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寄托款瓷器鉴定重点在款识

清代寄托款瓷器鉴定重点在款识

清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老古代瓷器鉴定

2020-11-05

清代瓷器鉴别。

在瓷器制作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瓷器。这些瓷器虽然是当朝烧造的,但是在款识上却并不写本朝的年号款,而是署上前朝前代的款识。这种瓷器,就是寄托款瓷器中的一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仿古瓷,也称后仿款。寄托款瓷器,实际上表达的是对前朝曾达到工艺水平的一种崇敬和缅怀,在后仿款之外,还有一种叫“古瓷新款”,即后人在未署名的前朝古瓷器上题款,书写随意,不拘字体。

清代制瓷业的复古仿古之风尤为盛行,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寄托款瓷器。在当时,寄托款瓷器应当属于官窑行为范畴,因此少见民窑有烧寄托款瓷器的,到清末才勉强可见。清代官窑寄托款瓷器以后仿款为主,康雍乾三代最多见,道光以后则常见寄托清三代的器物。

那么吗,在收藏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分辨它是清代哪一朝的寄托款瓷器呢?笔者认为,重点还是在款识。这个 问题,也应当分为以乾隆为界的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清早朝,期寄托款对象主要是明代宣德、成化及嘉靖三朝。

①康熙朝寄托款:康熙朝本朝瓷器一般无款识,因为康熙皇帝认为带款的瓷器打碎了,寓意不吉祥。但是在寄托款上,康熙一朝要松泛一些,大量书写。以宣德寄托款为例,康熙时期多用楷书,有的方正敦厚,有的偏瘦长,有的在德字中的“心”上加一横。款识内容基本都是“大明XX年制”,外框不论方形或圆形,均为双圈。但是寄托明万历时比较例外,款名外不加圈栏也没有花式。

②雍正朝寄托款:雍正朝寄托明代款识,字体特别规矩,也很敦重,但是缺乏原款的活泼和浑厚。款识内容有的仅为“大明XX”四字款,六字款则多采用竖排三行构图方式,两者以外加双圈的居多。乾隆年间寄托款变动不是特别大,但是出现了直接署“大清乾隆仿古”款识的寄托瓷器。

③清乾隆以后,尤其是道光和光绪两朝,仿古瓷的主要寄托对象由明代变为清三代,寄托明代的瓷器数量减少。但是寄托款中无框或单框的情形较多,很多书写都不规整。清末寄托清三代瓷器的款识,官窑瓷通常是“大清XX年制”青花篆书六字双行款,也有“XX年制”四字双行款,彩瓷也常用红釉料书写。

在收藏上,一般本朝瓷器的价值要高于寄托款瓷器,但是也有个别寄托款作得非常好,甚至足够以假乱真的,价值也很高。相对来说,清末寄托清三代瓷器中不乏民窑器物,如果是工艺粗糙者,则一般价值不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宝宝餐具:选择重点在材质


如何为宝宝选购安全、适用的餐具?给宝宝选购餐具,最好选择专用的儿童餐具,因为这些餐具是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加以设计的,比较适合宝宝使用。

买餐具时,最好应带孩子一起去,因为这餐具是给孩子使用的,如果让他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餐具(包括形状和颜色、大小等),就会提高他用餐的兴趣,特别吸引他自己吃饭,自己就会多用自己选定的餐具。

安全性是首位

品牌市场上儿童餐具品牌很多,选购儿童餐具,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因素。专业人士认为,家长光凭肉眼很难判断产品材料是否符合规定,产品是否安全卫生。而知名品牌都经过了国家卫生部门的检测。比起那些杂乱无章的小品牌,肯定更具安全性。

有的父母喜欢选择色彩鲜艳的餐具,殊不知:色彩鲜艳的餐具,大多是经油漆装饰过、或添加色素的,隐含极大的不安全性,因油漆中大多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易致中毒。所以相比下,更应选购无色透明,或者颜色浅的餐具。

选择重点在材质

在选购的因素中,餐具的用材(即材质)也是父母最重视的。他们最担心的是餐具的材质是否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铝和镉或汞等。

目前市场上儿童餐具大多用优质塑料或不锈钢、铝制品等制成,它们轻便、美观,牢固、经摔,不易破损。玻璃碗和传统的陶瓷碗大且重,不方便让小儿使用,也容易打碎,且碎片容易伤人。

那如何在塑料、不锈钢和铝制品制成的儿童餐具中定夺呢?

