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的彩 > 导航 >

中国陶瓷人的七彩梦

中国陶瓷人的七彩梦

古代瓷器的彩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0-11-02

古代瓷器的彩。

中国,从来不缺故事!

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

从《七剑下天山》到《射雕英雄传》。

中国人,从来不缺梦想!

从《红楼梦》到“中国梦”,

从陶瓷大国梦到陶瓷强国梦!

然而,一个延续千年的中国陶瓷人的七彩梦却少有人知。

千百年来,中国陶瓷人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七彩的梦想,以为代表的国瓷,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陶瓷釉面装饰的绚丽多姿,七彩缤纷。然而,要实现七彩缤纷,就必须要突破红釉,因为红黄蓝是主要基础颜色,而红釉却是一个千古未解的难题!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

明宣德年间,有一天皇帝穿着一身红袍,偶然从一件白瓷旁边走过,突然发现白瓷被染成红色,格外鲜艳夺目,于是皇帝传下圣旨,命令御窑厂马上烧出这种红色瓷器。然而由于铜红的呈色极不稳定,在烧制中对窑炉的气氛又十分敏感,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常常很多窑都难以烧出一件通体鲜红的产品,所以要得到比较纯正的红釉十分不易。正当窑工们屡烧不成眼看限期已到,就要大祸临头时,其中一位窑工的女儿得到神仙托梦,要她投身熊熊燃烧的窑炉之中,以血染瓷便可成功。于是她勇敢地投身入窑,只见一团炽烈的白烟腾空而起,满窑瓷器皆成红色。这个传说虽极富传奇色彩,但如此悲壮的故事,充分说明红釉烧之不易,后人遂以“祭红”命名宣德时期的一种特殊红釉瓷,即以此纪念这位传说中的烈女。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唯独没有大红色高温红釉瓷,这是因为红色釉不耐高温,烧制非常困难,有“千窑一现”、“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烧制大红釉成为世界史上一道千古难题,更是历代能工巧匠们的梦想。

在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轰动一时的钧红、铜红、铅红、郎窑红、豇豆红,特别是钧红,呈色虽属于红釉范畴,但严格说是在具有蛋白石般光泽的青色釉面上,杂以红色、紫红色,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是放射状,并非通体红色。而郎窑红色彩虽然是最鲜艳的一种,结束了明代以来近二百年红釉瓷哀落的局面,使我国陶瓷的彩釉装饰出现了更加繁荣的局面,但有一个关键点,是红色极不稳定,而且红色达不到大红。

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时间进入到公元2010年,在建筑陶瓷行业,意大利、西班牙开始出现了喷墨印花技术,并开始进入中国建陶行业。从技术原理上讲,喷墨打印可以达到打印出与图片一模一样的瓷砖产品的效果。然而,没有大红墨水,打印出来的结果是色彩偏淡或者是失真。国外墨水鼻祖对此也是一筹莫展,组织了很多科技人员攻关,至今依然没有取得突破。而作为陶瓷“祖宗”的中国,从宋代以来,红釉就一直是所有陶瓷人心中的痛,更遑论墨水。

难点在哪里?

高温的大红色釉已经难以做出来!

而墨水要求磨细到亚微米甚至是纳米级!还能烧出大红色??

纳米是个什么概念?是1mm的100万分之一。打个比方,就是一根铅笔芯直径的100万分之一。从技术原理上讲,颗粒越细越容易氧化,在瓷砖高温烧制时,温度达到1000℃以上就没有颜色了,而我们的瓷砖在窑炉中烧成的温度要达到1120℃以上,要做出高温大红墨水就难上加难。国外的专家不是不想做,从墨水成功应用后一直组织技术攻关,但就是做不出来。(据传国外近几个月才做出“粉红色”墨水)

高温陶瓷大红墨水成了世界建陶行业的一个制高点!

不服输的中国陶瓷人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陶瓷大国,并且占据了世界建陶60%的份额。但是,我们还不是陶瓷强国,因为一些关键的陶瓷装备、工艺技术,我们都跟在意大利、西班牙后面亦步亦趋,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中国陶瓷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敢闯敢干,以科达洁能、中窑企业、金刚企业为代表的国产陶瓷技术装备企业坚持自主研发,陶瓷装备在大范围内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而在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墨水推出3-4年后,道氏、明朝科技、国瓷康立泰、迈瑞斯、色千、汇龙、三陶等优秀的中国陶瓷墨水企业也完全突破了关键技术,使陶瓷墨水不断国产化,2015年已经达到了国产化70%的不俗业绩。

但是,在这个国产化进程中,在高温陶瓷大红墨水这个拦路虎面前,所有的企业都一筹莫展。

国外做不出的,中国陶瓷人就一定做不出吗?

