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 导航 >

瓷器鉴定重点在常识

瓷器鉴定重点在常识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老古代瓷器鉴定 古代瓷器鉴定

2020-11-10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高岭土

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

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故名。

“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

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

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

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

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

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

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

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

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

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

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

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

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

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

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

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

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

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

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

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二、工艺类

拉坯

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

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

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

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

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

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

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

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仰烧

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

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

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

可分为:

(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

(2)支圈叠烧,如定窑。

(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覆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

即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北宋定窑,景德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系也多用此法。

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

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素烧

指需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成。

可增加坯体强度,提高正品率。

涩圈

瓷坯叠烧前,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

浸釉

浸釉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称“蘸釉”。

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

釉层厚度由坯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进行控制。

适用于厚胎坯体及杯碗类制品施外釉。

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升温,通过收藏渠道来参与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是,和其它的市场投资一样,在艺术品的投资上同样是存在着风险的。

只有收藏到真品,才能够升值。

不少人常常通过拍卖会的渠道去购买收藏品,但当前国内的拍卖还不十分规范,拍卖品的真品率也问题不少。

据报道,广东有一次陶瓷拍卖,真品率仅百分之一。

现在好多人都看好国外回流藏品,可是,在回流藏品中同样存在着真赝混杂的状况。

有一位藏家花了百万巨资从英国买回一批瓷器,后经专家鉴定,全部是赝品。

因此,为了躲避风险,在投资艺术品时,自己能懂得识别真假就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识别真正的古瓷?

我国的瓷器生产,如果从商周时代算起,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综观历朝以来瓷器生产,都是在发展之中又有着各个朝代不同的时代特色。

因此,了解各朝瓷器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瓷器生产的不同时代特点,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去鉴识历朝历代的真品瓷器。

一般说来,瓷器的形制、纹饰、款识等,后人都是可以仿制的。

因此,拿到一件瓷器,鉴别真伪的首要因素并不是这些。

当然,这些条件,在断代上是必须要考虑的。

比如,历代各朝在瓷器上绘龙的图纹都是各有特点的。

以清代为例,顺治朝的龙俗称鸡爪龙,龙爪画得犹如鸡爪;

康熙朝多见弓字龙、夔纹龙;

雍正朝的龙头常画得犹如鳄鱼,此外多见螭龙纹;

到乾隆朝,龙头画得像长须老头一样;

嘉道以后,多见带鱼龙,龙身很长,像一条在游动的带鱼,弓起像虾弓;

光绪朝多见点睛龙,龙眼之处像是刚点上去一般,特别有神。

知道了这些画龙特点后,凡见有龙图案的清代器,你就可以结合其它特征,准确断代了。

但在确定真伪之前,这些因素也只能是一些参考因素。

瓷器四要素

要确定一件瓷器的真伪,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以下四个要素,那就是:

一要看胎质;

二要看施釉;

三要看彩料;

四要看有没有真正的老旧之气。

首先,中国瓷器的胎质构成,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唐代以前,是属于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物的胎质构成比较粗疏。

像唐三彩的胎质就是半瓷半陶的,比较粗松。

如果你见到的“唐三彩”胎质制造非常精细坚致,那么,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不对的。

再如,宋元时代吉州窑黑釉盏的胎质也是比较粗松的。

而且,当时工人在制作拉坯工艺时做得快速利落,每个碗底部只用竹刀迅速地刮一遍就算了,所以,留下的修刀旋痕非常明显,很粗糙。

如果你碰到的吉州窑碗修胎讲究、工细,胎质又是很坚硬、精细,那么,不必看其它方面,这个碗必定是后仿品无疑。

现在,元青花的瓷品很受藏家关注。

识别元青花,除了看其施釉较厚,釉面有堆脂感;

彩料使用“苏麻离青”,色泽浓翠,有铁斑等等的特点外,在胎质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般元青花瓷胎体都较为厚重,大器烧成后底部常有开裂。

胎质细白坚致,胎釉结合处常有淡红色火石红形成,这种火石红,在器身的白釉较薄之处也会泛出一种肉红色来。

如果“元青花”器釉面干枯,胎质粗松,又没有火石红,釉薄处也看不到肉红色泛出,那么,藏家就一定要小心对待。

此外,像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

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

如果你碰到的东西写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洁,没有旋痕和黑疵的话,十有八九是后仿品。

