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鉴定有迹可循吗

陶瓷鉴定有迹可循吗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11-02

陶瓷艺术。

司法物证鉴定真有那么神奇,能破解陶瓷鉴定的密码?只有通过这个仪器才能看到陶瓷上的显微痕迹,但最终还得靠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陶瓷真伪及断代。瓷器藏家王先生说。

司法物证鉴定真有那么神奇,能破解陶瓷鉴定的密码?

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可是不是所有的真金都不怕火炼?陶瓷鉴定专家会告诉你:未必。在成龙导演的《十二生肖》电影中就有一幕揭秘造假者是如何利用X光来改变陶瓷年代的,就连专家、高科技检测仪也难以识破其真实身份。陶瓷真伪及断代一直是广大收藏者关心的话题,专家“走眼”的事儿也时不时地在鉴定界掀起风波。就在一些人质疑传统“眼学”能否辨识所有“真金”的同时,科技鉴定这个跃跃欲试的新生儿也因面临种种挑战而举步维艰。

科技含量有多高

不久前,全国首届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平洲红木古玩城举行。这次交流会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由主办方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推出的90多件文物艺术品的展览,每一件展品都通过了司法物证鉴定,拿到了“身份证”。司法物证鉴定,这词儿对很多收藏者来说还是头一次听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鉴定技术?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批展出的文物艺术品都是经过一项名为自然老化显微痕迹物证司法鉴定技术来断代的,该技术主要是依靠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实现高清观测。以古陶瓷为例,其组成成分硅酸盐物质会在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老化痕迹,比如胎釉老化、自然磨损、包浆等。研究者需借助显微仪器和高倍数码照相技术观察到古陶瓷上一些老化痕迹的结构特征,并对此进行总结归纳,建立数据库,用作比对的参照物。比如宋代官窑瓷片的自然老化痕迹在仪器检测下会呈现一种几何图形,元代钧窑瓷片上会呈现腐蚀坑点积聚成斑,清代酱釉执壶上则会呈现半环形腐蚀线等等,那么这些特点将作为参照信息收录进数据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不需要从器物上取样,检测设备也不需要接触器物,所以文物艺术品不会受到损伤。

据该中心主任易旻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藏热的升温,与文物艺术品相关的各类委托逐步增多,这让我们开始重点关注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不过,目前借助司法物证鉴定技术鉴定文物艺术品的受众大多是身陷官司的民间收藏者,需要司法鉴定证书证明涉案文物的真实性。“在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中,我们会按照窑口、时期的不同以及是否是精品等进行不同价位的收费。比如鉴定一件出自民窑的普通瓷器,费用最低是2000元,如果需要出具司法鉴定证书,还需再收费。”易旻说。

有了仪器就科学?

司法物证鉴定真有那么神奇,能破解陶瓷鉴定的密码?

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的支持者,同时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在北京推广该技术的负责人梁先生告诉笔者,“古代瓷器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特征与陶瓷新品、仿品、各种做旧的瓷器存在明显的区别,而且是人为不可复制的,该技术准确率接近100%。”然而,不少收藏者对此心存疑虑。以胎釉老化来说,由于瓷器的釉质本身比较厚且不易褪色,流传至今的清代瓷器老化现象其实并不明显,难以辨别。不仅如此,同一时期的瓷器有的出自墓葬,有的在藏家手中流转,再加上不同的瓷器保存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条件各异,极有可能造成同一时期、同一品类、同一窑口的瓷器,其胎釉呈现出的特征也会有明显差异。这些信息多如繁星、千差万别,又该如何甄别呢?

据介绍,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所依靠的仪器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并不是什么新奇之物。该仪器早已普遍应用于公安刑侦工作中,通过它可以实现高清观测,换言之,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将人眼的功能放到了最大。“只有通过这个仪器才能看到陶瓷上的显微痕迹,但最终还得靠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陶瓷真伪及断代。所以说,这项技术目前的关键问题还在于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中国的古窑址众多,每个窑址在不同的时间内生产的瓷器在结构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把这些瓷器的数据全部找齐,然后再逐个分析每种瓷器自然老化痕迹的显微特征,几乎是不可能的。”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的李博士告诉笔者。在他看来,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参与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工科背景,还要对文物艺术品有一定的了解。”

瓷器收藏圈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造假者为了让一件元青花的赝品逃过科技鉴定,便给假瓶身安上一个真胎底。因为造假者知道,按照曾经出现过的一些科技鉴定手法,鉴定人只能从瓷瓶胎底打个小孔采集样本,拿去化验。而如今,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连取样都不用,单从痕迹方面去看,通过微观的图像作为判断依据,其可信度有多高呢?