不锈钢餐具

不锈钢炊具或餐具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镍、钼、钛、镉和锰等微量金属元素制成。有美观耐用、易清洁和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已被广泛用于制成厨具,进入千家万户。

一般来说,正品的不锈钢食具对小儿健康是安全的,只要按照注意事项操作,即使长期应用,也是安全的。 但如使用不当,其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铬、镉、镍和汞等就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当达到一定程度(“阈值”)时,会危害小儿健康。

使用不锈钢餐炊具时应注意:

1、不锈钢餐具禁忌烹饪、贮存过酸、过碱和咸的食物(包括盐、酱油、菜汤等),也不宜盛放酸性果汁,否则会溶解出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造成蓄积中毒。

2、切忌用来煮煎中草药,因中草药成分复杂,大都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等成分,很易与不锈钢中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使药效下降。

3、洗涤时切忌用强碱性和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如碱水、苏打、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等,因这些强电解质同样会与不锈钢餐具中的某些成分起“电-化学反应”,从而溶蚀不锈钢餐具,溶出有害元素。

铝质餐具

具有轻便、耐用、快热和不生锈等特点,但不宜用于烧煮酸性或碱性食物,例如西红柿、醋、咸酸菜、酒和多种水果等。否则餐炊具中的铝元素会大量溶出,污染食物,进入小儿体内;用铝锅煮饭,饭中含铝量也明显增加。不宜用铝质餐具长期存放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能使铝大量溶出,进入小儿体内。

药理学实验证实,长期摄入过多的铝,对脑、心、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都会造成损害。铝可使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使神经递质传导阻滞,因而引起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铝过量可能引起智力发育障碍、记忆力下降,及“老年痴呆症”等。

酸性食物促进铝的吸收。铝为国际上公认的有毒重金属元素,有强烈的蓄积性——即一旦摄入体内,很难排出,会积蓄在体内,积少存多;铝可使脑神经细胞受损,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严重者致脑萎缩性痴呆;铝在骨组织中积累,使骨质脱钙,加重骨质疏松症。

铝过量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原因。而酸性果蔬汁(内含柠檬酸、果酸等)能促进铝的吸收,特别是用铝制品的餐具(如钢精锅等)盛放果汁、酸奶。铝在体内可积少存多地蓄积几十年,即“小儿时摄入、老年时受害”,多么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啊!

塑料餐具

塑料食具的原料有多种,以聚乙烯塑料食具无毒质为优。半透明而有一定韧性的塑料桶大多是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尽管它们本身的毒性很低,适合盛装食品,但由于其中一些低聚合度的分子容易溶于油脂,会使油带蜡味,故不宜长期装油,及油脂性食品。

以聚苯乙烯制成的食具,则含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对幼儿;用聚氯乙烯制成的食具也有微毒,应避免使用。长久盛放高热和酸碱性食物时,也会使微毒成分析出,并随食物进入儿体,严重者可毒害正在发育中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遗祸终生。

弘治朝宣德寄托款考


款识又称铭文,东汉班固《汉书》(卷二五下,志第五下《郊祀》条)载:“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其中的款识是说:“款,刻也;识,记也。”

款识对陶瓷器的断代和辨伪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瓷器上真正的正式的帝王款是从明永乐官窑器开始的。到宣德一朝时已十分普遍,此后,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王府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

明清一些瓷器中不题写本朝代的年款或堂名款而题写的前朝或前几朝的款识,称之寄托款。寄托款有两种:一种为用在仿古瓷上,字体、写法乃至用料完全模仿古代的瓷器,也称后仿款;另一种则为随意题写。明代以天启为多,至清代极为盛行。寄托款内容中最早见到的洪武,以后各朝皆有,由于明代宣德瓷器所取的卓越成就,因此后朝历代官民窑中多有书写宣德款的寄托款!

笔者曾见到过一块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梵文碗标本(图1),通过对标本的研究发现,此标本的款识值得推敲。梵文原为古印度的书面语言文字,梵文在唐开元初年随密宗佛教传入中国,瓷器上梵文主要是密宗的种子字和咒语。种子字即为佛的代称,咒语为佛经中的颂词。佛教徒们认为,以这种种子字和咒语装饰器物,即可直接得到佛的保佑。梵文装饰在明代宣德官窑瓷器中就已出现,后在明代中晚期十分流行,一直沿用于清代。可见梵文装饰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碗内外壁均为梵文装饰,内底处两层莲瓣纹,莲瓣纹内也用梵文装饰,底心双圈内绘有大字梵文。底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此标本发色深蓝微带青灰色,发色符合平等青的特点。碗体整体施釉肥厚较均匀,近底处有集釉现象,绘画精细。圈足光滑圆润,露胎处可见胎体洁白致密,近底部的胎釉结合处有一丝火石红。碗底收缩下凹,这些特征都比较符合明代弘治时期官窑瓷器的特征。对于明清瓷器的断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同类的带有纪年款的瓷器或标本作对比。瓷器上的纪年款对瓷器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代主要的官窑瓷器都有纪年款,而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于是,笔者找到了一块带有弘治官窑纪年款的同类标本。

此碗底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宣德本朝官款有着晋唐笔意,浑厚拙朴,遒劲,而此标本,所书写的款识字体清秀、笔画纤细、笔力瘦劲、顿捺明显。在布局上此款的“宣”字低于左边的“制”字,款外的双圈也十分归整。然而其与宣德本朝官款风格迥异,而又与成化瓷器“款肥”的风格不同。正德官窑款识中的某些部分与宣德较接近,制字写法几乎一致;中锋用笔,字体要比弘治大;许多正德款中“德”字心上的一横也是没有的;“制”字的写法和宣德一样,“衣”中的横少跃刀;“年”字的接笔痕也和宣成款一样比较明显,显得粗犷泼辣,而从此标本的款上却看不出此特点。到正德晚期官窑青花瓷器所采用回青,发色蓝中带紫,此标本的青花发色明显不同此类。而与平等青的发色又截然不同,也排除了其为嘉靖、万历时期的可能性。通过以上的排除类比,此件标本暂定为弘治时期。

