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 导航 >

釉上彩瓷器图片及价格

釉上彩瓷器图片及价格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古代彩瓷器 斗彩瓷器鉴别

2020-10-31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釉上彩又称为“釉上加彩”、“炉彩”,是陶瓷进行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它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制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出各种各样的纹饰,然后在进行二次烧制,低温进行固化彩料而成的。釉上彩都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以及珐琅彩等多种类型。通俗来讲,釉上彩就是先烧制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的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的彩瓷,在这样的陶瓷陶瓷上进行彩绘之后放入窑内进行六百到九百摄氏度进行烘烤而形成的。

一、釉上彩的特色及朝代的发展

釉上彩绘瓷的发展历史十分的久远,考古人员挖掘出了北齐时期墓中制作非常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许多多的晋青上也有着赫彩进行的修饰,在宋代的磁州窑将这一技法发扬光大,烧制出许多的旷世杰作。

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朝五彩瓷的先河,到明朝中期、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时,五彩瓷的制作到达了非常高的工艺水准。

清朝时期所烧制出的釉上彩瓷器真正的被大众称之为“精细、美感”集于一身的五彩及粉彩瓷器了,绘画的技艺也是达到了珍贵的水平,雍正时期的粉彩从工艺上来讲略胜一筹,而珐琅彩瓷器也是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其成交价格一次比一次高,世人都称之为“稀世之珍”。

二、釉上彩的主要品种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从单色釉到多色釉、从釉上彩到釉下彩,逐步的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釉上五彩,粉彩为釉上彩,先烧成釉下彩之后直接在瓷胎上绘上图案,罩上透明釉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之后在根据其器型进行具体部位的上色,放入炉内低温二次烧制而成。

高温釉上彩是各种高温的单色釉以及白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手段,一般主要采用的是两种高温明显不同的色釉在同一器物上进行烧制,经过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因此而得名。例如:西晋晚期越窑创烧的点彩就是高温釉上彩的最早表现的形式等。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烧制过程的不同,釉上彩是只通过上釉之后放入窑内进行烧制再进行彩绘,由经过炉火烘烧形成的彩瓷,而釉下彩则是在其胚胎上先画好其图案,上釉之后放入窑内进行烧成的,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其收藏价值也是不同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仿古铜彩瓷器图片及价格


众所周知,仿古瓷器中的大部分瓷器都是价格不是很高、质量也较为粗糙、个体特色不是非常鲜明的瓷器。但有一种名中带有“仿古”二字的瓷器,却价格较高,且艺术特色极为鲜明,是瓷器品类中的翘楚,这种瓷器,就是仿古铜彩瓷器,那么,为什么这种“仿古瓷器”价格为何比别者高呢?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仿古铜彩瓷器严格上来说,并不是仿制的古代瓷器,而是一种釉彩,所以也有别称“古铜彩”,可见其端庄古雅之美态。这种釉彩底色为褐色,但不流于沉闷,在褐色之上,另有古铜色加持,增添富丽堂皇之感,间或有绿色痕迹,多为锈蚀斑纹,墨绿色低沉而神秘,有古朴之神韵亦有清贵之态度。加上仿古铜彩瓷器往往会装饰以金粉,颇为秀美,为瓷器通身的气派与底色的发挥增添了几分精致。所以尽管仿古铜彩瓷器力求烧制出如同青铜器一般的斑驳古朴效果,又不过于沉闷,有色彩的层次感与雕琢感,观赏价值极高。

当然,在清时期,仿古铜彩瓷器也不再局限于仿造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而是加入了许多创新,创造出了一批新的“仿古铜彩瓷器”。这一批瓷器有一个非常瞩目的特点,那就是“错金银”。这种技法以突出瓷器本身的釉色为目的,但辅之以金银,上下交错,有浓有淡,或辉煌如日月,或典雅如珍石,在保证原本的釉色,即褐色底色的基础上,增添了富丽堂皇的气度,可谓是将“金彩”运用得出神入化了,这种“错金银”是鉴赏仿古铜彩瓷器的一个重要技艺特点,其次就是它仿制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了。

