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圆形瓷器 > 导航 >

民国邹文侯花鸟纹椭圆形折腰盘

民国邹文侯花鸟纹椭圆形折腰盘

古代圆形瓷器 古代瓷器龙盘 民国瓷器鉴别

2020-11-03

古代圆形瓷器。

高枝细语 脉脉含情

花鸟草虫纹饰是我国瓷器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一大门类,历史悠久,是历代瓷器装饰中使用最广泛、最为普遍的题材。民国时期花鸟草虫纹饰在所有纹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凡前朝所见有的纹饰,在民国瓷器上均有反映,如百鸟之王的凤凰,号称文禽的孔雀,象征美好爱情的鸳鸯,善学人语的八哥,翩翩起舞的蝴蝶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鸟飞禽及蜻蜓、蟋蟀等草虫,它们共同构成了民国瓷器丰富多彩、绚丽迷人的画面。

据铁源、溪明所著的《民国瓷器鉴定》一书记载,民国时期从事瓷器花纹饰创作的艺人之多,超过了山水与人物的从业人员,以“珠山八友”为例,从事花鸟草虫创作的就有程意亭、刘雨岑、毕伯涛等,此为彩瓷大师级人物,而余者除个别人外亦见有花鸟题材作品传世,可谓是名家辈出,高手林立。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多有创新,真正达到了以瓷代纸的艺术效果。民国时期从事花鸟瓷绘艺术水平较高的艺人,在景德镇以“珠山八友”中人为领军人物,在南昌则以邹文侯为代表。他们或成名于20世纪30年代,在民国时创作颇丰;或成名较晚,但出手不凡,民国时亦有佳作;或英年早逝,如流星闪烁,未能尽展才华;有的则生平不详,或在作画时隐姓埋名,为后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们当中较为杰出的有方云峰、余翰青、李明亮、刘仲卿、章士保、程芸农、余鹤筠、熊梦亭、陆云山、石宇初、万少岩等人。

邹文侯,江西南昌县棠溪人,陶瓷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在南昌受聘于丽泽轩瓷店画彩瓷,1939年到景德镇绘瓷数年。擅长粉彩花卉、翎毛、走兽、草虫等。笔法潇洒活泼、颇具任伯年风格。惜在1951年逝世于景德镇。因辞世较早,瓷绘作品传世不多,虽名气不及“珠山八友”,但艺术成就并不在“珠山八友”之下,甚或过之。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民国时期花鸟纹椭圆形折腰盘(图1),即为邹文侯的精品力作。折腰盘时称腰子盘,民国时期的传统盘式,晚清时流行。此盘长29、宽21、高3厘米,坡折沿,斜腹壁,矮圈足。口沿一圈藕红,下为简单璎珞纹,可惜年代久远有些磨损。花枝由左分别向右向上斜插而出,运笔极为爽利。花叶墨线勾脉,或染苦绿,或染草绿,浓淡相宜,阴阳相背。花朵或黄或红。黄花淡墨勾边,染以淡黄。红花则直接用红彩点染,层次分明。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傲然盛开,花姿各异,美艳动人。盘下方斜伸出几丛芦苇,墨线划出,染以草绿。两只长喙鸟墨彩点染,翎羽毕现,毛绒绒,极富质感。一上一下,遥相呼应。一只曲腿立于枝头,似动非动,向下凝视,神情专注,似乎在诉说着绵绵情话。另一只则立于芦苇之上,娇羞低头,脉脉含情。两只长喙鸟造型生动传神,活灵活现,作者对物态高超的驾驭与捕捉能力,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左上角墨书:高枝细语,南州邹文侯画于浔阳客次。画白文方章“之印”。底扣圆章一枚:正兴祥,江西出品(图2)。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而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而得名。九江亦有“柴桑”“江州”等其他古称,自秦设九江郡,汉灌婴筑城以来,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灿烂历史。九江也是名人荟萃之地,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还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州司马白居易等。看来,此盘应是邹文侯在九江所作。

