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永乐瓷的精美之处

明永乐瓷的精美之处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全瓷的瓷砖 永乐早期瓷器鉴别

2020-11-19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

永乐瓷的特征:

1、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2、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3、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在2015年6月7日晚上8:00,上海古玩2015春季拍卖会“大明·格古”专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共推出85件拍品。其中,明永乐青花轮花绶带耳葫芦扁瓶以450万元落槌,终以517.5万元成交。此前估价:RMB2,80万—3,80万。另于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成交价1700万元。

"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故此,永乐瓷被广大收藏家推崇和喜爱,可谓是“钻石易得,永乐瓷难求”。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永乐年款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瓷器绝大部分不书年款,少部分带有年款的可分为青花料或釉里红料书写款、锥刻款和模印款3种。款识字体以篆书虽为多见,另有个别楷书和行草。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目前仅见“永乐年制”、“永乐元年”、“永乐肆年”等,不见‘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故凡书六字款者,皆为伪款。

永乐官窑年款开启了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上书帝王年号款之先河。篆书款是永乐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目前所见皆为“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排列,按书写方法可分为青花款、锥刻款和模印款。永乐官窑青花器为数不少,但青花款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上。据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 花心者又其次也。”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3件此种压手杯,一件杯心绘双狮戏球纹,球内篆书四字年款;另两件杯心画团花纹,五瓣葵花心内篆书四字年款。但目前尚未发现鸳鸯心者,也未发现谷应泰所说的六字篆款。锥刻款和摸印款主要见于永乐单色釉瓷器上,位置在碗、盘、高足碗等圆器的内底心或内壁,款字作两行排列于葵花心或单圈内。模印款主要见于甜白釉薄胎印花器上,如甜白釉薄胎印花云龙纹盘和高足碗等。锥刻款则主要见于永乐红釉或甜白釉刻花器上,如永乐红釉高足碗,此类碗有两种,一种是内白釉外红釉,碗内心单线圈内锥刻一朵五瓣葵花,花心内锥刻四字双行篆款,款字清晰;另一种里外通施红袖,碗内心刻划的四字款被红釉覆盖,不甚清楚。永乐官窑瓷器上的刻、印年款需对光侧视或透视方能看清。永乐篆书年款,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很有章法,笔道流畅自然,笔划转折处浑圆,字体结构严谨,苍劲浑厚,婉丽飘逸。此款识蓝本必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之手。有学者将上海博物馆所藏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一方端砚底部篆刻款“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与永乐官窑瓷器年款仔细比较后认为,二者风格完全—致。因此,永乐官窑瓷器年款很可能是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下交景德镇御窑厂,由工匠们按墨迹摹写、刻划或做成泥模印在瓷坯上的。传世永乐瓷器上不见楷书年款,1979年至1988 年,景德镇珠山永乐、宣德官窑遗址出土了大量实物标本,其中有两块铜红料楷书“水乐元年”和“永乐肆年”题记的釉里红盘口瓶残片,款字书于瓶口外沿,笔法遒劲。这两片标本的出土,弥补了传世品中的不足,为研究永乐瓷器年款提供了珍贵的资料。o

永乐行草年款极少,仅见于民窑瓷器上,如山西民窑黑釉剔花小口瓶,腹部刻有“明永乐二年初四日置买酒平葫”十三字。字体结构松散,但笔道均匀,手法熟练,显示出民间瓷匠的书法修养。

如何鉴定明永乐青花瓷


青花瓷是明代瓷器中的主流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今日,就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为本报读者支招。

器型:明永乐瓷的造型以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而著称。器心内凹外凸,呈塌底状,大盘底足多为细砂底,用手抚摸光滑温润,有如糯米粉感,时有小块铁色斑。永乐瓷器一般为底足平削,小器底釉呈波浪纹,圆器中的撇口器口沿极薄,尖而不圆。常见的圈足有高深外撇式,内墙外撇式、里直外收式、齐平式等。

