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 导航 >

价值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价值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0-11-14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古董的价值在于人文的结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鬼谷子下山图罐

外型特征: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一、神秘的身世之谜  这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卖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当时人们估计其有可能创造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计,其身价将达到1000万美元,而事实大大超出人们预计。

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这只青花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近几年来,那户人家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佳士得公司几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当时仅认为价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才发现这件瓷器珍稀无比。

据悉,和此罐一样绘以人物故事的同类青花古董传世者仅有八件。罐颈上画的波浪纹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卫得基金会收藏。八件珍宝中有三件肩上画有缠枝莲纹,包括此件。波士顿博物馆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纹带。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莲瓣内绘有吉祥纹的,和大卫得基金会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余六件莲瓣内均含下垂如意纹。值得一提的是,该罐上的牡丹纹与大卫得所藏的瓶上画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纹、牡丹纹与吉祥纹这三道和大卫得基金会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纹带推测,罐的制作时期极可能在1351年左右。

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中国部专家连怀恩说,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为中国本土定造、烧制,其他品种才外销中东等地区。本土订造的数量很少,且烧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画工精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很多都在博物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两、三个月后,连怀恩在图书馆研究调查时,非常凑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间印制的版画,而罐上的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画影响,而且还没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绘有同样的场景。这样,瓷罐具备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质”,也正因为此,伦敦的拍卖显得尤其珍贵。

出自何方?稀有归稀有,但此罐并没有很多珍稀艺术品所有的那种曲折来历。瓷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中国购得。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1913-1923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及领地的安全。赫默特爱好艺术,收藏广泛,对中国瓷器的喜爱可从他当年北京旧宅的相片上窥见一斑。有趣的是,他购买这个罐时,元代还未被认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统治时期,青花瓷件数少,易被人遗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兰美术馆举办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艺术(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览后,才开始青睐元代瓷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元代青花渐渐受到重视,但没有发现多少堪称传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后代和他一样并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贵重,因而多年来并没有对它有什么特别关照。60年代时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后人拿去估价,但专家也误以为是明代青花瓷。传至第三代时他的家族又让佳士得拍卖行估价,瓷罐的珍贵价值才被发现。有趣的是,该罐在大将军家里,一直未受到重视,多年被放在墙角处当作容器,用来盛放杂物等。

连怀恩介绍说,历来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来源。此罐来源明确,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个家族收藏,并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识,是行家眼中的“新鲜货”,因此一旦披露,市场兴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视。加之今年三月开始,瓷罐相继在纽约、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湾、荷兰、法国等地巡回展览,使得人们对藏品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加,估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拍卖前,专家对瓷罐的估价为100万英镑,也有人说拍出500多万英镑没有问题。连怀恩自己的估计是600万-800万英镑之间。

虽然瓷罐最终由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竞得,但竞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中国竞拍者的加入更令竞拍险象环生,也使得价格一升再升。

最终拍得者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中国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竞拍。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他和一位电话竞拍者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拍完后,埃斯凯纳齐说,他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并承认:“我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元青花云龙纹罐的艺术价值


元青花瓷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盛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鉴赏家的瞩目。今年9月16日,在纽约一场拍卖会中,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l,500美元的惊人高价,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新记录,将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元青花这一世界级珍品之上。

中国的青花瓷器成熟于元代晚期。自公元十世纪以后,中近东地区一直就是生产和使用青花陶瓷的主要地区,但因工艺技术等因素,当地所制成的器物品质较粗。元代以后,中国景德镇制瓷业经过数百年来的演进,不断成熟,烧成的瓷器胎质坚实,釉色莹润,变形率低,为新品种瓷器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且通过试验,发现以中近东出产的进口钻料绘制瓷器,发色特别鲜艳,加之,该地区的民族又擅于经商贸易,这就为钴料进口与成品外销,创造了必要条件。于是,当十四世纪之际,在市场、技术、原料三项要素共趋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重要位置的元青花瓷器,迈出了辉煌的一步。

作为一种为迎合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需要而生产的瓷器新品种,元代青花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变化性。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可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单色釉瓷和以后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格局。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层次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变化,往往令人充满意外之喜。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于世界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在一次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拍的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罐,源自1997年佳士得公司香港拍卖会参见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4月27、28日,编号686 ,该罐造型线条刚劲,力度感极强。所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全罐构图主题明确,仅以颈部的锦纹搭配罐身海天云龙图,一反元代瓷器繁密的带状装饰特点,使其所表现的云龙纹绝对突出,风格独具。经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元青花罐记录中,仅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参见《特别展中国之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94年,页158,图228 和苏富比香港1997年拍卖会中的一件拍品参见苏富比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9月4—5日,编号1357 ,装饰风格与此件最为类似。

