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 导航 >

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

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古代陶瓷器 钧窑瓷器的鉴别与欣赏

2020-11-19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瓷器演变过程:

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原始的陶器,湖南黔阳高庙出土的距今近八千年的黑陶罐上就装饰了成熟精美的鸟纹刻划图案和变化各异的几何纹刻划装饰带。这说明古人掌握了烧造工艺后,立即考虑的就是器物的美化与装饰,体现了人类对美的原始追求。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新品种新器物亦不断出现、演变,使陶瓷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完美。

瓷器演变过程:

至宋代,瓷器烧制技术完全成熟,达到一代高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以后,又逐渐形成了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因为宋代以前的高古瓷器很少流到市场上,所以明清陶瓷的收藏与欣赏便成为了市场的主题。

金元汝窑象耳瓶

宋末元初官窑弦纹贯耳瓶

哥窑方胜瓶

定窑印花双鱼碗

钧窑碗

如何欣赏瓷器:

一, 欣赏一件瓷器,首先要从微观上对造型、胎质、釉色、图案纹饰、施釉着彩等工艺特征和艺术手法进行观察,还要注意烧造的火候、釉面的光泽感、开片、釉泡等方面的变化。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任何一个微小变化的忽视都可能产生你对藏品认识的巨大影响。

二, 从宏观上要注意器物造型的时代特征、比例关系以及同时代器物风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比较胎体的质感重量,釉色的厚薄与光泽变化,画面图案的神韵与位置,着彩的特点与线条的流畅性。即便是轻叩胎体的声响,也是欣赏过程中必须把握的环节。

陶瓷器品种繁多,收藏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目的地进行系列化的收藏,其艺术性、趣味性才能凸显出来。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将最普通的泥土通过火的烧制成为高雅的、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和装饰品。通过对古陶瓷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艺人高超的造型技能,感受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智慧与才艺,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收藏陶瓷器应该怎么保养?


收藏陶瓷器应该怎么保养?

陶器篇

陶器是用河谷沉积土、普通泥土等无机物做原料,经过8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焙烧,使之硬化而成的物品。由于原料等基础因素决定了其不透明性、有小孔、吸水性等特点。陶器的种类很多,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和釉陶等品种。

由于陶的抗压强度不高,和瓷器相比烧制温度偏低,脆而易碎是它的典型特征,所以在收藏时要防止硬物对它的碰撞,同时还要防止器物之间的碰撞。小件器物可放在锦盒之中保存,大件器物切忌堆放,应以柜架存放为妥。

陶器由于质地较为疏松,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陶器在大量吸收水分的同时,一些可溶性盐类和其他杂质也会侵入陶器内部,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盐类的结晶和溶解现象反复交替变更,会使器物变得更加脆弱。对于那些无釉的陶器,不要用湿手或脏手去触摸,陶器粘上污渍之后是极难去掉的。对于彩陶要时刻注意颜料中的胶结材料是否老化,发现脱落时应用10%的聚醋酸乙烯脂丙酮溶液粘贴。釉陶由于烧成温度较高,其强度和耐火性优于一般陶器,但要注意其釉层是否完整,盐类会在无釉处进入胎体。可以说可溶性盐类是陶器收藏中最主要的危害,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出变化,但时间一长(2年至3年),器表就会泛白,其结晶物会造成釉层剥落。如果釉和胎的结合程度好,可以用清水洗涤洗去盐;如果釉和胎的结合程度不好,应以高分子材料固定,再施以洗涤法。对于那些年代久远,非常脆弱的器物,无法采用水洗时,可以采用纸浆包裹置换法,将吸水性能良好的纸张(如过滤纸等)搅碎成纸浆,然后敷在器物上,这样器物中的盐类物质会转移到器表,并在纸上结晶。反复敷涂若干次即可去掉盐分。