图2中的标本是一块带有弘治官窑款识的青花瓷器,与图1中的标本非常相似。同样的梵文装饰、布局皆一致,发色几乎相同,修足同样归整,胎体掏洗精细,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偏灰青,底也有下凹现象,踏底是弘治官窑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的是一个是“大明宣德年制”款,一个是“大明弘治年制”款。而近观两款,虽有两字不同,但无论在字体风格和用笔,还有布局上都有相同之处,字体都显得俊秀,笔画比较纤细,“大”字的横画较短,结体瘦长,“制”字下面的“衣”部的横画常常超过上面的“制”部。

图3中也是弘治官窑的底款,和图1图2两个标本的款识风格也一致;图4为正德官款;图5为宣德官款。经过比对,此标本上的“大明宣德年制”款应为弘治时期官窑寄托款。同时也证明了明代弘治时期也曾烧造过“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的官窑瓷器。

清代康熙御窑瓷器款识之我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顺治朝御窑瓷器所见很少,康熙朝初期御窑瓷亦不多见。这也许是因为这时正是从明到清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御用瓷器生产这类区区小事,不可能被顾及到。直到康熙18年之后,天下基本安定了,才出现了御窑瓷器发展的高潮,也就为清三代瓷业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的顶峰打下了基础。

康熙18年前的款识很少见,仅见有一种“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横排款。其熙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即熙),也叫古熙字,是历来各朝代沿用至今的写法。例如五彩山水纹碗活动底座上的青花款识属于此类(图一)。

康熙18年后,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御用瓷器有摔打跌破的可能,康熙帝认为朝廷称号被打成碎片是很不吉利的大事,故下令停止用康熙年号作款识。这是康熙中期(即康熙19~40年)御用瓷器款少的原因。但是,总得有个办法可以用来表示御用瓷器,因为从瓷器本身来说,有些民间定制瓷器(例如达官贵人家庭用瓷)的档次与水平并不见得低于御用瓷器。于是就采用划双圈作为御用瓷器款识的方法。也就是说,有双圈青花款识的,都应划属御窑瓷的范围内。

此外,在这一时期,御窑还烧制了许多仿明瓷,故有不少“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的仿明款识。

到了康熙40年——从康熙40年至康熙61年,算作康熙晚期,御窑瓷器质量大大提高,数量也成倍增长,此时才容许所以本朝款识。但仍有顾忌,仍然担心打碎底款的不祥预兆,所以便将“熙”字加一笔,改写成“熈”字(见图二)。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熙”字的异体写法。今天所见的康熙御窑瓷有此款识的极多。

这一时期,除了“熙”字写法的变化外,康字的写法也不一样。六字双行款的康字下部一般是一竖直勾、一点一挑、一撇一捺。

四字款“康熙御制”出现在珐琅彩器上,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当康字下部为“水”字时,御字中间上部则首先是一撇,成为“午”字头的头两笔,下部是一个竖出头,最后一横写成一横提的正字(图三)。另一种是康字下部为一直勾,左边一点一挑、右边一撇一顿捺(或一点),御字中间上部则是一个“十”字,下部为一“正”字(图二)。还有一种是康字下面左边为一点一挑,右边为一撇一捺,御字与第二种写法一样(图四)。

总的所来, 康熙款识均为楷书,只有六字和四字款两种,尚未见到有篆体款的。

清代瓷器的款识都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的款识都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款识多而普遍,无论官窑、民窑器,除康熙初期外,大多留有各式款识。

顺治时期的官窑瓷器,年号款不多见,主要有楷书六字双行“大清顺治年制”、楷书四字双行“顺治年制”,均为青花书写,青花色泽比较深浓沉稳。另有少量“大清年造”、“大清年制”的,均是明末遗风。

顺治民窑以各种吉祥款、斋堂款、人名款为多。吉祥款如“雅”等,斋堂款如“望仙楼”、“百花斋”等,人名款如“许世文亢公制”等。

康熙早期款识字体以楷书为主。帝王年号款少见,多为干支纪年款、斋堂款、图记款、花押款。款识排列多种多样,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四字双行,四字十字形钱文排列等。

中期仍以楷体字为主,且大量出现帝王年号款。排列形式也趋向统一,以六字双行为主。

晚期则以楷书为主,另有少量篆书,排列形式也以六字双行为主。

康熙民窑器极少写年号款、纪年款的,大多数为赞颂款、吉祥款,尤其多斋堂款、图记款。

雍正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和四字四行为主,有少量六字三行和六字一行的。此时篆书款也逐渐的多起来,有四字双行,六字双行,六字三行多种形式。

