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是什么 > 导航 >

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瓷砖是什么 古代粉彩瓷器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2020-10-28

瓷砖是什么。

雍正时期,国内的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粉刺更是进入到鼎盛时期。据了解,此时的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无论是造型、技法还是纹饰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因而被称为是粉彩瓷器的代表作,也成为收藏家们追捧的朝代之一。

雍正在位期间,民间窑口和官窑发展都非常快,且生产量极大,据说当时官窑烧制的粉彩瓷器其精美度可以与珐琅彩媲美,足见当时粉彩瓷器烧制工艺有多么之高。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受以下几点影响:

一、地釉质量好

据专业人士介绍,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所用的地釉要比其他朝更好一些,这种地釉制作出来的瓷胎不仅白,而且达到了77.5%以上的亮度,专业的比例是很多瓷器难以媲美的。再加上釉上施加软彩,对白釉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让这时候的粉彩瓷器更加漂亮。

二、配制技术高

珐琅彩为什么比其他彩瓷更有名气?就因为它的配制技术要远超其他瓷器。而粉彩不同,它的颜料除了红黑之外,还有其他颜色,且在烧制之前是没法区别的,必须要在颜料配制之后试烧,合格之后才能继续彩绘烧制,不合格就只能打碎。经过二次烧制之后,色彩会微微凸起于釉面,因此,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表面都是晶莹透亮的,有的还有彩虹般的光晕。

三、艺术效果好

雍正粉彩瓷器吸收了中国绘画表现手法,整个装饰图所用的手法就和画画差不多,因此与传统五彩比起来,装饰效果差一些,但写实风格浓郁,更具情趣。

四、借鉴传统技艺

雍正粉彩瓷器虽然发展鼎盛,但并不是独创的,相反这个时期的粉彩瓷器吸收了康熙朝时期的粉瓷制作工艺,并进行不断的完善。比如造型画面统一、白釉与粉彩色料统一,借鉴传统题局、印章、书画、底款等,这些都让雍正粉彩瓷器的艺术感更强烈,效果更好,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手段,并给雍正粉彩瓷器带来新的发展。

现在,清三代时期的瓷器是收藏家们极为追捧的对象,很多人都以能收藏到一件清三代瓷器为荣。而雍正时期的瓷器不仅制作精美,且独具特色,因而备受喜爱,市场价格也非常高。不过,正因为如此,赝品也很多,藏家在收藏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可靠渠道购买,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以免吃大亏。

雍正粉彩瓷器精品鉴赏:

1:清雍正粉彩福寿纹碗,尺寸:直径14.4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4,950,000 ,成交时间:2011.11.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直口,弧壁,深腹,圈足。粉彩装饰,盘内外壁绘桃蝠纹,一株枝繁叶茂的桃树,盘根错节,由碗外壁弯曲盘内,粉花绿叶,六枚嫣红熟透的硕桃悬挂枝头,五只红蝠展翅飞舞。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清末陈浏《陶雅》记有:“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蝠桃图为清代瓷器装饰典型的吉祥图案,粉彩器常有绘制,雍正、乾隆两朝均有烧制,画意内容相同。硕桃取“寿”之意,“蝠”与“福”谐音,五只蝙蝠装饰,寓意“五福临门”、“五蝠捧寿”之意。雍正器有绘六或八枚桃纹,多绘有八桃,乾隆时期常绘九桃,故有“雍八干九”之说,雍正装饰桃纹器物,有盘、碗、橄榄瓶、天球瓶等。此类福寿纹器应是万寿节的用品。“过枝花”是瓷器纹饰的一种特殊构图方式,这种内外壁或器身与器盖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似花枝越过墙头,故称为“过墙龙”、“过墙花”,装饰技法新颖别致,有独特艺术风韵。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过枝花画法“成化开其先”,但传世器未见成化时期的器物。目前传世品以康熙朝斗彩“御赐纯一堂”款凤竹纹碗为最早。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有过枝花卉、花果及龙纹等。道光、光绪时期有过枝葡萄、懒瓜纹常见。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迅猛发展,雍正粉彩由玻璃白在彩绘画面打底,用传统绘画中国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色彩丰富,以娇艳柔丽名重一时。粉彩装饰图案丰富,纹饰有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等。造型精巧玲珑,胎体轻薄,釉面莹洁细润,敷彩新嫩,纹饰绘制精工,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色调清丽淡雅,清新隽雅,为雍正粉彩器的上品。正如陈浏《陶雅》评论雍正窑器有:“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盆娥细。睫有耸毛。且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2: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尺寸:50.5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HKD 12,942,400 ,成交时间:2004.10.3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清雍正粉彩团花蝴蝶纹碗,尺寸:直径13.3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9,945,000 ,成交时间:2000.04.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0春季拍卖会。