此罐颈部装饰的六角锦纹,系金钱纹与菱形锦纹相结合的一种变体,在所知的元青花辅助纹饰中,从未发现过相同者。而罐体所绘的云龙双眼怒瞪、须毛戟张,与通常所说的“怒发冲冠”之怒态极为类似,云龙表现性格猛烈,艺术的夸张表现力跃然罐上。

通常所见元青花罐以单龙装饰者,多为高28至30公分的大罐,而此罐则于较小的罐身上,绘出怒态鲜明、具有强烈动感的海天云龙图,极为罕见,且纹饰中龙角、龙爪、毛发、锦纹等画法与常见者不同,不仅为研究元青花画意提供了更多资料,也进一步印证元青花不受拘束的艺术创造力,确属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宝。

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


明朝第九帝朱见深,于1465年登基,改年号成化。其人宽仁雅逸,擅长丹青,于瓷器更是青花与斗彩兼爱,尤爱玲珑小品。《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其制瓷之精益可见一斑。由于天子有所好爱,因此成化青花造作尤为精细,加之胎薄体轻、釉质莹润、青花淡雅、画面清澹,运笔潇洒。故有古人赞曰:“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翰海秋拍古董专场扛鼎之作——“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无论器物外形之隽永,或是青花点染之意境,均经典地代表着成化官窑瓷精巧秀雅之美。

成化器以玲珑、轻盈的小品居多,此件小罐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明成化青花山石花卉纹罐”别无二致,罐身丰肩敛腹,线条张弛有度,外壁满绘青花花卉,枝叶柔美,造型俊逸,别有一番恬淡恣趣隐逸其间。青花发色纯美淡雅,更有青花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以圆润中锋运笔,藏锋写出,大字楷体,笔画遒劲挺拔,这一书体贯穿本朝始终,为明代一绝。

天价元青花罐真伪之争起波澜


前不久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天价成交的元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近日又成为市场焦点--福建泉州的一位文物鉴定者在多家媒体发表观点,认为这件创造了艺术品亚洲纪录的拍品极有可能是赝品。一时间舆论哗然,就连原本不以为然的佳士得拍卖行,也破天荒地发表了声明。虽然质疑只是针对一只元青花罐提出,却再次让舆论聚焦于目前艺术品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艺术品的真伪到底听谁的。

内地专家的五大疑点

在拍卖会后的第三天,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就遭到了福建泉州的裴先生的质疑。裴先生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疑点:

首先,拍品来源有疑问,裴先生认为,荷兰在一战期间始终是中立国,并无参战的事实。并且当时的三条战线都在欧洲,中国并无战事,怎么可能驻军中国?其次,天价瓷罐特征有异。裴先生认为,这件天价文物并没有元青花应有的特征;第三,人物绘画风格令人生疑,裴先生认为,鬼谷下山瓷罐里的绘画风格和常见的元青花人物画有明显区别;第四,绘画水平平庸,细节经不起推敲。最后,人物服饰更接近于明代而不似元代或元以前的形式。

权威专家逐条澄清

对于裴先生的质疑,佳士得发布了正式声明:佳士得拍卖的所有物品,均经由本公司专家们的严谨鉴定、追溯来源和鉴辨真伪。拍卖目录内所载的数据,皆为真确无误。在拍卖此元代图罐前,本公司作出了极为深入的研究,确保此器的来源绝无疑问。该拍卖行透露,此罐拍卖前邀请了多位学者和权威专家在鉴别方面提供意见,包括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日本和欧美各地博物馆的馆长,他们均曾亲自对此器作仔细鉴定,一致肯定其出自元代。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著名专家以及市场人士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上海信仁拍卖行瓷器部主管汤伟建曾在京、沪、港3次亲眼看过此罐,他对此事的评论是:现在有些人就是想哗众取宠,我在北京同耿宝昌、叶佩兰等文物界鉴定权威一起看了这只青花罐,都没有疑问,难道这位专家比这些权威更专业吗?只是凭着照片上的分析,就对文物的真伪妄加评判是极其不负责的。汤伟建表示,这只青花罐蓝中带紫,有铁锈斑,具有明显的元青花特征。说到其他疑问,他认为只要看看拍卖目录就可以知道了,那位专家的第一个指出的证据是荷兰在一战期间始终是中立国以及时间方面的一些出入,但是在佳士得的目录上描述得很清楚,特别是元青花人物罐委托人的曾祖父在北京旧宅的一幅照片,无疑是最好的证明。至于这位专家提出的人物服饰和佩刀有明代特征,曾一度作为是最为有力的证据,推定此物不可能是元代作品。但佳士得拍卖目录引用了一幅宋代木版画,上面的图案与瓷罐上的基本相同。曾经亲自看过这件元青花的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表示,这只青花罐画得非常精美,那位专家所说的明代刀以及服饰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由于和买家艾斯肯纳兹(Eskenazi)有着一定的交往,刘所长表示,艾斯肯纳兹看中的东西,肯定是经过仔细推敲的,不会发生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他为客户买的古董如果发生问题,即使是在10年之后也可以退货,这就是一种信誉,而这正是国内的艺术品投资领域所缺乏的。

