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中华古玩网带您了解日本各时代陶瓷发展及艺术特色

中华古玩网带您了解日本各时代陶瓷发展及艺术特色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网购瓷砖

2020-10-14

陶瓷艺术。

日本列岛原是东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地质学的洪积世后期形成了朝鲜海峡,在大约一万年以前的洪积世末期和冲积世初期,因海平面不断上升,整个日本列岛才与大陆分离,形成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大岛。日本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与之必然产生密切的关系。从日本陶瓷发展的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中国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人说朝鲜是日本陶瓷之母,中国是日本陶瓷之父,应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比喻。

一、绳纹、弥生与古坟时代

日本古陶主要出现在绳纹、弥生、古坟三个时期。

绳纹是日本最早的土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器之一。土器表面有绳纹图案,故得名绳纹土器。明治十九年(1886)于东京大森贝冢最初发现并定名。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土陶器,已存在近一万年。绳纹时代长达数千年之久,在日本也遍及各地,主要以日本东部为中心,北至北海道,南至四国、九州。绳纹土陶的制造技艺非常原始,几乎都是徒手捏制,而且不是在窑中烧制的,而是依靠太阳进行自然干燥,再堆放在木柴上露天烧制的。所以火度很低,据推测仅有600℃左右。

弥生土器是古昭藏博士在东京市文京区本乡弥生町最先发现的一类陶器,以地名命名。在考古上定为弥生式文化时代,系指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四世纪的六七百年间制作的陶器。

弥生陶器也是徒手捏制,烧成方法与绳纹式陶器相仿,露天烧造,比绳纹陶烧结温度高,约800℃左右。绳纹式土陶器多为黑色,而弥生式土陶多为褐色,有的呈很美的红色。

从绳纹陶到弥生陶,古人的审美观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造型的日趋洗练和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中叶称古坟文化时代。四世纪后,中国大陆大批居民移居日本,使汉字、中原文化和佛教传入日本。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代出现的土师器和埴轮。土师器为淡褐色薄胎,纹饰简单,用于上层贵族丧葬的祭器。埴轮即土陶俑,也是古代日本人神秘信仰的陪葬之物,其中有男像、女像、家具、武器、船等泥塑,并往往在这些造型中增添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鸟、兽、鱼等动物塑像,造型十分生动。

四世纪后半叶开始使用辘轳成型,造型更加规整,并且从中国引进还原焰烧制方法,温度高达千度以上,可以大量生产。这样的须惠陶确实是窑艺飞跃发展的证据。

二、奈良、平安时代

592年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即位,由圣德太子摄政。圣德太子向中国隋朝派遣使臣,以学习大陆的先进文化。612年圣德太子故后,日本仍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臣,每次都有不少留学生和僧侣随行。707年元明天皇即位,710年迁都平城京(奈良),先后70余年奈良成为政治文化中心,史称这个历史时期为奈良时代。

日本陶器从奈良时代开始出现釉陶,其中最为有名的为奈良三彩,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唐朝三彩陶器的影响,器表有绿、黄、白三种颜色,少量的有绿、白二彩。器釉以铅为熔媒,氧化铜和氧化铁为呈色剂。这些制品是为奈良的大佛开光用的祭器和皇室专用的物品。奈良三彩的多数精品都作为天皇御用之物保存在正仓院,但在大阪、奈良、福冈、滋贺等地也有出土物,这说明当时在日本各地都曾烧制,这在日本陶瓷史上无疑是杰出成果的体现。

进入平安时代从唐朝输入的陶器制品增多,三彩釉陶的生产技术也同时引进。陶器器型很多,有盘、瓶、高脚杯等,在成型技术上比须惠器更进一步,硬度也增强。平安时代的中期神秘的奈良三彩以及低温釉烧制技艺突然中断。从平安中期到镰仓时代初期,日本的制陶技艺进入停滞期。