瓷器篇

瓷器的质地较陶器致密坚硬,且光滑不易吸水,气孔壁较小,在纤维结构上含有较多的玻璃态和一定量的莫来石晶体,这些瓷器的特征,使光线、有害气体、虫害等都不会对它产生作用。但在制造过程中,受本身材质所限,瓷器脆而易碎,所以,瓷器保护的重中之重是防震、防挤压、防碰撞。小件瓷器必须入锦盒收藏,而且要一器一盒,以防相互之间的摩擦碰撞。裸放的大件器物要放稳,周围环境中不能有易倒的硬物。虽然瓷器不怕有害气体,但某些物质的溶液对瓷器是有害的,如碱对釉有腐蚀作用,强酸可以改变瓷器表面光泽,使彩绘变色。所以,瓷器的收藏必须远离污染源。一旦瓷器染上污垢,可以用清水洗涤,但不要用较强的化学试剂,以防伤及釉面。

瓷器如果在收藏时不慎损坏,切勿自己动手修复。但对那些小毛病可以进行尝试,如炸底、窑裂、冲口。炸底是在瓷器收藏时因外力的打击使器底产生裂纹,通常在3条以上,呈放射线状,多透过胎体。虽在正常保护下裂纹不会加重,但稍有外力便会加重,直至器物完全损坏。对于这种现象,可先行清洗,用棉花条蘸水固定两端,覆在炸底上,然后用浓硫酸滴到棉条上,饱浸度为80%至90%,再用塑料封底。隔日开封,反复几次之后,用无色透明、固化速度快的环氧树脂粘合剂进行封闭。

窑裂是器物在烧造过程中出现的缝隙,或在器物腹部,或在底部,由于是器物本身所致,比人为的损伤程度要轻。但也要进行处理,否则在潮湿的保存条件下,会造成胎体的膨胀和收缩不匀,影响其寿命。冲口是器物因外力撞击出现的长短不等的穿透器壁的细纹,此现象多发生在盘、碗类器物上。这种损伤往往是逐渐发展的,即裂纹会自然延长,在外力的震动或冷热骤变的情况下也会继续开裂。由于这种开裂多在器表,在清洗时可用“84消毒液”浸泡,把冲口内的黄渍浸出,然后加以固定,方法同于炸底。为了保证美观,器表不要涂太多的胶。除上述损伤之外,余者皆不可自己动手。

陶器收藏品与瓷器收藏品在保养方式上有很多不同,收藏者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材质来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

哪几类陶瓷器具具有收藏价值


哪几类陶瓷器具具有收藏价值?想要从当代的陶瓷作品中选择具有收藏价值的,应该充分先了解到该瓷器制作的背景。那么,哪几类陶瓷器具具有收藏价值呢?

第一类:可以代表当代陶瓷艺术成就的大师作品,这类器具一般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成,所以数量不是很多,价格方面也不会便宜,1万至数万不等,但是保值能力很强。

第二类:是具有现代陶艺观念的名家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在艺术院校学习和深造的陶艺传人开始制作一些现代的陶瓷作品,但因个人名气不同,价格起伏较大。

第三类:是指具有升值潜力的陶艺室作品。这类作品市面价格不高,每件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是随着陶艺师技艺的不断增长和级别的提高,他们所做的器具也会随之增值,而其前期的作品上升也会很快,可谓最性价比的收藏作品。

第四类:是留有名人书画家“墨宝”的作品。这类作品收藏价值非常高,但是价格也十分昂贵,但是市面上的仿制品也非常多,很难购得珍品,应谨慎选择。

规范陶瓷器颜色的表述


这是一个很浅显却又经常接触的问题。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个经常碰到而又带普遍性的问题,在一些教科书和实际操作中还不太规范,不易掌握。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谈谈。

文博界目前对陶瓷器颜色的表述,归纳一下,不外乎中国画颜料系列,更多的则是自然色。所谓自然色,是指自然界动植物、生物等等所具有的颜色。运用这些颜色描述瓷器,有的准确地表达了陶瓷器的颜色,有的则由于地域的差别或某些动植物本身色调的差别,使学习者不着边际而难于把握。因此,从事很多年文博工作,由于没有见到过某种植物而概念模糊,无法表述,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对号入座。这种情况,一是有些教科书本身应很好地规范一下,怎样下定义才易于普及和学习;二是教科书与教科书、专家与专家之间互有差异,对同一种植物或颜色称谓不同、叫法不一。