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4:清雍正粉彩过枝“群芳祝寿”纹大盘,尺寸:直径50.6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9,640,000 ,成交时间:2006.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5:清雍正粉彩福禄寿观音瓶,尺寸:高25.6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但其瓷器质量高超,彩釉品种空前丰富,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珐琅彩,以及各种颜色釉瓷。釉上釉下彩绘,高低温色釉无所不备,唐英《陶成纪事碑》记雍正彩釉达五十七种之多。其粉彩、珐琅彩、色釉及仿古瓷的艺术成就最高。器物造型丰富,圆、琢各式具备,制作精巧。器形俊秀典雅,瓷质莹润,胎薄体轻,胎质洁白。装饰纹样繁多,美不胜收,图案精美细腻,构图疏朗明快。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始创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它以柔和细腻见长,有别于五彩的强烈色彩,又称为“软彩”。彩料中由于掺入铅粉,绘制时用分水法冲淡其色调,具有粉润秀雅的艺术风格,它善于表现形象的质感,对花叶蓓蕾、翎毛花卉的描绘十分工细,并使图案有阴阳向背的效果。粉彩器在雍正时期已成为彩瓷的主流产品,其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绘制精湛。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施彩柔丽,构图疏雅简洁,纹饰纤柔,绘制工细,画风深受恽南田没骨法的影响,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误蝇欲拂……”。陈浏《陶雅》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的评价。此件粉彩福禄寿三星观音瓶,圆口束颈、丰肩敛腹,下承圈足。线条比例之和谐如观音玉立,令人有不能妄加增减一分一毫之感。此式观音瓶创烧、流行于康、雍之间,器形隽雅高贵,釉面素洁温润,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设计甚得天然意趣,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与粉彩福禄寿三星图的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为雍正时期内府花器的上品。清代瓷器装饰多吉祥图案,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鲜明时代特征。此类福禄寿纹瓷器应是万寿节(皇帝生辰)特品,十分稀有,目前粉彩观音瓶类雍瓷,仅见香港苏富比2007年拍品“清雍正 粉彩灵芝‘寒山子一团和气’圆撇口瓶”。此器形制优雅,釉彩浓淡相宜,构图疏密有致,纹饰寓意吉祥,保存完好,为雍正粉彩瓷的上乘佳作。陈浏《陶雅》有:“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的赞誉。

6:清雍正粉彩花卉纹六棱碗,尺寸:直径22.2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9,065,000 ,成交时间:2000.04.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0春季拍卖会。

六字篆书款

7:清雍正粉彩御鹿仙人图小盌,尺寸:10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7,520,000 ,成交时间:2015.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粉彩御鹿仙人图小盌,生动描绘鹿上寿老,回眸笑望随从,讨喜迷人,乃雍正早期粉彩瓷佳作,珍罕至极。仙人粉红彩袍,施彩厚凝,略透明,为釉上彩创新发展之成果。以矾红轻细勾勒仙人轮廓,对比随从青春样貌,更显其慈爱胸怀。鹿身皮毛细巧精绘象征高寿,寿老羽状腰饰寄意仙气超凡。雍正一朝少见人物纹饰,然绘人物时多在素地上作简雅构图,呈现雍正瓷内敛雅蕴之质。康熙一朝始研发粉彩色调,于雍正时到达颠峰,净白素地尤能突显缤纷多貌的釉上彩。自传教士传入玻璃白彩,匠人运用其不透明特性,调出釉上彩深浅万变之色调,造就粉彩瓷自然美奂效果,此乃前所未见。试比较一件人物图梅瓶,绘一老者与鹿相望,亦书雍正三行六字款,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香港,1999年,图版50,同录还有一件粉彩仕女对弈图瓶及人物图提梁壶,图版51、54。

8: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贵”花卉纹碗,尺寸:直径14.6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0 ,成交时间:2018.11.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

