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提梁壶为啥比普通壶贵

提梁壶为啥比普通壶贵

古代瓷器壶 古代瓷器毒酒子母壶 古代龙柄瓷器鸡头壶

2020-10-31

古代瓷器壶。

许多资深茶友最喜欢的就是紫砂壶,这种传统茶壶从宋代时期就已经被人们所用了,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口感醇厚,茶香悠长,一直深受好茶者的喜爱。而紫砂壶中又以提梁壶最贵,它外形精巧,壶身上有三足半月形提梁,价格比起普通壶要高出很多,更在拍卖会上以1782万的价格成交。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提梁壶为什么要比普通壶贵这么多呢?

首先,提梁壶不仅历史悠久,还深受很多历史名人的喜爱。比如东坡提梁这个传说,就直接将提梁壶和苏东坡扯上关系了。苏东坡也成了它的“代言人”。这个故事说的是提梁壶最初是出自苏东坡只手。那实际情况是否就是这样呢?苏东坡是宋代时期的大文豪,四川人,官场失意之后回到宜兴,在蜀山一带住了下来,据说苏东坡不仅是个文豪,而且他还是个资深茶客。

关于苏东坡如何把提梁壶制作出来的说法有好几个版本。其中一个说的是,有一次晚上苏东坡的书童拿着灯笼给他照明,他看到灯笼的体形受到启发,便用灯笼的形状制作了一把提梁壶。当然,这只是传说,真实性存疑。可就是因为有这种传说,给提梁壶的来历带来了一种传奇的色彩,无形中抬高了它的身价。

其次,提梁壶有着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东坡提梁只是个故事,但是吴经提梁就是一个有迹可循的壶款了。吴经提梁的风格与明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壶器风格非常相似,尤其是提梁上的形式,与明代的家具线条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

另外吴经提梁的壶眼根部上的柿蒂纹也与明朝一些家具的纹理相同。足以看出吴经提梁是非常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吴经提梁比起其它壶款更具实用性,在炉上煮茶时能够发挥不烫手的优势,所以吴经提梁又间接地抬高了提梁壶的身价,让提梁壶与普通壶比起来更具有历史厚重感。

提梁壶家族中还有旭茂提梁,这种提梁壶的做工最为精细,造型设计大胆,壶身硕大,提梁大而有力,很有层次感。而真正让提梁壶在价格上“突飞猛进”的原因,是在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提梁壶也随着时代的需要慢慢改良。这时候,提梁壶经过顾景舟大师的多次改进,在壶口和壶身设计上做了非常大的提升,壶身变得刚柔并进,线条非常严谨,整体看起来端庄大方。

提梁壶的提梁也开始变得富有美感,壶身与提梁之间也开始注重空间对比,新颖之中透着厚重的古朴韵味,深受国内外藏家的喜爱。“景舟提梁”曾在2011年以1782.5万的价格成交。所以,提梁壶的贵,不仅有它的历史原因,也有名人效应、设计山的原因。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提梁壶寓意是什么


自神农时代以来,中国茶文化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人爱茶,制茶,品茶,对茶要求极高。随着茶文化的逐步发展,各种饮茶所用的器皿也应运而生,提梁壶便是其中一典型代表。提梁壶自问世以来便备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富豪乡绅亦或是文人墨客都喜一边饮茶一边吟诗作赋。

提梁壶作为是紫砂壶里非常受欢迎的一类,除了外观清新淡雅,古色古香以外,其吉祥安康的寓意也深得人们喜爱,那么提梁壶到底具体有什么寓意呢?接下来,将和各位藏友来共同一探究竟。

在介绍提梁壶寓意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对提梁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梁壶有很多种类,有身筒圆润丰满的大彬提梁、圆中带方的雨露天星、朴素简洁的提壁等等。外观上提梁壶看似线条简单,实则线条衔接流畅,壶体比例协调,非常灵动精美。

提梁壶的壶身刻有书画、文字,还有贴花、浮雕,其内容基本都是描述身边故事,元素囊括了宗教、礼法等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方面,使壶器不再单调,更显别致,很多著名的文人、画家都会在上面留下大作,使其更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提梁壶一直深受中国百姓的欢迎。

提梁壶上不同的书画一般具有不同的寓意。例如有些提梁壶上镌刻有祥云,此乃象征平安,长寿。为人们所熟知的如意提梁壶则表达是一种对美好生活殷切的期盼。另外一些提梁壶上吸收了不同宗教,名族风俗乃至礼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瓷器进行巧妙的结合。

除了提梁壶上的书画有不同的寓意之外,提梁壶的造型也值得深究,其中如意提梁壶具有彩虹形状。彩虹,顾名思义代表着风雨之后终究会迎来光明。旨在告诫人们遇到艰难险阻,不要轻易言弃,或许在某个时刻会遇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中国作为是一个传统大国,有着丰富的上下五千年文化,喜好用具有吉祥寓意之物来寄托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翼,这也是提梁壶在中国瓷器几千年发展之中一直能深得人民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战国原始青瓷龙柄提梁壶