艺术品真伪到底听谁的

记得在前两年,国内的一位自身也是专业画家的画家亲属,在未看实物而只看了目录扫描件后对其父亲在香港拍卖的作品提出过质疑,也引起新闻轰动。但这家拍卖行并未向国内一些媒体发起反攻,因为在拍卖图录上注明的著录和展览情况,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艺术品投资中最最基础的就是鉴定工作。如果对艺术品的真伪都不能判别,又何谈其价值呢?内地的有些专家往往为了出名或者其他目的,混淆视听,一些媒体喜欢猎奇,又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也不对当事人就事件真相作起码的核实,往往造成媒体自身公信力的损害。对投资者来说,在这个领域值得信赖的媒体确实不多。在艺术品投资中,投资切不可只从一个方面来判断艺术品投资的真伪,老话说得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元青花釉里红价值多少


在我国的陶瓷记载中,存世最为稀少的便是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如今,全世界的大小种类的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也仅有300多件,元釉里红有10件左右,而元青花釉里红仅仅只有三件。

青花釉里红,又称“青花加紫”,是青花瓷器上用釉里红釉色加以装饰的。青花瓷最初出现于唐代,但是釉里红品类是元代才开始制作。而这种新的釉下彩品类,标志着元代生产技术的进步。

釉里红在我国属于传统釉下彩的装饰之一,它以铜为作着色剂色料,在坯体上描画各种纹饰,然后再施加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釉里能透出红色的纹样,所以称“釉里红”。釉里红合格品的烧成非常困难,所以釉里红产品都极为名贵。大部分的釉里红是与青花一起相结合进行装饰的,这种品类叫“青花釉里红”。青花本稀少,元代釉里红瓷器更是比元青花稀少珍贵,所以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品屈指可数。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以氧化铜和氧化钴在白色瓷坯上绘彩,然后施以高温釉后在窑炉中用约1200℃的还原焰烧造而成,在其表面呈现红、白、蓝相间的花纹的瓷器。“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雅到致,又有釉里红的浑厚壮丽,色彩丰富,形成了一种既高雅又朴实的艺术风格。也正因如此,青花釉里红瓷器成为了我国极为珍贵的品种之一。

而在如此珍贵的青花釉里红中,元青花釉里红大放异彩。元青花釉里红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非常大,特殊性又强,自身独特风格明显。

从元青花釉里红的呈色来看,色调主要有红偏紫黑,鲜红稀少,不过一般后者是烧制过度产品。由于元代烧成温度偏低,一般在在1250度以下,所以根据铜红呈色原理,元青花釉里红中少见铜绿色斑点,但在清代及现代釉里红瓷中较为常见。

元青花釉里红的图案绘制方法有白线勾描、勾线点燃、涂绘刻画、色彩斑点等,结合了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其中绘画彩常见于早期产品,伴有刻画、雕捏、罐、玉壶春多有此类装饰。其釉面釉质饱满,气泡偏多,用笔自然大气,不拘小节。

元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难度大,主要类型有玉壶春瓶,大小罐类,梅瓶类较少;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有着简洁但独特艺术效果,艺术收藏价值极高。

唐墓出土青花罐初探(组图)


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西距巩县窑约19公里,2006年10月,该镇以西4公里的7号唐墓出土了两件青花罐(图1、2)。这两件青花瓷罐是目前国内外所见工艺最复杂、最精湛,器形最大的完整唐代青花瓷精品。器表装饰的蓝彩纹样有多种为新面世品种。这一重大发现于2007年11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古陶瓷学术年会上发布,立刻引起与会国内外古陶瓷专家的注意,大家为之振奋。会后不久,耿宝昌会长及王莉英、袁南征、孙新民等副会长先后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实物进行观摩、研究(4,5),都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两件青花瓷完全符合学术界公认的青花瓷标准。即:必须是白瓷;以氧化钻为蓝彩呈色剂.釉下绘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中国古陶瓷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借此足以对我国制瓷史的认知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认识。

