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几点思考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几点思考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3-06

景德镇古代瓷器。

瓷雕,也可称为瓷塑,在众多的雕塑材料当中,尤以瓷雕最为灵活多变,也最让人们期待,

一、景德镇的瓷雕

在上世纪中叶,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几乎被佛教题材的罗汉和观音题材一统。当时雕塑瓷厂生产的雕塑瓷大多是三星、罗汉、观音、西方三圣等。笔者还记得,年少时总能看到一对对蓝色的狮子瓷器和供奉在大堂上的观音像,或摆在家里的五子罗汉和福禄寿三星,它们是那么惟妙惟肖。

宗教艺术的盛行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这类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已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景德镇陶瓷雕塑界亟待着新的突破。

周国桢教授给景德镇带来了一股新风。1954年,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的他在来景后立志结合时代精神创作一批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如他在1955年,结合中国“除四害”运动以及公私合营的进行,塑造了作品《弹弓手》和《迎春》。

观音、罗汉一统天下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局面最终被打破。上世纪,雕塑瓷厂以创作水浒108将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以曾山东、何水根为代表的景德镇传统雕塑力量在当时非常强劲,而以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刘远长等也成为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风云人物。

时至今日,景德镇陶瓷雕塑陷入一个怪圈:贵的没别人的贵,便宜的也没别人的便宜。尽管,一些出自景德镇名家之手的陶瓷雕塑作品可卖出高价,但鲜有如佛山一名大师将十六只蚂蚁卖到八十万之多;而我们的工业生产不如对方,自然成本就高出他人,也造成了便宜没人家便宜。

这并非是市侩的议论卖价,而是从侧面了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市场认可度,及发起由此延伸的一些思考。

近些年,有许多技艺精湛的瓷雕艺术家纷纷转行,他们不再搞雕塑,转而在瓷板、瓷瓶、瓷盘上作画,究其原因,这是市场份额引导下出现的一个怪相。

景德镇陶瓷批发市场上有句口口相传的话:一瓷瓶、二瓷板、三瓷盘、四小件、五雕塑,在众多陶瓷艺术门类中,雕塑被排在最后。

二、几点思考

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责怪陶瓷雕塑艺术家的不坚持,作为从事雕塑十余载的笔者,对个中辛酸深有体会,这辛酸处不仅仅是物资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曾经,笔者在外参加各大艺术盛会的时候,常有顾客询问:这个瓷器是谁做的?答曰是国家级大师XXX画的。人家再问:“我问的是这个花瓶是谁做的?”结果,一语问倒在场很多艺术家。

在当今的景德镇,许多艺术家只记得一味崇尚“创新”,却忽略了我们一直处于领先的传统工艺。在笔者看来,首先是“工匠八方来”,工艺的集大成让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然后才造成如今“艺术家八方来”的盛世。

因而,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工艺,应该尊重那些能沉下心“做手艺”的人,要给他们公平的待遇,比如也可以将传统工艺做到极致的人评选为国家大师。

陶瓷雕塑首先也是手艺活,只有好的手艺,才能将好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否则,光有好的想法,也只能是无米之炊。

同样是在艺术展览会上,有人指着一件“哈哈佛”问笔者是谁做的,笔者很自豪的说,这是我们刘远长大师的作品,因为从泥巴到成型再到施釉、烧制全由他一人完成。笔者佩服的不仅是刘远长大师的创意,更对他对传统技艺的精到把控和细节处理感到由衷钦佩。

上面说的是针对景德镇陶瓷雕塑所处外部环境的一点认识,还有内部因素的几点思考:①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引导和培养市场上,我们做得还有所不够;②是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许多人都是单兵作战,有些人市场好,有些人市场相对较差,然而,当我们拧成一股绳时,相信只要实力过硬,好的会更好,差得也会变好;③是没有形成真正的地域特色和风格,我们还不及德化中国白、佛山公仔个性鲜明,一望便知。

三、好的现象

也有一些好的现象。近些年,一些当代名家、雕塑家纷纷来到景德镇,如范曾、吴为山、黎明、韩美林、姜宝林等,他们也创造了一些作品,从某意义上来讲,他们给景德镇的陶瓷带来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增添了不少色彩,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

前些年,雕塑瓷厂开办了陶瓷创意集市,即如今的陶瓷文化创意园,在陶瓷界特别是雕塑界,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很多好的创意在这里诞生,让人感受到“原来瓷器也可以这样做”。它们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诸如陶瓷文化创意园的诞生给景德镇留住和吸引了不少人才,不少学子留在了景德镇,不少追梦者也来到了景德镇。

小编推荐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现代性概述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进程给景德镇陶瓷雕塑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制作工艺与审美要求。在传统的景德镇陶瓷雕塑中,注重的是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实用性,而如今,当代陶瓷作为一种介质,用来传达创作者的情感,中国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已经转向了纯粹的个人精神的表达,使得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具有更加强烈的时代语言,并且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现代性特征。

2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现代性概述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现代性是指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以个性化的创作手法,表现当代人文关怀的时代特性,使得作品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和艺术语言形式特征。现代景德镇陶瓷雕塑挑战传统艺术形式及审美观点,具有很强的突破性和创新性。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去看待现代景德镇陶瓷雕塑,需要更新观念,用全新的审美对待艺术作品。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现代性,也体现在它的新风格、新的技艺,推陈出新才是真的艺术。

3 我国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发展现状

(1) 从现代生活方面来看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

在过去,中国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融入自然和生活,人们不仅追求它的功能性,也看重它的伦理文化、社会状态的反映。很多人喜欢古代的陶瓷和雕塑,并不是这些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多么精湛,而是蕴含着一种人文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人们更看重的是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表达出创作者的个人思想,其实是形式与外在装饰。不同于过去,受传统观念束缚,现在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者更喜欢个性化,因此,作品的表达情感不一样,也使得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审美趣味趋向于多元化。

(2) 从现代人们思想层面上来看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

艺术家的精神解放意识已经传入到广泛的文化和历史层面上。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为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权威等各种禁锢的反叛和突破。在众多的艺术作品,景德镇陶瓷雕塑陶瓷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在工艺和艺术的互流、发展的重要性上超越了其他的艺术形式。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新的观念和手法运用其中,充分表现出它的创新性。

(3) 从社会文化交流发展方面来看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

在开放性社会,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群体中,各大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起到中梁砥柱的作用,这些接受新思想的年青创作者受了当代西方艺术文明的影响,同时吸收了各国的文学、哲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构架和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信息、文化的全球化大环境下,各国交流日益密切,也正是这样,年青的创作家们引导并影响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现出当代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开放性的时代特征。

由此可见,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以多元化,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时代特征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世界,并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人们的文化艺术观念和精神观念。

4 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现代性特征

4.1 多元化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要抛开了陈规旧律的束缚,思想观念,从而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们视野异常的开阔,思想也变得多样起来,使得中国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形态上的多样化。