笔者由于爱好原始陶瓷器的收藏与研究,数十年中看到数不尽的各朝各代形制各异的古陶器和原始青瓷器。但是,当我看到这只战国的原始青瓷龙柄提梁壶(见图,高19厘米,围径63厘米),似乎又一次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令吾意与古会,情思难返……因为战国以后的各种提梁壶我见过不少,但是像这样可称之为提梁壶先祖的美妙无比的器型,真的让笔者又一次油然而生出对先人工匠的敬重之意。

原始青瓷或称“原始瓷器”,也称“釉陶”、“青釉器”等。瓷器原始阶段时的制品,一般认为产生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制品的胎体含铁量在2%左右,经过人工施釉,在1200℃左右的高温中烧成。器物大多为尊、卣、簋、壶、豆、罐、鼎、杯、盂等盛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部分钟、錞等仿青铜礼器。原始青瓷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都有发现。经化验后证明,这些原始青瓷的瓷胎系用高岭土烧制而成,瓷釉光润,多施在器表及口沿内,器内施釉的少见。其釉为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法,也有手捏和泥条盘筑法成形的。从瓷器的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及物理性能看,已具备瓷器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比较低,原料粗糙,杂质多,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差,胎体颇多裂纹、变形,像图中这只提梁壶这样造型规整的器物并不多见。这只战国原始青瓷提梁壶是当时流行于贵族阶层的一种酒具,虽说装饰略少,但外形上运用了简洁流畅的曲线,圆满古拙的器身上是一条纤细方形青龙为提梁,向人们展示有器型(壶身)、有线条(提梁)、有神光的威严,有艺术的夸张,视觉上整体稳重又不活泼,给人以精神与艺术的双重享受,实为一件值得珍藏与欣赏的古代艺术品。

从一只只原始青瓷器那庄严稳重的造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铜器强劲有力的阳刚之美,又不乏泥土细腻温和的柔美之秀。虽说几乎没有什么纹饰装扮和繁琐的工艺,但是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稳重得体和高贵大方的气质,那疏朗自然的片片积釉,那意趣横生的斑斑点点,那纵横驰骋的釉色流淌,是否像中国画中大写意酣畅淋漓的泼洒?

这只原始青瓷龙柄提梁壶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自然天成”的朴素艺术特征,它的美是内在的,现代的仿品无一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无论作仿者的技艺如何高超、悟性何等突出,也无法真实并准确地再现那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思想精髓和自然纯朴的个性。它鲜明的特征证明,它只能属于那个时代。

明代瓷器贵比黄金,原因何在?


明代瓷器贵比黄金,原因何在?

相比较三十年前,明代瓷器的涨幅远远落后清三代官窑,并且珍稀瓷器货源太少了!

此前明代瓷器一直被市场低估,但将会是市场下一个重点。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北京故宫藏

宣德青花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它与永乐青花一样是继元代之后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髙峰期,

历史上将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并称为黄金时代。

明永乐青花 荔枝纹 扁壶

由于永宣青花从纹饰、造型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且难以区别而又有"永宣不分"的传说,

事实上两者之处在时代特征上稍作细致观察,还是能夠分清的。

宣德青花瓷的清新雅丽、质朴率真的艺术风格,

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含蓄而豪迈的民族气质,对它冠以国瓷是当之无愧的。

明宣德黄地青花花卉盘

宣德青花瓷以其共同的个性深受保藏爱好者的喜欢,报价涨势如火如荼,涨幅简直难以估算。

在近几年保藏界,宣德青花瓷独领风骚,报价也一路走俏。

而业界不得不提的是,

2005年一件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在香港苏富比以964万成交;

2006年一件明宣德青花赶珠云龙纹盌在香港苏富比以1200万成交;

而在2017年苏富比春拍,一件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六千五百万港元起拍,没多久便突破一亿港元。最终由一位电话委託买家投得,于二亿零二百万港元落槌。

可见永宣青花瓷的保藏价值之高,一向遭到买家的追捧,行情可谓一直不衰。

2013秋拍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风头占尽,

该拍品于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以六千五百万港元起拍,开拍不久就被加到一亿,

最终以1.25亿港元落槌,加佣金1.4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足足抵得上半吨黄金的价格,创下明青花历史最高价。

这次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都主打明代瓷器,肯定会掀起一波热潮。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

继2013年后,明成化瓷器价格再创巅峰!