胎釉:由于烧成温度高,釉面白中泛青,呈肥亮感,少数瓷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纹饰:常见的纹饰有海水纹,卷草纹,竹石芭蕉纹,仰莲纹等。花卉中以缠枝莲、牡丹、菊花、灵芝、月季多见,动物纹饰方面主要是龙凤、麒麟、海水异兽纹等。这个时期的绘画出现双勾填色,即线勾轮廓,内用小笔填色,改变了元代和明洪武一笔点画的风格。

款识: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冠以帝王年号款始于永乐,自此成为定制。但永乐青花官器中署款并不多见,仅见青花压手杯器里中心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另外还有图案花纹围绕款字,绘双狮滚球的,球心书写年款;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篆书款;以双鸳鸯围绕,里心四字款。款字笔道浑厚圆润,多为圆角,刚劲挺拔。后来的仿造者多用四字、六字楷书。

明永乐瓷器的款识介绍


近期打算主要聊一聊瓷器的款识,单张发不完。因为各个时期的款识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不相信一章就能说完明代的瓷器款识的文章。咱们既然聊了,那就细致的聊。

网上找的图,下款不对,上款标准

既然说到了明代的瓷器款识,为啥不聊聊洪武和建文时期的款识呢?首先吧!洪武时期有没有官窑款还是个问题呢,这个争议比较大,所以不说没有把握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聊聊,建文时期确定了没有官窑款。明清时期官窑上写年号款这个习惯最开始就是起于永乐时期的,从永乐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必须的规格。但是永乐的官窑器署款的并不多见,目前知道的仅仅几个品种有官窑款,主要是青花、釉里红、白釉、红釉等。

这个存疑

这里要着重的说一下青花器里的款,青花的款只有在永乐最出名的压手杯里见过,并且款都写在里面的底上,四周有图案和花纹围绕着款字。目前知道的形状只有三种,一是中间有四个字的篆书,四周是双鸳鸯围绕着。二是中间是双狮耍绣球,年款写在球上的。三是单线圈内画的团花,花心的位置写着款识的。目前确定的只有这三种。这个是在《博物要览》里有记载的,故宫里有两种永乐的款识和记载相符,说明这个款识是对的。

这个也存疑

单色釉的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刻款,一种是印款,刻款也是大多在器心的位置,写有“永乐年制”的篆款。外围有单线圈的也有双线圈的,但是因为釉比较厚,而且器心都容易积釉,所以特别不容易看清。这个需要测光仔细的看一下,还是能隐约看清款识的。印款的现象跟刻款差不多,但是需要用光照一下才能看清款识,唯一的区别就是高足碗的印款位置有的是在碗的内壁上印着的。

就问你服不服!!

最后聊聊永乐年款的特点吧!永乐的款在起笔和落笔的点上呈现出尖状,折角的位置一般都是圆角,字体的解构非常的严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永乐款的四字外围是有一种单线圈,然后加火焰纹或莲瓣纹装饰的。永乐的款识字体只有四个字的篆书,文献记载也有六个字的,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个不好说。凡是写楷书的或者六个字的篆书的都要留神了,因为永乐后期仿制的太多了,这个还是要多加小心的。

陶瓷文化:如何鉴定明永乐青花瓷


青花瓷是明代瓷器中的主流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今日,就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为本报读者支招。器型:明永乐瓷的造型以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而著称。器心内凹外凸,呈塌底状,大盘底足多为细砂底,用手抚摸光滑温润,有如糯米粉感,时有小块铁色斑。永乐瓷器一般为底足平削,小器底釉呈波浪纹,圆器中的撇口器口沿极薄,尖而不圆。常见的圈足有高深外撇式,内墙外撇式、里直外收式、齐平式等。胎釉:由于烧成温度高,釉面白中泛青,呈肥亮感,少数瓷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纹饰:常见的纹饰有海水纹,卷草纹,竹石芭蕉纹,仰莲纹等。花卉中以缠枝莲、牡丹、菊花、灵芝、月季多见,动物纹饰方面主要是龙凤、麒麟、海水异兽纹等。这个时期的绘画出现双勾填色,即线勾轮廓,内用小笔填色,改变了元代和明洪武一笔点画的风格。款识: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冠以帝王年号款始于永乐,自此成为定制。但永乐青花官器中署款并不多见,仅见青花压手杯器里中心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另外还有图案花纹围绕款字,绘双狮滚球的,球心书写年款;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篆书款;以双鸳鸯围绕,里心四字款。款字笔道浑厚圆润,多为圆角,刚劲挺拔。后来的仿造者多用四字、六字楷书。