雍正民窑器仍以斋堂款居多。

乾隆时期的款识由康、雍时期的楷书为主变为以篆书为主。排列由六字二行为主变为以六字三行为主。书写材料除青花外,多种材料并用。

乾隆民窑除大量吉祥款、赞颂款外,也有不少写年号款的,但一般字体草率,有的甚至只是半边字,不可辨认。

嘉庆款识也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的。

民窑款识多为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之类,书写工整。也有写年号款的,字体草率。

嘉庆时期还兴起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俗名印章款或图章款。

道光款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

道光民窑器中,部分王公大臣烧制的斋堂款器,质量颇高,款字书写也见功力。

咸丰款识楷篆并用。款式则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等。嘉庆朝始兴的篆书图章式款,此时大为盛行。

同治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青花书写色调浓艳,略有晕散。

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外,也多年号款。年号款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双行者,均为红彩印章或篆书款,大多字迹草率,色泽暗涩。

光绪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款式多为六字二行。

民窑器多为篆书图章式款,篆书十分草率。民容器中的斋堂款器,制作上乘,款识也较精。

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

瓷器鉴定收藏想入门,关键点在哪里?


网上说陶瓷鉴定的号不少,真正能系统的说明白古瓷器收藏如何做的,并不多。那么我就来说几个最简单,也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专门针对对瓷器收藏有兴趣,想要入门学习的收藏爱好者。五年以上的收藏着可以直接撇过本文不看。

面对市面上真伪难辨的古陶瓷,虽然买了几本书,可是也看不懂。想学习吧,这个圈子都保守,拿着自己买的宝贝去问一下古玩圈里的人,都是模棱两可,说话含含糊糊。

百度吧,不行。早年的度娘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好用。近年来,全是各种各样的营销文章,不看还好,看了之后不知道被谁洗脑,根本就搞不清楚真的假的了。

首先,你要确定你确实喜欢古董文物,不是为了短期投资赚钱的目的而玩。

绝大多数收藏者,都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只看宣传报道,某某花了几千块买的瓷器,上拍了几百万。某某又捡了漏,发了财。抱着这样的心态,再加上一知半解去收藏,走入古玩市场,满眼都是宝贝。这就是行家说的第一阶段,看什么都是真的的阶段。

利之所在,打眼,那是必须的。即便是收藏数十年的行家,也被大雁啄了眼睛,无他,被利字诱惑了。每个成功的收藏家,都有大量打眼,买入假货的经验。十有八九,都不完全是因为眼力不行,而是被利字所诱。

只有真正喜欢中国古代美术,喜欢逛博物馆的朋友,他才具有成为收藏家的潜质。收藏,自古以来都不是普通吃瓜群众就能玩的。没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财力,再加上机缘。是很难成为收藏家的。

其次,你要静下心来,先研究中国陶瓷史,大学三年,搞清楚了基本要素,才能开始实战收藏。

我这么说,估计站出来反对的一大片。

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都没有经过这个阶段,也收藏了不少好东西。

但是,除非你是八十年代就开始玩瓷器,那时候满世界都是真的,便宜得很还没有人要,更不要说仿品。而是从近年来才开始介入收藏界,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认真研究陶瓷史,就想成为收藏家,拥有传说中的真精稀瓷器,实现自己捡漏的梦想,很不靠谱。

漏有吗?有!但漏不是普通人能捡到的。

行内把收藏者的道行分为三个阶层。你可以对照看看,你在哪个阶层。

第一阶层,初级收藏者,花买真货的钱,买假货。(还有大量的收藏者,花买假货的钱买假货,要我说,连第一阶层都没有达到,还属于门外汉阶段。此话得罪人,请不要对号入座)

第二阶层,中级收藏者,花买真货的钱,买真货。(这个阶段的人,已经是从第一阶段冲杀出来,阵亡率高达99%之后的硕果仅存的凤毛麟角了。吃过很多亏,上过很多当,痛定思痛,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对比。不再相信天上掉馅饼了,接下来就能有小成。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可以称他为收藏家了。中级收藏家的特征是,东西基本对,老。有几件精品。保守不爱说话。)

第三阶层,高级收藏者,花买假货的价钱,买真货。(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顶尖收藏家。基本上又是百里挑一,从第二阶段收藏者中冲杀出来。一般都有20-30年收藏史,好学敏求,孜孜不倦。这个阶段能深入彻底的研究窑口,年代,辩伪,对瓷器烧制历史非常了解。基本上已经达到专家学者的高度了,这种人,民间有,乐观的估计,全国不到100人,每个城市也就那么一两人而已。这种人一般非常低调,因为高调了买不到好东西,呵呵。)

所以我说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收藏的关键的关键。高屋建瓴,才能力量磅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基本常识都不懂,也来花钱收藏瓷器,就是个笑话。价值上百万的东西,人家低于十万,绝对不会出手给你。真要十万,你敢买吗?总不能先把东西拿回去,慢慢找人研究透了再给钱吧?总是只出个假货的价钱买东西,期待有一天能蒙到一个真品,就能收回本钱。抱着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真正成为收藏家的。