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审美取向,它着重强调的是个性与多元的并存,体现在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创作上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的相互冲击,相互融合,体现陶瓷艺术的多元性。形成新的艺术形态主要体现在融合了绘画艺术,现代景德镇陶瓷雕塑融合了装置艺术风格。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与审美价值,结合东西传统景德镇陶瓷雕塑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中国现代陶雕塑的发展走纯艺术化道路将会是个正确的态度。解决了传统景德镇陶瓷雕塑在视觉艺术氛围整体表达上的“乏力”,拓宽了现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范围。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多元化,将作品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丰富了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4.2 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的创新手法。主要表现为泥料使用的方式创新及釉料装饰的方式创新。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主要材料是泥料,注重泥料的选择与制作的过程,是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基础,所以艺术家都是极其重视。尤其是现代艺术家对作品的创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约束,更加注重手工痕迹的表现。手工痕迹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展现制作者的个人意志,强调对雕塑作品所运用原料本身特色的关注。所以,在选择原料与制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更加注重泥土本身的特质,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泥料的机理效果不同,泥料选择恰当,才能让艺术家们感受到随性而发、轻松而愉悦的创作过程。

在景德镇陶瓷雕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釉料装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釉料装饰的方式上,艺术家不断地突破了传统,进行创新,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青”色。在现代的社会中,艺术家在结合传统单一釉色,在此基础上运用开放性思维进行各种尝试。在艺术家们的大胆的尝试后,在釉料装饰的运用上突破了传统的约束,构建了更加缤纷的选择空间,丰富多彩的釉料装饰作品日益增多。在现在成品展示中,我们会发现不断有更加新颖的釉料出现,这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那些出现黑斑等被认为是瑕疵品的作品,如今也慢慢地被人所接受。人们对于陶瓷作品好坏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前那么刻板,用创新的眼光去挖掘每一件作品的其独到之处,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艺术的发展。全新的环境能够给予艺术家更加开阔的创作空间,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独特的想法运用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创作之中。

4.3 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思维封闭性来说的,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创作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创作者已经摆脱了一板一眼的创作要求,现在的创作允许他们介入自己的想法,留给他们相当多的空间去发挥。另一方面,作品呈现过程中,观赏者可以带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作品更深入的情感共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渐渐影响着当代人的意识观念。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开放性思维也影响着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在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中处处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同时也使得作品具有很强开拓性,在作品和艺术追求方面呈现着多元化。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现代性的概念阐述、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总结。从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的现代性的分析,可知,时代特征的现代性是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发展的动力。不断创新的精神、多元化的理念、开放性思维是推动了现代景德镇陶瓷雕塑文化的进步的重要的三个方面,将它们运用到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中,使得景德镇陶瓷雕塑更加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现代化的特征是影响景德镇陶瓷雕塑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加快了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陶瓷雕塑:陶瓷与雕塑的整合与共存


陶瓷雕塑作为陶瓷与雕塑相结合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贯穿于艺术发展长河的始终。在火与土的交融中传达心灵的震撼,感动着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本文着重分析陶瓷雕塑,得出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陶瓷雕塑作为陶瓷与雕塑相结合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贯穿于艺术发展长河的始终。在火与土的交融中传达心灵的震撼,感动着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陶瓷雕塑是我国最早的传统艺术之一,这是因为陶瓷的制造,是由于在编织的,或木雕的容器上面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恰同陶瓷雕塑表现形式之“堆塑”一脉相承。陶瓷雕塑——曾几何时悄悄地步入艺术的殿堂,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存在着。它是为数不多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中没有间断性的文化现象。它的不间断主要是由于它本身承载了太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历史使命。

陶瓷雕塑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美,再现美。古代陶瓷雕塑展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美。这种美是对于生活的提炼。传统陶瓷雕塑是中国陶瓷与雕塑艺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着生动,直视的特点。 中国传统陶瓷雕塑,是一种雕塑语言介人到陶瓷艺术的新形式。既有石雕。泥塑的风格特点又有於材料和烧成工艺形成的独特形式。以实用为主的、质朴、稚拙、淳厚的造型的原始艺术,形神兼奋、场面磅礴、气势宏大的秦俑艺术,粗犷雄浑,充满气势与力量的汉俑,保满圆润,斑驳绚丽,集中外艺术之大成的唐三彩,清雅端庄、质朴大方的宋瓷塑,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中。尽管受到材料和烧成工艺的制约,但其表现形式和手法还是多样的。 传统陶瓷雕塑作品中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以写意为主的内在气韵之美的审美倾向对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来说,中国传统陶瓷雕塑仍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发掘它们历史的延续性,继续深挖其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现代陶瓷雕塑的综合性已经超出传统的陶瓷雕塑。现代陶瓷雕塑家需要有综合造型,色彩,构图及创新的能力。艺术家往往打破常规,将作品与人,与自然相互交融,体现社会中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现代陶瓷雕塑艺术追求的是人们内心的自然情感的宣泄和展现。

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的认识和人的情感为探讨的基点,突出体现人类的独特和天性,一开始就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现代陶瓷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衍生物,必然具有其所有特点。实际上,这些特点在它身上体现得更加鲜明。毕竟人与泥、火具有最原始的情结。中国的陶瓷史也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人文化的特征。

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经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不懈地追求与实践,呈现出相当丰富的文化景观。他们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异变”来追求陶瓷雕塑艺术的新意,充分体现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他们打破了传统陶瓷雕塑审美的程式化模式,改变了传统陶瓷雕塑的完美性,而以各种手法、各种风格的取向,为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现代陶瓷雕塑制作工艺在继承传统成型、施釉方法的同时,艺术家们进行了多种新工艺的尝试,还时常有意造成一些釉面缺陷效果。并且把各种质地、成色以及剥釉、窑变的痕迹都纳入到审美范畴。

庄稼大师说过:“师古不陷前辈窠臼,创新要有前人的脚印。”我们应当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当然,传统文化对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们来说既是个优势也是个包袱。所以,我们应该直面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艺术有秦汉的雄强,有唐的大度,宋的严谨,元的豪放,明的幽雅,清的精巧等。但是如果直接拿来表述今天的生活,肯定是词不达意。传统的陶瓷雕塑适用而流行,是民间的信仰,是人们消灾、祈福、延寿、求财的利益之渴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艺术流派出现,陶瓷雕塑不再只是用以满足人们的信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纯艺术的审美范畴。

许多艺术种类已超越民族地域的界限,马蒂斯、摩尔、毕加索等艺术大师都完成了在艺术上的超越。我们亦应如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对某个时代,某个人艺术风格的模仿和复制阶段,否则将会失去独创性。当然,对传统的文化我们有责任去延续和继承,但更重要的是探索发展和创新。

我们需要的是活跃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陶瓷雕塑运用的是有秩序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潜意识在思维中的作用,使之体现为创作形式上的变异与形象上的丰富。从而达到形式上完美地服从生命本质的表达。

现代陶瓷雕塑是中西方文化猛烈冲撞的产物。大胆的想象、流动的釉色、奇特的造型, 构成了独有的艺术语言。这些形象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现代陶瓷雕塑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旺盛的生命力,植根于本土文化, 植根于本民族传统。现代陶瓷雕塑在表现中国人的历史性、民族性的基础上, 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人们的审美相呼应, 赋予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题材, 力求观念及装饰手法达到完美和谐。也要不断地更新陶瓷雕塑的艺术语言, 展现出时代的美感。只有这样, 陶瓷雕塑这门古老的艺术, 才会在今天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景德镇现代仿古瓷业的文化思考