图1 出土唐青花罐之一

图2 出土唐青花罐之二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以往有关问题:

1.对青花瓷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着分歧。一部分学者不承认唐青花的存在,还有人提出元代说,认为“唐代青花瓷都是唐三彩中珍贵的纯蓝彩器,属于陶器,青花瓷应始于元代”。另有一部分人依据1957年和1970年浙江两处宋代塔基下分别发现的两只青花碗与10多块青花瓷残片,持青花瓷起源于宋代说。还有一种观点,虽然承认唐青花的存在,但把巩县窑初唐晚期开始烧造的唐青花的前身—白釉蓝彩器归为唐青花。这种白釉蓝彩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为1000一1200℃,只是一种低温瓷。除上述不同观点外,还有青花瓷中国起源说和外来技术影响说的争论。

2.唐青花的几次重要发现。1998年,印尼海域一艘被称为“黑石号”的9世纪初阿拉伯沉船中发现了3件唐青花瓷盘,船中还发现了长沙窑生产的带有唐“宝历二年”(826年)题铭的瓷器.1975年至1983年间,江苏扬州市中唐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出土唐青花瓷残片以及完整或可修复的白釉蓝彩器。以上两次重要考古发现,解决了唐青花的相对生产年代、贸易市场及出口到海外的航线、外销地区等问题;2002年至2007年巩县窑址的考古发掘,找到了包含唐青花执壶、碗、盘、盒、枕等器物残片的文化层,解决了唐青花的产地与层位关系问题。以上每一次重要发现,都曾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同时将唐青花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次郑州7号唐墓出土的两件青花罐,不仅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出土地点、时间和出土单位的完整器,并且是一种新器型,装饰纹样也有多种前所未见的。这次发现在唐青花的研究方面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扩展了新的思路。当前,海内外有关学者和唐青花爱好者都抱有一个愿望,就是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与有关单位学者召开一个“唐青花专题研讨会”。

 7号基的形翻、随葬品与墓主身份问题

7号墓为一竖穴土坑墓,南北向,由墓道、雨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较宽,雨道塌陷,长方形墓室。此墓平面基本呈梯形,总长7.8米,墓道窄处约1米,最宽处约2米,墓底距地面6 .1米。人骨与葬具均朽为粉状,已看不出葬式。随葬品散置于墓室底后部的东西两侧。除两件精美的青花塔式罐外,另有3件大小不一的白釉素面瓷罐(图3)。据负责该墓清理工作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汪旭先生介绍,两件塔式罐出土时器体与托座已分离,但未损毁,分布在墓室东侧。

从此墓的规模与形制看,属于小型墓葬,是豫中、豫西地区唐代常见的墓葬形制。墓主一般为社会地位较低下的平民。但从此墓随葬品的组合、品类看,显然不合乎当时的一般风尚习俗。如当时随葬品中常见的牛车、男女俑,猪、狗、鸡、鸭等动物俑或井、柞臼等模型在该墓中都未见,也不见唐三彩制品,却随葬一般被认为是佛教珍贵用品的塔式瓷罐。此外,还随葬3件日常实用的白釉素面瓷罐。由此特殊现象,我们有理由认为墓主并非一般平民,有可能是一位佛教信奉者,或从事佛教事务活动者。还应考虑到,唐代青花瓷是销往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的一种外销瓷,因此也不排除墓主是从事外贸活动、往来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经商人员。当时,唐王朝尽管大力倡导对外开放政策,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繁荣昌盛,但从事贸易经营的商人身份和社会地位并不高,按当时的丧葬制度,这类人死后葬以小型墓亦属情理。

关于7号墓的埋葬年代,单从该墓形·制看不出比较具体的埋葬年代,只能从随葬s件器物的时代特征加以判断。塔式罐作为一种佛教用品,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正是佛教盛行之时。隋末唐初的塔式罐,形体粗矮,多以模制兽面贴花为装饰(图6)。盛唐至中唐早期,流行低温釉陶三彩塔式罐,罐体变得瘦长,不见模制贴花装饰,但整器结构更复杂化。图7这件三彩塔式罐出土于巩义市北窑湾村一座有纪年的唐墓,墓主薛华,葬于元和十年(815年)十月十七日,单就此器整体造型看,跟郑州上街区7号墓出土的2件青花塔式罐基本相同,仅托座为碗形。由此可以认为二者大体应是同时期的产品。就是说,这两件青花罐的生产时间可定在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另从郑州上街区7号墓出土的3件白瓷罐的造型特征看,体形较粗矮、小平底,具有盛唐时期同类器的特征。这样,7号墓的埋葬时期也就大体上定下来了。