“到目前为止,科技鉴定在断代方面的误差率仍难以计算。比如用学界公认的碳14测定技术,虽然可以鉴别文物真伪,但其能够断代的范围却是以5000年为间隔,像明代到清代也就不到300年,时间太短,用这种技术就无法确定文物艺术品的年代。而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的误差率能有多少,目前还看不到官方公布的数据。所以说,有了仪器并不代表得出的结果就是科学。”李博士说道。

科技鉴定咋这么难

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科技鉴定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近些年,文物艺术品鉴定界不乏科技“宠儿”,像热释光测试、元素定性定量测定等都曾红极一时,但不久后它们又相继被造假者破解。那么,作为后来者的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是否有强大的“防御系统”,能不被“黑客”攻破呢?

在许多瓷器收藏者看来,不管科技鉴定的科技含量有多高,都无法替代传统的“眼学”鉴定。一位北京的瓷器收藏家王先生认为:“依据传统‘眼学’建立起的资料库虽然没有将其数字化,但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经验和知识更可靠、更全面,它是建立在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各个历史年代特征比对等诸多因素上的学问。而且传统鉴定不仅会从痕迹上去辨识,还会综合考察其纹饰、胎底、器型、釉色等多个方面,避免了科技鉴定的单一性。”

另外,收藏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最终能否将文物艺术品收入囊中,更大的魅力则在于考证、辨析的过程,其间有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还有许多藏友间的辩论和友谊,藏界不乏这类佳话。“如果科技鉴定取代传统‘眼学’,那么文物艺术品市场将可能变成明码标价的商场,到时还会有那么多学者专家去研究它吗?当学术的发展停滞了,收藏的意义也就终止了。”北京书画收藏爱好者张先生直言。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单纯靠科技鉴定并不能解决文物鉴定中的所有问题。目前,各种无损检测方式都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撑,不具有便携性,而且这些方法都依赖庞大的数据库,而数据库中没有涵盖的部分,在检测上就是空白地带,这就是漏洞,会授人以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便用同样的仪器,但操作者不一样,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极可能不一样。“所以,科技鉴定还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更适合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瓷器藏家王先生说

编辑推荐

古陶瓷鉴定:正确鉴定思维是鉴瓷成功的关键


综观许多古瓷收藏者鉴瓷失误的原因,并不是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思维方式即鉴定瓷器思想方法上发生了偏差,而对思维方式在瓷器鉴定中的特殊作用,一般古瓷鉴定类论著中很少提及,因此有必要把它作为鉴定瓷器的重要因素来强调。

首先是用唯物论思想指导搞鉴定还是用唯心论思想指导搞鉴定?这决不是哲学的虚悬而是古瓷鉴定中自觉不自觉都要面对的时机抉择,也是关系到鉴定成败的关键。

在唯心论指导下搞古瓷鉴定的主要表现,一方面是不下功夫认真学习前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鉴瓷经验,另一方面更不下功夫从古瓷实物包括古瓷瓷片和伤残器的大量接触中提高认知水平,在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都功底薄落的状况下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凭感觉断真伪,搞鉴定。可以说,凡在古瓷收藏爱好者家中放的古瓷赝品、伪品,绝大多数都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买回来的。及时水平很高甚至是古瓷鉴定专家,对这个方面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古瓷鉴定时间中哪怕离开唯物论一小会儿,就可能造成鉴定工作失误的后果,这是有教训先例的事情。

其次是用辩证法思想指导搞鉴定还是用形而上学思想指导搞鉴定?也是制约鉴定成败的关键。

用辩证法指导鉴定古瓷器,必须正确把握和解决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第一是古瓷器生产是做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承认古瓷器普遍性的特征,也要承认某些特殊性。但注意不要以“特殊性”为理由把异于古瓷真品的仿品当真品。