一、仿古瓷业的现状及疑惑

上世纪八十年代,景德镇陶瓷馆与东风瓷厂合作仿制一批馆藏青花瓷器,拉开了现代仿古瓷业的序幕。到 1993年,仿古瓷专业户多达千余家, 1996年前后又增至近2000家,到现在已经有 3000余家。其中如华弘陶瓷和佳洋陶瓷更是成为仿古瓷业的典范,成立了颇具规模的公司。仿古瓷业在迅猛发展,但市场管理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却没有衔接上,往往出现低端臆造的仿品多,小作坊多,以及作坊之间缺乏交流相互闭塞的情况。因而仿古瓷业也造成了一定的乱象,而其中最受人们关注也是人们最误解景德镇仿古瓷业的便是仿古瓷等于假古董。

许多人一听到景德镇的仿古瓷便立刻会联想到一个名词“假古董”,大有谈虎色变的感觉,更有买过赝品的收藏者大呼景德镇的仿古业应该被取缔。诚然,很多仿古瓷最终都会被当做“假古董”来进行销售。但是真正了解景德镇仿古瓷业的人都知道,景德镇仿古瓷业的生产商本身并不会将仿古瓷当做“古董”进行销售。真正将仿古瓷拿去鱼目混珠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经销商们,既有来自港澳台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从本质上来说,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只是承担了制造者的角色,而购买者拿去谋求正当或者不正当的利益,那是购买者的问题。

另外,许多从事多年仿古瓷制作的人员一般都热爱古代陶瓷艺术,而且对古陶瓷的研究往往都很深入,是陶瓷文化和技艺的传承者。如上文提到的佳洋、华弘般形成规模的仿古瓷公司,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在仿古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的弘扬做出了不少贡献。因而,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并非洪水猛兽,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市场。

二、传承制瓷手工艺

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作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方面这意味着人们开始重视手工制瓷,而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了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危机来源于景德镇制瓷业生产工艺的现代化,许多行业已经摒弃了原来传统的制瓷方法。

而仿古瓷业基于其需要惟妙惟肖地模仿古代陶瓷艺术的特殊性质,恰恰成为了当前景德镇传承和发掘传统制瓷手工艺的主力军。景德镇仿古瓷专家杨国喜先生说:“想要做好仿古瓷,就要对古代东西有透彻的了解。我面对一件件真品,仔细地琢磨它们,就好像他们在同我讲话。它们告诉我那个时代制瓷工艺的各种信息,严格按照当时的程序做,就一定可以做好。 ”真正的高精仿古瓷业往往需要完全地再现当时制作工艺,使现代人能充分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结晶。因而,现代仿古瓷业可以说是最为直接与传统制瓷手工艺发生关系的制瓷行业。通过仿古瓷这个媒介,传统手工制瓷工艺作为一种对历史的回归,其意义显得特别重要。具体说来,要仿制古代器物并使之到位,其胎釉原料和装饰材料就要采用与同时代相同的配制方法而不是现代标准化配方;其成型工艺就必须是手工拉坯、修坯或印坯、泥板成型而不是机械制瓷;其烧成最理想的窑炉还是柴窑,而现代煤窑、气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每个朝代之间的制作工艺特点都是有着区别的。如,宋代的青白瓷以拉坯成型为主,而到了元代则以模印为主,优秀的仿古瓷器都会考虑到这之间的差别。因而,通过仿古瓷业生产的这一过程来说,其在传承和发掘传统制瓷手工艺这一方面上是功不可没的。

三、弘扬陶瓷文化

上文提到要想做好仿古瓷业,传统制瓷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掘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另一方面,真正发展仿古瓷业还需要对古陶瓷的内涵展开深入的研究,包括陶瓷文化的交流。因为一件好的仿古瓷必定是出自古陶瓷研究专家和陶瓷美术家之手。要仿得几可乱真,除了有过硬的传统制瓷工艺水平,还要具备对古陶瓷的鉴赏能力,包括对器物形态、构图、形象、笔意及神韵的超强把握能力。因而诸如黄云鹏、向元华、杨国喜等知名的景德镇仿古专家,都是古陶瓷的鉴定、鉴赏专家,并且对古陶瓷的文化内涵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如佳洋公司在 2003年就注册了“景德镇国际陶瓷交流中心 ”,开展过不少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如2006年就承办了国际元青花会议。并且每年都会聘请国内知名古陶瓷学者或者鉴赏专家来景德镇讲课。另外中心还建立了“景德镇古陶瓷标本馆”和“陶瓷艺术博物馆”,为陶瓷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实物资料。并且现代景德镇具有规模的仿古公司也基本都会建立标本馆、研究中心等等。因而仿古瓷业实际上也是陶瓷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途径。

从器物和欣赏者的角度来说,一件优秀的仿古瓷器能够满足人们的对古代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因为真正优秀的古代陶瓷艺术毕竟只占少数,高端仿古瓷的出现能使更多古陶瓷爱好者有机会体会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并且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即欣赏者开始鉴赏仿古瓷的仿真程度,研究仿古瓷和古代器物的差别。而这样的鉴赏培养和审美需求恰恰促成了陶瓷文化的升华和延续。

四、仿古瓷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文物、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兴盛,国内外学者对于古代陶瓷艺术的鉴赏和研究的深入,爱美、慕古、尚古的心理不断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懂并且欣赏古代陶瓷艺术。而优秀的古代陶瓷艺术品稀少且价格高昂,少则数十万上百万,多则千万过亿。可以说大多数喜者都难以购买或拥有,甚至难以见到。一件可以乱真的仿古瓷器,既具有和真品相似的价值,又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且可以是多数人可以消费得起的。因而这种满足人们尚古情结又适合大众消费的仿古瓷自然会有市场需求。

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上各代的仿品瓷,如今都成了有价值的文物。文物界所谓的唐仿、宋仿、明仿、清仿等历代仿制品中的杰作,目前也都成了价值连城的藏品,现在就连民国仿、六七十年代仿也一样成了收藏的热门。而很多高仿制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了。如 2003年国家博物馆首次限量仿制 30款馆藏国宝,其中有 10件瓷器仿制品,全是景德镇出产,完全复制了清代烧瓷的全套工艺——手工制坯、手工绘画、柴窑烧炉,可以说除了烧制的年代不同,其余与原品几乎没什么不同了。由于仿制的是绝世珍品,请的是当代最优秀的工艺师精心制作,并且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监制、绝版限量发行,所以 2005年4月份仿品在北京和天津等地展出时极受玩家推崇,一个星期内所有样品被购一空,并且市场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仅几个月涨幅就达 25%以上。

但是总的说来,景德镇的仿古瓷业还是有着很大提升空间的。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大陆衍生品产值超过 500万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这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年 3到5亿的销售额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了,包括仿古瓷业在内的艺术品衍生产业还是属于初级阶段的,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的衍生品市场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而作为国人收藏的一大热门陶瓷,仿古瓷业作为衍生产业在将来也必将有着更大的提升。

结语

景德镇仿古瓷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到现当代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兴旺的原因与收藏热以及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当然也因为收藏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很多收藏者对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景德镇的仿古瓷业是洪水猛兽。但事实恰恰相反,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对于传承陶瓷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传承传统制瓷手工艺和古陶瓷内涵研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来说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因而,正确理解现当代仿古瓷的文化内涵,对于景德镇的仿古瓷业以及陶瓷文化的健康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陶瓷雕塑的发展与创新