碗敞口,斜腹,圈足。外壁主体绘有两朵交叠掩映的粉红色牡丹,娇艳欲滴;玉兰花枝伸展至一侧,或含苞,或盛放;枝叶中间有浅橘色的雏菊,甚为可爱。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雍正粉彩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层次丰富多变。雍正皇帝对瓷器制作、设计讲究严谨,雍正朝宫廷作坊中凡有花卉题材,均是工笔写真,形神具佳,气韵清雅脱俗。盌上所绘之牡丹、玉兰、雏菊,色彩淡雅逸丽,运笔自然流畅,层次清晰,阴阳向背,栩栩如生,为雍正一朝粉彩器的代表作。碗上花卉组成“玉堂富贵”图,寓意吉祥。“玉堂富贵”图多见于雍正朝粉彩器上。汉代皇宫有“玉堂院”,后世以“玉堂”指翰林院,“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的意思是为高升指日可待。“富贵”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指富裕而显贵的意思。后世以玉兰花象征玉堂,牡丹花象征富贵,这两种花卉借喻“玉堂富贵”,祝愿职位高升,富裕显贵。

雍正一朝粉彩碗上的花卉纹饰各异,然结构大略相同。一般都为一枝主干上生出不同品种的花卉,覆盖碗周的四分之三,间有蝴蝶或蜜蜂盘桓于其间。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广彩瓷的特点是什么?


广彩瓷的特点是什么?广彩瓷始为中国明代的广州三彩,以后发展为五彩,并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彩瓷吸取了民间优秀的工艺图案和戏剧艺术的舞台装饰手法,具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1514年广州瓷器首次传到葡萄牙。17世纪是广彩瓷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

当时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坯运到广州后,根据外商的需求加以彩绘,再经700-750℃烘烤而成。这是一个专为外销而生产的品种,因而纹饰更多地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曲曼妙的线条迎合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情趣,不少作品体现出浓厚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图案纹饰有花鸟、人物、纹章、风景等等。早期色彩以红绿为主,金彩较少。嘉庆以后色彩增多,大量使用金彩。

广彩瓷器的器型主要有餐饮用具,包括各种碗(汤碗、调酒碗、冰碗等)、盘、壶(茶壶、奶壶、咖啡壶等)、杯、烛台(用于餐桌装饰和照明)、果盆等;也有一些成套的餐具或咖啡具、茶具、奶壶等;以及陈设用器,如瓶、花盆等。纹饰题材有徽章纹、人物纹、花鸟纹、风景纹、动物纹等。

徽章纹瓷器又称纹章瓷,是由欧美国家的皇室、贵族、社团、城市、军队首领等把象征或代表自己权力、地位、身份的徽章图案烧制于定做的瓷器上面,作为自己独有的标志。纹章瓷主要分为名人徽章、机构或公司徽章、省城徽章、军队徽章。名人徽章多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定做,省城徽章多由荷兰、美国定做,机构或公司徽章主要由荷兰、美国定做,军队徽章仅见于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印度的某些部队定做。根据国内现有的出土资料来看,景德镇出土的明万历末年青花纹章瓷碎片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纹章瓷实物资料。但也有一种说法,最早的纹章瓷是现存葡萄牙的一件青花徽章纹玉壶春瓶,是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ManuelI1495-1522年)定做,其徽章是带有他姓名的浑天仪,寓意他将控制全世界。无论如何,最早的纹章瓷是在明晚期时由欧洲人向景德镇定做的青花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乾隆以后景德镇已很少见这类瓷器。而广彩的徽章瓷在乾隆、嘉庆时产量较大,主要还是由欧洲人定做,美国人定做的广彩徽章瓷出现在十九世纪以后。徽章图案一般放置于盘子的内中心,也有的放于边饰的中心位置,或碗、瓶的外腹部中心。也就是说,以它为主要纹饰,周边再附以其他边饰。

人物纹有中国人物和西洋人物两大类,是广彩瓷器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中国人物图一般人物较多、气氛较热闹,有家庭生活、宴乐、祝寿、郊游等场景,人物多绘汉装,少数绘清装。西洋人物有花园春游、神话故事等题材。花鸟纹也是广彩瓷器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包括有花无鸟、有花有鸟、花蝶、花鸟蝶等图案。风景纹有中式风景和西洋风景两大类。中式风景有山水、庭院、航船以及写实的十三行图等等,西洋风景有远景或近景的城堡、庭院等。动物纹较少,主要有鹿纹,也有少量龙凤纹。广彩的鹿纹与景德镇青花的写意鹿纹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写实的笔法把鹿的体形、肌肉和机敏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广彩装饰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用色、纹饰内容三个方面。