此器瓷质洁白细腻,釉色滋润柔和,盘面略有凹凸,太阳光反射下,偶有蛤蜊光闪现。施彩厚处,微微有些皴裂。构图疏朗大方,笔墨简逸,设色明净淡雅,兼工带写,极富诗情画意。非大师级人物,难以成就。人言,邹文侯是民国时期花鸟瓷绘的领军人物,观此器,所言非虚也。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嘉庆民窑粉彩“婴戏图”折腰盘


这件清嘉庆民窑粉彩“婴戏图”折腰瓷盘(图1),高2.5、口径16.6、足径9.8厘米;折沿,弧腹,下承圈足,制作规整,器形端庄稳重,瓷胎体坚硬细密。通体施豆青釉,胎、釉结合缜密,釉面细润。但所用豆青釉不是纯净釉,内有分布均匀的散状黑色星点,似为传说中的“铁沙釉”。釉表闪现着一种深沉、含蓄的自然老旧光泽。布满全身的“铁沙”,更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外底中心书有嘉庆朝民间常用的方框青花草书款,青花发色青翠偏暗,款字书写笔画不齐,潦草难识(图2)。

盘内用粉彩绘画仕女(母亲)五子“婴戏图”。画面正中是一位衣着时尚华丽的仕女少妇,应当是一位慈眉善目的母亲,满脸的快乐幸福,正目视着膝前偎依着的最小的孩子。一个孩子则躲到了母亲的身后,似正想与母亲前面的弟弟玩“捉迷藏”的游戏,而弟弟则一腿翘起,毫不在意,正聚精会神地在玩弄枝花。右边的孩子手举花枝,正在扑蜂捉蝶;左边的孩子,手拿粘杆,正在专心地粘蝉。另一个孩子早已静悄悄地爬到了树上,正跪坐在弯脖子的树杈上,双手扶撑两边树枝,没有登高看远,却在俏皮地注视着母亲和兄弟们,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同时画面也展现了优美的庭院环境:青草遍布,蝶飞蜂舞;老树高耸,绿叶满枝;屏风花几,错落有序。整体布局视野开阔,色彩清新,展现出了封建上层社会家庭所独有的幽雅的园林庭院场景。这虽然是件民窑产品,但画面艺术并不逊色,展现了民窑画师不凡的绘画功力和艺术水平。

清乾隆民窑青花“暗八仙”折腰盘赏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是丰富多彩的,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纹饰都有其独有的韵味。本文介绍的这件清代乾隆民窑青花“暗八仙”折腰盘,器身饰满了多种吉祥图案,洋溢着浓郁的福寿吉祥文化色彩。

此盘高3.5、直径16厘米,底足直径9厘米。瓷盘内装饰布局采用四层满绘,其主题纹饰是“暗八仙”(图1)。盘外壁绘缠枝飘叶花卉纹三组,似随风舞动,轻盈潇洒,显得意趣横生。盘底为“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六字方章款(图2)。盘口外侈,束腰向下渐收,形成较高圈足。整体造型规整,大方洗练,形制极具代表性,给人一种轻巧俊俏的感觉。胎质洁白细密,釉色透明,光洁莹润,白中泛青,釉水清亮肥润。釉下青花勾勒线条流畅,青花发色纯正舒雅,画工细腻,釉面柔和。足刮去釉露白胎,内底挂釉。

此类装饰称作暗八仙,意为不直接刻画出道教中八位惩恶扬善、扶危济贫的神仙人物,而是刻画其手持的宝物,是乾隆时期盛行的一种表现手法。此盘上的“暗八仙”分别如下:宝剑——为吕洞宾所持纯阳法剑;鱼鼓——张果老所持宝物;芭蕉扇——钟离权的宝物;笟篱——何仙姑所持法宝;横笛——代表韩湘子;花篮——蓝采和的贴身法宝;阴阳玉板——曹国舅所持宝物;葫芦——李铁拐所持宝物。耳熟能详的器物背后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八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影响甚广。其中《八仙祝寿》《八仙过海》等情景妇孺皆知。因八仙均来自人间,形象很接地气,所以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家喻户晓的八仙,加上一个“暗”字,便如同施展了法术一般隐去了身形,只剩下随身的法宝,出现在瓷盘上,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此盘在暗八仙纹饰的内侧,装饰有一圈六组相互并联的如意纹。如意纹是中国传统寓意吉祥图案的一种。所谓如意,即现在所用之搔痒工具,叫“痒痒挠”(又称“不求人”),即中国古时搔仗、如意遗制。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被人们所喜爱,同时也成为了中国避灾祈福的一种流行图案。