第二个是看釉面。

瓷器的施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

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

像鉴识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色有否流淌,看色与色之间是否有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会出现的釉面的剥落和开裂。

此外,唐瓷一般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细小的开片,而这种开片又不可太明显,如在一米开外就可见到,那么,这就是个仿品。

南宋以后,改施石灰碱釉。

这种釉粘着力强,可以施得很厚。

所以南宋以后的瓷器,如哥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等的器物釉色就显得肥厚滋润,放大镜下还可见到未熔的石英颗粒。

另外,从釉面看,从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有利于鉴别。

像宣德、雍正等朝的瓷面都可见桔皮纹;乾隆单色釉器胎釉结合处的釉面可见细小的锯齿痕;

万历、康熙青花的釉面常可见指捺水印纹;

晚清几朝瓷器的底面釉上均可见高低不平的状况,俗称“波浪釉”,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观察釉面所提供的鉴识依据。

第三是看彩料。

不同的时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矿物料,而现代仿品则常用化工料来替代,因此,凡见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鉴识时加以剔除。

而矿物料在各个时期也都是不一样的。

就拿绘青花所用的青钴料来说吧,明清各朝就是各有所用的。

洪武朝时,有进口、国产两种青料,进口料呈色鲜艳,国产料呈色灰暗;

永乐、宣德两朝官窑器多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青花上有“铁锈斑”;

成化到正德前期用平等青料,发色淡雅秀气;

嘉靖到万历前期官窑器多用进口回青料,发色艳美,蓝中带紫;

万历后期至崇祯用石子青或浙料,除个别发色鲜艳外,一般都清淡无华;

在清代,顺治早期多用石子青,后期多用浙料;

康熙早期延续顺治,青花色泽灰暗,偶有清淡,中期多用浙料和云南出的珠明料,呈色翠蓝,层次分明,晚期呈色偏淡;

雍正、乾隆时,色泽不如康熙,层次也减少;

晚清各朝均有所退步。

根据使用青料的不同情况,就大致可以判断器物所属的年代。

其它的彩料也同理,不管是五彩或粉彩,不同的朝代所用的彩料都是有所区别的,熟悉了这些,也就可以帮助来识别和判断。

从彩料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用以区别五彩、粉彩和珐琅彩。

五彩器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均一抹色平涂,表面相对显得粗糙;

粉彩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粉质感,表面较平滑,但无玻璃质感。

粉彩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必定是五彩。

因为烧造温度高了,矾红要流淌,因此,若发现矾红粉化或玻化,则必定是民国以后的现代工艺;

珐琅彩也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油质感、玻璃质感,没有粉质感。

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出现。

第四是要在器物上看到真正的老气。

传世品上应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迹,应有因岁月而留下的痕迹;

出土器上应有土气侵入的痕迹。

这些痕迹表现在器物上,一个就是因为空气的氧化和长期存放在空间而形成的包浆。

有包浆的器物上面,就会有一层类似涂了薄油一样的温润的油光。

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强。

如果是青花器,那么,包浆下的青花,应是下沉的,犹如上面有一层水一样,俗称“水头”。

新器的青花上是没有水头的。

老的传世品一定会有一些使用过的痕迹,有揩拭痕、擦伤痕等等。

这种痕迹没有规则,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现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规律性,比较生硬,仔细观察,可以区别。

如果器物入过土,也应有土侵和灰皮等被腐蚀的痕迹。

新出土之物,闻之应有土香气味。

现在也有人工用酸腐蚀等方法来做的,但不像真正的土侵和灰皮那样深入肌理和无规律可循,闻之则有异味。

现在还有在烧造时通过用釉面涂锌来作旧。

因为锌元素在高温下比较活跃,能促使釉面气泡爆裂,以此达到作旧目的。

但涂锌作旧的器物,也可以识别:

涂锌的器物,高温下气泡是一次性破裂,不像自然老化的,有时间因素加入,因而是有多有少,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另外,涂锌件因气泡大量破裂,造成釉面出现流动,放大镜下可见弯曲的水波纹。

总之,凡是老的东西,必定有真正的老气留存;