奈良三彩为皇室、寺院特殊专用品,加工精细、器壁薄、重量轻,制作手法不熟练。器型单纯,且以使用为目的,双面施釉,不渗水。这明显区别于中国唐三彩器内无釉且都是冥器的特点。

三、镰仓时代

1192年源赖朝从天皇处得征夷大将军封号,在镰仓正式开设幕府,开始了封建武士掌权的镰仓幕府时代。

镰仓时代的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宋代的影响,其中在陶器上的反映,表现在随从高僧道元和荣西去中国的陶匠从中国带回制陶技艺,并在日本进一步发展。日本陶技在平安中期之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次以传入中国陶瓷技艺为契机,再一次迎来陶瓷艺术的春天。后来日本成为“陶瓷之国”,就是镰仓时期奠定的基础。进入镰仓时代有彩釉陶几乎消失,代之为灰釉陶系的陶器,花式图案增加了划花、印花、镶嵌等装饰手法。中国此时相当于宋朝,大量中国宋青瓷输入日本,也刺激了日本制陶技术的提高。

受中国青瓷影响,在陶器表面加刻一两条弦纹,增加唐草纹、牡丹纹、菊花纹及柳纹等图案,并采用划花、印花、模压等多种技法。

镰仓时代对日本陶器业作出划时代贡献的人是濑户的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通称藤四郎)。因将中国的陶瓷技艺传入日本,而被尊为日本的“陶祖”。

初代藤四郎姓藤原,名景正。贞应二年(1223)随遣宋使道元禅师来中国,在浙江学制陶,至安贞二年(1228)返日,在濑户村安居并开始制陶,这也是今日闻名于世的濑户烧的起始。藤四郎陶器为茶褐色有釉陶,初始有简单印花,后期发展到印花、刻花等多种形式,制作出各种瓶、壶(罐)、四耳壶、香炉和犬(犬俑象)等。

四、室町时代和战国时代

1338年足利尊氏在北朝获封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室町设立幕府。1467年幕府细川、山名两派对立冲突,引起十年混战,此后成“以下克上”的混乱局面达一个世纪,史称战国时代。

室町时代流行斗茶,在足利义政时达到极点。外国产的青瓷茶碗和各种天目釉茶碗以及中国产的茶入(茶叶罐),非常受人喜欢,因此大量进口。同时,在日本国内也开始仿制。但由于仿制技术不过关,在日本国内施釉陶器还只有尾张(濑户)一地制作。

中世纪日本陶窑出现著名的“六大古窑”,即濑户窑、常滑窑、信乐窑、越前窑、丹波窑、备前窑。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六大古窑分别成为各地的制陶中心。

五、安土桃山时代

1586年丰臣秀吉统一了全国,随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晚年住桃山城,故称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l592年、1597年两次侵略朝鲜均以失败告终,史称这两次战争为文禄·庆长之役。这两次战争虽然失败,但在返回途中虏俘了大量朝鲜人归国,其中陶工数量不少,这些人到日本之后迫于生计而开始从事制陶,促进了日本国内制陶业的发展。

濑户系

由于濑户地区连年战乱,陶工外逃,加上临近的岐阜县多治见市周围发现优质陶土,因此陶窑迅速增加,以美浓为中心成为新的制陶中心,产生了黄濑户、濑户黑、志野、织部等一系列新的品种。

桃山时代作品以菖蒲手黄濑户为代表,志野是日本国内首先制作的白色陶器,其意义深远。受当时输入朝鲜李朝白地铁釉绘纹样的启发,制作志野的半透明釉药和蜂窝状的结构以及铁釉药绘纹样,都是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

