡此时已对形式美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他深知对形式美的理解和把握,是艺术家成功的奥秘,也是传世作品的先决条件。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王大凡瓷板画受藏者关注


王大凡(1 888—1 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

此次上海君道艺术征集的这幅瓷板画单屏通长:67cm 宽:23.5cm,一共四挂屏,画面主题为四大名门,画面用笔用线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一类,,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有西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并形成一种惯用的程式。人物画背景多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绿、翠绿、深绿几个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

 

王大凡的作品,无论是大件还是小件,可以说都充满了“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追求,都是以“雅俗共赏”贯穿。

 

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降彩法画起画回生。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其代表“布袋罗汉”,形态逼真,神情庄重慈祥,其动感飘逸,用笔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王大凡瓷板画市场2009年拍卖最高价格仅仅百万元的王大凡瓷板画,在2011年单屏的成交价格飙升到了920万元,两年时间内拍卖成交价格涨了近10倍,这次王大凡的瓷板拍出近千万元的价格,给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和王大凡同期的“珠山八友”等艺人的作品价格将普遍上涨。收藏者在接受官窑器同时,已经将目光转向近现代文人瓷画上。这让近现代陶瓷越来越受到藏者关注,也成了艺术品市场投资的新热点。

王大凡五福临门瓷板画赏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品收藏,高端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由于收藏观念的转变以及理性投资的原因,现在收藏界已将瓷器的搜索目标从明清官窑转向民国精品。而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竞购的热门藏品,成为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板画目前在艺术市场中仍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今后无疑将成为一大热点及亮点。

综观近几年的拍卖数据,“珠山八友”瓷板画作品的成交额在逐年攀升: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拍卖的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万元的高价;而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短短几年中,从几万元成交价到2011年的近千万元,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有着雄厚的投资潜力。对于存世量屈指可数的“珠山八友”瓷板画真品来说,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间很大。从市场价位来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因此“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王大凡(1888年-1961年),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著名绘瓷艺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 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棠的影响较大。晚年时得海上画家马涛《画中诗》册,构图、造型遂受马涛影响。与王琦潇洒、奔放的画风相比,王大凡则显得规矩严谨,主题与配景相辅相成。笔下人物秀润、纹理清新、气韵浑成。首创粗细相间、兼工带写的“落地粉彩”画法,继承和发展了“浅绛”传统绘瓷技艺,画面浓淡、阴阳分明,神形活现,生动活泼。1939年起,王大凡在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彩料平涂于瓷胎,再罩以雪白、水绿等釉后经低温彩炉烤烧成品。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大凡填彩法为“落地彩”。

此藏品尺幅恢宏可观,烧制平整,胎釉精良雅洁,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 传世所见王氏人物瓷板通常最多为三、四人,但本品颇为珍贵,多达八人,且形象各不同,表现手法自然需要刻意区分,其难度非比寻常,没有深厚的功力不敢轻易尝试。整幅画意吉庆祥瑞,寄寓富贵长寿、名利双收之意,亦蕴含着民间村野的淳朴味,这是王大凡瓷绘人物画魅力所在之处。此件藏品为不可多得之佳作,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以及研究价值!

尽管瓷板画只有百余年历史,但是瓷器在海内外的极高声誉地位和中国画的深厚文化底蕴,都让其深受藏家喜爱,成为广受市场推崇的收藏品。

市场行情分析

第一,珠山八友-瓷板 (一套)

估价 RMB 580万-1200万 成交价 RMB 1725万 2012年春季拍卖会

第二,珠山八友套板

估价 RMB 580万-980万 成交价 RMB 1467万 2012年秋季拍卖会

第三,王大凡 禹王治水图 粉彩瓷板

估价 RMB 180万-220万 成交价 RMB 920万 2011年春季拍卖会

第四,王大凡 粉彩“福寿无疆”人物大瓷板

估价 RMB800万-1200万 成交价 RMB 920万 2011年秋季拍卖会

第五,1928年作 琮式瓶

估价 RMB 500万-600万 成交价 RMB 598万2012年春季拍卖会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就像王大凡(1888-1961)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臆,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据广州隆盛市场部分析,此幅王大凡瓷板画,尺幅之大,保存之完整实属难得,随着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是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的火热程度逐步提高,这幅作品有望在艺术品市场崭露头角,独树一帜!