景德镇,中国的瓷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华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景德镇一样,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城市一千年。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养育了这一方的人们,创造了无数的精品与奇迹,这里的瓷器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世人皆惊叹。景德镇瓷主要以青花、粉彩、玲珑、雕塑瓷、高温颜色釉为代表,其中雕塑瓷可以说是景德镇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实,陶瓷只是一种包含着多重文化底蕴和多个价值要素的一个文化现象,那么雕塑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雕塑瓷以丰富的艺术语言,多重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精神世界,拥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在近现代,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雕塑瓷厂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的状况下,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即作出决定:不仅要发展景德镇陶瓷,所有五大名窑都要恢复。在这一时期,景德镇恢复发展景德镇陶瓷得到中央政府及中央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那时候,刚刚被设为江西省直辖市的景德镇开始将“振兴陶瓷工业”定为发展方向,在国家、省、部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始整合已经支离破碎的民间陶瓷企业,统一规划新一轮的发展方案。从1949年创建建国瓷厂开始的10年内,景德镇先后创建了华电、人民、光明、艺术、红旗、红光、景陶、东风、红星、宇宙等十大国有瓷厂。景德镇的广大瓷工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拿出秘方、秘技,献出珍藏的瓷品以供新时代参考,将节俭下来的银元交给政府入股,没钱的人也拿出被子与棉絮入股,以实际行动走社会主义道路。景德镇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蔚为壮观的陶瓷艺术工作者队伍。从陶瓷学院的红店派与学院派,到轻工部陶研所、江西省陶研所、景德镇市陶研所,以及从事粉彩艺术为主的艺术瓷厂、从事雕塑艺术的雕塑瓷厂和从事颜色釉艺术的建国瓷厂、陶瓷壁画厂和一些日用瓷生产厂内设的美研室,这支队伍前后拥有近万人员。在这个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产值占全国陶瓷业的20%以上,景德镇从事陶瓷有关行业的达85%以上,相当于景德镇十个人中就有八个是陶瓷从业者。因为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体制较为固化,在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之后,它根本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款式、花色甚至大小都有着不同的喜好,而“计划内生产”的模式恰恰违背了这一市场经济的需求,最终景德镇的陶瓷厂在1995年左右开始失去竞争力,总体规模和经济总量开始急剧下滑,景德镇瓷业受到重创。

在1982年,大型人物群雕《水浒108将》的出现将景德镇陶瓷雕塑推向高峰。这组瓷雕是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雕塑瓷厂瓷雕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平,标志着景德镇瓷雕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20多道程序,历时5个月,近百名设计、制作人员参加,终于圆满完工。景德镇《水浒108将》群雕作为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以其生动的造型,明亮的釉色,简约的装饰和精湛的技法被称誉为“世界陶瓷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人物刻画上,该组作品更侧重于人物特点的展示、细节的体现和心理的描述,通过雕塑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宋江的沉稳、吴用的睿智、林冲的英武、武松的果敢、李逵的鲁莽、燕青的洒脱等等都被雕塑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一个熟悉《水浒传》的读者、每一个了解108将特点的观众一眼就能从108个摆件中认出每一个都是谁,单单看人物的面部表情,也能将他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猜测得八九不离十。整组作品大气简约,流畅淳朴,彰显了雕塑者的深厚功力,无论是收藏还是展示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陶瓷雕塑发展至今,仍然需要坚持继承传统雕塑的优点,做出合理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那么要怎么继承呢?光是继承其技艺是不够的,还要继承它的精神,它的气魄,它的灵魂。在这众多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就是我们以后要走的发展之路。那么,要怎么创新呢?我的想法有以下几点:

1、可以在材料制作上加以创新

以前的传统瓷雕就是用陶瓷一种材料做雕塑,可是要表现一件作品它的质感有所不同,只使用一种材质的话,会使作品缺乏生气。所以,我做的陶瓷雕塑不会是陶瓷一种材料,还会加入陶泥、高白泥等相互结合,比如在质地比较粗糙的地方就可以使用陶泥来加以修饰,这样作品会更有层次,更加生动。高白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岭土,铝和硅的含量高,泥色度白,粘性好,比陶泥细腻,比瓷泥质地厚重,与瓷泥或者陶泥结合使用,层次分明,表现力更加好。

2、可以在釉料上加以创新

传统瓷雕一般是使用重工粉彩为主,像水浒108将就是鲜明的例子。这种重工粉彩固然好看,可是工序繁多,上色复杂。我们可以使用影青釉和颜色釉代替,对比重工粉彩,影青就比较简洁,一目了然,真实性强,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然而,颜色釉的效果却可以令人啧啧称奇了,颜色釉,就是指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颜色釉的釉色艳丽,色彩流畅自然,亦受到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这就使得它的艺术品质得到了提升。

3、可以将线条美加入雕塑

加入线条的美感使得作品生动起来,而且曲线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讲究线条的力度、速度以及情感的表达。可以稍微少一些写实性,多一些写意的成分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感情,进行创作。比如一些动物,像羊的设计、猴子的设计等等,都可以在设计时使用流线形曲线,使其更加美观,视觉冲击力更强。

在陶瓷雕塑的发展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市场导向型陶瓷,景德镇陶瓷闻名天下可是销售量却抵不上佛山浙江的四分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如何接纳观念艺术的成果,完成语言形态的转变,并以积极的态度介入现实文化语境中,所以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要和市场做对接,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景德镇有许多的陶瓷雕塑家,这一时期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有一些共性,比

如有明确的个人风格,能形成独特的语言面貌,更加深层次的来说,能在既定的艺术史逻辑中提出某些问题,或者在文化诉求上能有效地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情景,那么,这个发展方向是好的。但是,在景德镇,做雕塑瓷的少之又少,其实我觉得,雕塑瓷的发展前景是好的,雕塑瓷与瓷瓶、瓷板画有着本质区别,绘画是平面的二维的,雕塑是立体的三维的。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结构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象,令观者感到物、象是立体的。并通过物象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等手法,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具有感染力的动感语言,赋予有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形体。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时代的变迁对雕塑产生了冲击,因为现代产品的使用,使得雕塑的边界趋于消解。那么,我们可以从本土的视觉文化资源中汲取养料,积极寻求形式语言的现代建构,雕塑瓷以后也可以加大在家装、店装等的发展,加大它的实用性,我相信,景德镇陶瓷雕塑是一匹黑马,经历千里万里后,重现当年辉煌。

传统雕塑美学思想对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雕塑技法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陶瓷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中国传统的雕塑是丰富多彩的,古人留给我们很多的雕塑作品,但没有多少真正意义的系统性雕塑美学思想流传下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后人的总结与发展,中国传统雕塑的美学思想也包含在内。本文从追溯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雕塑的审美思想,以厘清中国传统雕塑与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继承与发扬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美学主要是基于先秦美学思想。先秦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此时还没有专门的美学思想体系。但正是从这些思想体系中,生发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美学观。儒家始祖孔子的美学主张建立在他的“仁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仁学”的核心思想是“爱人”。在此基础上,又要求人的审美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准则,即所谓“道”和“德”。“说之不以道,不说也”(《论语·子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都体现了这种观点。在儒家美学思想中,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质”与“文”的关系。孔子认为,应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道”的核心,这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庄子·缮性》中就提到:“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这反映了道教的基本美学,体现在特定的审美标准中,是把所谓的朴素、无为、淡泊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