凡找不到一点老气的器物,必定是新物无疑。

上述四个因素在鉴识时要结合起来考察,考察时还要结合形制、纹饰和款识等一起来考虑,如发现有一点不对,即可全盘否定。

之所以强调在鉴识古瓷时,要从上述四大要素去入手,是因为,这四点是现代作伪者较难仿出。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宝宝餐具:选择重点在材质


如何为宝宝选购安全、适用的餐具?给宝宝选购餐具,最好选择专用的儿童餐具,因为这些餐具是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加以设计的,比较适合宝宝使用。

买餐具时,最好应带孩子一起去,因为这餐具是给孩子使用的,如果让他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餐具(包括形状和颜色、大小等),就会提高他用餐的兴趣,特别吸引他自己吃饭,自己就会多用自己选定的餐具。

安全性是首位

品牌市场上儿童餐具品牌很多,选购儿童餐具,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因素。专业人士认为,家长光凭肉眼很难判断产品材料是否符合规定,产品是否安全卫生。而知名品牌都经过了国家卫生部门的检测。比起那些杂乱无章的小品牌,肯定更具安全性。

有的父母喜欢选择色彩鲜艳的餐具,殊不知:色彩鲜艳的餐具,大多是经油漆装饰过、或添加色素的,隐含极大的不安全性,因油漆中大多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易致中毒。所以相比下,更应选购无色透明,或者颜色浅的餐具。

选择重点在材质

在选购的因素中,餐具的用材(即材质)也是父母最重视的。他们最担心的是餐具的材质是否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铝和镉或汞等。

目前市场上儿童餐具大多用优质塑料或不锈钢、铝制品等制成,它们轻便、美观,牢固、经摔,不易破损。玻璃碗和传统的陶瓷碗大且重,不方便让小儿使用,也容易打碎,且碎片容易伤人。

那如何在塑料、不锈钢和铝制品制成的儿童餐具中定夺呢?

不锈钢餐具

不锈钢炊具或餐具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镍、钼、钛、镉和锰等微量金属元素制成。有美观耐用、易清洁和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已被广泛用于制成厨具,进入千家万户。

一般来说,正品的不锈钢食具对小儿健康是安全的,只要按照注意事项操作,即使长期应用,也是安全的。 但如使用不当,其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铬、镉、镍和汞等就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当达到一定程度(“阈值”)时,会危害小儿健康。

使用不锈钢餐炊具时应注意:

1、不锈钢餐具禁忌烹饪、贮存过酸、过碱和咸的食物(包括盐、酱油、菜汤等),也不宜盛放酸性果汁,否则会溶解出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造成蓄积中毒。

2、切忌用来煮煎中草药,因中草药成分复杂,大都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等成分,很易与不锈钢中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使药效下降。

3、洗涤时切忌用强碱性和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如碱水、苏打、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等,因这些强电解质同样会与不锈钢餐具中的某些成分起“电-化学反应”,从而溶蚀不锈钢餐具,溶出有害元素。

铝质餐具

具有轻便、耐用、快热和不生锈等特点,但不宜用于烧煮酸性或碱性食物,例如西红柿、醋、咸酸菜、酒和多种水果等。否则餐炊具中的铝元素会大量溶出,污染食物,进入小儿体内;用铝锅煮饭,饭中含铝量也明显增加。不宜用铝质餐具长期存放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能使铝大量溶出,进入小儿体内。

药理学实验证实,长期摄入过多的铝,对脑、心、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都会造成损害。铝可使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使神经递质传导阻滞,因而引起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铝过量可能引起智力发育障碍、记忆力下降,及“老年痴呆症”等。

酸性食物促进铝的吸收。铝为国际上公认的有毒重金属元素,有强烈的蓄积性——即一旦摄入体内,很难排出,会积蓄在体内,积少存多;铝可使脑神经细胞受损,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严重者致脑萎缩性痴呆;铝在骨组织中积累,使骨质脱钙,加重骨质疏松症。

铝过量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发病原因。而酸性果蔬汁(内含柠檬酸、果酸等)能促进铝的吸收,特别是用铝制品的餐具(如钢精锅等)盛放果汁、酸奶。铝在体内可积少存多地蓄积几十年,即“小儿时摄入、老年时受害”,多么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啊!