前者暂以《文物博物馆专业基础课纲要》有关单色釉的表述为例:“黄,有蛋黄、娇黄、瓦(琉璃瓦)黄、鸡油黄、姜汁黄等。”我们知道,姜汁黄近于柠檬黄,是一种淡淡的黄;而鸡油黄呢?则稍比姜汁黄浓重一些(其实也差不多),而娇黄尤其使人难以把握;那么“蛋黄”,是指生蛋黄中泛红那种色调,还是熟蛋中近乎土黄的那种“蛋黄”,这很容易产生歧义。“琉璃瓦黄”又由于地域、土质、施釉技术、火候的不同而呈现的黄色也是不同的。所以,琉璃黄也使人难以把握。又如“霁红”、“霁蓝”,但又有“祭红”之谓,也应该统一一下才好。“洒蓝”又是一种什么颜色?再如分类上,青色的“天青、蟹青、豆青、冬青”是指一种动物、植物或物体,较好把握;但又与表示程度的“翠青、灰青、碧青”放在一块,也不科学。以上表述法,多半是沿袭以前的叫法,习惯了,没有人总结归纳,约定俗成吧。

有些颜色,又由于专家的习惯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以景德镇窑口为代表的青白瓷是一个较为丰富的概念,它应包括枢府釉在内的白中泛青的一系列瓷器颜色,但枢府釉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和内涵,与其它青白釉不同。但往往人们把它们对立起来叫,把枢府釉以外的青白瓷叫青白瓷,好像并不包括枢府釉,这是不妥的。枢府釉从釉色上讲仍属青白瓷系列。

综上所述,瓷器的颜色表述一定要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就是说,我们借以类比的动植物或其它物体,最好是常见的、易见的。有些已渐被历史淘汰,如“胭脂水”,是否可以用现代常见的颜色来代替,有的植物在某些地区则很难见到,要选一些易见的东西作类比,容易捕捉其特点。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特殊的颜色,不用某些动植物则难以准确描述的,仍可沿用。如孔雀蓝、蟹青、瓜皮绿等。这里面似乎有一个规律:太凡用动植物颜色作类比的多是单色釉。

那么,介于两者之间或有两种颜色,一主一次、一多一少这样的色调应该如何表述呢?是否可以采取主色调先表述,放在措述词的前边,次要的较少的颜色放在措述词的后边。如以黄为主但微微泛黑的叫黄褐色,以红为主微微泛黑的叫红褐色,以此类推。总之,这种主色调在前,少的、次要的放在后边是一个原则性的提法,特别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两种颜色兼而有之瓷器表述方法,往往在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特例,这要靠大家共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较为规范的表述方法,以期为陶瓷器颜色表述的规范化做一点推进和改进工作。

陶瓷器如何修复


古陶瓷修复这门工艺,在过去常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行业内历来是以口手相传的方式,不光是工艺,连原材料都是保密的。不过,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古陶瓷修复工作添上了翅膀。大道至简,老子妙用无穷的“道”,使古陶瓷器的修复方法不再复杂。

古陶瓷修复分考古要求和艺术要求。考古性修复对修补过的地方,要求原貌是原貌,而修补过的地方一目了然,追求清清白白。艺术性修复则不然,它追求的是尽可能地不让人看出任何缺残破绽,并且要给观者感受到修复如旧,有完整器的那份无穷美感。民间修复一般是采用后一种艺术性修复方法。

艺术性修复方法首推专家修复方法。但古陶瓷修复这活计如果请专家,价格可不菲。一个裂缝冲口,就得要上个千儿八百的。如再需修补个官窑器,或修复后的陶瓷器价格能喊上万元的话,专家的要价就不会是小数目了。所以,修补前好好端量一下,否则就不必去花这么多钱,自己动手修补一下就得了。