在构图方面,嘉庆以前有构图丰满和疏朗两种特点并存的现象,道光以后,则基本都是以丰满为主,较少留白。无论是构图丰满还是疏朗,厂彩瓷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边饰和开光(广彩行业称“开斗方”)的运用。广彩瓷器的边饰非常丰富,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龙风纹、龟背锦纹、锦地开光纹(内绘山水或人物)、开光纹、各种带状图案纹等,各种碗、盘、杯、壶、瓶等器物都非常注重边饰的使用。广彩瓷器的开光,在道光以前与景德镇瓷器的开光比较接近。同治、光绪以后流行的开光是以大红、大绿绘带状花蝶图案作十字开光,开光带的边缘饰以连续的C字形花纹,在开光内再绘人物或花鸟图案。有的构图遵循对称的原则,而有的则故意采取不对称的画法。广彩纹饰的这种线条繁复、浓彩厚涂的特色,应该说与十八世纪欧洲社会的洛可可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洛可可(Rococo)源自法语洛克(Rocaille),是一种用贝壳或鹅卵石做成的装饰,常用于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人造山洞或花园,后来传入法国。作为一种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绘画、建筑和雕刻风格,洛可可的特征是连绵的叶形花纹,过度地使用卷曲和自然的形式,制造轻柔、精致、优美、高雅的格调。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使用C形和S形曲线,以及贝壳或其他自然物体的线条作为装饰。洛可可风格于十八世纪率先在巴黎兴起,成为遍及建筑、装饰、美术、音乐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艺术风格,并迅速从法国宫廷蔓延到欧洲各地,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股时尚之风之所以能迅速蔓延,也与当时欧洲的政治形势不无关系。

经过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和新教改革后,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神权统治大为削弱,宗教的束缚也大为松弛,各国君丰逐步把昔口掌握在教会手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现实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中。商业的繁荣使富人阶层、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他们热切希望以财富融入上层社会,由此而导致了享乐之风的蔓延。此时虽然仍是君丰制,但民主的思想和个性的追求逐渐在社会各阶层渗透。此时追求轻松、享乐和个性化成为时代理想。

法王路易十五曾说出“在我之后管它洪水滔天”,“现世一周的享受胜过死后八百年的荣耀”等“名言”。洛可可风尚以优雅、轻柔、华丽、欢快为特质,充满了畅快和享乐的艺术效应。而这种艺术风格也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从流行于欧洲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形式蜕变而来。巴洛克艺术同样大量使用藤蔓般的曲线,尊崇的是对称的原则,但它在专制制度下体现的是严肃和拘谨,蜷曲的蔓藤所表达的情感是痛苦的扭曲。洛可可艺术从巴洛克艺术中继承了曲线的运用,但尊崇的是不对称原则,各种线条体现出优美流畅、欢快淋漓的精神内涵,反映出宽松社会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广彩瓷器的纹饰构图会有对称与不对称共存的怪异现象。

广彩瓷器绘画以浓彩厚涂为特征,这或多或少是受了西方油画的影响,使它与效仿中国画的青花瓷、粉彩瓷大相径庭。虽然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但又因融入了西洋绘画技法而与五彩瓷区别显著。广彩的用色以红、绿、金、麻色(用红与黑色调配而成,根据需要可调出酱、褐、棕、橙红、橙黄等深浅不同的色调)为主。全红(仅见干大红,即景德镇的矾红。胭脂红可能因为太鲜艳而不适合全器使用)、全绿或全麻色的器物偶有所见,但更多的是各种色料互相搭配使用。岭南地区四季如春,花红叶绿、花繁叶茂是岭南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广彩瓷器在用彩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十八世纪销往欧洲为主的广彩瓷中,麻色的运用尤其突出。麻色或单独使用,或加金彩,或与其他色料搭配使用,所占比重不小。建筑物的墙面、柱子通常都用麻色以工笔细线一点点挑画,使其阴阳面和立体感更为凸显(景德镇五彩或粉彩均使用色块平涂和渲染的方法)。而康熙晚期至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外销瓷中,类似釉色的酱釉或芝麻酱釉瓷,尤其是外酱釉内青花的瓷器也大量销往欧洲。可见,欧洲人对这种棕色系的暖色调是情有独钟。它给人们带来的是温馨、惬意的视觉效果,与洛可可风尚的欢快、轻柔之风不谋而合。