第三,学会交学费,是成为收藏家的必经之路。

很多收藏爱好者,不愿意交学费。都想自学成才。

首先是不愿意花钱买正版书。买图录。一本罕见的图录。就能让你见到一件其他人见不到的宝贝。因为你见过,所以在市场上遇到这件东西,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你就能看懂。再有一些大家的收藏经验,其实都写在书中。关键是你要认真读过和研究过。笔者学瓷初始,就以冯先铭先生等老一辈的著作为师,订阅《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杂志,精读考古发掘报告,从这里入手,得到的都是真知灼见。数十年下来坚持,才小有所成。不买书是不行的。

其次是不买货。看得再多,也不下手。怕交学费,结果数年下来什么也没有。最后成了片片帮。

古话说的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下水,是永远成不了收藏家的。很多专家之所以鉴定水平深受诟病,根本原因在于文博界的潜在规定,不允许私人收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永远都不看市场,只看馆藏。那么,没见过从墓里出来的,必定就是赝品!交学费不怕,只有自己拥有一件或真或假的宝贝,自己亲自去寻找资料学习鉴定了,才能进步和提高。

总而言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头条写文,几分钱的收益,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草成一篇,不是因为热爱和喜好,谁会做这种事?真正想成为收藏者,那么是第一阶层,你也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本文。比你到处去寻找秘诀有用得多。

清代瓷器的款识有何特征


清代瓷器款识多而普遍,无论官窑、民窑器,除康熙初期外,大多留有各式款识。

顺治时期的官窑瓷器,年号款不多见,主要有楷书六字双行“大清顺治年制”、楷书四字双行“顺治年制”,均为青花书写,青花色泽比较深浓沉稳。另有少量“大清年造”、“大清年制”的,均是明末遗风。

顺治民窑以各种吉祥款、斋堂款、人名款为多。吉祥款如“雅”等,斋堂款如“望仙楼”、“百花斋”等,人名款如“许世文亢公制”等。

康熙早期款识字体以楷书为主。帝王年号款少见,多为干支纪年款、斋堂款、图记款、花押款。款识排列多种多样,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四字双行,四字十字形钱文排列等。

中期仍以楷体字为主,且大量出现帝王年号款。排列形式也趋向统一,以六字双行为主。

晚期则以楷书为主,另有少量篆书,排列形式也以六字双行为主。

康熙民窑器极少写年号款、纪年款的,大多数为赞颂款、吉祥款,尤其多斋堂款、图记款。

雍正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和四字四行为主,有少量六字三行和六字一行的。此时篆书款也逐渐的多起来,有四字双行,六字双行,六字三行多种形式。

雍正民窑器仍以斋堂款居多。

乾隆时期的款识由康、雍时期的楷书为主变为以篆书为主。排列由六字二行为主变为以六字三行为主。书写材料除青花外,多种材料并用。

乾隆民窑除大量吉祥款、赞颂款外,也有不少写年号款的,但一般字体草率,有的甚至只是半边字,不可辨认。

嘉庆款识也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的。

民窑款识多为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之类,书写工整。也有写年号款的,字体草率。

嘉庆时期还兴起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俗名印章款或图章款。

道光款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

道光民窑器中,部分王公大臣烧制的斋堂款器,质量颇高,款字书写也见功力。

咸丰款识楷篆并用。款式则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等。嘉庆朝始兴的篆书图章式款,此时大为盛行。

同治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青花书写色调浓艳,略有晕散。

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外,也多年号款。年号款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双行者,均为红彩印章或篆书款,大多字迹草率,色泽暗涩。

光绪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款式多为六字二行。

民窑器多为篆书图章式款,篆书十分草率。民容器中的斋堂款器,制作上乘,款识也较精。

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

明代瓷器款识鉴定知识汇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明代各个朝代的款识鉴定方法,如有不对,望大家批评指正。

洪武:洪武是年号名,共使用三次。洪武的含义是:洪大的武功。指政治军事上雄才大略的功绩。止目前,尚末见到署洪武官窑年款的瓷器,但却有具本朝纪年的民窑器,明代正德、嘉靖和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有仿洪武年款的的仿品。至于洪武官窑中究竟有无署款的器物?这个待考的问题,有待发现实物,始可释疑。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大明宣德年制 款式供参考 款识描述:

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为常见,其次为青花“宣德年制”楷书款。宣德官窑楷书款,好似出自一人之手,清秀端庄,浑厚遒劲。“德”字沿袭汉碑中的古体,字的右半边“心”上没有一横,而成“德”字。而且双人旁的两撇,斜度较大。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款识料色浓淡不匀,刚朴肃穆,富有永乐官窑四字篆体款的遗韵。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双圈是用毛笔借助旋转陶车在圈足上写就,显得工整规矩,但圈线的色料浓淡不一,圈线的粗细也不一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则多采用单行横排,外面不加圈栏。