民国粉彩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


文房用具也称文房清供,一直是收藏品中的大类,除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古人文房中还常使用笔筒、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笔掭、印章、印盒、墨床、笔架、砚屏等。这里来介绍一件民国时期的文房清供——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

这件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见图),每屏高32.3、宽18、厚0.7厘米,安徽博物院藏品,早年由皖南征集,安徽文房四宝展览中多次展出。该瓷屏由四条屏组成,每块瓷屏嵌入木质背板中,四屏之间有金属铰链连接,可折叠。四条屏为民国时期流行的新粉彩瓷板画,主题皆为雪景图,绘有远山、水面,以墨彩勾勒岩石、树木,以粉彩点绘人物、房屋。其中,左一屏绘一骑驴老叟行至石板桥前,桥下溪水潺潺,桥对面的山间筑有一座茅屋,给白雪漫漫的画面带来一丝暖意;左二屏绘宽广无际的湖面上,一片片的芦苇,其间有一艘小舟,舟头一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者正持竿垂钓,正应了柳宗元那首《江雪》诗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右二屏绘一执杖老翁正行走穿过一座被白雪覆盖着的木桥;右一屏中未绘人物,近处几株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枝条垂而不疲,仿佛正等待春天的到来。四幅瓷板画皆有大幅的留白,以粉彩点染人物、房屋等重点画面,既显出大自然的雄奇与人的渺小,却又以粉彩的人物带出了整个画面的灵动。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是一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近代瓷板画作品。

瓷屏是在中国传统屏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屏风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汉唐时期,宫室高大,以屏风作为室内的隔断;宋代,屏风常摆放在厅堂的正中,屏风又起到背景的作用。同时,宋代又出现了“砚屏”,即是把厅堂内的大屏风缩小为文房案桌上的陈设,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集中都留有多篇“砚屏铭”或“砚屏歌”;宋明时期的砚屏均为木嵌石材质,嵌石采用虢石、祁阳石、蜀中石等各地名品;到了清代,文房中使用的小型屏风,除了石砚屏外,还出现了金漆、百宝、瓷板、玻璃等大量新工艺品种的屏风;而多条屏、可折叠的瓷屏风所流行的时代为晚清民国时期。

瓷屏风的兴起,必然推动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晚清民国时期,瓷坛涌现了诸多瓷板画名家,如著名的“珠山八友”。八友们各有所长,有的主攻人物、仕女图,有的擅长花鸟,也有的画鱼最绝妙。其中珠山八友中最擅绘雪景图的是何许人(1882—1940),安徽南陵人,原名何处,后取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而更名为何许人,少时至景德镇习青花,后改学粉彩。

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中介绍说:“何许人,先以烧制青花知名,后又开创雪景山水粉彩瓷技法,作品如‘寒江独钓’‘梁园飞雪’,均精细传神。”铁源的《民国瓷器鉴定》一书中介绍:“何氏擅雪景,布局承宋人之势,又有明代宫廷画风。笔法受清初王石谷山水影响,用笔精而严谨。色彩以墨彩勾山岭、屋宇轮廓,四周则为敷粉留白。特别是画面中的几处暖色,如窗棂、行舟等的红色……将冰雪世界注入一丝春意。”

以上对何许人雪景山水粉彩瓷的描述,与本文介绍的这件雪景山水人物纹瓷屏完全吻合。该瓷屏征集于安徽皖南地区,而何许人正是皖南的南陵县人,只可惜该瓷屏没有落款,是否为何许人的作品成了难解之谜。