修复古陶瓷方法,主要步骤无外乎先将所有的碎片与器物的关系用纸头描好,再剪下拼接成图,看各碎片之间的关系做好记号。再找出碎片接口哪有斜面,必须属于先粘接的第一块。有些部位异物沉积而产生黑斑线,需特别清洗。可用双氧水或者“84消毒液”先将主器物上的裂纹缺口清净。尽可能地将缝里的色差减弱,这样粘接后的吻合面就没有痕迹。再对碎片处用棉花条吸双氧水或者“84消毒液”敷在黑斑线上,将黑色物质“钓”出来,一般半小时即可。如遇黑色深沉,多换上几次棉花条,反复进行清洗,直至黑色彻底洗尽为止。注意每块残片及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要用双氧水清洗擦净。粘接前,要等待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干燥了,再用适合于陶瓷器的环氧树脂或者502胶粘接。瓷片间的结合处尽量少涂胶,以防空隙过大,合拢时走形错位。

如果遇上有缺口需补缺的。可用瓷粉、石膏粉或者家用祛污粉等矿物长石材料研磨出的石粉,加白色环氧树脂拌合成软泥片。再按缺口的图形压制缺片供补缺用。或者用牛角刮刀随型补缺。固化后的多余坚硬部分,用软轴雕刻机轻松自如地就能将其修补平整。补缺后用木砂纸打磨平整,缝隙处用瓷器腻子填平,最后用细质水磨砂纸磨平作色。过去使用的粘接剂多为天然植物胶,修复后的瓷器接缝有易变色缺憾,一眼就能辨出做过“手脚”。现在粘接时,多使用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容易变色,手感,观感均跟原来的器物没什么两样。而且后补的材料敲击时,也有瓷化很好的金属声。

对修补过的地方上釉,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配制好瓷釉,一般是将硝基漆与三倍乙酸乙酯调匀,如果原物件釉子泛青或者泛土黄,就需要加点丙烯漆颜料,在小玻璃杯中调匀。色要准,上釉动作要干净。一般用精制不掉毛的毛笔剪掉笔尖,舔成平锋。运笔要快要匀称,一笔到位,尽可能不重笔。要补青花的,先上一层薄釉,在釉上画青花。接着再上—遍釉子。上釉需根据原瓷釉面的厚薄,反复进行,直到与原器一样。对瓷化程度高、收藏价值好的青花白釉瓷,最好用补牙的光敏固化复合树脂和牙粉,其色泽稳定,粘结性强、瓷化效果好。用这种树脂材料,可不能采用马弗炉加温复烧固化,因为胎和釉容易受热炸裂。所以只能采取牙医用局部冷光固化的方法。

修补瓷器的行活“瓷配瓷、陶配陶”。这样的补缺方法一般用在价值较高的精品上。即烧制一块和原器相同的瓷片,选好花纹色泽基本是一致的,切割打磨成型后补缺上去。不过,自古“瓷配瓷”补缺的方法都是一竿子到底。从清洗、拼接,到补缺、打底、做旧,烧制都由一个人揽下。因此,求人难不如求自己。论补缺方法的效果简洁方便、成本低廉的话,还是用石膏补缺的好。尽管强度不够,釉面缺乏瓷质感,但经济实惠是一大特点。所以民间对低档陶瓷的修复补缺,不妨自己动手修补一试。

陶瓷器型——耳杯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饮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名称逐渐通俗化为“耳杯”,到唐代的时候绝迹,至明清又有出现,不过这时形制已有改变,用途也已不作为实用器,只作为礼器或摆件。

陶瓷器物上的风景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

李健强作品 澄怀味象

春云祥和净生远新

以打造人居空间为己任的陈设艺术,其内涵颇为广泛,陶瓷便居其一。器物、摆件、挂件、贴饰……不一而足。大河收藏推出陈设艺术陶瓷系列报道,为您细细述说陶瓷上的艺术及陈设中的艺术陶瓷。 ——编者

从新石器时代素朴的陶,到釉色或斑斓或明丽的钧瓷、粉彩、青花,瓷色及描绘镂刻装饰手法百花齐放,陶瓷装饰艺术,随着人们对空间艺术品位需求的追逐,不断提升。上期说过墙上的艺术,本期来聊聊器物的艺术。