楷书“宣德年制”款有的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有的单行横排,无圈栏。篆书款极为少见,但景德镇明代御器厂故址出土了两件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青花款残器。宣德官窑款,一般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或在进口料中适当掺入一些国产青料写就。呈色多为浓重的纯蓝,深邃处有铁的结晶斑,但款铭色泽浓淡不一,并同覆盖款铭的透明白釉紧密结合,使得笔划的四周,好像蒙上了一层白雾。用八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强光下审视,款色多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内、足内釉薄处,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淡青色。宣德宫窑器载款的器底釉面,白中闪青,晶莹滋润,并有橘皮纹。德官窑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款为主,其中又以四字居多。字体一般较弘治款略大,结构比弘治款松散。青花色泽分浓深浅淡两种,浅淡者呈色灰暗,与青花纹饰色调一致。亦有阿拉伯文、八思巴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楷书款中,除青花款外,也有红彩书写有“正德年制”款。红彩色泽深者黑红、浅者考虑艳丽。花盆、炉、洗等三彩器多用刻款,四字横列于器口沿下。字体排列款式,除四字、六字双排外,还见有六字横列一行的青花笔架、四字一行横写于颈部的带座瓶与双环耳瓶、正德四字款横写于座托正中的插屏。民窑中常见有“大明年造”。“正德年造”或六字双行楷款,并不规整。彩器上有“天下太平”款与四横“年”字的写法,也是在此时出现的。历代仿宣德款自明嘉靖至民国,历代都有仿宣德款的窑器,但仿款的字体风格与宣德款,特别是宣德官窑款有明显的差异,笔法走势不是过硬,就是太软,或者过于工整,或者草率行事。仿款色泽,涣散、浅淡又浮于上面。

 嘉靖款识中的字体,运笔多运劲粗放,但也有字体较柔和的。“制”字刀部,时有缺写一竖的。过去所见嘉靖鱼藻盘,类似仿成化特点的,往往有人以款字柔和为疑点,而误判作仿品。明末清初皆喜仿嘉靖年款,其间清代康熙所仿嘉靖款识,青花色调灰蓝,字体颇像,但结合器型,胎釉等风格仔细观察之后,款识仍易区分

​​

成化时开始仿写宣德朝的款识,体式有四字与六字双行竖写款,字体排列不及宣德时的舒展,笔力柔弱,双圈收拢。其本朝瓷器款识,以青花楷书双行六字为主要体式,多写在器底,色泽浓重;有些小件器物款由于覆釉厚,呈色轻淡而不易看清;但所书款字不论浓重或浅淡,色泽都很深沉,无漂浮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其外围圆圈或框线都紧束款字;所画方框多不及清代雍正时的四方规整,线条粗细和色泽均不一。除此之外,也有一行横、竖写围以长方框者,另有蓝釉为地,凸堆起白釉的款识。

成化款识,以圆润的中锋运笔,苍劲有力,起落笔处无虚尖。这种独具特色的款识,似一人所写,为历代仿写所不及。仅管明代万历时仿写得颇为形似,但仔细審度,却显笔划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人,仍有破绽可寻。

写款部位,于器口边的,有黄釉青花盘;于器足襄边沿上,有高足把杯;最常见的。多是写在器物底足里面。有些官窑罐类,多在底足写有“天”字,制作非常精细。所见天字罐,有画海马的,也有画缠枝莲、蟠螭缠枝瓜图案的。这种天字罐,后代历的仿造,但器型常是非大即小,并且所书款字也不相同。

民窑款识,或写“大明成化年制”,或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成化年造”。结构较为紧凑。所见画双圈写“年造”的成化民窑瓷片,其制作精细与官窑不相上下。大件器物款字特别浓重有力,小器则淡雅深沉。色泽极淡者,有磨款或改款为“大明隆庆年造”的现象。

万历一朝历时较长,官窑写款亦多,字体书法颇似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格式多六字双行,少用四字双行。同时青花盘底上,还有中心署四字篆书“德化长春”,围以方框,框外再以浅终形式,环以“万历年造”四字篆书的款识。万历早、中、晚期款式有所不同:早期青花款识与隆庆时期相似,色调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中、晚期除部分浓重外,大部分出现浅淡或灰暗的色调,且有败笔现象。

一般器物,青花款识多写在足底,也有写于口边或肩部的。底足所写款识多写六字双行,带圈或无圈栏;还有的六字款呈旋转环形。有的款识,写于底面中心凹脐处。写于口沿的,有五彩瓶,六字横写,有框或无框圈。写于肩部有,所见有定陵万历**青花梅瓶,变为六字一行横写。除多用青花写款外,还有刻款。三彩与五彩器有青花款、紫色款、刻款。清代康熙仿万历三彩盘,所书款识皆用紫色。

特别要在意区分后仿的万历款识。日本仿万历器物可以乱真,书体、色调及釉面等部分与真万历器几乎一样,但形似的款识却于日本书道风头,青花色泽过于浓艳与鲜亮。其次,对于清代康熙时仿的万历款识,也应审慎鉴别。

弘治时期款识特征

款识格式沿用旧制,但字体却清秀,笔划纤细柔和,一改成化时浑厚刚健风格。以楷书为主,字体小而规整,亦用中锋写出。青花款色调淡雅泛灰而稳定,有四或六字两行竖写款,并带有双圈。而篆书款者,仅见黄地绿彩高足碗,为四字篆书,刻于器里。除刻款、青花款外,常见有以红彩写“上用”及“弘治年制”款的御用器。