织部烧比志野、濑户黑产生晚,古田织部对日本陶艺界影响不仅限于美浓,还应包括伊贺、丹波、信乐、备前、唐津等窑。

朝鲜系

西日本的制陶主要在九州,除室町以前的须惠器烧制之外,也烧制具地方特点的陶器。文禄·庆长之战后,李朝陶瓷器对本地影响最强,丰臣秀吉虽然征战朝鲜失败,但收获是陶艺和陶工的大量引进,所以有人说这场战争是陶瓷之战。大量朝鲜劳力虏回,使唐津地区制陶业迅速发展。

唐津烧初期是朝鲜陶工按李朝方式制作,原料由朝鲜运入,后在唐津附近发现陶土,以此地为中心先后建成窑场l30处,总称唐津烧。当时代表作品有奥高丽茶碗、绘唐津、朝鲜唐津、斑唐津等一批珍贵品种。高取烧、上野烧、小代烧、萨摩烧等也均为朝鲜陶工参与建筑和发展的窑场。

文禄三年(1594)在朝鲜之战佐贺藩归化的李参平(朝鲜陶工)于元和二年(1616)发现磁石矿,并于天狗谷筑窑,在日本国内首次制瓷成功。这件事在日本陶瓷界意义十分重大。与濑户的藤四郎有釉陶器、柿右卫门彩绘一起通称为日本陶瓷史上的三大革命。白瓷施透明釉,釉下多青花纹样,从中可看出李朝的影响。

在李参平白瓷烧制成功影响下,有田制瓷业迅速发展,很快形成西日本的制瓷中心。有田烧的品种也由李朝白瓷增加到染付(釉下彩)、锦手(彩绘)、染锦(釉下、釉上彩结合)和青瓷。受中国进口彩绘瓷器影响,有田柿右卫门苦心研究,终于试验成功赤绘技法(釉上彩绘法)。柿右卫门是日本彩绘的始祖,至今已传十三代。

宽永五年(1628)佐贺藩主锅岛胜茂在有田岩谷川开窑,后产生精美的色锅岛瓷器,色锅岛瓷器图样用黑线双勾描画,产品不外售,次品全部毁掉。由于坚持分业制,制坯、彩绘、烧成分头进行,实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所以不但形成自己独有风格而且经久不衰。wwW.tAOCI52.COM

六、江户时代

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胜,掌握大权。1603年获封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开设幕府。

进入江户时代,全国窑场已达二千家以上。以京都为中心的京烧,在野野村仁清出世之后,逐渐成为全国陶业中心地。

明历三年(1657)仁清彩绘问世后,引起轰动。仁清特有的彩绘作品和独特风格,确立了京烧在全国陶业的主导地位。在其后其弟子尾形乾山及其弟光琳合作,名品不断问世,京都五条坂南北两侧分成两大流派,形成粟田烧系和清水烧系。京都粟田烧以彩釉、彩画描金擅长,最初的御菩萨烧、锦光山宗兵卫、宝山文藏、带山与兵卫、岩仓山吉兵卫等均属于此。

清水烧则以音羽烧、清闲寺烧、音羽屋九郎兵卫、茶碗屋六兵卫为主,出现了清水六兵卫、高桥道八、和气龟亭、水越与兵卫、斡山传七、清风与平、清水藏六等大师。除此之外,相马、益子、真葛、赤肤、明石、尾户、闲谷、高松、现川等窑也都同属于京烧范畴。

德川幕府后期,以京都为中心茶道风行,全国各地名士相聚,茶道用青花茶碗需求大增。此时期以来清水烧青花制品大量生产。产生名人青木木米、仁阿弥道八等大师。

七、明治维新

1853年美国军舰开入浦贺港。翌年日本在武力压迫之下被迫开国,1868年与美、英签订了商约,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大肆入侵。同时在“尊王讨幕”旗号下迫使德川庆喜将军下台,奉还大政于天皇。天皇下令废除幕府,建立新政府。改东京为首都,年号为明治。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近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治维新”。