陶瓷器物进入陈设空间

景德镇每日熙来攘往,每一间个性的艺术家工作室内,可能都有一位从另一个遥远的城市飞来的商人或者设计者在洽谈、碰撞、合作,最终诞生新的艺术作品,而后进入国内乃至国外某个商业空间或公共区域内,让过往的人驻足、观赏,揣摩古老中华的神秘陶瓷魅力。

相比于工厂化生产的陶瓷,这种陶瓷大师作品,似乎更受高端消费青睐,市场需求也是长盛不衰,“大师作品都是提前订制,大师们都很忙,订单接不过来。”正心堂负责人李鲲鹏说。

在国香茶城,“正心堂”一二十年前就涉足现当代艺术大师瓷。采访间隙,一位陈设设计师恰好来挑东西,“太好了,都很喜欢!”他的业主需要这些艺术气息的东西来布置空间。负责人李鲲鹏介绍,这些艺术气息浓厚的陶瓷大师作品,近些年市场越来越好。有的客户还特意飞去景德镇等地专门定制。

画家跨界画瓷成产业景观

李健强,著名书画家。平日也创作陶瓷绘画作品,在他笔下不论卷缸、天球瓶、梅瓶,还是文房小件、笔筒、笔洗,都体现他纸本绘画的思想,或萧散淡远,或清丽祥和,不论釉下青花,釉上粉彩,都传达出传统文人精神意志和生活意趣。在他的画室“云心禅堂”,随处摆放着他的瓷画作品。或茶桌上的碗钵,寥寥几笔的人物,大片留白;有枯枝小景,疏疏落落一两行文字。阳光洒进来,器物之上,分明流淌的是艺术家本人的一种生命体悟。

为什么喜欢瓷器上的画?保存久,不易变色、不会变老变质;再一个,瓷上作画和纸张不同,由平面到立体,构图关系完全变了,材质、料性的掌控等,不是简单地把纸本上的画移植到器物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李健强说,“当然,不论材质的变化,都要保持与艺术家个人的生命体悟一致。”

据了解,目前画家尝试画瓷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景德镇,书画家、艺术家参与陶瓷创作成为一个产业景观。“因为人的创作介入,让物有了灵性。”正心堂早年签约的一批瓷画作者,均有美术专业背景,而今市场表现不俗,市场价值也水涨船高。

追溯古陶瓷之美

在如今的神垕、汝州,钧瓷、汝瓷的烧造依然兴旺发达……千变万化的钧瓷釉色,汝瓷那淡淡的天青色,如今已不仅仅是艺术瓷的专利,这里大量出品的生活实用瓷中,经典色、经典造型随处可见,并且融入今人的审美和喜好又进行了调整。

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保庆表示,我国古陶瓷装饰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烧制工艺虽原始,但彩陶纹饰的变化丰富,整体上稚拙、淳朴、豪放。水波纹、旋涡纹、鱼纹等纹饰、题材全是从生活中来。此外,像后来宋代磁州窑系的黑白花、剔刻,元青花的多层次装饰、明清的彩绘瓷及各种颜色釉瓷;明前期釉上红彩、釉上黄彩和青花金、银的彩瓷,成化斗彩瓷,正德素三彩,万历青花五彩,鲜艳的康熙五彩,淡雅柔丽的粉彩瓷器,清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瓷……纵观历史长河,陶瓷艺术绵延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显示了当时的装饰风格与艺术特色。

弘文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王政强说,作为艺术陶瓷,今后和装饰如何结合,陈设设计师是一个关键。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馆都收藏着精美的中国古代瓷器,而如何将东方文化展现给世界,带领中国当代文化真正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中去是当前课题。

香港筑详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设计总监孟祥凯,经常去神垕、汝州等地观摩研究陶瓷的烧造过程,很着迷古老的陶瓷魅力。“公司设计案例中经常用到陶瓷器物,最近还打算组织员工去景德镇住一段,学习参观。”

对于陶瓷在陈设中的作用,孟祥凯认为,艺术瓷的陈设能够非常直接地打造视觉中心,让空间起到“聚”的作用,提神儿。“比如汝瓷的颜色非常好搭配,灰灰的,在新中式中,一下子就成为视觉中心,感觉非常到位。”