进入十九世纪,广彩的主要外销对象从欧洲转向美国,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导致了广彩瓷器以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风格的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到了清末民初,岭南画派的画家们开始介入广彩瓷器的创作,在广彩绘画中融入中国画的技法,使广彩画面中出现了类似浅绛彩和新彩的特点。这种探索为广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彩因是外销瓷,因而其纹饰内容极具个性:一方面它因中国元素而吸引追逐中国趣味的西方人,另一方面又融入西洋元素来迎合西方品位。因此它的纹饰图案既有着一定的传统模式,又因不同的外销订单和外销市场而式多奇巧、岁无定样。就技巧而言,广彩较之景德镇彩瓷更多地借鉴西方绘画技法,明快的色调、写实的笔法、透视法的运用、阴阳面的表现都令它与传统彩绘瓷大为不同。就内容而言,仍以充满中国传统风格的花鸟纹和人物纹为主流。

花鸟或花卉纹,在中国古陶瓷中有花开富贵、生机盎然、喜庆吉祥的美好寓意。尤其是花蝶纹在广彩中大量出现,因为蝴蝶的发音,在广州话中蝴与“福”谐音,蝶与“耋”同音,因而寓意福寿与富贵。在十九世纪以后的广彩瓷器中,比较流行一种花鸟图案布满器身,画面基本不留白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手法在景德镇粉彩瓷器中也有出现,创烧于乾隆,称“百花不露地”或“万花锦地”,而在广彩中还有一个动听的叫法——探花及第(地)。这类纹饰更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广彩瓷器在绘花鸟纹时,较之传统的景德镇瓷器画风更为写实,笔触更加细腻,并且增加了曼妙曲线的运用,这些都是西方绘丽技法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所致。广彩瓷器的人物纹与明末清初青花瓷的人物图纹己大不一样:后者是基本上每个都有实际内容,描绘的是戏剧故事、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等,或是表现文人避世清高的高士图。而前者是不一定有实质性内容,只是家族宴乐、祝寿贺喜、书画棋琴、春游休闲等画面,完全没有康熙瓷器刀马人的严肃与激扬气氛,而是以轻松、休闲、欢快的世俗生活场景,既体现了中国民众的生活理想,也迎合了洛可可风尚轻松享乐的精神追求。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宋代的哥窑在后世受到人们的青睐,元、明、清时期有许多模仿者,他们有自己的风格,被称为仿哥窑。虽然它们的生产工艺无法与宋代哥窑相媲美,但它们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你知道哥窑生产出来的瓷器都有哪些明显区别于其他陶窖制作出来的特征吗?

1、元哥窑

元代瓷器一般粗糙,瓷体一般厚而松,哥窑产品的胎体厚重,胎体是松散的灰黄色,即使是那些比较小的瓷器也缺乏灵活性。釉面装饰多为浅灰白色,釉质薄,浑浊沉闷,仿佛是火候不够的感觉,且含有一定杂质,釉面不均匀、不干净。裂细纹片,开口较乱,色调不清,缺少宋代哥窑那种开口自然明亮、整齐的效果。

1996年,杭州老虎洞中出土了一些遗迹,老虎洞遗址可分为三个时期:南宋、元初和元末。其中,南宋遗物为修内司官窑,而元初、元末的主要遗物仍与官窑瓷器外观相似,说明元代老虎洞继续生产仿制官窑物品。

元代晚期,有一种容器与流传下来的哥窑非常相似,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就其中使用的一些化学物质来说和原先的哥窑是一样的。都有有浅灰色,深灰色和黑色的胎色,釉色多为蓝灰色、粉蓝和天蓝色。

2、明初仿哥窑

明初,与元代相似,南京沐英墓出土的双耳长颈瓶,有月白釉、薄釉、开片,上有紫黄褐的釉色。器具多为外倾和不规则倾斜设计。扬州博物馆还收藏了从明墓出土的同一对文物,这些物品的釉面与南京明故宫和凤阳明皇陵的釉面相同。