塑料餐具

塑料食具的原料有多种,以聚乙烯塑料食具无毒质为优。半透明而有一定韧性的塑料桶大多是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尽管它们本身的毒性很低,适合盛装食品,但由于其中一些低聚合度的分子容易溶于油脂,会使油带蜡味,故不宜长期装油,及油脂性食品。

以聚苯乙烯制成的食具,则含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对幼儿;用聚氯乙烯制成的食具也有微毒,应避免使用。长久盛放高热和酸碱性食物时,也会使微毒成分析出,并随食物进入儿体,严重者可毒害正在发育中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遗祸终生。

瓷器鉴定收藏想入门,关键点在哪里?


网上说陶瓷鉴定的号不少,真正能系统的说明白古瓷器收藏如何做的,并不多。那么我就来说几个最简单,也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专门针对对瓷器收藏有兴趣,想要入门学习的收藏爱好者。五年以上的收藏着可以直接撇过本文不看。

面对市面上真伪难辨的古陶瓷,虽然买了几本书,可是也看不懂。想学习吧,这个圈子都保守,拿着自己买的宝贝去问一下古玩圈里的人,都是模棱两可,说话含含糊糊。

百度吧,不行。早年的度娘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好用。近年来,全是各种各样的营销文章,不看还好,看了之后不知道被谁洗脑,根本就搞不清楚真的假的了。

首先,你要确定你确实喜欢古董文物,不是为了短期投资赚钱的目的而玩。

绝大多数收藏者,都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只看宣传报道,某某花了几千块买的瓷器,上拍了几百万。某某又捡了漏,发了财。抱着这样的心态,再加上一知半解去收藏,走入古玩市场,满眼都是宝贝。这就是行家说的第一阶段,看什么都是真的的阶段。

利之所在,打眼,那是必须的。即便是收藏数十年的行家,也被大雁啄了眼睛,无他,被利字诱惑了。每个成功的收藏家,都有大量打眼,买入假货的经验。十有八九,都不完全是因为眼力不行,而是被利字所诱。

只有真正喜欢中国古代美术,喜欢逛博物馆的朋友,他才具有成为收藏家的潜质。收藏,自古以来都不是普通吃瓜群众就能玩的。没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财力,再加上机缘。是很难成为收藏家的。

其次,你要静下心来,先研究中国陶瓷史,大学三年,搞清楚了基本要素,才能开始实战收藏。

我这么说,估计站出来反对的一大片。

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都没有经过这个阶段,也收藏了不少好东西。

但是,除非你是八十年代就开始玩瓷器,那时候满世界都是真的,便宜得很还没有人要,更不要说仿品。而是从近年来才开始介入收藏界,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认真研究陶瓷史,就想成为收藏家,拥有传说中的真精稀瓷器,实现自己捡漏的梦想,很不靠谱。

漏有吗?有!但漏不是普通人能捡到的。

行内把收藏者的道行分为三个阶层。你可以对照看看,你在哪个阶层。

第一阶层,初级收藏者,花买真货的钱,买假货。(还有大量的收藏者,花买假货的钱买假货,要我说,连第一阶层都没有达到,还属于门外汉阶段。此话得罪人,请不要对号入座)

第二阶层,中级收藏者,花买真货的钱,买真货。(这个阶段的人,已经是从第一阶段冲杀出来,阵亡率高达99%之后的硕果仅存的凤毛麟角了。吃过很多亏,上过很多当,痛定思痛,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对比。不再相信天上掉馅饼了,接下来就能有小成。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可以称他为收藏家了。中级收藏家的特征是,东西基本对,老。有几件精品。保守不爱说话。)

第三阶层,高级收藏者,花买假货的价钱,买真货。(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顶尖收藏家。基本上又是百里挑一,从第二阶段收藏者中冲杀出来。一般都有20-30年收藏史,好学敏求,孜孜不倦。这个阶段能深入彻底的研究窑口,年代,辩伪,对瓷器烧制历史非常了解。基本上已经达到专家学者的高度了,这种人,民间有,乐观的估计,全国不到100人,每个城市也就那么一两人而已。这种人一般非常低调,因为高调了买不到好东西,呵呵。)

所以我说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收藏的关键的关键。高屋建瓴,才能力量磅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基本常识都不懂,也来花钱收藏瓷器,就是个笑话。价值上百万的东西,人家低于十万,绝对不会出手给你。真要十万,你敢买吗?总不能先把东西拿回去,慢慢找人研究透了再给钱吧?总是只出个假货的价钱买东西,期待有一天能蒙到一个真品,就能收回本钱。抱着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真正成为收藏家的。