而从烧造仿古铜彩瓷器的窑口上来说,乾隆时期的窑口出产此瓷器的较多,尤其是景德镇窑口所烧造的仿古铜彩瓷器,出品精美,即使是烧造工艺如此特殊的铜彩瓷器,也颇多变化。如前文所提到的“错金银”这样特殊的技法,就是最早又景德镇窑口创造并使用的,所以在鉴赏仿古铜彩瓷器时,若窑口为景德镇者,则可称之“精品”。且景德镇窑口所出的仿古铜彩瓷器往往极为考究细节,加之乾隆时期瓷器纹饰的大方向,所以色彩与光泽更为华丽,甚至略显“过犹不及”,这是历史因素。仿古铜彩瓷器本身的价值,体现在收藏品的价格上,仍是不逊于其它种类的瓷器的。

总的来说,仿古铜彩瓷器中的“仿古铜彩”并非指的仿制古代瓷器,而是一种釉彩,具有端庄古雅之美态,其中“错金银”是鉴赏仿古铜彩瓷器的一个重要技艺特点,若为景德镇所出者,则可称之“精品”,其典雅富丽,在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之外另有光华精美的金彩装饰,也难怪价格会比别者高了!

釉下青花瓷器图片及价格


釉下青花是属于釉下彩的一种,是瓷器釉彩进行装饰的一种,又常称之为“窑彩”。釉下彩做为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经晾干的素胚上绘制的各种纹饰,然后在加上白色的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的面釉,经过一千两百到一千四百摄氏度的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从其外观上看,外表光亮且柔和,手感非常的润滑,出现了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多种类型的装饰方式。釉下青花主要是通过使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进行作画,在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烧制成白地蓝花,例如: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就是釉下彩的最为成功的作品。

釉下青花的特征,色彩、制作方式较为特殊。

元朝的中后期时,对于青花瓷工艺掌握的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由于当时对于工匠的要求较高,烧成率较低,导致现存的至正型青花数量较少,大约在两百件左右,非常的珍贵。例如:至正十一年铭文的青花海水云龙象耳瓶,名为至正型青花,其收藏价值非常高。

明朝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其青花瓷以胎釉光润、洁净以及色彩鲜艳为主要特点,成为青花瓷发展你的主流。

清朝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以康熙年间烧制的为最佳,呈现出纯粹的宝石蓝色,尤为的艳丽且在瓷器整体上看,青花所呈现出的层次较为的丰富,浓淡相宜将中国画的渲染效果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而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时,青花瓷的成色已经不似康熙时期的宝蓝色,青花瓷烧制走向了下坡路。

釉下青花的种类以及于其他釉下彩类型的区别:

青料的种类十分的丰富,包括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和化学青料等等,各类的青料产地、颜色以及使用的年代都有着较大的区别,是鉴别各个朝代青花的标准之一;

与釉里红的区别,釉里红主要是以氧化铜为着色的元素,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施釉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例如:白地红彩;

釉下青花的发展在元朝的景德镇开始创烧,但是由于它的烧制难度较大,一直被我国古瓷视为名贵的品种,明清时期的色彩更加的绚丽,所绘制出的龙、凤、缠枝的花卉纹饰非常的多样,给瓷器增添了一分亮丽的色彩。

釉下青花虽然烧制难度较大,但是烧制成功、色泽艳丽、做工精细以及保存完整的话,其收藏价值是非常大的。

磁州窑瓷器价格及图片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在北宋中期开始了烧制的历程并迅速的达到了其鼎峰的时期,甚至发展达到元明清时,仍有延续,足以看见,磁州窑烧制瓷器工艺之精美,磁州窑的工匠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并且创造出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的艺术,开始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磁州窑烧制出的品种较大,其中以白地黑花、刻花画、窑变黑釉最为的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的局限,使用了数十种的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生产出的大量青花制品,销售范围较广,兰花花碗、盘等实用性用品,具有着较高的欣赏、收藏以及实用性较强的特色。

宋朝时期是磁州窑发展的兴盛时期,着重于造型与装饰、实用之间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及特征。例如:白化妆技法,大多的瓷器都是统一的造型以及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的风格特点。磁州窑烧制出的产品都是日常生活的用具,有盘、碗、罐、瓶、盆之类的用具,线条感以及艺术感较为的浓郁,自由、洒脱是它的特色,注重生活是它的理念。宋代的磁州窑对于题材的选择较为的广泛,多样性较强,寓意较为的丰富,将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美术融合在了一起,烧制出的瓷器高了一个层次。