3、明永乐仿哥窑

永乐时期,仿制哥窑是景德镇皇家窑厂的一项新工作,它具有白胎轻、釉色白亮、裂纹大等特点。看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永乐青花漏管,漏管是哥窑的风格。

4、哥窑

最为关键的特点就是生产出来的瓷器有釉面开孔的现象,原先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而后来人们对其裂开规律有了掌握后,故意让其开裂,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宋代哥窑釉光彩夺目,釉面分为厚线和薄线两种。术语“冰裂”通常被称为“金丝和铁丝”。

哥窑瓷有紫色的纹路,质地薄,此外还有油灰色、米色、粉蓝色三种釉料,表面布满裂纹。这是哥窑最重要的特点,如果是没有薄膜开口和金丝铁丝的话就不是哥窑了。

清代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瓷器的特点是什么?1、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雍正时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则显规整,工艺复杂。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例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2、胎体,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例如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瓷器露底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底,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常常以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5、款识,清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雍正时期楷,篆并用,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还有少量楷书款。道光时期多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玻化砖是什么 玻化砖特点是什么


玻化砖是什么?玻化砖特点是什么?装修建材种类繁多,有业主了解到玻化砖,但是不清楚玻化砖到底是什么样的,玻化砖有什么特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玻化砖和玻化砖特点,让大家对玻化砖有更多的了解。

玻化砖是什么?什么是玻化砖?

玻化砖是抛光砖的一种,与釉面砖在家装市场上的地位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因为抛光砖的一大特点就是硬度强与其他瓷砖,可以说抛光砖是所有瓷砖中硬度最强的,而玻化砖作为抛光砖中硬度最强的一种,自然其实力不可小觑。玻化砖经常被用在卫浴空间或者厨房,就是因为玻化砖的另外一个优点,防滑性能。对于家有老人的家庭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玻化砖特点是什么?玻化砖的特点:

1、色彩艳丽柔和,没有显著色差。而自然花岗岩因为成岩时间、岩层的深浅不同色差较大。

2、高温烧结、完全瓷化生成了莫来石等多种晶体,理化性能稳固,耐腐化、抗污性强,历久如新。花岗岩因为自然构成,成材时间、风化程度等不尽相同,导致致密度、强度不一,运用两年后逐步失去光泽,外表磨损粗糙,难以清洁,影响雅观。

3、厚度相对较薄,抗折强度高,砖体轻盈,建筑物荷重减少。而自然花岗岩强度较低,轻盈,增添了建筑物的荷重,且会给运输、铺贴等过程带来一系列的艰苦。

4、无有害元素。花岗岩是自然矿物,长期埋藏于地壳深处,未经高温烧结,故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如长期接触会有害身材健康。

宣德瓷器款识的特点是什么?


宣德瓷器款识的特点是什么?“年款”是从明朝开始兴起的一种在瓷器上印上帝王年号的艺术形式。明代年款大体有两种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无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窑瓷器上以青花、红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题写的年款,有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椭圆、莲瓣等边饰。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宣德款遍器身”的说法。

宣德款的常见笔迹特征

字体写法不一,风格多变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

寄托宣德款的时代特征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也是对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特征的研究。

仿宣德款自明代正德开始,字体不如宣德款遒劲,显得方正宽博。具有正德款写款特征。明正德仿宣德官窑制器,因为“年”字的书体是正德的特色(虽然不是绝对),但“年”字的真款第四笔一小平右点,在正德瓷器上常书写成一小横。万历民窑青花仿款,笔画豪放跌宕,青花双圈紧靠圈足,线条无力松棉。“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造”青花楷书款多为明正德、天启、崇祯等朝寄托款及后代仿制。“德”字“心”部加一横的,基本可以断定为后代仿制。至于部分仿宣德款较为成功,是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处理,字体的特征、书法,都极忠于原器,所以鉴定时如不注意其制作、造型、纹饰及釉色等项,即易鱼目混珠,被蒙骗过去。而正德以后,至民国大肆仿造。其款识带康熙楷书款风格为最多见。