进入明治时代由于维新改革,藩窑没落,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制陶业向输出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由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聘用专业人才,尤其是聘用德国化学家瓦格耐尔(G.Wagener),给日本陶瓷业发展和与西方交流以巨大促进。日本国内陶瓷业也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生产迈进,窑的结构由小型向大型转化,燃料也由烧木材向烧煤、天然气和电力方向改进。陶瓷业向传统陶业、海外输出和观赏用陶艺三个方面分化,并按各自方向发展。

八、大正与昭和时代

此时期的陶工们根据不同情况,以艺大出身的人为中心组成了日展系,传统工艺者组成日本工艺会,同时还有现代工艺美术协会。此外,还有民艺派、走泥社、新匠会等许多协会和俱乐部。

近世出现了板谷波山、富本宪吉、北大路鲁山人、河井宽次郎、金重陶阳等一代名师。生产民艺品和土特产品的窑场近年兴起,作为有名陶艺家有益子烧的浜田庄司,水户的城户夏男,佐野市的田村耕一,在东京周围还有加藤土师萌、宫之原谦、安原喜明、井上良斋、唐杉涛光、吉贺大眉、井高归山、川濑竹春、土肥刀泉。濑户方面志野烧的荒川丰藏、加藤景秋。织部、黄濑户风格的加藤唐九郎、加藤舜陶、河本五郎。京都方面以乐家十四代传人吉右卫门开始,除永乐善五郎、清水六兵卫、三浦竹泉、伊藤陶山、高桥道八等世家之外,还有楠部弥一、石黑宗磨、森野嘉光、浅见隆三、伊藤翠壶、宇野三吾等三百名以上名陶艺师。

日本国现有4500个制陶工场,陶瓷器生产最多的爱知县和岐阜县拥有工场近3000家,两县产量约占全日本的80%。主要现代化工场有名古屋“日本陶器”、“鸣海制陶”、“名古屋制陶”,濑户的“三乡制陶”,多治见的“山加制陶”,户冢的“大仓制陶”,常滑的“伊奈制陶”,多治见的“上山制陶”以及小仓的“东洋陶器”等。

精选阅读

五彩瓷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色


五彩又称“古彩”,是瓷器釉上彩主要品种之一。

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五彩瓷的出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五彩之“五”泛指多彩,与素三彩之“三”有同工之意。五彩兼色丰富,一般以红、黄、绿、蓝、黑、紫五色为主调,它从古代彩绘艺术中脱衍而出,起源可上溯至金代,是古代北方民间瓷窑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时处宋元更替之际,北方瓷窑遭到破坏,瓷工们纷纷逃往南方,这也成为日后明代景德镇彩瓷高速发展的一大助力。

金代 五彩水禽纹碗

金代五彩瓷器的确定,是学术界对近十几年在考古发掘以及海外陆续发现的金代釉上五彩瓷研究的结果。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所烧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绿彩等品种,无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声,为后期景德镇五彩瓷器的出现起到了启迪作用。

元代 五彩狮子戏球纹玉壶春瓶

元代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中国瓷业生产的中心,“枢府窑”的瓷器为五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清朱琰《陶说》记载:“新烧大足素者,久润。有青色及五色,花且俗。”这一评述认为,作为新品种的五彩器不如元代以白为主的枢府瓷、卵白瓷和青花瓷好,反映了元代尚白的审美习俗。这对后人了解元代有五彩瓷这样一个事实,恰是一个有力的注脚。

明成化 五彩莲池禽戏纹盘

明嘉靖 五彩八角形大罐

明嘉靖 五彩西游记图罐

明万历 五彩牡丹龙纹出戟花觚

明早期五彩瓷较少见,中期时官民窑均有生产,并且成为明代外销瓷的一大品种,尤其对日本影响巨大,现今日本是保存中国明代彩瓷最多的国家。明代五彩具代表性的是嘉靖、万历两朝,无论从质量、数量上还是从色料、彩绘工艺、烧成工艺来看,都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阶段,并开创了五彩瓷的全新局面!