在暗八仙主纹饰外侧,也就是盘内壁口沿下装饰连续回纹一周。寓意即所谓“富贵不到头”和“福无尽头”。

在盘正中心则装饰一满叶老桃枝,上面结有两个寿桃。在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观念中,桃是寓意长寿的。《神异经》:“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神农本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人类乃万物之灵,伴随着与生俱来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趋避,长寿成了人们永恒的追求。

此盘工艺干净利落,不涩不滞。盘内四层纹饰安排疏密有序,布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充满浓郁的福寿吉祥色彩。体现出了民窑陶瓷工匠高超的工艺技巧与文化水准,属民窑精品。

时下各路古瓷玩家,有人执著地搜求高、精、尖的官窑制品,有人倾心于多姿多彩的民窑瓷器,于是便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不同的追求。

作为鉴藏者,笔者更喜欢收藏民窑器,因为民窑瓷上承载的信息含量要远远高于官窑器,其艺术风格也远比官窑丰富多彩。

玩古瓷,玩的就是古瓷中纯朴自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

青花麟凤纹盘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生产时代: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青瓷

陶瓷造型:盘

说明:元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粉彩桃纹盘真伪比较


古玩市场的现代仿古瓷真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吗?笔者以为非也!

笔者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古玩市场,市场上仿古瓷确实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经手过眼的仿古瓷多得数不胜数。笔者也曾考察了北京、上海、西安、南昌等地的古玩市场,所见仿古瓷粗制滥造的多,所谓的“高仿品”却不多。即使是高仿品也是貌似神离,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与真品相距甚远,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这是一件新仿的粉彩桃纹盘,撇口、浅腹、圈足。胎厚略轻,釉白、薄且均匀。釉上粉彩绘过枝八桃、五蝠,桃枝细弱无力,疤节刻画过分,桃子为现代画法,彩料过细过薄。圈足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雍正官窑粉彩桃纹盘,敞口、浅腹、圈足。胎釉洁白、细密、光滑。釉上以胭脂红、浅绿、草绿、抹红、赭石等粉彩绘桃树、桃花、八桃及蝙蝠,取福寿双全之意。纹饰从外壁腹底画起,经过口沿内腹至盘心,俗称过枝桃。皴擦渲染生动逼真,浓淡恰到好处,彩料艳丽精细。圈足中心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方款,青花浅淡,蓝中闪灰,下沉至胎。通过对比,两件瓷盘的真伪显而易见。

古瓷仿品生产历史由来已久,但晚清到民国时期,出于商业谋利的目的,仿品众多,精品也不少。但目前市场所见多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当代仿品。试想,当今传统的古瓷生产工艺、瓷绘技术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要想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将仿古瓷的制作水平一下恢复到200年前的传统水平,又谈何容易?人们之所以将仿品当真品,关键是众多古瓷爱好者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求“宝”心切,而上当受骗。

仿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7cm,口径17.1cm,足径16.5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清乾隆

器呈圆筒状,中空,无底,上下口均出宽沿,直壁,腹中部有一凸棱。通体满饰青花,上下口沿均绘蕉叶纹,器身三层纹饰,上、下均绘缠枝花纹,其上书阿拉伯文,器身中部以凸棱为界,对称饰仰覆莲瓣纹。

此器俗称无挡尊,早在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就有烧造,它源自于西亚铜器,是中外商品、文化交流的产物。除这种器物,景德镇烧造的青花花浇、大扁壶、水注、折沿盆等也仿自西亚铜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这种盘座,以乾隆朝的仿制品最为精致。尊内放置一花形铜胆,可用于插花,为宫中陈设器。

从外观看,永乐器座青花色泽深浓,乾隆时的仿品青花色泽亮艳,缺乏前者的古旧感。

粉彩桃纹盘真伪对照


古玩市场的现代仿古瓷真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吗?笔者以为非也!