随后,楚骚美学与禅宗美学思想的整合,是对儒、道两家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楚骚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奇葩,以屈原为代表的文学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中期出现的禅宗美学思想,在继承儒、道、楚骚美学思想的同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美的产生归于“物与心”的统一。

二、中国历代传统雕塑形式的审美特点

1.秦代雕塑高度写实,刻画生动

秦代在雕塑方面有重大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后,建立秦王朝,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秦代的雕塑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袭了春秋战国的朴实,作品趋于写实,注重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总体风格恢宏,强调力度和气势。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标志着明器雕塑创作上产生了一个重大飞跃。它规模大、数量多,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力求逼真,表现物件的写实风格。每个秦俑的形象都不雷同,均通过对人物动作的刻画,将各自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雕塑风格的代表,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写实的风格来表现现实对象。兵马俑陶塑和真正实物等大,军队队列完全按照当时的阵容设计。兵马俑的制作者忠实于简朴的写实态度,准确表达物象的特征,特别是头像的表现堪称完美,生动形象的军官和士兵雕塑显然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观察的体现。兵马俑虽然注重写实,并大量生产,但每一个都是精心创作,完全没有粗制滥造的感觉。在外观上,每一个俑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留着胡须的老兵表现得坚毅无畏,嘴上无须的年轻战士充满活力等,构成了人物表现力丰富的军队阵列。相比同为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希腊雕塑艺术,虽然在人物的动作、肌肉线条刻画等方面,秦代雕塑较为不及,但在人性的刻画上却更胜一筹。

秦陵的大陶马,也是非常突出的制作。竖立的双耳,贯注的眼睛,昂举的头颈,矫健的四肢,以及剪鬃缚尾的装束,无不表现出机警神韵,一旦驰骋起来,必然显出疾若闪电的动势。在这里,战马不单纯是军阵的组成部分,它们那雄骏的神态,还相应地补充了武士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

秦俑雕塑在审美上很有特点,它注重现实,却不复制现实;严格坚持对象的实际外观与艺术手法的有机结合,表现对象的真实性,并融入创作者的艺术理想。

2.汉代雕塑注重造型多样性和写意结合

“汉承秦制”,汉代明器雕塑的制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形体上虽不如秦代高大,但表现物件上却比秦代丰富。人物的塑造比秦代富于动感,姿态也有了较多的变化。东汉明器雕塑在题材内容、制作材料以及分布地区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出现了大量表现各种生活劳动场景的俑,以及楼、坞、堡等模型,在题材内容上更趋于生活化,更真实广泛,具体表现各种生活场景。同时还表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间风貌,如袒膊赤足,眉飞色舞抱鼓表演的《说唱俑》。

一般而言,汉代雕塑自然质朴,强调对象外部张力和运动感,具有强壮的肢体美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它们将写意和个性化的技艺融在一起,表现得自然和有趣。

马踏匈奴

汉代雕塑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人与熊》等,这些作品强调块面的整体把握,在处理方法上更注重点、线、面的有效组合,注意各细节元素的巧妙构成关系。同时,汉代雕塑在内容上创造性地将人物、文化、生活、政治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层次有序,集中统筹安排,结合个人风格的独立的美,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触历史。

比如《马踏匈奴》,是伫立在汉朝大将霍去病墓前的雕塑,为的是纪念他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不朽功勋。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四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雕塑中没有出现霍去病的形象,却更加强了象征性和纪念意义。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善良又含讽刺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踩的失败者;仰卧马下挣扎的武夫露出绝望的神情,反衬出马的英雄气概。构图别具匠心,造型特征鲜明。马的腿粗而坚实,犹如四根巨大石柱,与马身浑然一体,具有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它具备了浪漫的特色,使观者联想的领域更加开阔。

《马踏匈奴》,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又含有象征主义的构思。在两千多年前,先辈雕刻家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周密的考虑,用精湛的技艺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艺术丰碑。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艺术质朴、深沉、雄大风格的典范。

3.传统美学思想对雕塑形式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具有完整的历史延续性,尤其是信奉“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境界一直是中国审美的核心。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

如《跃马》《马踏匈奴》等赞美英雄战功的雕塑,较之于西方直接以主人骑马或立像雕塑表现更富于诗性的想象。东汉时期,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就充满了曲线美、流动美、力量美,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艺术家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汉代《说唱俑》等反映了作者的瞬息思维和捕捉能力,堪称神品。南朝时期的辟邪则具有诡魅的抽象意味,与原始图腾、楚汉浪漫同属一个造型体系,通过对比因素在视觉上造成体量的庞大、凝重、厚硕,时时蓄聚着冲击张力的感觉。盛唐风格的《陶女俑》上我们可以窥见《捣练图》《簪花仕女图》中一样的丰神绰约的体态和雍容华贵的盛唐气息。女俑的身体直立,在圆浑的整体中蕴含着自然生动的微妙变化,几条犀利的线条将衣纹概括地表现出来,头上是厚重饱满的发髻,映衬着饱满圆润的脸颊,嘴角透露出恬淡的微笑。雕塑表现出来的是中国工笔画一样流畅的造型和线条的节奏,这使雕塑极具诗意和神韵。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与实用性;关注人物面部刻画,雕像的色彩,塑绘组合,相得益彰;注重形式生动,雕塑语言简洁,达到高层次的美;经常使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栩栩如生的作品,突出鲜明的特点,追求艺术魅力。不可否认,雕塑是现实的投影,但其撼人心处,正在于华夏民族将汪洋恣肆的想象气魄凝结于此。神意的瞬间,细节的捕捉,生命的真实,无不洋溢着浓郁雄浑的情韵。

三、中国传统雕塑美学思想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雕塑美学思想在当代的陶瓷雕塑创作中仍然有着充分的延续和体现。

1.在当代陶瓷雕塑中运用传统写意手法来表现

中国传统雕塑,讲求东方式的意境美,即传统的写意手法。意境的审美与中国传统哲学审美有着很大的联系。参悟自然界的事物,是东方人的一种精神训练。道家的“大象无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传统哲学观念影响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思超越世俗,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可以说写意是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观。比如西汉时期的《马踏匈奴》就主要采用了传统写意的表现方式。在当代陶瓷雕塑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寻求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写意陶瓷雕塑,例如吕品昌的《中国写意》、刘远长的《楚魂》等。

此外,从很多当代陶瓷雕塑家的作品中都可以领略到写意精神的精粹所在。形态的夸张意象,形体凹凸隐显的质感意象以及人物瞬间神态的意象,这些构成了写意陶瓷雕塑的主要特征。如陶艺家吕品昌的《阿福》就是相当东方式的写意手法作品,其线与体的聚合、神与形的抒发都体现了东方式的美。作品造型独特,借助民间具有吉祥寓意的形象,使作品具有古典美。阿福系列的体态,含蓄而耐人寻味的面容,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认为:“一件有生命的雕塑,是活生生和有能力的,应给人一股由内而外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感受。”《阿福》就是这种有生命的作品。