一个不是专业做墨水的企业,中国建陶行业以创新闻名的瓷砖生产标杆企业---广东宏宇集团瞄上了这个世界性的技术高地。2013年,以余国明为带头人的宏宇集团技术创新团队决定要攻克这个世界难题,因为他们有“高温大红釉面砖”和“高温大红基印花釉”研制成功的基础和底气。(2013年3月22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国内顶尖的陶瓷专家组,认定了宏宇集团的“高温大红釉面砖”为“国际先进水平”。2014年10月25日,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组又一致认定宏宇“高温大红基印花釉的研制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由于没有研发生产过陶瓷墨水的经验,对墨水生产不熟悉,找谁合作呢?多年的产学研合作,使宏宇人自然地想到了学院。经过沟通,陶院告诉宏宇集团,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都将“发色鲜艳的墨水”列为科技攻关项目,学院自己也有这个科技立项,于是双方决定联合攻关。陶院方面以材料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汪永清为项目带头人,生产企业方面以宏宇集团瓷片厂厂长余国明为项目带头人。2013年10月,双方签订联合研发合同,从这时开始,强强联合的两大技术团队向这个建陶行业的世界技术高地发起冲锋。

艰苦卓绝地探索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凭着当时的爱国热情,一时地冲动要攻克世界技术难题,实现一个中国陶瓷人千年的梦想,想一想说一说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从哪里下手?

虽然有“高温大红釉面砖”和“高温大红基印花釉”研制成功的基础,但那毕竟是釉料,和墨水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权衡左右费疑差,万事开头难。

产学研团队发现,做墨水,原料要磨得很细,要达到纳米级,最少要达到2m以下。谙熟技术原理的产学研团队知道,要突破这样高难度的关键技术,肯定不能走别人走过的常规路子,得另辟蹊径。

入手的方向是最关键的,产学研团队分析所有能发红色的颜料,双方确定选出最能发大红色的“镉硒红”作为发色色料。然而镉硒红色料发红色是靠包裹,包裹物在高温下保护硫硒化镉不被氧化,能发红色。但墨水要经喷头喷出,就一定要磨到2m以下的细度。磨到如此细,包裹物早就不存在了。怎么办?产学研团队想到了在研发“高温大红釉”和“高温大红基印花釉”中积累的技术经验。釉面砖的红釉也要磨,大红基印花釉磨得更细,它们都能发出大红色。细度磨到2m以下,按原来的做法还能发出大红色吗?余国明向笔者透露了他当时的想法。

根据这个经验,产学研团队决定以“高温大红釉”和“高温大红基印花釉”两大项目研发成果为基础,冲击世界陶瓷高温大红范畴的最难点----高温陶瓷大红墨水。确定了这一研发方向后,产学研团队双方商定,由宏宇集团负责调试不同的配方,研制具有“二次包裹能力的基础釉料”寄给陶院。陶院负责把基础釉料和镉硒红色料磨成不同细度,再按不同比例混合,用水调匀试烧看颜色。这样,冲击世界难题的第一关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关就落到了宏宇集团技术团队的身上。

然而,虽然“高温大红釉”与“高温大红基印花釉”都能在1120℃的炉温下,稳定烧出大红色,但毕竟镉硒红色料要做成墨水,必须磨细到2m以下才能顺利通过喷墨机的喷头。和前期的两个项目相比,墨水的难度相差的不是一两个数量级。

余国明团队研制出多个配方基础釉料,寄到陶院试烧,结果都失败了,试样全是白色。再按照烧出颜色的变化进行调整,还是失败,只是试样有点发黄……

世界难题毕竟是世界难题,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2014年3月,宏宇研发骨干把再次调制好的基础釉料带到景德镇陶院,直接和汪院长团队一起试验。试验结果仍然失败!试样完全没有大红色,只有一点点粉色的影子。

项目组一起研究讨论,看资料、看录像、分析数据,双方都不得要领。

整个产学研团队一下子陷入困境!