清代顺治时期国内民族矛盾尖锐,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都被战争阻碍,御窑厂也遭到破坏,许多陶瓷品种停烧甚至失传,五彩瓷的烧制数量也严重缩水。

直到康熙十九年,御窑厂正式恢复官窑烧造。康熙五彩在继承各种优秀工艺的基础上,又比以前各代都有明显进步。正如当时江西按察使刘廷玑著《在园杂志》中说:“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国外不少学者称康熙五彩为“中国美术”“康熙美术”,可见其声誉之高,康熙五彩不仅是清代五彩瓷的顶峰,也是整个五彩瓷发展过程中的顶峰!

清康熙 五彩云龙纹大盘

清康熙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盖碗

康熙五彩施彩较厚,深凝浓艳,红就是红,绿就是绿,没有深浅变化,所以也常被称为“硬彩”或“古彩”,这是相对于“粉彩”的粉润柔嫩而言,但是康熙五彩自有一番沧海韧涛般大气势的柔美,极耐咀嚼!

清康熙 五彩描金鹭莲纹尊

清康熙 五彩八仙人物纹碗

清康熙 五彩双狮戏球纹胆式瓶

在用彩上,一、出现呈天蓝色的釉上蓝彩,可代替青花使用;二、重用黑彩,大量使用墨线勾勒轮廓,突出黑彩的艺术效果;三、金彩用来表现纹饰线条美,或局部、大面积的涂染,如金色的太阳、金色龙、金莲等,富丽华贵;四、红彩是五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色调,传世的康熙五彩瓷上,红彩色泽鲜艳光亮,画彩技术非常精细,康熙的红彩甚至还有多种叫法,像“盖血红”、“抹红”等。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

康熙五彩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大,器型大、气势大,具有浑厚的结实感。而且刻、绘、印、镂、雕、塑等诸般工艺无不具备。然而,康熙以后,粉彩大兴,占据了清代彩瓷的主导地位,特别是雍正之后,五彩就更加稀少了,虽然它的烧制一直有延续,但都无法与康熙五彩并论!

商周秦汉时代的陶瓷发展


商周时代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称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由原始氏族部落发展为奴隶社会,也成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其时,各种手工业渐进渐繁,开始有分工制度,制陶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而且是诸工种中最重要的一种。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等。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才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少于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 夏代人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一带,据考古发现可断定在河南豫西与山西晋南地区。商代的统治范围有所扩大,因此,在陶瓷工艺上也大量融合了中原以外地区的特征,制陶业从其它农业分工中独立出来。西周在北至北京、南至广东、东抵海滨、西达陕、甘的广大地区,原始瓷器蓬勃发展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公、私制陶作坊,其产品上多留有文字铭记,据推测可能与制造者或使用者有关,另外,这一时期的大量彩绘陶深受同时期漆器的影响。 夏、商、周时代的烧窑技术也有所改进,馒头窑的出现更加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对提高陶器质量有利。窑炉容积增大,窑室底部可达1.8米;根据不同产品,烧成温度也有所提高。进入西周以后,窑炉顶部出现了烟囱,这对陶瓷烧造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意义。这个创举,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热力更有效利用,还可调节空气和火焰的流速,使火焰性质得以控制,烧成温度可达1200℃。所以说,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瓷器的重要原因。 秦汉时代 秦赢政13岁继王位,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始称皇帝。秦始皇于即位之初便倾天下之力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旁宫和陵园。所以,砖、瓦等建材和宫殿内所需陶瓷器皿大量烧造。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数量巨大,仅仅挖出一个角落,就有千万之巨;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成熟,如此巨大的作品,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这一时期的窑炉建设,为适应大量烧制建筑用陶和象兵马俑那样的大型物件,使窑室规模增大,普遍增加了一至三倍。窑炉所设烟囱多已移到后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窑床前高后底(约为70坡度)的特殊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改革,使窑室内温度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有学者认为是受罗马及欧洲人制造琉璃技术的影响,国为当时的人们与上述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汉代人重视墓葬,成为习俗,殉葬品力求丰富而精细,被称为“明器”,它与祭器之别在于它是专门供死者在阴间所用而非为生者用具。陪葬品中除少量石质品、金属制品、木质漆器以外,被大量使用的为陶制品,因为这种材质可历千年而不腐败。除饮食所用的器皿外,大量摹拟生活场景,加以缩微,如陶制的楼阁、仓房、灶台、兽圈、车马、井台、奴仆等等,营造虚幻环境供死者享用。明器当中的壶、尊、盆、罐之类器皿,一般都在素坯之外敷设一层粉彩,并不与胎体相融,稍摩擦便脱落;小型生活场景模型,外表都施加绿色低温铅釉,这种铅釉有毒性已被当时人们所知晓,所以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并不使用。对陵墓的重视,使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建材 “圹砖”。“圹”就是指墓穴,圹砖体积较大,内部为空心,外表饰有图案,可连续排列,也可独立成为画面。砖面图案是模具拓印而成的,这是后世陶瓷器表面印花工艺的雏形。此外,在汉代陶器当中,瓦当的艺术成就也非常突出。 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 950℃—1000℃之间,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细微碎纹。到汉代为止,我国北方使用的馒头窑已基本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南方,此时已出现比较成熟的龙窑,增大窑室的同时也缩短了烧成时间。