磁州窑最为突出的就是工匠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以及书法艺术的技法,首创出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娴熟的画工以及巧妙的瓷器制作,使其快速的占领市场。发展至元代时,迎来了磁州窑的一个制瓷的高潮,生产规模得到了扩大、器物的大件也多了起来,造型风格走向了厚重、器型硕大、圆润的风格,在纹饰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绘制出了云龙、云凤、鱼藻纹等多样化的纹饰。

色彩上、图案上较为的醒目,将刻、划、填彩进行了多元化的发展,并将釉色发展到了极致,有黑釉、白釉、酱釉、绿釉等出现。黑白色的对比、使其色彩上反差感十足,例如: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其纹饰大多数是以枝叶并茂的折纸花和生动多姿的鱼为其主体,装饰的灵活性以及动感较为的强烈。

磁州窑在器型的色彩上、绘画的技法上以及首创出于中国传统的水墨进行的结合成为它的一大特色,色彩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其更加的引人注目,收藏价值较高。

宋代黑釉盏真品图片及价格


宋代的制瓷行业较发达,其窑厂就遍布大江南北。不论是其瓷器的质量还是制瓷的工业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黑釉盏就是这个时代的产出品,主要是在建窑以及吉州窑为代表得黑釉茶盏风靡一时。釉面的色泽光泽度较高,上手感较强,而釉面的装饰则是十分的多样化,例如:兔毫盏、油滴釉盏、玳瑁斑盏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不仅仅是在釉色装饰上较为的突出,在其实用性上也较强,气韵较为的幽雅,意境美感较强,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独特的一点。

由于北宋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使其社会的环境较好,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特点。就瓷器行业来说,黑釉盏则是独特的一笔。仅仅是釉面的装饰就有十几个品种,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兔毫盏,兔毫盏主要是指在黑色釉面上透出细长柔嫩微微闪光的棕黄色或铁锈色丝状的斑痕,形状犹如兔毫。

制作的工艺较为的特殊,口部较为的向内收敛,斜壁腹部较深,呈现为小圈足的状态。颈部是最有特色的,呈现为一道凹棱,外层施加的釉面不到底,主要是由建窑生产的并在其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的字样,是专门特供于宫廷的,足以可见它的收藏价值。

而吉州窑烧制出的兔毫盏形状较为的优美,釉面的光泽度以及润感较为的强烈,烧制的产量较少,所以现存的也较少;而耀州窑的兔毫盏,则有红毫以及银毫两种,红毫一种为红亮闪光、另一种为其釉面闪绿黑亮,毫纹却发红无光。而银毫则是在其乌黑闪蓝光的釉面上有银灰色的羽毫状的条纹,因其釉色较为的鲜明对比较为的强烈,所以在分辨上非常容易。

人们常常说其黑釉盏则会想起兔毫盏,但这只是黑釉盏的冰山一角,还有比较著名的就是油滴釉盏,在其黑色的釉面上分布有许多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或者星状的斑点,形状与油滴非常的相似。在其形状上看,大小不一,大的多达数毫米的直径、小的只有针尖般的大小。因为主要是在南宋进行烧制,所以数量较少,其中以建窑生产的为最佳,收藏价值也较高。

宋代的黑釉盏最为的出名,现今的存世量数量较少,特别是做工精致、色泽亮丽、光润度高、保存完整的少之又少,黑亮纯正是它的代名词。不仅是在美观度上有了提升,在其实用性上也较强。

宋代哥窑瓷器图片及价格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

宋代 哥窑葵花洗 2013-09-01 估价: 1888-2988万 成交价: 3248万

根据文献记载,哥窑是出自南宋的一种奇特瓷器,其产地就在龙泉。文献的记载引起了龙泉的盗挖狂潮,据说当年这个不大且僻静的地方,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古董商,他们将挖掘到的瓷器甚至瓷片一起成堆运走。古董商所运走的瓷器和瓷片中究竟有没有文献中描述的哥窑瓷器,已经成谜。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哥窑被传是宋代名窑,然而迄今所掌握的宋代文献中,却没有任何关于哥窑的记载,这成为有些学者怀疑哥窑是否为宋代名窑的一个理由。