个时候,宏宇的老板梁桐灿来电话给予了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搞科技攻关,不要怕失败,这点损失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现在要静下心来,理一下思路,看方向有没有错,确定技术思路后重新再来,不要怕挫折!

项目组重新看试样颜色,回顾国内某个团队用同样的办法做,据说磨了两个小时,就完全没有颜色了。而自己的试样是磨了四个小时,细度达到2m以下的,虽然没有发出大红,但却发出粉红色啊!这不就说明自己的研发方向没有错吗?不要放弃,再调整配方!

善于协调的宏宇集团市场总监王勇建议集团副总经理欧家瑞带领科技攻关小组去婺源散一下心。赣南的3月,正是这个美丽的中国乡村漫山遍野油菜花初开未盛的季节,充满了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黄花三月婺源开,兴致浓浓北赣来。不为芸苔山漫艳,只缘红墨色消埋。攀山数度逢狼虎。赴院多回荡雾霾。待到春风吹漾遍,金花灿烂展胸怀!”(悟变恒《七律·红墨与花海》)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研发的艰辛,同时也显示出产学研团队对项目的成功充满必胜的信心。

产学研团队静下心来,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近半年的研发心得。他们发现,基本方向是对的,现在的问题是必须重新研发一种基础釉,能二次包裹磨得很细的镉硒红色料,使它在烧成的过程中不被氧化。

一切从头再来,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是局外人所不能体会的。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攻关,2014年5月中旬,汪永清院长兴奋地告诉宏宇集团,新研发的样品终于烧出了大红色!

“千方试遍终呈色,赣北传言。雨过春天,灿烂芸苔初见嫣。”(悟变恒《采桑子·大红墨水料显色》)。在研发高温陶瓷大红墨水的艰苦征程上,宏宇和陶院人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

扩展阅读

中国陶瓷 宋金红绿彩


[摘要]:宋金红绿彩开创了中国古代彩色瓷器的先河,其影响一直到元、明、清等随后的一千多年,这种釉上彩绘的方法现在还在运用。

一提起瓷器,人们便会想到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彩瓷器的记载并不多见。在河南就有一位收藏宋金彩瓷收藏与研究的大家-----张扬。

在三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张杨行程数万公里,足迹踏遍全国,仅完整的宋金红绿彩俑就有三百多件。张杨的三百多个红绿彩俑宋金红绿彩在开封一亮相,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古陶瓷专家多田友水特意从日本赶来观看中国古陶精品。

宋金红绿彩开创了中国古代彩色瓷器的先河,其影响一直到元、明、清等随后的一千多年,这种釉上彩绘的方法现在还在运用。

红绿彩瓷器是指以白釉为主要底色,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的瓷器,也常被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彩瓷器。

造型多为碗、高足杯、玉壶春瓶、罐、枕、粉盒、瓷雕人物(图85)与小狗等,碗为大宗。纹饰汲取了中国画的某些技法,以牡丹纹最为常见,大多以红料勾描图案,以黄、绿二色作填色,个别还兼用釉下黑彩与贴金装饰。均饰于白釉之上,对比强烈。

宋代的红绿彩瓷器主要有两种胎土,其中灰黄色胎土质地粗松,瓷化程度不高;灰白色的胎土质地坚实致密。都使用化妆土,且化妆土上罩以白色玻璃釉。釉水较薄,一般都开细密无色纹片,有垂釉痕,积釉处釉色多白中闪黄或闪青,抚之温润柔滑。宋代皇室贵胄追求典雅含蓄的"青"瓷器,因此红绿彩瓷器多为市井乡野百姓崇尚之器,宋贵族墓葬中极少有红绿彩俑(瓷)出土。

金代红绿彩瓷器胎体瓷化程度较高,以日常生活用具、佛教造像以及殉葬器皿为主。以墓葬出土瓷俑来看,金代红绿彩瓷俑比元代画工更为精细,细部特征尤其是人物的眼睛部分最为突出,金代体量上也比元代大。白釉红绿彩是北方磁州窑系在金代中期开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装饰方法。

沈梦荣:探寻中国古瓷之源


浙江省湖州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千百年来,这里名人辈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富商巨贾不胜枚举。虽然800多年来,这里从不产瓷,却被学术界称之为中华瓷器文化发展之源头。