 青花先雄的翻作工艺、遭型与装饰

从制作工艺看,这两件青花瓷罐是当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较大的产品,器盖、器体、托座与圈足都是分别制作,然后粘结为一个整体。这种组合体产品一般器形较大,要求每个部件都大小适宜、尺寸严密、粘结牢固,保证整体的协调一致和器形端正。这两件青花瓷罐都已达到合格水准,无可挑剔。

两件青花瓷罐的造型基本相同。器盖呈覆碟形,盖钮呈宝塔形。器体为敞口、圆唇、直颈、圆肩、弧腹、平底。下为碗形托座,托座下为喇叭形圈足。只是其中一个的肩部有两道凸弦纹(图1),而另一个的肩部只有一道凸弦纹,圈足上部又有一道凸弦纹,似形成一周折棱(图2)。均为瓷质,烧成温度较高,胎呈乳白色,胎质细腻。周体罩白色透明釉至圈足下部,釉层均匀,釉色洁白而有光泽,无脱釉现象,但部分器面稍泛黄。器盖、器体肩腹部均釉下绘蓝彩纹饰,蓝彩浓淡不一,浓处呈深蓝色,可见细小黑色斑点,淡处呈浅蓝色,不见晕散现象。两器的尺寸与所绘蓝彩纹饰各有不同:图1,盖钮顶部绘“甲”纹,钮的周边绘对称草叶纹。器体肩部绘蔓草纹,腹部绘束花纹、牡丹纹、草叶纹和童戏纹,幼童拿弯钩状长物,下有一圆球,作击球状。器通高44厘米。图2,盖钮顶部绘草叶纹,钮周围亦绘对称4个草叶纹。器体、肩部绘牡丹纹、蔓草纹、草叶纹,另绘对称两只飞虫,虫体枣核形,双须双翅,看上去似蜂似蝶。通高44 .2厘米。

艺术风格

两器造型浑圆丰满,端庄朴实,加之制作规整精细,釉色光洁莹润,蓝彩鲜丽朴素,充分显示了清秀雅致、雍容华贵的特色。装饰纹样新颖别致,简洁明快,格调自由舒展,形成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实用与美观高度结合的典范。

巩义市以东约8公里的巩县窑是唐代生产白釉蓝彩器和唯一烧造唐青花的窑场,毫无疑问,这两件青花塔式罐即巩县窑所产。唐青花与唐三彩都是巩县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产品,犹如异军突起的两朵并蒂莲花,二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并驾齐驱,各显风光。这种复杂造型的塔式罐也见于此窑生产的三彩器。二者不仅造型结构与制作工艺基本相同,而且都强调整体美和形体的规范化,富于个性,富于变化,但器表装饰的艺术风格差异非常明显,各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青花罐器表洁白、莹润,纹饰用彩只有蓝色一种,装饰手法只用绘画技法,花纹简约、清秀、明快,用笔细致,轮廓清晰,整体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三彩罐则器表色彩鲜艳,斑驳陆离,蓝、白、绿、红、黄、青、储等杂色并陈于一器,饰彩手法则不用描绘,而是采用点、抹、洒、涂,还巧妙运用彩料流动和呈色深浅不一的特性,创造出色彩复杂多变、自由搭配的不同纹样。另有不同的是:青花罐为瓷质,胎质坚固耐用,不渗水;三彩罐为低温釉陶,胎质疏松,有渗水性,易损毁,因而实用性较低。两者相比,青花罐在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上明显更胜一筹。

继承与创新

巩县窑成功烧制的唐青花,作为我国第一代青花瓷,应该说它是一种时代产物,或者说它是文化艺术与陶瓷工艺技术持续发展的产物。首先,唐青花是在烧制高质量白瓷和釉陶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产生的。隋唐时期,陶瓷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巩县窑烧造的白瓷被认为是我国北方最早出现的精细白瓷之一。近年来巩县窑的考古发掘也进一步证明,从北魏时期到晚唐时期,此窑场一直在烧造白瓷,白瓷的生产显然为唐青花瓷胎的生产工艺打下了基础。工匠们在长期烧制低温釉陶唐三彩制品当中,对各种材料、釉料的化学组成与调配,特别是各种彩料的呈色机理以及焙烧技法加以熟练掌握和运用,从而成功烧制出蓝、黄、绿、白、赤、酱等不同的色彩。其中特别是对蓝彩色料—氧化钻性能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为制作唐三彩制品与唐青花制品,在彩料和釉料的选择、加工方面准备了必要条件。