第三,学会交学费,是成为收藏家的必经之路。

很多收藏爱好者,不愿意交学费。都想自学成才。

首先是不愿意花钱买正版书。买图录。一本罕见的图录。就能让你见到一件其他人见不到的宝贝。因为你见过,所以在市场上遇到这件东西,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你就能看懂。再有一些大家的收藏经验,其实都写在书中。关键是你要认真读过和研究过。笔者学瓷初始,就以冯先铭先生等老一辈的著作为师,订阅《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杂志,精读考古发掘报告,从这里入手,得到的都是真知灼见。数十年下来坚持,才小有所成。不买书是不行的。

其次是不买货。看得再多,也不下手。怕交学费,结果数年下来什么也没有。最后成了片片帮。

古话说的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下水,是永远成不了收藏家的。很多专家之所以鉴定水平深受诟病,根本原因在于文博界的潜在规定,不允许私人收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永远都不看市场,只看馆藏。那么,没见过从墓里出来的,必定就是赝品!交学费不怕,只有自己拥有一件或真或假的宝贝,自己亲自去寻找资料学习鉴定了,才能进步和提高。

总而言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头条写文,几分钱的收益,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草成一篇,不是因为热爱和喜好,谁会做这种事?真正想成为收藏者,那么是第一阶层,你也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本文。比你到处去寻找秘诀有用得多。

珐琅彩瓷器的鉴定常识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

珐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他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由于康熙时期尚属瓷胎画珐琅研究制作时期,因此康熙瓷胎画珐琅造型相对较少。此外,因为康熙时期是清代珐琅彩瓷的初创时期,不论是在彩釉、造型,还是制作技术上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康熙珐琅彩瓷的种类与雍乾相比都显得略微单调。

两大特点:

第一,它的数量不多,由于珐琅彩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往往制作一件珐琅小瓶要精描细绘三至四个月时间,所以传世的很少。据现存的资料统计,雍正七年八月十四日至十三年十月,呈进珐琅彩为“碗80对又17件,碟44对,酒圆36对,盘12对,茶圆26对又3件,瓶6对”。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收藏清宫珐琅彩瓷有400多件,近200个花色品种。

第二,没有相同的两件珐琅彩。素胎入宫时都由宫廷画师自行选择绘画图案,因此每件珐琅器都单独绘画,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传世珐琅彩中并无一件署此款,“古月轩”也成为了珐琅彩高贵身份的代名词。

鉴定要领:

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10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蓝、绿、紫、胭脂色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并且还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

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乾隆有蓝料也有赫色料款。

五代瓷器鉴定重点要看圈足


五代时期,是处于唐宋两朝之间的一个动荡政权及民族大分裂时期,因存在前蜀、后蜀、吴越、南吴、南唐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而统称十国,故亦合称为五代十国。从政治上来看,五代时期时局不稳,朝代更迭频繁,其表面是乱,而实质是变。因此,不论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结构还是各种工业,在五代十国阶段都处于一种急速的变迁、糅合、重组之中。瓷器生产,亦是其中不能避免的一部分。

五代时期的瓷器,往往由于政治局面的混乱而被后人所忽略,但实际上,这个阶段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蜕变时期——几乎全部陶瓷器物,都是在五代时期,完成了由陶器或半陶瓷器转变为真正意义瓷器的本质跃升。也就是说,在五代以前,符合现代研究意义的瓷器,是不存在的,多是陶混瓷器物。

五代时期,瓷窑的数量有所减少,故而瓷器烧造量整体下降,但是在瓷器的精致程度上,五代却并不完全输于唐宋。五代时期的典型窑口为越窑、耀州窑耦合定窑,瓷器则以青瓷为代表,最负盛名的当为“秘色瓷”,也有部分白釉瓷及少量黑釉或三彩釉瓷器。

不论是胎釉、器型还是纹饰,五代瓷器均与唐代风格有继承和变革的血脉联系,与宋代又是下启关系。似乎五代瓷器的鉴定较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实际上,五代瓷器圈足上的显著特征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①五代瓷器的圈足,普遍直径宽大、足底外撇。这种状如大喇叭的圈足,侧面呈梯形,这对于增加瓷器的稳定性很有好处。而唐代陶瓷一般是玉璧底或假圈足,这种宽而外撇的圈足则是金银器造型中的,被五代瓷器鉴用了。