笔者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古玩市场,市场上仿古瓷确实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经手过眼的仿古瓷多得数不胜数。笔者也曾考察了北京、上海、西安、南昌等地的古玩市场,所见仿古瓷粗制滥造的多,所谓的“高仿品”却不多。即使是高仿品也是貌似神离,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与真品相距甚远,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这是一件新仿的粉彩桃纹盘,撇口、浅腹、圈足。胎厚略轻,釉白、薄且均匀。釉上粉彩绘过枝八桃、五蝠,桃枝细弱无力,疤节刻画过分,桃子为现代画法,彩料过细过薄。圈足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雍正官窑粉彩桃纹盘,敞口、浅腹、圈足。胎釉洁白、细密、光滑。釉上以胭脂红、浅绿、草绿、抹红、赭石等粉彩绘桃树、桃花、八桃及蝙蝠,取福寿双全之意。纹饰从外壁腹底画起,经过口沿内腹至盘心,俗称过枝桃。皴擦渲染生动逼真,浓淡恰到好处,彩料艳丽精细。圈足中心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方款,青花浅淡,蓝中闪灰,下沉至胎。通过对比,两件瓷盘的真伪显而易见。

古瓷仿品生产历史由来已久,但晚清到民国时期,出于商业谋利的目的,仿品众多,精品也不少。但目前市场所见多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当代仿品。试想,当今传统的古瓷生产工艺、瓷绘技术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要想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将仿古瓷的制作水平一下恢复到200年前的传统水平,又谈何容易?人们之所以将仿品当真品,关键是众多古瓷爱好者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求“宝”心切,而上当受骗。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8.4cm,口径50.6cm,足径28.1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清雍正

盘撇口,弧壁,圈足。内底彩绘一株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结有9枚桃实,6枚在盘内,3枚在盘外。枝旁飞舞数只红蝙蝠。桃花盛开,果实累累,红色的桃实,粉色的桃花,嫩绿的枝叶,画面喜庆吉祥。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形体硕大,造型端庄,纹饰主题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此种画法起源于清康熙时期,一直影响及道光时期,亦见有“过墙龙”、“过墙凤”等。晚清以后这种画法不多见。

民国瓷动物纹鉴定(三)


余翰青1941年粉彩双鹿图印泥盒,在直径6.5厘米的印盒面上,作者绘有一卧一立双鹿,虽笔法不及方云峰之作细腻真实,有传统鹿纹的影子,但皮毛及梅花斑点亦非晚清笨拙体态白彩点饰之作可比。左边墨书“辛巳春月抚元人法于珠山”丛红彩印章两方。印盒底外壁墨书“伯作宝篇,子厂孙孙永”篆籀文及行书“翰青书”,另有红彩白文“画印”一枚,底红彩方框“翰青”楷款。

蝠纹为清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或福山寿海,五蝠捧寿,或云蝠,洪福齐大。民国瓷器上的蝠纹多仿清代风格,构图无变化,但画法略有新意。

红彩蝠纹碗,构图疏朗,蝠纹姿态舒展大方。翼展较宽,筋脉清晰可见,正面色彩渲染有深浅变化,背面填色上加点饰,绘画细腻。底虽书“大清乾隆年制”篆款,但非仿乾隆之作,因乾隆蝠纹多少有些图案化倾向,而与晚清装饰韵味浓郁的蝠纹更截然不同,艺术成就较高。

青花福山寿海图瓶,纹饰构图为清康熙时多见,苍茫云天,海浪起伏,一仙山由海浪中突兀而起,十只青花蝙蝠在穿梭飞舞。仙山皴法细腻,海水线条流畅。蝠纹高度写实,头如鼠,须如芒,翼上有浓淡变化,姿态生动传神,青花色泽淡雅而富有层次,与晚清蝠纹双翼细长,或弯如弓的平涂画法明显不同。