明永乐青花烛台


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首次拍卖会即将推出,此次拍卖,瓷器方面最为突出的当数明永乐景德镇官窑青花烛台。

这件青花烛台,高29.8公分。插口及底座为八楞台式,器身内外均施透明釉,器外口沿至足端均绘青花纹饰。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褐色斑点,黑斑似沁入胎骨,笔绘工致,线条流畅。

笔者第一次见到这些青花烛台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看到的是一对相同的作品,其制作质量之高,无论是胎釉制作工艺,还是青花呈色,均显示出精品本色。

这种烛台目前在全世界的收藏数量很少,除了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对外,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机构的珍稀藏品。

明代景德镇官窑烧造烛台应该是从永乐时期开始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过洪武时期的同类造型器。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大规模烧造御用瓷器,除了烧造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器物外,还有不少具备伊斯兰风格的作品,如烛台、执壶、花浇、扁壶、器座、洗等。从这些模仿西亚地区形制的传世品数量来看,远远少于中国传统器形作品。同样,从同类伊斯兰器形作品看,烛台又属于传世品中较为罕见的类型。

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烛台所见有两种,一种为白釉,另一种是青花。传世所见主要为青花器,有大小两种,大者高达38公分以上,小者高不足30公分。除了少数传世作品外,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旧址曾出土过一些青花和甜白釉的烛台残器,如1983年出土的永乐白釉烛台和1982年出土的宣德青花烛台均是明证,这些残器和传世完整器具有大同小异的风格,可以想象当时制作的青花烛台可能有多种。而且,这种青花烛台有书款和不书款两种,那件出土青花烛台器身还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开宗明义为宣德时期制作。而现在传世的这些作品均不书款,景德镇出土的永乐白釉烛台底心满釉,那件宜德款青花作品则底心有一用于垫烧的涩圈,敬华公司这一件也有涩圈,从这一点上看,两者烧造工艺相同,所以,这件作品的烧造时代与出土青花烛台年代不会相差太远。

此次拍卖会上这种明永乐宣德时期烧造的青花烛台,是一件传世稀少、制作精美的难得之作。(陆明华)市场报

明永乐瓷器怎么鉴定?


明永乐瓷器怎么鉴定?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明永乐瓷器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明永乐瓷器的造型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2、胎体、底足特征:明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3、釉面特征: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4、青花用料特征:明永乐瓷器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5、图案纹饰特征: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明永乐瓷器的装饰纹样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划方法表现的。

6、款识特征: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国瓷精华——明永乐翠青釉碗


青白瓷是指我国宋元时代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瓷窑所烧制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其釉色青中有白,白中显青,介于青白两色之间,故而称为“青白瓷”,又因为这种瓷器佳者釉色透亮,光照见影,所以还有个俗名叫“影青”。

青白瓷的烧造是从北宋初期的景德镇开始的,自10世纪至14世纪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广泛流通海内外。宋代烧造青白瓷的窑场很多。江西有景德镇、乐平、宁都等窑场。湖北有武昌窑。虽然各地窑场竞相烧造青白瓷,但其胎骨不如景德镇青白瓷轻薄,釉面不如景德镇青白瓷细洁光亮,釉色不如景德镇青白瓷纯净,造型不如景德镇青白瓷丰富,纹饰不如景德镇青白瓷清晰,装饰题材也比景德镇青白瓷简单。