拍出高价,究其原因,

明成化在我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二十几年,加之工艺严格,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难得的精品。

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

这件绘有公鸡、母鸡领幼雏于花石间觅食“天伦”图、小如掌中物的鸡缸杯以总成交价2.8亿港币拍出,

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此举轰动一时。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

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这三朝的动乱时期(后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差一点把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毁掉。

不过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明朝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安定,景德镇官窑也重新走向繁荣发展的正规之路。

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朝为太平盛世。

明成化青花葫芦瓶

另外御窑景德镇在这个时候恢复生产,

这段时间也就成为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的青花也就成了明代青花瓷艺术的代表。

明成化青花龙纹碗

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

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

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

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

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

明成化斗彩缠枝莲纹高足杯

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斗彩瓷就创烧于这一时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发展而来,

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

明成化斗彩花卉虫草纹罐

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色”。

斗彩的制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

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所需填绘不同的彩色,

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制而成。

明成化斗彩高士图杯

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

著名的有鸡缸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和花鸟杯,

还有一种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盖罐,被称为天字罐,为成化斗彩中的极品。

明成化斗彩翼龙纹天字罐局部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卉、人物、瑞兽等,

是后代包括帝王在内的收藏界必追求的品种,对后世影响很深,并争相模仿。

明成化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

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

成化斗彩中以鸡缸杯名声最大,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一只引吭而啼,

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

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

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倍受赞赏。

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成化斗彩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

例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写到:“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

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这只价格高达2.8亿的鸡缸杯从1949年起,共有5次转手经历。

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1000元港币购得这只当时行家们都以为是假货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在20世纪50年代,它成为了伦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的藏品;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竞得者为日本著名藏家、有“小拿破仑”之称的坂本五郎;

199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品相完好的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元的天价,

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竞得者为玫茵堂主人、瑞士银行家Zuellig兄弟。

2014年4月,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第五次上拍,从1.6亿港元起拍,

最后,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电话委托以2.5亿港元的价格竟得,

加上佣金为2.81亿港元,再次刷新了中国瓷器的全球拍卖纪录,而竞得者就是上海藏家刘益谦。

从一千元到2.8亿,这65年间翻了N多倍数!

从历年的拍卖行情来看,这只斗彩鸡缸杯能够成为明瓷榜首,也在情理之中,人们对明瓷的追捧热度只增不减。

鸡首壶


出现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的—种壶式,因壶肩部塑鸡首形而得名、亦称鸡头壶、天鸡壶、罂。烧制鸡首壶的瓷窑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口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多为实用,后者是冥器。三国末年的器皿较为少见。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东晋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饰龙首和熊纹,器形优美。1972年江苏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青瓷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可知晋时称此类器形为罂。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鸡首的冠部较大,颈部细长,盘口增高。浙江绍兴南池乡尹相公山南朝墓出土一件鸡首壶,碗形口,下接细长的弦纹颈,肩部前有圆嘴的鸡首,后贴上翘的鸡尾,壶下有承盘,湖南曾出土龙柄三足壶,装饰与上述南朝墓鸡首壶相似。隋代的壶鸡首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饰。此外,还派生出羊首、鹰首或虎首壶。隋代以后。鸡首壶几乎匿迹。清代康熙时期,宜兴陶艺大师陈鸣远制有紫砂天鸡壶,直口,长颈,丰肩.肩—侧设鸡首形流,其风格与上述鸡首壶相似,是仿古作用。(见图145)

清宫的贲巴壶、藏草瓶、多穆壶、僧帽壶


流行于西藏地区的贲巴壶、藏草瓶、多穆壶和僧帽壶,清代宫廷都有仿制,清宫珍藏的这些精美的藏域特点的文物,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贲巴壶、多穆壶和僧帽壶等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有的来自生活用器,有的直接成为藏传佛教的法器。

“贲巴”为藏语音译,梵音原作“军持”。密宗《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经》曰:“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持手。”其手印图解为握水瓶。贲巴壶则从军持演变而来。在2001年8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西藏文物展》中,有一件包银的贲巴壶,是为神像和信徒本人沐浴时所用的。

多穆壶原是西藏、青海地区藏胞盛奶茶或酒的一种银制品,藏语称为“勒木”,内地称为“多穆壶”。在《西藏文物展》中,有一件达赖喇嘛曾用的象牙多穆壶,是达赖夏宫罗布林卡所藏之物。

僧帽壶因其形似僧侣之帽而得名。有人认为是外来之物,有人认为是西藏地区的茶壶,后成为藏传佛教法器。

藏草瓶,亦称“甘露瓶”。为藏传佛教用于盛水或插草,作为礼佛陈设。

这些器物地方风格明显,在清廷备受推崇,成为皇帝命烧之器。清廷所仿的瓷质品有斗彩、红彩、青花及各色地粉彩贲巴壶,三彩、五彩、洒蓝釉、黄釉多穆壶,霁红釉、红釉、白釉、粉青釉、斗彩僧帽壶,红彩和各色地藏草瓶等。