清代粉彩仕女图双耳瓷瓶赏析


清代粉彩六女图瓶正面

安徽 宋康年

清代粉彩瓷的图案纹饰,可谓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其中仕女图也是经常选用的题材之一。这里介绍的一对粉彩仕女图双耳瓷瓶(见图)就是清晚期的典型器物。该瓶体形硕大,高46.5厘米,囗径19厘米,厎径16厘米。撇口,曲长颈,双花耳,溜肩,椭圆腹,腹下渐收,矮圈足。腹上一面绘有六个仕女聚集在一棵盛开着鲜红梅花的树下,各人打扮、服饰各异,有穿长裙的,有穿短衫的,有抱琵琶的,有持花篮的,有拿团扇的,有捧鲜花的,她们聚集在一起,或交谈,或互诉衷情,或似休闲娱乐,或似切磋学艺,神态生动,惰趣盎然。另一面题写有“美人如玉” 及“汪晓棠作“等行书字样。整个画面,运用了中国画中的渲染技法施彩,富有浓淡层次之感,人物秀美雅致,古朴大方,更加增添了儿分诱人的魅力。

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为历代瓷器装饰的典型纹饰之一,它最早始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因盛行花鸟画,仕女图少见。至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晚期,仕女图的绘画大为发展。这时的仕女画衣带飘然,婀娜多姿,妙笔传神。加上画工精细,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正如清代高崇瑞的《松下清斋集》里所云;“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乌,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笔,不若美女之集大成也。”说明当时之所以重视仕女图绘画的原因所在。正因为如此,这时期的仕女图在创作上日益脫离现实生话而趋向一种想象化、程式化的表现,注重姿态优美,淡雅飘逸,将仕女的形象绘画得貌若天仙,绝代美人。并把西方绘画的优点融入到作品之中,给后来人物画技术的革新地开辟了道路。

总之清代的粉彩仕女图瓷器,不仅胎质细洁缜密,胎骨薄匀,釉色白中闪青,且绘画细腻,毫发清晰,色彩淡雅艳丽,富有浓郁的中国画之韵味,充分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责编:雨岚)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赏析


藏品口径:12.6cm,高:44.5cm,底径:10cm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晚期,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外观极为瑰丽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古往今来,我国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大国,黄釉粉彩瓷器、青花釉里红瓷、青花瓷、官窑白瓷粉彩开窗天球瓶等闻名于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瓷器的里程碑。尤其是黄釉粉彩工艺的开发,让我国的陶瓷技术带来质般飞跃。黄釉粉彩瓷器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青花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争相收藏。

艺术品收藏市场如火如荼,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拾。商界大亨皆瞄准这一生机盎然的艺术品市场。各地的活动更是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尤其是书画、瓷器、奇石。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2014年艺术品市场极度惹人注目,“超级土豪刘益谦”以2.8亿元拿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次刷新中国瓷器世界纪录,不管是炒作还是无意为之,瓷器在古玩收藏“疯涨”已成事实,仅仅春季,据香港统计,瓷器2014年春季总成交额对比2013年春季,已经翻了数倍,让众多学者、收藏家膛目结舌。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了一款“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藏品:12.6cm,高:44.5cm,底径:10cm。藏品虽然经历了无情岁月的洗礼,但是如今保存依然极为完好。此款“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龙纹极为精致,尽显富贵华丽,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瓶身神龙气吞山河、大气磅礴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藏品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黄宝石,熠熠闪光,不愧是黄釉粉彩中的精品,价值无法估量。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龙纹明暗清晰,层次分明,显得质感强,犹豫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水彩画,极为瑰丽,意境之美,让人如痴如醉,美得动人心魄,古往今来“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都是最为名贵的瓷器,是稀世珍品。