②五代瓷器的圈足,足壁有宽有窄、有厚有薄。一般来说,较窄的足壁高而外撇,盏托就是这种窄足壁的典型;较宽的足壁则短而直。此外,耀州窑和长沙窑器物足壁较厚,定窑瓷器足壁则相对很薄。

③五代瓷器底足旋削很规整,其足底平切,圈足外壁与足底相接的棱则用刀斜削。

④五代瓷器圈足的挖足呈弧形。大件瓷器如壶、罐一类,其挖足形成的圈足内壁与器底略呈弧线,状如倒扣的锅底,底足有挖足后形成的乳突。

在圈足以外,五代瓷器还有不少其他特征。一是造型上,五代瓷器有别于唐代陶瓷的端庄雍容,而转向精巧俊秀。二是在胎质上,除耀州窑胎体中多有颗粒杂质外,五代瓷器的胎质一般都很精细光洁。三是在釉上,五代满釉瓷器烧造很成功,但是流釉现象也尤其多见。同时,五代白釉瓷中的白釉,实际上应为乳白釉,而如今我们所说的白釉其实应当算透明釉。

古陶瓷鉴定常识


一、鉴定的内容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 鉴定的方法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 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 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瓷器常识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瓷器上的常识。

一、在烧窑时火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性质。火焰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不同性质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

1、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这时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使坯体得到正常的收缩,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2、还原焰:还原焰是不完全燃烧的火焰。这时窑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多,没有或者极少游离氧的存在。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Fe2O3)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FeO),而变成青色,消灭瓷色发黄的现象,因此在日用瓷的烧窑过程中,多采用还原焰烧成。

二、烧窑时(高温时候),窑内空气供给充分,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其特征是无烟透明,燃烧产物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及过剩的氧气,不含可燃物质或含量很少(使陶瓷产品充分氧化)。按照燃烧产物中过剩氧含量的多少,又可区分为强氧化气氛和弱氧化气氛。前者的过乘氧含量为8——10%;后者过乘氧含量为2——5%,氧化气氛的空气过剩系数都大于1。我国北方瓷区由于原料中含铁量较少,以及一般陶瓷对表面白度要求不高的,都采用氧化气氛烧成。

在陶瓷生产中,烧制陶瓷的过程分为: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还原气氛是景德镇窑的特点,也和景德镇的陶瓷原料有关系,景德镇的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铁,在烧制过程中温度达到1100度——1300度的时候人为使窑里面充满了强一氧化碳,使陶瓷中的三氧化二铁还原成氧化亚铁{青色}。也就是我们说的“景德镇的陶瓷白里泛青”。它的青色也就是氧化亚铁在硅酸盐中的色彩。简单的说就是:还原气氛就是在烧制陶瓷高温时把陶瓷原料中的三氧化二铁还原成氧化亚铁的过程。

新手收藏鉴定常识浅谈


如今,许多人的生活富裕了,多余的钱喜欢用在收藏,其中喜欢古陶瓷收藏的更是不少。本人因是省博古陶瓷研究与鉴定人员,曾受邀到各地参观,因此发现了不少问题。在湛江,有一藏家满屋都是陶瓷,足有数百件之多。价钱少者几百元一件,多者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细看多是仿品,真的极少。最近汝官窑瓷名声大震,以致许多仿品流入市场。我就见过一仿汝官窑莲花型花瓶,式样前所未有,说是河南某一鉴定名家看过,还写有证明,甚至说要捐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要价数百万元。但仔细看没什么光泽,还有用黄土浸过的痕迹,再用放大镜照时,黄土都浮在表面上,明显是件仿品。