对于青白瓷的呈色原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景德镇五代以后的瓷器抽取标本作了胎釉分析,其胎AL2O3含量低,约17%左右,耐火度不高,可塑性差但洁白度高,质地细腻有利于釉的表现,烧出色质有如玉的特征。瓷器的釉用风化程度较浅的瓷石(俗称“釉果”)配以适量的“釉灰”制成。釉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景德镇的釉料为重石灰釉,氧化钙含量较多,烧制时流动性大,所以烧成器物表面光亮透明,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呈水绿色,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它青中有白,白中显青的“青白玉”特征。同时到了北宋中晚期后,由于装烧方法的改进,还原气氛得到有效控制,青白瓷真正达到了色质如玉的效果。元代早中期景德镇青白瓷虽有所发展,但总体而言,不如宋代青白瓷精致茂美,质量趋于下降,宋代青白瓷色质如玉、轻盈秀丽的两大特征到这时渐趋于消失。不过,促使青白瓷生产走向衰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景德镇在元代中期创烧出了其他的瓷器品种。因此也改变了景德镇传统瓷釉。到了明代我国陶瓷生产结束了长期以来以青白瓷为主的局面,进入了绚丽多彩的彩瓷时代。其制品无论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超越了前朝。江西景德镇以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丰富的自然资源、成熟的技术条件,以及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刺激下,明代景德镇无论是民营窑场还是官办御器厂都有相当大的规模。武汉博物馆收藏的明永乐翠青釉碗,就是一个典型的明景德镇官窑精品。该碗通高5.5厘米,口径11.8厘米,敞口,口沿外撇,深腹折腰,平圈足。1991年出土于武昌县龙泉山明楚昭王墓。楚昭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1370-1424),昭王墓建于洪武十五年(1382),坐落于距武汉城区21公里的龙泉山天马峰南麓,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出土时该碗深藏于一个盛满液体的白瓷盖罐中,釉面光润,色泽青翠,犹如毫无瑕疵、晶莹剔透翠玉一般,十分精美。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明永乐瓷——苏麻离青“晕散”的幽雅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胎体、底足特征:明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明永乐,报+名13(96[73;76.1]3)6 高20.5cm,口径6.5cm,足径10cm。清宫旧藏。

军持撇口,圆唇,细颈,垂腹,腹下连以台座式托。上半部主体为玉壶春瓶式样。足内呈台阶状,有里外两圈涩圈,系窑内烧成时使用垫圈垫烧的部位。腹一侧置长流,无柄。通体青花缠枝牡丹纹。

军持有多种式样,这种造型的军持创烧于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宣德时也有烧造,品种有青花、白釉等,永乐器不署年款,宣德器署年款。军持原用途应为伊斯兰教信徒做礼拜时饮水或净手的用器。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画《乾隆皇帝鉴古图》上画小童子手执军持向乾隆皇帝的茶杯里倒茶。

釉面特征: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白瓷器底聚釉处,呈水绿色特别明显。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乐甜白半脱胎器,应属后仿品。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明永乐,高5.4cm,口径9.1cm,足径3.9cm。清宫旧藏。

这种撇口深腹小碗之所以被称为“压手杯”是因其大小适中,且口沿处胎体较薄,顺口沿而下胎骨渐厚,执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与舒张的虎口相吻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稳当,故名压手杯。

谈及明永乐时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称道者可谓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它是迄今为止所见传世和出土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与明代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永乐青花瓷器的青料】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第六点:【永乐青花瓷器的款识】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目前传世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有狮球与花心两种四字篆款,鸳鸯心者及“永乐大明年制”六字款者未见实物传世。

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永乐窑器款。其后,嘉靖、万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现。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样。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畅,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后代仿品。

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艺术品鉴定估价》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职业资格之一,是为了提高文物、艺术管理部门或文物、古玩经营界从业人员的素质而推行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具有法律性、权威性。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可在国家人保部官方网站全国联网查询,是相关人员求职、任职、晋升、包括出国等的法律上的有效证件,可记入档案、全国通用,它与会计师、审计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样,是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证明。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永乐瓷的精美之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永乐瓷的精美之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