大约在公元前1600多年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瓷器,即现在人们所说的原始瓷。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原始瓷的发源地却始终未有定论。近年来,随着对德清窑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湖州市德清县境内及湖州东苕溪流域等地陆续发现了数十处从商代中期到战国时期的古窑址,并出土大量品质较高的原始瓷标本。2008年4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古陶瓷学会以及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在德清县隆重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中国原始瓷的起源、烧造工艺、年代和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最终确定湖州市德清县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原始瓷的诞生地及中心产区,至战国时期,原始瓷的烧造已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品。德清窑上溯商周,历经战汉、两晋南北朝直至唐宋时期才停烧,作为中国瓷器的发展源头可谓实至名归。

瓷器易碎,千年前的瓷器,能保存至今,品相完好者甚少,尤其是原始瓷,由于年代久远,幸存下来而不碎的更是寥寥无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尤其是将艺术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财的方式后,明清官窑瓷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追捧和关注,价位也是一路飙升,而在我们这个以瓷器为荣耀,以瓷器为标志的国度中,那些记录着悠远历史和文化的原始瓷却未能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所谓“瓷之瑰宝”的桂冠,也多被戴在那些年轻、华丽、漂亮的青花、粉彩、珐琅彩瓷器的头上,至今与原始瓷、高古瓷无缘。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提倡,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原始瓷及高古瓷的珍贵,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专题收藏,沈梦荣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藏家。受湖州当地浓郁的人文环境影响,沈梦荣很早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玩艺术品有浓厚的兴趣。作为中国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的学生,他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钻研,已成为当地专门收藏和研究德清窑瓷器的领军人物,藏品更是涵盖了自产生至停烧历代各纹饰、各器型的德清窑瓷器千余件之多,并且系统梳理了从商代中期开始,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至宋代的整个德清窑烧瓷的发展脉络。

据沈梦荣介绍,他早年跟大多数古陶瓷收藏者一样,也热衷于元明清瓷器的收藏。后来,在其老师耿宝昌的建议下,开始关注家乡的德清窑原始瓷,并逐渐认识到德清窑原始瓷的价值和重要性,于是改变了收藏方向,将原有藏品悉数转让,集中全部精力收藏和研究德清窑原始瓷。“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必须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收藏体系,如果什么都想收藏,玩得比较杂,成不了真正的收藏家。我生长在湖州,因此在德清窑的收藏上具备了一定的先天优势,而且我也有责任保护、传承家乡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沈梦荣说,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战国时期以前,德清窑原始瓷的烧造工艺就已经非常成熟,如亭子桥窑址等,当时是专为越国王室和贵族阶层烧造高档生活与丧葬用瓷的,具有早期官窑性质,并且早在西周时期即以龙窑烧制瓷器。

多年的古陶瓷收藏使沈梦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藏理念。他认为,原始瓷、高古瓷的文化历史价值远高于明清瓷器。从工艺上来说,王室贵族及宫廷御用的原始瓷、高古瓷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烧造工艺,属于那个时期的高档奢侈品,许多明清瓷器的器型及装饰手法,都是从原始瓷、高古瓷上借鉴、演变而来,而在数量上却要比明清瓷器少得多,尤其是保存完好的整器更难得。因此,沈梦荣相信,随着收藏群体的不断成熟,文物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民众对于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加深,未来原始瓷、高古瓷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将会逐渐缩小与明清瓷器的差距,价值和价格将逐渐回归一致。

所谓“藏而优则示”,如今沈梦荣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湖州当地成立一家德清原始瓷博物馆,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认识到德清窑原始瓷,更好地保护、研究、传承这一中华瓷文化之源。与此同时,沈梦荣也在积极筹备成立湖州古陶瓷学会。

德清窑原始瓷的发现,彻底理清了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整个脉络,也找到了中国瓷器发展的源头。如今,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瓷之源——德清窑原始瓷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据悉,前不久,有韩国学者专程来到德清县考察,并就德清窑原始瓷出国办展的可行性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另据了解,目前德清窑已成为日本、韩国等海外学者对于原始瓷考证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价值和高超的烧造工艺在海外也形成了较大影响。

沈梦荣说,他期待第三届“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上会有更多好消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