下面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代表器介绍如下:

康熙洒蓝釉多穆壶

通高44.5厘米,足径13.5厘米。壶为竹节式,器身有四道凸弦纹,一侧为弯流,另一侧无柄,上下有两个凸起的狮头,嘴有孔可系带,无盖。通体施洒蓝釉,釉色凝重而深沉。

雍正粉青釉僧帽壶

高19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8厘米。上部略似僧帽,一面有流,流口与长颈二流相通,另一面有长柄,两端连接口与肩部,柄两端为如意头形,圆腹。通体施粉青釉,釉汁纯厚似青玉。外底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粉彩八宝勾莲纹多穆壶

高47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14厘米。壶为筒形,口部如僧帽状,两侧各置龙柄和凤流,盖为隆起圆台形,狮钮,圈足。壶内施松石绿釉。壶身有四道彩箍,壶外通体施白地粉彩缠枝花及八宝图案。外底松石绿釉地上有用青花书写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青花八宝纹贲巴壶

通高23.5厘米、口径9.1厘米。壶呈塔形,口与流均有盖,弯流衔接于球形腹部,下承覆钵形底座。用青花描绘,腹部为莲托八宝纹,底座为缠枝莲纹,颈部为蕉叶纹。外底青花双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为乾隆皇帝与国师修持密法时所用。

乾隆粉彩绿地勾莲纹藏草瓶

高15.3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1厘米。瓶小口,细长颈,颈下有一小扁腹,其下为大扁圆腹,束胫,覆盘式足。瓶体绿地上饰勾莲纹。底足内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是清廷赐给西藏僧侣的特别器皿,用做插草供佛。

以上这些器具,有的成为高级陈设器,有的成为藏传佛教法器,有的赐予西藏高级僧侣,无一不与雪域高原有着密切关系,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它显示出清廷对藏传佛教的尊崇与文化上的认同,这种尊崇与认同,对于联络民族感情,提高藏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起了很大作用。

紫砂壶新壶如何开壶?紫砂壶如何养壶


紫砂壶新壶如何开壶?紫砂壶如何养壶。

1、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重香气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话,都应专门有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等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随自然阴干后即可使用。

2、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烫煮一番,一则可除新的烟土味和洗涤除污后即可使用。

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泡完茶后,将茶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

4、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5、把茶渣摆存在壶内来养壶,这种方法绝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内易发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能吸附热香茶味,所以残渣剩味实无益于紫砂壶。

6、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试,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更能耐人寻味。

7、在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可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试,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又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你自然会与这把壶发生较深厚的感情。

最新:建水陶壶的开壶方法大全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

一、简单开壶

第一步,新壶入手后,先用凉水冲洗或软布擦洗;

第二步,去除表面的灰尘,内里的陶屑,和可能残留的打磨用砂;

黑砂是黑刚玉,白砂是白刚玉。

第三步,用温水冲洗,洗净后用开水冲泡,即可使用。

二、稍复杂开壶方法

用清水、牙刷洗刷新壶表面的尘灰和壶内里的陶屑,切记不可使用任何洗涤剂和消毒剂。

把壶放到平底锅的温水中,然后用小、中火把温水煮沸,沸腾5分钟后放入茶叶,最好是你准备这把壶喝什么茶就用这种茶叶,可用等级差的茶叶,茶叶量1-3两,放入茶叶等待10分钟后就可熄火。

待熄火冷却5分钟后可再次点小中火将此茶水煮沸,茶水沸腾15分钟后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10分钟。然后再点小中火重新煮沸茶水,待煮沸15分钟后,将壶和茶水一起冷却3-5个小时。

最后取出壶用清水冲洗,用干净布擦干壶身,新壶自然晾干后即可以正常使用了。

这样开壶的好处:可使新壶泥土味去尽,这样做也可以去掉壶的炉火,同时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比较彻底的滋养,可彻底打通壶身气孔。通过这样开壶的新壶比没有进行这样开壶的壶会更加好养壶。在东北地区还可避免壶大冬天由于使用不当而出现惊破。

提醒注意:这样开壶后的壶,头6天泡茶味道不怎么好是属正常现象,这也是我们如此开壶需要达到的效果。开壶过程一直要保持水面漫过壶且不要让壶碰撞到锅壁。另外无需在开壶过程额外加豆腐、甘蔗等东西。

供春壶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年间,一个叫供春的人制作的。传说他姓龚,名供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当时和后代的许多制壶大师都争相仿制。供春壶已经名满天下,当时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应该归为供春,历代的文献也是这样的记载,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人蛮多的,我们从各个博物馆可以看到,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还有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做过仿制。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山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提梁壶为啥比普通壶贵》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提梁壶为啥比普通壶贵》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