据初步研究,郑州7号唐墓出土的这两件青花罐,从胎料、釉料、彩料的选择、加工、调配到制坯、器形设计、粘接,再到绘彩施釉、晾干至入窑焙烧、火候掌握等整个工艺流程都非常规范、精细,不仅显示了工匠们娴熟的技艺,也显示了当时制瓷业已达到的最高水平。两件青花瓷罐生动地表明了唐代制瓷业的革新技术与大胆创新得益于工匠们敏锐的市场意识,显示出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正是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巩县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争得了重要地位。

此两罐作为主体纹样是花卉纹、童戏纹和水藻纹、束花纹等,作为辅助纹的是蜂(蝶)纹、散叶纹等,这些纹饰都是工匠师笔下创新、升华描绘出来的新款。如此新颖别致的纹样在当时其他陶瓷器上少见或不见,却往往见于五代与宋代的瓷器上,足见其对后世的影响。饰彩技法全部采用毛笔绘画而成,显然是由纸帛绘画艺术移植而来,具有浓郁的写实或写意韵味。隋唐以来瓷器装饰艺术的这项重大革新,为以后瓷器上出现的各种趣味浓郁、十分生动的花鸟画、人物画打下了基础,为后来釉下彩的繁荣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贵的青花瓷器是元青花吗?价值如何?


白底兰花,一抹青韵。短短八个字,道出了青花瓷器的神韵。瓷器可以说是我国的代表性文物,不仅深受我国国人的喜爱,而且还深受西方人民的喜爱。就连我国英文名称“China”都是从瓷器中所直译出的,了解瓷器文化,也就相当于了解了大半个中国的文化,由此可见,瓷器在我国有着深远且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朝代的相继跟迭,从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瓷器,那么哪一个朝代的瓷器最为珍贵呢?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说起这青花瓷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元青花”瓷器。“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中的一种,而且是在所有的青花瓷器中最贵的一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元青花瓷器的稀有性。元朝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因其朝代时间短,也是造成“元青花”存世量稀有的关键原因。瓷器元朝时期所制成的元青花瓷器主要是以外销瓷为主,流传在皇宫内部或者民间使用的瓷器只有极少数的,这就使得我国国内所存世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稀有,这是其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之一。

不说元青花的稀有性以外,元青花瓷器收藏价值高的原因除了是因为画功精湛、制瓷工艺繁琐之外,还在于其瓷器造型丰富、颜色用料奇特、瓷器纹饰多种多样、瓷身题材丰富有趣,以及还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元青花瓷器以苏麻离青为主要颜料,有制瓷人在瓷胎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加以元朝时期杂剧十分流行,所以有部分青花的图案也是出自于杂剧之中的人们,但是以杂剧为题材的瓷器并不多,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藏绘有人物图案的元青花瓷器不足二十件。

这介绍完元青花瓷器之所以“贵”的原因之后,在来探究一下它到底价值多少?就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例;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在全世界范围内就只有三件,这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出土时间为1950年,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属于国宝级文物,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目前它的价格已经达到了8.4亿元左右。这件瓷器还为我国研究元青花瓷器的工艺、绘画、烧制已经社会背景、人文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也是它价值真正的所在之处。

另一件元青花的瓷器也用其自身的价格,证明了元青花瓷器的价值所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由景德镇所烧制,与其他同类的瓷器相比,它的体型更大一些,这件藏品在当年可是拍卖除了2.3亿元左右的高价,由此可见其收藏价值之高。更是有些民间收藏家道出:元青花瓷器的残片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民窑所制的普通瓷器的价格也不低,更何况属于精品的价值呢。

元青花拍卖成交价格参考:

1:元青花垂肩如意开光式穿花飞凤牡丹纹梅瓶,尺寸:42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1,406,400 ,成交时间:2004.04.2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元青花花卉缠枝牡丹纹大梅瓶连盖,尺寸:高47.3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8,799,750 ,成交时间:2003.07.0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3: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尺寸:高38.4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6,124,100 ,成交时间:2002.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4:元青花云龙纹罐,尺寸:高29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2,584,000 ,成交时间:2005.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5: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亚历山大瓶),尺寸:高47厘米,估价:RMB 35,000,000 ~ 55,000,000,成交价: RMB 56,810,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6:元青花外缠枝莲内荷塘纹大碗,尺寸:直径29.5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3,622,5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器形规整,撇口弧腹,胎质细密坚实,白釉润泽凝透,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绘缠枝花卉一周,碗心绘荷塘图案,外壁纹样分两层描绘,近口沿处为缠枝莲纹,中间以青花双弦纹分隔,近底足处装饰一周仰莲纹,每瓣彼此分隔明显,为元代之特有装饰特点。画面生机盎然,意境清新。整体青花发色浓郁,深蓝与润白的对比,给人鲜明的视觉效果,绘画笔触大气豪迈,简洁明快,为元代青花佳作。