还有其他许多当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者,也把握住了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的文化品格,他们将传统雕塑审美思想有机地融入当代陶瓷雕塑艺术中,甚至大胆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巧妙地利用现代工艺产生不同的效果,达到既保留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艺术前卫性的目的。

2.当代陶瓷雕塑运用粗质材料以多种手法来表现

中国传统雕塑人物很多用粗质黏土为原料,造型严谨,没有粗制滥造的感觉,兵马俑作品就是这类典型,这类雕塑在当代也得到传承和发扬。陶瓷雕塑材料多为粗糙的黏土或其他材料,很多雕塑人物造型夸张,但细节精致,风格鲜明,使得雕塑外在形式和内涵相得益彰。在很多当代陶瓷雕塑中,很多都吸收了西方雕塑的美学思想,展示和表达当代人的真实情感。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雕塑创作者对生活、生命、世界的感悟。西方风格与传统审美思想的融合,使得当代陶瓷雕塑更具生机和活力。

比如《惊蛰》这个陶塑作品,女人高昂的头部,歇斯底里的行动,似乎挣扎又不痛苦的压抑感,粗制黏土带来的质感及融合现代性的艺术表达,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和魅力。

3.当代陶瓷雕塑运用造型与装置艺术的结合

当代陶瓷雕塑吸收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许多审美思想,比如传统雕塑中的造型,乃至很早就出现的装置艺术的萌芽。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比如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的石马都可以看作装置艺术的萌芽。当代陶瓷雕塑,装置已经越来越独立化,越来越具有自身演绎的轨道和方法,而且它也成为当代被广泛接受、应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一些大型展场、大型活动、大的空间中,装置和装置化的陶瓷雕塑屡屡亮相。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形式与观念的两者结合要求甚高,并不是现成品的自然堆砌就能够获得雕塑感或观念意图,里面有着艺术家智慧的浓缩,特别是作为观念主体的艺术家常常在雕塑形式的突破中显现着自身的观念表达。

《记忆》这个作品,作者塑造了一个无头无臂的女性形象,是当代陶瓷雕塑运用造型与装置艺术结合的一个例子。旗袍是代表中国大多数女性的符号,女性形象与沙发两者生动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造型,体现了现代、舒适、权力、金钱、性等元素,给人们带去了诸多反思和观念的冲击。

中国古代雕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蕴含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宝藏。因此,在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方面,我们也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

陶瓷雕塑作品装饰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从我国古代发展开始,陶瓷雕塑作品就被人们视为一种兼具装饰作用与艺术作用的作品,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陶瓷雕塑作用多被用在建筑行业。发展至隋唐时期,唐三彩作品则被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种陶瓷装饰品,则被誉为了“陶瓷雕塑中的瑰宝”,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与追捧,人们对它的认可度也可见一斑。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瓷器发展地极为昌盛,那么又被称之为瓷器时代。最终一直延续到隋,自从青瓷出现以后,相对传统的白瓷又被取而代之,发展到这个时期后,人们通常采用青瓷雕塑作为常见的装饰作品。

从近些年来我国的陶瓷雕塑市场发展形势来分析,陶瓷雕塑作品多用于生活装饰,这样一种兼具装饰作用与艺术价值的陶瓷雕塑,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表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论是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时期,或者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陶瓷雕塑作品一直都被看做为一种商品而销往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所以其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陶瓷雕塑也被群众视作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装饰作品,在作为商品形式广泛流通的同时,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与传承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陶瓷雕塑作品一直都处于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状态中,陶瓷雕塑作品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这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转折点。在那个阶段,因为学潮思想对文艺界造成的巨大影响,使得很多艺术家与设计师都开始采用创新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本人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将本身的思想精神与装饰灵感表达出来,这其中,陶瓷雕塑作品也就是体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改革、创新。通常而言,中国以陶瓷艺术而文明,那么陶瓷雕塑作品作为一种具备长时期保存能力的文化、艺术产物,能够很好地把历史文化与背景记录下来。不只如此,因为每一个人对陶瓷雕塑作品的审美标准也是千差万别,那么设计师们彼此间关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工艺与艺术交流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和另外的艺术形式相比,陶瓷雕塑作品的发展更加重要,从而最终成为全部艺术形式的代表。

陶瓷雕塑的装饰性及艺术价值


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为成型材料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物质性的瓷泥通过窑火进行变幻和肯定来凝聚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材质雕塑不可替代的一门艺术种类。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陶瓷雕塑始终与人类相伴,一些雕塑瓷还具有双重价值,既是一件艺术品,又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具,它已经成为装点生活,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一)陶瓷雕塑艺术特点

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著名的瓷雕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瓷雕更是飞快发展,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皇,鲜艳夺目。

(二)陶瓷雕塑装饰特色

远在隋代,就出现了景德镇瓷器雕塑品,到元、明期间,瓷塑品上有了加彩粗糙之纹饰。至清代,由于粉彩的产生与发展,很多中低级粉彩工也从事少量的彩饰(俗称“加彩”)。当时艺人们为追求工艺之技巧,雕塑彩绘的艺术风格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康熙的五彩,雍正粉彩的彩饰风格,瓷雕多以素身,满地彩饰方法进行加彩,除面部少彩或手足肉身不彩外,一般多以缠枝花卉、豆芽樱子、云头饰满,又以色地,沙地、珍珠地夹彩,不惜工本,由简到繁,以“满”为好的画风,风靡一时,有些一直保持至今。

又如福,禄、寿三星,是传统雕塑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是一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在装饰上采用了粉彩的技法,题材上配以吉祥如意,龙、狮,蝠、寿,桃等图案而饰之,又以流云、海水、洋莲边花相衬托。装饰技巧上变化多姿,线条刚柔相济,画面严谨,色彩华丽而又典雅,平铺之中结构匀称,穿插自然得体,既有变化而又统一,构成了粉彩装饰特殊的艺术效果。又如,万花观音和万花罗汉雕塑产品,则以粉彩填画装饰,别具一格。它吸取了工笔国画与宫廷壁画之长处,采用勾,勒,点、染之技法描绘各种花卉,以金地相衬托,给人以五彩缤纷,金碧辉煌之美感,在国内外展览会及市场销售上深受群众喜爱和赞赏。

(三)陶瓷雕塑的当代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陶瓷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但又不是“纯粹”的立体造型。形体是构筑陶瓷雕塑形象的基础,但构成雕塑形象的,却又不是单纯的形体。陶瓷雕塑既有着一般雕塑语言的共性,又有着明显与众不同的特性。陶瓷雕塑有别于其他雕塑形式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方面,首先是它以陶瓷材料和制作工艺创制的雕塑形象,含有着与众不同,极富特色的材料审美效应。