第二是古瓷鉴定特征表现撒谎功能必然性欲偶然性的关系。要在肯定必然性的条件下承认和分析,某些偶然现象出现的合理性,避免发生“一刀切”的弊端。

第三是古瓷鉴定理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既要承认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鉴定理论具有真理绝对性的成分,也要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一切理论都有相对性的成分。理论要与时俱进,随着实践而发展,决不能用就理论限制实践中的新认识,否定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是古瓷鉴定上联系性与孤立性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鉴定思维上是联系的看问题还是孤立地看问题,表现在鉴定方法上是广泛联系各种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性的审查还是认定一点不及其余,犯片面性错误。

总之是要在鉴瓷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古瓷鉴定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取得成功。

陶瓷鉴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陶瓷真伪及断代一直是广大收藏者关心的话题,专家“走眼”的事儿也时不时地在鉴定界掀起风波。就在一些人质疑传统“眼学”能否辨识所有“真金”的同时,科技鉴定这个跃跃欲试的新生儿也因面临种种挑战而举步维艰。

科技含量有多高

不久前,全国首届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平洲红木古玩城举行。这次交流会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由主办方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推出的90多件文物艺术品的展览,每一件展品都通过了司法物证鉴定,拿到了“身份证”。司法物证鉴定,这词儿对很多收藏者来说还是头一次听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鉴定技术?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批展出的文物艺术品都是经过一项名为自然老化显微痕迹物证司法鉴定技术来断代的,该技术主要是依靠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实现高清观测。以古陶瓷为例,其组成成分硅酸盐物质会在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老化痕迹,比如胎釉老化、自然磨损、包浆等。研究者需借助显微仪器和高倍数码照相技术观察到古陶瓷上一些老化痕迹的结构特征,并对此进行总结归纳,建立数据库,用作比对的参照物。比如宋代官窑瓷片的自然老化痕迹在仪器检测下会呈现一种几何图形,元代钧窑瓷片上会呈现腐蚀坑点积聚成斑,清代酱釉执壶上则会呈现半环形腐蚀线等等,那么这些特点将作为参照信息收录进数据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不需要从器物上取样,检测设备也不需要接触器物,所以文物艺术品不会受到损伤。

有了仪器就科学?

司法物证鉴定真有那么神奇,能破解陶瓷鉴定的密码?

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的支持者称,古代瓷器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特征与陶瓷新品、仿品、各种做旧的瓷器存在明显的区别,而且是人为不可复制的,该技术准确率接近100%。然而,不少收藏者对此心存疑虑。

据介绍,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所依靠的仪器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并不是什么新奇之物。该仪器早已普遍应用于公安刑侦工作中,通过它可以实现高清观测,换言之,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将人眼的功能放到了最大。只有通过这个仪器才能看到陶瓷上的显微痕迹,但最终还得靠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陶瓷真伪及断代。所以说,这项技术目前的关键问题还在于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但是中国的古窑址众多,每个窑址在不同的时间内生产的瓷器在结构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把这些瓷器的数据全部找齐,然后再逐个分析每种瓷器自然老化痕迹的显微特征,几乎是不可能的。

专家称,到目前为止,科技鉴定在断代方面的误差率仍难以计算。比如用学界公认的碳14测定技术,虽然可以鉴别文物真伪,但其能够断代的范围却是以5000年为间隔,像明代到清代也就不到300年,时间太短,用这种技术就无法确定文物艺术品的年代。而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的误差率能有多少,目前还看不到官方公布的数据。所以说,有了仪器并不代表得出的结果就是科学。

科技鉴定咋这么难

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科技鉴定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近些年,文物艺术品鉴定界不乏科技“宠儿”,像热释光测试、元素定性定量测定等都曾红极一时,但不久后它们又相继被造假者破解。那么,作为后来者的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是否有强大的“防御系统”,能不被“黑客”攻破呢?

在许多瓷器收藏者看来,不管科技鉴定的科技含量有多高,都无法替代传统的“眼学”鉴定。一位资深瓷器收藏家认为:“依据传统"眼学"建立起的资料库虽然没有将其数字化,但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经验和知识更可靠、更全面,它是建立在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各个历史年代特征比对等诸多因素上的学问。而且传统鉴定不仅会从痕迹上去辨识,还会综合考察其纹饰、胎底、器型、釉色等多个方面,避免了科技鉴定的单一性。”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单纯靠科技鉴定并不能解决文物鉴定中的所有问题。目前,各种无损检测方式都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撑,不具有便携性,而且这些方法都依赖庞大的数据库,而数据库中没有涵盖的部分,在检测上就是空白地带,这就是漏洞,会授人以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便用同样的仪器,但操作者不一样,鉴定出来的结果也极可能不一样。所以,科技鉴定还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更适合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

民国时期的陶瓷如何鉴定?