陶瓷文化之日本陶瓷的发展历史


日本与我国东不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山海经·海内北经》记:“倭属燕”。)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余姚河姆渡的水稻、宁波的佛教、天台的茶艺、浙东的绘画等都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通。越窑青瓷输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后期,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越窑青瓷在日本的发现地主要有:鸿胪馆遗址共发现近2500多个点片,数量非常巨大;西部沿海地区共发现近50处有越窑青瓷的遗址;奈良法隆寺,保存着一个高26.4cm、口径13.6cm、底径10.1cm的越窑青瓷四系壶;京都仁和寺出土有唐代的瓷盒;立明寺发现唐代三足等;平城京遗址出土有敞口斜直壁、窄边平底足碗;于治市发现双耳执壶;此外在福冈、久米留市的山本、西谷等地也有出土。

字串5

陶瓷的定义及发展


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磁性瓷等.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从结构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物质在数量上的变化,对陶瓷的性质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陶瓷的老祖宗是"硅酸盐",习惯也稼"硅酸盐陶瓷",由于现代陶瓷发展得非常快,

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来改进硅酸盐陶瓷,不断提高配方中氧化铝的含量,加入许多纯度较高的人工全成化合物去代替天然原料,来提高陶瓷的强度,耐高温性和其它性能.后来发现,完全不用天然原料,完全不含硅酸盐,也可以做成陶瓷,而且性能更为优越.于是历来完全由硅酸盐统治着的陶瓷家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完全,崭新的不属"硅酸盐"的现代陶瓷。

确切说"陶瓷"的定义为:陶瓷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粉状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构成的多晶固体材料.不论是传统的硅酸盐陶瓷,还是现代陶瓷,都包括在这个范围里。

唐山陶瓷的历史及发展


陶瓷,是唐山的传统特色产业。唐山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北方瓷都,也是我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当时,多是以劳动组合为基础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初开滦煤矿的建成和外资的进入,至三十年代末期,机器和电力在陶瓷生产制造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唐山陶瓷渐渐兴旺起来。解放后,随着国家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唐山陶瓷有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开始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逐步纳入了国家计划。1976年唐山大地震,有近20%的职工在地震中遇难,90%以上的厂房建筑被震坏,70%以上的窑炉设备受损,使唐山陶瓷行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但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行业职工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迅速恢复了生产,震后一个月就生产出产品。在震后恢复建设中还适时地对工艺布局、技术装备重新进行了设计,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使生产能力迅速达到了震前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山陶瓷工业将企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争创名牌、节能降耗、增加效益上来。整个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