究竟应该收藏什么样的陶瓷呢?若是行家、富人,当然是古陶瓷为好,但也不是越古越好,还要看它的艺术价值,如造型的好坏,纹饰、釉色是否优美等。其次要看它的研究价值,如铭文、款式,有绝对年代的身价更高。对于初学者,我觉得可以从新陶瓷艺术品入手。买新的绝不会有假,价钱也不会太高,要买那些造型好、釉色美、纹饰精细或名家的作品,如石湾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刘泽棉、曾良、廖松标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原作也相当贵,一般人买不起,但半原作的精品还是可以买得起的。半原作,即部分是翻模部分是经作者亲手制作,并盖有作者的印章以示对此件作品负责。除了石湾,还有瓷都枫溪的名家,无论是雕塑或通花瓶都很有名,也较便宜,在台湾、东南亚已小有名气。再如文革瓷的收藏,也是许多人所追捧的。

如何学习陶瓷鉴定?一是闲时多看多研究。二是参加学习班,听听老师们讲授,再看看实物。三是不妨先玩出土瓷片。到一处窑址必捡一些瓷片回来,经专家鉴定后,作为标本瓷片放在家中,经常看,自然就会记着某窑瓷器的特征,以后在选购瓷器时就会用得上。四是要多看专业人士写的古陶瓷书,以及大博物馆或文博部门出版的图录等。但看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看到市场上或文物贩子的东西和某书上的图是一样的,就认为是真品把它买下,还要细看它的釉色、纹饰、轻重、款式等。五是常到博物馆、文物商店走走、看看。这些场合的东西可作为标准器物学习。

陶瓷鉴赏及鉴定小常识


1、器型。器型是鉴定瓷器的关键。每个朝代对瓷器的制造,无论是官窑或民窑都有它的器型标准,所以鉴定瓷器首先要看它的器型制造是否符合当时的造型,比如说赏瓶只有在清朝时才制造,如果对方说是明朝的就不对了。还有的瓷器造型是臆造出来的,比如把商周青铜器中的部分形状和清朝时有些器型组合起来制作。

2、瓷器的重量。每个时代制作的要求不同,瓷器的重量也不同,比如元瓷较厚重,与清朝相比就要重得多。

3、瓷胎。瓷胎也就是瓷器骨架,有浆胎,缸胎,石胎,铁胎,脱胎等。胎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每个窑的瓷器都有它的特点。比如景德镇制造的瓷器用高岭土瓷胎的颜色近似米黄。

4、瓷器的底釉。随着制作年代的变化,底色釉的颜色会有变化,同样是白釉,也有细微的变化。

5、瓷面的光亮度。太亮火气足,太暗又不对,真品应该有柔和的光亮。做假是很难做到这种效果的。

6、瓷器的底足。瓷器底足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特征。鉴定时一定要掌握这些底足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什么时候又不用了。

7、瓷器使用的颜料。鉴定上彩的特点,一看用料,二看年代,三看风化程度。彩料随着年代的过去,会风化,反铅。

8、瓷器上的款式。款式从宋时起就有,但大多是工匠制作时的符号。例如,一,二,三,四,五,六。少量书有枢府款,或年号款,发展到明清时款式流行,大都是皇帝年号款。如大明永乐年制。款字的书写都有其特色,需要研究各朝代的写法。

9、瓷器的声音。完整的瓷器,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悠长,修补过的瓷器声音则沉闷,有沙沙声。

常见的瓷器作假手段

1、款书的仿冒。后代制作的瓷器上书写前朝的落款。

2、假底。用破碎瓷器的底足换至新器上再修补完整。

3、表面作伪。用新的瓷器人工在瓷器的表面做旧。

4、底款磨去。重新书写款主要是前朝价贵物稀的瓷器。

5、无款瓷器上添款。

6、旧瓷器损坏。用现代技术修补后当完好品卖出。

7、加彩。把旧的低档的瓷器磨去彩料后重新上彩。

8、高仿。用现代制作的手段雇佣景德镇或其他小窑烧制前朝的高档瓷器。

9、改制。在损坏的瓷器上割去破损部位加以改制。

瓷器的价格

瓷器的价格取决于量,取决于品味的高低及制作的精度。

①一般最好是大的窑口生产的瓷器。比如说宋瓷,五大窑口:汝、官、均、哥、定或建窑、磁州窑、龙泉窑、越窑、耀州窑等。

②小窑生产的精品也价格不菲,如德化瓷、花瓷、湖田窑出的影青瓷等。

③官窑,历代为皇家烧造的瓷器。

④民窑中的精品,定烧的瓷器。

⑤从形状来看,以玩赏瓷为最贵,其次是文房用具,再次是日用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鉴定重点在常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鉴定重点在常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