民窑器物有以青花写乾支款或纪年铭文的,如“千子年制”(弘治五年,即1492年)款的器物,残片和弘治九年(1496年)纪事铭大瓶。

总之,弘治款识书写俊秀飘逸。

正德时期款识特征

正德官窑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款为主,其中又以四字居多。字体一般较弘治款略大,结构比弘治款松散。青花色泽分浓深浅淡两种,浅淡者呈色灰暗,与青花纹饰色调一致。亦有阿拉伯文、八思巴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

楷书款中,除青花款外,也有红彩书写有“正德年制”款。红彩色泽深者黑红、浅者考虑艳丽。花盆、炉、洗等三彩器多用刻款,四字横列于器口沿下。字体排列款式,除四字、六字双排外,还见有六字横列一行的青花笔架、四字一行横写于颈部的带座瓶与双环耳瓶、正德四字款横写于座托正中的插屏。民窑中常见有“大明年造”。“正德年造”或六字双行楷款,并不规整。彩器上有“天下太平”款与四横“年”字的写法,也是在此时出现的。

​​

隆庆时期款识特征

隆庆时瓷器实物较少,所见乾隆器物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款;亦有个别四字双行,用“制”代“造”或将“隆”写成“降”字的,款外围以双圈或方框,或一行无框。

隆庆款识,青花色泽浓重鲜艳,美如青金石。字体笔划粗重挺拔,顿挫有力,结构庄重而严谨。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亦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楷书,笔划同样苍劲有力。

一般瓶、罐、壶、洗、盘书款于底足,大鱼缸,则书款于器里口沿下。民窑款也与官窑一样,书写“年造”,字体结构严谨,密集靠拢,不见笔锋,似用秃笔或竹笔写成。

天启时期款识特征

明代天启器物较少。款识青花色调不一,或很明快,或浅淡,或浓深,还有的显黑褐或灰暗色。字体于刚劲中透出柔媚,笔道粗重浓深的大都写得很有功力,浅淡的则清晰雅宜。款字一般写于器底,个别的则写在底面中心凹脐处。未见天启有彩款。

官窑的格式一般为“大明天启年制”,青花色调纯正,带有浅蓝双圈,如青花花篮纹折沿盆和花鸟小杯。还有书“天启元年”、“天启年制”、“天启三年唐氏制”、“天启八年”、“天启御造”等青花款识的各种器皿,其款识色调呈黑赭色或显得艳丽。有浅淡青花款识的天启器物,见有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小鱼缸和“天启年米石隐制”的青花花觚;还有刻出“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的龙纽青花十八罗汉纹瓷钟。民窑器也多绘图记款,如玉兔、灵芝等。

​​

崇祯时期款识特征

崇祯一朝为明末清初过渡的时期,不仅在器物上兼具明、清两代的特点,而且在款识上出带有两代的习惯和风格。

崇祯时期,署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所知有广东省博物馆所收藏的“大明崇祯年制”款的青花达摩炉,南京博物馆收集的“大明崇祯年制”款的青花碗残片和纪年款”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即1637年)青花云龙纹筒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崇祯八年(1635年)纪事款的青花龙纹筒炉,青花色淡,有晕散现象;香港出版的《明末清初瓷器》图录上,有一件“大明崇祯元年”(1628年)款识的青花龙纹盘,具有叫末清初特点;香港苏富比分司出版的《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图录》第一辑上,有一件青花地白缠枝莲花纹圆盒,所写青花“大明崇祯年制”楷书,字体工整,兼具清代顺治、康熙款识的风格,应为崇祯官窑的典型制品。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祯十二年(1639年)隶书纪年款的青花净水碗,及故宫博物院藏的崇祯七年(1634年)“甲戊春孟赵府制用“款五彩云龙盘,均兼具明、清两代款识的特点。

由此可见,鉴定崇祯瓷器时,还可将款识特点作为一种旁证。

​​

以上就是明代款识的鉴定方法,希望大家在收藏路上顺风顺水,有所建树。

寄托款藏品的价值该如何判断


自明清伊始,出现了这样一种藏品,它们在题款识时不题当朝年号或堂名款,而是题写前朝的年号或堂名款,以此表达对前朝该项工艺所达到高度的一种尊崇和敬佩。寄托款,以最主要的对象瓷器为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模仿制造,另一种是古器新制。以瓷器为例,完全模仿制造的一般称为仿古瓷,这类瓷器的用料、纹饰、乃至款识等,均完全模仿、复刻古代器物,即所谓后仿款。而古器新制的瓷器,即所谓古瓷新款,是后来者在未署名的古瓷器上另题款而成,这种题款一般书写较为随意,风格、布局、字体等一般不拘于古法,较有题款人及其时代的某种特征。

