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清哥窑五彩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清顺治年间的红绿彩缠枝莲罐赏析

清顺治年间的红绿彩缠枝莲罐赏析

清哥窑五彩瓷器的鉴别 瓷器罐的鉴别 古代瓷器的彩

2020-11-03

清哥窑五彩瓷器的鉴别。

清顺治年间的红绿彩缠枝莲罐

清代顺治年间的红绿彩缠枝莲罐

红绿彩瓷器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釉上用红、绿、黄等彩料进行描绘,勾画出花卉、鱼藻、鸟雀、诗文等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绿彩则有翠绿、墨绿、褐绿和浅翠绿等不同呈色,这是在配制彩时有意造成的。红绿彩瓷器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绿彩相配合,烧制工艺相对比较简单。

如果说红绿彩瓷器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那么元明时期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则应该是红绿彩的顶峰。这一时期的红绿彩不但器型周正、纹饰鲜明、彩料讲究,而且大红大绿是民间最喜爱的色调,具有喜庆祥和的气氛,所以一经出现就深受人们欢迎,成为普通百姓对彩瓷的首选。

顺治时期的瓷器不仅在造型上体现出明末清初过渡时期的特征,在装饰图案上也反映出这种过渡、转折时期的特点。其用笔粗犷豪放、洒脱自然、秀美工丽。绘画中多用勾廓露白、疏简相宜等艺术表现手法,使人有清新之感。

缠枝莲纹又称为串枝莲、穿枝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植物纹样。缠枝莲以莲花为主体,以蔓草缠绕成图案,所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教文化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建筑、纺织、石雕、木雕、瓷器等中国工艺品上。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鉴藏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

西藏博物馆作为综合性一级博物馆,林林总总馆藏有近6万件套藏品;其中史前文物数量众多,展示了西藏地区远古历史文化;历史文物精彩纷呈,展示了藏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以及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民族文物特色鲜明,展示了藏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

博物馆担负着引领风尚、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促进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将博物馆职能外延,究竟博物馆镇馆之宝当属何物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入手,众多藏品均可称之为镇馆之宝。鬼斧神工的竹、角、牙雕制品,美轮美奂的瓷器精品,惟妙惟肖的玉雕制品,雍容华贵的服饰,珠光宝气的饰品,端庄秀丽的造像,精美绝伦的绘画唐卡等等,皆可鉴选出镇馆之宝。这里向大家推出的是五供之一的一对青花花觚。不仅因其级别高、品相佳,而且因其背后深藏的故事之神秘。

乾隆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瓷器制作水平也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瓷器生产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与这三朝皇帝对瓷器生产的关心和对 瓷器的喜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督陶官制度的建立,更是有效地确保了该时期大量精美旷世之作层出不穷。其中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的“郎窑”、雍正时期 内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造的“年窑”和乾隆时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的“唐窑”广为人们所熟知。这一对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根据其腹部开光中的题款可以得 知,它就是由唐英所监造的“唐窑”产品,系乾隆五年唐英为北京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所特制的五供之一(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觚或花瓶)。据史料记载,唐英在雍正、乾隆时期前后20多年的时间里监督管理景德镇御窑厂,毕生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所督造的瓷器也因此被称为“唐窑”。这对花觚形体高大精美,青花纹饰秀丽流畅,表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是“唐窑”中的珍品。故宫藏有一件,成对珍藏实属难得少有。这对精品之作是为北京一寺院观音大士殿特制,现因何缘由藏于西藏博物馆?五供中其余如今又藏于何处?花觚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生产时代: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斗彩瓷

陶瓷造型:瓶

说明:清雍正

瓶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斗彩装饰。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纹相隔。胫(jìng音敬)部绘缠枝宝相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画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得所绘花卉更显富丽。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有清一代,宫廷御瓷的一些品种与器型始终前后相袭,每朝必备,每岁必制,旧档称“岁例供瓷”,青花赏瓶即为其中一例。

青花赏瓶是清雍正朝所创新瓶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也便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

历代青花赏瓶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营口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见图),高39.5、口径9.5、底径13厘米;敞口,长束颈,圆鼓腹,圈足;口沿外侧饰海浪纹,颈饰蕉叶纹及回纹,肩分两层以凸弦纹相隔,绘缠枝莲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饰缠枝莲纹,下部绘仰莲纹,圈足绘卷草纹,底有“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青花色调青翠浓艳,构图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尽管瓶式雷同,但历朝青花赏瓶在青花、胎釉、纹饰细节、腹部变化等方面均有各自风貌。如乾隆时期青花呈色浓艳微带浑融,胎釉光润坚致,宝光内蕴,纹饰绘画精细,花大叶小,虽繁密而不觉凌乱,尤其枝叶绘画笔意流畅,飘逸自然,点涂技法运用自如,腹部圆浑。嘉庆时期青花呈色纯正妍丽,釉质温润洁净,画风与前朝相袭,然略觉繁密,花朵无前朝饱满之状,瓣片尖圆,叶子变大;腹部圆浑。道光时期青花妍丽明亮,纯正深沉,釉质浆白莹润,花叶俱大,布局疏朗,稍觉留空太过。叶子生动之感减弱,腹部下敛,然整体造型仍美观得体。咸丰一朝风格一如道光,外形又更在道光之上。同治时期,青花浓艳泛紫,胎釉均为晚清特征,釉色白中带浅灰,画法拘谨工整,造型一如乾嘉时期饱满圆润。而到光绪时期洋蓝艳丽,胎体厚重,纹饰疏朗简约,没有前朝繁密之感,器型变高,颈部稍变粗,已不及先前者秀气。