虽然“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在极受世人的钟爱,但是由于制作异常困难,本就产量不多,而且古代战争频繁,如今遗传下来的“黄釉粉彩龙纹瓷器”极为稀少,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价值无法估量。对于藏家来说,拥有一件真正的“黄釉粉彩龙纹瓷器”足以自傲,对于众多大收藏家来说,能珍藏“黄釉粉彩龙纹瓷器”,是需要缘分,那是福气!据了解,目前真正“黄釉粉彩龙纹瓷器”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市场上真品几乎绝迹。

黄釉粉彩瓷在价格平稳上升,每年约有25%成长,其中龙纹、凤凰纹、缠枝花卉纹由于存世量极为稀少,已经数年没有出现在香港了,如今“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横空出世,必然会掀起瓷器收藏市场飓风,这场飓风将会卷席全场,众多大收藏家必定难以按捺,一场来自众多大收藏家激烈争夺的大戏,即将来临。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

“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现已成为中国陶瓷研究及收藏领域中无人不晓的名字。传世作品受关注程度有目共睹,常成为海内外各大拍卖公司的重要拍品。

王琦(1884—1937),民国时期景德镇绘瓷名家,珠山八友之首。号碧野,别号匋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人。其瓷绘作品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

王琦作品人物画较多:1928年以前,其画作可以看出学钱慧安的风格;后来学黄慎的笔墨技法,并逐渐脱离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风新颖。用笔挥洒奔放,冠绝一时。

王琦瓷绘特征主要有:

在乾隆粉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技艺吸收西洋画法描绘人物,神情捕捉准确,脸部刻画细腻,光影富于变化,明暗关系清晰,立体感强。勾线用笔老辣,顿挫有力,衣纹虬结生姿,刚中有柔,以中锋用笔,有黄慎恣纵的笔意,以草书入画的放达和力度,线条简略流畅,准确凝练。在黄慎的基础上自成一格,做到线条捭阖却又抑扬顿挫,运笔疏松却又结构紧凑。

作品设色细腻,渲染层次丰富,既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又不求浓重艳丽,具微茫之感;以干笔皴描人物的衣袍,轻敷淡染,层次丰富,常用点厾之法补充层次。

中年后作品题款较长,且以草书题记,个人风格甚强,是鉴赏作品的重要依据。王琦书法苍劲纵横,运古融今,颇有怀素书风。一般都是题写诗文,再落姓名款。常见落款为:“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写”、“王琦写于珠山”、“……写于珠山客次”等。常见画朱印为:“西昌王琦”、“匋迷”、“碧珍”、“王琦画印”等。

这件王琦粉彩老子出关图瓷瓶,高43厘米,径20厘米。瓷瓶上面绘有老子和童子等人物,以及青牛、大树等,画面构图谨严,设色雅丽,线条准确流畅,描绘细致入微,神态捕捉准确,惟妙惟肖,体现了作者人物画中西合璧、形神兼备的特点。画中题写“柱史(?)当年出函谷,骑跨青牛映山翠,关尹哪为伏道迎?紫气如虹映牛背。时在庚午仲夏月西昌散人王琦写于珠山”等行草题字。书法灵动,笔力苍劲。题诗引首章“仁”,落款下端绘有朱印“西昌王琦”、“匋迷”等两枚方形印章。瓶底亦绘有方形朱印。毫无疑问,该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存世作品《道德经》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周朝衰亡后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去,请老子著书。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的不朽著作《道德经》。王琦粉彩老子出关图瓷瓶描绘的正是这一典故,极具历史文化意义。

王琦彩绘作品瓷板较多,瓷瓶量少,诗书画印俱全的大件瓷瓶传世作品更是凤毛麟角。笔者收藏此瓶近二十年,尚未发现类似品及仿制品,感觉名家精品其实不易遇到,得来尤其感恩机遇!