宋代 哥窑纸槌瓶 2013-10-27 估价:1000万 成交价: 2300万

经典哥窑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哥窑难得之技巧。关于哥窑瓷器最有特色的断纹来历,龙泉当地演出的戏剧里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章氏兄弟都烧制青瓷,虽然品质都很好,但因为哥哥忠厚,所以他烧制的瓷器销量更好。弟弟嫉妒哥哥的生意,为了出气,偷偷往哥哥的窑洞里泼凉水,于是出窑后的瓷器上出现了这种奇特的断纹。说起断纹时,说还有一种说法,即弟弟在釉缸里放了一把黏土,由此导致了瓷器开裂。在看来,这是外行的传说,实际上这种断纹烧制的工艺极其复杂。

对瓷器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因工艺复杂、身世神秘,所以传世量最为稀少。据估算,宋代传世哥窑目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仅几百件,以致多年来拍卖市场屡屡出现哥窑逐高的天价。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哥窑六瓣葵花盘,被一日本收藏家以146万美元购得;2010年苏富比在伦敦以100万英镑拍过一件宋代哥窑瓷;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宋代 哥窑三羊开泰尊 2014-07-26 估价: 1200-2400万 成交价: 1200万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哥窑五足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着称。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却被匠人加以利用,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以至倍受推崇,后朝历代均有仿制。

摇铃尊瓷器图片及价格


双陆瓶(摇铃尊)其功能主要是用来盛酒或供陈设的用器,主要的产地是在唐朝越窑的青釉瓶、邢代的白釉。器物的瓶身处十分的丰满、敛腹,形状与摇铃十分的相似,所以也常常被叫做摇铃尊。

摇铃尊这一新词的出现是在清朝的康熙时期,烧制成功的摇铃尊瓷器都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它的烧成率却是非常的低,造就了它成为康熙年间珍贵的官窑品种之一。目前所见拍卖会上最贵的摇铃尊价格达几千万元,普通的其成交价格也是数百万元不等。

这样的摇铃尊不同于青铜尊的典雅、大气,反而是多了一种小巧、优美之感。纵观其瓶身会发现整个的器型线条力度感非常的强烈。

因为其形状细颈、小口,在其瓶身上主要大量烧制了青、黑、白、青白、白底黑花、白地褐花等装饰的纹样。

造型上来讲有梅瓶、卷口瓶、直颈瓶等多种样式的出现,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品种,色彩、造型更加的丰富多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青花团花纹摇铃尊。

从它的腹部看,有四个青花团纹对它进行了修饰,近观会发现青花料描绘锯齿状纹饰十分的明显突出,在其外底刻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相传是在康熙的早年间由书法家刘源先生所独创的,不论是从其的设计工艺上看、还是从其烧制工艺上、刻画工艺上,都是集齐历代瓷器造型之大成,创新、独特。《清史稿》中的记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磁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务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盛”,对于新型的摇铃尊的造型以及图案进行了赞扬,由此可见摇铃尊在当时社会百姓中的分量。

从摇铃尊的胎质上看,就会发现它的质地非常的纯净且干净,釉面光润度非常强,将特色的釉里红绘漩涡状团花四朵、在其颈部加入了三角蝉纹,将整件瓷器纹饰更加的古朴、秀丽。

从其色泽上看,釉里红发色纯正且鲜艳,加入的青花纹若隐若现,反而是观赏者更加想看到其中的秘密,这就是摇铃尊的独特之处。

追溯到康熙景德镇时期,摇铃尊最初只是用来模仿佛教法器长柄铜铃而创新的样式,凭借着小巧、优美迅速在瓷器市场上打响了名声,但是它的辉煌时期也仅仅是维持在了康熙时期,到之后的雍正、乾隆、嘉庆,虽然也有进行摇铃尊的烧制,但是在烧制的工艺上以及设计、色彩等方面远远不如康熙时期,现存的上等摇铃尊大多都是出自于清朝的康熙时期。虽然摇铃尊的身上会出现大片的留白,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值。

浅绛彩瓷器及图片


浅绛彩瓷器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金品卿浅绛彩山水小瓶 清光绪

浅降彩瓷的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浅绛彩山水花鸟画缸清

尽管大部分的浅绛彩瓷器上留有作者的款识及年款,但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这种格式诞生于何朝何年,或像其他瓷器一样,也有一个变种和蜕化的过程。