以不同质地陶瓷坯胎同各式各样釉面结合而形成的陶瓷雕塑形象,使它具有某种犹如自然生成的,带有各式各样色泽、斑点、肌理纹饰而光华闪烁的体表。它的这种体表赋予着雕塑造像以独具特色和审美效果。陶瓷雕塑立体形象的基础是形体,然而形体本身并不是完整意义陶瓷雕塑形象。只有当雕塑的形体同与之相应的后续工艺加之结合、表现出特定陶瓷材质审美特征时,才是完整意义,完整形态的雕塑形象。由于陶瓷雕塑的特有语言特征与构成要素,决定了它应有的艺术气质。陶瓷作为一种特殊材质,本身就流淌着贵族血液。譬如景德镇闻名中外的高温色釉,把它施之于雕塑之上,就如同给雕塑穿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烧制好的白釉瓷雕可以进行后期彩绘。这是陶瓷区别与其它种类雕塑的又一特征。对瓷雕白胎可以进行粉彩、古彩、新彩,或单一、或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彩绘。由于釉上材料料色繁多,加彩的雕塑可使造型体表达到五彩纷呈,令人目不睱给的程度。合理运用塑、绘两种语言手段,并使形、色两种媒介和谐巧妙,分寸得宜地有机融汇在同一雕塑对象之中,这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企及的。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特征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特征在传统陶瓷里显而易见,其审美观和艺术思想从大量出土的陶瓷陪葬品以及海底沉船中的陶器就能感受到。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也顺应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审美不断的追求,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审美历程,也见证了从单纯的文化特征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凡是一件成熟的陶瓷杰作都离不开技法上的变现处理,这是陶瓷创作者智慧、毅力、接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心理质量的综合因素的检验。技法之美是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思想,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对材质合理选择,工艺恰当运用以及技法审美实施而产生的技法之美。技法的熟练运用才是创作理想作品的重要保障,任何工艺均有技法成份,其媒材均有局限性,陶瓷也是一样,倘若局限性都不存在,陶瓷的灵魂也随之消失,陶瓷美感也看不见了,陶瓷艺术存在的价值体现就是它的兼容性和不可代替性。然而在陶瓷装饰的技法工艺表达选择上有多样性,可以表达不同艺术审美的情趣。一个完整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之前,它在呈现审美主体时,将被装饰器物的造型、材料质地、工艺技术特征等因素紧密结合完整地以审美呈现出来。在此之中工艺技法的表现作为主导体,影响审美心理的整体性。对于一件具体的陶瓷艺术品而言,它所唤起的美感,是由其造型、胎质、釉色、釉质、料色、线条、构图布局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结构所唤起的美感。再其必须经过一定的有素养的工艺装饰技法,才能进行欣赏活动,才能揭示其陶瓷作品的艺术内涵。

景德镇陶瓷装饰盘子

研究和阐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装饰特征,不得不追溯中国陶瓷历史发展,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便用精湛的技艺,在陶器皿上进行各种装饰,彩绘出各种具象、抽象的装饰纹案。宋代,中国传统陶瓷已达到了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品质装饰体现的最深刻时代。不仅发展出单一的影青刻画的装饰,还创造出较为成熟的彩绘、花釉装饰瓷。由宋至元,由元而明,景德镇以“天下瓷之宗”之尊垄断中国瓷业。由于宋室南迁,窑业良工随之南下,经历史的推移,到元明时期,景德镇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惜工本,源源不断地试制出精美的新装饰工艺及材料,如果说我国的元、明时期的釉下青花瓷,曾以单纯、明净的装饰审美创造出世界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那么以元代釉里红为始,随后,祭红、郎红、胭脂水、碧玉釉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无数色釉鱼贯而出,宛如采莲横空,气象绚丽的装饰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一六四四年之后,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制瓷业经一千多年的洗礼,进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康熙十九年以后,清代官窑不但恢复了明代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烧制技术,康熙年间的郎窑红和豇豆红独步一时,当时的天蓝、洒蓝、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以、古彩等釉上装饰都是成功之作。在短暂的雍正时期,景德镇的官窑制瓷的讲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烧成了有史以来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烧造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雍正开始的整个清代,粉彩成为彩瓷装饰的主流,它和青花二个品种在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占极大的比重。

粉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瓷器釉上彩发展的一个巅峰,尤其是它和中国绘画的紧密关系,不但使粉彩的艺术装饰性有了空前的提高,而且它的接受对象,也像中国绘画一样,十分广泛。到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和珐琅彩、粉彩、古彩的工艺装饰制作,在继承雍正时期的基础上,有极精致的陶瓷作品出现。到道光二十年,景德镇的瓷工们开始对晚清的粉彩进行改良,进一步的强化装饰绘画性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晚清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领域有了文人画家介入。晚清安徽文人画家程门在景德镇谋深,将浅绛山水画技法运用到瓷画上,创立了“浅绛粉彩”画法。给陶瓷装饰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民国年间,在全国的陶瓷产业一蹶不振时,景德镇陶瓷已经开始写下它新的华章,逐渐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陶瓷装饰主流。然而近代景德镇陶瓷装饰领域受到文人画的冲击,给传统陶瓷带来巨大负面冲击。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学者钟连生教授认为:由于文人画的审美要求取代陶瓷装饰的审美特征过分膨胀,被视为“工匠气”被轻视,日益萎缩,导致偏离陶瓷艺术正确发展的嫌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剔除糟粕,传承创新发展精髓。从而派生出具有景德镇地域特色的现代陶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与各朝代的文化发生碰撞,积淀下典型中国式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已经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景德镇陶瓷人物装饰


山水画重意境,花鸟画重情趣,陶瓷人物装饰则讲究“形神”兼备注重意蕴。文章从青花、古彩、粉彩、新彩及颜色釉等景德镇传统瓷绘类别人手,浅析了景德镇陶瓷人物装饰的特点及审美意蕴。

人物题材是景德镇陶瓷纹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比较成熟的元青花人物到明清时期的五彩人物;从粉彩、新彩、颜色釉到综合装饰等。景德镇陶瓷人物装饰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湛,且极具审美意蕴。

一、青花人物画装饰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至今,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品类纷繁的青花瓷器中,元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元青花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颇具中国传统油墨画的神韵,如果说以墨代色使中国水墨画高雅、凝重、超凡脱俗。那么以蓝色为主体的青花陶瓷艺术,有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乃青花中的精品,它气势宏大,饱满雄健。梅瓶正中宽大平坦之处,是气宇轩昂的萧何,其耸起的双肩,靠向头部,带起双臂轻扬过腰,使重心上移,调动整体气势向人物的头部聚拢。他回首凝望,长袖飘动,集精气神于一身。胯下疾驰的骏马使画面增加动感。马头延伸至臀部的曲线,将马头压在弧线之下,使人物更加突出。人与马绷紧的躯干如拉满的弯弓,积聚力量,给人以刚劲雄健之美,扬起的马尾似一缕青烟,在刚劲中添了一笔飘动、轻柔。《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出土于湖南常德市,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画面中蒙恬顶盔贯甲,面相威严,端坐在椅上。其后一武士披甲悬剑,双手握一杆大旗,旗上直行书“蒙恬将军”四大字。蒙恬的前方一名高鼻深目,手持弯弓的武士前来禀告。武士的身后一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士卒右手按一抓来的官吏,此人戴高冠,着花袍,作汉人装束,跪伏于地。整个画面绘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蒙恬满面钢髯,端然稳坐的姿态,以及背后竖立的大旗,展示了巍然肃杀之气。

现代的景德镇青花人物装饰继承了各代青花的优点,有“青花大王”称号的王步,更是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以大写意法开创“分水写意法”,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二、釉下彩绘“古彩”人物装饰

古彩,又称“五彩”、“大明五彩”、“康熙彩”等,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种优秀的传统装饰,其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艺术,古彩在长期运用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古彩人物装饰是古彩装饰题材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装饰技法。