陶瓷工艺的诞生来源于我国,陶瓷文化的传播也是我们,我国是历史长河中陶瓷文化的枢纽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从发现到发杨再到现在,我们始终也依然在陶瓷工艺方面走在前列,关于陶瓷的鉴定我们是有资格发言的,陶瓷的鉴定只有制作过相同陶瓷的人才能更准确更细致的判断!

一、民国瓷器鉴定方法:胎釉

民国时期瓷器胎质同明清时期比,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早期的民国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大多没有这种特征,也比青瓷要显得紧密一些。

二、民国瓷器鉴定方法:工艺

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明显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民国时期瓷器制造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生产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转变。这时期机制瓷器普遍出现,使得器物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同时也显得呆板,这在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都相对较高。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一部分描金瓷器销往海外

三、民国瓷器鉴定方法:纹饰

由于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产品色彩浮艳,以“洋蓝”绘画的青花更是普遍有飘浮的感觉。为省工力,日用粗瓷的绘画也常见偷工减料,更多采用了简笔画法。 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最大的变化是贴花纸的使用,大大提高瓷器生产力。民国瓷器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彩绘内容丰富多彩,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吉祥图案等一应俱全,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但画风和图案等均未脱清朝人的绘画特点。尽管如此,在图案内容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色。民国瓷器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绘画而表现出来的。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依然很多见,但也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四、民国瓷器鉴定方法:彩瓷

有浅绛彩和粉彩等多种彩瓷。尤其是新粉彩工艺与内容的革新,还表现在原本作为瓷器装饰而存在的彩绘,一部分发展为专门的瓷画艺术。民国二十年代已成风尚,彩绘工匠中的佼佼者们完成了由瓷画艺匠到瓷画画家的转变。除传统画法外,与彩料的变化相适应,还引入了西洋画法。除了大量手工绘画瓷器以外还有大量瓷板画同时出现。事实上民国彩瓷已经成为绘画艺术的载体之一。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瓷绘艺术家当首推景德镇的“珠山八友”。1928年中秋节,王琦、王大凡、田鹤仙、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等多人(其实是以十二人为主,组织的一个群体)在景德镇文明酒楼组织“珠山八友月圆会”,约定以后每月十五日集会,论画品茗。这些名家各怀绝技,饮誉瓷画艺术界。由于瓷画艺术的发展,瓷器装饰匠师的艺术家化,使得短暂的三四十年间留下姓名的制瓷名家的人数超过了以往各朝代。为后人留下珍贵艺术品。王琦在参加上海国际博览会时其瓷板画作品被外国人订销,回来后王琦组织一些人,制做了大量瓷板画销往国外,和同时期外销描金瓷器制作工艺水平不比清三代官窑瓷差,为世界留下珍贵艺术品。

陶瓷鉴定方法其实很简单,就单单的几个点,看工艺和纹路,陶瓷的鉴定讲究的是细致,现在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高级,所以了解过陶瓷文化的人能更仔细更准确的辨别出陶瓷的真假!

景德镇陶瓷市场需要那么多新品吗?


景德镇瓷博会马上开幕了。可以预见,景德镇陶瓷市场不论是到哪个品牌、哪个展厅去看,工作人员必定会热情给你介绍,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来的产品,问新在哪里、新有什么好处,自然也是各有千秋。有些是从工艺上谈创新,有些从花色上讲故事,有些则从风格上做文章。

不过,太多的新东西,总会让人有点应接不暇。前几年在终端做了不少设计师活动,有些设计师就直说,景德镇陶瓷产品更新速度太快了,好不容易才对某些产品有点熟悉,刚刚用顺,没想到厂家很快又出了新东西,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和业主介绍了。

无独有偶。前两天和业内一位知名的企业家聊,谈起行业创新的问题。这位企业家认为,景德镇陶瓷市场的技术、产品创新,“有点泛滥了”。他说,过去的产品都有个周期,从开发到技术成熟再到大规模应用,时间比较长,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而现在,看似很多新产品,但是厂家推新品的频率太快,经销商刚刚进了一批货,又有一批新产品出来,你说他该怎么卖呢?