以狼和猪为瓷器纹饰历代少见,狼因其性残而为艺人所不为,《广雅·释诂》:“狼,戾,很也。”猪则因体肥态憨不见于瓷器装饰,而二者组合在一起的狼奔猪遁图则更为新奇。

粉彩豕狼图瓶,口沿处饰——周蓝料回纹,下为璎珞纹饰,足外墙亦饰一周回纹。画面构图饱满,一只恶狼在原野上追逐一只肥猪,体态一瘦一肥,色泽一黑一褐,下为皴擦而成的洞石,上为勾线渲染的松树,背景开阔。狼猪有西洋笔法,衬景则为中国传统画韵。背面墨书“豕性钝为首,狼形恶为贪”及“乾隆御览之宝”、“仁化”、“世宁”、“碧露”红彩印章四枚。底“乾隆御制”楷款。 海兽为明代艺人杜撰之兽,明清两代瓷器上多见此兽。民国海兽纹饰多承袭清康熙民窑风格。青花海兽纹凤尾尊,外壁分上下两组海兽纹饰,中以细密的几何条纹相隔,海兽凶猛威武,肌肉隆起处有细密均匀的鳞甲。与康熙民窑作品相比较,绘画不甚工细,特别是尾毛以细密的线条代替渲染。头部生动气韵不足,略显呆滞。青花色泽泛紫,层次感稍差。即便如此,仍不失为较成功的仿前朝之作。

民国时见有绘十二生肖纹饰器物。十二生肖又称十二相属,是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后以人生在某年即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等。其起源于何时不甚可考,清赵翼《陔余丛考·十二相属起于后汉》:“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钦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人中国耳……则十二相属起于后汉无疑也。”又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粉彩十二生肖斗笠碗,外壁绘四组高士图,碗内口沿为红绿黄三组弦纹,心内为红彩弦纹一周,中为以红线相隔的三个扇面形,将碗心整体一分为四,每个画面内均绘三个动物,合为十二生肖。中间的上部为红彩如意云头纹,一条绿龙由云中露出首尾,一只半蹲的猛虎昂头上望,旁为一盘曲的红蛇,上方扇形内为一匹红马,一头黑猪和一只纯白的小兔,左边扇形内一头黑牛,牛背上有一只顽皮的小猴,前方有一黑色小鼠,右边扇形内白羊与黄狗相对而立,一只公鸡在旁站立。虽绘画不细,但构图较有新意,动物大小搭配,每组纹饰的色彩多有变化,冲淡了画工的呆滞。

民国时期的动物纹饰以仿制前朝传统纹饰的器物最多,虽画法没有新意,但绘画工细,仍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

粉彩云龙纹四象耳三件盖罐,盖面边饰、罐口沿边饰均为红、黄、蓝、粉四色回纹, 色彩艳丽,古意浓郁。近足处为一周海水纹,勾描细腻,色彩淡雅。 器心为红彩团龙纹。主题纹饰为红彩行龙,加饰五彩祥云。纹饰仿乾隆风格,但勾描略显生硬,只是与晚清同类纹饰相比较则细腻一些。底红彩双框“洪宪年制”楷款,为民国云龙纹饰器物中的精细之作。以青蛙为瓷器纹饰在前朝极为罕见,但民国时期却较为常见,虽题材新颖,但采用传统的构图方式及画法,故多少有前朝的影子。

粉彩莲池青蛙图梅瓶,颈部绘一周缠枝花卉,下为红彩几何纹一周,肩部为如意云头花卉纹,色彩艳丽,装饰风格有乾隆繁缛之风。主题纹饰为通景莲池青蛙图,几片硕大的荷叶和红莲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一只青蛙蹲踞在荷叶之上,寓动于静。另一只青蛙由荷叶上跃下觅食,几只草虫在荷塘上飞舞。画面的色彩艳丽,层次繁多。荷叶墨彩勾脉留白,青蛙勾线填色上加黑白点饰。画法明显具有清嘉庆、道光时的痕迹,但线条与色彩的运用好于前朝。

民国时期饰有动物纹饰的器物较多,但时代风格明显,艺术水平高的作品在传统技法内引入西洋画法,故较前朝同类纹饰质感强烈,而仿前朝之作虽不免呆滞之嫌,但绘画精湛细腻,而日常生活用瓷虽档次不高,但极少见有恶俗的画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