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陶瓷企业近百家,日用瓷以中、西餐具、咖啡具、茶具、酒店用瓷为主,年产量5亿件以上,卫生陶瓷以各种便器、面盆为主,年产量约1500万件。建筑陶瓷约4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与煤炭、水泥、铁路、机车一道成为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唐山陶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它秉承唐山陶瓷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工艺,集传统和现代、科工贸、产供销于一体,是我国陶瓷产品重点生产和出口企业。公司现有职工两万余名,资产总额11亿元人民币,有五个控股子公司、五个分公司和1个研究院,主导产品为日用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耐火材料。其中,日用瓷年产能力1.6亿件。“红玫瑰”牌高档无铅骨质瓷是目前全国同行业高档瓷种中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卫生陶瓷生产能力200万件。特种陶瓷年产能力1000万件。耐火材料20万吨。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是全国仅有的大型综合陶瓷企业之一。

概括讲,唐山陶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解放前的自由发展阶段。(1949年以前)

从明朝永乐年间至解放前夕,虽然中国的制瓷业极为发达,但唐山的陶瓷制造业只有田家窑、秦家窑、赵家窑等10余户手工作坊,农工二百余人,分布在现在的缸窑路两侧,产品均为粗陶、粗瓷。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技术的刺激下,特别是开滦煤矿出煤后,一些新的陶瓷作坊相继出现,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机器和电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生产出了日用白瓷,电瓷器件,卫生陶瓷等。形成了唐山陶瓷工业的雏型。其中卫生陶瓷是国内首创,唐山是中国卫生洁具生产的摇篮。

二、解放后稳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6年)

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陶瓷职工经过快速医治战争创伤,使唐山陶瓷生产步入正轨。经历了实施公私合营、大跃进、文革等阶段。产品也由内销逐步实现了内外销并举,成为唐山的创汇大户,唐山陶瓷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陶瓷的崛起,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1961年10月唐山市政府在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唐山陶瓷展览会。展期29天。朱德委员长亲临展会并题词:“充分发挥你们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有利条件,生产更好更多的生活和工业用瓷,满足内销和出口的需要,成为第二个景德镇。”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快速发展时期(1977年以后)