7:元青花龙凤花卉纹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本件青花罐为洗口,溜肩,下收敛,造型稳重大气。肩部装饰双狮耳,左右对称,狮口大张,极具立体感。通身上下六层纹饰,本品器身从上自下有回纹,卷草纹,缠枝花卉纹,凤穿牡丹纹,赶珠云龙纹和莲瓣纹,虽然构图繁复,但层次分明,繁而不乱,观之赏心悦目。包罗元代瓷器典型纹饰,如缠枝牡丹,游龙,莲瓣,凤凰纹等,其设计配搭独特,独树一格,不见他例。罐上二龙身躯修长,突睛翘鼻,目光炯炯有神,笔触继而由刚转柔,描绘凤凰于牡丹花间飞舞之姿,为构图增添一份祥和气息。此罐青花发色深而蓝,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胎体厚重,器底露胎,明显留有制胎时螺旋纹痕迹。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清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特征。纵观全器,口部虽有缺釉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元青花传世甚为稀少,如此大器更是难得一见。有研究指出,元青花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借鉴了元代丰富的织绣图案不无关系。如此罐所绘牡丹花,勾画各角度来变现花朵婀娜多姿的画法即来源于元代丝织品,极具时代特征。相似画意的牡丹纹常见于各类造型的青花器物,如天津博物馆所藏的缠枝牡丹纹兽耳罐,罐身腹部所绘云龙纹,其怒瞪的双眼,鱼鳞状的鳞甲,利刃般的龙鳍,鹰形的指抓等特点,均与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元代墓葬出土的元代龙纹玉壶春瓶上的龙纹极其相似,可资参考。此件作品制作时间应是在至正十年(1350年)至元末(1368年)这十几年的创作成熟期,属元代晚期元青花成熟期的经典作品,实属难得珍品。此式铺首大罐的使用对象目前合理的推测应集中在蒙元官宦显贵阶层。且其诞生于元代饮酒之风密切相关。蒙元时期由于中国加强了与西亚各国的交往,学习和吸收了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蒸馏酒技术,而且很快在国内传播开来,这是中国酒生产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化。饮酒成风,自然重视酒酿的储存和饮用器具的精致化,由于饮用量普遍增大,需要容量更大又可移动的储存工具,因此此式铺首大罐应运而生。

8:元青花岁寒三友罐,尺寸:高21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005,000 ,成交时间:2004.06.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春季拍卖会。

此器造型为元代青花罐的经典。直口、短颈、溜肩、溜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最大处内收至足,器型曲线,近于圆弧之极至,兜转大度,充满张力,平底,口径大于足径,使之壮硕而不失挺拔韵致,为元代青花罐经典造型。口沿至足,逐层绘菊花、卷草、蕃莲、松竹梅、蕉叶、云肩等纹,构图疏朗,腹间勾双弦线,下绘的松竹梅,简率、野逸,有元人倪瓒“逸笔草草”之画意。“岁寒三友”为元青花流行图案,然岁寒三友纹青花大罐,存世与出土的完整器,甚少,此为仅见。此器由景德镇烧制,胎体为瓷石加高岭士的“二元配方”,质地坚实;釉色白而微青,光润透亮,青花用进口钴料,色泽青翠明爽,笔墨浓处有深斑。日本户栗美术馆有同题材的藏品。

9:元青花缠枝花卉罐,尺寸:高28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1,900,000 ,成交时间:2002.12.0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


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瓷器热持续升温,收藏价值很高。那么,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呢?

元青花瓷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它的历史价值,元青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二则是元青花瓷器在瓷器领域的价值,它开创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同时也完善了瓷以记事的功能。

说它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其实是说元青花瓷器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蒙古族与古代西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却与汉族相去甚远。蒙古族与古代西亚各民族的共同之处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是游牧民族的后裔。游牧生活,要蒙古族常使用可以在马上携带的器皿,这同时也导致元代早期的小型器皿多带系耳,以便于捆扎携带。器形上,扁形器皿较多。蒙古人会做白酒,他们的阿刺吉酒即蒸馏酒,酒精成分很高,易醉人,因此,蒙古人的酒器较多。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于便于携带的器皿,及金银制品具有特殊的感情。西亚诸民族在毡毯上席地而坐及饮食的方式也与蒙古族有许多不约而同之处。这些生活上的相同之处,是元青花大罐、大盘、高足杯(碗)、扁壶等器形产生的依据。