古彩人物装饰勾线画有别于粉彩、新彩,使用的是双料画笔,笔锋较大,含料较多,只有如此,才能勾画出浓厚的线条。这种具体的立体形象,给欣赏者以直接的空间实感,从勾画的线条上完全可以触摸到线条的外部形态及其占有的空间厚度,其“质厚”应该说是直观的、强烈的、具体的。如康熙古彩作品《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瓷砖,描绘了《西厢记》故事中的张生为了与崔莺莺相见,半夜翻墙,张生一手抓树,一手扶在院墙上,呈半跨越姿势,莺莺拂袖相迎,两人神态之急切这一情节,画家用长短、粗细和曲直不同的各种线条将故事表现得惟妙惟肖。再如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家裴永中现代古彩作品《红楼梦系列—宝钗扑蝶》,更是在勾线手法上成功地运用了线条的粗与细、曲与直、虚与实、深与浅,使画面产生强与弱、柔与刚、轻与重、动与静、厚与薄的视觉效果,将故事的节奏和韵律展现得极为生动。古彩人物装饰特别强调画面的立体空间感,气势磅礴的装饰形象,与陶瓷造型竟相辉映。

古彩宝钗扑蝶

三、粉彩人物装饰

景德镇粉彩瓷,系闻名中外的“四大名瓷”之一,以粉润柔和,色彩绚丽,画工精细,富丽典雅的独特风貌而享誉海内外,受到陶瓷艺术收藏家的喜爱。粉彩瓷画形成于明末清初,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定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景德镇粉彩装饰里仕女画题材最能体现陶瓷工艺美术的唯美性,瓷上仕女画的唯美性,不但从历史与文化背景来体现其艺术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画的艺术营养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如清雍正粉彩瓷板画《清闲侍女图》四边饰景地纹、着绿色、边饰四角点缀红花,这是康熙朝民窑五彩瓷板画装饰风格的延续。画面绘两位清闲仕女坐于苍郁树木之下,神态悠闲、面目清秀,以纤细线条勾勒人物、服饰,敷色淡薄。石台、树木、溪水、远山以墨彩勾,再染蓝、紫赭石诸色,山坡以草绿平擦,整个画面色彩柔美秀丽,表现出雍正粉彩设色雅致、秀逸精妙的风格。

当代粉彩人物装饰渐渐向题材内容的随意性发展,将艺术家的艺术形式美感的追求上升为主题位置,从而增添了丰富当代粉彩人物画装饰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粉彩创作艺术家,同时也创作出了许多的粉彩人物装饰优秀作品,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傅长敏创作的粉彩四面镶器《四美图》就给人一种唯美的高度享受。画面以传统四大美人为题材,人物形象刻画细腻、衣饰线条流畅、填色莹厚、色彩华丽。为突出人物动态,背景描绘疏简,用线用色一丝不苟,无板滞之弊,萧疏纵逸。系当代景德镇粉彩人物装饰佳作之一。

四、新彩人物装饰

新彩人物瓷画,始于清代晚期和近代时期,虽然历史不长,至今不到一百年。但是,陶瓷艺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创作出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新彩人物画的特点,是绘画技法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不像粉彩人物画,以国画形式为表现形式。既可以用勾线、填彩的国画形式画出工笔、写意人物,也可以吸收版画、年画、水彩、水粉、油画形式创作,还可以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正由于新彩人物瓷画不受传统技法束缚。因此,人物瓷画中的新彩人物瓷画,呈现出洋洋大观,各具特色的作品。

与粉彩人物画相比,新彩人物画在构图、用笔上更灵活。多注重结合当代审美情趣,注意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为迎接建镇千年华诞,以李菊生、乐穹、龚循明等著名陶瓷艺术家创作的“老镇风情”系列作品中,有不少新颖的人物瓷画,令人耳目一新。乐穹创作的“浮梁瓷局”、“天下知名”等古代人物,精炼地表现出元、明时期的陶瓷名人,歌颂了陶瓷工匠。龚循明创作的“情韵悠悠”、“祭红”等作品,精细地表现了乡村少女和陶瓷女工的动人形象。具有装饰风格的“青花姑娘”美丽秀雅,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老镇风情”系列中的新彩、高温颜色釉人物画,填补了人物瓷画在陶瓷题材中的空白,是博大精深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史中的人物再现。

五、陶瓷颜色釉人物装饰

在景德镇陶瓷中,颜色釉、青花、粉彩、玲珑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名瓷”。“颜色釉”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将坯胎放进1300℃以上的高温窑炉中焙烧,烧成后呈现出不同绚丽釉色的瓷器。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精致优美的器物、风格不同的造型、光亮耀目的色泽,被人们誉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初上时。”

高温颜色釉人物装饰,就是用高温颜色釉作颜料,用绘画的表现手法在坯体上进行釉下彩绘,再通过高温所产生的流动变化进行创作,是现代陶瓷绘画的一种新技法。高温颜色釉绘画装饰与过去颜色釉装饰的不同之处,是把多种烧成要求不同的高温颜色釉控制在同样的烧成条件下,描绘出人物、山水、花鸟等形象。用这种方法绘制的艺术瓷,釉色晶莹明亮、浑厚庄重、风格自然,富有陶瓷装饰特色,由于彩料和底釉釉质一致,瓷胎装饰绘画后一次烧成,纹饰、色釉既鲜艳夺目,又和谐统一。

陶瓷颜色釉中的人物画要表现的主体是人,首先要面对人本身,人的所有思绪变化、情感流露都基于人的形态之上,所谓“神赖形而传”。要使自己的思想与所描绘对象的精神达到“迁想妙得”而尽其“神”之妙,首先要以形象的形貌特征为依据进行提炼和取舍。“写形”的真正目的不是为“形”所役,成为对形的“概念化”、“标本化”的摹描,而应以“形”为依据进行提炼取舍并强化其内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更强烈。其次,作为陶瓷绘画的创作者要用自己的思想、心灵去感悟,贴近对象的内在精神,即以“迁想妙得”来实现“以形写神”,达到对人物的最根本表现。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一新创作的高温颜色釉人物装饰作品《晨读》(笔筒),作品描绘了两个现代美女席地读书的神态,其一半卧低头看书,其一坐撑下颚闭目低吟。绘画中人物的“神”,是作者对于人物画面形貌之外的一种冥冥追求,人物的神韵对于鉴赏者而言,既是一种基于整体的感觉,同时又是一种极其细微的感受。从人物的认识而论,由骨架、肌肉的解剖造构而构成人的形,但是人的神韵却并不寓于骨架、肌肉的解剖结构之中,而是寓于思想、情感的活动之中。再如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章朝辉的高温颜色釉《贵妃醉酒》、《英姿飒爽》等作品中戏台成为社会的缩影和象征,戏曲形象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独特的场面、布景、戏曲的程式装扮,色彩浓艳富装饰性,造型夸张、象征。陶瓷色釉窑变色彩以及装饰性和绘画性有机地与戏曲形象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丰富的窑变色彩就像演奏音乐中的交响乐,极具想象的空间魅力。

六、结束语

创新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唯有创新,才能使艺术形象具有生命力。陶瓷人物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题材上,同样需要创新。在现代生活的基础上,吸收西画技法,把陶瓷装饰技艺与当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发挥现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使人物形象产生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