经销商该怎么卖?看似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却说到了行业的痛处。厂家负责做陶瓷,却从不在一线陶瓷;经销商天天卖陶瓷,却无法决定自己可以卖哪些产品———因此就曾听过有些经销商抱怨,终端做促销,好不容易让消费者签单,去厂家要货的时候却说没了。但厂家推出的新品却都是要上的。感觉也很无奈。

推新品的速度快,看似是厂家实力强、研发能力出众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企业对品牌自身定位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没有从系统上对产品进行梯级设计,因此容易出现跟风行为。看到隔壁东家某款畅销,于是自己也做一个;看到西家某个系列供不应求,赶紧也仿一个,再低5毛钱卖出去,而且认为自己的产品就很有竞争优势了。这固然是一些小厂家的做法,但在一些大厂里,这种现象也不少见。因此,你叫“金刚石”,我就叫“超晶石”;你说你的是4D,我的就是5D———你若问他,D是什么意思,大半都是回答不出来的。

推新品的速度快,看似是厂家紧跟技术趋势,敢为人先,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的浮躁心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勇敢,但是能够发现螃蟹怎样烹饪才最好吃的人未必是这个第一人。企业也是一样,虽然近年来,“定位”理论在陶瓷行业开始流行,各大企业动辄谈“聚焦”,谈“品类”,但是真正沉下心去,专注做、坚持做到底的不一定能有很多家。

我在美国interceramic公司工厂参观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块产品展示板,里面标注了各款瓷砖的编号,编号信息包括其上市时间、持续生产年份。其中不乏连续十几年、二十多年还在生产的产品。我表示很诧异,这些产品不会过时吗?不会被淘汰吗?对方解释说,这些产品都是很经典的,也许生产方式会有些调整,但是产品还是一样的,经典的产品再卖十年也没问题。

过去,企业常常说,我们产品丰富,几千款产品,你要什么都有———这样的企业被认为有实力。但是到了现在,消费者已经出现分化,对消费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减法”的重要性。既然如此,行业对“新产品”的迷信应该减少。就像今年的博洛尼亚展,很多人说,产品没什么新鲜的。殊不知,陶瓷行业并不像手机、快消品一样,动辄谈“颠覆”。慢工出细活,做好陶瓷,好用、耐用,就足够了。

你知道“窑”字的来历吗?


搞陶瓷的人应该说都见过煅烧陶瓷制品的一种设备-窑。远在五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把制好的土坯放在窑中,用火进行煅烧。为什么要用"窑"字来代表这种煅烧陶瓷制品的设备呢?从窑字本身结构来看,不管是繁写的"窯"字,还是简写的"窑"字,都有两个共同的部分,却上面的"穴"字和下面的"缶"字。"穴"是山洞,这好理解,那么"缶"是什么东西呢?

谈到"缶",倒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约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相会,名为促进两国友好,实则想要挟赵王,赵王知道秦王脆计多端,担心秦国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谋臣蔺相如与大将廉颇等考虑再三,却主张赵王赴会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国笑话,灭了自己的威风。赵王认为二位大臣说得有理,决定应约去渑池会见秦王,并命令蔺相如同行,大将廉颇在边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测。宴会上,秦王盛气凌人,并假装酒醉,旁敲侧击,戏弄赵王,说道:"寡人听说赵王善于弹瑟(一种古代弦乐器),今日盛会,请赵王弹一曲助兴"。赵王不敢不依,勉强弹了一曲。哪知,赵王正中圈套,秦国的史官赶快把这位事记载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见此情景,非常气愤,上前对秦王说道:"赵王听说秦王很会击缶,今日胜会,也请大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厉色拒绝,蔺相如再次相请,说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这五步之内,我愿意以颈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面不改色,大声喝斥,众人吓得口瞪目呆,空气异常紧张,秦王为了解除眼前的危机,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立即命令赵国的史官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里秦王所击的缶,就是窑字里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的。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我国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窑"字形成这样的结构,有它一定的依据。这使我们从某一个侧面考证到,最原始的窑炉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头砌成,在里面焙烧"缶"一类的陶器。直到后来的龙窑,阶级窑,甚至今天的倒焰窑,隧道窑,也都有一个"洞穴",这就是烧成室,在里面焙烧各种制品,它是用各种耐火材料砌筑的;里面焙烧的制品不是古老的简单的"缶",而是各式各样的精致的陶瓷制品。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最原始的窑炉比以上所说的"窑"要早得多,那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窑。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曾在黄河中游的西安半坡村发现古老的仰韶文化窑址。陶窑的形制大致可分为竖穴窑和横穴窑两种。那种原始的陶窑只能烧一件大的陶器,一般器物则可同时烧四、五件。到龙山文化时期,制陶术因陶窑结构的改进而提高,窑室容积逐渐增大。