而元青花的装饰主要来源是汉文化。汉人在元朝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元青花不会按照汉族的审美崇尚发展,但由于汉文化的强大,元青花不可避免地嫁接了诸多汉族传统文化因素。从主题纹饰上看,元青花的主题纹饰大多是中国的传统纹饰,如牡丹、束莲、龙凤、麒麟、松竹梅等。

元青花瓷器丰富多彩的造型与布满器身的纹饰,是对中国的青铜器、丝织物、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汉族、蒙古族、伊斯兰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元青花瓷的造型与纹饰在中国陶瓷的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2.45亿元青花瓷罐疑为赝品


它,可能是世界文物极品的一员;它,创下了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它,就是一件被定为中国元代作品的“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7月12日,美国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

“这个罐子存在不少疑问,极有可能是伪造品!”家住泉州的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语出惊人。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论断,须知能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的,都经过了几道严格的鉴定程序。对此,裴光辉提出了5点疑问,如果有一处存在,这个价值2亿多元的元青花瓷,就可能一文不值!

裴光辉,泉州人,1986年开始从事文物鉴赏。也就是从那时,他开始关注和研究元青花瓷器,目前还在中国文物在线鉴定网主持文物鉴定。

8月19日,在裴光辉的书房里,记者采访了他。

[怀疑一]

拍品来源有疑问

拍卖方伦敦佳士得拍卖行透露,瓷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在中国购得的。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3年至1923年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及领地的安全,在这期间赫默特购到了这个瓷罐。

裴光辉说,这个来源让人怀疑。荷兰在一战期间始终是中立国,并无参战的事实。并且当时的三条战线都在欧洲,中国并无战事,怎么可能驻军中国,并“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的安全”?第二,中国在一战期间乃协约国成员,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的对德宣战布告里明白宣布与德、奥等国断绝外交关系,所以一战期间,在中国已不存在敌国(德国及奥匈帝国)的驻华外交机构,范·赫默特男爵又如何以“护卫军司令”的身份在中国“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的安全”?

[怀疑二]

天价瓷罐特征有异

裴接着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伦敦这件拍出世界纪录的元青花瓷罐根本就没有元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裴光辉说,绝大多数元青花瓷器的青花呈色都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铁锈斑,这是当年工艺水平所限,铁成分含在釉里,烧成后元青花瓷器表面会出现铁成分氧化而留下的痕迹;二是晕散,绝大多数的元青花都有这个特征,从元青花的图上看,有像毛笔写在宣纸上浸润开去的晕散。而在伦敦拍卖的这件元青花瓷罐表面,根本就没有这两个特征。其青花呈色板结,与常见苏麻离青的发色特征有明显差异。

[怀疑三]

人物绘画风格生疑

裴说,这件人物的绘画风格与常见元青花人物画有明显区别。

尽管边饰和主纹中的植物图具有元青花的风格,但人物画部分的风格却与常见元青花人物画风格迥然不同。从用笔(笔触)到形象勾画、“着色”都有明显不同。而其他常见元青花人物画之间在风格上却都具有统一的特征,此“特例”未免令人生疑。

[怀疑四]

绘画水平并不高

裴光辉认为,该瓷罐的绘画水平并不像拍卖方所说的那么高,细节经不起推敲。

他说,首先是线条呆板,不够流畅;其次人物形象勾画不佳,缺乏神采。尤其是人物面部五官的勾画最见败笔,既乏生动,也不同于常见元青花人物画笔法。如鬼谷子的表情就显得很呆滞,骑马执旗武士的五官勾画也显草率,表情麻木如偶人。这与一些著名的元青花瓷画,如萧何追韩图、三顾茅庐图比较,简直有天壤之别。

[怀疑五]

人物服饰和用具不对

裴专门研究了瓷器上的人物服饰和用具。他说,拍卖的瓷罐上面,武士头盔更接近于明代而不似元代或元以前的形式。

此外,瓷罐绘画中一军士的外披服后背竟然缀有一块葵花型补子。而“补子”乃是明清两代文武官员、吏卒和其他公职人员缝缀于服装上的区别品级、职别的标志性图案装饰。明代以前的服装是不可能有这种补子的装饰的。

还有,军士腰间所挎的军刀竟然是典型的明代“戚家刀”,这是明后期才出现的一种军刀形式,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发明。裴说,元代画师是不可能画出这种明代“军人形象”的。

这样一件在裴光辉眼里漏洞百出的“文物”,为何又能通过伦敦佳士得专家的眼睛呢?这件伦敦拍出天价的元青花瓷真的像裴光辉所说的一样,有那么多的破绽吗?国内的一些文物专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价值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价值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