程门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帽筒清光绪

中国古代一个以制瓷为终身职业的窑工,如果从年轻时开始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然后“择一事,终一生”。浅绛彩匠人和书画作者一样,本人的艺术地位是由个体能力在历史的发展选择中自然形成的,等级层次各有不同,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

程门 山水浅绛彩印盒

程门是公认的浅绛彩第一大家,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王少维浅绛彩文人瓷画 清光绪

王少维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际,曾供职于御窑厂,擅浅绛人物、山水、亦擅写真,并以画猴称著。与金品卿并称“御窑厂两支笔”,与程门、金品卿并称“浅绛瓷画三大家”。

汪晓棠浅绛彩山水帽筒 清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

浅绛彩山水纹盘清光绪

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程门 浅绛彩山水诗文花盆清光绪

高新田、俞子明、汪友棠属于浅绛彩瓷中创作时间长、创造力与创作数量共存共荣的佼佼者。虽不比金品卿、程门,但是也值得关注。虽然他们不站在这个艺术门类的巅峰,但鲜明的质、量齐昌特点,使其成为行业的主力。

无款任焕章浅绛彩山水帽筒清光绪

流传至今的浅绛彩帽筒也许比任何一类器物都多,高度在40厘米左右,以圆形为主,也有六角、方形的,有的还在各面开窗作透气或装饰用。此类器通常成对摆设于厅堂,以同治、光绪年间最为流行。

金品卿款浅绛彩山水人物纹花盆 民国

浅绛彩绘成就最高的画科是山水,往往体现了元代以来文人画中的意境,且多配以题诗。浅绛山水多取林亭一类幽静小景,点景人物用红色或青色,取其醒目。回远山则常用一层赭石一层花青,以表现层次感。

浅绛彩山水帽筒民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

浅绛彩山水帽筒民国

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

浅绛彩山水花盆民国

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浅绛彩瓷在制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任焕章 浅绛彩山水人物花鸟笔筒 清

麻姑献寿粉彩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中国瓷器以景德镇为代表,诞生了大量令人拍案叫绝的精美瓷器。青花瓷闻名世界,粉彩瓷家喻户晓,同时,粉彩、青花、玲珑、颜色釉更是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享誉世界。

这四种瓷风格迥异,下面小编主要介绍一下这其中广为传播的粉彩瓷和寓意深厚的麻姑献寿粉彩瓷。

粉彩又叫“软彩”,是在烧好的白胎(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用炉火600到800度的温度烘烤而成。它的典型特色是色彩丰富,五彩缤纷,精致而柔和,也正因此有一种出水芙蓉般的气质。

粉彩从创烧以来,无论黄宗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对它爱不释手,最鼎盛的时期是在乾隆时期。粉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其制作工艺严格,色彩鲜明透彻,纹饰华丽,线条刚劲,所以在康熙至乾隆年间发展极为鼎盛,从民国开始渐渐有了大量的仿制品,直到如今这时期的仿古瓷依然能收受到大众喜爱。

粉彩融汇了各种姊妹瓷器的精华,再结合了自身优势,一跃成为了时代的宠儿。最近,粉彩瓷器中的“麻姑献寿”系列瓷器,被各大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争相追逐,都想能将此等佳作收入囊中。

麻姑是中国古传说中的仙女,传说神力巨大,可投米成珠, 曾经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备蟠桃会上,作为西王母祝寿的礼物, 民间流传的“麻姑献寿”因此而来。 “麻姑献寿”作为一种固定的装饰图画样式,流传至今,无论是天子、庶民都有对长寿的渴望和美好憧憬的权利,尤其在晚年,尊敬老人、祝贺长者寿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真所谓“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

“麻姑献寿”系列瓷器在清代的瓷器工艺品中属于较为常见的题材之一。麻姑献寿瓷器的传统风格和祝寿的寓意想联结。如清康熙时期的麻姑献寿图百寿字盘,形作敞口和弧壁, 外壁是赭彩着不同字体的“寿”字,数量达到了一百个;盘心两是道青花双圈内画“麻姑献寿图”,寓意“长寿无疆”。

康熙时期制作的“麻姑献寿”系列瓷器显示了工艺的高水准。在对麻姑献寿系列图像进行绘作之时,能将麻姑为中心的主场景会化得栩栩如生,并能合理构图旁衬来共同营造祝寿场景氛围,实乃精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釉上彩瓷器图片及价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釉上彩瓷器图片及价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