耐人寻味的唐窑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

西藏博物馆作为综合性一级博物馆,林林总总馆藏有近6万件套藏品;其中史前文物数量众多,展示了西藏地区远古历史文化;历史文物精彩纷呈,展示了藏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以及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民族文物特色鲜明,展示了藏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

博物馆担负着引领风尚、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促进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 升,如何将博物馆职能外延,究竟博物馆镇馆之宝当属何物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入手,众多藏品均可称之为镇馆之宝。鬼斧神工的 竹、角、牙雕制品,美轮美奂的瓷器精品,惟妙惟肖的玉雕制品,雍容华贵的服饰,珠光宝气的饰品,端庄秀丽的造像,精美绝伦的绘画唐卡等等,皆可鉴选出镇馆 之宝。这里向大家推出的是五供之一的一对青花花觚。不仅因其级别高、品相佳,而且因其背后深藏的故事之神秘。

乾隆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瓷器制作水平也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瓷器生产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与这三朝皇帝对瓷器生产的关心和对瓷器的喜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督陶官制度的建立,更是有效地确保了该时期大量精美旷世之作层出不穷。其中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的“郎窑”、雍正时期内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造的“年窑”和乾隆时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的“唐窑”广为人们所熟知。这一对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根据其腹部开光中的题款可以得知,它就是由唐英所监造的“唐窑”产品,系乾隆五年唐英为北京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所 特制的五供之一(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觚或花瓶)。据史料记载,唐英在雍正、乾隆时期前后20多年的时间里监督管理景德镇御窑厂,毕生致力于 制瓷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所督造的瓷器也因此被称为“唐窑”。这对花觚形体高大精美,青花纹饰秀丽流畅,表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是“唐 窑”中的珍品。故宫藏有一件,成对珍藏实属难得少有。这对精品之作是为北京一寺院观音大士殿特制,现因何缘由藏于西藏博物馆?五供中其余如今又藏于何处? 花觚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清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


清代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型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康熙时期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斗彩和釉里红等,此时又有新面貌。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代宣德、成化之器品种更加繁多,尤其是雍正青花在青花器中以仿古著称。总的来说,雍正一朝在制瓷方面,无论是对古代器物,还是对自然界的花果形状的模仿,都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在仿制中创造出新的品种、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于世。

雍正青花一改康熙敦厚挺拔的风格,趋于轻巧隽秀。雍正早期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类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代永乐、宣德的器型,造型、胎釉、青花色泽以及纹饰,极其相似。如镇江博物馆藏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见图),高54.5、口径12.3、底径18.2厘米。瓶直口,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肩以下渐收,浅圈足。整器绘缠枝莲纹,肩部绘莲纹以及回纹和海水纹,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缠枝纹是瓷器装饰的纹样之一,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形成枝莲缠绕的缠枝纹。缠枝纹兴起在宋代,元、明、清三代盛行缠枝纹,多作主题装饰出现。此器端庄典雅,质朴古拙,刚中带柔。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为了体现永、宣青花的特点,以较浓的青花料在纹饰上刻意点染,但这些斑点漂浮于釉面。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珐琅彩

陶瓷造型: 碗

说 明: 清康熙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此碗在宝石蓝地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古今通宝 明中期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系列(六十六)

明中期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

这件压手杯无论造型、青花纹饰以及碗底双狮滚绣球纹饰,包括永乐年款均无可挑剔,是永乐青花官窑中的珍品,存世量稀少,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鉴定专家:谢志杰)

永乐青花

一般说来,永乐圈足矮浅,由于胎土淘炼精细,白沙底温润细密,有足墙内直外坡,有时偶见有小块铁色斑点,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也有施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琢器器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永乐的胎体比较轻薄,修胎工整,器物腹部的胎体接痕处不明显。

在用料上,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青花发色浓艳,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由于采用了“苏麻离青”料这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青花料,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永乐时期的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橘皮釉纹。就青花瓷器的釉面而论,永乐瓷器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但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永乐窑器款。其后,嘉靖、万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现。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样。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畅,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后代仿品。

永乐的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图画花纹多为双钩填色,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器物上构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其纹饰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摹,均给人以清秀之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时已不见洪武朝所盛行的以扁菊花为主题的纹饰图案了,这在断代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

仿品瓷胎厚薄均匀,而真品较薄,迎光可看见釉面有不均匀现象;永乐青花压手杯为历代所仿,明万历时所仿的产品青花色艳而不浓艳,且器型略大于真品;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产品酷似真品,然而在胎釉上仍然带有清代的风格;清同治、光绪时所仿的产品器型就要比永乐的大得多,并且胎体厚重,纹饰也比较粗糙。近现代的仿伪品往往忽略了其器足之外的一道贴地凸线。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所仿的器物,青料中铁锈点色泽较淡,为黄褐色,浮于釉面而不沉着入里,这点在实物鉴定中也是需要注意的。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44.3cm,口径16.3cm,足径24.7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釉里红

陶瓷造型: 尊

说 明: 清雍正

尊圆口,粗颈,垂肩,圆腹,圈足。肩、腹相交处对称置透雕螭龙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口沿处绘缠枝莲纹,腹壁的主题图案是青花釉里红缠枝莲花纹,近底处绘青花釉里红仰莲瓣纹,足边绘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尊因形状如同倒放的鹿头,故又名“鹿头尊”。其造型稳重饱满,釉色莹润,釉里红颜色亮丽,以青花、釉里红装饰的缠枝莲纹饰,红花蓝叶,色彩搭配巧妙。它代表了雍正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

雍正时的青花釉里红,将两种釉下彩烧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艺精湛,造型俊秀,纹饰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此时的青花釉里红瓷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云鹤、云蝠、蟠螭(pán chī 音盘吃)、穿花凤、松竹梅、山水人物等各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