《天工开物》称烧窑系利用"火气又循级透上"之势。《尚书洪范篇》谓火有炎燥之性,同时又有向上之性。按前者属于"传热"范畴,后者属于"流体力学"范畴。古代陶瓷器的焙烧与陶瓷窑的结构则是具体应用以上两种性质。这也是古代窑的科学依据。

陶瓷文化:古玩瓷器鉴定秘籍,真品与赝品对比鉴别


黑釉剔花也称剔地留花,是金元时期晋北地区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等最突出的装饰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其制作工艺是先施黑釉,再在釉上勾勒纹饰轮廓线,然后将纹饰之外的釉层剔掉,露出或深或浅的胎体本色,再以尖状工具勾划纹饰的细部。与磁州窑的白地剔花产品相比,晋北地区的黑釉剔花瓷普遍不施化妆土,纹饰风格更为粗犷。产品造型常见碗、盘、小口瓶、玉壶春瓶、大罐、带系罐等,体形高大的器物一般有两层或三层装饰带,纹饰题材有各式花卉、花鸟、人物、鱼纹、兔纹等。临汾窑是山西南部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临汾市尧都区龙祠村附近,明清文献记载该窑生产黑釉瓷。20世纪70年代,故宫专家在山西调查窑址时发现该窑,证实文献记载属实,从采集的窑址标本看,临汾窑除烧造黑釉瓷外,还生产酱釉、白地黑花和白地划花等品种,瓷业生产时间主要是元代,并延续到明代。该窑生产的黑釉瓷精者漆黑光亮,一般产品外壁施半截釉,釉色呈黑褐、酱褐等色,有的还饰有褐色彩斑,产品造型以直口出棱式碗和直壁式碗最为典型。多年来,考古发现的金元时期烧造钧窑类型瓷器的窑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而金华铁店窑则是南方地区罕见的生产仿钧乳浊釉瓷的窑场,其窑址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早期制瓷以青瓷为主,元代大量烧造仿钧瓷特点的乳浊釉瓷器。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捞出水的我国元代外销贸易瓷中曾发现过155件钧窑类型瓷器,经研究比对就是铁店窑产品。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造型有碗、盘、高足杯、鼓钉三足洗、花盆、鬲式炉、壶等,施釉采用二次上釉法,釉面自然流淌,无红斑装饰,釉色有天蓝、天青、月白等色,精致器物釉面蓝白两色错杂交融,有蓝中泛紫的荧光,似燃烧的火焰,鉴赏者对其有“火焰青釉”的美称。吉州窑是宋元时期南方地区的名窑之一,受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的影响,元代吉州窑也生产一种白地釉下褐彩瓷器,与磁州窑白地黑花器在白色化妆土上彩绘花纹再罩釉烧成的制作工艺不同,吉州窑产品则是在米黄色胎体上直接彩绘纹饰再上薄釉烧成,色调较深的胎色与深褐或褐红色纹饰形成的对比虽没有磁州窑产品那样鲜明强烈,但也颇有特色。常见造型有长颈瓶、盆、枕、炉等,所绘纹饰以海水纹、蔓草纹等最具时代特征。(黄卫文)

陶瓷文化:宋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古市源


推荐关键字瓷器官窑陶瓷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很多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占大多数。宋代陶瓷窑以材料,工艺分很多瓷窑系,有时一个地区出现很多窑系,从生产性质而言,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以地域而言,受唐朝制瓷业影响,有“南青北白”之说,南方以越窑、龙泉窑、景德镇影青等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定窑等白瓷为主。宋代瓷器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当时的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一胎釉: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窑系:其中最著名的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当时只有官窑瓷器为朝廷使用,其它窑系挑选精品为朝廷官家使用,剩下的为民间使用。

例如:1汝窑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2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3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颜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

4定窑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5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作者:古市源来源:中国文物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