清乾隆款白地粉彩百果盘


清乾隆款白地粉彩百果盘

将在豫园举办的“紫禁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清宫赏玩展”上有一件白地粉彩百果盘十分有趣。这件清代乾隆时期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所造的百果盘,折沿,浅弧壁,圈足。里外施白釉,里口沿印缠枝莲纹一周。盘心黏结瓷塑粉彩象生果品核桃、枣、荔枝、樱桃、荸荠、石榴、花生、瓜子、菱角和螃蟹一只。底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的制瓷业,不仅精于仿制历代名瓷,而且在继承和发扬前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创新出众多新奇的品种,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象生瓷”即是当时的新作,它以瓷塑的方式摹仿自然界的花果或水生小动物的形象,如:核桃、枣、栗子、花生、瓜子、莲子、荔枝、樱桃、橘子、荸荠、石榴、菱角和河蚌、虾、海螺、螃蟹等。这些瓷塑造型准确,大小与原物相当,所施彩釉细腻逼真,给人以宛如真物再现的新奇精巧的艺术享受。此类象生瓷塑除少数单独成器外,一般多黏结于圆盘或高足盘上,供宫内御用陈设和玩赏。

广州宣亦:瓷器珍品,王炳荣款绿釉赏瓶


藏品高:46cm,底径:14cm,口径:11cm

名贵陶瓷上的绿釉难得一见,绿釉实质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助溶剂的石灰釉,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传统的铜绿釉——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在汉代,我国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瓷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等。

绿釉瓷有其独特的烧制工艺。早期的孔雀绿釉瓷器,多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湿烧成,因而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后期,工匠们则先在高温中将瓷胎烧成涩胎或白釉瓷,然后在上面施孔雀绿釉,再入窑二次低温烧制。

由于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受土壤侵蚀,釉面会出现成片成块脱落的现象。清代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瓷器由于窑温提高,胎釉结合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现象,这也是“清三代”孔雀绿釉瓷的鉴别特征之一。

绿釉瓷器在拍卖会上价格平稳上升,每年约有25%成长。绿釉瓷器在古玩收藏市场价格“一路疯涨”,让众多大收藏家等膛目结舌,难以想象。据悉,2013年在收藏界最为轰动的莫过于是一款“孔雀绿釉棒槌瓶”以100万元的天价被拍走,导致绿釉瓷器艺术品市场一直火爆。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到一款瓷器珍品“王炳荣款绿釉赏瓶”,藏品高:46cm,底径:14cm,口径:11cm。整体施绿釉,瓶身上用瓷雕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智者在树之下沉思的景象。底部正中有图章款一方,印文篆书阳刻,外加方形圈,款识为“王炳荣作”四字。器物颇具晚清时代特征,精致秀美,画面生动自然,技法多种并用,色彩明快淡雅,有较强的写实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是一件不曾多见的瓷器艺术品。

造型古朴稳重,浑厚大器

王炳荣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瓷雕名家。清人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之中将王炳荣与陈国治并提,说雕瓷笔筒;所雕花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条马之类为多。良工陈国治、王炳荣颇善斯制。传世品以文房用具为多。

款识为“王炳荣作”

藏品王炳荣款绿釉赏瓶通体施绿釉,釉质晶莹,造型古朴稳重,浑厚大器。看其绿色,绿色青翠,绿中泛蓝,如孔雀羽毛,又如绿松石之绿蓝,非常鲜亮,极其美丽。藏品弥足珍贵,如此精作大件的绿釉瓷器保存至今完好无缺,可谓宝中之宝也。

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整体焕发出一种历史的韵味。造型大气,包浆莹润温润、蜜度非常好,脂度高上手更漂亮,水头足特别漂亮,韵味十足。胎薄如纸,透光透影,瓷质晶莹,颜色鲜艳,令人爱不释手。

绿釉瓷器本身就弥足珍贵,是古代瓷器中的名贵品种。绿釉瓷器通常挂釉后经1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其价值在收藏界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

藏品王炳荣款绿釉赏瓶现暂藏于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欢迎各位莅临本公司赏析,广大收藏家可以通过我们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了解详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