王本立,西元绘空间设计总经理、设计总监,对于水墨画也研习多年。在他的设计案例中,非常擅长将古典元素进行当代理念的重新解构运用,糅合出不同韵味。他举例说,现在考虑做禅意、中式空间的业主多,但如果中式空间完全按照新中式去搭,会有点飘。全部放入红木,再加上建筑上的梁、天花,又会太凝重,很闷。但放入汝瓷的青、蓝,透一下,就能很好地调剂。钧瓷中窑变出来的蓝色也很适合,并且让空间磅礴起来,不小家子气。

除此之外,王本立认为,之所以艺术瓷被设计师运用,还源于对手作精神的看重,“现代工业化生产出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一个模式,没有味道,而源自古陶瓷艺术的器物,或是追寻以往的时代记忆,或是新旧对比,拉回时空,都是当下陈设的意义所在。”

陶瓷器具清洗保养——瓷器篇


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制成的器物。瓷器经13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成后,胎体呈白色或灰白色,致密坚硬,胎釉结合紧密,釉层不易剥落,几乎不吸水。瓷器源于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生产出原始青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宋元时呈现窑口林立、品种繁多的局面,而明清时釉彩高度成熟,使我国制瓷业达到顶峰。瓷器是古玩收藏中不争的龙头老大,这不仅仅是其收藏队伍之广,历史遗存器物之多,市场价格之高,更有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因素为收藏者所重,瓷器收藏品价格动辄上亿。因此也就有众多收藏爱好者在收不到喜爱的古瓷器时,选择礼品瓷器定制,让陶企仿制古瓷器制作出喜欢的瓷器。

瓷器的质地较陶器致密坚硬,且光滑不易吸水,气孔壁较小,在纤维结构上含有较多的玻璃态和一定量的莫来石晶体,这些组合成瓷器的特征,即光线、有害气体、虫害等都不会对它产生作用。但在制造过程中的某些缺点及本身材质所限,瓷器脆而易碎,所以,瓷器保护的重中之重是防震、防挤压、防碰撞。小件瓷器必须入锦盒收藏,而且要一器一盒,以防相互之间的摩擦碰撞。裸放的大件器物要放稳,周围环境中不能有易倒的硬物。虽然瓷器不怕有害气体,但某些物质的溶液对瓷器是有害的,如碱对釉有腐蚀作用,强酸可以改变瓷器表面光泽,使彩绘变色。所以,瓷器的收藏必须远离污染源。一旦瓷器染上污垢,可以用清水洗涤,但不要用较强的化学试剂,以防伤及釉面。

瓷器如果在收藏时不慎损坏,切勿自己动手修复。但对那些小毛病可以进行尝试,如炸底、窑裂、冲口。炸底是在瓷器收藏时因外力的打击使器底产生裂纹,通常在三条以上,呈放射线状,多透过胎体。虽在正常保护下裂纹不会加重,但稍有外力会加重,直至器物完全损坏。对于这种现象可先行清洗,用棉花条蘸水固定两端,覆在炸底上,然后用浓硫酸滴到棉条上,饱浸度为80-90%,再用塑料封底,隔日开封,反复几次之后,用无色透明、固化速度快的环氧树脂粘合剂进行封闭。窑裂是器物在烧造过程中出现的缝隙,或在器物腹部,或在底部,由于是器物本身所致,比人为的损伤程度要轻。但也要进行处理,否则在潮湿的保存条件下,会造成胎体的膨胀和收缩不匀,影响其寿命。冲口是器物因外力撞击出现的长短不等的穿透器壁的细纹,此现象多发生在盘、碗类器物上。这种损伤往往是逐渐发展的,即裂纹会自然延长,在外力的震动或冷热骤变的情况下也会继续开裂。由于这种开裂多在器表,在清洗时可用“84消毒液”浸泡,把冲内的黄渍浸出,然后加以固定,方法同于炸底。为了保证美观,器表不要涂太多的胶。除上述损伤之外,余者皆不可自己动手。

陶瓷器型——花口瓶


汝窑瓷器《荷花口瓶》 作者:朱文立 绿宝石艺术陶瓷馆藏

花口瓶: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犹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相关推荐