党的十一届全会以后,唐山陶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经受了新的考验。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家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使卫生瓷、建筑瓷供不应求,唐山陶瓷厂、唐山建筑陶瓷厂蒸蒸日上,生产以20%—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特别是外贸体制的改革,使得多年来依赖外贸出口的日用瓷厂家被迫经受外贸停止收货,大量出口瓷厂家不得不转向内销,国内市场产销平衡受到冲击,大量产品积压。使日陶厂家在计划经济刚刚转轨时期第一次尝到了不能自主面向市场的苦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下,唐山陶瓷工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第一个在全市工业企业中争得了外贸经营权,彻底改变了多年来依赖外贸公司的状况,直接的面向了国际市场。第一个在唐山市属企业中创办了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将外资引入了传统的产业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个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日用瓷产品结构中,形成了被誉为“四朵金花”的红玫瑰牌骨质瓷,白玉牌白玉瓷,木兰花牌玉兰瓷和白兰牌白兰瓷。同时,唐山陶瓷工业又适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装备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新的环境下,唐山陶瓷工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在唐山陶瓷集团和唐山胜利陶瓷集团两大集团合并组建新的唐山陶瓷集团的基础上,以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对集团内部优势资产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8年8月上市。标志着唐山陶瓷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融入国际化经营迈出了实质的一步。为使陶瓷这一古老的产业进一步成为,承载文化、艺术、历史的载体,唐山市委、市政府决定自98年开始承办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至今,陶博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了唐山人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陶瓷行业为数不多的一个上市公司,是国家乃至唐山陶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具备亚洲第一的骨瓷产量规模,2000万件的生产能力,总资产10亿元,现在有职工20000余名,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6个亿。拥有“中国名牌”“红玫瑰”骨瓷,长城玉(硬质细白瓷),色釉瓷器三个瓷种资源的综合配套能力。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以科技兴企为经营宗旨。不仅组建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斥资陆续引进世界级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经过“七五”至“十五”期间,全方位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全部淘汰了煤烧窑炉,装备了节能、环保、高效的现代化燃气窑炉,使传统的陶瓷产业告别了煤、烟、尘,迎来了气、电、洁。彻底改变了传统陶瓷产业的生产工艺,将传统的陶瓷工艺与现代高新技术加以完美结合。自1998年以来,自主研发了骨质瓷无铅技术、日用瓷低温快烧技术、高档釉下彩装饰技术、高档釉料生产技术等10余项新技术项目,通过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鉴定;自主研发了蜂窝陶瓷、超节水卫生洁具、冶金用陶瓷过滤器、釉下精陶、铁红金圈釉艺术瓷等30多项新产品开发项目,获省、市级奖励。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公司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向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澳洲、亚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红玫瑰骨质瓷创造了六个历史之最: 1、创制投产最早,1964年开始立项研究,1973年研制成功。2、产品质量最好,从1975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后,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于200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国日用瓷行业最早也是骨质瓷行业唯一的中国名牌。3、器型品种最全,形成了西餐系列、日韩系列、酒店系列、航空系列、民用系列、办公系列、礼品系列、艺术系列等八大类,一千多个品种的均衡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大件、异型件生产工艺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4、占有市场最广,在国际市场,我们有欧盟市场、北美市场、日韩市场三大骨瓷国际主流高端市场。在国内市场,建立健全了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红玫瑰日用陶瓷已成为国内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的首选瓷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都将”红玫瑰“作为头等舱的专用瓷。5、品牌知名度最高。1997年“红玫瑰”骨质瓷以其优良的品牌被选定为香港回归特首府专用瓷。1999年被选定为建国五十周年庆典天安门城楼专用瓷。同年又被选定为澳门回归特首府专用瓷。2000年被选定为中南海专用瓷、人民大会堂专用瓷。2002年被选定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专用瓷。“红玫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正在向争当世界名牌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6、最早研制生产无铅骨瓷;2005年“红玫瑰”骨质瓷突破了长期困扰骨瓷行业的铅镉含量超标这一技术瓶颈率先研制出无铅骨瓷。唐山陶瓷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唐山陶瓷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与关怀。1996年7月,江泽民主席到唐山陶瓷股份公司视察。1996年7月,李鹏总理、吴邦国副总理到唐山第一瓷厂骨质瓷生产线视察。2000年2月,朱镕基总理到唐山陶瓷股份公司视察。2000年5月,温家宝总理到唐山陶瓷股份公司视察。2005年9月,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铁映到唐山陶瓷股份公司视察。2005年,无铅骨质瓷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唐陶股份公司提出了“创第一品牌,建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将通过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引进”、“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要在“十一五”末将公司建成国内同行业一流企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十个亿,利润一个亿。要实现这个目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实施品牌战略。以实施品牌战略产生的效益及影响力推动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公司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只有发展品牌战略,打造品牌产品才能是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创建百年企业这一理念。

实施品牌战略是我们公司的突围之战,而对不断恶劣的外销形势,我们只有跳出加工出口的圈子,才能占领品牌销售的高地。我们的目标是在2007年底实现国内所有的二级以上城市都要有“红玫瑰”品牌的经销网络。

唐陶股份公司对外以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红玫瑰的品牌宣传,对内已投资200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聘请国外设计师进行器型与花面的的研发并成立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有理由相信,唐陶人有着高远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一定能够肩负起振兴北方瓷都的重任,为民族产业的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