从写法看,字大而工整,字间布白舒展。不象真器款识,字有大小的不同,倚斜之势的六字双行,常显高低错位之分。康熙楷书仿款,双圈青花粗细浓淡一致,首尾无明显的接笔痕迹。“大”字的撇画横笔以上出头过于长;“明”字月部第二笔横、竖、勾转折处,具有宋体的外拓性;“制”字下“衣”竖提后直接写捺,或者“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连接一线;万历或者康熙有的仿款,楷书笔画不同真款横竖粗细大致相同,而显示出横细竖粗特征。在仿宣德青花款的发色上,康熙青花瓷器因施釉方法采用了吹釉工艺,釉面薄,青花发色浓艳明丽,不见了铁锈结晶斑。至于后贴款的鉴别方法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不仅仅是对一个朝代的写款特征作研究。而是因为历代对宣德瓷器的追捧,使的我们对它进行研究的同时,可以兼顾了解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的特征。仿品的款识往往带着时代书写风格,不是显得字间结构软弱无力,就是体现不出宣德本朝的那种书法韵味。如果我们牢牢记住各个朝代款识最典型的书写青料(或彩料)的深浅、浮沉的呈色变化,和其习惯性写法以及款识的内容、排列格式、字体结构的演变规律,便可以结合器物本身的年代特征,来考虑是否后朝仿前朝,或正处于朝代交接之际,存在着专人延续写款的情况了。虽然说眼下仿制的风气非常猖獗,制作一件宣德瓷器似乎也并不那么难。但是假的总归是假的,它们总免不了有“过”或“不及”的毛病。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年款的书写真伪仍不难发现其间的差距,瓷器的“真”、“伪”鉴别也不出例外了。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冰裂纹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冰裂纹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冰裂纹又称开片原,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陶瓷烧制工艺,属于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那么冰裂纹瓷器的特征特点有哪些?

冰裂纹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其中,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只要是收藏者都知道在中国千年的文明中宋代官窑瓷器一直是艺术品职业中的风向标,不管什么层次的买家对于宋官瓷器的热爱那是史无前例的,每一件官窑瓷在拍卖中的表现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那么怎样分辨官窑瓷器的真假的,接下来我们基正本解析宋代官窑瓷器。

1、器型和概貌:宋代外型。大多用来祭祀或摆设,也有有些日用百货。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支配)釉也不太厚(0.8毫米支配)适中型等。釉色缤纷。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简略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运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有些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支配,薄者3毫米支配。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格外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现已说得很了解:“澄泥为范,极点精巧”,即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格外细腻精巧。而澄泥,格外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3、釉层和釉质: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榜首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不见,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榜首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表面上,有如酥光润泽,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即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榜首、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格外是有些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充溢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斑斓,擦不掉,这是因为釉中含有玛瑙因素,在汝瓷中也有此现象。以上凡釉层厚者,均是经屡次施釉烧制而成,其难度极大,因烧制中厚釉屯留很困难而易流散,今天我们所见的一些精品其釉厚如凝脂般光润,格外是其呈现出的如玉似腊的酥光宝晕效果,是后世仿品无法做到的。

4、釉色:因两宋窑口多而不一样,颜色缤纷复杂,粉青、虾青、米黄、蜜腊黄、碧绿、月白等色居多,其间以粉青、米黄、蜜腊黄、碧绿等色最为引人。以上各色中,都有或深或浅的颜色品种。另还有其它多种颜色。

5、开片:分大开片、小开片,有大器小片者为贵,小器大片者为奇之说。详细分三种,榜首种为开大小片,即藏家所说的文武片,即在同一器物釉表开大小两种纹片,大片很大且稀疏,小片很小而会集。开片的角边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或三边、四边、五边、六边,构成没有规则的不等形。开片的边曲折回旋多改动,开片的角或钝或尖形状各异。第二种为全大片、全中片或全小片,开片大小相差不太大,开片角边情况同榜首种(此第二种开片情况可以布满器物全身或大部)。第三种为开冰裂片(类似冰或云母层层开裂)、百圾碎片,归于纹片较小面积差不多琐碎且光泽感强的一类(从近年出土遗存和传世品看,其间有一些较特别的明显带有汝窑性质和宋官窑特征的冰裂纹、百圾碎纹器物,被藏界借称做汝官窑瓷。官窑中的汝官瓷同大众熟称的汝窑中的汝官瓷或官汝瓷不一样,这种叫法不一定适合)。这类器物釉层比一般汝瓷稍厚一点,带有一定光泽和略微透明度,胎色为香灰,烧制方法也是支钉或垫烧,裹足或露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是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