1.瓷胎画珐琅彩鼻烟壶<贝叶草虫>寄托款,成交价格RMB21,200。高度5.3cm,绘珐琅彩由康熙年间传入中国,乾隆后就鲜有绘制而后失传;建国后,为创外汇,江西省花巨资将古月轩鼻烟壶复烧出;底款一般落“雍正年制”、“乾隆年制”四字红印款。此时珐琅彩已完全失传,这时的所谓珐琅彩是将“洋彩”、“粉彩”经过多次调试改良“的类珐琅彩”,原料配方工艺都和当年皇宫里烧制的珐琅彩瓷不一样。但订制人优雅的品味加上匠人其精湛的工艺完全可媲美真正的清宫珐琅彩瓷。

寄托款最早在明武宗正德年间出现,是仿明成化年间瓷器。在此之后,各类寄托款也就日益增多。明代寄托款最多的当属熹宗天启年作品,主要的有寄托宣德款制品。清代康熙年间,出于皇帝意愿早期瓷器写明款识的很少,但是寄托款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出的比较多。这些寄托款大量寄托明宣德、成化、嘉靖等年号款识。道光及以后年间,也有不少寄托雍正款,但是总体量比不上寄托明代款和康熙款。从光绪到民国这个历史阶段,青花瓷和彩瓷普遍仿康熙款,既有大量仿古瓷问世,也有很多的古瓷新款,总体种类是比较多的,只不过由于制瓷技法的衰退,大部分仿品不论是字体的题写还是款识的颜色等,都与真品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2.清代康熙寄托款青花五彩人物盌,成交价格RMB29,665。高16.8cm,康熙五彩冠绝一时,为世人所重。究其原因,固然与彩料精研、出色绚丽有关,更胜在其画法独特,风格一绝,均令后世难以企及。五彩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渐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绪才有仿康熙五彩出现。

寄托款的瓷器一般出自官窑窑口,也有少部分民窑出产。总体来说其收藏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普遍情况下一定没有它所寄托年代的瓷器价值高。寄托款的收藏价值要想升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个是它的仿制工艺十分精美,甚至可以到几乎以假乱真的地步,使得仿古瓷能够与真品媲美,第二种情况是这个寄托款本身“出身不凡”,比如古瓷新款的题款人是当时的名人大家,或者这件器物时年为某位显赫人物所用,也就是说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了名人效应,那么这件寄托款的身价也就随之涨高了。第三个需要考证的是寄托款和原品的存世量如何,这自然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器型、题材等越少见,价值也就相对越大。此外寄托款的年代是否久远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最后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要点是寄托款是否具有特殊的宗教、流派等意义,一般具有此类意义的,价格会相对增长一些。寄托款藏品目前的价格波动范围相对不大,多数在几千到数万元,如2016年5月由宝港国际拍卖公司(香港)排出的一件清康熙寄托款青花五彩人物盌,最后拍出价为3.54万元。同时也少有爆冷的制品价值可达十几万左右,如2018年1月由劳伦斯国际拍卖公司(海外)拍出的一尊寄托款大明宣德年制款观音像,最终成交价高达19.8万元。所以寄托款的价值到底大还是小,是需要藏家根据各种因素综合来判断的。

3.大明宣德年制款观音像(寄托款),成交价格RMB966,834。高21.7cm。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现在来看这件民国时大彬款紫砂提梁壶。它的做工整体比较良好,色泽也比较温润,由此可以体现它在砂料上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器型偏于硕大,因此在造型上处于工艺下风,有呆板之感。款识上,上款时大彬款,下款宜兴紫砂名壶,均为印章制作,而真品是楷书刻款,这点上仿制并不用心,有所减分。这件寄托款的市场估价为6千,是相对不高的价位。究其本因,一是工艺落了下风,二是非名家所出,三是并非稀贵之类,四是制造年代比较近。综合起来,就不难理解它的价值相对不高的原因了。所以在进行寄托款藏品收藏时,一定要多方面考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个因素,以便确保藏品有较大的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

4.清代哥釉青花明成化寄托款刀马人纹铁锈贴塑梅花耳观音瓶,估价CAD3,000-6,000。高:45.5cm,胎体坚硬厚重,收颈鼓腹,釉质肥厚开金丝碎片纹,棕眼细微内凹深至胎骨,器腹部见接胎痕旋纹,芒口酱釉,颈部铁锈花贴塑冬梅于两侧,青花汾水达四层色阶发翠毛蓝色,画工精细五刀马人物栩栩如生,器底微外撇,内斜削足修胎完整,足底施釉隐见火石红斑,底酱釉刻写四字行书寄托款成化年制款。

5.清雍正 成化寄托款 青花壶盏 (一套五件),估价RMB15,000-26,000。此件为雍正仿明代成化年间的一壶两杯青花瓷器,通体白釉,青花发色优美雅丽,主要以花卉人物为题材。

6.清康熙 青花矾红描金成化年寄托款出口盘,估价CAD2,000-3,000。直径:26cm。

7.瓷胎画珐琅彩鼻烟壶<绶带鸟牡丹>寄托款,估价RMB20,000-20,000。高度5.2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寄托款瓷器鉴定重点在款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寄托款瓷器鉴定重点在款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